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一輪復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課件_第1頁
高中歷史一輪復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課件_第2頁
高中歷史一輪復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課件_第3頁
高中歷史一輪復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課件_第4頁
高中歷史一輪復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落實主干知識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點課時作業(yè)內容索引落實主干知識一、內閣制度的形成1.廢丞相(1)背景:明太祖認為丞相權勢過重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2)措施: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

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3)影響:宰相制度被廢除,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六部2.設內閣(1)原因:朱元璋廢丞相職位,政務集中于皇帝一身。(2)設立:明成祖朱棣設立,以內閣作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3)特點:皇帝為

而建立的政治機構;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4)評價: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并不能對君主起制約作用。加強專制疑難問答問:明朝廢除丞相之后,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還存在嗎?為什么?答:仍然存在?;蕶嗯c相權的矛盾實際上就是皇權與其處理政務的助手權力之間的矛盾。明朝廢丞相之后,丞相不存在了,但皇帝仍需要處理政務的助手,例如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等,所以這一矛盾實際仍然存在。二、軍機處的設立1.設立:

年間設立,選親信大臣協(xié)辦軍務。2.地位: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

。3.特點(1)軍機大臣均由皇帝欽定,秉承

辦事。(2)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3)地處內廷,外界干擾少,辦事效率高。(4)政治決策

明顯。雍正中樞機構封閉性皇帝旨意4.影響(1)進一步加強了

。(2)提高了中央集權政府的行政效率。君主專制制度易錯辨析宰相、內閣首輔、軍機大臣內閣屬于皇帝的顧問內侍機構,其權限大小取決于皇帝;軍機處是皇帝的傳達機構,軍機大臣完全聽命于皇帝。內閣首輔和軍機大臣不具備宰相的權力,不能對皇權形成制約,所以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宰相。三、清朝的邊疆政策1.目的:為了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2.基本原則: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籠絡各民族的上層分子;大事集權,小事放權,因地制宜進行行政管理。3.措施(1)設

主管邊疆和民族事務。(2)重視邊疆地區(qū)的交通建設和軍事防衛(wèi)。(3)雍正年間,在西南地區(qū)實行大規(guī)模的“改土歸流”。理藩院4.作用(1)大大強化了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2)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3)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安定團結。(4)推動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發(fā)展。教材斷點補遺1.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明初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布政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財政;設提刑按察司,掌管刑罰;又設都指揮使司,掌管軍事。三者合稱三司,長官為封疆大吏。原來行省的權力至此一分為三,三者各司其責,互不統(tǒng)屬,互相牽制,各自直屬中央。布政司下的地方政權分為府(或直隸州)、縣(或屬州)二級。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2.明清時期的文化專制(1)八股取士:明清選拔官吏沿用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應考者不能發(fā)揮個人見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統(tǒng)治者用“八股取士”來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贾凶龉俚?,很多成為皇帝的忠順奴仆。(2)“文字獄”:清代統(tǒng)治者為防止和鎮(zhèn)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fā)展,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突破核心考點考點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1.為什么說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1)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明初廢除丞相,權分六部,結束了延續(xù)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操縱政府各部。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分掌地方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在思想上加強專制統(tǒng)治,實行八股取士,使考中做官的知識分子成為皇帝的忠順奴仆。后來設置的內閣,是專制主義皇權強化的表現(xiàn),本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變。除此之外,還實行特務統(tǒng)治、鎮(zhèn)壓人民、監(jiān)視官吏。(2)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軍機大臣都由皇帝欽定,品級不高,他們跪受筆錄,承旨辦事,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清代設立軍機處使皇權真正成為絕對的最高權威,君臣關系成了徹底的主仆關系。此外,清朝還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實行密折制,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這些措施,有的是空前的,有的是非正常的,是畸形和極端的。這說明用正常的手段已不能維護君主專制統(tǒng)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2.唯物史觀——全面認識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影響(1)積極影響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來侵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與鞏固。②經濟上,有利于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guī)模的經濟活動,為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技術在較廣闊的范圍內傳播。(2)消極影響①政治上,以強化君主專制為核心,形成了長期的人治傳統(tǒng),民主政治無從發(fā)展,極易出現(xiàn)政治腐敗現(xiàn)象,形成暴政,派生出龐大的官僚隊伍和特權階層。②經濟上,封建社會后期,日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妨礙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造成中國社會的落后。③思想上,專制統(tǒng)治嚴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國民的愚昧與落后,嚴重阻礙科技進步。3.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過程中的皇權制約現(xiàn)象中國古代皇權的發(fā)展趨勢圖中國古代皇權的發(fā)展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但其間曾出現(xiàn)與之相悖的現(xiàn)象,如元代的中書省,清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都曾使皇權受到很大限制。4.中國明朝內閣與英國近代內閣中國明朝的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而英國近代的內閣是君主立憲制下的最高行政機構,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史由證來要求:分析史料,論證說明明代內閣制度的特點及作用。史料明成祖在位時,大學士官職的設立,填補了皇帝和帝國官僚體制之間的空白……大學士開始在政策問題上備皇帝顧問,這些措施都沒有背離明太祖建國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設想;相反地,它們倒是彌補了現(xiàn)存制度的缺陷……它們在發(fā)揮新出現(xiàn)的皇帝的內廷助手內閣的職能時制度化了。這些炙手可熱的翰林學士開始成為皇帝的主要顧問和作為皇帝與官僚政制之間的承上啟下的人,他們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員開聯(lián)席會議審議國事,他們逐漸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內閣似乎恢復了以前中書省的氣象?!猍美]牟復禮《劍橋中國明代史》提示:特點從地位、職權與皇帝的關系等方面分析;作用從加強皇權和行政效率方面分析。論證:

