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1頁
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2頁
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3頁
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4頁
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瘰疬(淋巴結核)瘰疬因其結塊成串,累累如珠之狀,故謂之。以結核累累成串、潰后膿出清稀、瘡口經久不愈為特征。起因多為肝氣郁結,氣機不舒,血運不暢,久而氣滯血瘀,澀凝經絡,結塊而腫,病久陰液漸耗,虛火妄生,肉腐成膿,形成竇道,久不愈合。其臨床表現分為三期:初期(結節(jié)型):腫核皮色如常,一至數枚不等,形如串珠,質中偏硬,推之可動,壓痛不顯;中期(腫瘍型):腫塊皮色焮紅,按之波動應指,根基稍硬,推之不動,觸痛明顯;后期(潰瘍型):瘡口局部皮色紫暗,膿水清稀,肉芽不鮮,久潰不愈,或此愈彼潰。相當于西醫(yī)的結核性周圍淋巴結病,是發(fā)生在頸項腋間淋巴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結核桿菌通過淋巴或血行途徑感染所致。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2-94)1995年(1)初起頸部一側或兩側有單個或多個核狀腫塊,推之可移,皮色不變,亦不疼痛。病情發(fā)展,核塊與皮膚粘連,有輕度疼痛。(2)化膿時皮色轉為暗紅,腫塊變軟,膿腫破潰后膿液稀薄,夾有敗絮樣物。瘡口潛行,久不愈合,可形成竇道。(3)可有肺癆病史和肺結核接觸史。(4)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檢可助診斷。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現代結核病學》2000年(1)病人大多為兒童及青年人,可有肺結核病史或結核接觸史。(2)結核病變的淋巴結常多個出現在頸部、腋下的一側和雙側,或頜下、鎖骨上。(3)初期腫大的淋巴結相互分離,可移動、無疼痛;漸漸發(fā)生淋巴結周圍炎,淋巴結相互粘連,融合成團,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粘連。(4)晚期淋巴結干酪樣變,液化而成寒性膿腫;繼之破潰,形成不易愈合的竇道和潰瘍,排出混有豆渣樣碎屑的稀薄膿液,竇道口或潰瘍面呈暗紅色、潛行的空腔。(5)X線胸片顯示肺部或縱隔有活動性、非活動性病灶。(6)淋巴結穿刺膿液中找到抗酸桿菌(涂片陽性率30%左右,培養(yǎng)陽性率25%-75%)。(7)淋巴結摘除或針吸組織活檢,陽性率可高達90%以上。(8)血清學診斷結果陽性。(9)結核菌素皮試陽性結果僅供參考。(10)試驗性抗結核治療:可給予HRZ、HRE或HRS三聯化療方案治療,動態(tài)觀察治療反應,有助于診斷。(二)證候診斷1.氣滯痰凝證:多見于瘰疬初期,腫塊堅實;無明顯全身癥狀;苔黃膩,脈弦滑。2.陰虛火旺證:核塊逐漸增大,與皮膚粘連,皮色轉暗紅。午后潮熱,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3.氣血虧虛證:瘡口膿出清晰,夾有敗絮樣物,形體消瘦,精神倦怠,面色無華。舌淡質嫩,苔薄,脈細。二、中醫(yī)治療方案1、氣滯痰凝證:常見于本病的初期。(1)內治法癥候:腫塊堅實,無明顯全身癥狀;苔薄膩,脈弦滑。治法:理氣化痰、消腫散結。方藥:本院科研制劑:內消瘰疬片、瘰疬寧片。中成藥:小金丹、貓爪草膠囊、夏枯草膏自擬方舒肝理氣湯加減:柴胡15g、香附12g、青皮6g、木香6g、川楝子6g、延胡索12g、郁金12g、枳殼15g、玄參15g、煅牡蠣20g、浙貝母30g、昆布30g、海藻30g、陳皮15g、半夏15g。