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業(yè)用縫紉機 筒式繃縫縫紉機_第1頁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業(yè)用縫紉機 筒式繃縫縫紉機_第2頁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業(yè)用縫紉機 筒式繃縫縫紉機_第3頁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業(yè)用縫紉機 筒式繃縫縫紉機_第4頁
(正式版)QB∕T 2529-2024 工業(yè)用縫紉機 筒式繃縫縫紉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CCS61.080Y17QB代替QB/T2529-2010Industrialsewingmachine——Cylindertypetensionsewing2024-07-05發(fā)布2025-01-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1QB/T2529—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本文件代替QB/T2529-2010《工業(yè)用縫紉機GK型筒式繃縫縫紉機機頭》。與QB/T2529-2010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a)更改了范圍的表述(見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c)增加了產品分類的種類(見4.2ed)增加了計算機控制式產品的基本參數(見4.3);e)增加了工作環(huán)境要求(見4.4);f)刪除了產品代號(見2010年版的3.4);g)增加了產品外觀質量和結構要求(見5.1.6、5.1.7、5.1.8、5.1.9、5.1.10);h)增加了產品的機器性能(見5.2.4、5.2.6);i)刪除了要求中縫紉性能高低速縫紉線跡長度誤差及其試驗方法(見2010年版的4.3.5、5.3.6j)增加了計算機控制式產品的噪聲聲壓級(見5.4.2);k)增加了產品的振動位移(見5.4.3);l)刪除了產品的啟動轉矩性能和其試驗方法(見2010年版的4.4.2、5.4.2);m)增加了安全要求(見5.5);n)增加了電磁兼容要求(見5.6);o)增加了控制功能要求(見5.7);p)增加了機器性能中差動比調節(jié)、速度調節(jié)及相對誤差的試驗方法(見6.2.4、6.2.6);q)更改了縫紉性能試驗條件中試料的要求(見表4、2010年版的表1);r)更改了異常聲響的試驗方法(見6.4.1、2010年版的5.4.1as)增加噪聲聲壓級測量位置(見6.4.2、附錄A);t)增加了振動位移的試驗方法(見6.4.3);u)更改了密封的試驗方法(見6.4.5,2010年版的5.4.4);v)刪除了附件與備件的試驗方法(見2010年版的5.5);w)增加了安全要求的試驗方法(見6.5);x)增加了電磁兼容的試驗方法(見6.6);y)增加了控制功能的試驗方法(見6.7);z)更改了檢驗規(guī)則(見第7章、2010年版的第6章);aa)更改了標志、包裝、運輸、貯存要求(見8.2、8.3、8.4、8.5,2010年版的第7章)。本文件由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52)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上海標準海菱縫制機械有限公司、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州市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研究院、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匯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樂江機械有限公司、上海市縫紉機研究所有限公司、美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上工縫制機械(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多樂縫紉機有限公司、浙江翔科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名菱工業(yè)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2QB/T2529—2024福誠(中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鄧倩、朱偉青、張云中、戴菲菲、陳栩華、陳主銳、王東興、徐民華、王汝仁、葉宏武、楊旭東、樓俏軍、周荊生、王漫江、林宏偉。