特點: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職權范圍不明朗;權力不斷擴大,地位逐步提高;聽命于皇帝,服務于皇權。作用:強化了皇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答案命題材料源1.明朝國家體制的獨特性廢丞相、罷中書省,是明初政治體制的一個重大變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創(chuàng)制的一個重要方面?!涍^以上創(chuàng)制,明朝的國家體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洪武實錄》卷239)?!边@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執(zhí)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朱漢國《歷史學習精要》發(fā)現(xiàn)問題明朝皇帝集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于一身。命題角度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內涵;明朝的制度創(chuàng)新與社會轉型;明朝國家體制的特點。2.軍機處的運行機制本朝諭旨誥命……然惟軍機處恭擬上諭為至要。上諭亦有二:……明發(fā)交內閣,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馬遞。其內外臣工所奏事,經軍機大臣定議,取旨密封,遞送亦如之?!覂乳w、翰林院撰擬有弗當,又下軍機處審定。——王昶《軍機處題名記》發(fā)現(xiàn)問題軍機處的主要職責是“承旨書諭”,成為中樞核心。命題角度清代內閣與軍機處的職責及關系;清朝政治中的決策和行政體制;軍機處如何強化君主專制??键c二明清時期中央集權的加強1.明清對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繼承發(fā)展(1)繼承:基本上繼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及土司制度等地方行政制度。(2)發(fā)展①明代: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降低其品秩等級。地方分權,相互牽制,由布政使司掌民政、財政,另設都指揮使司主兵政,按察使司主刑獄,三機構互不統(tǒng)屬,各直隸中樞,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討。整頓地方機構統(tǒng)屬關系,實行布政使司、府和直隸州、縣和一般州三級統(tǒng)屬。②清代:清承明制,在內地設18行?。磺逍惺∫韵聶C構大都承明制,但其長官稱知府、知縣;清代邊疆地區(qū)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而異。2.明代三司制度與巡撫制度的異同(1)相同:處理地方事務,受制于中央。(2)不同:三司制受中央部門領導,分掌地方事務;巡撫制由皇帝直接派遣,統(tǒng)領地方事務。獲取材料信息要求:從材料中找出明清時期督撫制演變的特點。材料總督巡撫在明代制度下還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并且都帶一個都御史的銜。這就是說,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臨時派到地方去辦事,所辦是巡撫、總督等事。譬如倭寇來了,沿海地方沒有總其成的人,就派一個總督或巡撫去,這是臨時的。過幾年,事情平定了,這官仍舊回中央,機關也撤銷了。但一到清代,總督巡撫又變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臺)按察使(臬臺)上面再加巡撫總督,地方行政就愈來愈壞了。我們現(xiàn)在再從歷史演變源頭上說來,漢時由刺史變成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觀察使,這些都是由監(jiān)察官變成地方行政長官的。只有節(jié)度使才是軍事長官變成行政長官,然而還是意在開邊對外的。明清兩代之總督巡撫,則是意在對內防亂,不在對外開邊?!X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主要信息:

督撫由臨時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負責專門事務到負責地方行政;由一般加銜到正式建制。答案命題材料源1.廣西“改土歸流”的后續(xù)治理康熙六十年原任兩廣總督楊琳將思明州題請改土歸流,始屬太平府管轄。今該署撫奏稱,該州地處極邊,鄰近交趾,吏目一官萬難任此盤錯(之區(qū)),而太平府知府遠在百里之外,鞭長莫及。等語。應如所請,將思明州就近歸并思明土府知府管轄,一切錢糧及地方案件令該同知專理,并督率吏目巡捕約束,以專責成?!队呵觊g廣西部分地區(qū)改土歸流史料》(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發(fā)現(xiàn)問題清代前期的邊疆管理加深了“明清時期奠定了祖國疆域版圖”的歷史認識。命題角度清代對西南邊疆的管理;“改土歸流”的遺留問題及應對舉措;我國封建社會晚期的邊疆政策。2.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管理的原則但即使這樣,犬牙交錯原則在隋唐也沒有完全被放棄。元明清時期,這一原則更發(fā)展得淋漓盡致。漢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西晉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豐時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時期南北方省區(qū)基本是二比一?!幾灾苷聱Q《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發(fā)現(xiàn)問題中國古代的行政區(qū)劃管理具有明顯的時空邏輯。命題角度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管理沿革;明清時期地方分級管理原則及歷史作用。3.清代中央集權加強的手段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設有總督或巡撫,布政使成為其下屬,總督、巡撫變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腦,這種制度還是一種軍事統(tǒng)治,可是真到軍事時期,總督、巡撫仍不能做主,還要由中央另派人,總之清代不許地方官有真正的權柄?!X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發(fā)現(xiàn)問題清代的總督巡撫制既是行政統(tǒng)治也是軍事統(tǒng)治,但權力歸屬中央。命題角度清代總督巡撫制的內涵;明清地方行政管理比較;封建時代晚期的中央集權體制。研析考情考向全國卷5年考題統(tǒng)計已考視角1.命題點:明代宦官識字與君主專制的強化(2017·課標全國Ⅱ,27)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答案解析√123解析明朝中后期皇帝讓宦官參政是為了牽制內閣,這使得識字成為宦官的必要素質,這是中樞決策程序發(fā)生異變的結果,A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皇權專制的強化,而不是皇權衰落,故B項錯誤;材料不涉及內閣,排除C項;中國古代決策權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項錯誤。123解析題干材料表明原來的三司分屬三個機構,各自為政,權力分散;后來的巡撫成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權力相對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統(tǒng)屬、運轉不靈的弊端,提高了辦事效率,故選B。2.命題點:明代地方行政管理體制的演變(2016·課標全國Ⅰ,27)明初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這一變化有助于A.擴大地方行政權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權限 D.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答案解析√123解析明太祖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并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時設內閣,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它只是皇帝的內侍機構,本身并無決策權,內閣首輔雖有時會操縱朝政,但其權力并不是來自制度及其職位,而是來自最高統(tǒng)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故內閣首輔操縱朝政進一步體現(xiàn)了君主集權的加強。3.命題點:明代內閣制的實質(2014·課標全國Ⅱ,27)明初廢丞相、設顧問性質的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中后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權傾一時。這表明A.皇權漸趨衰弱 B.君主集權加強C.內閣取代六部 D.首輔權力失控答案√123解析待考視角答案解析√12345解析題干中只提到導致官場出現(xiàn)大量空缺而沒有及時補充,并未體現(xiàn)出官場出現(xiàn)混亂,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內閣制是皇權加強的產物,故B項錯誤;題干中提到君臣矛盾導致官場空缺無法及時遞補,說明這種政治體制存在嚴重弊端,故C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明代君主專制加強,故D項錯誤。