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賞析大全(上)(超全六冊)_第1頁
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賞析大全(上)(超全六冊)_第2頁
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賞析大全(上)(超全六冊)_第3頁
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賞析大全(上)(超全六冊)_第4頁
初中語文課內外古詩詞賞析大全(上)(超全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

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

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

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

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

中產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

心的志向。

【主題】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借大海吞吐日月,

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一

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寫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歌句句寫景,句句

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與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結合

在一起,通過虛寫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不但做到了情

景交融、虛實相生、氣勢宏偉,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

2.意境開闊,氣勢雄渾。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

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

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

西!

【主題】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

借明月來表達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對友人的

關切、安慰之情。

【寫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詩人寫景,獨取漂泊

不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含有飄零之感、

離別之恨,切合當時情境,雖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

意自現。2.豐富的想象,變抽象為形象。3.想象奇特,

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這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

和痛惜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彎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綠的江水

前行走。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

把帆兒高懸。海上的太陽在殘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

舊年未盡時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該怎樣寄回家鄉(xiāng),

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主題】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即景抒情,細致地描

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fā)了旅途中的思

鄉(xiāng)之情。

【寫法】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海日生于殘夜,驅盡黑

暗,江上景物呈現的“春意”闖入舊年,表現出具有普遍

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

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

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前行。

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主題】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蒼茫蕭瑟的夕照秋景圖,

表達了游子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凄苦、惆悵之情。

【寫法】1.對比映襯。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

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

主體的相互映襯。2.情景交融。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

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從清溪出發(fā)奔向三

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

【主題】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依戀家鄉(xiāng)山

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著

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著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

寫靜態(tài)之景;次句是俯視,寫動態(tài)之景。第三句寫出發(fā)

和前往的地點,第四句寫思念友人之情。

【寫法】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

國,辭親遠游"的豪邁,也有思鄉(xiāng)的情懷,語言流轉自

然。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譯文】岐王府邸里時常相見,崔九堂前您的音樂多次

聽聞。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風景,在落花時節(jié)又重逢李

君。

【主題】前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著詩

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之情;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

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寫法】全詩語言極平易,而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

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表達了時世凋零喪亂與人生凄涼

飄零之感。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

【譯文】勉強地想要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卻沒有像王

弘那樣的人把酒送來。我在遠方想念長安故園中的菊

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zhàn)場旁邊盛開。

【主題】此詩以重陽登高為題,表達的不是一般的節(jié)日

思鄉(xiāng),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zhàn)亂中人民疾苦的深深關

切。

【寫法】從行文思路上看,這首詩由欲登高而引出無人

送酒的聯想,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又由無人送酒

遙想故園之菊,復由故園之菊而慨嘆故園為戰(zhàn)場,蟬聯

而下,猶如彈丸脫手,圓美流轉。全詩語言樸實,構思

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

作。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譯文】回樂烽前的沙地潔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

如深秋白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惹得出征的將

士一夜都在思念家鄉(xiāng)。

【主題】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xiāng)情的詩作,從多角度

描繪了戍邊將士濃烈的鄉(xiāng)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寫法】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平緩,寓情于景,以景

寫情,寫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我卻說

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晴空萬里,一只仙鶴排開云層

扶搖直上,便引發(fā)我的詩情飛上云霄。

【主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贊頌了秋天的美

好,并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奮發(fā)進取的

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寫法】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

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秋日勝春朝",用

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

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

調的有力否定。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漲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

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在

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

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

【主題】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

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想來

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

【寫法】三、四句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想象了

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āng)村里,沒有為自己

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守衛(wèi)邊疆。深夜

里,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

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

場。

【主題】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

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

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寫法】三四句虛實結合,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

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zhàn)爭的

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

潼關(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譯文】千年的高云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陣陣秋風吹

散了〃得得”的馬蹄聲。滔滔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不

夠舒展,從華山進入潼關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主題】此詩以雄健豪放的筆觸描繪了潼關一帶山河的

雄偉壯闊,折射出詩人一種沖決一切羅網、昂揚進取的

心態(tài)。

【寫法】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

生動。

七年級下冊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高

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

照耀。

【主題】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

生活,表現了隱者閑適的生活情趣,傳達出詩人寧靜、

淡泊的心境。

【寫法】全詩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

泊的心情,達到“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

中,飄滿洛陽古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

鄉(xiāng)的深情?

