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五課第一框《燦爛的中華文化》。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
屬感,自覺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2、能力目標:具有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特點的能力、感受中華
文化的能力和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的能
力。
3、知識目標:知道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總的特點、地位及其影響,了解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主要表
現(xiàn),明確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2、教學難點:中華文化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仰韶文化遺址和大汶口文化遺址的圖片。
教師: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qū)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
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濯池縣仰韶村被發(fā)現(xiàn)故被命名為仰韶文
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陜西華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國黃河下游
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發(fā)現(xiàn)并進行發(fā)掘,考定為
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國最重要的原
始文化。燦爛的中華文化正是從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發(fā)展而來
的。那么,中華文化有何特點和作用?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主要表現(xiàn)在
哪些方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燦爛的中華文化》。
多媒體顯示:燦爛的中華文化
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七嘴八舌:提到中華文化,你還會想到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穿著旗袍的女孩子、一群人打太極拳、萬里長城、
京劇劇照、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教師:中華文化并不神秘,它其實就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
體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民居建筑
等。那么,中華文化是由誰創(chuàng)造的呢?
多媒體顯示:各抒己見:有人認為,燦爛的中華文化是由英
雄人物創(chuàng)造的。這種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回答上述問題。
多媒體顯示:中國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創(chuàng)造了
燦爛的中華文化。
教師:大家能說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嗎?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
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思想家孔子整理《詩》《書》,編訂《春秋》
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文學家曹雪芹著有《紅樓夢》教師:
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現(xiàn)
在哪些方面呢?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
多媒體分別顯示: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國書
法圖片)、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典籍的
圖片)、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配地動儀、編鐘等圖片)、異彩紛
呈的文學藝術(配《全唐詩》《西游記》等書的封面圖片)、充滿智
慧的中國哲學(配老子的畫像和《中國哲學史》的封面圖片)、完
備而深刻的道德倫理(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
教師:中華文化既是博大精深的,也是源遠流長的。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為什么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jīng)滄桑,飽受磨難,
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
斷而發(fā)展至今的偉大文明。
教師:現(xiàn)在,我們就能歸納出中華文化總的特點。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中華文化總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教師:大家知道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儲藏影響嗎?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
響如何?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共有的
精神家園。
中華文化不僅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
發(fā)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
大的影響。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歷史典故。
多媒體顯示“蘇武牧羊”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蘇武牧
羊的典故蘊含了什么傳統(tǒng)美德?
學生:熱愛祖國。
多媒體顯示“徙木為信”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徙木為
信的典故蘊含了什么傳統(tǒng)美德?
學生:誠實守信。
多媒體顯示“負荊請罪”的'圖片,并顯示以下文字:負荊請
罪的典故蘊含了什么傳統(tǒng)美德?
學生:寬以待人。
教師: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fā)展歷程中,在創(chuàng)造燦爛的中
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同學們能說一說中華
傳統(tǒng)美德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
多媒體顯示:七嘴八舌:列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敬業(yè)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
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
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
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等。
教師:我們來看一些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名言警句。
多媒體顯示:
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名言警句: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尚氣節(jié))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熱愛祖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
滿招損,謙受益。(謙虛謹慎)
歷覽前賢國與事,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jié)約)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為人正直)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學習)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誠實守信)
教師:我們不僅要了解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內(nèi)容,還要繼承和發(fā)
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多媒體顯示:說一說:我們?yōu)槭裁匆^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
德?
學生回答。
多媒體顯示:因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
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
神財富。
教師: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內(nèi)容是一成不變的嗎?
多媒體顯示:議一議:有人認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傳統(tǒng)道德
的精華,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永遠也不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觀點是否正
確?簡述理由。
學生討論并回答上述問題。
多媒體顯示: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zhì)。
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內(nèi)容形式會更加豐富。
課堂小結
教師:請大家將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小結。
多媒體顯示:
課堂小結
中華文化總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的地位及其影響: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的
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
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進步和世界文化的
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華傳統(tǒng)美德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
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我
們要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文化教學設計2
一、設計理念
