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防滅火規(guī)范_第1頁
礦井防滅火規(guī)范_第2頁
礦井防滅火規(guī)范_第3頁
礦井防滅火規(guī)范_第4頁
礦井防滅火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礦井防滅火規(guī)范

目錄TOC\o"1-2"\h\u11646第一章總則 332207第二章自燃煤層開采 514269第三章防滅火裝備 1124452第四章日常防火 239451第五章滅火救災 269773第六章火區(qū)管理 30第二章自燃煤層開采第7條所有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凡以鑒定屬于容易自燃(Ⅰ級)和自燃(Ⅱ級)的煤層或實踐證明有自燃傾向的煤層,均屬于自燃煤層(或稱自然發(fā)火礦井)。第8條礦井某一區(qū)域出現(xiàn)如下現(xiàn)象之一時,即定為發(fā)生自燃火災:1.由于自燃出現(xiàn)火炭、火焰、煙霧等現(xiàn)象。2.由于自燃出現(xiàn)空氣、煤炭、圍巖及其它介質溫度升高,并超過70℃,其風流中出現(xiàn)一氧化碳,且有上升趨勢。礦井某一區(qū)域出現(xiàn)如下預兆之一時,即存在自燃火災隱患:1.風流中出現(xiàn)一氧化碳,其發(fā)生量呈上升趨勢。2.風流中出現(xiàn)二氧化碳,其發(fā)生量呈一升趨勢。3.煤、巖、空氣和水溫度升高超過正常溫度。4.風流中氧含量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趨勢。第9條每個自燃礦井的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須仔細統(tǒng)計煤層的自然發(fā)火期。煤層最短發(fā)火期按如下規(guī)定進行統(tǒng)計:1.巷道。從煤層揭露之日起至煤層發(fā)生自燃火災之日止,為該巷道的煤層自然發(fā)火期。2.回采工作面。從工作面開切之日起至發(fā)生自然火災之日止,為該回采工作面開采煤層的自然發(fā)火期。第10條自燃礦井按發(fā)生自燃火災的危險程度分為四級進行管理。礦井的自燃危險等級劃分如下:1.一級自燃礦井。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一有自燃礦井:⑴近10年內每產100萬噸煤發(fā)生自然火災的次數(shù)(即百萬噸發(fā)火率)超過3次。⑵自然發(fā)火期小于3個月。⑶百萬噸發(fā)火率超過2次且自然發(fā)火期小于6個月的下列礦井:①高沼氣礦井;②突出礦井;③開采厚及特厚煤層的礦井;④開采急傾斜中厚煤層的礦井;⑤煤層自燃傾向性為Ⅰ級煤塵爆炸指數(shù)在30%以上的礦井。2.二級自燃礦井。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二級自燃礦井:⑴近10年內百萬噸發(fā)火率超過2次,但不超過3次。⑵自然發(fā)火期小于6個月,但不小于3個月。⑶百萬噸發(fā)火率超過1次且自然發(fā)火期小于12個月的下列礦井:①高沼氣礦井;②突出礦井;③開采厚煤層的礦井;④開采急傾斜中厚煤層的礦井;⑤煤層自燃傾向性Ⅱ級,且煤塵爆炸指數(shù)在20%以上的礦井。3.三級自燃礦井。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為三級自燃礦井:⑴百萬噸發(fā)火率超過1次,但不超過2次。⑵自然發(fā)火期小于12個月,但不小于6個月。⑶百萬噸發(fā)火率超過0.5且自然發(fā)火期不小于12個月的下列礦井:①高沼氣礦井;②突出礦井;③開采厚煤層的礦井;④開采急傾斜中厚煤層的礦井;⑤煤層自燃傾向性Ⅲ級,且煤塵爆炸指數(shù)在10%以上的礦井。4.四級自燃礦井。凡有自然發(fā)火史,但不符合以上一、二和三級礦井條件者。礦井自燃等級由礦務局組織,在每年進行礦井沼氣等級鑒定的同時組織鑒定,并一起上報審批。