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級中學歷史模擬題35_第1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級中學歷史模擬題35_第2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級中學歷史模擬題35_第3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級中學歷史模擬題35_第4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級中學歷史模擬題3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高級中學歷史模擬題35一、單項選擇題1.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下列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______。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D.(江南博哥)“舍天地則無以為道”正確答案:A[解析]王安石認為生命的本源是從物質產生的,這種物質就是形體,形體是“有生之本”,這是唯物主義觀點。A項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觀點。

2.

唐代出現(xiàn)了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史學批評和史學理論的著作,即劉知己所作的______。A.《通典》B.《政典》C.《五代史志》D.《史通》正確答案:D[解析]《通典》為杜佑所著的我國第一部典章制度專史,排除A項?!墩洹窞閯⑤W所著,排除B項。《五代史志》為唐高宗時編修的史書,排除C項。劉知己所作的《史通》為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史學批評和史學理論的著作。

3.

1937年11月,中國代表顧維鈞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說:“目前遠東和平的恢復與維護,要求其他與會各國采取道義上的、物資上的、財政和經(jīng)濟上的具體行動?!狈駝t,遠東的暴力和動亂“就會達到不經(jīng)受另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考驗和磨難,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______。A.爭取各國對華同情和幫助B.警示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可能性C.批評列強對日的綏靖政策D.敦促列強維護原有世界格局正確答案:A[解析]由“1937年11月”“目前遠東和平的恢復與維護,要求其他與會各國采取道義上的、物資上的、財政和經(jīng)濟上的具體行動”可知,顧維鈞的發(fā)言主要目的是爭取各國對華同情并提供實質性幫助,A項正確。B、C兩項不是顧維鈞的主要目的,D項與史實不符,予以排除。

4.

《漢書·翟方進傳》記載:“方進知能有余,兼通方法吏事,以儒雅緣飭法律,號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當意?!椇投甏海瑹苫笫匦?,方進不知所出。上曰:‘朕誠怪君,何持容容之計,將何以輔朕道群下?而欲久蒙顯尊之位,豈不難哉。’方進即日自殺?!边@段材料表明______。A.丞相位高權重,對皇權構成了威脅B.丞相位高權重,但命運掌握在皇帝手中C.才能的大小是丞相任職的標準D.丞相一職被廢除,解決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正確答案:B[解析]根據(jù)題干內容可知,皇帝因翟方進不能有效對答進而對他產生不信任,導致其自殺。這說明當時丞相的權力與命運掌握在皇帝手中,B項符合題意。

5.

正如英國歷史學家約翰·坎農所說:“貴族權力在1761年達到頂峰,英國從外觀上看和原來別無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被保留下來,但實際上它比原來更狹隘、更具有寡頭性質?!鄙鲜鰞热菘捎脕碚f明英國______。A.資產階級革命的迫切性B.議會改革的必要性C.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D.工業(yè)革命的必然性正確答案:B[解析]題干內容反映了英國議會改革的背景?!肮鈽s革命”將國家權力轉移到議會和貴族議員手中,其他社會階層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權利之外。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議會進行改革,擴大政治民主權利,打破貴族集團對權力的壟斷,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干內容。

6.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志目錄是______。A.《資治通鑒》B.《漢書·藝文志》C.《玉?!稤.《隋書·經(jīng)籍志》正確答案:B[解析]史志目錄是指正史、國史中的藝文志及各種補史藝文志?!稘h書·藝文志》是我國第一部史志目錄,也是第一部正史目錄。

7.

西周時期,諸侯對周天子負有一定的義務,包括______。A.不定期朝覲周天子B.周天子出征時,只需提供糧草,無需派兵C.諸侯征討叛亂勢力后,向周天子舉行“獻俘”儀式D.諸侯一旦受封,封地及封號不得收回正確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西周分封制中諸侯對周天子負有的義務。諸侯需定期朝覲周天子,A項錯誤。周天子出征,諸侯要率軍協(xié)助,B項錯誤。周天子對諸侯擁有很大的予奪權力,D項錯誤。

8.