舒肝理氣藥,性味多香燥辛溫,久用易耗傷氣陰;若氣虛陰傷或火盛者,尤須慎用。腫塊經久不消,體實者加三棱、莪術;體虛者加丹參、當歸、紅花。(2)外治法初期:腫塊累累如珠、推之可移、皮色不紅、未潰。本院科研制劑:七味內消散外敷;腫塊推之可移、輕度疼痛,合并周圍炎癥時,本院科研制劑:加味金芙膏外敷。2、陰虛火旺證:常見于本病的中后期。(1)內治法癥候:核塊逐漸增大,與皮膚粘連,皮色轉暗紅,午后潮熱,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降火方藥:本院科研制劑:瘰疬寧片、消瘰沖劑自擬方清癆湯加減:玄參30g、生地30g、知母12g、青蒿10g、鱉甲10g、地骨皮15g、銀柴胡12g、白薇10g等。如氣虛者加黨參、淮山藥、黃芪、羊乳;血虛者加丹參、當歸、白勺、首烏;膿成難潰或膿出不暢者加黃芪、當歸、皂刺、穿山甲、桔梗、白芷。中成藥:知柏地黃丸(2)外治法中期:腫塊紅軟、釀膿已成,拔瘰條腐蝕拔核(拔瘰條是本院拔瘰丹制成)或直接切開排膿。3、氣血虧虛證:常見于本病的后期,(1)內治法癥候:瘡口膿出清稀,夾有敗絮樣物,膿盡但潰瘍久治不愈,或合并竇道形成。形體消瘦,精神倦怠,面色無華;舌淡質嫩,苔薄,脈細。治法:益氣養(yǎng)血、補虛生新。方藥:本院科研制劑:消疬膏、瘰疬寧片自擬方八珍湯加減:黃芪40g、黨參15g、白術12g、當歸12g、熟地30g、白芍15g、首烏15g、淮山藥15g、黃精30g。肝腎陰虛者加生地、麥冬、女貞子、旱蓮草、天冬。中成藥:歸脾丸,六味地黃丸。(2)外治法后期:腫塊已潰、排膿不暢、自擬方Ⅰ號丹,加味Ⅱ號丹,祛腐引流;膿凈腐脫,自擬方Ⅱ號丹煨膿生肌,待創(chuàng)面干燥,肉芽紅活板實、生肌玉紅膏或生肌散外用,促進愈合收口。臨床各期,都可選用經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的中藥,結合中醫(yī)辨證,可以提高療效。如痰氣凝結可選加柴胡、夏枯草、木香、遠志、陳皮;熱毒枳盛,即淋巴結核合并周圍炎癥,加貓抓草、銀花、連翹、黃芩;陰虛火旺者加知母、地骨皮;氣血兩虛者加黃精、羊乳、白芍。三、西醫(yī)治療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癆西藥治療。四、護理調攝飲食易消化,富含營養(yǎng),如:蛋類、黑魚、芋藥、黃鱔、瘦豬肉、淮山藥、藕、蓮子、鱉、海帶、百合;忌辛溫大熱之品如:豬頭肉、公雞、牛羊肉、辣椒、鯉魚。五、中醫(yī)治療效果1、療效評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腫塊消散或竇道愈合,全身癥狀消失。好轉:腫塊縮小或竇道膿水減少,全身癥狀改善。未愈:腫塊不消,竇道不愈合,全身癥狀未改善。2、納入標準:本組研究對象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中,確診為淋巴結結核并符合中醫(yī)辯證者。3、排除標準:年齡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4、病例分組:共觀察200例,平均年齡35歲;平均病程3年;發(fā)病部位分別為頸部、腋下、腹股溝、縱隔、腸系膜淋巴結。初治病例80例,復治病例120例。按住院順序分層隨機分為瘰疬寧組、優(yōu)福寧組。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發(fā)病部位、辨證分型各項統計學處理P>0.25,有可比性。5、治療方法:兩組均為膠囊劑。規(guī)格:每粒0.36g,每次6粒,每日2次,口服,連續(xù)給藥,3個月為1個療程。瘰疬寧膠囊由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制劑室提供,批號:990708;優(yōu)福寧膠囊由南京同仁堂制藥廠生產,批號:990630。