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地區(qū)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豫北地區(qū)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豫北地區(qū)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豫北地區(qū)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豫北地區(qū)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豫北地區(qū)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進入21世紀,世界上出現了反全球化的浪潮。法國反對其他國家的“全球化強加”,維持自身文化傳統(tǒng);非洲則以取消債務、消除貧困、防止非洲的邊緣化為目標。這反映出A.自身發(fā)展國家反對全球化 B.歐美國家主導的全球化C.全球化對各國影響不同 D.反全球化成為世界主流2.1820-1939年間廣東沿海某鄉(xiāng)居民離鄉(xiāng)謀生情況統(tǒng)計表時期

鄉(xiāng)民遷出總人數

遷至他鄉(xiāng)種田人數

遷至城鎮(zhèn)做工或經營小商業(yè)人數

出國從事工商業(yè)人數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間,該鄉(xiāng)居民遷居方向由農村到城鎮(zhèn)、由國內到國外。②導致鄉(xiāng)民遷居謀生的原因是中國被打開國門,自然經濟解體。③導致鄉(xiāng)民職業(yè)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近代經濟的興起。④第四個時期出國謀生的人數激增,主要原因是國內社會長期動亂,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以上分析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清末有輿論說:“中興名臣曾國藩僅賞侯爵,李鴻章不過伯爵,其余百戰(zhàn)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獎創(chuàng)辦實業(yè)之工商,……斯誠稀世之創(chuàng)舉。”此“創(chuàng)舉”最可能出現在A.康乾盛世 B.洋務運動 C.清末新政 D.戊戌變法4.《后漢書》記載,漢明帝曾親自到太學講學,和儒生們一起研討儒學經典。下列文獻,不可能列入他們研討范圍的是A.《詩經》B.《春秋》C.《禮記》D.《四書集注》5.夏、商兩朝,“天命”“天罰”思想盛行于世;西周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口號和“明德慎罰”的思想;春秋戰(zhàn)國“非楊即墨”;從秦朝法家學說大行其道,到漢朝中期“引經入獄”。這一變化歷程從本質上反映了A.古代社會形態(tài)緩慢演進 B.古代法制思想的流變C.神權政治轉向官僚政治 D.德治具有久遠的傳統(tǒng)6.1972年,中國致函聯(lián)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指出“香港、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所謂‘殖民地’范疇”。聯(lián)合國采納了中國的立場。中國政府這一舉措A.奠定了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決港澳問題的主動權C.是“一國兩制”的具體體現D.標志著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7.“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毕铝惺窌c之相符的是A. B.C. D.8.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終結于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設立內閣,奉旨辦事。雍正七年,因對西北用兵開始設立軍機處,漸漸取代了內閣。大學士成為了名譽職務,軍機大臣更有實權。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A.內閣其實就是明代決策機構 B.軍機處是清代中央一級政府C.宰相制廢除后相權隨之消失 D.廢除宰相制后相權弱而未亡9.《禮記·坊記》記載:“夫禮者,……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則民有所讓?!彼?,周公制定禮樂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 B.嚴格宗法制度C.打擊舊貴族勢力 D.激發(fā)認同,維護社會秩序10.在列寧看來,經濟和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guī)律,但社會主義國家并不一定要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中取得勝利。俄國完全可以開辟自己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表明A.十月革命引發(fā)西方現代文明的危機 B.社會主義革命沒有固定的模式C.列寧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 D.社會主義適合在落后國家建立11.1902年梁啟超發(fā)表了政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其中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景:在中國維新50周年的祝典日上,英、日、俄等各國元首及夫人來南京參加“萬國太平會議”,在上海開設的大博覽會上“處處有演說壇,日日開講論會”。梁啟超主要目的是A.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 B.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C.旨在激發(fā)民眾愛國精神 D.致力于挽救民族的危亡12.明中葉時,匠戶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順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價(京班匠價即班匠銀),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復征收班匠銀(國家對手工業(yè)匠戶征收的代役金)??滴跻院?,陸續(xù)將班匠銀攤入田賦,以至最后廢除了匠籍。這一系列變化A.推動了民間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B.體現了傳統(tǒng)經濟政策的改變C.反映了官營手工業(yè)的衰落 D.鞏固了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方史學界在20世紀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歐中心論”的世界歷史編纂潮流,使世界歷史的編纂學在總體上進入了全球文明史?!叭蚴酚^”的基本特征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fā)展進程中愈來愈擴大,各民族的原始閉關自守狀態(tài)則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發(fā)地發(fā)展起來的各民族之間的分工而消滅得愈來愈徹底,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辈牧隙?0世紀80年以來,我國有些學者提出“現代化史觀”。主張“從宏觀歷史學的角度,把現代化作為一個全球性大轉變的過程,從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化工業(yè)社會轉變的大過程,進行整體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保?)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評價新航路開辟。(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敘述從李鴻章、康有為到孫中山為代表的近代中國政治家們救過歷年的變化趨勢以及社會原因。14.(20分)材料1903年,美巴政府簽訂開鑿和永久租讓巴拿馬運河區(qū)的不平等條約,運河歸美國政府所有,并由美國政府任命總督,升美國國旗,實行美國法律。1914年運河通航后,美國把運河兩岸16.1千米范劃分為運河區(qū),設立了美軍南方司令部(美在西半球的重要軍事和情報中心),駐軍1萬多人,禁止巴拿馬人入內,成了運河的主要用戶和受益者。經過巴拿馬人民的長期十爭,美國終于在1977年同意從1979年開始把巴拿馬運河主權移交給巴拿馬,條件是保留運河區(qū)內美軍基地以及運河對美國船只永遠開放移交過程是20年。1989年5月巴拿馬舉行總統(tǒng)大選,親美的候選人獲得了勝利,但長期執(zhí)政巴拿馬的諾列加宣布選舉無效,自任國家元首。12月20日美國公開入侵巴拿馬,不久,諾列加被迫投降。1989年12月29日,聯(lián)合國大會以75票贊成,20票反對、40票棄權達責美國的入侵。美軍入侵巴拿馬遭到了歐洲多數國家的反對。美洲國家組織責這次入侵,要求美軍立即撮軍,秘魯干脆召回了駐美大使。在巴拿馬失去親人的美國人民也極為不滿?!幾詮垏濉妒澜绱髴?zhàn)與局部戰(zhàn)爭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對其具有的戰(zhàn)略價值。(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入侵巴拿馬的目的及其引發(fā)的國際社會反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據材料“法國反對其他國家的‘全球化強加’,維持自身文化傳統(tǒng);非洲則以取消債務、消除貧困、防止非洲的邊緣化為目標?!苯Y合所學可知法國和非洲對待全球化采取不同的策略,表明全球化對各國產生的影響不同,故選C;A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不能反映歐美國家主導的全球化,B錯誤;D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2、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學生需準確提取表格信息,從表中鄉(xiāng)民遷出人數、遷入區(qū)域、遷出后從事的行業(yè)等變化以及各時期的時間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判斷材料中的四點結論都正確,因此選擇A項。考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特點3、C【解析】

