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新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新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新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新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新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新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輸盤助楚攻宋,墨子赴楚對公輸盤說:“宋何罪之有?荊(楚)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等,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边@表明墨子A.反對不義的兼并戰(zhàn)爭 B.欲借戰(zhàn)爭以擴大影響C.支持孔子的仁義思想 D.代表宋國士階層利益2.蘇格拉底在嚷嚷的公民大會中被處死,極大地刺激了柏拉圖。為此,柏拉圖在《國家篇》中竭力倡導專家治國.把知識和權力融為體,并堅信“少敷”道德和知識精英統(tǒng)治的合理性、正義性。這說明柏拉圖A.開始萌生現(xiàn)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B.主張根本改變城邦政治的模式C.尋求規(guī)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徑 D.堅決維護貴族階層的政治特權3.獨立后的美國確立了聯(lián)邦體制,這一政治架構的理念主要源自A.盧梭 B.霍布斯 C.伏爾泰 D.孟德斯鳩4.戲曲刻本側重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的插圖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區(qū)十分流行,由上圖下文模式逐漸發(fā)展為單而大圖或雙而合式(見下圖)據(jù)此可知,這一時期A.活字印刷得到廣泛應用B.戲曲藝術發(fā)展臻于完善C.商業(yè)出版迎合市場需要D.市民文化成為社會主流5.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標志著中蘇關系走向一個全面合作的歷史時期,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標志著雙邊關系進入了成熟和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上述兩個條約A.都體現(xiàn)出不結盟的原則 B.都體現(xiàn)了中國奉行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C.都簽署于冷戰(zhàn)的世界格局下 D.都是中國與意識形態(tài)相同國家簽署的條約6.《顧亭林詩文集》記載: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按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教之。下列項中,與材料反映的觀點相對應的是A.“天下為主君為客” B.“經世致用”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7.《羅斯福的過失:羅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長了大蕭條》一文指責新政是“反市場、反私人投資”的政策。最能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法律文獻是A.《全國勞工關系法》 B.《全國工業(yè)復興法》C.《社會保障法》 D.《公平勞動標準法》8.青銅器在中國的使用,約相當于從夏朝至春秋戰(zhàn)國之交(公元前5世紀),經歷了1500年,習慣稱這時段為中國文明的青銅時代。下列有關中國青銅時代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新石器時代中國已出現(xiàn)小件早期銅器 B.商代青銅器生產規(guī)模已相當大C.青銅上金文后成為五大主要字體之一 D.西周青銅器大多為禮制的9.“三言”、“二拍”摒棄了前代文學作品中以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為主要描寫對象,而新興的絲織業(yè)工場主、賣油郎、屠夫、轎夫、賭徒、浮浪子弟等成為新的主人公。這主要反映了明代A.市民階層隊伍不斷壯大B.經濟發(fā)展瓦解傳統(tǒng)倫理C.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新的階段D.商人政治地位不斷提高10.下圖是2012年美國一幅標題為《束手無策》的政治漫畫。釋文為:“世界經濟(白雪公主)誤吃‘新自由主義’毒蘋果而陷人昏迷,旁邊的八國集團領導人束手無策”。這反映出A.發(fā)達國家喪失國際經濟主導權B.經濟區(qū)域集團化遭受重大挫折C.西方國家無法擺脫經濟“滯脹”D.加強國家干預的回歸成為共識11.“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苁紫仍谖覈鵀檫@種文明創(chuàng)造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俄國資本家,然后開始走向社會主義呢?”為“創(chuàng)造前提”,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A.發(fā)動無產階級革命 B.實行新經濟政策C.退出帝國主義大戰(zhàn) D.推行農業(yè)集體化12.1978年下半年,省級以上刊物刊出的討論文章達650篇,形成以理論界為主力,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人人關注的場面。當時討論的核心問題是A.“兩個凡是” B.“真理標準問題”C.“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D.“黨的基本路線”13.有學者認為:“(光榮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變,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憲法’為歸宿的政治妥協(xié),而是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決定性轉折點。”這里“轉折點”指的是A.《權利法案》剝奪了國王的權力 B.國家權力的重心由國王轉移至議會C.議會與國王在國家權力上實現(xiàn)了平衡 D.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14.如圖是張仃創(chuàng)作的漫畫《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話》。畫中,蔣介石對張學良說:“等,等等,現(xiàn)在的敵人是中共”,作者旨在A.