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2001年首次發(fā)布為QB/T2529-2001;——2010年第一次修訂為QB/T2529-2010;——本次為第二次修訂。1QB/T2529—2024工業(yè)用縫紉機筒式繃縫縫紉機本文件規(guī)定了工業(yè)用縫紉機筒式繃縫縫紉機的型式、基本參數和工作環(huán)境、外觀質量和結構、機器性能、縫紉性能、運轉性能、安全要求、電磁兼容、控制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描述了相應的試驗方法,并規(guī)定了檢驗規(guī)則、附件、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縫制棉毛布、汗布、類似化纖針織物等制品的工業(yè)用縫紉機筒式繃縫縫紉機(以下簡稱“產品”)的研發(fā)、生產、檢驗和檢測。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2829—2002周期檢驗計數抽樣程序及表(適用于對過程穩(wěn)定性的檢驗)GB/T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T4515—2008線跡的分類和術語GB/T5226.1—2019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GB/T6836—2018縫紉線GB/T12113—2003接觸電流和保護導體電流的測量方法GB/T13384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GB/T17626.2—201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GB/T17626.4—201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GB/T24342—2009工業(yè)機械電氣設備保護接地電路連續(xù)性試驗規(guī)范GB/T30420.1縫紉機術語第1部分:基礎術語GB/T30421—2013工業(yè)用縫紉機縫紉機、縫紉單元和縫紉系統的安全要求QB/T1177工業(yè)用縫紉機噪聲級的測試方法QB/T1178工業(yè)用縫紉機振動測試方法QB/T1572—1992縫紉機零件電鍍通用技術條件QB/T2505—2000縫紉機零件發(fā)黑技術條件QB/T2528—2001縫紉機涂裝技術條件QB/T2627—2004工業(yè)用縫紉機連續(xù)縫紉的試驗方法QB/T2628—2004工業(yè)用縫紉機層縫縫紉的試驗方法3術語和定義GB/T30420.1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QB/T2529—20244型式、分類、基本參數和工作環(huán)境4.1型式本產品為縱向筒式機體,采用針桿挑線、彎針勾線、下送料,形成GB/T4515-2008規(guī)定的400類多線鏈式線跡或600類覆蓋鏈式線跡。4.2分類產品按機針數量及線跡不同分類通常為下述五類:a)雙針三線鏈式(406型)線跡繃縫機;b)三針四線鏈式(407型)線跡繃縫機;c)雙針四線覆蓋繃縫(602型)線跡繃縫機;d)三針五線覆蓋繃縫(605型)線跡繃縫機;e)四針六線覆蓋繃縫(607型)線跡繃縫機。4.3基本參數基本參數見表1。表1基本參數有自動供油4000UY×128GAS(9#~16#)或按產品說明4.4工作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應符合下列要求:a)電源電壓:AC(220±22)V/AC(380±38)V;b)電源頻率50±0.5)Hz;c)使用空氣壓力(氣動式機型):0.3MPa~0.6MPa;d)環(huán)境溫度:0℃~40℃;e)相對濕度:30%~85%(25℃無凝露)。5要求3QB/T2529—20245.1外觀質量和結構5.1.1產品表面產品表面不應有銹斑、污漬;標牌應完整、位置正確、無明顯傷痕。5.1.2產品外露件表面產品可觸及的外露零部件及螺釘頭部不應有毛刺。5.1.3涂裝件表面涂裝件表面應符合QB/T2528—2001中5.1的規(guī)定。5.1.4電鍍件表面電鍍件鍍層表面應符合QB/T1572—1992中6.1.1的規(guī)定。5.1.5發(fā)黑件表面發(fā)黑件表面應符合QB/T2505—2000中3.1的規(guī)定。5.1.6塑料件表面同色系的塑料件表面應色澤一致,不應有明顯的縮凹和劃傷。5.1.7控制箱表面控制箱表面色澤一致,不應有明顯凹痕、擦傷、變形。5.1.8電氣標識控制箱內的接線端子排、保險座和保護接地端子應有明確的電氣標識,標識應牢固、清晰。5.1.9電氣線路和接插件外露的電氣線路和接插件安排應整齊、牢固。5.1.10連接和布線連接和布線應符合下列要求:——所有連接牢固,沒有意外松脫的危險;——為滿足連接、拆卸電纜和電纜束的需要,提供足夠的附加長度;——盡可能將保護導線靠近有關負載導線安裝,以便減少回路阻抗;——布線通道與導線絕緣接觸的銳角、焊渣、毛刺應清除,過孔處加護套防護;——沒有封閉通道保護的電線、電纜在敷設時使用絕緣套管或絕緣纏繞帶保護。