第11條開采自燃煤層必須選擇煤層切割量少、丟煤量少、采空區(qū)漏風小、回采速度快的采煤方法。開采厚及特厚自燃煤層應優(yōu)先選擇充填采煤法。采用陷落法必須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開采自燃煤層,嚴格限制采用高落式或開天窗采煤法。采用這類方法必須編制防滅火專門和安全技術措施,經局總工程師批準,報?。▍^(qū))煤炭廳(局、公司)備案。采用頂板陷落法開采自燃煤層,不得留有設計外的煤皮(護頂煤)和煤柱,否則要制定有效的防滅火措施。第12條開采自燃煤層必須選擇有利于防止自然發(fā)火的巷道布置和支護型式。開采單一厚及特厚自燃煤層或近距離自燃煤層群其開拓巷道應采用巖巷。采用傾斜分層或水平分層采煤法時,采區(qū)上山應布置在巖石中或非自燃煤層中。在自燃煤層中布置的服務于兩個及兩個以上工作面的巷道必須砌碹錨噴或使用金屬支架、不燃性材料背板,碹后空隙和處要用不燃性材料進行密實充填。在自燃煤層中布置沿空留巷要編制防滅火專門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報局總工程師批準。第13條在自燃煤層中掘進的巷道,禁止空幫空頂,禁止堆積浮煤。較大的冒落空洞(冒高超過2m或空洞體積超過6m3者)和突出空洞均要進行防火處理。第14條開采自燃煤層時,采區(qū)及回采工作面均應采用后退式回采,要根據(jù)煤層的自燃危險程度、自然發(fā)火期長短、回采速度以及所采煤層的防火措施等因素合理確定采區(qū)和回采工作面的尺寸。采用前進式回采,必須有防滅火專門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報局總工程師批準。第15條同一自燃煤層中不同分層(幅)的工作面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超前距離,以避免采空區(qū)之間漏風。第16條自燃煤層中所有煤柱的設計都要考慮防火的要求,煤柱寬度一般不應小于6m.隔離煤柱中不許掘進巷道。第17條自燃礦井中,采區(qū)和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后一個月內必須全部撤出設備,進行永久封閉。因故不能按時封閉,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滅火措施,報礦長、總工程師批準。第18條已經報廢或無用的井巷均應及時充填或封閉,以簡化通風系統(tǒng)和保持通風系統(tǒng)風流的穩(wěn)定性。第19條自燃礦井的主扇風壓不得超過3000Pa(約300mmH2O),已超過者應列入礦井通風系統(tǒng)改造規(guī)劃,盡快降至3000Pa。第20條開采自燃煤層的采區(qū)和回采工作面必須采用分區(qū)通風,并保持足夠的通風斷面;采區(qū)和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兩端風壓差不宜超過200Pa(約合20mmH2O),如已超過,應采取降壓措施。第21條開采有自燃煤層的礦井中,風門、風窗等通風設施均應按防滅火的要求正確選擇位置,避免增加采空區(qū)、煤柱裂隙、火區(qū)的漏風壓差?;蛘叻N設施的阻力不宜超過100Pa(約10mmH2O)。第22條開采自燃火災嚴重的采區(qū)或工作面,應考慮建立局部反風系統(tǒng),并每年由礦長組織進行一次局部反風演習。第23條礦井每發(fā)生一次自然發(fā)火事故,待火災處理完畢后7日風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呈報由礦長簽署的火災報告書。該報告書要上報省局(公司、廳),煤炭部備案。自燃火災報告書的格式見表1。自燃火災事故報告書表1發(fā)火地點發(fā)火日期火災區(qū)域自然概況采掘情況頂板情況采區(qū)通風狀態(tài)(通風系統(tǒng)、通風參數(shù))火災處理經過火災造成的損失人員傷亡亡名封閉工作面?zhèn)€數(shù)影響生產時間時傷名設備損失臺凍結煤量直接經濟損失萬元火災原因及教訓火災區(qū)有關情況附圖說明及其相鄰區(qū)關系今后措施

