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協(xié)作體2025屆高考歷史倒計時模擬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中國歷史上,東周、東漢、曹魏、北魏諸朝都于此設置都城的城市是A.長安 B.洛陽 C.開封 D.建康2.以下是一幅創(chuàng)作于一戰(zhàn)結束時有戰(zhàn)后和平的漫畫,其主旨是A.美國企圖通過控制國聯(lián)來支配世界B.美國通過國聯(lián)維護和平的愿望不可能實現(xiàn)C.由于國聯(lián)自身缺陷,不可能維護世界和平D.美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全世界的主宰3.有人認為,德國在短短的30年間“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轉變?yōu)橐怨に嚰夹g、金融和工業(yè)組織以及用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促成這一巨變的主要原因是A.壟斷組織的大量出現(xiàn)B.從殖民地攫取巨額利潤C.自法國獲得割地賠款D.德意志統(tǒng)一的最終完成4.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國工農兵士勞苦民眾必須……一致反對日本強暴占領東三省,變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戰(zhàn)爭,為擁護蘇維埃中國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戰(zhàn)爭,以解放中國?!边@意味著A.中共謀求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B.中共關于主要矛盾的論斷出現(xiàn)失誤C.中共對其基本政策進行初步調整 D.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發(fā)生根本變化5.20世紀40年代末,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計劃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由蘇聯(lián)采購委員會、塔斯社等機構工作人員,以及到過美國的文化活動家、工程師所撰寫的旨在揭露美國生活方式與展現(xiàn)美國勞動人民貧窮狀況的紀實著作。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這一做法A.加速了蘇美意識形態(tài)對抗局面的形成 B.有利于人民認識美國社會C.增強了與美國爭奪中間地帶的軟實力 D.適應了國家對外戰(zhàn)略需要6.《后漢書》記載,公元89年,漢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紀功,史稱《封燕然山銘》。2017年8月,經中蒙學者對蒙古國中部一處摩崖石刻嚴密論證,確認石刻即為《封燕然山銘》,也解決了長久以來對燕然山位置的猜測。這表明A.古代正史記載史實可信度最高B.不同類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參證C.實物史料比文獻史料更有價值D.歷史記載必須以考古研究佐證7.毛澤東提出在外交上“要搞一條橫線,就是緯度,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歐洲”,意在要團結這些國家對抗蘇聯(lián)。毛澤東提出這一設想的時間是A.20世紀40年代末期B.20世紀50年代末期C.20世紀70年代初期D.20世紀80年代初期8.古雅典早期,最關鍵的職位是執(zhí)政官,梭倫、庇西特拉圖、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擔任過此職。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實際政治權力向十將軍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間,伯里克利兒乎一直是十將軍之一,且這一時期的政治領袖都是將軍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說明,雅典當時A.各等級公民的權利完全平等 B.廢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C.財產資格的限制徹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軍政9.下圖為經濟學家劉逖對清代人均GDP的詳細測算,測算結果顯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經濟恢復后即開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時一度跌至最低點?!睂Υ撕侠斫忉屖茿.封建經濟持續(xù)衰落B.自然災害的頻發(fā)C.封建賦稅盤剝沉重D.人口爆炸式增長10.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梭倫改革后,雅典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剝削奴隸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這一變化A.源自于古希臘對外殖民擴張 B.擴大了民主政治必備的公民群體C.體現(xiàn)了古希臘人文主義發(fā)展 D.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11.下列圖片可以反映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改變是()A.土地的使用權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權 D.土地的規(guī)模12.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核心內容是A.