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福建省晉江市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高三考前熱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福建省晉江市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高三考前熱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福建省晉江市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高三考前熱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福建省晉江市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高三考前熱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福建省晉江市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高三考前熱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福建省晉江市(安溪一中、養(yǎng)正中學高三考前熱身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是“一五”計劃時期主要輕工業(yè)產量指標。這表明“一五”計劃時期產品名稱1952年產量1957年計劃產量增長(%)棉紗361.8萬件500萬件138棉布11163.4萬匹16372.1萬匹147食用植物油72.4萬噸155.2萬噸214面粉299萬噸467萬噸156鹽346萬噸593.2萬噸171A.重點發(fā)展輕工業(yè)以改善民生 B.經濟建設開始出現(xiàn)比例失調C.國民經濟各部門發(fā)展勢頭良好 D.政府重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下表為20世紀60—70年代國際限制核武器部分條約年份條約1963年《控制核武器試驗的協(xié)定》1967年《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協(xié)定》、《拉美無核區(qū)的協(xié)定》1968年《在現(xiàn)有核國家以外不擴散核武器的條約》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協(xié)定》1972年《西方—蘇聯(lián)限制核戰(zhàn)略武器條約》據此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B.冷戰(zhàn)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蘇爭霸的雙方處于均勢的狀態(tài)D.美蘇雙方意識形態(tài)對抗逐漸消失3.根據下面的紙幣蘊含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可能流通于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時期的蘇俄 B.斯大林時期的蘇聯(lián)C.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根據地 D.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陜甘寧邊區(qū)4.“英國的革命實際上是議會的變革,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文中“議會的國王”對應的政治制度是A.封建等級制 B.等級君主制C.君主專制制 D.君主立憲制5.唐代選官重視容止有儀,并且鼓勵門蔭制度,由此官員子孫可以進入太學準備科舉考試。這說明唐代A.選官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B.科舉成為取士的重要補充C.重視社會道德修養(yǎng)和規(guī)范 D.出身仍是選官的唯一標準6.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國對話并采取改善關系的措施后,毛澤東隨即公開表示:“如果尼克松訪華,他高興同他談,不論作為旅游者,還是作為總統(tǒng)都行?!边@表明當時A.美國放棄遏制共產主義B.美國與蘇聯(lián)的關系惡化C.中美之間分歧基本化解D.中美雙方都有合作需要7.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傳片主題詞:“快城市慢生活——閑不住的休閑成都”。下列關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實際的是A.富饒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進取的閑散心理特征B.成都地處內陸,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節(jié)奏很慢C.兩漢時期,成都已經出現(xiàn)了繁華的夜市,生活節(jié)奏較快D.休閑時可以參觀成都境內以水文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8.古代希臘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發(fā)展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邦面積小,公民有更多機會直接參政 B.工商業(yè)發(fā)達,平民反貴族斗爭勝利C.希臘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觀念的影響 D.獨立自治使城邦民主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9.抗戰(zhàn)時期,中共領導的邊區(qū)民主選舉中,陜甘寧邊區(qū)有80%的選民參加了選舉,綏德、清潤、延川等地達到95%,一些地方因陋就簡發(fā)明了“圈選”“豆選”“洞選”、流動票箱、挨門串戶等選舉方式。這主要體現(xiàn)出A.人民民主選舉廣泛真實 B.民主政權建設包容開放C.邊區(qū)文化教育保守落后 D.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到廣泛支持10.“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對這一材料的理解最準確的是A.