6、治療結果:瘰疬寧組:氣滯痰凝證54例,痊愈42例,好轉12例,未愈0例,總有效率100%。陰虛火旺證24例,痊愈11例,好轉7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75%。氣血兩虛證22例,痊愈12例,好轉9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95%。合計:100例,痊愈65例,好轉28例,未愈7例,總有效率93%。優(yōu)福寧組:氣滯痰凝證55例痊愈28例,好轉10例,未愈17例,總有效率69%,陰虛火旺證23例,痊愈10例,好轉7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74%。氣血兩虛證22例,痊愈11例,好轉8例,未愈3例,總有效率86%。合計:100例,痊愈49例,好轉25例,未愈26例,總有效率74%。經統計學處理*P<0.01。瘰疬寧組優(yōu)于優(yōu)福寧組。治療后瘰疬寧組及優(yōu)福寧組患者血、尿、便常規(guī)檢查,心、肝、腎功能檢查,均未見異常,均未發(fā)現其他不良反應。7、隨訪結果:200例患者均隨訪1年,瘰疬寧組無復發(fā),優(yōu)福寧組有2例復發(fā)??傊嗅t(yī)藥治療瘰疬解決的問題:1、單用中藥經藥效學研究及臨床應用抗結核有效,藥理研究未發(fā)現明顯毒副作用,內服中藥未發(fā)生耐藥及過敏病例。2、減輕抗結核西藥的毒副作用。3、對于結核性潰瘍、竇道,中醫(yī)藥外用治療有絕對優(yōu)勢。六、中醫(yī)治療難點(一)中醫(yī)中藥內服,外用等治療本病療效較好。中藥內服經我院四十多年的臨床運用療效確切,但現有的治療瘰疬的系列成方,仍難以應對淋巴結核的錯綜復雜的變證;少數重癥瘰疬患者經常是西醫(yī)治療產生耐藥性,臨床治療效果欠佳而來到我院診治;單純中藥治療時間太長,湯劑久服病員難以接受,也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單純中藥治療不如中西藥合用療效更佳。(二)中藥外用制劑療效顯著,解決結核性潰瘍、竇道久治不愈的難題。但外用制劑的副作用,臨床不易忽視:主要有高熱、局部濕疹,使外用制劑運用受到限制。今后如何發(fā)揮外用制劑的最佳效能,減少副反應的發(fā)生,仍是我們今后有待研發(fā)的課題。七、針對難點的中醫(yī)治療應對思路1、改善劑型,如將口服中藥改為顆粒劑,便于攜帶、長期服用;外服藥物改為貼膏型,便于患者使用;2、尋找新型的局部換藥藥物,替代傳統的外用丹劑換藥,在減少毒副作用的同時增加療效;3、堅持中西醫(yī)結合,內外兼治,瘰疬病的發(fā)病特點決定了其治療難度,需要多種治療方案齊頭并進。我們在原有的治療瘰疬的有效系列方基礎上,加緊研發(fā)新的內用、外敷方藥,使中藥治療療效更加突出,內服方服用方便,療效突出;外用方無毒副反應,力求達到以藥代刀,消除病灶。中西醫(yī)并重,發(fā)揮中醫(yī)的最大優(yōu)勢,盡量避免西藥治療淋巴結核容易產生的耐藥性弊端,減輕西藥對肝腎功能的損害,加強西藥對結核病灶的滲透,最終達到提高病員的免疫力,縮短療程,減少復發(fā)。急性淋巴結炎(痰毒)痰毒,臨床早期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疼痛或壓痛,可推動,后期多個淋巴結粘成連硬塊,不易推動,表面皮膚常有發(fā)紅和水腫,壓痛明顯,常伴有畏寒、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相當于西醫(yī)的急性淋巴結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化膿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結所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多繼發(fā)于其他化膿性感染病灶,如癤、足癬等。