“萬能蒸汽機”的研制 B.電機的發(fā)明和運用C.鋼鐵冶煉技術的重大進展 D.交通運輸?shù)男旅婷?3.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認為,三綱五倫是孔學的核心思想,曰忠、曰孝、曰節(jié),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為以己屬人之奴隸道德。由此可見,新文化運動的反孔主要表現(xiàn)在A.從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角度評判孔教價值B.揭示孔學與君主專制制度的內在聯(lián)系C.強調尊卑貴賤阻礙了民主權利實現(xiàn)D.個性解放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義精神14.20世紀80年代,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相的英國政府對各大國有企業(yè)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體出售,拆分售股給公司員工和上市三種:2010年,卡梅倫上臺后,英國推動了所謂“二次私有化”進程。這些舉措A.激發(fā)了市場經濟活力 B.受到凱恩斯主義影響C.降低了國家財政收入 D.推動了第三產業(yè)興起15.唐玄宗即位后,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對唐邊境的不斷襲擾,改變了邊防重鎮(zhèn)原來以幾百人為單位的小軍事部署,開始部署集中指揮的龐大集團軍;為緩解中央財政壓力,又給予集團軍節(jié)度使自行募兵權并允許其自行組織屯田以解決軍糧的不足。這說明唐朝節(jié)度使()A.為民族融合創(chuàng)造了條件 B.是中央決策的重大失誤C.必將導致安史之亂發(fā)生 D.是特定歷史環(huán)境的產物16.王夫之對形形色色的“命定論”歷史觀展開范圍寬廣的大掃除,并力圖從紛繁復雜的歷史運動中去揭示歷史過程中的某種客觀辯證法,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動力。這說明王夫之A.提倡進步的歷史觀 B.否定傳統(tǒng)儒家思想C.受西學東漸的影響 D.具有唯心主義思想17.1928年初,斯大林連發(fā)指令,要不遺余力的“打擊糧食商販和富農”,“逮捕投機商人和囤積糧食的富農”,用嚴酷的刑罰懲戒“蘇維埃政權的破壞者”,以震懾中農。促使斯大林發(fā)出這一指令的主要因素是A.農業(yè)集體化挫傷農民生產的積極性B.蘇維埃政權面臨敵對分子的進攻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激化了社會矛盾D.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思想基礎仍然存在18.新中國"一五"期間從大專畢業(yè)生到中專、技校畢業(yè)生,再到干部、復員退伍軍人和工人都實行統(tǒng)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統(tǒng)包統(tǒng)配和能進不能出的"鐵飯碗"的勞動體制。這樣的做法旨在A.適應經濟建設需要 B.調動生產者積極性C.有效緩解就業(yè)壓力 D.實現(xiàn)資源合理配置19.“在最小的空間內用最簡單的耕作方式養(yǎng)活盡可能多的人是中國古代農民的終極目標,為此,他們將土地分成小塊,勞動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上面?!边@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人口膨脹的壓力 B.耕地少且耕作方式落后C.精耕細作的必要性 D.小農經濟的脆弱性20.1980年6月18日,四川廣漢向陽農民路過公社大門時,發(fā)現(xiàn)“向陽人民公社”的牌子摘掉了,已經換成了“向陽鄉(xiāng)人民政府”的新牌子。但換牌很低調,廣漢縣委規(guī)定“不準登報、不準廣播、不準宣傳”。它反映出當時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率先試點 B.中央做出撤銷人民公社決定C.人們對改革開放仍心存顧慮 D.“撥亂反正”工作基本完成21.近代前期,面對西方列強的屢屢侵犯,龔自珍與魏源分別代表了兩種態(tài)度: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兩人的思想都A.側重于引導國人關注世界B.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C.成為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D.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22.張賽說:“二十年來,所見諸企業(yè)之失敗,蓋不可以卒數(shù),推原其故,則由創(chuàng)立之始,以至于業(yè)務進行,在皆伏有致敗之釁,則無法律之導之故也。……無公司法,則無以集厚資,而巨業(yè)為之不舉;無破產法,則無維信用,而私權于以重喪?!睋?jù)此,他認為民族工業(yè)進程遲緩的主要原因是A.受中外反動勢力雙重壓迫B.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C.官僚資本的經濟壟斷D.缺乏充足貨幣資本的支持23.咸豐同治年間詩作《夷場行》:“人間何地無滄桑,平填黃浦成夷場?!嗉t黃綠辨旗色,規(guī)制略似棋枰方?!睆牟牧峡醋髡呙鑼懙牡貐^(qū)是A.葡踞澳門 B.英占香港 C.上海租界 D.天國南京24.下圖是一幅國外政治漫畫,該漫畫作品A.描繪了冷戰(zhàn)陰影下的國際關系 B.強調了恐怖主義威脅世界和平和安全C.反映了冷戰(zhàn)后一超多強的局面 D.體現(xiàn)了多極化趨勢漫長而復雜的過程25.1978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來中國洽談合作時,提出希望中國有一部政府法律,公布后投資雙方可依法辦事;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7月8日即付實行。