123452.命題點:明朝君主專制強化過程中的“政經分離”現(xiàn)象(2017·全國Ⅰ卷高考模擬二)洪武年間,朱元璋雖然在政治上給諸王以極大的權力,但在經濟上卻主張節(jié)儉;永樂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務從節(jié)儉的教導,在政治上實行厲禁的同時,在經濟上卻鼓勵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發(fā)展。這一變化A.是明朝封建經濟發(fā)展的產物B.順應了強化君主專制的需要C.反映了明朝治國思想的轉變D.體現(xiàn)了宗族血緣關系的淡薄答案解析√12345解析雖然經濟發(fā)展可能會“一反朱元璋務從節(jié)儉的教導”,但與材料中“政治上實行厲禁”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中“一反朱元璋務從節(jié)儉的教導,在政治上實行厲禁”這一變化重點在于政治上皇權的集中,故B項正確;政治上強化君主專制,材料中“經濟上卻鼓勵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發(fā)展”不足以說明明朝治國思想的轉變,故C項錯誤;宗族血緣關系的淡薄,與材料中“在經濟上卻鼓勵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發(fā)展”不符,故D項錯誤。123453.命題點:清代軍機處的發(fā)展(2017·保定二模)乾隆朝入值軍機大臣大多為六至七員,嘉慶朝則以四至五員為常。乾隆朝,軍機章京的選任范圍是內閣及各部院衙門司員。嘉慶時,不但確定了軍機章京的員額,而且皇帝開始直接插手軍機章京的選任。這反映了清朝軍機處A.人員構成復雜B.日益完善,備受重視C.其官員隨時增減D.大臣的職責不夠明朗答案解析√12345解析根據題目“軍機章京的選任范圍是內閣及各部院衙門司員”,故A項錯誤;題目中是“嘉慶時,不但確定了軍機章京的員額”并未說明官員隨時增減,故C項錯誤;根據題目中“皇帝開始直接插手軍機章京的選任”強調的是君主對軍機處控制權限的不斷增強,并未牽涉大臣的職責不夠明朗的問題,故D項錯誤。123454.命題點:清代密折制體現(xiàn)的歷史時段特征(2017·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請求:“蒙圣諭藩臬(官員)皆賜折奏。仰懇圣恩,賜臣一例用折?!笨棕硅睆亩@得了越過一切中央機構直報皇帝的密奏之權。材料反映清朝A.非理性化統(tǒng)治的趨勢日益明顯B.軍機處設立帶來保密性的加強C.議政王大臣會議開始受到制約D.地方實力的加強迫使中央妥協(xié)答案解析√12345解析根據材料“獲得了越過一切中央機構直報皇帝的密奏之權”,體現(xiàn)了超越體制制度,增強主觀性的一面,故A項正確;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與軍機處的關系,故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議政王大臣會議,故C項錯誤;該表述與所學史實專制皇權加強不符,故D項錯誤。123455.命題點:清朝(前期)對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貢獻(2017·成都二診)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邊疆叛亂后,不僅遵循漢族凱旋禮儀,告成于太廟和祖陵,還立告成碑于太學之中,全國各地文廟紛紛仿效。到了乾隆年間,類似的造碑運動達到了高潮。這使得清代A.民間叛亂日趨沉寂B.文人競相從軍建功立業(yè)C.傳統(tǒng)禮儀革故鼎新D.大一統(tǒng)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答案解析√12345解析本題考查清代加強統(tǒng)一的措施。造碑運動不能對民間叛亂有實質性作用,故A項錯誤;清朝循漢族軍禮對文人廣泛從軍并未產生重大影響,故B項錯誤;遵循漢族軍禮,不能代表整個傳統(tǒng)禮儀的革新,故C項錯誤;材料中平定叛亂受到廣泛宣揚,地方造碑運動響應了中央造碑,有利于加強國家的凝聚力,故D項正確。12345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2017·天津五區(qū)縣高三期末,3)著名史學家黃仁宇指出:“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笨捎糜谧C明這一結論的史實是A.“車同軌、書同文”得以實現(xiàn) B.出現(xiàn)“世胄躡高位”的局面C.三省長官同為宰相 D.廢宰相,顧問人員參與謀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明朝時期廢除丞相、設內閣,使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新的高度,真正實現(xiàn)了皇帝一人獨裁和掌控政府的運行,故D項正確。√解析據材料“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可知明朝“巡按”要“大事奏裁”,故A項錯誤;據材料可知明朝“巡按”要“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故B項正確;據材料“大事奏裁”,可知兼有少量大案裁決權不合題意,故C項錯誤;據材料“小事立斷”可知凡事須向皇帝奏報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2.(2017·咸陽三模,27)《明史·職官志》稱:“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斷?!边@反映出明朝“巡按”A.可代替皇帝作出決策

