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十八單元第47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課后提升_第1頁
2025版新教材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十八單元第47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課后提升_第2頁
2025版新教材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十八單元第47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課后提升_第3頁
2025版新教材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十八單元第47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課后提升_第4頁
2025版新教材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十八單元第47講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課后提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十八單元第47講一、選擇題1.(2024·四川綿陽模擬)《老子》、“六經”、《論語》等早期文獻,透露出雍容、華貴、高雅、安靜的氣質。戰(zhàn)國中期以后的《戰(zhàn)國策》《韓非子》等書,顯示了對于意志力、執(zhí)行力、決斷力的贊美和追求。這種變更反映了()A.百家爭鳴趨向汲取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體觀念C.禮樂制度淡出歷史舞臺D.趨向統(tǒng)一的民族心理【答案】D【解析】材料“《老子》、‘六經’、《論語》等早期文獻,透露出雍容、華貴、高雅、安靜的氣質”反映了對周王朝統(tǒng)治秩序的維護,材料“戰(zhàn)國中期以后的《戰(zhàn)國策》《韓非子》等書,顯示了對于意志力、執(zhí)行力、決斷力的贊美和追求”反映了贏得兼并斗爭成功的要求,這種轉變體現(xiàn)了社會轉型時期追求建立大一統(tǒng)國家的心理,故D項正確;材料展示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獻著作體現(xiàn)社會心理的特點,而非各流派主見的關聯(lián),解除A項;材料體現(xiàn)民眾對大一統(tǒng)政治志向的追求,而非天下一家的整體觀念,解除B項;文化心理的轉變不能體現(xiàn)禮樂制度的淡化,解除C項。2.(2024·河南中原名校質檢)先秦時期,儒、道兩家都提出了“致太平”的志向,但此時“太平”社會志向還處于萌芽時期。漢代,“太平”社會志向上升為正式的政治思想;漢武帝以后,“太平”“致太平”和“興太平”等概念起先頻繁出現(xiàn)。這一變更出現(xiàn)的干脆緣由是()A.先秦“太平”思想已占主流B.漢武帝抬升了儒學地位C.董仲舒改造了傳統(tǒng)儒學D.西漢大一統(tǒng)政治的須要【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漢代董仲舒對傳統(tǒng)儒學進行升級改造,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因此漢武帝以后,“太平”“致太平”和“興太平”等概念起先頻繁出現(xiàn),故C項正確;當時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解除A項;B、D兩項屬于政治因素,不屬于干脆緣由,解除。3.(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模擬)魏晉玄學家常常就一些哲學問題反復辯論和析理,稱之為“清談”。魏晉清談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求理,二是消遣,而同等原則貫穿其中。這表明魏晉玄學()A.是特定歷史環(huán)境的產物B.抬高道家社會地位,宣揚逍遙脫俗C.反映了程朱理學的精髓D.建立儒家倫理思想,樹立自身權威【答案】A【解析】魏晉時期,社會動蕩變革,階級沖突激化,綱常名教受到沖擊,提倡“求理”“同等”等原則的魏晉玄學應運而生,故A項正確;材料所述是魏晉玄學提倡的“清談”,而非道家提倡的逍遙脫俗,解除B項;程朱理學是在宋代形成的,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C項;儒家倫理思想在先秦時期已經建立,解除D項。4.(2024·山西晉中調研)唐朝時,李翱提出了包括人性論和道德修養(yǎng)方法的復性學說。他認為人“性善情惡”,可通過“弗慮弗思”和“其心寂然”的“漸悟”過程,最終達到“頓悟”的“至誠”境界,來復原人善的本性。據(jù)此可知,這一學說()A.有利于儒學體系的重建B.開啟了經世致用的思潮C.標記著心學體系的建立D.形成了“格物致知”的相識論【答案】A【解析】依據(jù)材料“通過‘弗慮弗思’和‘其心寂然’的‘漸悟’過程,最終達到‘頓悟’的‘至誠’境界”可知,李翱的復性學說汲取了佛教觀點,這為宋代理學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故A項正確;經世致用思潮是在明末開啟的,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B項;心學在宋代出現(xiàn),解除C項;“格物致知”的相識論是宋代理學的主要思想,解除D項。5.(2024·山東大聯(lián)考)宋代以前,儒家“以情欲論性”,而宋代理學家們創(chuàng)建性地提出了“以理氣論性”的新思路,將人性定義為“仁義禮智信”,創(chuàng)立“循性”修養(yǎng)方法論。宋代理學這一思想()A.顛覆了傳統(tǒng)儒學理論B.完善了儒學的哲學體系C.否定了性善論的學說D.