【主題】這首詩通過客居洛陽城的夜間聞笛聲的細膩描

寫,引發(fā)了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寫法】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

合理運用想象和夸張,條理通暢,感情真摯,余韻無

窮。

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滿面淚水沾濕

了衣袖,擦都擦不干。在馬上匆匆相逢,想要寫封信卻

沒有紙和筆,煩勞您給我的家人捎個口信報個平安。

【主題】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逢回京使者,托

帶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場面,抒發(fā)了詩人報國和親

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

感。

【寫法】這首詩不假雕琢,脫口而成,感情真摯,在平

易中顯出豐富的詩韻,深入人心、膾炙人口。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它們費盡心思紛

紛爭奇斗艷。楊花榆莢沒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飄散在

空中如雪花般盡情飛舞。

【主題】這首詩運用擬人的手法,詩人通過花草樹木的

角度抒寫了對春天的留戀之情,表達了詩人熱爰自然、

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情懷。

【寫法】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

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草木"本屬無情

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

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

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

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賢君,向后望不到明主。想

到天地之廣闊,歷史之久遠,唯有我啊,獨自悲傷,凄

涼地眼淚橫流!

【主題】本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

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表達了在亙古不變的時空中,生

命短暫、時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寫法】整首詩通過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表達詩

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蒼涼悲壯的感情基調。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泰山到底怎么樣呢?泰山橫跨齊魯,青色的峰

巒連綿不斷。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山的南

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層云生起,使

心胸震蕩,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當登上泰山的頂

峰,俯瞰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主題】這首詩詩人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泰山的高峻雄

奇,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

色,流露出對祖國河山的熱爰之情,體現了詩人青年時

代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寫法】這首詩寫景很有特色。(1)寫景富有層次,從遠

望到近望,到細望。寫出泰山的高大雄偉,神奇秀麗,

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2)虛實相生,"造化鐘神秀”

是虛寫,〃陰陽割昏曉"是實寫,寫出泰山的高大雄偉,

神奇秀麗。(3)烘托手法,以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

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

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飛來峰頂上應天塔高入云端,聽說在雞鳴時分

可見旭日東升。不怕浮云遮住視線,只因為身在塔的最

IWJ層上o

【主題】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登高覽勝之作。

登上高山之塔,極目遠望,詩人不禁豪情滿懷,壯志凌

云,似覺天地萬物盡收眼底。詩歌借登峰所見景象之闊

大,表現了詩人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遠大抱負以及大

無畏的精神。

【寫法】"浮云"這一意象象征困難、挫折、障礙等。"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所蘊含的哲理:只

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

倒。

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不要笑話農家臘酒的渾濁,豐收年份準備豐盛

的飯菜招待客人。山重巒疊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沒有

了去路,忽然出現了柳色深綠、花光紅艷的山村。簫鼓

的聲音接連不斷,春社日已臨近了,村民們衣冠簡樸,

村子中古風尚存。從今以后如果允許趁著月明來閑游,

也可能隨時會手拄拐杖半夜前來叩門。

【主題】這首七言律詩圍繞一個"游"字鋪開,層次分明

地勾勒出一幅色彩艷麗的江南農村風光圖,表現了農家

熱情好客和風俗古樸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

熱愛和向往之情。

【寫法】全詩首寫詩人出游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

復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游。所寫雖各有側重,但

以游村貫穿,并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

俗和諧地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yōu)美的意境和恬

淡、雋永的格調。此詩題材比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

法白描,不用辭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滿懷無限離愁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東去從此

辭官赴天涯。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落,化作春泥愿培

育更多的新花。

【主題】這首七言絕句抒發(fā)了詩人辭官離京的復雜感

情,表現了詩人不畏懼挫折,不甘心沉淪,始終都想為

國家效力的奉獻精神。

【寫法】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

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一句展開聯想,

以新奇的比喻,移情于物,借"落紅”自喻,表現了詩人

超凡脫俗的寬廣胸懷。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議論,表

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前途命運,表

達了詩人高度的愛國熱忱和崇高的獻身精神。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迷蒙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船