課前學生收集資料,課上進行活動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
體性。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播放奧運
會火炬宣傳片視頻引出新課,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認同
感;通過列舉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課標依據(jù)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
系,提高文化認同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以自己的實際
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材分析
1.基本內(nèi)容分析:本課由“燦爛的中華文化”和“弘揚和培
育民族精神”兩框組成。第一框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
精深的中華文化,認識到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
過程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體會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
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之中,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聲聲不息的強
大精神動力。了解薪火相傳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傳統(tǒng)道德的精華,
認識到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的。
2.橫縱向聯(lián)系: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社
會實踐基礎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yōu)秀思想、高尚品格
和堅定志向的集中體現(xiàn)。離開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
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xiàn),民族
精神又促進了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二者相輔相成,彼此促
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
中華文化的歷史發(fā)展。
3.教育價值:世界多極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fā)展,文化
特別是民族精神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學
生面對各種各樣的文化,這些文化呈現(xiàn)出相互交織和激蕩之勢。
一些中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盲目認同,因此要有
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其內(nèi)在力量,要引導學生
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傳
統(tǒng)美德的認同感。
四、學情分析:
通過學習《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多
元文化“地球村”》,學生對文化的多樣性、正確對待本土文化和
外來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有所了解,這為
本課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但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的特點比較抽象,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理解
起來比較困難。對于學生來說,提高個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
一些難度。如何在當今時代堅持和發(fā)展傳統(tǒng)美德也是學生踐行過
程中的難點。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能夠描述
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力量,列舉中華文化的內(nèi)容,訓練觀察、思考、
分析的能力;能列舉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內(nèi)容,訓練從典型材料出發(fā)
經(jīng)對比、思考、分析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培養(yǎng)思考、分析能力
和辯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在對涉及
四大文明古國文化和縱觀中華文化的兩個表格材料的對比、分析
中,學會采用對比和歸納的方法獲得中華文化的特點、力量等知
識;在學習涉及小悅悅事件的典型材料,列舉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內(nèi)
容之后,學會在對比、思考中,獲得要堅持和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
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學習,在學
習“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后,認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
精深的特點和對個體、人類及世界的深遠影響;在學習“傳統(tǒng)美
德,薪火相傳”之后,初步感受傳統(tǒng)美德的精神魅力,愿意為保
護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而且學生
缺乏對中華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內(nèi)容的深刻了解,因此,本課把教學
重點設定為:中華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的內(nèi)容。
2.教學難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比較抽象,距離學生的
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對于學生來說,提高個
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一些難度。如何在當今時代堅持和發(fā)展
傳統(tǒng)美德也是學生踐行過程中的難點,因此,本課把教學難點設
定為: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等,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間的關
系,提高文化認同感;在當今時代,如何堅持和發(fā)展傳統(tǒng)美德。
七、教法與學法
L教法:情境體驗法,活動教學法,講授法
2.學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歸納學習法
八、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搜集資料,查找中華文化的相關知識,準
備兩個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歷史小故事
2.教師準備:查閱資料、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新課
講授新課
課堂小結
教師
寄語
多媒體出示視頻:《北京奧運會火炬宣傳片》,指導觀察并提
問。
第一環(huán)節(jié):文化名城說文化
多媒體出示陜西歷史文化遺跡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列舉陜西還有哪些特色文化?
第二環(huán)節(jié):文明古國比文化
1.多媒體出示圖片:“四大文明古國文化對比”,指導觀察,
提出問題,引導歸納。
2.多媒體出示:中華文化的力量。
第三環(huán)節(jié):文化知識知多少
1.文化知識搶答賽
多媒體出示文化知識題
2.多媒體出示:中華文化的組成
3.引導學生列舉中華文化的’一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4.多媒體出示:中華文化的特點,提問并引導歸納。
第四環(huán)節(jié):文化影響我來說
1.多媒體出示材料:中國哲學名言警句,指導觀察,提出問
題,引導歸納。
2.多媒體出示:中華文化的影響
3.連線題:中華文化影響連線題
第五環(huán)節(jié):美德故事大家講
1.學生講述美德歷史小故事
(臥冰求鯉、孔融讓梨等)
2.多媒體出示視頻:“西安最美女孩”并提出一系列問題。
對比分析古代司馬遷與現(xiàn)代西安最美女孩,引導學生理解傳統(tǒng)美
德是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的。
3.引導列舉其它的傳統(tǒng)美德。
第六環(huán)節(jié):文化之歌齊傳唱
指導學生集體朗誦《中華文化之歌》(內(nèi)容見資源包)
總結歸納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
引導學生做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弘揚者、創(chuàng)新者
觀察材料、
思考、回答
觀察圖片,思考、回答
觀察圖片、思考回答、
歸納發(fā)言
思考回答
歸納發(fā)言
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總結
觀察
思考、回答
歸納發(fā)言
閱讀朗誦材料、體會
思考發(fā)言
總結歸納
聆聽、體會
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思維,自然過渡。
在觀看視頻中欣賞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了解家鄉(xiāng)文化,增強文化的自豪感,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文化的情
感,有助于有助于深刻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
在對比、列舉、思考中,增進對中華文化力量的準確理解。
小結中華文化的力量,加深認識。
學會對比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辯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考分析、
語言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深刻了解中華文化博大
精深的特點和中華文化的組成。
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語言表達能力
小結中華文化的特點,加深認識。
引導學生理解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通過連線題及時檢測學
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
有助于明確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具體內(nèi)容。
學會對比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辯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考分析、
語言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理解傳統(tǒng)美德與時俱進的特點,并能在實際行動中
踐行傳統(tǒng)美德。
