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本試題共8頁,分選擇題部分和非選擇題部分,滿分各為50分。答卷前,請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號涂寫在答題卡上,并同時將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試卷規(guī)定位置。答題時,選擇題部分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正確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非選擇題部分,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答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區(qū)域作答。直接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選擇題部分共50分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的建國大綱,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和海外華僑的一致擁護?!八笔牵ǎ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以最廣泛地召集全國各黨派、各民族、各地區(qū)、各領域人員代表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研究確定的,在當時的條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心愿,起臨時憲法的作用,C項正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1912年3月通過的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排除A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排除B項;1950年6月,新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是開展土地改革的法律文獻,排除D項。故選C項。2.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適用于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A.個人的回憶錄 B.慶典現場照片 C.有關歷史評論 D.相關文學作品【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開國大典現場照片是對開國大典盛況的真實記錄,是第一手史料,B項正確;個人的回憶錄、有關歷史評論、相關文學作品都經過了人為加工,屬于第二手史料,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3.“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強敵壓至鴨綠江邊我國已難以安定從事建設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決定()A.進行北伐戰(zhàn)爭 B.發(fā)動南昌起義 C.組織淞滬會戰(zhàn) D.開始抗美援朝【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比喻雙方休戚相關,榮辱與共。1950年,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與此同時,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并且侵入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還派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因此,美國的侵略活動不僅威脅了朝鮮,也嚴重威脅了中國邊境安全。因此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彭德懷擔任總司令員,開始抗美援朝,D項正確;“北伐戰(zhàn)爭”是1926年開始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與材料中“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辈环懦鼳項;材料,“南昌起義”是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開始,與材料中“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辈环?,排除B項;“淞滬會戰(zhàn)”發(fā)生在1937年,是中日戰(zhàn)爭時期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zhàn),與材料中“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辈环?,排除C項。故選D項。4.新中國的幾代人,都把自己對一場戰(zhàn)爭的感受,把一個民族的尊嚴,濃縮進了《誰是最可愛的人》,濃縮進了《英雄兒女》和《上甘嶺》。下列屬于這場戰(zhàn)爭中涌現出的英雄是()A.楊靖宇 B.左權 C.邱少云 D.雷鋒【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發(fā)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忠誠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如黃繼光、邱少云等,C項正確;楊靖宇、左權犧牲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排除AB項;雷鋒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模范人物,排除D項。故選C項。5.歷史學家金沖及認為,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中國人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她熱愛和平,但決不能容忍別人強加于自己的威脅和侵略。這說明抗美援朝()A.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B.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C.推動了我國工業(yè)發(fā)展 D.影響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國人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可知,材料反映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A項正確;抗美援朝是在1950-1953年,當時我國還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排除B項;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我國經濟發(fā)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但材料沒有反映推動了我國工業(yè)發(fā)展,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的勝利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不能說明影響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排除D項。故選A項。6.20世紀50年代初,許多農民見面時的問候語由“老鄉(xiāng),吃了嗎?”變?yōu)椤巴?,翻身了嗎?”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開展 B.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成立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50,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開始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農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A項正確;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成立不能體現題干變化的原因,排除B項;人民公社的成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均與題干20世紀50年代初的時間不符合,排除CD項。故選A項。7.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耕地總數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3%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tài)。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A.背景 B.內容 C.性質 D.影響【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題干“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耕地總數的5096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3%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tài)?!苯Y合課本所學,這是土地改革之前,中國農村當時的現狀,為解決種情況,黨和政府進行了土地改革。故題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正確;BCD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故選A。8.土地改革后,“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yōu)榱继?,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边@表明土地改革()A.鞏固了人民政權 B.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苯Y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后,農民獲得了土地,成為土地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說明土地改革使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D項正確;題干重在強調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與鞏固了人民政權、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無關,排除AB項;三大改造后,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C項。故選D項。9.王樹恩《新中國“一五計劃”出臺的臺前幕后》中談到:“1952年,現代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边@表明建國初我國()A.工業(yè)水平很高 B.工業(yè)水平很低C.工業(yè)門類齊全 D.農業(yè)水平高【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1952年,現代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知,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現實國情是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低,重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低,我國的工業(yè)水平很低,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未體現工業(yè)門類齊全,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未闡釋農業(yè)水平高,排除D項。