第三章防滅火裝備第24條每一礦井均必須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下稱《規(guī)程》)的要求設計和建立滅火供水系統(tǒng),并在礦井、水平和采區(qū)投產同時使用,并保證送到用水點時,管中水壓不低于39.2kPa(4kg/cm2)水量不小于0.6m3/min。消防水管路的下列地點必須設置三通和閥門:1..所有豎井、斜井和平硐井口。2.井底車場附近的主要硐室內。3.井底車場內每隔100m處。4.主要石門、巖石大巷每隔400~600m處。5.主要煤層大巷每隔200m.6.傾斜巷道每隔100m。7.皮帶運輸?shù)烂扛?0m處,皮帶機頭、機尾附近15m以內。8.采用可燃性支護材料的巷道內每50m處。9.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口40m以內。10.掘進工作面進口處。11.其它易發(fā)生火災的地點。三通和閥門的位置應便于使用和檢修,必須有明顯易辨的標志,其出口禁止對著電機車架線及其它電氣設備。第25條每一礦井都必須在井下機電硐室、火藥庫、風動工具清洗硐室的出口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門。自燃礦井的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口以及可能發(fā)生自燃的巷道或硐室必須預先砌筑防火門套,并在其附近貯放足夠數(shù)量材料。第26條采用皮帶運輸機的礦井,應裝設皮帶火災報警裝置和自動灑水滅火裝置。第27條井底車場、機電硐室、火藥庫、風動工具清洗硐室等火災隱患嚴重的地點,必須配備足夠數(shù)量的滅火器材,其數(shù)量可參照表2確定。第28條每一礦井均須建立井上、下消防材料庫,庫存?zhèn)溆闷返姆N類與數(shù)量由礦長確定。井上消防材料庫備用品確定可參考表3,井下消防材料庫備用品確定可參考表4。井下滅火器材配備表表2序號配備地點滅火器種類數(shù)量備注1生產水平井底車場10L泡沫滅火器4有液壓裝置時至少另加0.5m3砂子或巖粉CO2滅火器22非提升水平井底車場10L泡沫滅火器23箕斗停放間10L泡沫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14箕斗控制間CO2滅火器15暗井井口及井底10L泡沫滅火器2分別配備8kg干粉滅火器26暗井絞車房CO2滅火器18kg干粉滅火器17井下水泵房CO2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18井下變電所CO2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9移動變電整流站CO2滅火器110充電室CO2滅火器111電氣修配間10L泡沫滅火器18kg干粉滅火器112電機車庫10L泡沫滅火器1CO2滅火器113機械維修室10L泡沫滅火器1CO2滅火器114液壓動力裝置供電室10L泡沫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250kg干粉滅火器115鋼絲繩牽引室10L泡沫滅火器116工具室10L泡沫滅火器117油類貯存室10L泡沫滅火器2至少另加0.5m3砂箱8kg干粉滅火器218電、氣焊硐室消防噴頭210L泡沫滅火器28kg干粉滅火器1滅火毯219皮帶修復室10L泡沫滅火器1至少另加0.5m3砂箱8kg干粉滅火器120液壓支架維修室10L泡沫滅火器1至少另加0.5m3砂箱8kg干粉滅火器121絞車房CO2滅火器122井下壓風機房10L泡沫滅火器2每臺壓風機至少另加0.5m3砂箱CO2滅火器123充電硐室8kg干粉滅火器2以每臺電機車計24爆破材料庫10L泡沫滅火器31臺泡沫滅火器配于發(fā)放室,另2臺配于貯存室50kg干粉滅火器125爆破材料發(fā)放硐室10L泡沫