情感升華,增強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及時檢測教學效果。
及時總結所學內(nèi)容,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引導學生樹立傳承文化的意識,增強學生踐行傳統(tǒng)文化和傳
統(tǒng)美德的能力
十、板書設計中華文化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文字和史學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義
(3)史學典籍
(4)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6)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
(7)不同區(qū)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發(fā)展過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
文明
(2)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3)如何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現(xiàn)
(5)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
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6)不同的區(qū)域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7)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分析
(1)聯(lián)系實際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當今世界一上唯一沒
有中斷的文明
(2)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zhì),說明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聯(lián)系我國各地實際說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內(nèi)涵說
明我國民族文化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同學們綜合思維能力,全面、辯證、歷史地分析中華
文化
(2)培養(yǎng)同學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典型
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
力之中
(3)培養(yǎng)同學們辯證分析能力,辨析中華文化的區(qū)域特征,說
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展現(xiàn)源遠流長的中華文
化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標識
3、情感、態(tài)度、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不同區(qū)域
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
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
文化思想
二、【課程標準】:
3.9運用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華文化的區(qū)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
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展現(xiàn)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
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標識。
三、【整體感知】: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將了解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了
解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理解中華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各民族人民對共同擁有
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
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關知識】:
(1)回顧以前歷史課中所學的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內(nèi)容。
(2)回顧地理課本中我國不同民族和區(qū)域的特點。中華文化教
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中華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特點、影響,各族人民
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代代傳承的中華美德。
2、能力目標:把握中華文化特點的能力;以實際行動弘揚中
華文化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
豪感;在了解中華美德的基礎上,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并
轉化為實際行動。
二、教學重點: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
三、教學難點:代代傳承的傳統(tǒng)美德。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探究法、事例法等。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請同學們欣賞歌曲《中國話》,邊欣賞邊思考:在歌曲中
都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學生認真聽,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
答進行總結,導入新課。)
(二)新授
(板書課題)燦爛的中華文化
師:通過聽歌曲我們感受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接下來我們就
“話一話”中華文化。
【話文化】
1、你還了解哪些中華文化?
2、你喜歡哪種形式的中華文化?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補充總結。)
師:通過學生列舉中華文化的實例,我們發(fā)現(xiàn)中華文化豐富
多彩、包羅萬象,那么具體來說中華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是什么?請
同學生閱讀教材65頁末段。
(教師點名學生回答。)
師:以上我們了解了中華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請同學們根據(jù)基
本內(nèi)容概括一下中華文化的特點、特點的標志語是什么?
(學生根據(jù)教材回答教師問題,教師提示總結。教師使用多
媒體展示材料,向?qū)W生講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師: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一方面特點,下面我們來看教材
64頁上的探究,通過探究活動總結一下中華文化的另一特點。
[比一比]
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每小組的同學分別回答探究上的問題,
看哪一組回答得好,然后每組推薦一名同學概括中華文化的另一
特點。
學生總結出:源遠流長。
(教師解釋源遠流長的原因。)
師:下面我們來看“相關鏈接”。
【相關鏈接】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相關鏈接,進一步證實中華文化
源遠流長、綿延不絕。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中華文化不僅博大精深,而
且源遠流長,那么如此輝煌燦爛的文化是由誰創(chuàng)造的呢,是漢族
人民創(chuàng)造的’嗎?還是少數(shù)民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呢?
(學生否認,異口同聲回答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
教師點撥:既然各民族為中華文化都做出了貢獻,那么各民
族之間就要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彼此不要歧視欺壓。
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充滿哲理的諺語或格言,
同學們知道有哪些諺語或格言嗎?這些諺語或格言對我們做人做
事有什么影響?
【說一說】
學生列舉一些格言,并說說對做人做事的影響。教師由探究
活動引出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傳統(tǒng)文化有
哪些深遠影響。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例子,進一步證明中華文化的影響深遠。
師:我們中華民族在創(chuàng)造燦爛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傳
承的美德,那么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談一談】
同學們講述蘇武牧羊、負荊請罪、徙木為信的歷史故事。并
說出這些故事所蘊含的傳統(tǒng)美德對我們今天生活有什么影響?
(學生講述故事并回答問題,教師根據(jù)探究活動得出結論:
既然傳統(tǒng)美德影響我們的一言一行,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著國
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那么我們對傳統(tǒng)美德,就要薪火相傳。)
師:那么代代傳承的美德有哪些?(學生回答)
師: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zhì),隨著時
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fā)展,其內(nèi)容和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那
么,請同學們想一想與時俱進的傳統(tǒng)美德有哪些呢?我們先來完
成一個連線題,根據(jù)連線題解決我們的問題。(學生完成連線題,
教師總結補充)
【做一做】
作為中華兒女,你打算為傳承中華文化做點什么?學生各抒
己見,教師補充。
(三)總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中華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特點、影響,
以及中華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在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的同時
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對于中華文化,我們不僅要繼承,而且
要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中華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和凝聚力。請
同學們看板書,像不像一朵花?如果它是一朵花,那我們就共同
祝愿中華文化這朵璀璨的奇葩,越開越芬芳,越開越美麗!
