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二上冊實驗探究物理試題(一)
一、實驗題
1.如圖所示,是在學習“聲現(xiàn)象”一章中,幾個常見的探究實驗.
①如圖甲,把正在發(fā)生的音叉靠近懸掛的靜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復彈起;
②如圖乙,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鐘罩內(nèi),逐漸抽出鐘罩內(nèi)的空氣,聽到的鈴聲明顯
減??;
③如圖丙,撥動同一把鋼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長度的情況下,輕撥和重撥鋼尺,聽到鋼
尺發(fā)聲的響度不同。
⑴圖甲實驗現(xiàn)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乒乓球的作用,便于觀察;實驗
運用的研究方法是轉(zhuǎn)換法;
⑵圖乙實驗是在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⑶圖丙實驗現(xiàn)象說明.撥動鋼尺的力度不同,鋼尺振動的幅度不同,產(chǎn)生聲音的響度就不
同;撥鋼尺的力度越大,產(chǎn)生聲音的響度越(填選"大”或“小”)。
2.吉他是一種通過弦振動發(fā)聲的樂器。如圖所示,在一個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
端固定在木盒0處,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鈕相接,就成了一把簡單的自制吉他.當琴弦長
60cm,發(fā)出的音為"dou";當琴弦長45cm,為"fa";當琴弦長40cm,為"sou"?,F(xiàn)查到音樂
中不同唱名"dou、ruai、mi、fa、sou”的頻率關(guān)系如下表所示。
唱名douruaimifaSOU???
4
頻率…
160
弦長
60~T4540
(cm)
f
■In
木柄木盒
根據(jù)此表,完成下列問題.
⑴音調(diào)跟頻率的關(guān)系是.頻率越,則音調(diào)越高。
(2)弦長對弦振動頻率的影響是.弦越長,振動頻率越o
⑶弦長為cm時發(fā)出的音為"mi"。
3.如圖(a)所示,小明和小華同學合作測量聲速。實驗中小華應(選填"聽槍
聲"或"看槍煙")開始計時,聽到聲音時結(jié)束計時。
(a)
(b)
如圖⑸所示,是一種聲速測量儀的實驗裝置圖,使用說明書如下,閱讀并回答問題。
使用說明書.
(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甲、乙是聲信號采集器
(2)復位后用棒錘敲打銅鈴,聲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顯示甲、乙接受到信號的時間差,單位為毫秒(1毫秒=0.001秒)
⑴若把銅鈴放在甲、乙的中點,則液晶顯示屏的示數(shù)為毫秒。
⑵一同學想驗證"聲速隨傳聲介質(zhì)溫度升高而增大"這一結(jié)論是否正確,于是他把銅鈴固定
在圖g)所示位置(與甲乙在一條直線上),打開實驗室空調(diào)提高室內(nèi)溫度后敲打銅鈴。若
該結(jié)論是正確的,則液晶顯示屏的數(shù)值會o
A.變大B.變小C.不變D.無法判斷
⑶已知si=20cm,S2=80cm,液晶顯示屏上顯示.1.800毫秒,則此時聲速約為
m/s(保留一位小數(shù))。
4.如圖,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zhì)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AAOAAAA
ARrI)PFGII
(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擊它們,就可以發(fā)出不同的音調(diào),此時發(fā)出的聲音是由(填
“空氣柱”或“瓶身和水柱”)的振動產(chǎn)生的,盛水越多,敲擊時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diào)就越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fā)出不同音調(diào)的聲音,此時發(fā)出的聲音是由(填“空
氣柱”或“瓶身和水柱”)的振動產(chǎn)生的,瓶中的空氣柱越短,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diào)就越
⑶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壺里水位的高低,因為;
A.隨著水位升高,音調(diào)逐漸升高
B.隨著水位升高,音調(diào)逐漸降低
C.灌水過程中音調(diào)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大
D.灌水過程中音調(diào)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小
5.在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時。
⑴同學們采用如圖所示的器材,選擇音叉做聲源,用小錘敲響音叉,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
豎直懸掛著的乒乓球,他們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接下來,他們敲擊音叉發(fā)
出更大的聲音,重復上述操作,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實驗所得的結(jié)論是.聲音的
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guān):
⑵小明設計了另一組實驗來進行探究,他用兩枚釘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
勾住橡皮筋的中間,慢慢將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聽橡皮筋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接下來的
一步操作是.。
6.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
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jīng)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guān)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guān)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guān)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表中所列9種規(guī)格的琴弦,因為音調(diào)的高低取決