奉天承運,皇位永繼B.控制言論,維護統(tǒng)治C.嚴刑峻法,鉗制思想D.廢除丞相,確保皇權11.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前4世紀晚期,雅典實行公益捐助制度,城邦公共服務費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擔,雖有人對該制度表達不滿,但其仍長久存續(xù)。對該制度長久存續(xù)的合理解釋是A.是公民意識的典型體現(xiàn) B.抽簽選舉消弭了貧富鴻溝C.貴族內部利益妥協(xié)的產物 D.民主機制的發(fā)展尚未完善12.如圖為美國發(fā)行的《抗戰(zhàn)建國》郵票。這說明A.三民主義與林肯思想一致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美國支持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 D.國民政府堅持三民主義13.19世紀70年代,江南制造局經費收支狀況大致是,光緒元年(1875年)達到接近55萬兩后,次年開始出現(xiàn)小幅下降,光緒三年(1877年)減少至20萬兩,光緒四、五兩年(1878年、1879年)雖有所回升,但亦未達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實業(yè)救國思潮日漸衰退 B.自強運動潛藏發(fā)展危機C.自然經濟逐漸走向解體 D.洋務企業(yè)競爭意識不足14.明代法律規(guī)定:監(jiān)察官員索要收受他人財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門囑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這些規(guī)定A.降低了監(jiān)察官員的政治地位 B.有效遏制了各級官員的腐敗C.有利于監(jiān)察體系的正常運轉 D.標志著古代監(jiān)察機制的成熟15.下圖反映的是蘇俄(聯(lián))糧食產量變化的情況,影響圖中曲線變化的因素有()①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②新經濟政策③斯大林經濟體制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6.中世紀城市反對封建領主斗爭的主要目標是奪?。篈.立法權與司法權 B.言論自由和法律平等權C.司法權和行政權 D.貿易自由權和財產私有權17.在中國近代史上,英國公使曾說“我們可以在中國北京駐扎軍隊了”,這是因為A.簽訂《南京條約》 B.簽訂《天津條約》C.簽訂《馬關條約》 D.簽訂《辛丑條約》18.“nomorewars,nomorewalls”聯(lián)邦德國總理科爾的這個愿望實現(xiàn)是在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19.1933年3月德國國會通過了《授權法》,規(guī)定政府有權不經國會和聯(lián)邦參議院同意即可頒布法律。這項法案的實施A.為納粹黨上臺執(zhí)政鋪平了道路 B.使希特勒獲得獨裁統(tǒng)治權力C.使《凡爾賽和約》失去約束力 D.使“魏瑪憲法”進一步完善20.1871年10月,俾斯麥通過帝國立法確立的“文化斗爭”,禁止神職人員參政,認定結婚、離婚等民事行為不再受教會的控制,廢除了與政府政策相悖的教會制度。這些措施A.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國的影響B(tài).體現(xiàn)了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C.客觀上維護了德意志的統(tǒng)一D.否定了德國教會的積極作用21.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曾指出,只要當局能為國家守住,那大陸就不急于改變對臺關系。蔣介石也表示,國共爭斗屬于“內戰(zhàn)”,希望美國不要干涉中國的內政和主權,不要阻礙其“反攻大陸”的計劃。上述材料表明,在臺海問題上A.“一個中國”是兩岸高層的共同認知B.“武力解決”是國共雙方的主要手段C.“和平統(tǒng)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D.“倚重美國”是海峽兩岸的主要策略22.如圖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申報》上刊載的一篇關于“哈德門”牌女士香煙的廣告。這反映了當時A.民族企業(yè)積極采用輿論宣傳 B.經濟呈現(xiàn)出半殖民地色彩C.民國成立推動社會習俗轉變 D.女性成為煙草業(yè)消費主體23.下圖是1913-1938年美國汽車產量,其中在1929-1938年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②世界經濟危機③羅斯福新政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4.《白虎通·嫁娶》記載:“王者之娶,必先選于大國之女?!薄蹲髠鳌芬灿涊d了春秋時期齊僖公想把女兒嫁給鄭國的世子姬忽,姬忽不敢接受:“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A.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 B.尊卑有序的綱常倫理C.內外有別的階級劃分 D.等級森嚴的宗法規(guī)則25.英法兩國由等級君主制轉向君主專制的關鍵因素是①采邑分封的確立②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③民族國家的形成④教會勢力的壯大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26.據外電報道:“波蘭外交部大樓走廊掛滿了自1918年獨立后歷任外交部長的頭像,但1945年至1989年的44年則空缺。”最可能的理由是,該時期A.限于當時條件,外長未留下照片B.波蘭已被美蘇瓜分,其主權未復C.波蘭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不要外交活動D.波蘭屈從于蘇聯(lián)控制,外交活動不能自主27.古希臘文對歷史的定義是“經過調查研究的紀事”,下列符合這一定義的是A.《荷馬史詩》《歷史》 B.《史記》《歷史》C.《漢穆拉比法典》《史記》 D.《吉爾伽美什》《史通》28.明代后期,廣東一位繆族長在他的家訓中,雖聲稱“士為貴,農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審所尚”,即從事工商等行均可。這反映了他A.規(guī)范族人的從業(yè)行為B.