師:下面到了我們每節(jié)課的輕松驛站時間。
【輕松驛站】
請三名同學講幽默笑話。
(四)鞏固練習
多媒體展示習題,學生思考并完成。
(五)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課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創(chuàng)作或收集一個文學小作品。(備
注:可以是詩歌、對聯(lián)、繞口令、快板、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諺
語等等)
八、板書設計中華文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夏朝
和商朝的歷法、戰(zhàn)國的24節(jié)氣;知道扁鵲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編
鐘。
(2)通過分析史料和搜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運用
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列表歸納本課基本知識,以便學生從整體上把
握本課基本知識。
(2)引導學生探索和研究。如:分析常見漢字的‘構成方法,
探究中國古代樂器的演進過程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
文明,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了解古代科
技成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通過學習詩
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
難點: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教學過程
[教學策略]
1、教法選擇:直觀法、比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歸納
法、討論法等。
2、學法選擇:觀察法、對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歸納
法、討論法等。
3、課堂組織形式:分組討論。
4、教具媒體組合應用:多媒體展示。
5、課程資料開發(fā)利用:教材插圖和史料、網(wǎng)上下載的部分資
料等。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板書設計
一、文字的演變
1、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3、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出現(xiàn)了大篆
二、天文、歷法和醫(yī)學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記錄
2、歷法產(chǎn)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戰(zhàn)國時測出24節(jié)氣。
3、名醫(y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三、屈原和“鐘鼓之樂”
1、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稱為楚
辭。
2、戰(zhàn)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中華文化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明確成語的來源,了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2、學習積累成語的方法。
3、梳理學習過的成語,做到能正確理解、使用所學的常用成
語。
二、學情分析
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之下,學生都變得有點急功近利,考什么
就學什么,而對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要求有所降低。在語文學習方面,
學生不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在這種形勢之下,新教材的編寫注
入了這種梳理知識的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這節(jié)課的目的在于培
養(yǎng)學生整理和積累知識的能力。根據(jù)這一專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學
情,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導入:
漫漫人生路,歲月的小河悄然無聲、緩緩流淌,不知不覺,
已駛出生命中長長的一段。驀然回首,沿途時而春意盎然,柳暗
花明;時而秋意濃濃,蕭瑟凄涼。我們有過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也有過垂頭喪氣、黯然神傷。俱往矣,美好的人生不是停滯不前,
緬懷曾經(jīng)的輝煌,也不是自怨自艾,痛斥先前的不爭,而是要胸
懷陽光,活在當下,急起直追,將人生這場直播演繹得五彩繽紛、
無怨無悔。
這段話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突出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1.概念學習:
什么是成語?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結構定型、意義完
整、簡潔精辟的固定短語。大多有四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活動一:看圖猜成語,梳理成語的來源
(1)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預習成果,并對個人分類進行整合,然
后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介紹成語歸類結果(每類不少于5個),教大
家記住它們。
(2)小結:成語有很多歸類方法,適合自己記憶的就是最好
的。如果你的好方法來不及介紹,可以課后把它教給你的好朋友。
關鍵看誰記得最多最牢
2、學習成語結構:
主謂關系人定勝天腳踏實地
并列關系情投意合三番五次
動賓關系平分秋色大顯身手
偏正關系世外桃源一盤散沙
補充關系輕于鴻毛遺臭萬年
3、成語與文化
成語是語言寶庫的精華,也是文化的沉淀。成語內(nèi)容豐富,
不僅可以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科技發(fā)展的水平,而且
還包含著智慧的人生哲理,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睿智的治國之策。
成語與自然文化成語與服飾文化成語與建筑文化成語與文學
藝術成語與教育成語與愛情成語與做人成語與科學
4、成語的運用:
(1)注意讀音。如“人才濟濟”“乳臭未干”“圖窮匕
見”“虛與委蛇”“大腹便便”“如法炮制”。
(2).注意字形。如“相形見納”“病入膏肓”“草菅人
命”“如火如荼”“滄海一粟”“鋒芒畢露”。
(3).注意成語的字面義、引申義或比喻義。字面義是成語
的‘基礎,引申義和比喻義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產(chǎn)生的。有的成語可
以望文生義,如“力不從心”“事與愿違”。有的成語意思不止
于字面意義,還應深入一步。如“葉公好龍”等。
(4).注意使用對象。有些成語往往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圍,
面對特定的對象。如果不注意,就會出笑話。如: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屋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diào),建議
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革生輝
(5).注意辨析成語。如“不脛而走”和“不翼而飛”。此
外,還有大量近義成語,往往有細微差別,使用時要格外注意。
(6).注意感情色彩。成語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成語、貶義
成語和中性成語。比如下面一句話中成語的感情色彩就不合適: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
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鷲。(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
活動二:看圖猜成語
活動三:你說我猜
活動四:成語接龍
課后練習:
成語補充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列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對他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單位領導決定鋪張揚厲,在會上公
開批評。
B.大家認為他提出的這條建議很有價值,都隨聲附和表示贊
成。
C.這些偽劣藥品造成的危害駭人聽聞,藥品市場非整頓不可。
D.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電腦學習班越來越多,簡直到了汗
牛充棟的程度。
2.下列句中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制止濫砍濫伐。
B.事情一件件、一樁樁地緊跟而至,人手反而減少了,讓留
守的人目不暇接。
C.世界游泳名將羅雪娟這次在巴塞羅那世錦賽初出茅廬就得
了三塊金牌。
D.誰知細雨蒙蒙,連綿不斷,刮來秋風瑟瑟,遍體生涼。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他性格比較內(nèi)向,平時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課堂上就變得
振振有詞,滔滔不絕,所以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
B.泰山幾千年來都是文人墨客們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煙海的
中華典籍中,留下了眾多頌揚泰山的詩詞文章。
C.張經(jīng)理語重心長的一席話,如電光火石,讓小余心頭淤積
的陰霾頓時消散,再次燃氣爭創(chuàng)銷售佳績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遞行業(yè),經(jīng)過幾年的激烈競爭,大部分企業(yè)
都已經(jīng)轉行或倒閉了,市場上只剩他們幾家平分秋色。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放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頭發(fā)卷曲,身材苗
條,好似芝蘭玉樹,在黃皮膚黑眼睛的國度里,很容易被人認出。
B.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滿情緒,他們設立了.”旅客投訴中
心”,此舉說明他們不光有良好的服務意識,還有聞過則喜的雅
量。
C.一名慣偷在車站行竊后正要逃跑,兩位守候多時的反扒隊
員突然攔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將他掘倒,結果人贓俱獲.
