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19年高考歷史最后3天回歸基礎選擇題訓練必修一(三)1.明成祖時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況下,他的奏本上達皇帝的途徑是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B.通政使司→軍機處→皇帝C.通政使司→內閣→皇帝D.通政使司→中書省→皇帝答案及解析:1.C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本題需要注意的是奏本上達皇帝途徑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明成祖時期已經廢除了丞相,但還沒有軍機處,明成祖時期的重要機構是內閣,明成祖時期奏本上達皇帝途徑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內閣而不是中書省,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C。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奏本上達皇帝的途徑2.“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來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然后得出的科學結論。下列對宋朝“二府三司”的敘述屬于“史識”的是A.“二府三司”指的是中書門下、樞密院和三司。B.“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據(jù)勢力出現(xiàn)。C.“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xiàn)的政治危機,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二府三司”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創(chuàng)造,有效削弱了相權加強了君權。答案及解析:2.D由材料可知“史實”指歷史事實,史論就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史識是分析史實得出科學結論。A項表述了二府三司制的歷史事實,因此該項不是“史識”。故A項錯誤。B項屬于二府三司制的評價,是“史論”。故B項錯誤。根據(jù)所學可知,宋朝二府三司各自獨立,使行政、軍事和財政無法協(xié)調,政出多門,以致行政效率偏低。故C項錯誤。D項是綜合整個中國古代史分析,得出二府三司制對中國古代政治以及中國歷史的影響,屬于“史識”。故D項正確。3.韓愈于貞元二年赴長安應試,無門第資蔭,三試不第。后經多方請托、行卷,聲名鵲起,于貞元八年始中進士。應吏部試,又三次不中。貞元十一年,三次上書宰相,也希望得薦舉。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職。材料可佐證在唐代A.高級官員多進士科出身B.科舉考試考風極為不正C.科舉中重經世策論之才D.門第觀念依然比較濃厚答案及解析:3.D材料中介紹的是唐代詩人韓愈的仕途,結合所學可知唐代的選官用官制度主要是科舉制,但從材料“無門第資蔭,三試不第。后經多方請托、行卷……三次上書宰相,也希望得薦舉?!笨梢钥闯隹婆e制雖然實行,但是原有的門閥制度觀念依舊影響選官用官。故D.門第觀念依然濃厚符合材料內容,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科舉制中的貪腐現(xiàn)象,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科舉制下門第觀念依然濃厚,AC兩項沒有體現(xiàn)材料主旨。故AC錯誤。4.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是被國人誤解了上百年的優(yōu)秀制度。其“優(yōu)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權實質就是專制獨裁B.寬松進步是中央集權的發(fā)展趨勢C.分割相權是勢在必行的手段D.能為政府帶來足夠的權力與資源答案及解析:4.D中央集權多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君主專制是一種專制獨裁,但中央集權并不一定就是專制獨裁。當代許多國家都實行中央集權,故A項錯誤。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總體上是在逐漸加強的。從秦朝的郡縣制到元代的行省制,中央完全壓倒了地方。故B項“寬松進步”錯誤。中國古代皇權的一個天然障礙是相權,二者屬于君主專制的范疇。故C項錯誤。D項,中央集權制有利于中央政府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抵御外敵,防止分裂,鞏固國家統(tǒng)一。故D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睛: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由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組成的制度。專制主義的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的專斷獨裁,匯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政大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專制主義是決策方式。中央集權是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權是管理方式。5.據(jù)史書記載,漢高祖在位12年,丞相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見,唐朝宰相人數(shù)變化原因在于A.皇帝刻意加強宰相職權B.世家大族壟斷高官職銜C.科舉考試擴大統(tǒng)治基礎D.圍繞分割相權調整官制答案及解析:5.D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丞相權力不斷被削弱,A錯誤;B、C材料沒有體現(xiàn),排除;唐朝宰相人數(shù)增加目的在于分割相權加強皇權,故D正確。6.秦朝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隋唐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這三者的共同目的是A.加強中央集權B.鞏固國家統(tǒng)一C.強化貴族特權D.加強君主專制答案及解析:6.A秦朝郡縣制的實行,使地方直接受中央管轄;漢武帝頒布推恩令,使諸侯王將封地再封給其子弟,地方諸侯的勢力被削弱;隋唐開創(chuàng)的科舉制度,將知識分子引入了統(tǒng)治集團,并直接為最高統(tǒng)治者所任命使用,剝奪了地方長官掌握拔擢人才的主動權。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使地方勢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強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B、D項沒有體現(xiàn)這些舉措的共同作用,C項不符合史實。點睛:比較型選擇題從形式上可分為類比和對比兩種,類比是將同一類性質的事件、人物和觀點進行比較,主要是程度性比較,如“最早”“最主要”等;對比是將不同性質的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進行比較,主要考查這些歷史事件在性質、影響等方面的不同。依據(jù)考查目的的不同,還可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其中橫向比較又依據(jù)題目設置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分為正向型和逆向型兩種類型。本題屬于正向型比較的選擇題,結構簡單,問題明確,便于作答,而且對基礎知識和比較能力都有一定的考查。7.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政府加強社會流動的重要創(chuàng)造。以下可以證實這一功能的是A.