這表明A.外商重新進入中國有損中國主權B.經濟領域意識形態(tài)障礙徹底打破C.中國吸引外資的迫切性和堅定性D.外商直接投資推進中美關系發(fā)展26.如表是南宋時期描寫江南地區(qū)耕作情形的詩句詩句出處處處稻分秧,家家麥上場。陸游:《五月一日作》卻破麥田秋晚稻,來教水牯臥斜暉。楊萬里:《江山道中蠶麥大熟》腰鐮刈熟趁睛日,明朝而來麥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麥。范成大:《刈麥行》腰鐮刈晚禾,荷鋤種新麥。虞儔:《和姜總管喜民間種麥》如表中這些詩句直接反映了該地區(qū)A.春耕生產的繁忙景象 B.稻麥輪作方式的推廣C.糧食的構成趨向多樣 D.人口與耕地矛盾凸顯27.“從(二里頭遺址)新發(fā)現(xiàn)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的上述言論A.否認了夏王朝的存在 B.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頭文化與中國國家起源的關系 D.揭示了原始農耕與文明起源的關系28.觀察下圖,其主張的提出者是A.胡適 B.陳獨秀 C.梁啟超 D.魯迅29.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是一場經濟和社會關系的變革。它包括生產組織變革、技術變革和社會階級關系變革。下列與之對應最具代表性的是A.工廠…蒸汽機…工業(yè)資產階級B.工場…蒸汽機…產業(yè)工人階級C.工場…珍妮機…金融資產階級D.工廠…飛梭…中小資產階級30.1864年6月,中國海關稅務司赫德(英國人)在通告中,告誡外籍雇員應時刻銘記“稅務司署乃中國海關而非外國之海關所有.領取中國政府之俸祿因而身為該政府屬員之人”。這反映了A.中國關稅自主權進一步喪失 B.清政府加強了對海關的管控C.契約精神影響雇員職業(yè)操守 D.中國外貿完全被英國所控制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九一八事變時期,英國政府在分析日本動向時認為,日本軍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終會清除好戰(zhàn)的將軍們,轉向自由派官員,從而放棄侵略中國的政策。當日本占領了中國東北繼而染指華北時,張伯倫竟安撫日本,“我們不想作任何有損于你們對華貿易的事?!庇倕⒅\長米勒指出:“日本對滿洲,控制的擴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種結果——蘇維埃影響的擴大對英帝國的危害要小?!庇矤柧羰吭谏显汗_表示,英國必須使日本的擴張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國軍事參謀部一直認為日蘇之間的沖突大于日美之間的沖突,寄希望日本“北進”,這種“錯覺”在某種程度上一直延續(xù)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變期間,蘇聯(lián)曾呼吁西方國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一步一步實施侵略步驟。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島時,英美都未能從戰(zhàn)略的高度來認識中國抗戰(zhàn)的地位問題?!獡?jù)趙東喜《試論英美決策失誤與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關系》(1)根據(jù)材料與所學知識,概括遠東集體安全體系難以建立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與所學知識,指出“二戰(zhàn)“初期英美的對日政策及其影響。32.材料“審計”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北宋初期,天下財計歸三司,三司之下的一些機構執(zhí)掌審計職權。這種財審合一的內部審計體制,難以確保審計的質量和效果。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實行改革,廢除三司,將其財政職權劃歸戶部,審計工作轉歸刑部之下的比部負責。審計對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種賬籍。戶部匯編的全國財政收支報告,除以正本上報皇帝外,還必須以副本報尚書省轉比部審核。比部查賬時注重查核賬簿、收支憑證,以及結存實物的一致性。只有經過比部審核確認無誤,才能予以核銷;如有隱漏、重復、收支不實的情況,相關官吏將受到處罰;未經比部審核的,庫務不能支給錢物。比部的審核還要受到御史的糾彈?!幾苑綄氳啊对囋u宋代審計》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豐改制之后北宋審計制度的主要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北宋審計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3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明王朝沿襲歷代王朝的“以夷治夷”之策,繼承元代的土司制度,但對土司制度作了進一步的改造與完善。首先,除將元代置于邊境的宣慰使、宣撫使等職稱變?yōu)槭谟栉渎毜耐了韭毞Q外,又在民族地區(qū)的衛(wèi)所用土人為官,形成衛(wèi)所土司職稱。同時,還將唐宋以來封授少數(shù)民族頭目為府州縣土官的做法變?yōu)槎ㄖ?,在內民族地區(qū)設置土府、土州、土縣,形成文職土官的職稱,文武職土司皆劃定品級,形成一套完備的土司職銜。其次,確定土司的隸屬關系。洪武三十年,規(guī)定武職土司歸都司管轄,上隸兵部,文職土司歸布政司管轄,上隸戶部,把土司機構納入國家機構的組織系統(tǒng),便于朝廷的控制和差遣。第三,土司皆由朝廷頒給誥命、印信和官服,作為朝廷命官之憑信,允許世襲。但其承襲,必須履行嚴格手續(xù),“務要(吏部)驗封司委官體勘,別無爭襲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圖本,并官吏等等結狀,具部呈奏”,方許承襲;且“承襲必奉朝命”,中小土司“雖在萬里外,皆赴闕受職”,只有一些大土司是由朝廷下詔就地襲職的。