D.舊的夢想總是被新的夢想代替,很少有人能從一而終地記
住自己做過的華麗縹緲的
夢,因為現(xiàn)實需要人們不斷調(diào)整夢想。
二、根據(jù)要求寫成語:
1.有關人物描寫:笑逐顏開、
2.有關情境描寫:鴉雀無聲、窗明幾凈、
3.有關心理描寫:忐忑不安、
三、把劃線句子替換成成語。
在全國人大代表駐地,我們見到了①非常非常有名氣的改革
家一一??诠揞^廠廠長王光興。早就聽說,具有40年歷史的???/p>
罐頭廠,一直是個"虧損大戶"。1986年,王光興當了廠長,罐頭
廠發(fā)生了②巨大而徹底的變化,一躍成為全國201家罐頭生產(chǎn)同
行中的第一名。“這么大的變化是是怎么來的呢?"我③不能自
制地非常急切地問開了?!案腋母?,動真格?!蓖鯊S長斬釘截鐵
地回答。說起廠子這些年的變化,他的④聲音時高時低,偶爾略
一停頓,突然又大聲講了起來,一會兒便吸引來了許多聽眾。
①②③④
四、趣味成語
(一)成語之最
1.最小的郵筒2.最好的衣服
3.最大的被子4.最高的人
5.最好的箭術6.最長的腿
7.最厲害的賊8.最危險的游戲
9.最窄的道路10.最長的壽命
(二)補出出自名著的成語
1.孫二娘開店一一2.諸葛亮放孟獲一一
3.師父給我起法號一一4.林黛玉的身子一一
(四)成語腦筋急轉彎
1.拿筷子吃飯一一
2.為什么帽子臟了要翻面再戴?一一
3.狗過了獨木橋就不叫了一一
4.有十只羊,九只蹲在羊圈,一只蹲在豬圈一一
5.羊打電話給老鷹,老鷹接起電話說“喂”一一
6.第H■本書---
成語補充練習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解析:鋪張揚厲:原指竭力鋪陳渲染,力求發(fā)揚光
大。后多形容過分講究排場。隨聲附和: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
么說,就跟著怎么說。含貶義。汗牛充棟:形容藏書非常多。
2.【D】解析:當務之急: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與
“目前”語意重復。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
變化太快,眼睛來不及觀看。與“事情”搭配不當?!坝斡久麑ⅰ?/p>
與“初出茅廬”前后語意不合邏輯。
3.[B]解析:振振有詞: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
由很充分,說個不休,強詞奪理,貶義詞,并不表示理由充分。語
義環(huán)境不當。浩如煙海:形容典籍、圖書等極為豐富。電光火石:
原為佛家語,比喻事物瞬息即逝?,F(xiàn)多形容事物象閃電和石火一
樣一瞬間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動迅速,出手先制。這里犯了望
文生義的錯誤。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
不分高低,表示平局。這里不止兩家。)
4.【B】解析: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這里犯了望
文生義的錯誤。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
作弊。從一而終: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是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
禮教。這里對象用錯。
二、根據(jù)要求寫成語示例
1.有關人物描寫:興高采烈、喜出望外、怡然自樂……
2.有關情境描寫:人聲鼎沸、潔白無暇、此起彼伏……
3.有關心理描寫:躍躍欲試、大失所望、迫不及待……
三、把劃線句子替換成成語。
①鼎鼎有名②翻天覆地③迫不及待④抑揚頓挫
四、趣味成語示例
(一)成語之最
1.難以置信2.天衣無縫3.鋪天蓋地4.頂天立地5.一箭雙雕
6.一步登天7.偷天換日8.玩火自焚9.羊腸小道10.萬壽無
(二)補出出自名著的成語
1.謀財害命2.欲擒故縱3.徒有其名4.弱不禁風
(三)看圖猜成語:
A.異曲同工B.里應外合C.口是心非D.啼笑皆非
A.入木三分B.正中下懷C.點到為止D.揚眉吐氣
(四)成語腦筋急轉彎
1.膾(筷)炙人口2.張(臟)冠李戴3.過目(木)不忘(汪)
4.抑揚(一羊)頓挫(蹲錯)5.陽奉(phone)陰(鷹)違(喂)
6.第十一本書一一不可思議(bookll)中華文化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ni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
第二框題。本框題分為三個目。
主要內(nèi)容簡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1)中華文化曾長期居于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前列。我國的文學
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成就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中華文化表現(xiàn)為各具風采的地方文化。我國幅員遼闊,
各地區(qū)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各地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
互借鑒、相互吸收,即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中華文化又表現(xiàn)為異彩紛呈的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是
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xiàn)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
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文化的驕傲。各民族文化的
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
二、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在全市屬于中下水平,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太好,
注意力不集中,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所以學習時需要從學生身
邊案例入手,舉例要生動、具體、貼切,要多開展一些活動,引導
學生分析事例,培養(yǎng)他們勤思考、深分析的好習慣。對于本節(jié)課
而言,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認知起點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
歷史書本所得,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中華文化的
了解,只是只鱗片甲,要學會分析傳統(tǒng)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qū)
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
標識這一課標的要求還有難度。再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
的跳躍也有一定障礙。同時學生辨識社會現(xiàn)象、合作、表達能力
等方面也有待加強。
三、學法和教法分析
①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身性的參
與,在小組“交流討論”“欣賞感悟”等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地讓學生動
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②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啟發(fā)教學法(通過設計關
東文化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導學生動腦,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
的能力)聯(lián)系實際教學方法,注意書本知識與實際的結合,把閩
南文化、閩臺文化作為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契入點,以小見大,