5.2機器性能5.2.1機構調節(jié)線跡長度、縫線張力、壓腳壓力和縫線輸送量應均能調節(jié)。5.2.2壓腳提升高度4QB/T2529—2024壓腳提升高度應符合表1規(guī)定。5.2.3松線作用壓腳提升后,應能起松線作用。5.2.4差動比調節(jié)差動比調節(jié)范圍應符合表1或產品說明書相關規(guī)定。5.2.5最大線跡長度最大線跡長度應符合表1規(guī)定。5.2.6速度調節(jié)及相對誤差縫紉速度應能調節(jié),最高和最低縫紉速度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最高縫紉速度與系統顯示的數值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5.3縫紉性能5.3.1普通縫紉普通縫紉不應斷針、斷線、跳針、浮線和花針,縫料表面線跡應整齊、均勻。5.3.2連續(xù)縫紉連續(xù)縫紉不應斷針、斷線、跳針、浮線和花針,縫料表面線跡應整齊、均勻。5.3.3層縫縫紉層縫縫紉不應斷針、斷線、跳針、浮線和花針,縫料表面線跡應整齊、均勻,不應有阻布現象。5.3.4厚料縫紉厚料縫紉不應斷針、斷線、跳針、浮線和花針,縫料表面線跡應整齊、均勻。5.3.5線辮縫紉線辮縫紉應出線順暢,線辮長度不應小于50mm。5.4運轉性能5.4.1異常聲響空載運行時,應無異常聲響。5.4.2噪聲聲壓級機械式產品噪聲聲壓級不應大于83dB(A),計算機控制式產品噪聲聲壓級不應大于80dB(A)。5.4.3振動位移振動位移值不應大于300μm。5QB/T2529—20245.4.4潤滑運轉時潤滑系統供油及回油應良好。5.4.5密封產品密封性應良好,主要結合面應無滲、漏油現象。5.5安全要求5.5.1控制系統外殼控制系統外殼應符合下列要求:a)控制系統外殼在不采用工具的狀態(tài)下,無法開啟;b)控制系統外殼至少符合GB/T4208-2017規(guī)定的IP20防護等級。5.5.2保護聯結5.5.2.1產品的所有外露可導電部分都應連接到保護聯結電路上。5.5.2.2產品的電源引入端口處連接外部保護導線的端子應使用。或PE標識,外部保護導線的最小截面積不應小于設備供電相線的截面積。5.5.2.3所有保護導線應進行端子連接,且一個端子只能連接一根保護導線。每個保護導線接點都應有標記,采用。符號或PE字母(圖形符號優(yōu)先或采用黃/綠雙色組合,或這些的任一組合進行標記。5.5.2.4應保證聯結電路的連續(xù)性,保護總接地端子PE到各測點間的電壓降不應超過表2所規(guī)定的要求,測試電壓應使用安全特低電壓(SELV)。5.5.2.5開關電器件不應接入保護聯結電路。表2保護總接地端子PE到各測點間的電壓降5.5.3絕緣電阻絕緣電阻不應小于1MΩ。5.5.4耐壓強度產品的交流電源輸入端與PE端之間應能經受AC1000V(50Hz)、持續(xù)5s的耐壓試驗(工作在或低于PELV電壓的電路除外),不應有電擊穿或閃絡現象。5.5.5泄漏電流泄漏電流不應大于3.5mA。5.5.6溫升主驅動電機和電磁鐵表面溫升不應大于35K,控制箱溫升不應大于30K。6QB/T2529—20245.5.7警告標志警告標志應符合下列要求:a)在操作維修過程中對人體易造成傷害的部位或者附近標明警告標志,標志的圖形、顏色符合GB/T30421—2013中附錄B的規(guī)定。b)任何可能會引起電擊風險的電氣設備外殼,均標記電擊危險標志,標志符合GB/T5226.1—20195.6電磁兼容5.6.1靜電放電抗擾度在4000V接觸放電電壓和8000V空氣放電電壓環(huán)境中,產品應能正常工作,性能判據應為GB/T17626.2—2018中9b)。5.6.2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產品在實際工作狀態(tài)下,交流電源輸入端口應承受表3規(guī)定的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性能判據應為GB/T17626.4—2018中9b)。表3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2555.7控制功能5.7.1停針位5.7.1.1開機停針位設置開機停針模式,啟動產品后,機針應能自動停在上針位。5.7.1.2針位選擇縫紉過程中停車,機針上、下針位選擇應能選擇設定。5.7.2自動剪線縫紉后,應能剪斷縫線,再次縫紉時,線頭不應從針孔中脫出。5.7.3腳踏板控制產品應能通過腳踏板控制啟動、停止、縫紉速度和剪線功能。5.7.4慢啟動7QB/T2529—2024慢啟動模式時,應能設定慢啟動的縫紉速度和針數。5.7.5自動抬壓腳腳踏板反踩時,應能自動抬起壓腳。5.7.6自動夾線具有自動夾線功能的機型,在啟縫時應能夾住繃針上的縫線。6試驗方法6.1外觀質量和結構在照度為(600±200)lx光線下,檢驗距離為300mm,用目測和手感檢查判定。6.2機器性能6.2.1機構調節(jié)線跡長度、縫線張力、壓腳壓力和縫線輸送量調節(jié)在縫紉性能試驗中進行,采用目測檢查判定。