一、診斷(一)疾病診斷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2-94)1995年。(1)在頸,腋,腹股溝等處,起核狀腫塊.初起皮色不變灼熱疼痛;化膿時皮色轉紅,疼痛加重,核塊變軟,有應指感;潰后膿出稠黃。(2)有惡寒,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癥狀。(3)發(fā)病前多數有外感風熱及在相應部位有急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膚創(chuàng)傷史。(4)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1999年(1)常繼發(fā)于其他感染病灶。(2)受累淋巴結腫大、疼痛、壓痛等急性炎癥表現。(3)有或無全身癥狀。(二)證候診斷風熱痰毒證:本病是感受風熱濕毒,氣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間,繼而煉液成痰,痰毒互阻,結塊而腫,即頸癰。腫塊發(fā)生在頜頸部,全身惡寒發(fā)熱,頭痛,口干,咽痛.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熱勝釀膿證:局部皮膚紅腫發(fā)亮,焮熱疼痛,腫塊變軟,有應指感。全身發(fā)熱,口干。舌紅,苔黃,脈滑數。二、治療方案(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風熱痰毒證治法:疏風清熱,化痰解毒。推薦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樓、赤芍、天花粉、當歸、夏枯草、白芷。熱勝釀膿證治法:清熱化痰,合營托毒。推薦方藥:仙方活命飲、五味消毒飲加減。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山甲、皂角刺、白芷、貝母、丹皮、赤芍、黃芩。(二)中成藥治療一清膠囊、銀黃口服液、黃連上清丸。(院內制劑:消炎散核沖劑)(三)西藥治療風熱痰毒證:美洛西林舒巴坦鈉2.5g,靜滴2/日。(四)中藥外治法1.中藥熏蒸療法風熱痰毒證:清熱解毒方推薦方藥:白芨、皂角刺、法半夏、乳香、丹皮。2.中藥硬膏外敷將藥物制成膏狀,敷貼于所需患處及穴位(院內制劑:加味金芙膏、清熱消腫糊)(五)物理治療1.微波治療:病變淋巴結+穴位(曲池、足三里),每部位10分鐘,1/日。2.超聲霧化吸入:頭孢唑林鈉0.5克,1/日。(六)手術治療手術指征:1.經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淋巴結縮小不明顯,單個淋巴結直徑>2CM。2.經治療后,淋巴結液化成膿者,需及時切開引流。3.淋巴結穿刺提示淋巴細胞增生明顯活躍,建議手術活檢者。(七)護理調攝1.飲食護理:忌食辛辣刺激、大發(fā)之物。2.情志護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躁、緊張、郁悶等不良情緒。3.生活護理:適當休息,勞逸結合。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1.疾病判定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2-94)1995年治愈:全身癥狀消失,腫塊消散,瘡口愈合.好轉:全身癥狀減輕或消失,局部硬結未完全消散.未愈:局部和全身癥狀未見改善或發(fā)展為”疔瘡走黃”.2.中醫(yī)證候療效評價:治愈:證候積分≥90%。顯效:證候積分70%-89%。