“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B.“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C.“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以爵賞戰(zhàn)功,故云軍爵”答案及解析:7.C根據(jù)所學可知,科舉制讓處于社會中下階層的知識分子,有機會透過科考向社會上層流動。故C項“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符合題意。A項是九品中正制。B項漢朝的察舉制。D項為軍功爵制。故ABD三項排除。8.東漢時期的民謠說:“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弟良將怯如雞……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官制的沿革B.科舉制興起的背景C.察舉制的弊端D.門第成為選才標準答案及解析:8.C據(jù)材料“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察舉制舉薦的人才名不副實,體現(xiàn)了察舉制的弊端,故C項正確;察舉制以品德為選官依據(jù),不是世官制的沿革,故A項錯誤;察舉制不等于科舉制,科舉制興起的背景是九品中正制,故B項錯誤;察舉制以品德為選官依據(jù),不是門第,故D項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學生再結合察舉制的相關知識,即可分析出察舉制的弊端,據(jù)此即可正確判斷。9.據(jù)《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A.丞相B.郡守C.刺史D.知州答案及解析:9.C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員的職責是對地方官員進行監(jiān)察,由此可判斷是刺史。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監(jiān)察地方。故選C。A項負責中央行政事務,B項為地方長官。D項知州為宋代官職。故ABD三項排除。點睛:刺史是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重要內容。古代歷朝為了確保中央集權和皇權的加強,設置了相應的許多監(jiān)察機構。中央監(jiān)察官職如秦時期御史大夫、地方監(jiān)察機構如漢朝刺史、宋代通判、明朝都察院等。10.關于秦漢一統(tǒng),黃仁宇認為統(tǒng)一的地理基礎也不容忽視。他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專辟一章“土壤·風向·雨量”,指出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tǒng)的要素。下面與他的觀點相呼應的看法是A.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中國歷史發(fā)展走向B.戰(zhàn)國諸侯以農立國、相互競爭C.氣象因素無法解釋民族國家形成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為中心,推行重農政策答案及解析:10.BA中的“決定”一詞太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故排除;從材料“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tǒng)的要素?!笨煽闯鯞與題干中的觀點一致、相符,故選B;題干中的“風向和雨量”屬于氣象因素,黃仁宇的觀點也是在解釋自然因素對政治的影響,故C與題意不符,D中的“都”說法絕對,不合史實,故排除。點睛:根據(jù)材料信息“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tǒng)的要素”可知黃仁宇指出的是農業(yè)和政治的關系,而B項中的“以農立國”與此呼應。11.學者王亞楠指出:“因為有了這一項根本決定,任何貴族就沒有‘食土子民’的權能。經濟政治大權集中于一身,他就有無上的富、無上的貴、無上的尊嚴,‘朕即國家’”。材料中的“這一項根本決定”應是A.設立皇帝稱號B.規(guī)定王位世襲C.分封子弟為王D.推行郡縣制度答案及解析:11.D根據(jù)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這項“根本決定”沖擊了貴族政治,強化了中央集權,君主的權力至高無上,而秦朝推行郡縣制,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D項正確。設立皇帝稱號有利于加強君權,但與題干中“根本決定”不符,排除A。王位世襲制確立于夏啟時期,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分封子弟為王與題干中“任何貴族就沒有‘食土子民’的權能”不符,排除C。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點睛:解答本題主要根據(jù)題干中“任何貴族就沒有‘食土子民’的權能,經濟政治大權集中于一身”并結合郡縣制的歷史作用進行分析即可知道答案。12.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B.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C.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答案及解析:12.C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屬于貴族政治;秦以后之郡縣政治,指郡縣制,屬于官僚政治,故C正確;分封制后期諸侯割據(jù),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故A錯誤;郡縣制不是以血緣為紐帶,故B錯誤;分封制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不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故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的理解材料關鍵信息“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指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方面加以比較,據(jù)此即可排除錯誤選項,找出兩者不同點。13.《紐約時報》某駐華記者在回憶錄中述及“廣州聘請?zhí)K聯(lián)顧問”,“武漢群眾集會慶祝勝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著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邊戰(zhàn)事連連”等。這些情形出現(xiàn)于A.辛亥革命時期B.五四運動時期C.國民革命時期D.全面抗戰(zhàn)時期答案及解析:13.C試題分析:從材料信息可以判斷,該回憶錄描述的是1924-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運動。20世紀20年代,蘇俄向廣州革命政府派出了大批軍事顧問,蘇聯(lián)軍事顧問在廣州革命政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出師北伐,攻克武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把革命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辛亥革命爆發(fā)于1911年,而蘇聯(lián)成立于1922年,A項與“廣州聘請?zhí)K聯(lián)顧問”不符;B五四運動和D全面抗戰(zhàn)都不符合“武漢群眾集會慶祝勝利”、“攻克南京”等信息,故選C??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國民革命時期14.1919年1月北大學生傅斯年、羅家倫等人在《新青年》雜志影響下,創(chuàng)辦《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標:(一)“喚起國人對于本國學術之自覺心”;(二)“為不平之鳴,兼談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羅家倫在《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中提出“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著名口號。