故選B項。10.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6%;發(fā)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第一個五年計劃有序開展 B.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正式確立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6%;發(fā)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笨芍?,材料反映我國重工業(yè)發(fā)展迅速,主要得益于一五計劃的實施,1953-1957年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A項正確;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不是當時我國重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的原因,排除B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C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D項。故選A項。11.數據統計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圖是我國《“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表》,該數據反映了“一五計劃”期間()A.農、輕、重工業(yè)協調發(fā)展 B.各行業(yè)均取得顯著的增長C.培養(yǎng)了大量專業(yè)技術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業(yè)的占比達到51%,這說明“一五計劃”期間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D項正確;圖片反映出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農、輕、重工業(yè)的協調發(fā)展顯然與圖表信息不符,排除A項;各行業(yè)均取得顯著的增長與圖片中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情況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反映不出培養(yǎng)了大量專業(yè)技術人才,排除C項。故選D項。12.如圖描繪了某憲法草案公布后人們在田間地頭熱議的畫面。隨后出臺的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憲法草案公布了(版畫)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C.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答案】D【解析】【詳解】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正確;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項;《中華民國約法》,又名“袁記約法”,是指民國三年五月一日由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此約法在民國五年袁世凱創(chuàng)立“中華帝國”時被廢棄,后一直未再恢復,排除B項;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準備,排除C項。故選D項。13.如圖是1955年創(chuàng)作的年畫《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該作品反映了()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中國土地法大綱》的頒布C.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 D.農業(yè)合作化的現實成果【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國進行了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到1957年,我國進行了一五計劃,進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拖拉機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成果之一,它的代耕,推進了農業(yè)合作化的進行,這體現出,農業(yè)合作化的現實成果,D項正確;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項;1947年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排除B項;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這是土地革命時期的任務,排除C項。故選D項。14.瑞蚨祥是1868年創(chuàng)建于山東濟南的私營綢布店,1956年濟南瑞蚨祥綢布店完成銷售480萬元,實現利稅46萬元。瑞蚨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A.土地改革 B.“一五”計劃C.公私合營 D.人民公社化運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956年濟南瑞蚨祥綢布店完成銷售480萬元,實現利稅46萬元。”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fā)展企業(yè)的公私合營,1956年出現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的高潮,取得較好的效果,C項正確;土地改革1952年完成,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排除A項;“一五”計劃時間是1953-1957年,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排除B項;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開始的,挫傷了人們生產的積極性,排除D項。故選C項。
15.數據分析是經濟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開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針”的提出【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圖表可知,1952年—1956年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提高,私有制的比重降低,結合所學可知,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1949年,排除A項;中共八大的召開闡明了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和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排除B項;“八字方針”的提出是1961年,排除D項。故選C項。16.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涌現出了“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zhàn)士雷鋒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們共同體現的時代精神是()A.同仇敵愾、國際主義 B.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C.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雷逢等,他們身上都具有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B項正確;A項同仇敵愾、國際主義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人物特點,排除A項;C項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特點,排除C項;D項崇尚法治、健全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主題精神,排除D項。故選B項。17.《共和國之路》記載,各地就這一主題召開的討論會達70余次,發(fā)表文章650多篇。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這反映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意義【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這場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和所學可知,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就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A項正確;材料只是交代了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沒有涉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過程與意義,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18.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白屖澜邕M入中國”開始于()A.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B.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D.深圳等經濟特區(qū)的建立【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qū),國家給予優(yōu)惠的經濟政策,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深圳在短短幾年內,從一個小漁村建成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qū)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因此“讓世界進入中國”開始于深圳等經濟特區(qū)的建立,D項正確;中美建立外交關系是1979年,屬于外交成就,與“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階段不符,排除A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是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的階段,排除B項;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屬于祖國統一問題,與“中國經濟的發(fā)展”階段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9.某同學搜集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經濟體制改革目標”“1992年中共十四大”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他的研究性學習主題是()A.