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小華又借來一個能夠測量聲源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⑴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的琴弦進行實驗。
⑵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的琴弦進行實驗。
⑶表中有的材料規(guī)格還沒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最好填上該項內(nèi)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
數(shù)據(jù)。
編號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m2)
A銅600.76
B銅600.89
C銅601.02
D銅800.76
E銅——
F銅1000.76
G鐵801.02
H尼龍801.02
1尼龍1000.89
7.如圖所示,探究聲音的傳播實驗中。
⑴在玻璃鐘罩內(nèi)放一個正在發(fā)聲音樂鬧鈴,鐘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軟木塞,此時你
聽到音樂;(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氣設備抽鐘罩內(nèi)空氣,在抽氣的過程中,你聽到音樂聲將會;
⑶如果把鐘罩內(nèi)空氣完全抽出我們聽到聲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時還是能聽
到鈴聲。請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⑷該實驗表明聲音不能在中傳播。
8.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圖示裝置,探究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
關(guān)。他們將發(fā)聲的鬧鈴置于紙筒A內(nèi)。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置于。處,通過紙筒B傾聽反
射的鈴聲強弱。
⑴實驗過程中,保持紙筒A和B的位置,只改變充當反射面的材料?,讓同一位同學
聽反射聲音的強弱;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
反射面
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綿
反射聲音的強幾乎聽不
最強強強較強弱
弱到
(2)分析實驗結(jié)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充當反射面的材料
,你還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寫出一條即可);
⑶如果利用聲音的反射現(xiàn)象,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應選擇表中的作為反
射面材料效果最好。
9.小亮用如圖所示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室溫為20℃)
甲
(1)如圖甲所示,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此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
__________℃。
(2)水中上升的氣泡在沸騰前,沸騰時(選填“由小變大”或
“由大變小”)。
(3)圖乙是小亮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一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水的沸點是
-C;在2025min時間段內(nèi)水(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吸
熱;沸水在冷卻的過程中,開始階段溫度降低得(選填“快”或“慢”),最
后水溫保持不變的原因是。
10.小麗選擇蜂蠟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態(tài)物質(zhì)在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是否相同”,設計
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將溫度計正確插入蜂蠟和海波中,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如圖乙A、B、C所示,其
中正確的是,此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
(2)丙圖是小麗繪制的海波的熔化圖象,圖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過程,此過程中海波
(選填“吸收”或“不吸收”)熱量;
(3)丁圖是小麗繪制的蜂蠟的熔化圖象,蜂蠟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選填“升
高”“降低”或“不變”)。
11.某小組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
(1)圖(a)中甲、乙、丙三種讀溫度計示數(shù)的方式正確的是;
(2)圖(b)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順序進行;
(3)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C,由此可以判斷此時大氣壓
(選填“小于”或“大于”)一個標準大氣壓,為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
吸熱,應___________,觀察水是否繼續(xù)沸騰;
卻得出
12.為了“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小顏同學采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試
管中裝有適量的冰。
(1)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和。
(2)實驗中,用燒杯中的熱水加熱試管中的冰,這種加熱方法叫做水浴法。這樣做不但能
使試管中的冰,而且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3)圖乙是根據(jù)實驗記錄繪制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I.BC段的
物質(zhì)處于(選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冰完全熔化需要
___________分鐘。
(4)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xù)加熱,在標準大氣壓下將得到圖像中的DE段,這段