B.監(jiān)察權力的不完整C.兼有少量大案裁決權

D.凡事須向皇帝奏報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3.(2017·商丘二模)“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權的膨大,反比從前加厲,這為什么呢?其實只是君主專制的自然趨勢,明朝適逢其會,便得更上一層罷了。”這表明A.中央對地方的權力制約大大加強B.朱元璋具有極為強烈的小農意識C.皇權強化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傳統(tǒng)D.相權為核心的官僚政治體制終結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專制的變化趨勢,與中央集權無直接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君權的膨大是“君主專制的自然趨勢”,與朱元璋的小農意識無關,故B項錯誤;君權的膨大是“君主專制的自然趨勢”,因此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傳統(tǒng),故C項正確;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專制的加強,沒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廢除,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中宰相通過幫助天子批閱奏章,實際上分割了君主的行政權,故C項正確。4.(2017·河南天一大聯(lián)考高三階段性測試四,27)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指出:“天子批紅,天子不能盡,則宰相批之?!睂Υ说恼_理解應是A.宰相制度可以化解君主專制的弊端B.內閣制度能夠有效控制皇權的膨脹C.宰相批閱奏章具有分割君權的作用D.君臣關系融洽有利于政治正常運作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5.(2018·延邊一模,27)“自明革中書省,析其事權歸之六部,而內閣惟司票擬之職;至世宗中葉,夏言、嚴嵩迭用事,壓制六卿矣;迨張居正時,部權盡歸內閣?!辈牧媳砻鰽.明朝中后期皇權漸趨衰弱B.內閣職能強化,行政效率提高C.內閣地位上升,職權逐漸強化D.六部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部權盡歸內閣”與皇權的變化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部權盡歸內閣”與內閣行政效率無關,故B項錯誤;據材料“部權盡歸內閣”可知,內閣地位上升,職權逐漸強化,故C項正確;材料“壓制六卿矣”“部權盡歸內閣”說明閣權上升,六部權力受到制約,但不是使六部從屬于內閣,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6.(2017·武漢高三二月調研,26)(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過廷議(法定的議事程序)更換太子,由于懼怕朝臣反對,于是賜予陳循等人重金,收買人心,最終達到目的。該史實說明A.廷議制度提高了朝廷議決效率B.明代君主專制在不斷強化C.廷議制度確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決策趨于制度化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只有廷議的結果,沒有涉及廷議的過程,因此不能反映出朝廷議決效率的提高,故A項錯誤;明代皇帝要通過“重金收買人心,最終達到目的”,反映出朝臣限制了君主的權力,故B項錯誤;明朝皇帝通過重金收買人心,最終改變廷議結果,因此廷議制度不能確保朝廷公正法治,故C項錯誤;廷議屬于法定的議事程序,其議決結果可能有悖于君主意愿,反映出明代中央決策趨于制度化,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7.(2017·四川高考模擬信息押題卷,27)雍正帝即位后,嚴令各省在限期內補足國庫的虧空,對查實的貪污官員嚴加懲處,追回贓款,抄沒家產,并認真落實。這一舉措A.使軍機處最終取代了南書房B.打擊了貪腐,整頓了吏治C.有效加強了對中央官吏的管控D.從根本上解決了財政危機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嚴令各省在限期內補足國庫的虧空,對查實的貪污官員嚴加懲處,追回贓款,抄沒家產,并認真落實”是雍正帝整頓吏治的措施,與軍機處無關,故A項錯誤;據材料“對查實的貪污官員嚴加懲處,追回贓款,抄沒家產,并認真落實”可知這一舉措打擊了貪腐,整頓了吏治,故B項正確;C項與材料“嚴令各省”不符,故C項錯誤;整頓了吏治,打擊貪腐有利于緩解財政危機,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危機,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8.