號召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B.批評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C.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策略D.諷刺蔣介石出賣主權以獲取援助15.柏拉圖在談及雅典民主制度時說:“所有這一切總起來使得這里的公民靈魂變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誰建議要稍加約束,他們就會覺得受不了,就要大發(fā)雷霆。到最后像所知道的,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边@表明柏拉圖A.批判公民因信仰出賣靈魂 B.主張精英分子管理國家C.認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 D.抨擊雅典法律形同虛設16.中世紀前期,與儒家文化圈的經濟屬性相比,西歐同樣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但是從兩者的存在基本組織形態(tài)而言,西歐最明顯的特征是A.小農經濟 B.商品經濟 C.莊園經濟 D.合作經濟17.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在外交上堅決維護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開展多邊外交,維護世界和平。下列屬于我國積極參與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的是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18.李克強總理以“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九字陳述自己從政以來的情懷。其中“民為本”語出《尚書》“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下列各項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的是A.“除井田,民得賣買”B.“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D.“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19.公元前106年,漢武帝下詔說:“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詔書的目的在于A.延續(xù)戰(zhàn)國時期用人機制 B.籠絡人才為政府所用C.強化儒家思想獨尊地位 D.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20.如圖是興起于17世紀的中俄“萬里茶道”示意圖。其路線是從漢口出發(fā),北上經過河南、山西、內蒙等地,進入俄國,最遠到13000公里外的圣彼得堡。漢口成為這條漫長商路起點的原因是A.依托于“湖廣熟,天下足”豐富物產B.這里是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地區(qū)C.這里是地域性商業(yè)群體商幫的誕生地D.位于九省要津便于匯集南方各地茶葉21.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它和中國兒童游戲中的“錘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對此種說法你認為。A.正確,講出了三權分立的實質B.貼切,道出了三種權力之間的關系C.不妥,三種權力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單向制約D.不妥,三種權力的關系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2.明代徽州經濟交往頻繁,民事訴訟案件隨之增多,在內容上涉及田宅、婚姻、繼承和債務等各個方面,當事人包括官僚、鄉(xiāng)紳、地主、農民、商人、佃仆及地痞無賴等各個等級和階層,民俗健訟。這反映了A.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B.商業(yè)發(fā)展增強了社會的流動性C.市民階層興起瓦解了傳統(tǒng)倫理道德 D.商幫出現(xiàn)沖擊了政府管理秩序23.讀表——賈國雄《論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系》對表中信息的合理解釋是A.國家優(yōu)先發(fā)展農業(yè)經濟 B.計劃經濟更加注重效率C.政府抑制工業(yè)過快增長 D.兩階段的增長基數(shù)不同24.下圖文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之際B.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前夕C.“三大戰(zhàn)役”打響之后D.渡江戰(zhàn)役解放南京之時25.下表反映了中國某時期與各國貿易的情況,據(jù)此推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國家構成(%)A.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蘇貿易激增B.實行“一邊倒”政策,中美貿易劇減C.改革開放初見成效,中國對外貿易蓬勃發(fā)展D.不結盟運動興起,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貿易往來密切26.國際格局變化的基礎是經濟實力變化。引發(fā)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國際格局變化的主要新興力量是A.德日美 B.英法美C.英蘇美 D.中美蘇27.據(jù)《華北治安戰(zhàn)》記載,1938年日本華北方面軍情報記錄寫道:“可以斷定,今后華北治安的對象是共軍?!?939年他們認定:“中共勢力對華北治安的肅正工作,是最強硬的敵人。為此,應加緊收集情報,確立排除中共勢力的對策,實為當務之急。”這反映出當時A.華北成為全國抗戰(zhàn)的中心B.日軍將主力轉向華北地區(qū)C.華北敵后抗戰(zhàn)力量的壯大D.百團大戰(zhàn)沉重打擊了日軍28.1854年6月,清政府與英、美、法等國達成協(xié)議,約定由三國各推一人幫辦關稅事務,從而確立了以洋人為主管理海關的體制,這一體制A.表明中國海關主權開始喪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經失去民心C.阻滯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D.有利于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29.1938年至1945年,國民政府建立起一整套從營造、入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調查統(tǒng)計的國家忠烈祭祀制度。普設“忠烈祠”涵蓋了國民政府所認可的辛亥以來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為主。