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歸園田居(其一)》同步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1頁
2《歸園田居(其一)》同步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2頁
2《歸園田居(其一)》同步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3頁
2《歸園田居(其一)》同步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4頁
2《歸園田居(其一)》同步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歸園田居(其一)》同步練習(含解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7.2《歸園田居(其一)》同步練習

一、語言文字運用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的一首代表作。這是一首蔑視塵俗、融入自然實現(xiàn)自我的生命之歌,使得這首詩成為杰出的田園詩篇。理解這首詩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詩的開頭四句和結尾四句,互相呼應,中間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承上啟下,關聯(lián)過渡。首尾記敘抒情,中間寫景抒情。整首詩合縫接榫,絲絲入扣,精巧玲瓏,渾如天成。

陶詩在使人接觸田園生活畫面的同時,還能引人到一種境界中去。如《歸園田居》(其一),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一切還構成一種境界。

讀這首詩的每一句,感覺就像夏日喝涼水,山間濯流泉;細細品味,又確是淺語蘊深意,常字見真情,質而綺,癯而腴,淡而遠。“守拙歸田園”,一個“拙"字,包含了詩人多少人生感悟,有幾分自嘲,有幾分悲哀,確乎還有幾分自慰!“狗吠深巷中”,一個“深"字,使人從幽深邃遠的村巷里聽到那一聲聲悠遠的狗叫,讓人進入一種幽靜渺遠的境界。

詩人把官場比作“塵網”“樊籠”,把當官比作“羈鳥”“池魚”,極為形象深刻地展示了詩人的人格美。在他歸家后,“開荒南野際”,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發(fā)現(xiàn)田園美。這種醉心田園的高雅情趣和人格魅力,古往今來,傾倒了多少文人志士。

(有刪改)

這篇文學評論從哪幾方面對《歸園田居》進行了評論,請根據文本概括。

二、名篇名句默寫

2.默寫。

(1)《歸園田居》中透過“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閑適,有很多空閑時間。

(2)《歸園田居》中描寫鄉(xiāng)村中常見的聲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歸園田居》中表現(xiàn)詩人摒棄塵俗,渴望返歸自然(無對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蘇軾在《赤壁賦》中,認為江水“_____________,”,意思是江水雖不舍晝夜地滔滔流去,但始終長流不絕,未曾流逝。

(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兩句,以白描手法寫自己歸鄉(xiāng)后住處的環(huán)境,前有花木,后有綠樹,相映成趣。

(3)杜鵑鳥又叫杜宇、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詩人經常借用它來表情達意,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

三、文言小題

4.下列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聞一多是現(xiàn)代著名詩人,代表作有詩集《紅燭》《死水》等,他提出詩歌創(chuàng)作的“三美"主張分別是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

B.《詩經》,又稱《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分為“風、雅、頌”,常用“賦、比、興"手法,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源頭。

C.陶淵明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他的《歸園田居》(其一)平淡舒緩,善用白描,簡潔凝練地勾勒出了一幅鄉(xiāng)村日常生活的圖景。

D.詞,又稱“曲詞”“曲子詞"詩余”。詞都有詞牌名,表示詞的曲調,如“沁園春"永遇樂”;詞題與作品內容有關,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慢”是詞題。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桃花源里的陶淵明

陶淵明,東晉大司馬陶侃重孫,其父為安城太守陶逸,在這樣一個世家里,先祖的豐功偉績激勵著陶淵明,他后來曾寫詩:“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淵明學習很努力。八歲的時候,陶淵明的父親死了,只好與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據說是“好酣酒,至于忘懷得意,旁若無人”的老人,頗有魏晉名士風范,而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為陶淵明學習的榜樣,在歸隱后的陶淵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淵明長大后,就搬出外祖父家單過,在陶家園蓋了幾間房子和老母同住。這期間,他主要是在家讀書和出外游學。祖上留下來的一些積蓄逐漸耗盡,親友接濟也逐漸不支,生活每況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經沒米下鍋,學而優(yōu)當仕,陶淵明決定外出做官。這個時候正是東晉末年,接二連三地爆發(fā)農民起義,軍閥割據,民不聊生。陶淵明的仕途生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

