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課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2022版課標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學習重點造紙術的改進、司馬遷和《史記》、張仲景和華佗及其成就主概念: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子概念: 1.造紙術的發(fā)明 2.醫(yī)學、數學與農學的成就3.司馬遷與《史記》 4.道教和佛教1.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知道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的基本史實。理解華佗發(fā)明“麻沸散”的意義和張仲景被稱為“醫(yī)圣”的原因。2.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掌握《史記》的作者、體例、內容及其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知道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及其發(fā)展狀況,理解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3.家國情懷:認識到兩漢時期我國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時間: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改進:____年,東漢宦官_______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意義:紙的使用日益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______的流傳。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中國對__________的偉大貢獻之一。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造紙術的發(fā)明105蔡倫典籍世界文明地位:_______末年名醫(yī),中醫(y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chuàng)者,為中醫(yī)藥學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______”。成就:寫成的《___________》,發(fā)展了中醫(y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他還發(fā)展了“______”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醫(yī)學的成就張仲景華佗地位:______末年名醫(yī)。成就: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能實施外科
手術;發(fā)明了“_______”;創(chuàng)編出了
“_______”,幫助人們強身健體。東漢醫(yī)圣傷寒雜病論治未病東漢麻沸散五禽戲數學的成就:《__________》:最晚成書于東漢時期,
總結了東漢以前的數學知識,內容包括
解決實際問題的算術、代數、幾何等,
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數學著作。農學的成就:秦漢時期,農學有較大發(fā)展,代表著作
是《__________》。這部書總結了關中
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經驗,提出改良土壤、
適度施肥、合理密植等農業(yè)生產方法。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九章算術氾勝之書作者: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_______。體例:我國古代第一部___________。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史記》價值史學價值:司馬遷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我國史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文學價值:《史記》文筆優(yōu)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司馬遷紀傳體通史道教:_____末年,張角創(chuàng)立了______;當時
在漢中、巴蜀地區(qū)還有____創(chuàng)立的五斗
米道。佛教:約_________世紀,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主張__________。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道教和佛教東漢太平道張陵公元前6眾生平等1.兩漢時期的科技文化繁榮的原因。政治國家統一經濟封建經濟的大發(fā)展民族關系民族交融,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加強對外交往絲綢之路的開辟個人努力張仲景、司馬遷等人為了理想,面對挫折,努力拼搏的結果2.東漢時期,佛教、道教在我國得以發(fā)展的原因。佛教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同時也主張今生忍受苦難,來世獲得幸福,麻痹了人們的反抗意志,對統治者有利,因此很快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提倡與扶持。道教思想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統治者用道教統治人民。閱讀材料,完成問題。(10分)材料一
張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生活于東漢末年。獻帝建安年間,南陽地區(qū)接連發(fā)生瘟疫,大量人口死于傷寒癥。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同情百姓,痛下決心,一定要制服傷寒癥這個瘟神。從此,他“勤求古訓”,刻苦研讀《素問》《靈樞》等古代醫(y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yī)籍的基本理論,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于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五藏論》《評病藥方》等著作。《傷寒雜病論》所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yī)臨床的基本原則。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創(chuàng)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受到歷代醫(y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高度推崇?!幾栽S敬生《中國歷代醫(yī)藥名家文庫·古代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張仲景的功績。(4分)【答案】功績: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發(fā)展了中醫(y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發(fā)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皇侵嗅t(y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chuàng)者,為中醫(yī)藥學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4分)材料二(2)材料二中這套體操的名稱是什么?是誰創(chuàng)編的?這套體操的創(chuàng)編實踐了張仲景的哪一中醫(yī)思想?(6分)【答案】名稱:“五禽戲”。(2分)創(chuàng)編者:華佗。(2分)思想:“治未病”的思想。(2分)《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fā)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這部著作的作者是()A.華佗B.蔡倫C.張仲景D.張衡C【易錯例題答案與解析】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醫(yī)圣張仲景編寫了《傷寒雜病論》,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fā)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故選C項。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南陽的張仲景祠,指出:中醫(y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張仲景的主要成就是()A.發(fā)明“麻沸散”,創(chuàng)編“五禽戲”B.總結出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C.編寫醫(yī)學著作《黃帝內經》D.著有《傷寒雜病論》,發(fā)展“治未病”的思想D知識點一:造紙術的發(fā)明1.章學誠指出,簡牘時代書寫載體空間狹小,書寫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煉;紙本時代書寫載體容量擴大,書寫便利,文辭多顯冗長枝蔓。由此可知,章學誠認為
()A.使用簡牘成本較高B.專制統治禁錮思想C.紙的應用影響文辭D.紙張促進文化交流C2.(2022·四川雅安中考)近數十年考古工作的收獲表明,西安灞橋、新疆羅布淖爾、甘肅敦煌馬圈灣遺址等都曾經有西漢麻紙殘片發(fā)現。這些發(fā)現證明了()A.造紙術起源于西漢B.西漢時造紙術傳到國外C.西漢時紙已經出現D.西漢時紙已取代簡帛C知識點二:醫(yī)學、農學的成就3.(2021·江蘇揚州中考)東漢末年有一位名醫(yī)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為中醫(yī)藥學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人尊為“醫(yī)圣”。他是()A.蔡倫
B.張仲景C.華佗
D.李時珍B4.《呂氏春秋》說:“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勝之書》說:“凡耕之本,在于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材料反映了古代農業(yè)
()A.注重農業(yè)時令
B.尊重自然規(guī)律
C.強調精耕細作
D.重視歷法指導C知識點三:司馬遷與《史記》5.(2021·吉林中考)司馬遷編撰《史記》寄以“述往事,思來者”之意,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A.秉筆直書B.評價人物C.以史為鑒D.涵養(yǎng)德行C知識點四:道教和佛教6.(2022·湖南湘西中考)《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小說的經典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唐僧、孫悟空、如來佛祖等一系列角色。其中與“如來佛祖”有關的宗教是()A.伊斯蘭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B7.兩漢之際,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一些佛教用語也逐漸融匯到漢語中,如“五體投地”“現身說法”“大千世界”“天花亂墜”等。這說明()A.佛教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B.佛教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C.佛教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D.佛教主張眾生平等B8.(初高中銜接)下表所示是漢朝時期的部分科技和文化成就。漢朝取得這些科技成就的根源是()C項目成就與西方比較數學(公元1世紀)《九章算術》正負數、加減法法則最早造紙術西漢:勞動人民制造絲絮紙、麻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最早地震測量東漢:(132年)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早1700多年A.國家疆域實現統一B.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C.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D.民族聯系與中外交流加強9.(跨學科·美術)下圖工藝流程反映的生產活動是中國古代的()A.造紙B.煉鐵C.紡織D.制瓷A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該著作成書于西漢時期,主要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裁,其中本紀記述歷代帝王的事跡;表是春秋以來歷代帝王和侯國的大事記;書記述天文、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情況;世家主要記述諸侯王國的事跡;列傳記述各種重要人物的事跡。——摘編自《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該著作繼承了以往歷史著作的傳統,把幾千年間零碎散亂的歷史資料,加以整理、審核、排比;在整理歷史材料時,作者“采經摭傳”“涉獵者廣博”,有書本的,有檔案的,有自己采訪的,對這些豐富的材料,盡可能地進行選擇和考訂。該著作“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創(chuàng)造了紀傳體的形式,成為一部不朽的史學著作。——摘編自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1)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