“東歐劇變”的過程中,唯一出現(xiàn)流血對峙事件的國家是______。A.保加利亞B.南斯拉夫C.羅馬尼亞D.波蘭正確答案:C[解析]羅馬尼亞的群眾因蒂米什瓦拉市事件與執(zhí)政當局發(fā)生激烈沖突,隨后蔓延至全國。在對峙過程中支持齊奧塞斯庫的安全部隊同支持示威群眾的國防部隊發(fā)生激烈戰(zhàn)斗,導致流血事件的發(fā)生。

9.

《中英虎門條約》第六款規(guī)定:“廣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來居住,或不時來往,均不可妄到鄉(xiāng)間任意游行,更不可遠入內地貿易。中國地方官應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勢,議定界址,不許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倘有英人違背此條禁約,即聽該地方民人捉孥,交英國管事官依情處罪。”這表明______。A.清政府擺脫了不平等條約的約束B.英國在華勢力受到有效遏制C.清政府國際地位得到提高D.英國攫取了在華的重大權益正確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干“《中英虎門條約》”“交英國管事官依情處罪”可知,該條約為不平等條約,英國攫取了領事裁判權,D項正確。

10.

“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睆倪@條史料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正確信息是______。A.列強可以在中國建立租界B.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C.列強取得劃分勢力范圍的特權D.列強取得了設立使館界的特權正確答案:D[解析]從題干“并獨由使館管理”可知反映的是《辛丑條約》允許列強在中國建立使館界,D項正確。

11.

1926年,毛澤東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中指出,若“論功行賞,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績作十分,則市民(工人)及軍事的功績只占三分,農民在鄉(xiāng)村革命的功績要占七分”。這反映了毛澤東______。A.認為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B.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思想C.否定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作用D.闡述國民革命運動的功績正確答案:A[解析]由“農民在鄉(xiāng)村革命的功績要占七分”可知A項正確,符合題意。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的形成時間晚于1926年,B項錯誤。題干內容反映了毛澤東肯定了無產階級(如工人)在革命中的作用,C項錯誤。題干沒有分析國民革命的功績,D項錯誤。

12.

有學者指出:“冷戰(zhàn)史表達的結構性矛盾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利益競爭和國際關系中的霸權之爭,更具實質性的是兩種對抗性社會制度及其指導性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痹炀瓦@種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識形態(tài)對抗應起始于______。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雅爾塔會議D.杜魯門主義正確答案:B[解析]二月革命后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制度,A項錯誤。十月革命后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資本主義制度統(tǒng)治世界的局面,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長期采取對抗態(tài)度,B項正確。雅爾塔會議奠定兩極格局的基礎,不符合題意,C項錯誤。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zhàn)正式形成的標志,D項錯誤。

13.

古羅馬時期,萬民法的淵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學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其中,裁判官根據(jù)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條文做出的裁決,是裁判官告示的重要部分。這說明______。A.自然法原則是司法判決的唯一準則B.羅馬法借鑒了不同地區(qū)的法律制度C.習慣法長期影響古羅馬的司法實踐D.萬民法在治國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正確答案:D[解析]裁判官根據(jù)法的精神(自然法原則是其內容之一)做出司法判決,A項錯誤。B、C兩項在題干中沒有相關體現(xiàn)。從萬民法的淵源以及裁判官裁決的依據(jù)可知,萬民法在治國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D項正確。

14.