這一制度設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對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 B.激發(fā)國人的抗戰(zhàn)精神C.促進對辛亥革命的研究 D.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30.“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本是國聯(lián)的發(fā)起人和積極的鼓吹者,但是參議院拒不批準《凡爾賽和約》,結果美國沒有加入國聯(lián)?!边@體現(xiàn)了美國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是A.分權制衡原則 B.民主原則 C.聯(lián)邦制原則 D.中央集權原則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戰(zhàn)國時期,選賢任能是思想家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于無君。(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徳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墨子)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兩人對“賢”的不同態(tài)度,并說明他們目的上的相同之處。(2)結合商鞅變法,說明材料二反映的選賢任能主張有何意義。32.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德國對蘇聯(lián)的野蠻入侵在世界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各國共產黨和進步力量紛紛起來聲援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比如中國共產黨發(fā)表了毛澤東起草的《關于反法西斯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黨內指示。在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當晚,丘吉爾發(fā)表廣播演說,支持蘇聯(lián)反對德國的侵略.提出英國的政策和宣言就是“任何對納粹帝國作戰(zhàn)的個人或國家,都將得到我們的援助”,因為“蘇聯(lián)的危難就是我們的危難,也是美國的危難”。6月24日,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宣布,考慮到希特勒是美洲的主要威脅,美國準備向蘇聯(lián)提供援助。7月3日,斯大林發(fā)表廣播演說時指出蘇聯(lián)將同歐洲和美洲各國人民建立爭取自由、反對希特勒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幾蕴瀑t興(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德戰(zhàn)爭初期國際社會聲援蘇聯(lián)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蘇德戰(zhàn)爭初期國際社會聲援蘇聯(lián)的意義。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古希臘哲學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實智者學派也是一顆璀璨的明星,縱然在哲學爭鳴的古希臘時代被蘇格拉底的理性論批倒,但其將哲學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臘哲學思想的肌體;……從大多數(shù)哲學家的觀點看,古希臘哲學史以蘇格拉底為界分為兩個發(fā)展的時期。前蘇格拉底時期哲學的研究對象是宇宙、自然;蘇格拉底時期哲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人生。——冉海濤《古希臘智者學派之淺析》材料二處在希臘古典社會由盛轉衰時代的亞里士多德,在其哲學中提了“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的命題。他認為人類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單個獨立生活,他必須同與自己一樣的人交往,共同組成社會,才能力謀自給,才有實現(xiàn)自然賦與他的生活目的。而在古希臘,社會的構成就是城邦,即“政治共同體”。因此,人同城邦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個人必須置身于城邦之中,參加城邦的政治生活,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達到追求、向往幸福的目的。——李麗《古希臘人本思想的表現(xiàn)及其歷史演變》材料三在這批啟蒙哲人中,最杰出者為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和盧梭。在一個還處于專制王權統(tǒng)治,出版遭到審查的時代,這些啟蒙思想家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正是因為他們真誠地希望啟發(fā)民智,要把潛藏于每個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喚出來,掙脫任何外在權威的束縛,使人類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狀態(tài),成為敢于運用自己理性的獨立的、自由的人。——李宏圖《“理解啟蒙運動”的歷史》(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智者學派對古希臘哲學發(fā)展的貢獻,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是如何理解“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啟蒙運動時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演進。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jù)材料所述,材料大意是說: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卻在人口方面不夠,犧牲不足的人口而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是不仁義的;不勸阻楚王的行動和勸阻不成功都是不對的;你崇尚仁義不肯幫我殺死欺負我的一個人,卻要為楚國攻打宋國而殺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這表明墨子不贊成發(fā)動兼并戰(zhàn)爭,但要抵抗外來入侵,故A項正確;墨子反對兼并戰(zhàn)爭,B項錯誤;材料表明墨子不贊同孔子的仁義思想,C項錯誤;墨子是代表下層平民利益,D項錯誤。故選A。2、C【解析】