時間內(nèi)試管中的水(選填"能”或“不能”)沸騰,是因為。
13.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溫度p
(1)水的聲音在沸騰前(選填“較大”或“較小”),這就是“響水不開”的道
理;
(2)實驗中,燒杯上蓋有紙板,蓋紙板的目的是;
(3)從記錄數(shù)據(jù)的圖像可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此時水的沸點是℃,水在沸騰過程中
溫度(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4)水沸騰后,停止對水加熱,水(選填"能”或“不能”)繼續(xù)沸騰,可知水沸
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繼續(xù);
(5)如果要適當縮短實驗時間,可以考慮的辦法。
14.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
(1)圖甲中A、B、C是三種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圖乙中,溫
度計的示數(shù)為℃o
(2)圖丙是老師根據(jù)兩組同學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溫度的數(shù)據(jù),描繪出對應的“溫度-時
間”圖象。由圖象可知水沸騰時溫度為℃;水溫達到沸點后繼續(xù)加熱,水的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由圖丙可知,兩組同學的圖象存在差異,請說出一條可能的原因.。
(4)如圖丁所示,在盛水的燒杯內(nèi)放入一裝水的試管,用酒精燈對燒杯緩慢加熱,當燒杯
中的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試管中的水.(選填“會”或“不會”)沸騰,其理由
是.0
(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2)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該物質(zhì)此時的溫度為r?
(3)比較圖丙中A8段與C。段可知.該物質(zhì)在(選填"B"或“CD”)段
溫度變化快。
16.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小明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
⑴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該裝置中有一處明顯錯誤;
⑵下表是實驗過程中不同時刻的溫度記錄,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記錯了一個實驗數(shù)據(jù),你認
為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第min時水的溫度,你判斷的依據(jù)是;
時間/min...891011121314...
溫度/℃...96979898959898...
⑶當水溫升至90℃時,小明每隔l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發(fā)現(xiàn)從加熱到沸騰時間過
長,請你幫他分析原因可能是:根據(jù)表格可知水的沸點是o
17.小明利用圖甲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
甲丙
序號Z1Z2
130°30°
245°45°
350°50°
(1)讓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方向射向鏡面,在紙板B上可看到光線沿。F方向射出,
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光線£。和OF的軌跡,則E。與垂直鏡面的直線ON的夾角,是
。(選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2)多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瑴y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乙表,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反射角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以直線ON為軸線。把紙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紙板B上(選填“能”
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F,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___________(選
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內(nèi)。
(4)接著小明又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①為了保障實驗效果,應該選擇(選填“平面鏡”“厚玻璃板”或“薄玻璃
板”)。
②此實驗中選擇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guān)系。
③成像后移開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xiàn)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
的是像。
18.如圖所示為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在平面鏡上放置一塊硬紙板,硬紙板分為
E、F兩部分,NO是紙板中線。讓一束光沿A0貼著紙板E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F上會看
到反射光。8的徑跡。改變?nèi)稳肷浣堑拇笮?,小明實驗所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
20°70°
1
30°60°
2
50°40°
3
(1)要使人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徑跡同時在紙板上出現(xiàn),紙板應與平面鏡;(選填
“垂直”或“不垂直”)
(2)小明實驗中得出的數(shù)據(jù)和其它同學不一致,則他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
19.小紅同學在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臺上,再
取兩段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
中.