持有重農抑商的思想C.面對現(xiàn)實和順應時勢D.強調傳承族規(guī)的重要29.馬克思認為,從殖民地源源不斷流入西班牙的大量貴金屬迅速擴散到歐洲,造成金銀貶值,物價上漲,意味著一方面工資和地租跌價,另一方面是工業(yè)利潤增多。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資本家階級、資產階級則相應地上升了。馬克思所描述的這一現(xiàn)象在西歐的影響是A.促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B.導致世界經濟中心發(fā)生轉移C.加速封建制度的解體 D.加劇傳統(tǒng)向近代社會的轉型30.以下最能體現(xiàn)“遠東的事務是由歐洲決定的”文本是A.《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凡爾賽合約》 D.《開羅宣言》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儒家論述的“天下”,其實往往關鍵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隨著核心區(qū)域逐漸擴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漸漸融入中國,而漸漸膨脹的中國擁有了更遙遠的四夷,人們口中的“天下”,有時候指的是“中國”,有時候則包括了“中國”和“四夷”。漢代之后特別是到了隋唐,“天下”越來越兼帶“中國”與“四夷”。此后,在“天下”觀念里始終有“內”“外”的區(qū)別,有“華”“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異?!獡S興濤《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對殖民侵略的反抗過程,也是從“華夷之辯”到中華民族的建構過程,正是同仇敵愾的反抗侵略斗爭,成就了中華民族;對滿族王權的反抗過程,同時也是“新民”的建構過程,將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因此;正如“民族國家”這個合成詞所表達的那樣,“民”標示著這個新國家的政治屬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國家,而是人民之國家;“族”標示著這個新國家的文化屬性,她是中華民族之國家。——據翟志勇《中華民族與中國認同——論憲法愛國主義》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shù)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fā)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天下觀”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代前期推動中華民族觀念形成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后實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義。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統(tǒng)治集團從克倫威爾的革命中吸取了一個教訓,他們認為之所以發(fā)生革命,是因為統(tǒng)治集團內部分裂了,一部分支持國王,一部分反對國王,雙方互不相讓,才引發(fā)了戰(zhàn)爭,這樣就出現(xiàn)妥協(xié),一方面打倒專制的王權,一方面保留了王位。這以后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政治制度?!X乘旦著《西方那一塊土》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統(tǒng)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歷史上很少見到如此驚人的革命,或許可以說,從來沒有過一次規(guī)模相等的、在各個階段中流血這樣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階段是否已經達到目的,這是未來的秘密……我們希望,這會給中國帶來一個她所期望的進步的穩(wěn)定的政府。——1912年2月16日英國《泰晤士報》評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全新的政治制度”最終確立起來的方式及這種制度對英國政治運作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革命“是否已經達到目的”。33.材料董仲舒,廣川人,西漢著名思想家,被歷代學者稱為名儒,著作有《賢良對策》和《春秋繁露》?!稘h書》稱他“為群儒首”“為儒者宗”。東漢哲學家王充說:“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0世紀六七十年代,學術界普遍認為董仲舒是反面人物,《中國哲學史》中認定他的宇宙觀是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的唯心主義,方法論是“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他提倡“大一統(tǒng)”,主張“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都是為當時封建地主階級建立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服務,于是就被定性為“反動的思想家”,一無是處?!幾浴度寮掖笫ト恕偈妗罚?)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被歷代學者稱為名儒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學術界對董仲舒評價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一五計劃期間的輕工業(yè)產品增幅較高,而題干列舉的輕工業(yè)品多涉及人民日常所需,說明政府重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正確;一五計劃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排除A;題干未列舉輕重工業(yè)比例,無法反映失調,排除B;題干僅僅列舉了輕工業(yè)部門,不能得出“各部門發(fā)展勢頭良好”結論,排除C。2、B【解析】