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知

道亡國的悲和恨,對岸酒樓里還在唱著《玉樹后庭

花》。

【主題】這首詩借陳后主的荒淫亡國諷喻晚唐統治者,

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對現實的深切憂

思。

【寫法】后兩句表面上指責歌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

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一一封建貴族、官

僚、豪紳。

賈生(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漢文帝在宣室咨詢被放逐的大臣,賈誼的政治

才能更是無人能比??上h文帝深夜在虛席上向前移動

靠近他,不是關心百姓只是關心鬼神。

【主題】這是一首托古諷今詩,借賈誼的遭遇來抒發(fā)自

己的感慨,通過諷刺漢文帝雖能求賢卻又不知賢的行

為,托古諷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訪道、不顧國計民生

的社會現實,也寄寓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寫法】這首詩在行文結構方面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一

—前兩句圍繞“重賢"逐步升級,節(jié)節(jié)上揚,三、四句一

轉,由強烈對照而形成的貶抑之情便顯得特別有力。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譯文】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

游山的人空歡喜一場。當你進入萬重山的圍子里以后,

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馬上將你阻攔。

【主題】通過寫山區(qū)行路的感受,寄寓著一個具有簡單

意義的深刻哲理:我們不要為眼前的順境所迷惑,要放

眼長遠,認真對待,才能不斷克服困難,履險如夷。

【寫法】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qū)

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

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江南的梅雨季節(jié)雨水非常多,長滿了青草的池

塘里,處處蛙聲不斷。已過了半夜,約的客人還沒有

到,閑著無事,敲著棋子,震落了燈花。

【主題】全詩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表現約客

未至時孤寂、惆悵、無奈。

【寫法】(1)環(huán)境描寫、動作描寫,細致入微地烘托出人

物的心理活動。(2)對比手法的運用:前兩句寫戶外的

“家家雨"、"處處蛙",直如兩部鼓吹,喧聒盈耳。后兩

句寫戶內的一燈如豆,枯坐敲棋,寂靜無聊,恰與前文

構成鮮明對照,通過這種對照,更深地表現了詩人落寞

失望的情懷。

八年級上冊

野望(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黃昏的時候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徘徊不定不

知該歸依何方。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

披覆著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

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隨愿而歸。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

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主題】全詩通過對蕭瑟恬靜的秋景描寫,表現了作者

的百無聊賴的彷徨和孤獨無依的抑郁心情。

【寫法】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

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

詞進行動態(tài)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運用典故,表達

了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的苦悶與惆悵,只好追懷古代

了隱士,抒發(fā)了孤獨無依的抑郁之情,同時兼有不問世

事的閑適思想。

黃鶴樓(崔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I。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

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

有白云飄飄悠悠。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

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I。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看

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主題】這首七言律詩通過詩人在仕途失意之際游覽黃

鶴樓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吊古傷今之情,抒寫了游子的

鄉(xiāng)愁。

【寫法】前兩聯,先寫神話傳說,再寫眼前景物的格

局,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逆

料的感慨;以神話傳說起筆,則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

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頷聯先寫黃鶴之杳然不

見,在遠望天際,尋覓黃鶴蹤影之時,順勢轉換為對天

際白云的描繪,轉換自然,毫無痕跡。從句中兩個"空"

字,可以體會到詩人吊古傷今,無限悵惘的情感。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

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

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

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主題】這首五言律詩敘述了詩人出使邊塞的艱苦行

程,以傳神的筆墨描繪了塞外壯闊奇麗的景象及到達邊

塞訪問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出使邊塞的悲壯情懷和難以

排遣的孤寂之感。

【寫法】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

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

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

內心的激憤和抑郁。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yè)的

心情。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

楚國的境內游覽。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

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

鏡,空中彩云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但我還是更愛戀故

鄉(xiāng)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

【主題】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詩人從蜀地至荊門沿途所

見景物,展現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

構成的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

贊美之情,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情感。

【寫法】"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兩句詩想像大膽、

奇特,被人譽為“神來之筆”,

俯視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飛下來一面鏡

子,明亮耀眼;仰視天空,云氣簇擁而來,就像海面上

結成了一座座樓閣,新奇美妙。尾聯中"送"字用擬人的

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

情。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

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幾只早出的黃鶯

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

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

剛夠上遮沒馬蹄。最愛的湖東美景百游不厭,楊柳成排

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主題】通過描寫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達了作者對