(2017·鷹潭一模,27)清朝軍機大臣的職責是:“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币韵玛P于軍機大臣的表述錯誤的是A.軍機大臣的職責表明皇權的強化B.軍機大臣實質是皇帝的機要秘書C.軍機大臣從此無權參與軍國大政D.軍機大臣承旨辦理機務出納皇命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軍機大臣的職責是“只供傳述繕撰”,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說明皇權得到強化,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軍機大臣按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秉承皇帝旨意辦事,實際上是皇帝的機要秘書,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軍機大臣由皇帝欽定,可以參與機務,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軍機大臣將皇帝的各種詔令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zhí)行,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據材料中明清總督的職能“掌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可知總督將行政權、軍事權、監(jiān)察權集于一體,以改變各省權力分散的局面,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項正確。9.(2018·全國Ⅰ卷高考模擬一,27)明清總督是兼管兩省或三省事務的高級地方官,“掌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其意圖是A.擴大地方的權力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整飭地方的吏治 D.協(xié)調地方和中央關系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軍機大臣位高權重說法錯誤,故A項錯誤;據材料“其領袖者必大學士”可知重用內閣大學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可知是地位尊崇,故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內閣,故C項錯誤;材料也未體現(xiàn)軍機處與內閣相互牽制,故D項錯誤。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江西聯(lián)考)1800年,清廷下詔:自王以下滿、漢文武大臣,都不準到軍機處找軍機大臣談話,“違者重處不赦”。清廷此舉A.維護了滿洲貴族權威B.提高了皇帝決策的科學性C.加強了決策的封閉性D.消除了內廷與外朝的矛盾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本題考查清朝后期軍機處決策的保密制度。滿族文武大臣也不準到軍機處找軍機大臣談話,可見此舉與維護滿洲貴族權威無關,故A項錯誤;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君主獨裁無法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故B項錯誤;此舉是為了防止軍機處決策的泄密,體現(xiàn)出其封閉性,故C項正確;外朝無法參與決策,因此不能消除內廷與外朝的矛盾,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據“北京故宮內某機構,其‘職能原為承命擬旨,參與軍務’”可判斷該機構為清朝的軍機處,結合史實可知軍機處的設立使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標志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A項正確。12.(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9)北京故宮內某機構,其“職能原為承命擬旨,參與軍務,后逐漸演變?yōu)槿珖畹纳吹睾托姓行摹薄4藱C構的設置A.標志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達到頂峰B.出現(xiàn)于康熙年間,以票擬形式參與軍務C.取代前朝的三省,成為最高行政機關D.與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形成三足鼎立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選擇題13.(2016·湖北百校大聯(lián)盟高三10月聯(lián)考,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內閣大學士無定額。永樂年間有七人,宣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