公元393年,陶淵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兒子)手下謀了一個祭酒的差事??上Ш镁安婚L。王凝之這人脾氣不好,喜歡用鼻孔看人,可陶淵明官職雖小,也是有傲骨的,四個鼻孔相對,兩個人隔閡日深。陶淵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了,第一次仕途結束。

公元398年,陶淵明三十三歲,也許是實在過不下去了,他來到荊州,投靠到荊江二州刺史桓玄門下做了個參謀。但陶淵明很快就發(fā)現(xiàn)桓玄有個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淵明畢竟是正統(tǒng)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當然不想蹚這造反的渾水,后來,陶淵明母親去世,于是以母喪辭官,第二次仕途結束。

公元402年,桓玄舉兵攻入東晉首都建康,改國為楚。公元404年,劉裕在家鄉(xiāng)京口起兵攻擊桓玄,陶淵明很高興,馬上去投奔劉裕,并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這一年,劉裕擊敗桓玄。405年,劉裕迎司馬德宗復位,十幾年后司馬德文(司馬德宗之弟)將皇位禪讓給劉裕,劉宋王朝誕生,南北朝開始。平定桓玄后,劉裕開始掌握朝政,并逐漸露出登帝的野心。在對平定桓玄之戰(zhàn)的論功行賞中,劉裕卻僅僅讓陶淵明做了一個無職無權的鎮(zhèn)軍參軍。

陶淵明對劉裕是頗有幾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統(tǒng)思想卻使得他對劉裕的“謀朝篡位野心"頗有不滿,在這樣的矛盾心理作用下,他眼里的劉裕就有了許多異樣的味道,劉裕對陶淵明這樣的心態(tài)自然也是洞若觀火,所以當然也不會重用陶淵明。陶淵明在《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曲阿作》中寫道:“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三月,上表辭官,馬上被批準,再回家種地。

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

這次到任應差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生計,他在《歸去來兮辭》里說:“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連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潯陽督郵要來視察,手下說:“您得穿戴整齊了,去跪迎上差?!边@時候,陶淵明心中多年的郁結和文人傲骨終于爆發(fā):“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這是陶淵明第四次辭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結束了。

幸甚啊,幸甚!歸去來!

魏晉文人灑脫飄逸的風骨對他影響頗大,陶淵明這年為自己更名為“潛”,并開始與佛道隱士來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體會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樂。終于得出結論,要“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了,這時候的陶淵明終于不再是一個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俠客,而成長為我們心目中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了。以此為節(jié)點,把陶淵明的一生分為前后兩段。

陶淵明歸隱之后,過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連山水田園、飲酒、吟詩。與當年齪齪官場一比,真有重生之嘆,這時候的陶淵明知道,這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

他以詩明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就是說過去錯了,對仕途徹底絕望了。陶淵明歸隱后有自得與快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歡樂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時他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p>

豐收的年頭,陶淵明家會釀幾大缸米酒,朋友來了,則必飲,一般總是老陶先醉,醉前會說:“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愛極了。歉收的年頭,老婆孩子都一臉菜色,酒就沒了。這時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錢、米,也有的就請他過去,說是談談詩什么的,實際上就是想讓陶淵明一醉。陶淵明曾在詩中寫下自己的感嘆:“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生活的確時有艱難,但歸隱后的陶淵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終得到了暢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詩章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最高境界,我們記住并且欣賞的也正是歸隱后的田園詩家陶淵明:

《歸園田居》里,他說:“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飲酒》中寫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桃花源記》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五柳先生傳》里:“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p>

歐陽修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王國維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p>

桃花源是一個拋卻利祿功名后才能進去的一個彌漫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個大美的所在,在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里,社會和平,人們天性真純。桃花源成為歷代中國文人心靈的寄所,成為一個代表“田園隱逸"的文化符號。

5.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學而優(yōu)則仕”是陶淵明幾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統(tǒng)文人,有正統(tǒng)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圖就不難理解了。