明代《閩部疏》記載:“凡福之納(綢)絲……福漳之桔,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之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皆衣被天下?!边@反映當時福建______。A.海陸交通十分發(fā)達B.商品經(jīng)濟活躍C.成為全國經(jīng)貿中心D.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正確答案:B[解析]“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之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涉及水陸交通,但未能反映其發(fā)達,排除A項。要反映福建成為全國經(jīng)貿中心必須要有全國范圍內的橫向比較,題干中沒有相關內容,排除C項。要體現(xiàn)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需要有雇傭關系的出現(xiàn),題干中沒有相關內容,排除D項。題干主要反映的是明朝時福建的商品經(jīng)濟活躍。

15.

費正清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說:“中國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潰,因為此時的國家首腦已經(jīng)得不到傳統(tǒng)禮教對至高權威持有者的支持了?!辟M正清這句話旨在說明______。A.維新變法失敗后光緒皇帝被幽禁的歷史命運B.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秩序重構的艱難曲折性C.新文化運動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D.歷史傳統(tǒng)決定了中國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共和正確答案:B[解析]戊戌變法后的中國政治并未走向崩潰,A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之后的中國事實上陷入了軍閥混戰(zhàn)的泥潭,社會秩序的重構歷盡艱難,B項符合題意。題干強調的是政治生活,C項與題目主旨不符,排除C項。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無法實現(xiàn)的決定因素是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程度低與資產階級力量的弱小,并不是由歷史傳統(tǒng)決定,D項錯誤。

16.

“春秋三傳”不包括下列哪一項?______A.《左傳》B.《公羊傳》C.《谷梁傳》D.《呂氏春秋》正確答案:D[解析]“春秋三傳”分別是《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秴问洗呵铩肥菂尾豁f及其門客編纂的綜合性著作。

17.

1960年,戴高樂聽到法國成功試驗原子彈的消息后高呼:“法國萬歲!從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強大了,更加驕傲了……”下列能夠和這一情景聯(lián)系起來的是______。A.世界政治的多極格局最終形成B.西歐國家的復興和兩極格局的削弱C.歐共體形成和經(jīng)濟全球化加強D.西歐國家的衰落和美國霸權的穩(wěn)固正確答案:B[解析]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法國的原子彈研制成功進一步增強了歐洲的力量,從而對美蘇兩極格局造成有力的沖擊,加速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

18.

“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边@里“新的歷史條件”是指______。

①蓬勃發(fā)展的商品經(jīng)濟

②新的生產因素和生產關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舊、陳腐不化

④王朝統(tǒng)治的專制腐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正確答案:A[解析]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新”。所謂“新的歷史條件”,即明清時期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是以往朝代所沒有的。明清時期,社會生產領域出現(xiàn)雇傭關系,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商品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①②表述正確。

19.

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yè)發(fā)生的最大變化是______。A.重工業(yè)開始占據(jù)主導地位B.輕工業(yè)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運輸業(yè)獲得巨大發(fā)展D.電力工業(yè)的發(fā)展最為突出正確答案:A[解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主要發(fā)生在輕工業(yè)領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主要集中在重工業(yè)領域。

20.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斗爭的延續(xù),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下列有關抗美援朝戰(zhàn)爭意義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_。A.打擊美國的侵略氣焰,維護世界和平B.鼓舞世界廣大人民投身反帝斗爭C.為國內的恢復和建設營造和平環(huán)境D.直接促成中蘇兩國結盟正確答案:D[解析]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意義:①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保衛(wèi)了朝鮮的獨立和我國的安全,維護了遠東和世界和平。②美國的失敗極大地振奮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爭精神。③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升,為社會主義建設爭取了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④促進國防建設,積累了現(xiàn)代局部戰(zhàn)爭的重要經(jīng)驗。中蘇兩國結盟是在1950年2月,早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

21.

秦代以后,大臣給皇帝的上書在歌頌君主圣明的同時貶損自己,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誠愚鄙”等開頭。這說明______。A.儒家觀念的全面?zhèn)鞒蠦.“三綱五?!背蔀樯鐣钠毡樾艞lC.尊君卑臣成為官場常態(tài)D.儒學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修養(yǎng)正確答案:C[解析]根據(jù)題干內容可知在秦代以后尊君卑臣成為官場常態(tài),C項正確。A、B、D三項在題干中沒有相關體現(xiàn)。

22.