5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
(2)如果有5mm厚和3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mm厚的玻璃板進行實驗;
(3)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便于比較蠟燭和它所成像的關(guān)系;
(4)如果在蠟燭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張白紙板做屏幕,則白紙板上將—(填“有”或
“沒有”)蠟燭A的像;
(5)另外還有一組同學使用同樣的器材,發(fā)現(xiàn)怎么移動都無法讓蠟燭與像重合,請問這可
能是因為。
20.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如圖。
(1)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2)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這一側(cè)觀察,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
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來確定蠟燭A成像的位置,這里所采用
的研究方法是o(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1.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時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放置
在平面鏡上,豎直紙板可沿虛線。N折疊。
(1)該實驗選用紙板的目的是。
(2)如圖乙,若將硬紙板繞。2折轉(zhuǎn),將F板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后,這時反射光線與入射
光線(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3)圖甲中,如果將光線逆著A。反射光線方向射向平面鏡。點時,此時光線會沿著OA
方向射出,這說明。
(4)實驗中還能從甲平面鏡中看到入射光線AO所成的像C。(圖中未畫出),當入射角,
等于43。時,ZAOC=。,由此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guān)于是對稱的。
22.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⑴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_____o
0⑵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它與蠟燭A
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的方法是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
替代法”)。
⑶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xiàn)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
成的是o
⑷若實驗中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
(選填“相等”或“不等”)。
⑸如下圖是小明的實驗記錄,通過分析他得出結(jié)論.平面鏡所成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你認為小明實驗過程的不足。
23.如圖是小紅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⑴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玻璃板應
______放置;
(2)如圖甲所示,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
的像,小紅拿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蠟燭移動到A'時,可以看到
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像和物的,多次改變蠟燭A距玻璃板的距離,
相應移動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蠟燭后總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
體到鏡面的距離(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經(jīng)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像
與物的對應點如圖乙所示,用筆將對應點連接起來,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點燃蠟燭A的目的是;
⑶除圖中提供的器材外,實驗中還用到一種測量距離的工具,它是:
⑷當把蠟燭放在8點時;在夕位置觀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間放上一個與
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紙板,從玻璃板前方(選填“仍能”或“不能”)觀察到
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
原放置
玻璃板處
24.如圖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個標有刻度的
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白色硬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
⑴在實驗中使用白色硬紙板能顯示,也能方便地測量_____;
(2)以法線ON為軸線,將白色硬紙板的B面繞法線。N向后旋轉(zhuǎn),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
(選填“發(fā)生”或“不發(fā)生”)變化;
⑶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當光貼著紙板沿著A。入射時,(選填“能”
或“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
25.如圖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
0102030405060708090100
(1)實驗時為了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要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___________三者的
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這時的物距是cm,光屏上成的是
立,縮小的實像,若使蠟燭向右靠近凸透鏡,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
應該向移(選填"左"、或“右”)。
(3)下表為小明做實驗時記錄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從第2次實驗信息可知,所用凸透鏡的
焦距為cm。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隨著蠟燭燃燒得越來越短,它在光屏上的像
逐漸向(選填"上”或“下”)移動,放大鏡的成像原理與表中第
次實驗成像的原理相同。
實驗序號物距/cm像距/cm成像情況
13020倒立、縮小、實
22424倒立、等大、實
32030倒立、放大、實
41836倒立、放大、實
58正立、放大、虛
2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如圖1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
f=cm;
(2)實驗中,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2所示時,在光屏上可得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
是(選填“倒立”或“正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實像。生活中(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
的。
(3)如圖3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透鏡至16cm刻度線處,則人眼在圖中處能
觀察到燭焰的像;
(4)如圖4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眼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
透鏡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則該眼鏡是眼鏡(“近視”或“遠
視”)。
(5)實驗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的像(填選項
序號)。
A.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現(xiàn)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變,只是變暗
27.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刻度為50cm處。
(1)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實像.分析實驗成像情況可知實驗中
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cm。調(diào)節(jié)光具座上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當把點燃的蠟燭由圖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時,向(選填
“左”或“右”)移動光屏會得到一個倒立、的實像;若蠟燭燒短后,燭燃的像成在
光屏的(選填“上方”或“下方”)。
(3)在(2)小問的基礎上若光屏和凸透鏡位置不變,則應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放置一個
合適的(選填“遠視眼鏡”或“近視眼鏡”)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實驗過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光屏上的像(—)
A.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現(xiàn)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現(xiàn)燭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變,只是變暗了.