這突出表明A.文化斗爭是中國近代社會政治變革的先導B.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前期發(fā)揮主力軍作用C.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斗爭旗幟D.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答案及解析:14.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jù)材料的描述可知,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BC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所以答案選A??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四運動【名師點睛】甲午戰(zhàn)爭后,隨著帝國主義加緊侵華,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的基礎上維新變法思想得以興起并快速在中國傳播。愛國知識分子為了挽救嚴重的民族危機,展開了維新變法活動,但維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張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較為激進而總體上他們都贊成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和發(fā)展資本主義。15.辛亥革命前,沒有辮子會被恥笑為里通外國的漢奸;辛亥革命后,留辮子會被人恥笑為封建余孽,恥笑為“豬尾巴”、“滿奴”。這說明A.辮子問題是革命的重要標志B.民主共和觀念日漸深人人心C.政治變革推動民眾習俗變化D.封建陋習開始喪失社會土壤答案及解析:15.C試題分析:從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后人們對“辮子”的認識截然不同,由此反映出政治變革推動生活習俗的變化,故答案為C項。AB兩項材料中并不能直接體現(xiàn),排除AB項;D項說法不準確,材料不能反映此種觀點,排除D項??键c: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動蕩中變化的近代社會生活16.武昌起義后,各省代表通過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明確實行總統(tǒng)制;1912年2月14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3月8日,參議院表決通過《臨時約法》,改總統(tǒng)制為內閣制。聯(lián)系其目的思考,這一改變的缺陷是A.仿效法國,不符合中國的國情B.時間倉促,缺乏輿論上的準備C.脫離群眾,無法獲得廣泛支持D.因人設法,損害了憲法的權威答案及解析:16.D責任內閣制是仿效英國,故A項錯誤;《臨時約法》從制定到實施有充分時間,故B項錯誤;《臨時約》體現(xiàn)不出脫離群眾的信息,故C項錯誤;總統(tǒng)制是針對孫中山而設立,責任內閣制是針對袁世凱而設立,從憲政的原則上講是因人設法,違背了法治精神,故D項正確。點睛:學生要掌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歷史地位及其未能得以真正實施的原因;初步了解不同時期的人們對約法的不同評論;培養(yǎng)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17.陳旭麓,歷史學家,一生致力于史學研究。他曾指出,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國社會從古代到近代變革過程中前后相接的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貫穿這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的主題是A.發(fā)展資本主義與建立民主共和的統(tǒng)一B.批判傳統(tǒng)與全面引進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C.反抗西方侵略與學習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D.反抗封建專制與建立君主立憲的統(tǒng)一答案及解析:17.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及對外部的學習。結合題干材料“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的提示可知,這三個時期正是兩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洋務運動及維新變法時期。分析選項,C項表述符合題意,所以應選C。考點: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鴉片戰(zhàn)爭·兩次鴉片戰(zhàn)爭;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西學東漸·中體西用與維新變法思想18.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實際上經歷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個交叉的探索過程。下列各項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內容的是A.虎門銷煙太平天國運動B.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戊戌變法D.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版廢金屬熔煉與鑄造承包合同模板3篇
- 2024版居民小區(qū)物業(yè)管理租賃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肖像使用合同:名人肖像權授權
- 2024年度在線教育平臺租賃與課程開發(fā)合同3篇
- 2024外墻石材干掛工程施工圖紙與技術規(guī)范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污染土壤修復與再利用合同3篇
- 2024年某銀行關于金融信息服務合同
- 2024年度房產抵押貸款合同范本詳釋3篇
- 2024年度版權代理外包服務合同-知識產權保護2篇
- 2024年度租賃中介合同:餐飲娛樂租賃代理3篇
- 關于發(fā)展鄉(xiāng)村產業(yè)的建議
- 登泰山記-教學課件
- 2024版水電費繳費協(xié)議范本
-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大單元教學設計)
- 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選拔考試語文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2024年云南省昆明滇中新區(qū)公開招聘20人歷年重點基礎提升難、易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國開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大作業(yè)、形考及學習行為表現(xiàn)試題及答案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你對實踐的理解
- 2024屆浙江高考英語寫作分類訓練:建議信(含答案)
- 《民航客艙設備操作與管理》課件-項目二 客艙服務設備
- 2024年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qū)蘇州灣投資發(fā)展(江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頸部脊髓損傷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