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國有企業(yè)改革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經濟體制改革目標”“1992年中共十四大”結合所學知識,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開,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D項正確;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排除A項;1978年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推行,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1984年起,我國開始以國有企業(yè)改革為重點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0.如圖反映的是1984年山東膠縣某鄉(xiāng)婦女正在圍觀上海發(fā)廊的畫報。據統計,此前幾年,該鄉(xiāng)進入發(fā)廊燙發(fā)的女性不過3人,但僅1984年一年,就有萬人燙發(fā)。這體現了()A.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 B.人們個性解放的要求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對外開放的影響【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此前幾年,該鄉(xiāng)進入發(fā)廊燙發(fā)的女性不過3人,但僅1984年一年,就有萬人燙發(fā)?!笨芍?,20世紀80年代以后,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改革開放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解放,D項正確;題干材料主要強調對外開放的影響,未涉及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排除A項;題干材料主要強調對外開放的影響,未體現人們個性解放的要求,排除B項;題干材料主要強調對外開放的影響,未闡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排除C項。故選D項。21.1984年11月13日,濟南市二輕經濟貿易開發(fā)股份有限總公司成立,姜春云為企業(yè)現場揭牌。此舉,意義重大:濟南市政府經濟機構,政企職責分開,由行政管理機構向經營服務型企業(yè)轉變。由此可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什么()A允許企業(yè)實行公私合營 B.增強企業(yè)活力C.擴大國有企業(yè)的自主權 D.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以來,我國城市經濟的改革全面展開,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增強企業(yè)活力,B項正確;公私合營與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有關,1956年底已經完成,排除A項;對國有企業(yè)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是改革的內容之一,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22.1993年濟南、淄博、濰坊被劃為沿海開放區(qū)。關于1993年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19世紀末 B.20世紀末 C.19世紀90年代 D.民國84年【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末通常指的是從1990年至1999年,1993年正好處于這個時間段內,B項正確;19世紀末指的是1890年至1899年,與1993年相差了一個世紀,排除A項;19世紀90年代指的是1890年至1899年,與題干中的時間相差甚遠,排除C項;民國元年是1912年,因此,民國84年對應的是1912年加上83年,即1995年,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3.學習歷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屬于觀點的是()A.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B.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D.鄧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視察并發(fā)表講話【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事實,事情的真實情況,即客觀真理,包括事物、事件、事態(tài),即客觀存在的一切物體與現象、社會上發(fā)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勢及情況的變異態(tài)勢。觀點:處于一定立場,分析事物利弊和適用性的表達。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屬于觀點,B項正確;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明確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屬于事實,排除A項;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屬于事實,排除C項;鄧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視察并發(fā)表講話。屬于事實,排除D項。故選B項。24.下列理論、思想先后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鄧小平理論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學發(fā)展觀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理論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確立為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確立為指導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確立為指導思想,因此排序應為①③④②,本題選D。根據上面所述,ABC均不符合題意。25.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xù)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這表明黨中央的發(fā)展理念是()A.創(chuàng)新 B.綠色 C.共享的 D.開放【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統稱為新發(fā)展理念。新發(fā)展理念中,共享是增進人民福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就是在增進人民福祉,因此,體現的是共享,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共享,沒有體現創(chuàng)新,排除A項;生態(tài)文明建設體現的是綠色,排除B項;一帶一路等體現的是開放,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非選擇題部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屬于人民,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豆餐V領》(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材料二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開始執(zhí)行“一五計劃”,貫徹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同時并舉的方針?!?956年1月15日,首都數十萬人慶祝北京率先進入社會主義。隨即,全國各大中城市也相繼舉行同樣的集會,宣告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這意味著,在中國大陸,大規(guī)模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序幕即將拉開?!?957年底,“一五計劃”各項指標都超額完成,中國過去沒有的基礎工業(yè)部門,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摘編自羅平漢《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1)材料一中的兩個法律文件分別是在哪次會議上通過的?根據材料一,概括兩個文件內容的共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概括“一五計劃”期間“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的偉大成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性質的歷史性轉變?!敬鸢浮浚?)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或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一屆全國人大)。相同之處:以法律形式保障國家權力屬于人民。(2)成就: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或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基礎工業(yè)部門建立起來(或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轉變: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解析】【小問1詳解】會議:根據材料一“《共同綱領》(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和所學可知,《共同綱領》是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或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一屆全國人大)通過的。相同之處:根據材料一“國家政權屬于人民,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可知,共同之處是以法律形式保障國家權力屬于人民。【小問2詳解】成就:根據材料二“1956年1月15日,首都數十萬人慶祝北京率先進入社會主義。隨即,全國各大中城市也相繼舉行同樣的集會,宣告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可知成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根據材料二“‘一五計劃’各項指標都超額完成,中國過去沒有的基礎工業(yè)部門,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可知成就是基礎工業(yè)部門建立起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轉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中國社會性質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選擇任意一幅圖片編寫解說詞。要求:能夠較為完整地說明所選圖片代表的事件,包括事件的概況和影響。