土司必須負起“附輯諸蠻,謹守疆土,修職貢,供征調”的職責,朝廷則對他們的進貢給予豐厚的賞賜。土司“積有年勞”或“從征有功”者,可提升官職,功勞大的還可授予流官職銜,或加授散階、勛級虛銜。土司犯法,則改變元代“罰而不廢”的做法,嚴加懲處。第四,在偏遠和交通不便地方,以土官為主,流官為輔;平壩地區(qū)和交通要道,則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土流合治,以流官監(jiān)控土官?!愇嗤?、彭勇《明史十講》(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明代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管理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代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管理措施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洛陽是歷史的名都,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故B項正確;長安是現(xiàn)在的西安,不符合題意,排除A;開封是宋朝在此建立都城,排除C;建康是南京,三國時候吳國在此建立政權,不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B。2、B【解析】
和平鴿不可能叼起粗壯的樹枝,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戰(zhàn)后意圖操控國聯(lián)的行為沒有成功,所以漫畫反映的主旨應該是美國通過國聯(lián)維護和平的愿望不可能實現(xiàn),故選B;美國戰(zhàn)后沒有能夠成功控制國聯(lián),排除A;“國聯(lián)自身缺陷”的說法與漫畫主旨不符,排除C;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B。3、D【解析】
德意志的統(tǒng)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tài),為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鋪平了道路,使德國“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轉變?yōu)橐怨に嚰夹g、金融和工業(yè)組織以及用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D正確;A是巨變的表現(xiàn),不是原因,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4、C【解析】材料“1931年”“全中國工農兵士勞苦民眾必須……一致反對日本”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調整,故C項正確;材料“變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戰(zhàn)爭,為擁護蘇維埃中國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戰(zhàn)爭,以解放中國”說明A項錯誤;1935年華北事變標志著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故B項錯誤;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封建反侵略,故D項錯誤。5、D【解析】
根據(jù)“揭露美國生活方式與展現(xiàn)美國勞動人民貧窮狀況的紀實著作”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蘇聯(lián)此舉是為了迎合當時美蘇之間意識斗爭的需要,適應了蘇聯(lián)的對外戰(zhàn)略,故選D;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的這一做法是為了迎合蘇美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而不是加速對抗局面形成,排除A;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繁榮的國家之一,由“展現(xiàn)美國勞動人民貧窮狀況”可知這一做法不是客觀反映美國社會,不能幫助人民正確認識美國社會,排除B;C項與題意主旨不符,沒有體現(xiàn),排除。故応D。6、B【解析】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相關知識,材料所述為2017年對摩崖石刻的研究論證證明了史書記載的《封燕然山銘》的真實性,說明不同類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參證,用于研究歷史,B說法正確;A“正史記載史實可信度最高”的說法不準確,且與材料無關,排除;文獻史料也可以反映真實的史實,是價值不一定比實物史料低,C不正確;并不是所有的歷史記載都可以通過考古研究加以佐證的,D不正確。點睛:史料是指可以據(jù)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時的根據(jù)的東西。一般將史料區(qū)分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fā)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jù)的史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但二者的界限經常并不明確(例如史記就很難說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稱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因此在歷史研究中應采用多種史料相互印證等。