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識易于被學生理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能理解中華文化的各種成就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
要位置
②理解不同區(qū)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
貢獻。
(2)過程與方法
①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利
用演示、小組合作探究、講授等方法,并設置易于讓學生接受的
教學情境。
②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討論、并進行歸納總結,引導
學生通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進行綜合分析,形成觀點,加
深認識,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歷史的分析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
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征,增強民族自豪感、自
尊心、自信心。
②辨析中華文化的區(qū)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
共同創(chuàng)造的;
③展現(xiàn)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和發(fā)
展的重要標識,讓學生懂得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的
未來輝煌。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獨特性、區(qū)域性、民族性
難點: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問題研討教學法、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多媒體展示
七、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引言)1650年,西方國家出現(xiàn)了一股“中國潮”?!爸袊?/p>
潮”表現(xiàn)在社會物質(zhì)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高深玄妙的哲學、
嚴肅沉重的政治到輕松愉快的藝術與娛樂?!爸袊薄钡陌l(fā)起人
主要是商人與傳教士。商人們販運來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在
歐洲生活中掀起一股“中國潮”;傳教士們販運回來的孔夫子的
哲學與中國的道德神學,在歐洲的思想界掀起了另一種熱情,中
國思想與制度,成為精英階層的文化時尚。在歐洲社會面前,中
國形象為他們展示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提問:
(1)中國潮影響了歐洲各國哪些方面?
(2)這些影響說明了中華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板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引導過渡]提到中華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課件展
示]看到這些圖片告訴我你的感受是什么?
[引導過渡]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
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觀,外國有嗎?外國人稱我們中國為
china,因為只有我們有china,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魅力
首先體現(xiàn)在他的獨特性,既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板書:
一、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之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中華文化的特色及其對世界文化發(fā)展的貢獻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
其中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是兩個主要方面下面我們就從文學藝術
和科學技術上來體會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
板書:
1、獨樹一幟的文學藝術
中華民族文化,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緊緊地將世界的目光吸
住。她那燦爛的成就,對推動人類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
的貢獻。中國文學藝術你知道多少?
[課件展示]中國古代文學、書法藝術、瓷器藝術
[問題探究]根據(jù)剛才的分析,你能概括文學藝術的地位作用
特點嗎?
[課件展示]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
獨樹一幟
(1)作用: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
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風格:輝煌而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而
絢麗、風格鮮明而獨特。
(3)文學藝術的重要地位: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
求,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有重要位置。
[引導過渡]剛才我們品味中華文學藝術的味道,如果說中華
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堪稱獨樹一幟,那么我們的古代的科
學技術在世界科學技術史更是當之無愧的“獨領風騷'
板書:
2、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問題探究]:科學技術知多少?
(1)列舉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一口氣能說多少?
(2)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有那些?
(3)對世界的影響如何?
[合作學習]請學生代表回答問題,并分析科學技術的地位
播放視頻:《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全世界僅存的一項古代
“生態(tài)工程:都江堰[合作學習]請總結歸納科學技術的地位、特
點和意義。
(幻燈片)2、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
(1)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2)中國的科學技術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
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
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一切科
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
華民族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生動體現(xiàn)。
[引導過渡](展示地圖)在華夏大地上誕生的中華文化受特
定的地理歷史經(jīng)濟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各地方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
域特色
板書二、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觀看視頻:
開平碉樓
[交流討論]1、開平碉樓和其他地方碉樓有什么不同?