“截至2009年10月,兩岸貿易額累計達1.6萬億美元。大陸有關方面累計批準臺資項目8.9萬多個,臺商對大陸投資總額累計超過588億美元。大陸企業(yè)自2009年開始對臺投資以來,項目約180個,金額近10億美元?!边@體現(xiàn)出______。A.“一國兩制”理論有新發(fā)展B.“九二共識”原則得到國共兩黨認可C.海峽兩岸經(jīng)濟合作的深化D.和平統(tǒng)一是兩岸關系的最終結局正確答案:C[解析]根據(jù)題干可以看出大陸和臺灣的貿易額、投資項目和金額不斷增長,體現(xiàn)了海峽兩岸的經(jīng)濟合作的加深,C項正確。

23.

從1789年到1970年,美國總統(tǒng)對國會立法共行使否決權2255次,被國會以三分之二多數(shù)復議推翻的有75次。這表明此時期美國______。A.總統(tǒng)立法能力遠遠高于國會B.國會分裂導致制衡力量喪失C.分權制衡原則遭到嚴重破壞D.國會對總統(tǒng)的制約較為軟弱正確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干中美國總統(tǒng)與國會間就立法否決權的次數(shù)比較可知,這一時期國會對總統(tǒng)的制約較為軟弱。A、B、C三項表述都不符合史實和題意,予以排除。

24.

唐代諫官隸屬門下省,職責是諫諍皇帝的過失。宋代的制度改革將諫官從門下省獨立出來,職責變?yōu)榧m正宰相過錯。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與此相同的是______。A.以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立通判以牽制其職權B.設轉運使,將地方財政收入大權大部收歸中央C.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把軍權掌握在皇帝手里D.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正確答案:D[解析]由題干內容可知宋朝時對諫官職責的改革,其用意是削弱相權。A、B兩項是削弱地方政府的權力,C項是削弱禁軍將領的軍權,D項是分割相權的具體措施。

25.

1916年,列寧在《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中指出,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同時獲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獲得勝利,而其余的國家在一段時期內將仍然可能是資產階級的國家。列寧得出以上結論的基本依據(jù)是______。A.馬克思主義對階級斗爭的論述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C.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的不平衡性D.社會主義運動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答案:C[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闡述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指出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制度不能夠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列寧得出“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同時獲得勝利”的基本依據(jù)是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的不平衡性,C項正確。A、B、D三項不符合題意。

二、簡答題(每小題共10分,共30分)1.

簡述我國自唐代以后賦稅制度的演變過程、特點和反映的問題。正確答案:我國自唐代以后的賦稅制度從唐代的兩稅法演變?yōu)槊鞔摹耙粭l鞭法”,再到清代的地丁銀。

(1)演變過程:①唐代實行兩稅法前,規(guī)定農民向官府交租、納絹以及納絹、布代役,都按人丁數(shù)以實物計征;推行兩稅法后,主要按土地、財產多少,一年分夏秋兩次收實物稅。②明代后期實行“一條鞭法”,把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合并起來,主要按田畝數(shù)征收,需要用白銀繳納。③清代自雍正朝起實行地丁銀,完全按田畝征收銀兩,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

(2)特點:①征稅標準逐漸由以人丁為主變?yōu)榘刺锂€為主;②逐漸由征收實物稅變?yōu)檎魇肇泿哦悺?/p>

(3)反映的問題:①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日漸松弛;②反映了商品經(jīng)濟日益發(fā)展的趨勢。

2.