體現(xiàn)了主觀唯心主義【答案】B【解析】宋代以前儒家人性論的主要特點是“以情欲論性”,其不足在于無法確認人性孰善孰惡及善性、惡性之根源,而“以理氣論性”從本體論和形而上學的高度分析了人性之本原與實質,將人性定義為“仁義禮智信”,徹底地解決了人性善惡難辨的問題,完善了儒學的哲學體系,故B項正確;宋代理學是對傳統(tǒng)儒學的繼承與發(fā)展,解除A項;依據(jù)材料“將人性定義為‘仁義禮智信’”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理學認為人性原來與天理一樣,具有仁、義、禮、智、信等美德,因此宋代理學認為“人性本善”,解除C項;宋代理學強調理先于氣而存在,這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解除D項。6.(2024·北京模擬)黃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載,凡經世之業(yè),亦無不備矣”,他贊頌古代學者“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為民用,蓋未有空言無事實者也”。由此可知,黃宗羲強調()A.以民為本 B.特性解放C.經世致用 D.道德自覺【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為民用,蓋未有空言無事實者也”可知,黃宗羲認為古代學者的著述從大的方面來說是用來治理天下的,從小的方面來說是民用的,沒有空洞無用的言論,反映了黃宗羲對古代學者著述的好用價值的贊頌,表明黃宗羲強調經世致用,故選C項。7.(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模擬)1923年2月,生命哲學的信奉者張君勱指責五四運動以后流行的“科學萬能”思想,強調中國文化重建取決于以文藝、宗教、倫理、哲學等為代表的“人生觀”。這說明()A.全盤西化的傾向得以扭轉B.科學救國思潮宣告破產C.新文化運動推動思想解放D.救亡運動進入理性階段【答案】C【解析】材料中張君勱批判“科學萬能”思想,強調“人生觀”,推崇生命哲學,說明此時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各種救國思潮,這是新文化運動推動人們思想解放的表現(xiàn),故C項正確;材料只提到張君勱的個人觀點,不能說明思想界的整體傾向,解除A項;張君勱批判“科學萬能”思想,與科學救國思潮沒有關系,解除B項;材料所述內容是張君勱對“科學萬能”思想的批判,沒有涉及救亡運動,解除D項。8.(2024·湖南六校聯(lián)考)1918年,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發(fā)起組建新民學會,成立之初確立“革新學術,砥礪品德,改良人心風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學會多數(shù)會員將“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宗旨,要以“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達到此目的。新民學會宗旨的變更是由于()A.北洋政府統(tǒng)治腐朽黑暗B.中國人救亡意識的增加C.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宣揚D.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答案】D【解析】新民學會成立之初的宗旨是從學術入手,改良人心風俗,而到1921年1月卻變成“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改造中國與世界”,帶有劇烈的馬克思主義色調,緣由是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故D項正確;1918—1921年始終是北洋政府進行統(tǒng)治,統(tǒng)治的腐朽黑暗不是新民學會宗旨變更的緣由,解除A項;新民學會的宗旨都是為了救國,僅是方式方法不同,且僅代表毛澤東與蔡和森等先進學問分子的主見,無法體現(xiàn)全部中國人救亡意識增加,解除B項;中國共產黨誕生于1921年7月,而材料時間是1921年1月,解除C項。9.(2024·河北衡水聯(lián)考)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主見“克己復禮為仁”,莊子提倡“乘物游心,親近自然”,韓非子強調“抱法處勢”。蘊含在這些思想中的共同追求是()A.獲得徹底的精神自由B.解決民眾基本的生存問題C.實現(xiàn)志向的社會人格D.建構穩(wěn)定和諧的禮樂秩序【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主見“克己復禮”,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視聽言動都符合禮的規(guī)范,莊子提倡要最大限度地順應自然,才能實現(xiàn)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而韓非子強調要把法和勢結合起來,用勢來保證法的推行,這些思想都蘊含著對建立人與社會的和諧、實現(xiàn)志向的社會人格的追求,故C項正確;在三者的思想中只有莊子追求獲得徹底的精神自由,解除A項;民眾的基本生存問題指民眾的衣食住行,而三者的主見都是人與社會的和諧或者建立某種社會秩序,解除B項;建立和諧禮樂秩序是孔子的主見,不符合莊子和韓非子的追求,解除D項。10.(2024·四川宜賓模擬)在列強的屢次侵擾之下,近代中國人感受到挫折與懊喪。龔自珍指陳中國本身的毛病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魏源則從西洋文化制度找尋彼伸我黜的原因。據(jù)此可知,兩人的思想()A.側重于引導國人關注世界B.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C.成為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D.影響了中國近代社會的變革【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從西洋文化制度找尋彼伸我黜的原因”可知,兩人從內外兩個方面分析中國落后的緣由,他們的思想都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故D項正確;龔自珍的思想側重于“反求諸己”,魏源著眼于“知彼”,解除A項;龔自珍與魏源都屬于地主階級學問分子,其主見也沒有脫離自身階級局限,解除B項;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中體西用”,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是“體”,這與材料中龔自珍的思想不符,解除C項。