7、C【解析】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于蘇聯(lián)對中國的威脅與日俱增,毛澤東認為,要在國際上對抗蘇聯(lián),需要團結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國際上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于是就提出了“一條線”的外交構想,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有選C才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中蘇關系惡化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所以在此時期有了對抗蘇聯(lián)的設想。8、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古雅典早期的關鍵職位如執(zhí)政官、十將軍等都被精英政治家所壟斷,這也說明雅典的民主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D正確;完全平等的說法錯誤,A排除;材料未涉及舊貴族特權的廢除,B排除;財產資格的限制被打破是在伯里克利改革時期,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故選D。9、D【解析】
在康雍乾時期,國家政局穩(wěn)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更名田”“攤丁入畝”等政策的頒行,清代人口從五千萬左右爆增至四個億,人口爆增的同時生產力并未有大的提升,人均GDP下降,故D項正確。封建經濟并未衰落,甚至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故A項錯誤。自然災害在古代發(fā)生頻率是比較平衡,對歷朝歷代的影響差不多,不能作為清代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項錯誤。人均GDP未涉及賦稅,故C項錯誤。所以選D。10、B【解析】
據(jù)材料“梭倫改革后,雅典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剝削奴隸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可知,梭倫改革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因此“雅典舊時殘酷剝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經棄而不用”,這有利于緩和雅典的社會矛盾,也擴大了民主政治必備的公民群體,B正確;據(jù)所學可知,這是因為梭倫改革廢除了債務奴隸制,而不是“源自于古希臘對外殖民擴張”,A錯誤;據(jù)材料“……如今主要是剝削奴隸和雅典以外的買主了”可知,材料不能體現(xiàn)古希臘人文主義發(fā)展,C錯誤;伯里克利改革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D錯誤。11、A【解析】本題考查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演進和變革,可直接排除BD兩項,本題應選A項指土地的使用權,土地的所有權三個時期的變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沒有變動。從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聯(lián)產承包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土地的用途、所有權以及規(guī)模都沒有發(fā)生變化。12、B【解析】
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電氣、內燃機和化工。電能的應用、電氣工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核心內容,故B正確;A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排除;鋼鐵冶煉和交通運輸發(fā)明均不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核心內容,排除C和D。故選B。13、D【解析】
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材料反映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批判孔教提倡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倫理道德乃束縛人性的“奴隸道德",從而反對孔教,提倡主張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的西方資本主義道德,故D項正確;材料主旨是批判孔教提倡的封建倫理道德,而非批判孔教價值,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揭示孔教與君主專制制度的內在聯(lián)系,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孔教提倡的封建倫理道德束縛人性,而非強調孔教提倡尊卑貴賤阻礙民主權利的實現(xiàn),故C項錯誤。14、A【解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撒切爾夫人為了醫(yī)治經濟的“滯脹”,一反傳統(tǒng)的凱恩斯主義,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對各大國有企業(yè)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其目的是激發(fā)了市場經濟活力,故A正確;這些措施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B錯誤;這些措施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故C說法錯誤;這些措施不能推動第三產業(yè)興起,故D錯誤。15、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唐朝時期在邊疆地區(qū)設置主要是為了防止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且節(jié)度使掌握募兵權也是中央財力不足導致的,說明節(jié)度使的出現(xiàn)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D正確,B排除;