簡述教師如何正確使用中學歷史教科書。正確答案:教師正確使用中學歷史教科書應做到:

(1)基于閱讀的理解。教師的具體做法:①在深入鉆研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研究歷史教科書。②以單元為單位閱讀歷史教科書。③仔細閱讀每課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2)基于教學重點的拓展學習。通過閱讀和理解歷史教科書的過程,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可以制訂合理的學習方案,并且對教科書中的學習順序進行調整,尤其是對學習內容進行拓展。教師應擴大閱讀范圍,尋求更多、更適用的教學材料。

(3)基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依靠學科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首先是以教科書為藍本。因此,歷史教科書能否發(fā)揮作用,需要教師在刺激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基礎上,合理使用歷史教科書。

3.

簡述開發(fā)歷史鄉(xiāng)土資源有哪些意義。正確答案:開發(fā)歷史鄉(xiāng)土資源的意義如下:

(1)可以與課堂資源互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助于學生加深對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

(3)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yǎng)。

(4)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5)有利于發(fā)揮歷史課程的德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三、材料分析題(每小題共16分,共48分)下面是某教師關于“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內容的教學片段:

教師談及秦始皇發(fā)明了“朕”這個皇帝的自稱。一個學生提問:“老師,秦朝之前的國王自稱什么呢?”教師并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面向全體學生說:“這是一個突如其來而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請問有哪位同學可以解答呢?”教師的話剛說完,一位男生站了起來回答道:“我之前在網(wǎng)上看過,據(jù)說在秦始皇發(fā)明‘朕’這個稱呼之前,國王有‘寡人’‘孤’‘不轂’等稱呼?!苯處煶脵C表揚和引導:“這位同學教會了我們一種學習方法,那就是通過網(wǎng)絡搜索問題的答案?!?/p>

問題:1.

以上教學片段反映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什么表現(xiàn)?正確答案:表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有個性化需求;在信息社會中,學生有獲得歷史知識的多種途徑。

2.

試分析教師這樣應對的原因及起到的作用。正確答案:原因:該教師遵循了新課程標準中有關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課程實施理念,在授課過程中善于利用教育機智和學生已掌握的教學資源,做好相關知識的拓展工作。

作用:培育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會提出問題;適時利用學生資源;發(fā)揮非正式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引導全體學生學會正確學習。

3.

黃老師在講授“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選取國產影片《鴉片戰(zhàn)爭》中的一段場景作為開場白,具體內容如下:

師:最近有一部影片在社會上引起熱議,其中有這么一個場景:1839年中國南部一個海灘上,在一個泡滿滾燙的生石灰水的水池邊,聚集了大量民眾和士兵。一位面容嚴肅,威風凜凜的清朝官員一聲令下,整箱的鴉片被扔入池中。萬眾歡騰,鐘鼓齊鳴。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

經(jīng)過這樣的一番解說,早已了然于胸的學生們脫口而出是《鴉片戰(zhàn)爭》。黃老師趁機說道:對。然而英國殖民者卻惱羞成怒,為了維護萬惡的鴉片貿易,一年后,滿載大炮和士兵的英國艦隊駛達廣州外海,鴉片戰(zhàn)爭因此拉開了序幕,這就是本節(jié)課的主題……

問題:

請結合材料內容分析該教師的教學導入是否恰當,并說明原因。正確答案:黃老師的教學導入是恰當?shù)摹8咧袣v史教學過程有許多環(huán)節(jié),其中歷史教學導語設計十分重要。一段簡短而成功的導語,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歷史課的導語設計多為新舊聯(lián)系式,適合采用復習法。這種導入方式往往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常常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應不拘一格、因課而導,創(chuàng)新導語設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形式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黃老師運用影片《鴉片戰(zhàn)爭》中林則徐在虎門主持銷毀收繳的鴉片的片段,將遠離學生生活和經(jīng)驗的歷史事件,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以新穎的導入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回憶相關知識,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為本課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行開了個好頭。

閱讀下面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故時齊三服官(漢官名,負責制作皇帝的冠服)輸物不過十笥,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shù)千人,一歲費數(shù)鉅萬?!す?漢朝少府屬官)官費五千萬,東西織室亦然。