11.(2024·山東德州質檢)1670年,法國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建了一座“中國宮”。整座“中國宮”的檐口、楣柱、墻角和四邊的屋頂都貼著明麗的瓷磚,室內充溢了中國的青花瓷器和中國絲綢。這反映出()A.中西方文明之間相互借鑒B.中國建筑水平高于法國C.中華文化在歐洲得到傳播D.中學西傳思潮漸漸興起【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17世紀時法國國王在凡爾賽建立了“中國宮”,并擺放中國的青花瓷器和絲綢,這體現(xiàn)了法國對中國建筑藝術的借鑒及對中國物品的喜好,說明中華文化在歐洲得到傳播,故C項正確;材料可以體現(xiàn)西方社會對中華文明的借鑒,但體現(xiàn)不出相互借鑒,解除A項;法國對中國建筑藝術的借鑒,并不表明中國建筑水平高于法國,解除B項;中學西傳在絲綢之路開通后就已出現(xiàn),解除D項。12.18世紀,歐洲出現(xiàn)“中國熱”。伏爾泰把孔子的儒家學說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論,認為這種以遵循自然規(guī)律為原則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帶有迷信色調的“神示宗教”。伏爾泰此舉主要是為了()A.抨擊否定君主政體 B.為新教作輿論宣揚C.借古諷今促進啟蒙 D.推動中西文化溝通【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伏爾泰宣稱儒家學說才是“理性宗教”,認為儒家學說足以取代當時西方盛行的宗教,其主要目的是借古諷今,促進啟蒙運動的發(fā)展,故C項正確;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但并不反對君主制,解除A項;伏爾泰作為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其目的是宣揚啟蒙思想,并非為新教作輿論宣揚,解除B項;伏爾泰推崇儒家學說客觀上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溝通,但這并非伏爾泰的主要目的,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士人群體意識具有顯明的時代色調。石介極力主見為文必需與倡揚儒家之道結合起來,要文道統(tǒng)一。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面對社會危機,士大夫“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范仲淹上書皇帝,直陳天下危機,呼吁“變通”“更張”,發(fā)起了以澄清吏治為重點的慶歷新政。王安石在上書中告誡“享國日久矣,此誠當惻擔憂天下”,他發(fā)起的熙寧變法運動把宋代政治變革推向高潮。——摘編自郭學信《宋代士大夫群體意識探討》材料二甲午中日斗爭之后,士大夫起先特別自覺而主動地變更,以期回應“西潮”的挑戰(zhàn)。1895年以后,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經“與自強運動時期頗不相同,自強時期的求變求新,尚是信任中國的道統(tǒng)、中國的文化不行變,故其求變求新僅及于器物層面,而他們已經起先信任精神文化層面亦必需同時有所變更”。激進的變法者們?yōu)榱送炀任M觯肓藦倪_爾文、斯賓塞到赫胥黎的進化理論,為自己的政治行為找尋新的正值性依據(jù)?!幾酝踅ɡ省ⅫS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宋代士人群體意識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甲午中日斗爭后士大夫“回應‘西潮’的挑戰(zhàn)”的表現(xiàn)并指出其影響?!敬鸢浮?1)特點:具有劇烈的社會責任感;憂國憂民,具有憂患意識;主見改革、變革。成因:受佛、道沖擊,儒學面臨危機;儒家學問分子的傳統(tǒng);宋代長期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對峙,且處于劣勢;宋代積貧積弱,面臨嚴峻危機。(2)表現(xiàn):傳播進化論,宣揚物競天擇;提出變法革新,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影響:傳播了民主思想,形成維新思潮;激發(fā)起人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促進了民眾的覺醒。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后)表現(xiàn)出驚人的調適性……佛教的自我調適性從入華之初就已起先。兩漢時期,中國盛行神仙方術,當時來華的譯經家也便風云星宿、圖讖運變,莫不鉆習。魏晉時期,玄學興起,佛教學者遂以佛理附會玄學。佛教在民間的傳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學、傳教方式的同時,也在政治理論上竭力迎合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幾择T天瑜等《中華文化史》材料二明代時期,中國對“東西方碰撞交融”的主動應對,并不限于基層商人的層面。在文化學問的層面,同樣呈現(xiàn)出比較開放與包涵的態(tài)勢。一方面,隨著明代中后期社會經濟特殊是商品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國內的文化學問界出現(xiàn)了諸如泰州學派及李贄等進步的思想家,他們提倡人的特性,確定人的物質欲望,強調獨立思索的精神。這些思想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激烈變動中的下層平民的要求,特殊是反映了那些從事工商業(yè)活動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當時產生了主動的影響。——陳支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