28.小蘭和小芳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其中豎直放置的光屏EF
可繞其上ON所在直線前后折轉(zhuǎn)。
(1)實驗時小蘭讓光束沿AO射入水中,光束進入水中后折射光線會向方向偏折,
說明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了改變;
(2)接著小蘭讓光束貼著光屏從空氣射入水中,當小芳將尸板向后折轉(zhuǎn)一定角度時,在
/板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時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3)小蘭和小芳多次改變?nèi)肷涔饩€A0與。N的夾角進行實驗,測量記錄如表所示。分析
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是.(寫出一條即可).
入射角a0°15°30545°60°
折射角夕0°113°22.1°35.4°40.9°
29.如圖所示,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有一個步驟是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點燃蠟燭應在調(diào)整(填“前”或“后”)。若凸透鏡位置不變,先
后把燭焰放在a、b、c、d各點,分別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
A
abcd
??????—???
2FF°F2F
V
甲
(1)蠟燭放在點時,當光屏上出現(xiàn)最清晰像時,光屏距凸透鏡最近。
(2)蠟燭從。移到c的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變
(3)如圖所示把凸透鏡換成薄且透明的平板玻璃,光具座上的刻度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
的關(guān)系,移動右邊的光屏,透過平板玻璃觀察,光屏上(選填“能”或“不
能”)看到蠟燭A的像,但是平面鏡成的像是,如果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向上提起
1cm,則蠟燭的像豎直向上移動(填字母)。
A.2cmB.lcmC.0.5cmD.0cm
3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勇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1)如圖甲所示操作,測得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cm,實驗時,首先調(diào)節(jié)燭
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使像成在光屏;
(2)接著小勇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清晰實像,生活中的(填“照相
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了這樣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可以在圖
中凸透鏡的(填“左邊”或“右邊”)適當位置去觀察該像;
(3)始終保持圖乙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適當向左移動蠟燭時,應該向(填“左”
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動蠟燭至43cm刻度處,移
動光屏,發(fā)現(xiàn)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用不透明物體擋住透鏡中心部分,像會(填“完整”或“不完整”),且變
(填“亮”或"暗”)o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光屏上的像將向(填“下”
或“上”)移動。
圖甲圖丙
I
(1)探究平面鏡成像.首先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
①實驗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
②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
直到蠟燭B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p>
③將蠟燭遠離平面鏡,發(fā)現(xiàn)它的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探究凸透鏡成像.用自制的水凸透鏡(當向水凸透鏡里注水時焦距變小,抽水時焦距
變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①如圖乙所示,讓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凸透鏡,在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
斑,則此水凸透鏡的焦距為cm。
②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調(diào)整至圖丙位置時,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它的成像原理
與(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同;把蠟燭逐漸移近透鏡,光
屏上的像越來越(選填“大”或“小”),但像始終是(選填“正立”或
“倒立”)的。
③圖丙中,若用注射器從水凸透鏡中向外抽少許水,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
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燭焰像,在蠟燭和水凸透鏡的位置都不變的情況下,應將光屏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水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或是在燭焰和水凸透鏡之間放一
片(選填“老花鏡”或“近視鏡”)鏡片。
(3)如圖,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為使我們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鏡頭的
上方安裝了一個平面鏡,它的作用是。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原因是
屏幕對光發(fā)生了。
32.實驗桌上有高度不同的發(fā)光物體A和B,焦距分別為5cm、10cm的凸透鏡兩個,刻度
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個。小明選用上述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的高度與
凸透鏡的焦距是否有關(guān)”。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將發(fā)光物體A、光屏分別放在凸透鏡兩
側(cè)。調(diào)節(jié)發(fā)光物體A、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將發(fā)光物體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鏡30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發(fā)光物體A清
晰的像,用刻度尺測量像的高度力,并將焦距了和像高h記錄在表格中。
③,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發(fā)光物體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測量像的高度h,
并將焦距/和像高h記錄在表格中。
根據(jù)以上敘述,請回答如下問題.