B.陶淵明仕途歷經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門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劉裕,卻都不得志,最終在彭澤令任上辭官歸隱。

C.本文基本按時間順序展開,結構完整?!靶疑醢?,幸甚!歸去來!"一段承上啟下,表達了作者對陶淵明最終歸隱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文章評敘結合,多次引用陶淵明的詩句,多次使用語言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等手法,使人物形象豐滿可信。

E.歸隱之后的陶淵明一直過著拮據的生活?;哪暌坑讶私訚拍苌钕氯ィ栽诳v情山水田園之時,心中也感慨悲苦。

6.少年時,影響陶淵明成長的因素有哪些?

7.請分析陶淵明辭官歸隱的主要原因。

8.文中為什么說“桃花源是一個拋卻利祿功名后才能進去的一個彌漫花香的所在”?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自己的認識。

五、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初晴

陸游

袖手東窗初日明,殘編未負老書生。

不勝多病畏寒雨,正得一霜方快晴。

客戶餉羹提赤鯉,鄰家借碓搗新粳。

柴荊莫怪無車馬,恰要無人識姓名。

【注】餉羹,作者自注,田莊農戶“月以雞魚之屬來餉,謂之‘送羹’"。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袖手靠在窗前,看著東方剛剛升起的明媚的太陽令人感到溫暖,幾卷舊書中寄托著自己的人生追求。

B.疾病一次又一次襲來,詩人病弱的身體憂慮秋寒畏懼冷雨,幸好滿天霜露被爽朗的晴日趕得一干二凈。

C.莊園中的農戶送來了大紅鯉魚給我做羹湯,鄰居家借走了石碓去舂新稻,又來送給我新粳米做飯。

D.住在柴門小戶里,不要驚訝沒有官宦顯貴車駕造訪,本就是要過一種無人認識的遠離塵囂的平靜生活。

10.本詩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詠懷(其六)

阮籍

昔聞東陵瓜①,近在青門外。

連畛距阡陌,子母②相鉤帶。

五色曜朝日,嘉賓四面會③。

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

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

【注】①東陵瓜:漢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為布衣,在長安城東種瓜,時謂之東陵瓜。②子母:指小瓜大瓜。③蕭何計誅韓信受高祖封賞,眾人道賀,邵平獨勸其勿受,以除高祖猜忌之心,蕭何從其計。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先寫邵平所種之瓜的名字及種瓜地點,后描述其瓜田連綿,大小瓜連綴成片。

B.“五色曜朝日”一句喻指蕭何煊赫一時的情形。

C.“膏火"句言多財之患猶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極當思,不應為錢財所累。

D.全詩以邵平和蕭何為吟詠對象,通過二人際遇的對比,表達追慕古人之情。

12.請分析這首詩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異同。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13.下面對《歸園田居》一詩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

B.“守拙”的“拙”,即樸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與世俗的虛偽機巧相對,表明了陶淵明對官場虛偽機巧的極其厭惡。

C.詩人用“羈鳥”和“池魚"作對比,說明自己跟“羈鳥”和“池魚"一樣早有擺脫官場束縛、返回田園隱居的強烈愿望。同時也體現(xiàn)出詩人對“羈鳥”“池魚"的熱愛。

D.后四句是遠景。在這里,不僅流露出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由衷喜愛,而且這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4.在《歸園田居》一詩中,詩人采用什么手法來展現(xiàn)田園風光?詩作的點睛之筆“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5.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歸園田居(其二)

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③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炙敝?,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與人交接來往。②鞅:馬駕車時頸上的皮帶。這句是說居處僻陋,車馬稀少。③披:撥開。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野外罕人事"與“戶庭無塵雜”一外一內,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作者擺脫世俗束縛后的輕松愉悅。

B.“墟曲"寫出了戰(zhàn)亂過后到處都是廢墟的景象,作者只能撥開荒蕪的草,和村子里的鄉(xiāng)鄰來往,生活很艱辛。

C.詩歌寫作者與鄉(xiāng)鄰相見,談話的主要內容是田園桑麻的長勢,表現(xiàn)出作者與鄉(xiāng)鄰友好、淳樸的關系。

D.作者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xiāng)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寫出了鄉(xiāng)村的幽靜及自己心境的恬靜。