滅火器18kg干粉滅火器126液壓泵站10L泡沫滅火器4配于泵站進風側60kg干粉滅火器4井上消防材料庫備用品表表3序號備品名稱單位數(shù)量備注1清水泵臺1或存放于設備庫中2泥水泵臺2或存放于設備庫中3φ100mm消火水龍帶m2004φ75mm消火水龍帶m3005φ52mm消火水龍帶m3006φ52mm普通消火水槍支57φ52mm多用消火水槍支28φ52mm噴霧消火水槍支29高倍數(shù)泡沫發(fā)生裝置套1或存放于設備庫中10消防泡沫噴槍套2或存放于設備庫中11高倍數(shù)泡沫劑t0.5或存放于設備庫中12消防泡沫劑t0.2或存放于設備庫中13分流管個414集流管個215消火三通個416閥門個417φ52mm斜噴消火閥門個418φ110mm快速接頭及帽蓋墊圈套3019φ75mm快速接頭及帽蓋墊圈套2020φ52mm快速接頭及帽蓋墊圈套4021吸液器個222管鉗子把823折疊式帆布水箱個124輕型鉤桿個225重型鉤桿個126救生繩根427撬棍根228木棍把229平板鍬把430伸縮梯副131組裝梯副132普通梯副233小靠梯副23410L泡沫滅火器個2535CO2滅火器個10368kg干粉滅火器個14371211滅火器(2L)個1438噴霧噴嘴個439泡沫滅火器起泡藥瓶個5040滅火巖粉kg50041石棉毯塊54220L汽油桶個14320L普通油桶個244風筒布m50045水泥t546水玻璃t147石灰t448φ1/4”速接鋼管節(jié)50每節(jié)15m49φ1/2”速接鋼管節(jié)50每節(jié)10m50φ1’速接鋼管節(jié)50每節(jié)10m51φ100mm鋼管m500焊成快速接頭52φ150mm鋼管m100焊成快速接頭53φ200mm鋼管m50焊成快速接頭54φ75mm膠管m5005528kW局扇臺35611kW局扇臺357接管工具套458φ15mm膠管m50059φ10mm膠管m50060單相變壓器臺361電力開關臺362電纜m50063輕型溜子臺264探照燈盞465玻璃棉kg100066風鎬臺267安全帶條568鋼繩梯m10069φ12mm鍍鋅鋼絲繩m20070擔架副271麻袋或塑料紡織袋條50072潛水泵臺2或存于設備庫中73磚m31074料石m31075方木m3376木板m3577鐵釘(2”、3”、4”)kg50井下消防材料庫備用品表表4序號備品名稱單位數(shù)量備注1φ100mm消火水龍帶m1002φ75mm消火水龍帶m3003φ52mm消火水龍帶m4004φ52mm普通消火水槍支25φ52mm噴霧消火水槍支26φ110/75mm變徑管節(jié)個47φ75/52mm變徑管節(jié)個108φ110mm噴嘴個69φ75mm噴嘴個810φ52mm噴嘴個1411分流管個312集流管個113消火閥門主柱個414斜噴消火閥門個415φ110mm墊圈套1016φ75mm墊圈套2017φ52mm墊圈套4018管鉗子把619救生繩根4每根長20m20撬棍根221木鋸把222平板鍬把423伸縮梯副12410L泡沫滅火器個2525CO2滅火器個10268kg干粉滅火器個10271211滅火器(2L)個428噴霧噴嘴個429泡沫滅火器起泡藥瓶個5030滅火巖粉kg50031石棉毯塊432風筒布m50033水泥t234石灰t235φ150mm鋼管m10036φ100mm鋼管m30037φ75mm鋼管m50038φ75mm膠管m30039φ52mm膠管m50040φ50mm伸縮風筒m15041接管工具套142φ15mm膠管m20043φ10mm膠管m20044安全帶條545繩梯副246鍍鋅鋼絲繩m20047麻袋或塑料紡織袋條50048磚m31049砂子m3250方木m3251木板m3552鐵釘(2”,3”,4”)kg20第29條每一礦井均必須建立礦井反風系統(tǒng)(包括主扇反風設施和井下反風設施),用于進風井口、井筒、井底車場及總進風巷發(fā)生火災時采用。多風口、多風機的反風系統(tǒng)應進行專門設計和論證。反風系統(tǒng)必須在10min風完成反風操作,實現(xiàn)反風。反風后進入火災地點的沼氣濃度不得%。礦井反風裝置必須每月檢查一次,每年進行一次反風演習。