2、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系?[學生活動]分成四小組,請學
生代表回答問題[問題探究]
(1)分析區(qū)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老師總結](1)成因: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程度不同。
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qū)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
[問題探究](2)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學生回
答](2)不同區(qū)域文化之問的關系:不同區(qū)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
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各區(qū)域文化都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和諧共處與中
華文化之中,題材豐富、風格多樣的各地民歌,共同組成了中國
民歌的寶庫.如果沒有各具特色的菜系也就沒有博大精深的飲食
文化。正因為各個區(qū)域文化的存在和發(fā)展,才使得中華文化寶庫
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帶有明顯自然環(huán)境特色和社會人文
特點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共同推
動著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引導過渡]在這片華夏熱土上生活的是一個大家庭,在長期
的歷史發(fā)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歷史悠久、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板書三、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之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56個民族56朵花,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
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合作探究]我班同學都是哪個民族的?介紹本民族的文化特
色[學生活動]介紹回族服飾飲食歌舞
[問題探究](1)說說回族文化為中華文化作出的貢獻⑵你
知道其他民族的服裝舞蹈和樂器嗎?請表演[學生活動]說民族特
色的文化,表演民族服飾
[提示]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暢;苗族的舞蹈,質(zhì)
樸,濃郁,風情再現(xiàn);新疆的舞姿自由舒展,絢麗而精彩;彝族的
銅鼓舞柔和而細膩;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濃郁,長袖善舞;高山
族的舞步簡單而盡興;朝鮮族跳舞是輕快,典雅,動中有靜,如
朝鮮族的筒簫、哈薩克族的冬不拉、高山族的鼻簫、維吾爾族的
手鼓、滿族的八角鼓、傣族的象腳鼓、瑤族的長鼓、藏族的手抓
鼓蒙古族的馬頭琴,哈薩克族的柯布斯等。
[老師總結]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
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同時又有中華文
化的共性,都是民族的瑰寶中華的驕傲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
互融合共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
終上所述。絢麗多姿的區(qū)域文化,精彩紛呈的民族文化不僅
增添了中華文化的亮麗色彩。而且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nèi)涵,同時
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各區(qū)域文化、民族文化既相互碰撞、交融
借鑒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合作探究]中華文化與區(qū)域文
化民族文化的關系。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
③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
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老師總結]:中華之所以為中華,已不是一個地域的概念,
他章顯了各族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引導過渡]為什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學生歸納]①中華文化包容性,包括兩方面:
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積極成分。
②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
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八、本課小結(略)
九、隨堂訓練
1、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xiāng)文化,流動性和開放性強,“水性
使人通”。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特征,內(nèi)斂性強,“山性
使人塞”。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異性的表現(xiàn)有
①吳越文化開放,滇黔文化內(nèi)斂②吳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
文化熱情奔放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樣性④吳越文化文明,滇黔文
化野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xiāng)文化,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
特征。這說明A.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B.中華文化源遠流
長,博大精深C.中華文化是各地區(qū)文化的松散集合D.我國各地區(qū)
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
十、板書設計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1、獨樹一幟的文學藝術2、獨領風騷
的科學技術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三、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十一、教學反思
在講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又能引
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xiāng)回族文化的特征,這樣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貼近生活。同時,課堂所選用教學材料典型豐富,在重要知識點
中穿插適量練習,注重講練結合,能對解題思路和方法作點撥。
然而,這一堂課還有一些有待完善之處,比如,對課堂的時間把
握到不夠準,使后面的教學略顯倉促,因為在后面還有一個知識
點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由于時
間不多,我在講授這個知識點時候未能深入透徹,也沒作適度的
延伸。另外,本節(jié)課件中還準備有一個課堂知識小結,由于時間
不夠,也沒作總結。其實,要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一節(jié)堂四
十五分鐘的時間是足夠的,主要是我在講授我國民族文化的時候
所用的材料與教材的相重復,浪費了一些時間,也使得整堂課有
點前松后緊。中華文化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
和軍事家的主張。
2、學會歸納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的能
力。
3、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樹立良好的學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
習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政治主張及教育成就。
2、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
教學難點
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法、采取暢所欲言的主動搶答式、七嘴八舌的分組
討論式情感體驗的對話表演式、百家爭鳴的自由發(fā)揮式,使學生
眼、耳、口、手都動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各有所得。
教學方法
巧用材料、哲理名言,成語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導學法、講解法、
聯(lián)想法歸納法、圖表法、綱要信號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引起共鳴。
放錄像:“百家爭鳴”使學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屬學派。
導語連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風云變幻,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
社會經(jīng)歷著巨大變革。許多有思想的人紛紛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出
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今天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去領略大
思想家們的風采”。出示第9課課題。出示要完成的學習目標。
身臨其境,感受歷史,第一板塊
孔子思想教育成就
(活動):請給孔子先生做一個名片,那我們該如何介紹呢?