(1)小明探究的問題中,需要控制不變的物理量是和;
(2)請將實驗步驟③補充完整;()
(3)請畫出該實驗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
33.如圖是某實驗小組做“測量平均速度”的情形。
(1)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車從位置A開始沿直線運動到位置B為止,通過的距離是cm;
(3)小車從位置A出發(fā)開始計時,運動到位置B止,所用時間如數(shù)字鐘所示為
(4)小車的平均速度是m/s。
5min2s5min7s
AB
34.(1)如圖,在測量溫度時,甲、乙、丙三位同學按圖所示方法讀數(shù),正確的是
,讀數(shù)是℃o
(2)如圖停表的讀數(shù)是
39
(3)如圖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每隔0.2s記錄一次小球的運動位置。則小
球由D到F的路程是cm,用公式可計算得出小車由D到F運動的平均
速度為m/so
?ABBCCDEEFP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i|iiii|iiii|
0cm12345678910
35.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的八點由
靜止滑下并開始記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8點和C點的時間tAB、tAC
(1)該實驗的實驗原理是.;還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
(2)在小車能下滑的情況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小”“大”),其目
的是.;
(3)實驗時?,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AC偏
(選填“大”“小”),經(jīng)測量,tAB=3.0s,tAC=5.0s,則小車是(選填“勻
速”“變速”)直線運動。
36.汽車在行駛途中,為了安全,車與車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駕駛員從發(fā)現(xiàn)某
一異常情況到采取制動動作的“反應時間”里(設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應時間”是
相同的),汽車要通過一段距離(稱為反應距離):而從制動動作到汽車完全停止,汽車
又要通過一段距離(稱制動距離)。據(jù)公安部門統(tǒng)計,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停車距離越
長,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給出了某輛汽車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駛的過程中,在不同
速度下的反應距離、制動距離和停車距離等數(shù)據(jù)。
停車距離/m
速度/(m/s)反應距離/m制動距離/m
112.59.014.023.0
225.0——74.0
330.021.679.4101.0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問題.
(1)分析表中1.3兩行數(shù)據(jù)可知.=+制動距離;并填寫表中空缺的兩個數(shù)
據(jù),完成表格(將答案直接寫在表格中的橫線上)。
(2)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行駛的速度越大,停車距離(選填“越長”或“越
短”),所以超速行駛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反應距離取決于反應
時間和行駛速度,由于酒后駕車反應時間比不飲酒的反應時間要長一些,因此,在行駛速
度相同的情況下,酒后駕車的反應距離,致使,從而導致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可
能性增加。
37.小海進行“測量平均速度”實驗。
⑴該實驗原理是.;
(2)用如圖所示裝置實驗時,測得A8間距離5A8=40.0cm,AC間距離5心80.0cm,小車從A
到8所用時間tA8=2s,A到C所用時間t"=3s,則AB間平均速度VA8=m/s,AC間平
均速度VAC以8(選填“>"、"=”或),小車做(選填“勻速”或
“變速”)直線運動;
⑶如果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會使所測AC間平均速度(選填“偏大”、“不
變”或“偏小”)。
38.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
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8點和C點所用時間,比較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
度。
⑴圖中測得AB段的距離均為40.0cm,所用時間j為1.6s,則A8段的平均速度加為
______m/s;
()某同學在小車未到達B點就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會偏;
2vAB
⑶探究小車在8c段的平均速度時,必須讓小車從點由靜止開始下滑;
⑷實驗中測得AC段的時間'"為2.8s,則%。%(選填“>”或“=”)。
39.在“測量紙錐下落速度”的活動中,讓紙錐從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
^2“
⑴為了完成這個實驗要用到兩種測量工具,它們是和。
⑵為防止下落時間太短,不便測量,應選擇錐角較(選填“大”或“小”)的紙
錐,或從較(選填“大”或“小”)的高度開始下落;
⑶小明實驗小組測量一個紙錐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時測量時間。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
錄表,請你幫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
下落距離下落時間下落時間下落時間下落時間平均
—
s/mti/s匕/sh/s值t/s
