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356-2013 地理標志產品 松蘿茶_第1頁
DB34T 1356-2013 地理標志產品 松蘿茶_第2頁
DB34T 1356-2013 地理標志產品 松蘿茶_第3頁
DB34T 1356-2013 地理標志產品 松蘿茶_第4頁
DB34T 1356-2013 地理標志產品 松蘿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7.140.10X

55DB34

代替

DB34/T

1356-2011

松蘿茶 安徽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DB34/T

1356—2013前 言本標準按照

GB/T

1.1-2009

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代替

DB34/T

松蘿茶》。與

1356-2011

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根據感官修改了鮮葉采摘要求;——修改了分級;——修改了感官指標;——刪除表

GB

2762、GB

2763

的規(guī)定。

GB/T

產品標準通用要求》制定。本標準附錄A

為規(guī)范性附錄,附錄B

本標準由休寧縣人民政府、黃山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本標準由農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導站、休寧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休寧縣茶業(yè)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光熙、張士勝、時永良、丁勇、王英、許乃新、王文武、汪卓強、吳靖宇、婁鵬祥。IDB34/T

1356—2013地理標志產品

松蘿茶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松蘿茶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茶。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

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GB/T

5009.12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殘留量的測定GB/T

5009.20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測定GB/T

GB/T

5009.146 GB

7718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T

8302茶 GB/T

8304 茶 水分測定GB/T

8305 茶 GB/T

8306 茶 總灰分測定GB/T

8310 茶 粗纖維測定GB/T

8311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GB

11680 食品包裝用原紙衛(wèi)生標準GB/T

14487茶葉感官審評術語GB/T

18795 茶葉標準樣品制備技術條件GB/T

23776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JJF

1070 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guī)則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 3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1休寧縣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地處北緯

29

休寧縣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地處北緯

29

02′與東經

39′~118

26′之間,地貌以山松蘿茶地理產品保護范圍限于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批準的范圍,包括海陽鎮(zhèn)、萬安鎮(zhèn)、藍田鎮(zhèn)、流口鎮(zhèn)、溪口鎮(zhèn)、齊云山鎮(zhèn)、璜尖鄉(xiāng)、源芳鄉(xiāng)、鶴城鄉(xiāng)、商山鎮(zhèn)、五城鎮(zhèn)、東臨溪鎮(zhèn)等

12

4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4.1松蘿茶本標準要求所種植的鮮葉為原料,經攤青、殺青、揉捻、做形、干燥、提香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葉。5

要求5.1 自然環(huán)境5.1.1 地理o o o o地、丘陵為主,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起伏較大,垂直高差明顯。5.1.2氣候休寧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春、秋略短,夏、冬稍長。年平均氣溫

231

1

㎜,年平均日照時數

1

h。春末夏初,雨熱同步;秋冬,光濕互補,對喜溫喜濕的茶樹生長極為有利。5.1.3 土壤休寧縣土壤類型主要為黃棕壤、黃紅壤、黃壤等,表層腐殖層較厚,有機質含量高,pH

5.1.4 植被

雪梨、枇杷、板栗等果木

60

余種,提供各種工業(yè)原料的野生或栽培植物亦達二千多種。5.2 茶園種植和管理茶園種植和管理見附錄B。5.3 加工5.3.1 鮮葉采摘,特級以一芽一葉初展為主,一級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為主,二級以一芽二葉老葉、茶梗。5.3.2 盛葉工具應透氣良好,清潔衛(wèi)生,用竹制茶簍。2級別外

形內

質螺型整碎色澤凈度香氣湯色滋味葉底特級一等細嫩稍卷曲多毫螺形實整綠潤油亮勻凈花香嫩香嫩綠清澈鮮嫩爽口柔嫩特級二等細嫩卷曲多毫螺形勻整綠潤油亮勻凈花香嫩香嫩綠清亮嫩鮮爽口柔嫩一級一等緊結卷曲顯毫螺形勻壯綠潤凈勻香高清花香黃綠明亮鮮爽勻嫩一級二等卷曲顯毫整壯綠黃凈勻香高清花香黃綠明亮鮮醇尚嫩勻二級卷曲稍毫較整勻黃綠凈勻香高帶花香黃綠明亮醇厚尚嫩勻三級卷曲狀較勻略有末黃綠勻香高黃綠明亮粗老味尚綠勻四級卷曲狀較勻有末黃綠較勻香高黃綠明亮醇、顯有粗老味尚綠勻DB34/T

1356—20135.3.3 攤放厚度不得超過

10

厘米,攤放時間不得超過

6

個小時,雨水葉、露水葉等應待葉表水干后付制。5.3.4 加工工藝流程為:鮮葉攤青→殺青→揉捻→烘焙→做形→炒干→足干→提香→成品。5.4 分級與實物標準樣5.4.1 分級松蘿茶按感官品質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其中特級分一等、二等。一級分為一等、二等。5.4.2 實物標準樣等。實物標準樣的制備應符合