材料與民族融合無關,A排除;
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16、A【解析】
王夫之力圖揭示歷史過程中的某種客觀辯證法,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動力,說明王夫之提倡進步的歷史觀,反對當時的“命定論”,故選A;“命定論”不等同于儒家思想,排除B;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王夫之力圖從紛繁復雜的歷史運動中去揭示歷史過程中的某種客觀辯證法,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思想,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力圖從紛繁復雜的歷史運動中去揭示歷史過程中的某種客觀辯證法,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動力”,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17、D【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信息可知,斯大林采用強制手段收購糧食,實際上體現(xiàn)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中余糧收集制的影響,說明其思想基礎仍在,因此D選項正確;此時大規(guī)模農業(yè)集體化尚未實行,A選項錯誤;B選項不符合當時蘇聯(lián)史實,排除;C選項不符合新經濟政策的影響,排除。故選D。18、A【解析】
對勞動力人才實行統(tǒng)一分配和能進不能出的“鐵飯碗”勞動體制是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資源,減少人力資源的流動,從而促進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適應當時經濟建設的需要,故選A;調動生產者積極性不是最終目的,排除B;這種做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不是為了緩解就業(yè)壓力和實現(xiàn)資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選A。19、C【解析】
題干中的“在最小的空間內用最簡單的耕作方式養(yǎng)活盡可能多的人”體現(xiàn)的是精耕細作的概念,“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也說明中國古代需要精耕細作的農業(yè)耕作模式,故答案為C項;題干并非強調人口壓力帶來的影響,故A項錯誤;題干信息未涉及耕作方式,故B項錯誤;題干未體現(xiàn)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故D錯誤。20、C【解析】
“向陽人民公社”換成“向陽鄉(xiāng)人民政府”說明改革的發(fā)生,但是換牌的過程低調體現(xiàn)出當時人們對改革開放仍心存懷疑,有所顧慮,C正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率先試點是安徽鳳陽的小崗村,A錯誤;中央做出撤銷人民公社決定是1983年,B錯誤;“撥亂反正”工作基本完成是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的召開,D錯誤。21、D【解析】
材料“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兩人的思想都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故D正確;龔自珍的思想側重于“反求諸己”,魏源著眼于“知彼”,故A錯誤;龔自珍與魏源都屬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其主張也沒有脫離自身階級局限,故B錯誤;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中體西用”,且認為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是“體”,這與題干中龔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錯誤。【點睛】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題的關鍵是對“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疾橹袊缆返那坌?,中國近代化也就是工業(yè)化和與工業(yè)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xiàn)社會的轉型,即從封建社會轉化為近代社會。22、B【解析】
由題目中的信息“諸企業(yè)之失敗....無法律之導之故也”可知張謇認為民族工業(yè)進程遲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故選B項;題目中未涉及中外反動勢力對民族工業(yè)的壓迫,故排除A、C兩項;D項的表述無法體現(xiàn)題目中的信息“無破產法,則無維信用,而私權于以重喪”,故排除D項。23、C【解析】