確實不需要建立礦井反風系統(tǒng)的礦井和風井,必須編寫技術論證報告,報?。▍^(qū))煤炭廳(局、公司)批準。第30條自燃礦井在礦井和新水平設計中應根據(jù)自燃危險等級采取相應的綜合防滅火措施,建立相應的礦井防滅火系統(tǒng),并納入礦井生產和建設計劃,與礦井生產、建設計劃同時進。1.一級自燃礦井應建立以灌漿(或注砂)為主、以阻化劑或均壓為輔的防滅火系統(tǒng)和預測預報系統(tǒng),并配備惰氣滅火裝置。2.二級自燃礦井應建立以灌漿(或注砂)為主、以阻化劑或均壓技術為輔的防滅火系統(tǒng)和預測預報系統(tǒng)。3.三、四級自燃礦井由礦總工程師根據(jù)具體條件參照一、二級礦井標準,選擇建立適合的系統(tǒng),并報局總工程師審定。4.同時存在自燃和突出危險的礦井應配備惰氣滅火裝置。第31條礦井防滅火灌漿系統(tǒng)應符合以下技術要求:1.灌漿材料必須是不可燃材料,一般可選擇粘土、砂、電廠粉煤灰、不可燃巖粉等。2.灌漿系統(tǒng)必須配套,包括制漿、輸漿和灌漿以及供料、供水等設備。輸漿管路應直到灌漿地點,并形成足夠的、有效的灌漿能力。3.灌漿系統(tǒng)的布置方式應適應防滅火灌漿的具體要求。灌漿站可采用集中式或分區(qū)式布置,其位置選擇應注意避免搬遷。4.應有防止跑水、跑漿和疏水、防凍等安全措施。第32條開采自燃煤層的礦井或礦區(qū)應建立氣體分析化驗室,并裝備如下儀器儀表:1.分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沼氣可燃氣體和氧氣的氣相色譜儀。2.檢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沼氣和氧氣的便攜式檢測儀表和現(xiàn)場氣體取樣裝置。3.測定水溫、巖溫及空氣溫度、濕度、風速、氣壓及壓差的儀表。4.礦井酸度的裝置。第33條每一礦井應以礦井調度室為中心建立井上、下災變緊急通訊聯(lián)絡網,用于災變時傳達緊急命令和傳遞井上、下信訊。

第四章日常防火第34條每一礦井都必須按《規(guī)程》要求嚴格實行明火管制,建立健全明火管理制度,切實做到:1.嚴禁帶明火下井。2.工業(yè)廣場內的進、回風井口20m內嚴禁煙火。3.井下嚴禁使用電爐。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5.井口和井下電氣設備必須有防雷擊和防短路的保護裝置。6.井下電焊、氣焊作業(yè)必須嚴格按《規(guī)程》規(guī)定進行。7.嚴禁使用產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藝。8.嚴格火區(qū)管理。第35條每一礦井都必須按《規(guī)程》要求嚴格實行可燃物管制,建立健全井下可燃物管理制度,切實做到:1.嚴格限制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下井,確屬井下需要者,必須符合規(guī)定,并辦理手續(xù)。2.嚴禁向地面裂縫、廢棄的井口或其他通向井下的通道口傾倒爐灰、棉紗、布頭和油類等可燃物。3.井下嚴禁存放汽油、煤油、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棉紗、布頭、紙和潤滑油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嚴禁扔、灑在井巷、硐室和采空區(qū)內。4.在井下清洗風動工具必須在專用硐室內進行。5.嚴格限制可燃性支護使用范圍。6.井下皮帶運輸機應采用不延燃皮帶。第36條凡存在可燃材料、可燃氣體和可能產生明火的地點,是嚴重的外源火災隱患地點,應制定管制和檢查措施。第37條開采自燃煤層的采空區(qū)必須實行嚴格的漏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止漏風措施:1.新采空區(qū)必須按規(guī)定及時封閉,防火墻必須符合質量標準。2.