據所學可知,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引發(fā)了美蘇兩國間的嚴重對峙,甚至造成了世界動蕩,所以包括古巴導彈危機在內,軍備競賽回歸理性和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推動,都是催生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擴散協(xié)定的原因,B正確;20世紀80年代后,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A與材料不符;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優(yōu)勢,而不是雙方均勢,C錯誤;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結束,兩大格局對峙局面結束,故D說法違背史實。3、C【解析】

根據圖片紙幣上面的文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可知這是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各革命根據地的中央政權的名稱,故C項正確,D錯誤;圖片與蘇聯(lián)無關,故AB兩項錯誤。4、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英國實行的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故D正確。5、A【解析】

唐代的選官制度重視容止有儀,并且還讓一些官員子孫進入太學準備科舉考試,表明唐朝沒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選拔官吏,唐朝選官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故選A;唐朝科舉成為取士的重要途徑,而不是補充,B錯誤;材料是有關選官內容,不是強調社會道德修養(yǎng)和規(guī)范,C錯誤;D說法不準確,排除。6、D【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尼克松表示希望和中國改善關系后,毛澤東表示贊同,可見中美雙方都有合作需要,故答案為D選項。美國放棄遏制共產主義的說法與史實不符,A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國與蘇聯(lián)關系,B選項排除。中美之間分歧基本化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選項排除。7、D【解析】試題分析:A項錯誤,成都慢生活并非成都人民不思進?。籅項錯誤,說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明顯錯誤;C項錯誤,夜市在宋代出現(xiàn),并非在漢代;D項正確。故選D??键c:成都的商品經濟等點評: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土地肥腴,再加上都江堰的灌溉作用,自古就是天府之國。成都的生活節(jié)奏相對較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休閑時可以領略成都的以水文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盡情享受都市慢生活。8、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希臘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原因是希臘經濟、政治歷史及文化傳統(tǒng)多個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應是生產力因素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工商業(yè)發(fā)達,平民反貴族斗爭勝利,故B項正確;希臘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使雅典商品經濟、海外貿易極為發(fā)達,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使公民有機會直接參政。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希臘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觀念的影響,為希臘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城邦出現(xiàn)在公元前8到前6世紀。城邦面積狹小,人口不多,特點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項錯誤。9、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邊區(qū)政府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fā),采取靈活多樣的投票方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參加基層選舉,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選舉的廣泛真實,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體現(xiàn)在邊區(qū)民主政權包容社會各方面的代表,材料并未體現(xiàn),排除;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陜甘寧邊區(qū)的民主選舉,不是邊區(qū)文化教育落后,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民眾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態(tài)度,D選項錯誤。故選A。10、D【解析】試題分析:“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可以聯(lián)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事。因此選D。A項與材料的主旨不符;B項與題干無關;C與材料沒有體現(xiàn)??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明清政治制度·廢除丞相【名師點睛】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他還下令,以后不許再立丞相。影響:秦以來的丞相制度被廢除,皇帝集皇權和相權于一身,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11、A【解析】

公益捐助制度下,城邦公共服務費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擔,這顯然對富有公民不利,但是對城邦有利,雖然有人對該制度表達不滿,但其仍長久存續(xù),說明雅典公民更加重視城邦利益,A正確;B表述絕對,抽簽選舉體現(xiàn)的是政治平等,不能彌補貧富鴻溝,排除;富有公民不等同于貴族,排除C;公益捐助制度的存續(xù)恰恰說明在民主制完善的情況下,公民對城邦利益的重視,D排除。12、C【解析】

依據圖片信息“抗戰(zhàn)建國”并結合抗日戰(zhàn)爭知識可知,美國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給予了中國一定的幫助。C正確;材料未涉及二者的思想,不能證明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A排除;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國共同簽署《聯(lián)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材料未體現(xiàn),B排除;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堅持的不是三民主義,D排除。故選C。13、B【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江南制造總局的收入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其潛藏著發(fā)展的危機,B正確;實業(yè)救國思想是在甲午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A排除;自然經濟解體的典型就是耕織分離和傳統(tǒng)紡織業(yè)的衰敗,C排除;材料與競爭意識無關,D排除。故選B。14、C【解析】