本題以古希臘直接民主的弊端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柏拉圖倡導專家、精英治國,把知識和權力融為一體。這是基于對蘇格拉底死于多數(shù)人對少數(shù)人的暴政的反思。雅典直接民主下,公民團體由于缺乏應有的專門知識和政治素質,再加上少數(shù)人的蠱惑煽動。往往難以形成理智、客觀、公正的裁斷,因此柏拉圖倡導精英政治。目的是規(guī)避直接民主的弊端,C項正確;現(xiàn)代民主最大的特點是代議制,材料未涉及,A項錯誤;B項中“根本改變”表述錯誤;倡導精英統(tǒng)治不能說明維護貴族階層的政治,D項錯誤。3、D【解析】

獨立后的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總統(tǒng)共和制,其中的三權分立原則來源于孟德斯鳩,答案為D;盧梭主張人民主權說和社會契約論、霍布斯主張國家通過社會契約建立起來的、伏爾泰認為信仰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BC。4、C【解析】

戲曲刻本側重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的插圖模式迎合了市民階層的大眾化的閱讀需求,故材料說明當時商業(yè)出版迎合市場需要,故C正確;插圖模式突出圖畫內容,不能說明活字印刷得到廣泛應用,故A排除;戲曲刻本的出版也不能說明戲曲藝術發(fā)展臻于完善,故B錯誤;材料沒有將市民文化與其它文化形式比較,不能說明市民文化成為社會主流,故D錯誤?!军c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戲曲刻本插圖模式與市民階層大眾化需求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此角度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5、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是執(zhí)行一邊倒外交方針的體現(xiàn),《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簽訂是執(zhí)行不結盟政策的體現(xiàn),兩者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但它們都建立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上,故選B;《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是執(zhí)行“一邊倒”外交方針的體現(xiàn),排除A;《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于兩極格局崩潰之后,排除C;《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時,中國已經突破了意識形態(tài)對外交的束縛,不再僅僅局限于與社會主義國家建交,排除D。6、B【解析】

“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教之”體現(xiàn)了顧炎武主張做學問應當為社會服務的經世致用思想,故選B;A是黃宗羲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排除;“循天下之公”指按天下公理辦事,是王夫之的思想,排除C;“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反映了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排除D。7、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考查對羅斯福新政工業(yè)措施的評價。由題干材料中的“反市場、反私人投資”可以看出,這應該是羅斯福新政中關于工業(yè)方面的措施。所以能夠體現(xiàn)材料中觀點的法律文獻應該是《全國工業(yè)復興法》,故B項正確。ACD項主要是調節(jié)階級矛盾和勞資矛盾的??键c:當代資本主義·羅斯福新政·內容【名師點睛】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題目設置比較平和,容易理解,因為這是歷史的主干知識,考生比較熟悉,只要對羅斯福新政掌握準確,就能選出正確答案。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可能有考生在其他項上受到迷惑。羅斯福新政的影響是高考經常碰觸的知識點,復習是要給予重視。8、C【解析】

依據(jù)中國的文化可知,中國的五大主要字體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因此金文不屬于五大主要字體,C符合題意;依據(jù)所學可知,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過一些銅片,表明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xiàn)了早期銅器,A不符合題意;商朝時期,我國青銅器鑄造技術已有提高,生產規(guī)模相當大,B不符合題意;西周時期青銅器大都是禮制的象征,D不符合題意。故選C。9、A【解析】

明清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發(fā)展,促使市民階層的擴大,材料中“新興的絲織業(yè)工場主、賣油郎、屠夫、轎夫、賭徒、浮浪子弟等”成為小說主人公,顯然是市民階層的擴大在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故A項正確;明代傳統(tǒng)倫理觀念并沒有瓦解,故B項錯誤;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新的階段是在清朝時期,故C項錯誤;古代一直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故D項錯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而新興的絲織業(yè)工場主、賣油郎、屠夫、轎夫、賭徒、浮浪子弟等成為新的主人公”,聯(lián)系所學明清小說興盛的背景分析解答。10、D【解析】

本題考查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漫畫反映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奉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已經失靈,因此重新加強國家干預才是渡過危機的必由之路,故D項正確。當今世界發(fā)達國家仍掌握國際經濟主導權,故A項錯誤;八國集團不屬于區(qū)域性經濟集團,故B項錯誤;西方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擺脫經濟“滯脹”狀態(tài),故C項錯誤。11、A【解析】

1917年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發(fā)動了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A正確;B項此時蘇俄已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項此時布爾什維克黨已經打敗了俄國資本家,排除;D項是斯大林時期的政策,排除。故選A。12、B【解析】