老采空區(qū)缺少防火墻的必須補上,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必須進行維修。3.因位置不合理而引起風壓差增高的通風設施應搬遷或拆除。4.采用漏風通道或使采空區(qū)進、回風側防火墻同時位于或回風側,以均衡或降低風壓差。5、保護采空區(qū)邊界煤柱和底板的完整性,避免產生裂隙漏風。6.與采空區(qū)邊界地面裂隙應進行充填,以減少地面裂隙漏風。第38條每一自燃礦井均要開展自然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及時掌握自然發(fā)火動向,并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自然發(fā)火觀測網點,對全礦進的自燃危險區(qū)進行系統(tǒng)的、定期的觀測。觀測點應選在:采空區(qū)回風側防火墻處和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區(qū)回風巷中。觀測內容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沼氣、氧等氣體萬分,氣溫、水溫、風量以及防火墻內外壓差和表面自燃征兆。2.通過統(tǒng)計自然發(fā)火的臨界值。確定適于本礦應用的自然發(fā)火預報指標,一般以一氧化碳的相對量和絕對量以及格雷哈姆系數(shù)作為自然發(fā)火的預報指標。3.及時整理和觀測分析結果,并繪制變化曲線,一旦發(fā)現(xiàn)某一指標已達到臨界值,應迅速作出預報,向調度室及礦長報告結果。第39條礦井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掌握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熟悉自己工作區(qū)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每個季度由礦長組織有關人員對礦井消防火供水系統(tǒng)、灌漿系統(tǒng)、反風系統(tǒng)、防火門、防火墻、沙子器材設置沙子材料庫進行一次大檢查。第五章滅火救災第40條任何人發(fā)現(xiàn)井下自燃火災或自燃預兆均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調度室應立即通知通風部門和救護隊迅速可明火情,同時向值班領導和礦長、總工程師匯報。通風區(qū)應根據(jù)火災情況迅速采取控制火勢的緊急措施,并報請礦長、總工程師同意。第41條任何人發(fā)現(xiàn)礦井火災應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滅火?,F(xiàn)場區(qū)、隊、班組長應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規(guī)定將所有受害地區(qū)和可能受害地區(qū)(由于火風壓造成風流逆轉和可能發(fā)生地區(qū)等)的人員撤離危險區(qū),并組織人員利用現(xiàn)場一切工具和滅火器材直接滅火。礦調度室接到火警報告后應立即按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規(guī)定通知有關人員。值班領導人在礦長和礦總工程師沿未到達之前,應立即組織礦山救護隊、通風部門和機電部門搶救災區(qū)人員和進行滅火工作。在搶救人員和進行滅火時,必須指定專人檢查和監(jiān)視火災氣體及風流變化,并采取防止人員中毒和防止爆炸的措施。第42條一旦發(fā)生礦井火災事故,必須立即成立救災指揮部。礦長和總工程師必須立即直到現(xiàn)場組織救災工作,礦長任總指揮。迅速建立井下救災基地,由總指揮選派基地指揮。事故礦井的救護隊長為總指揮部成員,具體負責指揮救護隊行動。上級派赴救災現(xiàn)場的領導和代表以及其它人員只能起參謀作用,不能直接指揮和干預決策命令??傊笓]的主要職責是:1.迅速組織基可能受災害波及區(qū)域內的人員和搶救遇險人員。