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綜合測試(A)含答案_第1頁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綜合測試(A)含答案_第2頁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綜合測試(A)含答案_第3頁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綜合測試(A)含答案_第4頁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綜合測試(A)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綜合測評(A)(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5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6~8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1.金麗溫高鐵的開通,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金華到溫州線路全長188km,從麗水乘坐動車到杭州只需要1h34min,最高時速可達300k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h34min是指時刻B.全長188km指位移C.300km/h指瞬時速度D.300km/h指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1h34min是時間間隔,故A錯誤;全長188km是鐵路線的長度,是路程,故B錯誤;最高時速可達300km/h,是物體通過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指的是瞬時速度,故C正確,D錯誤。2.一汽車以4m/s的初速度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運動后的第5s末開始剎車,剎車過程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在運動后的第10s末汽車停止運動,汽車運動的總位移為60m。則汽車在前后兩段過程的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A.2∶5 B.3∶5 C.1∶3 D.2∶3答案:B解析:設(shè)加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為a1,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為a2,第5s末的速度為v,由位移關(guān)系得v0+v2t1+解得v=10m/s由加速度公式得a1=v-v0t1聯(lián)立解得a1a2=35,故A、3.如圖所示,以下四圖中的球均為光滑的球,地面為水平地面,所有物體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中圖(a)(c)中細線均處于拉直狀態(tài),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b)(c)(d)A.圖(a)(b)中的球均受到兩個彈力的作用B.圖(c)(d)中的球均受到兩個彈力的作用C.球受到彈力的作用是因為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要恢復原狀,從而受到了彈力的作用D.如果已知球的形變量Δx,則一定可以求出球產(chǎn)生的彈力為F=kΔx答案:B解析:圖(a)中球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及可能存在棒對其的壓力,而圖(b)中的球只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作用,對于圖(c)中的球,受到繩子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圖(d)中的球也受到兩個彈力的作用,分別是斜面的支持力與豎直面的支持力,故A錯誤,B正確;球受到彈力的作用是因為與球接觸的物體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要恢復原狀,從而使球受到了彈力的作用,故C錯誤;胡克定律,F=kΔx,只適用在彈性限度內(nèi)的彈簧,故D錯誤。4.從高度為125m的塔頂,先后落下a、b兩球,a球比b球早釋放1s,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g取10m/s2,不計空氣阻力)()A.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兩球離地的高度差恒定B.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兩球的速度差恒定C.兩球運動過程中相對靜止,落地時間差為1sD.a球接觸地面瞬間,b球的速度為30m/s答案:B解析:設(shè)下降時間為t時,b球下降的高度hb=12gt2,a球下降的高度ha=12g(t+1s)2,兩球離地的高度差等于下降的高度差Δh=ha-hb=gt+12g=10t+5(Δh單位為m,t單位為s),隨時間的增大,位移差增大,故A、C錯誤;設(shè)b球下降時間為t時,b球的速度vb=gt,a球的速度va=g(t+1s),則Δv=va-vb=g,與時間無關(guān),是一定量,故B正確;球a運動總時間ta=2hg=2×12510s=5s,a球接觸地面瞬間,b球的運動時間為4s,故速度vb=gt4=10×5.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m的鋼球,放在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用一垂直于斜面的擋板擋住,處于靜止狀態(tài)。各個接觸面均光滑,重力加速度為g,則擋板從該位置緩慢放平的過程中,球?qū)醢宓膲毫颓驅(qū)π泵娴膲毫?)A.增大增大 B.減小減小C.增大減小 D.減小增大答案:C解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和擋板的彈力,在擋板從該位置緩慢放平的過程中,小球受力的動態(tài)三角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形可知,球受到的擋板的彈力逐漸增大,斜面對球的支持力逐漸減小,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知,球?qū)醢宓膲毫χ饾u增大,球?qū)π泵娴膲毫χ饾u減小,故A、B、D錯誤,C正確。6.如圖所示,物體A、B、C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各接觸面與水平地面平行。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f1,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f2,物體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f3,物體B受到的水平拉力F1=F,物體C受到的水平拉力F2=2F,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1=F,方向水平向左B.f2=F,方向水平向左C.f3=0D.f3=F,方向水平向右答案:BD解析:因A、B、C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對A、B、C整體受力分析知,整體受到向右的拉力F1、向左的拉力F2,所以地面對C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平衡條件得f3=F2-F1=F;對B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上,B受到向右的拉力與向左的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得f2=F1=F。對A來說,假如受到C對A的摩擦力,則找不到一個與摩擦力平衡的力,故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7.如圖所示,傳送帶的水平部分長為l,傳動速率為v,在其左端無初速釋放一小木塊,若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木塊從左端運動到右端的時間可能是()A.vμg B.lv C.2lμg答案:ACD解析:若木塊沿著傳送帶的運動是一直加速,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即加速度為a=μg;若一直加速到達另一端的速度恰好為v,則v=at,解得t=vμg,故A正確;若一直加速到達另一端的速度恰好為v,根據(jù)位移—時間關(guān)系可得v2t=l,解得t=2lv,故B錯誤,D正確;若一直加速到達另一端的速度恰好為v,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有l(wèi)=12at2,解得t=8.一汽車自O(shè)點以7m/s的初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依次經(jīng)過P、Q兩根電線桿,已知汽車從P到Q所用的時間為9s,P、Q兩電線桿相距108m,車經(jīng)過Q時的速度大小為15m/s。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汽車從O點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為8m/sB.汽車經(jīng)過P、Q中點時的速度大小為12m/sC.O點到P點的距離為24mD.汽車行駛的加速度大小為1.5m/s2答案:AC解析:汽車經(jīng)過PQ兩電線桿的平均速度為v=1089m/s=根據(jù)v=vP+vQ2所以整個階段的加速度為a=vQ-vPt=15-99m/s2=23m/s2,汽車從O點到P點的平均速度為v'=vO+vP2=7+92m/s=8m/s,故A正確,D錯誤;汽車經(jīng)過P、Q中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s2=vP二、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9.(10分)某同學進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試完成主要步驟:(a)(b)(c)(1)如圖(a)所示,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記下結(jié)點的位置O點,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F2以及。