“兩個凡是”的出現(xiàn)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初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所以不會出現(xiàn)刊出大量討論文章討論的現(xiàn)象,故排除A項;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fā)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fā)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故選B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在80年代末提出的,故排除C項;“黨的基本路線”是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開始提出的,故排除D項。13、B【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作為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決定性的轉折點,指的是從此英國國家權力的中心,由國王轉移到了議會那里,B選項符合題意;《權利法案》是議會用立法手段限制國王的權力,而非剝奪王權,A選項錯誤;光榮革命以后,國王受議會限制,兩者在國家權力中并非互相制衡,不是“平衡”關系,C選項錯誤;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而英國君主立憲制則是通過《權利法案》及之后英國議會先后制定的一些法律,逐漸建立起來的,D選項錯誤。14、D【解析】

蔣介石阻止張學良進行抵抗,并認為主要敵人是中共的做法縱容了日本對東北的侵略和掠奪,是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諷刺,故選D;ABC項與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內容不符,沒有反映漫畫主旨,排除。故選D。15、C【解析】

題干中柏拉圖描述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認為這是一種暴民政治,C正確;柏拉圖未提到信仰問題,排除A;題干中柏拉圖只是批判了雅典民主制,并未提出自己新的主張,排除B;柏拉圖抨擊的是雅典民主制,排除D。16、C【解析】

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大約到11世紀時期莊園遍布歐洲各地,它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這是西歐最明顯的特征,故C正確;ABD三項的經濟形態(tài)不同程度存在于西歐,但不屬于最典型的特征,排除。17、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維和行動是聯(lián)合國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赴海地維和屬于我國積極參與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①項符合題意;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聯(lián)合國大會獲得通過,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也屬于我國積極參與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④項符合題意,因此C選項正確。六方會談是由朝鮮、韓國、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六國共同參與的旨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一系列談判,并非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②項不符合題意;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六國組成的一個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不是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③項不符合題意,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8、C【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題目中的“《尚書》”屬于先秦儒家經典,故排除屬于法家“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的思想的A項和墨家“尚賢”的主張的B項;題目中的信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學派“民本”的思想,故排除屬于儒家學派“性惡論”思想的D項,選擇C項。19、B【解析】

材料“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的意思是對那些可能翻車的馬和放蕩不羈的人,關鍵在如何使用,由此可知,可能翻車的馬和放蕩不羈的人是指人才,因此漢武帝下此詔書的目的是籠絡人才為政府所用,故B項正確;漢武帝時期實行察舉制,故A項錯誤;C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材料涉及的是選官制度,不涉及中央集權,故D項錯誤。20、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從武漢循長江水道行進,可西上巴蜀,東下吳越,向北溯漢水而至豫陜,經洞庭湖南達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稱,中俄“萬里茶道”以漢口為起點正體現(xiàn)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故D項正確;中俄貿易與湖廣的糧食大省地位無直接聯(lián)系,排除A項;中俄茶貿易與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無關,排除B項;明清時期著名的地域性商幫為“徽商”與“晉商”,排除C項。故選D。21、C【解析】試題分析:中國的體現(xiàn)的關系是單向制約,一物降一物,但是美國的三權分立則是雙向制約,是相互制衡的關系。因此材料說法是不妥的。故選C。AB明顯錯誤;三權是分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D錯誤??键c:美國三權分立體制點評:美國三權分立是借鑒了孟德斯鳩的分權理論,三權相互制衡,從而保障民主,反對專制。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英國、美國、德國確立的政體類型和法律文獻與特點也需要掌握。22、A【解析】

根據(jù)材料“經濟交往頻繁,民事訴訟案件隨之增多”“商人、佃仆及地痞無賴等各個等級和階層,民俗健訟”等信息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經濟交往的增多,民事訴訟案件也越來越多,人們通過法律方式維護權利,人的維權意識增強,說明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A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民事訴訟案件的增多,沒有體現(xiàn)社會流動性,B項錯誤;市民階層在宋朝時期發(fā)展壯大,并且材料內容沒有體現(xiàn)市民階層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瓦解作用,C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涉及到商幫信息,無法得出商幫出現(xiàn)的影響,D項錯誤。23、D【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前三十年間工業(yè)產品產量增長倍數(shù)高于改革開放后三十年的主要原因在于,兩階段的增長基數(shù)不同,D項正確;改革開放前國家優(yōu)先發(fā)展工業(yè),A項錯誤;比起計劃經濟,改革開放后實行的市場經濟更加注重效率,B項錯誤;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并未抑制工業(yè)過快增長,C項錯誤。24、B【解析】