1.801.41.61.5——
⑷小明所在小組又繼續(xù)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運動情況,他們用照相機拍攝了一張小球下
落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已知背景墻上每塊瓷磚的高度為。,閃光燈每隔加時間拍攝一
次。觀察照片,關(guān)于小球的運動,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①小球從A點到B點的速度大于B點到C點速度
②小球從B點到D點的運動是加速運動
③小球從A點到。點的平均速度為工
④小球通過c點時的速度為:
Ar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0.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
⑴小球從A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如圖1所示,小球在做(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小球受力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
(2)小球所放的斜面應該較長而且坡度較緩,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⑶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m/s,CD段的路程為m;
路程(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經(jīng)過某點時的速度(m/s)
SAB=0.3m±AB二0.5sVAB=0.6m/sVB=1.2m/s
SBc=0.9mtec=0.5sl/BC=_______vc=2.4m/s
SCD=_______tcD=0.5svcD=3m/si/D=3.6m/s
⑷為進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做出了v-t圖象,
如圖所示,假設斜而足夠長,小球從A處滾下,經(jīng)過2s到達E點(圖中未畫出),則該小
球經(jīng)過E點時的速度為m/So
【參考答案】
一、實驗題
放大發(fā)聲音叉的微小振動真空不能傳聲大
【詳解】
⑴⑴音叉的振動幅度非常小,不容易看清,圖甲中的乒乓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
觀察。
(2乂2]圖乙實驗中,逐漸抽出
解析.放大發(fā)聲音叉的微小振動真空不能傳聲大
【詳解】
⑴卬音叉的振動幅度非常小,不容易看清,圖甲中的乒乓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
觀察。
⑵⑵圖乙實驗中,逐漸抽出鐘罩內(nèi)的空氣,聽到的鈴聲明顯減小;進一步推理把鐘罩抽成
真空,將聽不到鈴聲,由此可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
⑶⑶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guān),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撥鋼尺的力度越大,鋼尺振動幅度
越大,產(chǎn)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2.RJ低48
【詳解】
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頻率越來越大,音調(diào)越來越高。
⑵⑵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弦長增加,頻率降低,音調(diào)降低。
(3)[3]由表可知,頻率和弦長的乘積
解析.高低48
【詳解】
⑴卬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頻率越來越大,音調(diào)越來越高。
⑵⑵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弦長增加,頻率降低,音調(diào)降低。
⑶⑶由表可知,頻率和弦長的乘積為60/6,是定值,兩者成反比,所以發(fā)出的音為"mi"時
弦長為
/=^14=48cm
小
3.看槍煙0B333.3
【詳解】
[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xl08m/s,
因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解析.看槍煙0B333.3
【詳解】
⑴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xl08m/s,因光在空氣
中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在看到發(fā)令時散發(fā)的白煙按秒表計時
較為準確。
⑴⑵如果銅鈴在甲、乙中點,則銅鈴與甲的距離和與乙的距離是相等的,且由于聲速相
同,所以聲音從銅鈴到達甲、乙的時間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數(shù)為0。
⑵⑶甲和乙之間的距離一定,由于溫度越高,聲速越大,所以聲音傳播到甲和乙的時間都
會減少,時間差也會減少。
⑶⑷設聲速為力則聲音從銅鈴傳到甲的時間為
戶
V
聲音從銅鈴傳到乙的時間為
V
所以
迤-亙=1.8x10%
VV
解得
v?333.3m/s
4.瓶身和水柱低空氣柱高A
【詳解】
⑵當用相同的力敲擊瓶子時,振動的物體是瓶身和水柱,瓶中盛水越多,
瓶子和水的質(zhì)量越大,越難振動,音調(diào)越低。
解析.瓶身和水柱低空氣柱高A
【詳解】
(1心)[2]當用相同的力敲擊瓶子時,振動的物體是瓶身和水柱,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
質(zhì)量越大,越難振動,音調(diào)越低。
⑵⑶⑷當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動的物體是空氣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氣柱越短,越容易振
動,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