材料反映明代法律對監(jiān)察官員的違法行為加重處罰,體現(xiàn)了監(jiān)察體系內部的權力約束,目的是防止監(jiān)察官員腐敗,以有利于監(jiān)察體系的正常運轉。C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對監(jiān)察官員的約束,降低了監(jiān)察官員的政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材料沒有提到在實際效果上是否有效遏制腐敗,且材料只提到監(jiān)察官員,而非各級官員,B錯誤;材料中的個別規(guī)定無法證明古代監(jiān)察體制成熟,D錯誤。故選C。15、C【解析】

1914年開始的一戰(zhàn)使俄國經濟受重創(chuàng),因此會導致糧食生產下降,故曲線下降;1917年,俄國退出了一戰(zhàn),進入到國內戰(zhàn)爭時期,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實施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一直延續(xù)到1921年,被新經濟政策所取代,新經濟政策實施后,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fā)展,故曲線上升,1925年,列寧逝世,新經濟政策逐漸取消,故影響圖中曲線變化的因素有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故①②④正確,C正確;斯大林經濟體制在1925年還未形成,所以不是影響圖中曲線變化的因素,故③錯誤,排除A、B、D。16、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城市都建于封建領地之上,城市初期的司法權和行政權一般都掌握在領主手中,故選C;中世紀城市沒有立法權,A錯誤;言論自由是具有資本主義性質權益,中世紀處于封建社會,B錯誤;封建社會財產私有權是固有的,不是爭奪的目標,D錯誤。17、D【解析】

依據材料中“在中國北京駐扎軍隊”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規(guī)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qū),允許各國駐兵保護,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因此D選項正確。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A選項錯誤;1858年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但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B選項錯誤;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C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8、C【解析】

材料中英文意思為“不要戰(zhàn)爭,不要柏林墻”,結合所學可知,1990年民主德國和聯(lián)邦德國合并,柏林墻被拆除,選項C正確;選項A、B、D均不符合柏林墻被拆除時間?!军c睛】解題關鍵是從英文中解讀出柏林墻的信息,結合所學解答即可。19、B【解析】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標志著納粹黨統(tǒng)治的開始,但由于當時政府和議會中力量對比的現(xiàn)狀,希特勒還不能立即實現(xiàn)其獨裁統(tǒng)治?!妒跈喾ā肥羌{粹德國歷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法令,是希特勒上臺執(zhí)政后獲得獨裁權力的標志,故排除A,B符合題意;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使《凡爾賽和約》失去約束力,故C不符合題意;魏瑪憲法是1919年到1933年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民主憲法,《授權法》的實施意味著魏瑪憲法的廢止,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C【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禁止神職人員參政,認定結婚、離婚等民事行為不再受教會的控制,廢除了與政府政策相悖的教會制度”可知,德國完成統(tǒng)一之后采取措施削弱天主教會對德國政治的影響,實行世俗化的政策,這些措施在當時有利于強化聯(lián)邦政府,從而在客觀上維護了德國的統(tǒng)一,故選C;A項中的“清除了”表述太絕對,故排除;實行政教分離,實行世俗化的政策在當時有利于德國的統(tǒng)一,不能說其體現(xiàn)了軍國主義色彩,排除B;材料中俾斯麥要求政教分離,教會不得干預政治事務,并未否定德國教會的積極作用,故排除D。21、A【解析】