6.2.2壓腳提升高度提升壓腳至極限位置,轉動手輪使送布牙低于針板平面,將專用量塊放入壓腳下面應能通過,目測判定。6.2.3松線作用壓腳提升至極限位置,目測判定。6.2.4差動比調節(jié)將產品的線跡長度調至(2.5±0.1)mm,按下列方法進行測試順差比和逆差比:a)順差比測試:打開縫臺,卸下針板,用百分表測送布牙的行程,將差動扳手調至順差動最大值位置,用百分表測得差動牙的行程,用差動牙行程除以送布牙行程得出最大順差比比率;b)逆差比測試:打開縫臺,卸下針板,用百分表測送布牙的行程,將差動扳手調至逆差動最大值位置,用百分表測得差動牙的行程,用差動牙行程除以送布牙行程得出最大順差比比率。6.2.5最大線跡長度差動比設置為1:1,按表4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進行縫紉,用分度值不大于0.02mm的游標卡尺分別在線縫上量出10個連續(xù)線跡的長度,取其算術平均值計算判定最大線跡長度。定表4縫紉性能試驗條件定mm1隨機機針1(155±15)g/m2汗布22(330±30)g/m2絨布238QB/T2529—2024452棉毛布262棉毛布26.2.6速度調節(jié)及相對誤差速度調節(jié)及誤差試驗按下列方法進行:a)手動設置或程序控制調節(jié),檢查控制面板的顯示值變化,目測判定;b)在額定電壓、額定頻率下空載運行,用非接觸式測速儀分別測量最高縫紉速度和最低縫紉速度;c)以最高縫紉速度運轉,將實際測量結果與控制面板顯示值相比,按公式(1)計算其誤差率。R=×100%………(1)式中:R——最高縫紉速度與顯示值誤差率;R0——控制面板顯示值,單位為針/分;R1——實際測量結果,單位為針/分。6.3縫紉性能6.3.1試驗前的準備試驗前的準備應符合下列要求:a)將產品外表擦凈,清除針板、送料牙、差動牙、彎針以及過線部位的污物。加注潤滑油后,以最高縫紉速度的80%運轉5min;b)縫紉速度用非接觸式測速儀測試,試驗縫紉速度誤差允許為-1%;c)每項試驗前可試縫及調節(jié)縫線張力、壓腳壓力、輸線量和差動比,正式試驗時不應再調節(jié)。6.3.2普通縫紉按表4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縫紉1000mm,試驗2次,目測檢查判定。6.3.3連續(xù)縫紉按QB/T2627-2004中5.4.2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目測檢查判定。6.3.4層縫縫紉按QB/T2628-2004中5.2e)折疊方式E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目測檢查判定。6.3.5厚料縫紉按表4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縫紉1000mm,試驗2次,目測檢查判定。6.3.6線辮縫紉按表4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試驗2次,目測檢查判定。6.4運轉性能9QB/T2529—20246.4.1異常聲響從啟動逐漸加速到最高縫紉速度狀態(tài)下空載運行,耳聽判定。6.4.2噪聲聲壓級測量位置應符合附錄A中圖A.1,其余按QB/T1177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6.4.3振動位移測量位置應符合附錄A中圖A.2,其余按QB/T1178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6.4.4潤滑產品正常運轉時,觀察油窗供油及回油情況,目測判定。6.4.5密封計算機控制式產品“溫升”項目試驗后,機械式產品按“溫升”項目試驗條件連續(xù)運轉10min后,檢查針桿、壓緊桿、面板、機殼結合面等部位是否有滲油現象,目測判定。6.5安全要求6.5.1控制系統外殼控制系統外殼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a)外殼開啟形式,手感、目測檢查判定;b)防護等級采用符合GB/T4208-2017規(guī)定的專用檢具檢查。6.5.2保護聯結保護聯結試驗按以下方法進行:——第5.5.2.1、5.5.2.3、5.5.2.5項,目測檢查判定;——第5.5.2.2項,取一段黃/綠雙色的接地導線,剝去絕緣護套,清點芯線的根數并記錄,隨意抽取一根芯線,用分度值為0.001mm的外徑千分尺測量其直徑,按公式(2)計算接地導線截面積;(4, 2)(4, 式中:S——接地導線截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π——取值為3.14;d——芯線直徑,單位為毫米(mmn——芯線的根數?!?.5.2.4項,按GB/T24342—2009中6.2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6.5.3絕緣電阻絕緣電阻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a)試驗前,應斷開被測電路和保護接地電路之間的連接,同時斷開產品的外部供電電路,將產品電源開關置于接通位置;QB/T2529—2024b)若產品包含浪涌保護器件,試驗前可斷開后再進行測量;c)用絕緣電阻測試儀,在交流供電輸入端和保護聯結電路間施加直DC500V,讀取絕緣電阻數值;d)試驗完畢,用導線對受試產品進行完全放電以保證安全。