(2)請分別概括《歸園田居(其一)》與本詩所抒發(fā)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歸園田居(其二)

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③中,披④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炙敝?,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與人結交來往。②鞅:馬駕車時頸上的皮帶,代指車馬。這句是說居處僻陋,車馬稀少。③墟曲:猶鄉(xiāng)野。墟,隱僻之地。④披:撥開。

1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語言質樸,語調悠然,敘述了鄉(xiāng)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靜”的境界中,飄蕩著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

B.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反復強調鄉(xiāng)居生活的清貧,暗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

C.中間四句以外在的“動”來寫鄉(xiāng)居生活內在的“靜”,寫作者往來于田間,打理桑麻,雖孤獨但也快樂的隱居生活。

D.本詩中的“野外罕人事”與《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戶庭無塵雜”,一外一內,都寫出了詩人輕松愉悅的心情。

17.雖然過上了向往的生活,但陶淵明的心情還是喜憂交雜。請結合詩句加以簡析。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和陶歸園田居(其一)【1】

蘇軾

環(huán)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

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

周公與管蔡【2】,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

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3】。

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

注釋:【1】此詩作于蘇軾被貶惠州時。一日蘇軾游白水山佛跡巖,夜聞其子蘇過誦陶淵明《歸園田居》,于是作此詩。【2】周公與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華顛:頭發(fā)花白。

18.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環(huán)州多白水”四句寫景,寫惠州被群山環(huán)繞,幽僻而蒼涼。

B.“東家著孔丘"四句,寫出了當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風純樸。

C.“周公與管蔡”二句,設想彼此對立的人也會向往安居于此。

D.“我飽一飯足"二句,寫生活雖窮困,但詩人仍能感到滿足。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與陶詩都反映出詩人在遠離官場之后,歸隱田園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淵明,在抒寫田園生活時,表達了對勞作的熱愛。

C.陶詩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對仗,作者這首和陶詩也是如此。

D.本詩語言質樸而內涵豐富,正如作者評陶詩所言“質而實綺”。

20.宋詩以理見長,蘇軾這首詩也有此特點,請分析詩歌最后四句說出了怎樣的道理。

六、小閱讀

21.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頰。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得返自然。

下面對《歸園田居·其一》一詩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用“羈鳥"和“池魚”作對比,說明自己跟“羈鳥"和“池魚”一樣早有擺脫官場束縛、返回田園隱居的強烈愿望。同時也體現(xiàn)出詩人對“羈鳥"“池魚”的熱愛。

B.“守拙"的“拙”,即樸拙,含有不學巧偽、不爭名利的意思,與世俗的虛偽機巧相對,表明了陶淵明對官場虛偽機巧的極其厭惡。

C.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

D.后四句是遠景。在這里,不僅流露出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由衷喜愛,而且這純樸、幽靜的田園景色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參考答案:

1.結構、意境/境界、語言/煉字、人格/形象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段要點的能力。

“詩的開頭四句和結尾四句,互相呼應,中間有……承上啟下,關聯(lián)過渡。首尾記敘抒情,中間寫景抒情。整首詩合縫接榫,絲絲入扣,精巧玲瓏,渾如天成”,這是評論《歸園田居》的結構。

“陶詩在使人接觸田園生活畫面的同時,還能引人到一種境界中去。如……,所有這一切還構成一種境界”,這是評論《歸園田居》的意境(境界)。

“讀這首詩的每一句,感覺……常字見真情,質而綺,癯而腴,淡而遠……,一個‘拙’字……一個‘深’字……”,這是評論《歸園田居》的語言(煉字)。

“……極為形象深刻地展示了詩人的人格美……這種醉心田園的高雅情趣和人格魅力,古往今來,傾倒了多少文人志士”,這是評論《歸園田居》中所體現(xiàn)的詩人的人格(形象)。