有效:證候積分30%-69%。無效:證候積分<30%。(二)評價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2-94)1995年計算治療前后積分改善率療效指數(n)=(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結分*100%局部及全身證候積分表證侯計分0分1分2分3分4分權重腫塊范圍0cm2≤3cm23—4cm24—5cm2>5cm22顏色深淺正常微紅鮮紅紫紅暗紫2腫脹程度無輕中重嚴重2疼痛指數無輕中重嚴重2局部皮溫高無輕中重嚴重2觸壓痛無輕中重嚴重2化膿無輕中重嚴重2發(fā)熱正?!?7.5℃37.5-38.5℃38.5-39.5℃>39.5℃1畏寒無輕中重嚴重1頭疼無輕中重嚴重1周身不適無輕中重嚴重1總積分舌象舌質:□紅□淡□其它□正常舌苔:□無苔□少苔□薄膩□厚膩□其它□正常脈象□細□細數□弦滑□其它□正常四、難點分析1.治療不規(guī)范濫用激素。某些醫(yī)務人員為了取得臨床效果,一開始就是激素加抗生素治療,收效甚快,但易反復。我們接診,按中醫(yī)正規(guī)抗炎治療,但是療程較長,病員有的不滿意。為此,可加強激素正規(guī)運用的宣傳,告之病員激素有抑制機體免疫等不良反應,臨床上一般急性淋巴結炎,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激素。2.口面部慢性炎癥的存在。頭頸部慢性炎癥是導致急性淋巴結炎發(fā)作的誘因。如齲齒、扁桃體慢性炎癥、牙齦炎等。當急性淋巴結炎發(fā)作時。采用正規(guī)中醫(yī)藥論證治療后,腫大的淋巴結很快得到控制,但想使其消散到正常大小,較難。因此在積極治療淋巴結的同時,注意原發(fā)病的治療,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胸背流痰(胸壁結核)胸壁結核是胸壁組織感染結核引起的病變,多由胸膜、胸骨和胸椎等鄰近組織病變侵犯所致,原發(fā)性胸壁結核很少見。本病屬中醫(yī)胸背流痰范疇。中醫(yī)認為發(fā)生在骨關節(jié)附近,流竄到鄰近的筋肉間隙處形成膿腫,破潰后膿液稀薄如痰的病癥,統稱為流痰。發(fā)于胸背的曰胸背痰。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1)初起階段,腫塊不紅、不熱、不痛,伴胸悶脅脹;苔薄膩,脈弦滑。(2)化膿或潰后階段,皮色暗紅,腫塊變軟,潰后膿出稀薄,有敗絮樣物;伴潮熱盜汗,神疲乏力,顴紅,形瘦,食欲減退;舌質紅,苔黃,脈細數。(3)可有肺癆病史和肺結核接觸史。(4)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檢可助診斷。2.西醫(yī)診斷標準:(1)發(fā)病緩慢,胸背部包塊,皮色不變,推之不可動。(2)化膿時結塊增大,與表皮粘連,色轉暗紅,有輕微波動感,輕度觸痛。(3)潰后膿出稀薄,并夾有敗絮樣物,可形成漏管,愈合緩慢,有時可串延胸脅、腋下。(4)本病常發(fā)生再20-40歲青壯年,病久可伴有潮熱,盜汗,消瘦,顴紅等癥狀。多數患者有肺結核或結核性胸膜炎病史。(5)B超提示包塊是否是液性還是實質性。膿腫大小、范圍。(6)普通X線平片提示肺或胸膜的結核病變、肋骨或胸骨的破壞,胸壁軟組織陰影。但肋軟骨病變常常不能在X照片上顯出。(7)CT提示肺或胸膜的結核病變、肋骨、肋軟骨或胸骨的破壞,有無胸壁膿腫,結核性膿胸等。(8)MRI提示胸壁病變處可見低信號區(qū)。排除腫瘤病變。(9)血沉:增快。膿液涂片:可找到結核桿菌。膿液培養(yǎng):有結核桿菌生長。(10)病理檢驗:可確定診斷。(二)證候診斷1.氣滯痰凝:多見于初起階段。腫塊不紅、不熱、不痛,伴胸悶脅脹;苔薄膩,脈弦滑。2.陰虛內熱:多見于化膿或潰后階段,皮色暗紅,腫塊變軟,潰后膿出稀薄,有敗絮樣物;伴潮熱盜汗,神疲乏力,顴紅,形瘦,食欲減退;舌質紅,苔黃,脈細數。