GB/T

的規(guī)定。5.5 產品要求5.5.1 基本要求具有該類茶應有的品質,無劣變、無異味,不得含有非茶類夾雜物,不著色,無任何添加劑。5.5.2 感官指標感官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 感官指標5.5.3 5.5.3 理化指標項

目指

標(%)水分≤6.5粉末和碎茶≤1.0總灰分≤6.5水浸出物≥37.0粗纖維≤14.0DB34/T

1356—2013理化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表2 理化指標5.5.4 衛(wèi)生指標衛(wèi)生指標應符合

GB

27635.5.4 衛(wèi)生指標5.5.5 凈含量允許短缺量管理辦法》(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令)的規(guī)定。6

試驗方法6.1 感官指標按

GB/T

23776

規(guī)定執(zhí)行。6.2 理化指標6.2.1

水分的測定按

GB/T

規(guī)定執(zhí)行。6.2.2

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測定按

GB/T

8311

6.2.3

總灰分的測定按

GB/T

8306

規(guī)定執(zhí)行。6.2.4

水浸出物的測定按

8305

規(guī)定執(zhí)行。6.2.5

粗纖維的測定按

GB/T

8310

規(guī)定執(zhí)行。6.3 衛(wèi)生指標按

GB

2763

6.4 凈含量指標按

JJF

1070

規(guī)定執(zhí)行。7

檢驗規(guī)則7.1 取樣7.1.1 取樣以“批”為單位,同一生產單位,同一生產期、同一花色品種、同一等級為一個批次,同批次產品的品質和規(guī)格一致。7.1.2 取樣按

GB/T

8302

4DB34/T

1356—20137.2 檢驗7.2.1出廠檢驗碎末茶和凈含量。7.2.2 型式檢驗型式檢驗項目為本標準第

5.5

條要求中的全部項目,檢驗周期每年一次。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新產品試制定型鑒定;——質量檢驗監(jiān)督機構檢驗產品質量時。7.3 判定規(guī)則7.3.1 檢驗結果全部符合本標準者,判為合格產品。7.3.2 凡劣變、污染、有異氣味茶葉,均判為不合格。7.3.3出廠檢驗時,按

條規(guī)定檢驗,任一項不符合要求,均判為不合格。7.3.4 型式檢驗時,要求規(guī)定的各項檢驗,任一項檢驗不合格,均判為不合格。7.3.5 對檢驗結果有爭議時,應對留存樣或在同批產品中重新按

GB/T

格項目的,以復驗結果為準。8

標志標簽、包裝、貯藏、運輸8.1 標志標簽產品的標志應符合

191

的規(guī)定,標簽應符合

7718

的規(guī)定。8.2 包裝8.2.1 包裝材料應符合

GB

有熒光染料等污染物。接觸茶葉的包裝材料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8.2.2 真空包裝、充氮包裝。8.3貯藏8.3.1 倉庫應清潔、防潮、避光和無異味,保持通風干燥,周圍環(huán)境應清潔衛(wèi)生,遠離污染源,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觸。8.3.2 入庫茶葉標志和批號系統應清楚、醒目、持久,嚴禁受到污染,變質以及標簽、嘜號與貨物不一致的茶葉進入倉庫。不同批號、日期的產品要分別存放。8.4 運輸8.4.1 8.4.2 運輸包裝應符合包裝規(guī)定,牢固、整潔、防潮。8.4.3 運輸時應穩(wěn)固、防雨、防潮、防曬。5DB34/T

1356—2013AA附

錄 A(規(guī)范性附錄)松蘿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松蘿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見圖A.1。注1:陰影部分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qū)域。注2:源芳鄉(xiāng)、鶴城鄉(xiāng)、商山鎮(zhèn)、五城鎮(zhèn)、東臨溪鎮(zhèn)等12

個鄉(xiāng)鎮(zhèn)。圖A.1 松蘿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qū)域圖6DB34/T

1356—2013BB附 錄 B(規(guī)范性附錄)茶園種植和管理B.1 茶樹種植B.1.1 茶園開墾B.1.1.1

建筑內傾等高梯級園地。B.1.1.2開墾深度

40

cm

B.1.2 茶園種植方法采用單條或雙條栽種方式種植。種植前施足基肥,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B.1.3 茶園種植品種種植品種松蘿種。B.2 茶園管理B.2.1 土壤管理B.2.1.1 一年要進行春耕、夏鋤、秋挖三次耕作。B.2.1.2 幼齡茶園和改造茶園的茶行間,間作豆科綠肥,培肥土壤。B.2.1.3 茶樹行間鋪草覆蓋:用山草、作物秸稈、修剪枝葉等進行覆蓋。B.2.2施肥B.2.2.1 施肥時期在

2

月下旬施催芽肥;在

5

月中旬到

7

8

月到

10

月結合秋挖施基肥。B.2.2.2 肥料種類基肥主要為餅肥和磷鉀肥,追肥主要為復合肥,應符合

NY/T

附錄A

推薦使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