2.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庭"虛”“吠"顛”“樊"返”。

3.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逝、蔭、檐、暮、猿。

4.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聲聲慢》是詞題"說法有誤?!堵暵暵窇撌窃~牌名。

故選D。

5.BC6.①祖上曾經的輝煌激勵著陶淵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淵明學習努力。③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對他最終歸隱產生了影響。7.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終對仕途徹底絕望。對不被重用,無法施展兼濟天下的抱負的不滿;對齷齪的官場的厭棄,面對屈辱時多年郁結和文人傲骨的爆發(fā),使陶淵明最終決定歸隱田園。

②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在田園生活中體會到了真正的快樂,明白這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

③晉時文人灑脫飄逸的世風對他的影響。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隱士也對他產生了影響。8.桃花源是一個心靈的大美所在,想要體驗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達了作者對陶淵明人生選擇的認可和對桃花源的喜愛。①陶淵明在與官場決裂,拋棄功名利祿之后,才真正走進了自己的心靈,才真正有了酣暢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②陶淵明所構建的桃花源,風景如詩如畫,人們天性真純,社會自由和平,是讓人向往的美的所在。它成了中國歷代失意文人心靈的寄所和田園隱逸的文化符號。

生活中,我們也不應該過于執(zhí)著名利,也應該嘗試在山水田園中體味人生的大美。

【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學而優(yōu)則仕是陶淵明幾次出仕的原因”,說法不準確;文中說,“而且家里也已經沒米下鍋,學而優(yōu)當仕,陶淵明決定外出做官”,可見,陶淵明出仕還有解決家境窘迫的現(xiàn)實原因;

D.“多次使用細節(jié)描寫”,無中生有;

E.“歸隱之后的陶淵明一直過著拮據的生活”,說法錯誤;原文說,“豐收的年頭,陶淵明家會釀幾大缸米酒”“生活的確時有艱難”,可見,不是一直拮據;另外,“所以”強加因果;因為原文說,“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終得到了暢快淋漓的自由”,可見,也無悲苦意;

故選BC。

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少年時,影響陶淵明成長的因素,在文章的開頭部分。

先是祖上曾經的輝煌激勵著陶淵明少有大志,他的曾祖是東晉大司馬陶侃,其父為安城太守陶逸,“在這樣一個世家里,先祖的豐功偉績激勵著陶淵明”;

良好的家教使陶淵明學習努力,“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淵明學習很努力";

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對他最終歸隱產生了影響,父親去世后,他和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據說是‘好酣酒,至于忘懷得意,旁若無人’的老人,頗有魏晉名士風范,而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為陶淵明學習的榜樣,在歸隱后的陶淵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7.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找出文中有關辭官歸隱的語句或片段,然后加以整理歸納。從他四次出仕和辭官經歷可以看出,他每次出仕只做“無職無權的鎮(zhèn)軍參軍"等官職,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第一次做官,與王凝之不合,陶淵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了;第二次投靠到荊江二州刺史桓玄門下做了個參謀,但桓玄想做皇帝,陶淵明正好趁母喪辭官;第三次投奔劉裕,并跟隨劉裕擊敗桓玄,“在對平定桓玄之戰(zhàn)的論功行賞中,劉裕卻僅僅讓陶淵明做了一個無職無權的鎮(zhèn)軍參軍”,且劉裕有謀朝篡位的野心,陶淵明上表辭官,馬上被批準,再回家種地;第四次做了彭澤縣令,面對齷齪的官場,“陶淵明心中多年的郁結和文人傲骨終于爆發(fā)”,使陶淵明最終決定歸隱田園。

辭官后“每天就是流連山水田園、飲酒、吟詩。與當年齷齪官場一比,真有重生之嘆,這時候的陶淵明知道,這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可見其骨子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他生活的時代和外祖父對他的影響,“魏晉文人灑脫飄逸的風骨對他影響頗大”“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為陶淵明學習的榜樣,在歸隱后的陶淵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晉時文人灑脫飄逸的世風對他的影響。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隱士也對他產生了影響。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語句含義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桃花源是一個拋卻利祿功名后才能進去的一個彌漫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個大美的所在”,“彌漫花香的所在"大美的所在”,說明桃花源是一個心靈的大美所在,是靈魂的棲息地;“拋卻利祿功名”,說明想要體驗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此句表達了作者對陶淵明人生選擇的認可和對桃花源的喜愛。