二、中醫(yī)治療方案(一)內治法1、辨證論治(1)氣滯痰凝證:多見于初起階段。腫塊不紅、不熱、不痛,伴胸悶脅脹;苔薄膩,脈弦滑。宜疏肝理氣,化痰軟堅。方藥:骨癆片(本院制劑),6片,1日2次吞服。骨癆片:蜈蚣60g、天龍60g、地鱉蟲60g、制乳沒30g、三七粉30g、紅花30g、炮甲15g共研細末,加輔形劑壓片。(2)正虛痰戀證:多見疾病中期,腫塊發(fā)紅、微熱、隱痛劃脹,伴胸悶脅脹;苔薄黃膩,脈弦數。治法:治宜扶正托里透膿。方藥:選用骨癆湯加減(本院制劑)。骨癆湯:瓜子金15g、虎杖15g、當歸10g、懷牛膝10g、銀花滕15g、紫花地丁10g、黃芪10g、赤芍10g、徐長卿10g、重樓10g。(3)陰虛痰熱證:多見疾病中后期?;摶驖⒑箅A段,皮色暗紅,腫塊變軟,潰后膿出稀薄,有敗絮樣物;伴潮熱盜汗,神疲乏力,顴紅,形瘦,食欲減退;舌質紅,苔黃,脈細數。治法:養(yǎng)陰清熱,清化痰濁。方藥:六味地黃湯合清骨散加減。2、成藥、驗方(1)芩部丹每次5片,1日2次吞服。(2)小金丹每次0.6g,1日2次吞服;或小金丹每次4片,1日2次吞服。(二)中醫(yī)外治法1、初期:加味金芙膏、陽和解凝膏摻桂麝散外敷,或回陽玉龍膏外敷,2日換1次。2、中期:寒性膿腫形成宜切開排膿、徹底清除竇道。3、后期:潰后瘡口有腐肉,用加味二號丹、二號丹加凡士林油紗條塞入竇道、紅油膏蓋貼,或用竇愈靈灌注竇道。腐脫新生,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收口。(三)西藥治療遵守早期、適量、聯合、規(guī)則、全程的原則使用抗結核藥物,控制結核活動。宜根據原發(fā)病灶病情及以前治療情況,結合胸壁局部表現合理選擇治療藥物及方案。一般首選異煙肼0.4g加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口服,共10-12月。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四)護理調攝、術后康復1、飲食忌發(fā)物,如:公雞、老鵝、鯉魚及辛辣食物,并需增加營養(yǎng)。2、堅持長期服抗結核藥,一般為一年到一年半,防止復發(fā)。3、定期復查,每月復查肝功能、血沉,根據肝功能、血沉情況,調整抗結核藥的用量,并注意抗結核藥的不良反應,如鏈霉素可影響聽力、雷米封影響肝功能、利福平有過敏反應、乙胺丁醇可誘發(fā)視神經炎、關節(jié)痛及痛風。4、作擴胸和背伸運動,以鍛煉胸肌。注意休息,要勞逸相結合。5、女性病人等疾病痊愈后2-3年才能生育。6、及時就診,有特殊情況隨時就診。龜背痰(脊柱結核)脊柱結核是由結核菌侵犯呼吸道、腸道繼發(fā)性引起脊柱(椎骨、椎間盤)感染,導致脊柱破壞,嚴重者出現截癱。原發(fā)性病灶大多數在肺部,約占80%。常伴有寒性膿腫形成,潰后難斂,形成久治不愈竇道。中醫(yī)屬于“骨癆”范疇。中醫(yī)認為發(fā)生在骨關節(jié)附近,流竄到鄰近的筋肉間隙處形成膿腫,破潰后膿液稀薄如痰的病癥,統稱為流痰。發(fā)于背脊的曰龜背痰;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1)初起患處酸痛漫腫,皮色不變;(2)成膿時患處腫痛顯著,皮色轉紅,按之應指;(3)潰后膿出稠厚,腫痛漸消,瘡口愈合。發(fā)于骼窩者,患肢屈曲難伸。(4)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少年,病者及家屬可有肺結核病史。(5)活動期血沉明顯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2.西醫(yī)診斷標準:(1)起病緩慢,初起僅感病變部位略有酸痛,皮色不變,活動不利,動則痛甚,數月或經年以后,可有寒性膿腫出現,膿腫潰后,膿水清稀,夾有敗絮狀物不易收口。(2)早期全身癥狀不明顯,中后期出現低熱、顴紅、納呆、消瘦、盜汗、神疲,脈細數等癥狀。