西湖美好景色無比贊美和喜愛之情。

【寫法】景中寄情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它既寫出濃郁

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

托在景色中,詩中字里行間流露著喜悅輕松的情緒和對

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譯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著茂密的

花朵,顯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著樹枝,摘下了最好看

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ㄏ愠錆M

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人能送到親人

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貴,只是別離太久,想借

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主題】此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所產生的深切懷

念之情,以及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生的憂愁。

【寫法】本詩寫景抒情的藝術特色:①在寫景上層層推

進,由樹到葉,由葉到花(榮),由花到香,而情感也

在寫景過程中不斷醞釀升華;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眼前的樹、眼前的花,誰來欣賞誰來贊?一個獨守閨房

幽怨憔悴的思婦形象躍然紙上;③以樂景寫哀情,通過

〃奇樹""綠葉""榮"〃馨香"等一組繁榮旺盛的意象,來突出

自己的孤單寂寞,抒寫心中的哀怨傷感。

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楊,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

天;騰蛇盡管能騰云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

灰。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

千里;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的心也

永不止息。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調養(yǎng)好身

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

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主題】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

衰,屈居物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壯

志,表達了詩人達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自強不息的奮

斗精神。

【寫法】全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

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述理、

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贈從弟(其二)(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譯文】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

的狂風。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任

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

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

的本性!

【主題】本詩以松柏為喻(使用象征手法),贊頌松柏

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的頑強生命力,表達

了作者自己堅守的品格及對從弟的勸勉之意。

【寫法】全詩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借松柏挺立風中而

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自喻高潔、堅貞的情懷,在自

勉中也勉勵堂弟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譯文】八方的氣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內的風雨形態(tài)不

-0海邊的貧民多么艱苦啊,平時就住在野外的草棚

里。妻子和兒女像禽獸一樣生活,盤桓在險阻的山林

里。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圍自在地行走毫無

顧忌。

【主題】此詩描述了邊海百姓的艱難生活,比較深刻地

反映了那個時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慘痛景象,表現了

作者對勞動人民生活的同情。

【寫法】本詩主要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正面描寫與側面

烘托的手法,使邊海貧民悲慘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言

簡意賅,寓意深刻。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

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

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

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

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

卻不知怎樣表達。

【主題】通過對田園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寫,表現了詩

人遠離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脫世俗的人

生追求和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

【寫法】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

割。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qū)里荒草叢

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zhàn)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愁悶

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fā)疏稀插不上簪。

【主題】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fā)了

作者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感情。

【寫法】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

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

動人。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敵軍似烏云壓進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內

守軍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日光照在鎧甲上,閃爍著金

光。悲壯的號角,彌漫在深秋的天空中。邊塞上將士的

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寒風卷動著紅旗,部隊悄悄臨

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

為報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寶劍誓死保衛(wèi)祖國的邊

疆!

【主題】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zhàn)爭風云,

構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

歸的英雄氣概。

【寫法】〃黑云壓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張渲染敵軍兵臨

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

龍為君死”引用典故,既與戰(zhàn)爭的地點相吻合,又是對天

子和將士的稱頌。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

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

被關進銅雀臺了。

【主題】這首詩即物感興,托物詠史,表達了自身感

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同時也抒發(fā)了自

己胸懷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氣。

【寫法】即小見大,由一個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

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的風云人物。

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王國鼎立

的大主題聯系起來。

漁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譯文】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轉動,像無

數的船只在舞動風帆。夢魂仿佛回天庭,聽見天帝在對

我說話。他熱情而又有誠意的問我要到哪里去。我回報

天帝路途還很漫長,現在已是黃昏卻還未到達。即使我

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長空九萬里,

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

舟,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主題】此詞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

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

往。

【寫法】詞人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夢游的方

式,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

實的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