根據材料“今乃以子、男等爵獎創(chuàng)辦實業(yè)之工商,……斯誠稀世之創(chuàng)舉”可知清政府鼓勵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末在新政中主張發(fā)展實業(yè)、編練新軍等措施,因此C選項符合題意;康乾盛世的經濟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A選項排除;洋務運動主張學習的西方的先進技術,B選項排除;戊戌變法雖然主張發(fā)展工商業(yè),但是與材料中“今乃以子、男等爵獎創(chuàng)辦實業(yè)之工商”的措施不符合,D選項排除。4、D【解析】試題解析:從材料中“漢明帝”“太學”“研討儒學經典”可分析出講學的內容是以儒家經典為主?!端臅戮浼ⅰ肥撬未祆涞模c時間不符,故選D。其它各項都是戰(zhàn)國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5、B【解析】

從商夏商的“天命”“天罰”到秦朝的法家思想,再到漢代的“引經入獄”,體現了古代中國法治思想的演變過程,B正確;商周思想不同,但是屬于同一社會形態(tài),秦漢也一樣,都屬于封建社會,排除A;題干未體現出官僚政治,排除C;法家思想、“天命”“天罰”均不屬于德治,排除D。6、B【解析】

根據題意內容可知,中國將香港、澳門問題定性為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不屬于通常所謂的“殖民地”范疇,從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敵對勢力的干涉,掌握了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主動權,故選B項;新中國從建立伊始就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項;1972年還沒有提出“一國兩制”的設想,故排除C項;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都是在90年代,故排除D項。7、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信息“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指的是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故A正確;《資治通鑒》的作者是北宋的司馬光,《史通》是唐代劉知幾著作的中國首部系統(tǒng)性的史學理論專著,《文史通義》是清代學者章學誠創(chuàng)作的一部史學理論作品,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錯誤。8、D【解析】

相權與君權是矛盾里的統(tǒng)一體,二者共存亡,所以出現了宰相制度廢除后,又有了地位等同于宰相的內閣等機構。D正確;依據材料“奉旨辦事”來看,決策權掌握在皇帝手中,A排除;據所學可知,軍機處只能跪拜筆錄,實際上是皇帝的內廷機構,B排除;內閣、軍機處的存在證明相權只是遭到了削弱,沒有隨之消失,C排除。故選D。9、D【解析】

材料中文字說明周公制定禮樂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這樣更有利于西周政權的統(tǒng)治,D正確;ABC三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10、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俄國十月革命后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打破了“社會主義國家在工業(yè)發(fā)達國家中取得勝利”的定論,說明俄國結合自身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故B項符合題意;題干并未表明十月革命引發(fā)西方文明危機,排除A項;題干信息不能反映列寧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運動新局面,排除C項;各國依據自身實際追求社會主義,D項說法過于片面,排除。故選B。11、B【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表達中國維新50周年的成就。由此可知,梁啟超此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故B正確;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不是主要目的,故A錯誤;激發(fā)民眾愛國精神、挽救民族的危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D錯誤。12、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匠戶逐漸擺脫了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獲得了自由身份,為民間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A選項正確;明清時期依然堅持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政策,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官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C選項錯誤;廢除匠籍會沖擊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D選項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新航路開辟及隨之而來的早期殖民擴張,使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漸走向整體的現代世界演變。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各國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聯(lián)系日益緊密;原始積累加速,有利于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2)理念變化:從中體西用到君主立憲再到民主共和,從技術改革到全面改革再到革命,從保住皇權到三民主義。變化的社會原因“隨著列強的不斷侵略,中國半殖民地化逐漸加深,20世紀初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西學的不斷升入,中國先進分子也開始關注和認識到中西方文明的差距;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與發(fā)展;從戊戌政變到預備立憲再到”皇族內閣“,人民越發(fā)的意識到只有推翻清王朝才能救中國?!窘馕觥?/p>

(1)根據材料一可知研究角度是全球文明史觀,就是將歷史事件放在全球范圍內來看待,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對世界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對新航路的開辟就可以從殖民擴張使孤立世界走向整體,促進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等方面分析回答。(2)變化:根據材料二可知研究角度是現代史觀,總結出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三個人的變革內容和理念變化。從中體西用到君主立憲再到民主共和,從技術改革到全面改革再到革命,從保住皇權到三民主義進行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