陶淵明四次出仕,不但沒有讓他找到實現(xiàn)理想的路徑,反而讓他承受看上官臉色、承擔政治風險等痛苦,而他在一怒辭官后才發(fā)覺了田園的美好,“陶淵明歸隱之后,過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連山水田園、飲酒、吟詩。與當年齪齪官場一比,真有重生之嘆,這時候的陶淵明知道,這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陶淵明在與官場決裂,拋棄功名利祿之后,才真正走進了自己的心靈,才真正有了酣暢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里,社會和平,人們天性真純。桃花源成為歷代中國文人心靈的寄所,成為一個代表‘田園隱逸’的文化符號”,陶淵明所構建的桃花源,風景如詩如畫,人們天性真純,社會自由和平,是讓人向往的美的所在。它成了中國歷代失意文人心靈的寄所和田園隱逸的文化符號。

給我們的人生啟示是,不要讓功名利祿扭曲了本性,生活中,我們也不應該過于執(zhí)著名利,也應該嘗試在山水田園中體味人生的大美,找到心靈的“桃花源”。

9.C10.①身份不同:本詩中,年老多病的書生;陶詩中,厭倦官場、歸耕田園的隱者。

②心境不同:本詩中,有貧病之中讀書的閑逸快樂,有鄉(xiāng)鄰相助的慰藉,也有無人問津的一絲落寞無奈;陶詩中,主動拋棄官場,熱情投身田園,既有清高孤傲、不合流俗之志,也有恬淡欣喜之情。

【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C.“鄰居家借走了石碓"錯誤,“鄰家借碓搗新粳”意思是,鄰居家借給我碓臼,我用它來搗新鮮的粳米。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初晴》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老書生的生活情景。詩人在東窗下捧著書,迎接初升的太陽,表達了他對學問的執(zhí)著和對知識的追求。盡管他年事已高,但他并沒有辜負自己的學問,仍然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疾病和寒冷的畏懼,但一場霜降下來,帶來了晴朗的天空,給他帶來了快樂和安慰。詩人還描述了自己作為客人享受主人款待的情景,展現(xiàn)了他的謙遜和感激之情。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雖然沒有財富和名聲,但并不在乎,他更注重內心的追求和真實的自我。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兩句是說,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山林,養(yǎng)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表明詩人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八句寫景是寫歸隱之后的生活,好像詩人帶著我們在他的田園里參觀一番。將“塵網"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歸園田居》塑造了一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的隱士形象。

11.D12.同:都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厭倦或對平民(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異:①阮詩中,詩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達出對官宦生涯的憂懼。

②陶詩中,詩人不愿受官場束縛,表達出詩人歸隱后喜悅之情,躬耕田園的閑適之情。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D.“追慕古人之情”錯。邵平布衣平民得以安享天年,蕭何榮寵加身卻如膏火自煎,所以是表達寵祿不可依賴的反思。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1)兩首詩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相同點。

阮詩前四句詠邵平事。漢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為布衣,在長安城東種瓜,厭倦官場,安于田園詩生活。詩人用的典故,意在抒發(fā)對田園生活的喜愛、羨慕之情。最后的“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更是表達了對官場的厭倦和對平民生活的向往之情。

陶詩,“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傲b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中間部分描寫辭官歸隱后自由快樂的田園生活,抒發(fā)了詩人的回歸田園后的欣喜之情。最后兩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綜上分析,這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厭倦或對平民(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2)兩首詩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不同點。

阮詩,“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句,是說多財之患猶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極當思,不應為錢財所累?!案嗷?句是“多財”句的比喻,猶言多財的患害猶如膏火的自煎。這是詠蕭何?!安家驴山K身,寵祿豈足賴"詩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達出對官宦生涯的憂懼。