根據(jù)圖片中“中共第七次黨代表大會”結合所學可知,中共七大召開時間為1945年,此時正值抗戰(zhàn)勝利前夕,選項B正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是在1937年,排除A;“三大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選項C、D排除?!军c睛】解題關鍵是掌握中共七大召開時間。25、B【解析】試題分析:由表格中數(shù)字信息我們可以看出中蘇之間的貿易不斷增加,而此時中美貿易急劇減少,結合所學這應該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敵視孤立中國,我國選擇“一邊倒”,倒向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造成的,故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键c: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邊倒26、A【解析】

德國和美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國,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德國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fā)展,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廣泛吸收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迅速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故A符合題意;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廣闊的的殖民地,對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的積極性不高,法國小農經濟和小企業(yè)大量存在,國內市場狹小,限制了工業(yè)新裝備和新技術的采用,加之普法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的割地賠款,在資金和資源上妨礙了法國經濟的發(fā)展,故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故BC不符合題意;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有限,而蘇俄或蘇聯(lián)是社會主義國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7、C【解析】

材料中“華北治安的對象是共軍”“中共勢力對華北治安的肅正工作,是最強硬的敵人”“排除中共勢力的對策,實為當務之急”信息體現(xiàn)出華北地區(qū)日本把中國共產黨的敵后抗日武裝作為當時進攻中國的主要對象,側面說明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華北敵后抗戰(zhàn)力量的壯大引起了日本的警覺,C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華北是全國抗戰(zhàn)的中心,當時全國抗日中心是陜甘寧地區(qū),A錯誤;材料說明的是華北地區(qū)對付中國共產黨作為策略,日本并沒有把主力轉向華北地區(qū),B錯誤;百團大戰(zhàn)爆發(fā)于194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合,D錯誤。28、D【解析】

根據(jù)材料“1854年6月”“由三國各推一人幫辦關稅事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體制便利于列強控制中國海關,從而有利于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D項正確,C項錯誤;中國海關主權開始喪失于鴉片戰(zhàn)爭,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清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系,故B項排除?!军c睛】關鍵信息是“1854年6月”“由三國各推一人幫辦關稅事務”。29、B【解析】

根據(jù)材料國民政府在各地普設“忠烈祠”的目的是弘揚抗日烈士精神,從而達到激發(fā)國人的抗戰(zhàn)精神的目的,故選B;材料顯示對抗日烈士的褒揚,而不是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A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不是辛亥革命時期,C錯誤;抗日戰(zhàn)爭是全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目的不是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D錯誤。30、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美國三權分立政體的有關知識點。美國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偨y(tǒng)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總統(tǒng)對憲法負責,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但國會復議時若以三分之二多數(shù)再次通過,即為有效;總統(tǒng)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總統(tǒng)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得到國會的批準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對法律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三者獨立平等,但互相制約,以防止專制的出現(xiàn),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三權分立原則。材料正反映了總統(tǒng)和議會間“分權制衡原則”,故選A。BCD項材料均未體現(xiàn)??键c:美國政治體制點評:1787年憲法規(guī)定了美國是聯(lián)邦制共和制的政體。美國實行聯(lián)邦制原則、三權分立的原則和民主的原則。在各機構之間、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實行相互的制衡。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英國、法國、德國確立的政體和通過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態(tài)度:荀子主張貴賢、敬賢,慎子主張尊君輕賢;目的:為君主治國提供用人建議。(2)墨子和李悝主張用人不論出身,以才能和功勞為用人標準。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耕織和軍功爵的舉措,打破了世卿世祿制度,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推動了社會進步,使秦國成為當時的強國。【解析】

(1)不同態(tài)度:據(jù)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笨芍髯诱J為能使圣人尊貴的能統(tǒng)一天下,而能使賢者尊貴的能稱霸諸侯,故荀子主張敬“賢”、貴“賢”,則主尊下安;據(jù)材料“立君而尊賢,是賢與君爭,其亂甚于無君?!笨芍髯诱J為確立君主而尊貴賢人,會造成社會動亂,故慎子反對敬“賢”、貴“賢”,認為這樣會造成社會動亂。相同目的: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法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主張都是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