2.組織偵察火情,正確、果斷地制定滅火方案。3.制定防止災情擴大、防止瓦斯爆炸和保證救災人員安全的技術組織措施。4.決策滅火救災的通風制度?;刂笓]的主要職責是:1.根據(jù)總指揮的指示和命令指揮井下的滅火救災工作。2.及時向指揮部匯報滅火救災現(xiàn)場情況,并提出建議。3.根據(jù)火情發(fā)展變化獨立采取應急措施,并報告總指揮。救護隊根據(jù)總指揮的命令,按照礦山救護戰(zhàn)斗條例的規(guī)定,具體參加偵察滅火和救災工作。非礦山救護隊員只能在一氧化碳不超過0.0024%,沼氣不超過2%;氣溫低于35℃,且無爆炸危險的地點,經總指揮批準,在救護隊的才能參加井下滅火救災工作。第43條撲滅電氣火災必須首先切斷電源,電源切斷前禁止用水滅火。用水滅火時應先滅外圍后滅火源。水量不足時禁止向高溫火源直接用水滅火。用水滅火時應注意防止發(fā)生水煤氣爆炸。第44條直接滅火時應采取保證井下風流方向的穩(wěn)定性措施,穩(wěn)定風流的措施常用的有:1.在火源的排風側設水幕(特別是傾斜巷道內必須設水幕),以降低火煙溫度和避免形成火風壓。水幕區(qū)長度一般不小于10m。2.在低沼氣礦井中,在火源進風側張掛風幛、建筑穩(wěn)流防火墻、關閉防火門,以減少火災煙氣發(fā)生量。3.保證主扇工況的穩(wěn)定。4.火源如在角聯(lián)巷道中,應設法改變其鄰近巷道的網路結構,使火災巷道變?yōu)椴⒙?lián)巷道。5.保證火源回風流通暢。第45條采用直接挖除火源方法滅火,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火源范圍小且能直接到達。2.可燃物溫度已降至70℃以下,且無復燃或引燃其它物質的危險。3.無沼氣或火災氣體爆炸危險。4.風流穩(wěn)定,無一氧化碳等中毒危險。5.需要放炮時,炮孔內溫度不超過40℃.6.挖出的熾熱物有條件的混以惰性物質,保證運輸過程無復燃危險。第46條當井下火災無法直接滅火或直接滅火無效時,必須采取封閉措施滅火。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封閉范圍應盡量縮小。封閉時應采取在火源的”進、回側同時封閉”。不具備同時封閉條件時,可以采用”先封閉進風側后封火源回風側”的封閉順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進”的封閉順序。封閉有火災氣體和沼氣爆炸危險的火區(qū)必須采用防爆墻。在封閉過程中,必須至少每隔10min檢查一次進、回風流中的沼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含氧量,判別其爆炸危險性,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風量調節(jié)和充注惰氣的措施,使火災氣體不具有爆炸性。無有效防爆措施時必須將全部人員撤至安全地帶。第六章火區(qū)管理第47條井下火災無法直接撲滅而予以封閉的區(qū)域,稱為火區(qū)。每一火區(qū)都要按時間順序以編號,建立火區(qū)管理卡片和繪制火區(qū)位置關系圖,由通風部門永久保存?;饏^(qū)管理卡片應包括:⑴火區(qū)基本情況登記;⑵防火墻及其觀測記錄;⑶灌漿、注砂記錄;⑷火區(qū)位置示意圖。火區(qū)位置關系圖以通風系統(tǒng)圖為基礎繪制,即在通風系統(tǒng)圖上標明所有火區(qū)的邊界、防火墻位置、火源點位置、漏風路線及灌漿系統(tǒng)布置。圖上注明火區(qū)編號、名稱、發(fā)火時間。圖中還應標明歷次發(fā)火點的位置和發(fā)火時間。第48條井下火區(qū)必須采用永久防火墻封閉。所有永久防火墻都必須統(tǒng)一編號,按《規(guī)程》和通風質量標準的要求加強管理。第49條火區(qū)封閉后應積極采取措施加速火區(qū)熄滅進程。通風部門負責編制火區(qū)滅火方案,經礦長、總工程師批準后執(zhí)行。滅火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