⑴介紹孔子生平??鬃由谇?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
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51歲前,主要以教書為業(yè),后來做了魯
國的司寇,使魯國強大起來。但因魯定公聽信齊國挑撥,孔子遭
受冷落。55歲開始周游列國,一年走訪了7個國家,宣傳自己的.
政治主張??鬃拥恼沃鲝埵鞘裁茨兀?/p>
第一步:學習思想政治主張
1、講故事:“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學生。
2、教師補充: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釋。
由此引出孔子的政治主張:提出“仁”的學說;“為政以德”;
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并補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寬惠”等一切美德。至今是我
們做人的最高標準,也是我們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他的思想自西漢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了我
國—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第二步學習教育成就。
1、首先提問:你知道孔子的那些教育言論?(小學學過)教
師補充“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指
導看書,完成討論題: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成就?對我們的學習
有什么幫助或指導?四人小組討論。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2、最后出示國畫:孔子“逝者如斯夫”提醒學生珍惜今天的
學習生活。
第三步知識拓展:
展示與孔子有關的各種圖片回答已有知識。了解孔子生平。
看書自瀆培養(yǎng)自學能力。展開想象回答問題。結合做人的道
德,進一步認識孔子思想,增強崇敬感。
合作討論集體探究
發(fā)揮群體智慧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認識孔子
的偉大之處。
第二板塊
老子思想
孔子如此偉大還經(jīng)常向一個人請教問題,孔子說他是能上天
入地的人,他是誰?引出老子。
第一步材料展示?!暗溬?,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弊?/p>
學生快速看書后回答:
①引文反映了誰的學說?出自他的著作O
②引文中包含著什么思想?
總結:這是樸素辨證的思想。舉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講故事。
第二步展示老子主張“以柔克剛”。說成語“滴水穿石”。
提問:老子辨證的思想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教師總結:老子思想奠定了我國古代哲學的基礎。在他思想
基礎上興起的道教與儒教、佛教一起成為影響的我國三大宗教。
但他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清靜無為,萬事不要去爭?!半u犬之聲
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學會快速閱讀課文
快速提煉知識,快速記憶的能力。
開動腦筋
回答問題
加深對老子思想的認識。
第三板塊百家爭鳴
除了老子、孔子以外,還有哪些思想家呢?引出百家爭鳴。
第一步學生活動:“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有哪些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張是什么?全班同學
分為五組,每組代表其中的一個學派,抽簽決定派別,后由小組
推薦代表闡述本學派論點,其它小組可指出其不足之處,形成全
班“百家爭鳴”的局面
2、交流完成圖表:時代/代表/學派/主張。(附后)。采取空
當接龍形式,完成表格。
第二步學生活動:完成找對子
墨子改革法治
孟子知己知彼
莊子無為而治
韓非兼愛非攻
孫子仁政
第三步判斷題。兩種觀點那個正確⑴諸子百家辯論爭鳴,觀
點完全是對立的,吵的可熱鬧啦!⑵百家爭鳴的觀點,不可能都
是對立的,但他們都踴躍發(fā)表看法,當然熱鬧!引導學生質(zhì)疑。
學生自讀總結,小組交流,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檢查自我探究的結果,提高記憶與分辨能力,學會分析解決
問題
課堂小結
綱要信號圖表總結本課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附
后)
師生共同完成
第一步:百家爭鳴:運用所學知識各抒己見:諸子百家的思
想有哪些積極的東西值得現(xiàn)代社會吸收、利用?也可以辯論。
第二步:遷移應用
1、你最喜歡的是哪家的學法?為什么?
2、哪家的學法更適合當時社會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國之君,一校之長,一班之長,你認為應該如
何治理國家、學校、班級
結束語:
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
財富,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中華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活動
1、搜集有關諸子百家德哲理名言、成語故事。
2、學習了諸子百家思想,寫一篇小論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中華文化教學設計9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學設計是試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
好的試講離不開一篇好的教學設計,然而,在實際備考過程中,
許多考生對教學設計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學
設計到底應該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因此,今天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框題的教學設計,希望對考生有所
啟發(fā),有所收獲。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
要標志。
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
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
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能力目標
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典型事例,說
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
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
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為將來投射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現(xiàn)。
難點
各民族文化對于中華文化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
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情景設置法、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回憶上一框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知識導入,中華文化源遠
流長,而且博大精深。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千古未絕、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書畫裝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工程招投標與概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與技能訓練(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數(shù)字特效合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衛(wèi)生檢驗綜合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與操作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外國文學名篇》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三年級湘教版語文下學期期末知識點歸納復習周末練習單
- PROMIS-評分量表-使用版
- 《柔性棚洞防護結構技術規(guī)程》
-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guī)范 通則
- 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應用研究進展
- 教育心理學課件(完整版)
- YYT 1898-2024 血管內(nèi)導管導絲 親水性涂層牢固度試驗方法
- 2023年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試題及答案解析
- JIS-D1601-1995-汽車零部件振動試驗方法
- 高血壓腎病護理查房課件
- 基坑開挖影響周邊環(huán)境與建筑物研究
- 《民事訴訟法》課件
- 環(huán)保合規(guī)與企業(yè)風險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