6.5.4耐壓強度耐壓強度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a)試驗前,應斷開被測電路和保護接地電路之間的連接,同時斷開產品的外部供電電路,將產品電源開關置于接通位置;b)試驗前可將不宜承受高電壓的元器件暫時斷開后再進行測量;c)測量儀器的漏電流選擇為10mA;d)在產品交流供電輸入端與保護接地端之間,施加試驗電壓時應在5s內,逐漸將試驗電壓平緩地上升到AC1000V并保持5s的試驗時間。然后在5s內,逐漸將試驗電壓平緩地降低至零后斷開試驗電源;e)試驗完畢,用導線對受試產品進行完全放電以保證安全。6.5.5泄漏電流交流電源進線側接入隔離變壓器,產品在額定電壓的1.06倍、最高縫紉速度下空載運行,按GB/T12113-2003中5.4.1圖6的電路裝置,用泄漏電流測試儀測量正常極性和相反極性兩種狀態(tài),若產品有接地導體故障風險,應將開關e處于斷開狀態(tài),取其中的最大值。6.5.6溫升產品按正常使用要求安裝,縫紉速度為最高縫紉速度的的90%,機針不穿線,不放置縫料,提起壓腳,針距調至中間值,設定自動剪線功能,按運行5s停5s的周期連續(xù)運行。運行前測量起始溫度,運行中每10min記錄電磁鐵外殼中部和控制箱近發(fā)熱部件位置的溫度。當30min內溫度變化小于1K時記錄此溫度作為測試結果。測試結果與初始溫度的差值即為溫升值。溫升檢測點位置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表5溫升檢測點位置6.5.7警告標志目測檢查判定。6.6電磁兼容6.6.1靜電放電抗擾度外殼端口的靜電放電抗擾度按GB/T17626.2—2018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6.6.2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按GB/T17626.4—2018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QB/T2529—20246.7控制功能6.7.1停針位6.7.1.1開機停針位產品手輪處于3個任意角度位置時接通電源,目測檢查判定。6.7.1.2針位選擇縫紉過程中,上針位或下針位停車,連續(xù)試驗3次,目測檢查判定。6.7.2自動剪線普通縫紉后自動剪線,試驗50次,目測檢查判定。6.7.3腳踏板控制腳控制腳踏板,對產品的啟動、停止、低速至高速縫紉、剪線功能各試驗5次,目測檢查判定。6.7.4慢啟動設置縫紉機進入慢啟動模式,試驗5次,目測檢查判定。6.7.5自動抬壓腳縫紉結束后,控制腳踏板,檢查壓腳是否抬起,試驗5次,目測檢查判定。6.7.6自動夾線在“自動剪線”項目試驗中同時檢查,目測檢查判定。7檢驗規(guī)則7.1檢驗分類7.1.1產品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7.1.2檢驗項目不合格分類及檢驗分類應符合表6的規(guī)定。表6不合格分類及檢驗分類ABC1--√√√ √√√ √√√ √√√ √√√ √√√--√√√QB/T2529—2024ABC--√√√--√√√--√√√2--√√√--√√√--√√√-√-√√--√√√--√√√3√--√√-√-√√-√-√√-√-√√-√-√√4--√√√-√--√--√-√-√-√√√--√√5--√-√-√--√-√--√ √ √√---√√---√√---√√---√√---√--√-√-√-√√6--√-√--√-√7--√√√--√√√-√√√ √√√QB/T2529—2024ABC--√√√-√-√√-√-√√7.2出廠檢驗7.2.1產品完工包裝前,應按表6規(guī)定的出廠檢驗項目進行全數檢驗,所檢項目應全部合格。7.2.2產品出廠檢驗合格應附有檢驗合格證,壓腳下應附有該產品連續(xù)線跡的縫樣,縫樣尺寸宜為長120mm×寬75mm。7.3型式檢驗7.3.1型式檢驗條件正常生產后,應每6個月進行1次型式檢驗,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也應進行型式檢驗:——正式生產后,如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產品停產12個月后,恢復生產時;——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質量監(jiān)督機構提出進行型式檢驗的要求時。7.3.2樣本的抽取樣本應從本周期制造的并經檢驗合格的某個批或若干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