周恩來要求當局能為國家守住,蔣介石認為國共爭斗屬于內戰(zhàn),說明雙方都認為海峽兩岸是一個國家。A正確;蔣介石提出了反攻大陸的計劃,而周恩來沒有明確使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是說不急于改變對臺關系,B排除;國共雙方都沒有明確“和平統(tǒng)一”的意圖,也不涉及“兩岸人民”,C排除。材料反映國共雙方想自己解決國共問題,而不是依靠美國,D排除。故選A。22、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廣告中的代言人擺脫了封建保守封閉,追求時髦和歐美的消費生活,反映了西方文化的滲透,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經濟的半殖民地化色彩,因此B選項正確;駐華英美煙草公司不是民族企業(yè),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民國成立的影響,C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不能說明女性成為煙草業(yè)消費主體,D選項錯誤。故選B。23、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29—1933年汽車產量迅速下降,這是受到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汽車行業(yè)出現(xiàn)滯銷現(xiàn)象,影響汽車的產量,②項符合題意;1933-1938年汽車產量回升,這是受到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經濟逐漸復蘇,民眾購買力上升,③項符合題意。因此B選項正確。①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于1914-1918年,與1929-1938年的時間不符,錯誤;④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于1939-1945年,與1929-1938年的時間不符,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4、D【解析】

“王者之娶,必先選于大國之女。”意思是國君娶親,必然選娶的諸侯國國君的女兒。那么諸侯娶親,也要迎娶卿大夫伯爵等低一級別的女兒為妻。鄭國的世子認為自己的國家比齊國要弱小,所以他認為迎娶齊國國君的女兒不符合宗法規(guī)則,而不與齊僖公的女兒做親,故選D;門當戶對是普通百姓家庭的婚姻觀念,材料是具有宗法規(guī)則的婚姻觀念,A錯誤;尊卑有序是地位不對等,而姬忽和齊僖公不能體現(xiàn)尊卑關系,B錯誤;齊僖公和姬忽都屬于統(tǒng)治階級,不能體現(xiàn)內外有別的階級劃分,C錯誤。25、A【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英法兩國由等級君主制轉向君主專制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但是促成其發(fā)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讓政治經濟方面達到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文化領域也給與一定的支持,②③正確,A選項符合題意;采邑分封的確立不利于君主制的發(fā)展,教會勢力的壯大削弱了王權也不利于君主制,因此BCD選項錯誤,排除。26、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45年至1989年,波蘭屬于社會主義陣營,其外交受制于蘇聯(lián),難以實現(xiàn)外交自主,選項D正確;選項A、B不符合史實,排除;社會主義國家也需要外交活動,選項C排除。27、B【解析】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多次實地考察,親自采訪,獲得了許多第一手材料;《歷史》的作者希羅多德曾遍游埃及、兩河流域、黑海北岸,考查民情尋訪歷史遺跡,符合“經過調查研究的紀事”,故答案為B項;《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排除A項;《漢穆拉比法典》不是歷史著作,排除C項;《史通》是唐朝劉知己的史學評論著作,排除D項。28、C【解析】明代后期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人們的“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已有改變,因此出現(xiàn)材料中的“勸家族子弟‘量力勉圖,各審所尚’,即從事工商等行均可”的現(xiàn)象。故答案為C項。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重農抑商思想已有改變,排除B項;D項材料沒有涉及,排除。29、D【解析】

材料“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資本家階級、資產階級則相應地上升了”所體現(xiàn)的是殖民擴張引起的價格革命,結合所學可知,價格革命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加劇傳統(tǒng)向近代社會的轉型,故D項正確;此時資本主義正處于萌芽時期,應該是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排除A項;B項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C項包含于D項中,故排除BC項。30、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三者都是歐洲國家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符合“遠東的事務是由歐洲決定的”這一主旨,故A項正確;B項是日本與中國簽訂的,與歐洲無關,排除B項;《凡爾賽合約》和《開羅宣言》分別與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有關,并不僅僅涉及遠東事務,故排除CD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以中華文明為核心;強調等級秩序;范圍不斷擴大;未形成明確的民族觀念。原因:高度發(fā)達的中華文明;傳統(tǒng)儒學思想;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體制;民族融合的不斷發(fā)展;相對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與經濟形態(tài)。(2)背景:列強侵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封建統(tǒng)治腐朽。各階級、階層積極進行反侵略斗爭;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運動。近代西方民族民主觀念傳人。(3)意義: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xiàn)了民族平等與團結;促進了少數(shù)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