材料二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qū)不辱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在體制改革中發(fā)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fā)揮了重要“窗口”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摘自習近平《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三十周年大會上講話》(2)材料二中的五個經濟特區(qū),哪一個成為經濟特區(qū)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我國在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答案】(1)選擇圖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拔幕蟾锩笔陝觼y,給國家造成了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在歷史的轉折關頭,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選擇圖二鳳陽農民打花鼓慶豐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fā)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yè)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城市:深圳。對外開放格局: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解析】【小問1詳解】解說詞:選擇圖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內容以及影響等角度進行分析,所以,這次會議召開的北京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給國家造成了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這次會議的時間和主要內容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這次會議的意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選擇圖二鳳陽農民打花鼓慶豐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是:可以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的內容和意義進行分析,所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是: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意義是: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fā)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yè)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小問2詳解】城市: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qū),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yè)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yōu)惠條件。這一嶄新的試驗很快取得明顯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qū)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外開放格局: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qū),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198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逐步興辦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從1985年起,又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qū)和環(huán)渤海地區(qū)開辟經濟開放區(qū),批準海南建省并成為經濟特區(qū)。199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長遠戰(zhàn)略著眼,又做出了開發(fā)與開放上海浦東新區(qū)的決定;1992年,又相繼開放沿江城市、內陸市縣等,這樣形成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時間軸(1)結合材料一中的圖示并聯系所學知識,寫出C階段探索中失誤有哪些?D階段是什么時期?材料二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并無來者可供參照,簡單照搬照抄別國的制度沒有成功的先例,在制度建設上,只有植根于本國國情,充分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秉持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制度才會具有生命力……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這條道路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fā)展…——青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肖貴清(2)根據材料二、概括“制度才會具有生命力”的做法。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們黨確立的正確道路”是一條什么道路?結合所學知識,并舉2例說說這條道路是如何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fā)展的?圖1人民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歡慶新中國的誕生圖2進藏的人民解放軍受到西藏各界的熱烈歡迎圖3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圖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受到廣大人民的熱烈擁護圖5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圖6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圖7天津盛錫福帽廠掛上公私合營的新廠牌圖8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3)請閱讀以上材料,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兩個或兩個以上),結合所學自定義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并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邏輯通順)【答案】(1)C階段探索失誤: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D階段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做法:結合本國國情,充分借鑒他國優(yōu)秀的成果,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兼容并蓄,發(fā)展本國制度。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3)【角度一】事件:圖1新中國誕生、圖2西藏和平解放、圖3抗美援朝、圖4土地改革。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采取措施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論述: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一。抗美援朝的勝利維護了國家安全,維護了國際和平,提高了國際地位。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得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傊?,新中國成立以后,通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從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窘嵌榷渴录簣D5第一個五年計劃、圖6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圖7三大改造觀點: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逐步建立。論述:第一個五年計劃改變了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使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三大改造將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傊?,“一五”計劃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奠定了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窘嵌热渴录簣D7三大改造、圖8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觀點:我國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在探索中前進。論述: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共八大根據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指出要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此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綜上所述,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開端。(其他觀點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詳解】C階段探索失誤:根據材料一“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時間軸”中C探索期時間信息“1956年—1976年”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接著,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總路線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fā)生嚴重困難;D階段時期:根據材料一“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時間軸”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早茶承包協議書
- 鄧州房屋認定協議書
- 分公司私下入股協議書
- 超市索賠和解協議書
- 轉讓手工工廠協議書
- 退租裝修恢復協議書
- 高校幫扶縣區(qū)協議書
- 金融公司代理協議書
- 餐飲經營占股協議書
- 車輛帶人免責協議書
- 鐵塔采購評審專家培訓測試試題附答案
- 電信裝維人員服務禮儀及規(guī)范
-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22版)測試題及答案
- (公共政策導論講稿)課件
- 【教學課件】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節(jié) 力 精品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現代企業(yè)管理》形考、終考及答案
-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運動控制系統期末試卷附答案共6套
- 你好,無廢校園主題班會
- DB21 3176-2019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 (完整版)英語寫作期末試題和答案解析
- 廣西建設工程造價咨詢服務行業(yè)收費參考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