材料“平填黃浦成夷場”意思是中國的黃浦成了外國的地盤。結合所學,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曲解《南京條約》的附件,率先在上海建立租界,而材料中的“黃浦”地處上海,故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24、D【解析】
從漫畫《好漢不稀奇》中舊的世界秩序可以看出是美蘇兩極格局,在世界新秩序圖中可以看出美國和蘇聯(lián)看到冒出那么多“好漢”,氣得帽子都頂下來了,但是冒出的“好漢”與美蘇力量還是有很大懸殊,體現(xiàn)了多極化趨勢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故選D;A沒有反映漫畫的主旨思想,排除;B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排除;C與漫畫內容不符,排除。25、C【解析】
“1978年10月”美國通用公司剛提出完善立法的希望,中國政府就立馬做出了反應,在“1979年7月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這說明中國政府迫切且堅定地想要引進外資,故選C;外商的引進,可以促進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發(fā)展,并不會損害國家主權,排除A;20世紀70年代屬于改革開放初期,意識形態(tài)障礙還是存在的,B項“徹底”的說法并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中美關系發(fā)展與外商引進之間的關系,排除D。26、B【解析】
江南地區(qū)詩作中,稻麥出現(xiàn)在同一詩作中,說明當時江南地區(qū)推行的是稻麥兩熟制度,B正確;題干中的詩句并不都是涉及春耕,排除A;題干僅提到稻麥,無法體現(xiàn)多樣,排排除C;人地矛盾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排除D。27、C【解析】
根據(jù)材料“從(二里頭遺址)新發(fā)現(xiàn)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結合所學可知二里頭遺址和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即國家的出現(xiàn)有關系,答案為C;材料提到“第一個王朝”但是并沒有否認和證實夏王朝的存在,AB錯誤;D在國家出現(xiàn)之前就存在,材料內容不能顯示農耕和文明起源的關系,排除。28、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圖中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新文化運動中的白話文運動。而胡適又是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所以其主張的提出者是胡適??键c: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胡適29、A【解析】
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時,工廠取代手工工場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蒸汽動力和機器生產是主要的技術變革,產業(yè)工人階級和工業(yè)資產階級成為社會的主要階級,因此A選項正確。工場是在工業(yè)革命之前的生產組織形式,B、C選項錯誤;D選項錯誤,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765年珍妮紡車的創(chuàng)制,而飛梭是在1733年發(fā)明,是在工業(yè)革命之前。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30、C【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赫德要求外籍雇員認識到自己領取中國政府的俸祿,就要為中國政府服務,二不能認為是自己國家的海關,告誡雇員要有為“雇主”服務的契約精神,故選C;A表述正確,但是不能體現(xiàn)材料的主旨,排除;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說明絕對化,且不符合史實,排除。二、材料解析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063-2024鞋類化學試驗樣品制備通則
- Prasugrel-hydroxy-thiolactone-生命科學試劑-MCE-3743
- 2-3-Dihydroxypropyl-pentadecanoate-生命科學試劑-MCE-1920
- 2025年度酒店客房客房設施設備維修承包經營與備件儲備協(xié)議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玉米種植與農業(yè)觀光旅游項目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汽車抵押貸款信用評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張家界市別墅湖南商品房買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協(xié)議書簡易版(離婚后子女教育協(xié)議)
- 跨界合作小區(qū)內餐飲與其他行業(yè)的合作機會探索
- 個人房屋貸款抵押擔保合同樣本
- 寧夏“8·19”較大爆燃事故調查報告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解讀課件
- 2024年員工規(guī)章制度具體內容范本(三篇)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學試卷
- 初三科目綜合模擬卷
- 2024年全國高考新課標卷物理真題(含答案)
- 勞動合同薪酬與績效約定書
- 消除醫(yī)療歧視管理制度
- 柴油機油-標準
- 足療店營銷策劃方案
- 學校安全一崗雙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