⑶⑸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保溫瓶內(nèi)的水越來越多,空氣柱越來越短,越容易振
動,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故選A。
5.接觸乒乓球會被彈起一定的角度乒乓球被彈的幅度變大向外拉出更大
的距離
【詳解】
(DU]⑵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豎
直懸掛
解析.接觸乒乓球會被彈起一定的角度乒乓球被彈的幅度變大向外拉出更大的距離
【詳解】
⑴卬⑵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豎直懸掛著的乒
乓球,乒乓球會被彈起一定的角度,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他們敲擊音叉發(fā)
出更大的聲音,重復上述操作,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乒乓球被彈起的幅度變大,說明聲音
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guān)。
⑵⑵探究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guān),應改變橡皮筋的振動幅度,故接下來的一步操作
是.將橡皮筋向外拉出更大的距離,響度變大。
6.ABCADF801.02
【詳解】
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當研究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
截面積有關(guān)時,應
解析.ABCADF801.02
【詳解】
⑴⑴⑵⑶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當研究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guān)
時,應控制材料和長度相同,故選A、B、C?應選用編號為A、B、C的琴弦進行實驗。
⑵⑷⑸⑹當研究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guān)時,應控制材料和橫截面
積相同,應選用編號為A、D、F的琴弦進行實驗。
⑶⑺⑻如果驗證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guān)”,應控制長
度和橫截面積相同,選擇E、G、H對比可知,表格應該填入與鐵、尼龍的數(shù)據(jù)相同,即
80、1.02?
7.能減弱不能玻璃罩內(nèi)的氣體沒有完全抽出真空
【詳解】
在玻璃鐘罩內(nèi)放一個正在發(fā)聲音樂鬧鈴,鐘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軟木塞,
此時能聽到音樂,因為鐘罩內(nèi)有空
解析.能減弱不能玻璃罩內(nèi)的氣體沒有完全抽出真空
【詳解】
⑴卬在玻璃鐘罩內(nèi)放一個正在發(fā)聲音樂鬧鈴,鐘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軟木塞,此時能聽到
音樂,因為鐘罩內(nèi)有空氣,空氣可以傳聲。
⑵⑵用抽氣設備抽鐘罩內(nèi)空氣,在抽氣的過程中,空氣是越來越少的,而聲音的傳播需要
空氣,那么聽到音樂聲將會減弱。
(3乂3][4]如果把鐘罩內(nèi)空氣完全抽出我們不能聽到聲音,因為真空不能傳聲;但有時還是能
聽到鈴聲,這是因為玻璃罩內(nèi)的氣體沒有完全抽出,有一些氣體存留,可以傳遞一些聲
音。
⑷⑸該實驗有空氣時,能聽到聲音,沒有空氣時,聽不到聲音,說明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reamweaver CS5網(wǎng)頁設計與制作實例教程》課件-第1章 概述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臺式激光二極管驅(qū)動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大麻含量分析儀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立式高溫反應釜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高速噴霧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國中小學安全知識競賽題250題及答案
- 2025年保險公司勞動合同范本「版」
- 2025住房裝修的合同范文
- 2025審圖設計合同
- 有關(guān)工業(yè)品買賣合同范文錦集
- 對口升學語文模擬試卷(9)-江西省(解析版)
- 糖尿病高滲昏迷指南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領導力》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信息科技大單元教學設計之七年級第三單元便捷的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
- 壁壘加筑未來可期:2024年短保面包行業(yè)白皮書
- 2024年四川省廣元市中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環(huán)保局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方案市環(huán)保局督察環(huán)保工作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水質(zhì)監(jiān)測系統(tǒng)行業(yè)市場調(diào)查分析及產(chǎn)業(yè)前景規(guī)劃報告
- 運動技能學習
- 單側(cè)雙通道內(nèi)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shù)手術(shù)護理配合1
- 2024年中考英語專項復習: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閱讀理解+完型填空+書面表達)(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