——《漢書·貢禹》

材料二:江蘇銅山出土過一塊漢代畫像石。畫像石上繪兩層樓,樓下屋內正中有一臺織機,一名女子端坐在織機前與三個跪拜者交談,織機前的一名女子頭懸絲團調絲,另一名女子跪坐紡線。

材料三: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陳啟沅回到繅絲傳統(tǒng)悠久的家鄉(xiāng)南海簡村,創(chuàng)辦繼昌隆繅絲廠。他從外國購進鍋爐一座,……同時,陳啟沅在簡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帶招收男女織工(以女工占大多數(shù))數(shù)十人,親自給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繅絲之法”,擇了個好日子,投繭開工,取名為“繼昌隆”,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民族資本經(jīng)營的機器繅絲廠。

——邢甲志《清末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創(chuàng)辦人陳啟沅》

問題:4.

根據(jù)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三工官”的手工業(yè)類型,概括其生產經(jīng)營的特點。正確答案:手工業(yè)類型是官營手工業(yè)。其生產經(jīng)營的特點:規(guī)模大;耗費多;向皇室和政府提供服務;受政府的直接管理。

5.

材料二:中的畫像石反映何種經(jīng)濟形態(tài),其主要特征是什么。正確答案:經(jīng)濟形態(tài)是小農經(jīng)濟(自然經(jīng)濟)。其主要特征是自給自足。

6.

根據(jù)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國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歷史條件。正確答案:近代中國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其產生的歷史條件:自然經(jīng)濟逐步解體;外商企業(yè)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誘導。

7.

結合上述材料,指出傳統(tǒng)紡織業(yè)在生產方式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正確答案:變化:從傳統(tǒng)的手工勞動到近代機器生產。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2分)1.

根據(jù)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任務。

材料一: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guī)定: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fā)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qū)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

材料二:

課文摘錄:

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作為貨幣的黃金、白銀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們對黃金、白銀的渴望也日趨強烈。自《馬可!波羅行紀》在西歐流傳以后,人們對書中關于中國等東方國家遍地黃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東方“尋金”。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從海外獲得大量財富,一躍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荷蘭、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也緊隨其后,紛紛加入海外探險的行列,開辟了歐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們把這個過程稱為“地理大發(fā)現(xiàn)”。

要求:

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并說明設計意圖。正確答案:[參考設計]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當今世界的航海業(yè)相當發(fā)達,你們知道人們進行遠洋航行的原因是什么嗎?

學生們給出自己的回答。

教師:同學們列舉的內容都不錯。如果我說500多年前有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駕駛簡易帆船,到一個傳說中的地方尋找黃金,不知大家信不信?下面,我們一起學習本課的內容,來驗證這個傳說。(多媒體課件打出課題“開辟新航路”)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課講授

(一)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

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油畫《西歐商人清點錢幣》。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油畫中的內容,幫老師分析一下畫家要表達的意圖。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予以闡述。

教師:大家觀察得很細致。整幅畫突出男女主人公,而二者又將目光聚集在桌面上的金幣。畫家想通過這幅畫反映當時歐洲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給人們造成一種普遍的心態(tài)一一對金錢的崇拜。在這種心態(tài)下,西歐商人渴望通過與東方進行貿易獲得財富。然而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的陸路貿易,于是西歐商人將目光轉向遼闊的海洋。所以,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如下:①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出現(xiàn)尋金熱;②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影響東西方陸路商道的通暢。既然具有開辟新航路的意愿,當時的西歐又具備哪些條件呢?下面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兩個小組,結合教材內容和老師準備的PPT課件,請兩組同學分別在組內研究一下新航路開辟的主客觀條件都有哪些。

兩組學生經(jīng)過討論選出代表闡述組內的討論意見,教師予以點評并總結新航路開辟的主客觀條件:

1)主觀條件: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因素:傳播基督教;③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