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大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13/wKhkGWbQ8_6AV8QxAAJsu0-Qy80963.jpg)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大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13/wKhkGWbQ8_6AV8QxAAJsu0-Qy809632.jpg)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大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13/wKhkGWbQ8_6AV8QxAAJsu0-Qy809633.jpg)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大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13/wKhkGWbQ8_6AV8QxAAJsu0-Qy809634.jpg)
![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大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10/13/wKhkGWbQ8_6AV8QxAAJsu0-Qy80963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
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
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
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荊軻刺秦王
《戰(zhàn)國策燕策》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
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
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
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
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
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然則將軍之
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
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
之。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
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
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
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
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悾敂胤?/p>
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
之?!?/p>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
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
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
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
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陣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
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
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
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
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鴻門宴
《史記》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
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
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
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
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既眨?/p>
“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此計者?”曰:“鯽生說我曰: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日:“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
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
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p>
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
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
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p>
曰:“諾?!庇谑琼棽畯鸵谷ィ淋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
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將軍與臣有谷h”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
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
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
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
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樱〕颊埲?,與之同命?!眹埣磶?/p>
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
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踞曰:“客何為者?”張良
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
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便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
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
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
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
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狈畤垙牧甲?。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
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樊噲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
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睆埩既眨骸爸斨Z。”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
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p>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梧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
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
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
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
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必修二
《詩經(jīng)》兩首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境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避猊之故。
不遑啟居,避猊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我成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蹙,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驗驗。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避猊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離騷
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垮以情羈兮,騫朝淬而
夕替。既替余以蕙,襄兮,又申之以攬苣。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
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諉謂余
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彳面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
為度。性郁邑余偉僚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
為此態(tài)也!鷲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
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吐焚?,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芟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
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忽
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
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孔雀東南飛并序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
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
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
婦,心中??啾?。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
家婦難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p>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
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
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蓱z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
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
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qū)卿,
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
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p>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
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僧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
更被驅(qū)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蕨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
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
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
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壬當。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
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拔糇髋畠簳r,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
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靶聥D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qū)遣,
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p>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
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
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
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迸e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
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
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jié)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
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p>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媒人去數(shù)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
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
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jié)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
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p>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p>
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良
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
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zhuǎn),金車玉作輪。跳躅青騙馬,流蘇金
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鞋珍。從人四五
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沼裕?/p>
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
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
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
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
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
勿違今日言!”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jié)庭蘭。
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
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
貴賤情何?。|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
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
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
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xiāng),
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
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
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
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
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
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
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
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
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
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殛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
亦將有感于斯文。
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
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
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整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
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
也,觸臚千里,旌旗蔽空,1!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
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
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蟒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
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
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
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
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
知東方之既白。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
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
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
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
日:“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
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
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
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
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
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必修三
蜀道難
李白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
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
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
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
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蝮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
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
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眩,瞇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
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噪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
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
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由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流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
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
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
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月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
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
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
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
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
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
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
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
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
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
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
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月陽城。月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渝江
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晰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
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
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章劵⒙脗飨?,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
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日:生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p>
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日:主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涔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
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也。養(yǎng)生喪死憾,王道之始也。
紀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孳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日:非我也,歲也。'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勸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糅以為輪,
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
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備焉。故不積陛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弩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
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
寄托者,用心躁也。
過秦論
賈誼
秦孝公據(jù)般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
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
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
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
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
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
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
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
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鑲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
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
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
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票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鎘,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
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
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
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
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骰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
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金且穆棘矜,非錯于鉤戟長錢也;謫
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
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
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
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梁,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師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在,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
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
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
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熰嵶?、茯弘、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
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必修四
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dn無涯。市列珠磯,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嵋UyG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dn而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釣叟(sbu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
鳳池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
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
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橘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
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
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p>
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
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妒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間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p>
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揭英雄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
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
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
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
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
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
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灾俊睂υ唬骸俺紘L有
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
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
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
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日:
“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
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
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
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日:“璧有瑕,請指示王?!蓖跏阼?。相
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
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
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
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據(jù),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
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
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
賓于廷,臣乃敢上璧?!鼻赝醵戎?,終不可強奪,遂許齋王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
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
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
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
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
就湯鑲。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
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
為好,會于西河外濯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
且怯也?!壁w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
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蓖踉S之。遂與
秦王會海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w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日: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日:“趙王竊聞秦王善為
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怪,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
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鼻刂撼荚唬骸罢堃在w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p>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
±o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毕嗳缏?,
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
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
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
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弩,獨畏廉將軍哉?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
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
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蘇武傳
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移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
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鞋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
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
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
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綏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綏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混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閾
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日:”聞漢天子甚
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弓長勝許之,以貨物
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闋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
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嵌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
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
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譬曰:"
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p>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
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媼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
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
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
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
日:制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
不動。律曰:'器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
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誰復知之?”武不應。律
曰:"?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日:”
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
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
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
處,使牧班。班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龋髦盟N浼戎梁I?,縻食不至,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
鼾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紡繳,桀弓弩,於鼾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
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
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
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
雍械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
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
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
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
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
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鑲,誠
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p>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日:”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請畢今日之,罐,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磋呼,義士!陵與衛(wèi)律
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霆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
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
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
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p>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張衡傳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風險預警與防范措施協(xié)議
- 2025年中國兩性霉素B行業(yè)市場全景監(jiān)測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個人購買門臉房合同范本
- 上海bim合同范本
- 農(nóng)場自建旅館合同范本
- 代理退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公司總經(jīng)理專項聘用合同
- 養(yǎng)殖競標合同范本
- 駕校教練車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陶瓷化工填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QC成果地下室基礎(chǔ)抗浮錨桿節(jié)點處防水施工方法的創(chuàng)新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論模型
- 中藥審核處方的內(nèi)容(二)
- (完整)金正昆商務禮儀答案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體系電子信息企業(yè)認證要求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銨、磷酸二銨
- 公司財務制度及流程
- 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專家論證)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新商業(yè)、新鏈接、新物流》配套教學課件
- 物聯(lián)網(wǎng)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表
- MDD指令附錄一 基本要求檢查表2013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