(2)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把橡皮條與細繩套的結(jié)點拉到結(jié)點O,記下細繩的方向:讀出圖(b)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N。

(3)圖(c)中,(選填“F”或“F'”)的方向一定與橡皮條在同一直線上。

(4)關(guān)于該實驗的注意事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彈簧測力計應(yīng)在使用前校零B.實驗中所用的兩根細繩越短越好C.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方向必須與木板平行D.每次實驗中兩個分力間的夾角必須大于90°答案:(1)細繩的方向(2)4.00(3)F'(4)AC解析:(1)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記下結(jié)點的位置O點,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F2以及細繩的方向。(2)由圖示彈簧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0.1N,示數(shù)為4.00N。(3)圖(c)中的F與F',F是由平行四邊形得出的,而F'是通過實驗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與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與AO共線的是F'。(4)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校零,目的是減少誤差,故A正確;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適當長一些,以方便畫出力的方向,故B錯誤;測量力的實驗要求盡量準確,為了減小實驗中因摩擦造成的誤差,操作中要求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yīng)與木板平行,故C正確;在實驗中兩個分力的夾角大小適當,且二力的大小要適量大些,這樣有利于減小實驗中偶然誤差的影響,不需要夾角必須大于90°,故D錯誤。10.(10分)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關(guān)系的實驗中,小車的質(zhì)量用m表示,沙桶及沙的質(zhì)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計算出。(a)(b)(1)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的沙子,通過改變沙桶的質(zhì)量,測得不同情況下的小車的加速度,這種實驗的方法叫作(選填“等效法”或“控制變量法”);在釋放小車(選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

(2)在平衡摩擦力后,他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的一段如圖(b)所示,其中紙帶(選填“左端”或“右端”)與小車相連,該紙帶上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打點計時器使用交變電流的頻率是50Hz,則小車的加速度大小是m/s2,當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是m/s。(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1)控制變量法之前(2)左端0.3900.377解析:(1)在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zhì)量m關(guān)系的實驗,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的沙子,通過改變沙桶的質(zhì)量,測得不同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這種實驗的方法叫作控制變量法;為充分利用紙帶,在釋放小車之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2)依據(jù)紙帶點間距,從左向右越來越大,可知,紙帶左端與小車相連,該紙帶上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打點計時器使用交變電流的頻率是50Hz,計數(shù)點間時間間隔T=0.10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xBD-xOB(2T)2=15.06-6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為vB=xAC2T=10.71-3.182×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和解題步驟,有數(shù)值計算的要注明單位)11.(12分)一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從某時刻起通過第一個60m所用的時間是6s,通過第二個60m所用的時間是10s。求:(1)汽車加速度的大小;(2)在接下來的10s內(nèi)汽車的位移。答案:(1)0.5m/s2(2)12.25m解析:(1)第一個60m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v1=x1t1=606第二個60m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v2=x2t2=6010則汽車的加速度為a=v2-v1t1+t22汽車加速度的大小為0.5m/s2。(2)第二個60m的末速度為v=(6-0.5×5)m/s=3.5m/s。汽車停止運動時間為t0=3.50.5在接下來10s內(nèi)汽車位移等于接下來7s內(nèi)汽車位移。即x=3.52×7m=12.2512.(12分)如圖所示,某粗糙的金屬桿上套著兩個質(zhì)量為20kg的鐵環(huán)A、B,兩鐵環(huán)用長7m的不可伸長輕繩連接,將一質(zhì)量為10kg的水桶固定在繩上C點,做一個死結(jié),水桶距離A鐵環(huán)的距離為3m,放手后水桶緩慢下降,當兩繩相互垂直時恰好靜止,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試求:(1)靜止后AC段和BC段繩子的拉力大小;(2)鐵環(huán)和金屬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至少為多少?答案:(1)80N60N(2)0.2解析:(1)以結(jié)點為研究對象,受到兩段繩子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受力情況如圖所示。根據(jù)題意可得tanα=34,則α=37°,所以β=水平方向:T1sinα=T2sinβ豎直方向T1cosα+T2cosβ=mg聯(lián)立解得T1=80N,T2=60N。(2)由于AC段繩子豎直向下的分力大于BC段繩子豎直向下的分力,可知BC段繩子對鐵環(huán)的豎直向下的分力較小,B鐵環(huán)最后靜止,可知T2=60N時B鐵環(huán)受到的摩擦力為最大摩擦力,則T2sinβ=μ(mBg+T2cosβ)解得μ=0.2。13.(16分)下圖為四旋翼無人機,它是一種能夠垂直起降的小型遙控飛行器,目前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yīng)用。一架質(zhì)量為m=2kg的無人機,其動力系統(tǒng)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6N,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恒定,無人機在地面上從靜止開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