陶詩,“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意為錯誤的陷落到仕途羅網,轉眼間遠離田園已十余年。“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表達了詩人不愿受官場束縛?!胺秸喈€,草屋八九間……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寫平常景物給生活帶來無窮的情趣,表達了詩人歸隱后喜悅之情?!皯敉o塵雜,虛室有余閑"寫自己在虛靜的居所里悠閑地生活,表達了詩人躬耕田園的閑適之情。

13.C14.詩人采用了白描、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出一派寧靜和諧而又充滿生機的田園風光?!胺\”比喻官場,此句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及久在官場的悔恨之情,也表達了終于擺脫官場羈絆的欣喜之情。

【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同時也體現(xiàn)出詩人對‘羈鳥’‘池魚’的熱愛"分析錯誤。詩中詩人用“羈鳥”“池魚"來比喻自己,詩中透露的是對農村生活的喜愛,而不是對“羈鳥”和“池魚"的喜愛。

故選C。

14.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四句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是靜景,曖暖,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與“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句所描寫的景致,都是以靜態(tài)為主,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是動景,“吠”“鳴"兩個動詞一下子將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它恰當地表現(xiàn)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囂和煩躁之感。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詩人描繪出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

而“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運用了白描的表現(xiàn)手法,所描繪的情景猶如簡筆的勾勒畫,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

整首詩情景交融,詩人帶著我們在他的田園里參觀一番,他指東道西地向我們介紹:田畝、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一句,作者將自己比作籠中之鳥,此時擺脫束縛終于回到自然之中?!胺\”“自然"是這句詩的重點詞語,“樊籠”比喻官場,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復得"可以看出終于擺脫官場羈絆的欣喜之情;“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本詩的主旨。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及久在官場的悔恨之情,也表達了終于擺脫官場羈絆的欣喜之情。

15.(1)B

(2)(歸園田居(其一))描繪了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以及對官場生活的厭倦;《歸園田居(其二)》記敘了鄉(xiāng)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寫出了鄉(xiāng)村生活的幽靜和自己內心的恬靜。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到處都是廢墟”表述錯誤?!靶媲?是鄉(xiāng)野,“曲”是隱僻的地方,不能理解成廢墟;“生活艱辛"表述錯誤,表現(xiàn)的是鄉(xiāng)居生活的自由閑適。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歸園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寫歸隱后的生活,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經詩人點化,都添了無窮的情趣。從“性本愛丘山"復得返自然”等句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細致描寫可以看出,詩歌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出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歸園田居(其二)》中,描寫了幾個鄉(xiāng)居生活的片段,著意寫出鄉(xiāng)居生活的寧靜,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生活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跋嘁姛o雜言,但道桑麻長"是說遇到鄰里,大家談論的沒有其它,只是說說桑麻的長勢情況。不像在官場里,充滿的是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雜言四起”。與虛偽的官場相比,我與鄰里的關系是簡單的,大家的談論是愉快的,輕松的,充滿自由與喜悅的?!吧B槿找验L,我土日已廣”,桑麻漸漸長高,我開墾的土地也越來越廣,令人喜悅?!俺?炙敝?,零落同草莽”又流露出詩人的擔憂,詩人怕霜雪突然來臨,把自己辛苦種植的莊稼給毀于一旦,就像衰草那樣零落了。這里的一喜一憂,反映著經過鄉(xiāng)居勞動的洗禮,詩人的心靈變得明澈了,感情變得純樸了。這是以心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

16.C17.①喜鄉(xiāng)間生活寧靜,沒有俗事俗人打擾?!耙巴夂比耸?,窮巷寡輪鞅"就表現(xiàn)了鄉(xiāng)居的寧靜,“虛室絕塵想”暗含擺脫時俗束縛的喜悅。②喜鄉(xiāng)鄰關系友好淳厚?!跋嘁姛o雜言,但道桑麻長”,與鄉(xiāng)鄰一起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令人喜悅。③憂自己的莊稼毀于一旦?!俺?炙敝?,零落同草莽”,詩人生怕自己辛勤勞動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