(3)脊柱檢查可見病變處脊骨突出有叩壓痛,俯仰不利,拾物試驗陽性,行走時常以兩手支持腰脅;嚴重者合并截癱;膿腫多見于腰部,小腹、胯間或大腿內側。(4)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少年,病者及家屬可有肺結核病史。(5)活動期血沉明顯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6)X片檢查:早期顯示骨質疏松,脫鈣,椎間隙變窄、或消失,椎體邊緣破壞,呈畸形,稍晚可見死骨游離,死骨吸收后可見骨空洞。(7)膿液培養(yǎng)可有結核桿菌生長,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診斷。(二)證候診斷1.氣滯痰凝:多見于初起階段?;疾〔课惠p微酸痛,皮色不變,活動不利,動則痛甚,苔薄膩,脈弦滑。2.陰虛內熱:多見疾病中期。數月后,在原發(fā)和繼發(fā)部位漸漸漫腫,皮色微紅,形成膿腫;伴有午后潮熱、顴紅,夜間盜汗,口燥咽干,食欲減退,或咳嗽痰血;舌紅、少苔、脈細數。3.肝腎虧虛證:多見疾病中后期。潰膿后瘡口排出稀薄膿液,或夾有敗絮狀物,形成竇道;脊骨外突,或強直不遂,甚或下肢癱瘓不用,二便潴留或失禁;形體消瘦,面色恍白,畏寒心悸失眠,自汗、盜汗;舌質淡紅、苔白、脈虛數。二、中醫(yī)治療方案(一)內治法1、陽虛痰凝證:多見疾病早期。疾病初起,隱隱酸痛,俯仰不利,動則痛甚,外形不紅不熱不腫,全身情況無明顯變化;舌淡苔薄,脈濡細。治則:溫陽化痰、活血散瘀;方藥:骨癆湯(本院制劑),煎服,每日一次。骨癆片(本院制劑),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2、陰虛內熱證:多見疾病中期。數月后,在原發(fā)和繼發(fā)部位漸漸漫腫,皮色微紅,形成膿腫;伴有午后潮熱、顴紅,夜間盜汗,口燥咽干,食欲減退,或咳嗽痰血;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則:養(yǎng)陰清熱、托毒排膿;方藥:清癆湯(本院制劑),煎服,每日一劑。3、肝腎虧虛證:多見疾病中后期。潰膿后瘡口排出稀薄膿液,或夾有敗絮狀物,形成竇道;脊骨外突,或強直不遂,甚或下肢癱瘓不用,二便潴留或失禁;形體消瘦,面色恍白,畏寒心悸失眠,自汗、盜汗;舌質淡紅、苔白、脈虛數。治則:益腎養(yǎng)肝、氣血雙補;方藥:滋補膏(本院制劑),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二)外治法膿腫初起或形成,七味內消散外敷;膿腫潰后,中藥丹劑換藥,隔日一次,祛腐拔毒,生肌收斂。竇道不愈者,可用竇愈靈灌注收口。(三)西藥治療遵守早期、適量、聯合、規(guī)則、全程的原則使用抗結核藥物,控制結核活動。宜根據原發(fā)病灶病情及以前治療情況,結合胸壁局部表現合理選擇治療藥物及方案。一般首選異煙肼0.4g加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口服,共10-12月。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四)護理調攝、術后康復1、飲食忌發(fā)物,如:公雞、老鵝、鯉魚及辛辣食物,并需增加營養(yǎng),宜進適量粗纖維蔬菜、水果,以防便秘。2、堅持長期服抗結核藥,一般為一年到一年半,防止復發(fā)。3、定期復查,每月復查肝功能、血沉,根據肝功能、血沉情況,調整抗結核藥的用量,并注意抗結核藥的不良反應,如鏈霉素可影響聽力、雷米封影響肝功能、利福平有過敏反應、乙胺丁醇可誘發(fā)視神經炎、關節(jié)痛及痛風。4、女性病人等疾病痊愈后2-3年才能生育,同時不要穿高跟鞋,宜穿軟底平跟鞋,保持脊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