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本試卷共10頁,25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26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4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畫山水,最重要的問題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什么是意境?我認為,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山水畫不是地理、自然環(huán)境的說明和圖解,不用說,它當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準確性,但更重要的還是表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見景生情,景與情要結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學的一面,畫花、畫鳥都會成為死的標本,畫風景也缺乏情趣,沒有畫意,自己就不曾感動,當然更感動不了別人。在我們的古詩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雖然關于“人”一句也不寫,但是,通過寫景,卻充分表現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里包含著朋友惜別的惆悵,使人聯想到依依送別的情景:帆已經遠了,消失了,送別的人還遙望著江水,好像心都隨著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這四句詩,沒有一句寫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兩句,完全描寫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這兩句里,使人深深體會到詩人的深厚的友情。毛主席的詩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寫景,每一字都是說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達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詞分別體現了山的崇高、氣勢和力量,這里并沒有直接寫人,實際上都有力地歌頌了人,歌頌人的英雄氣概。古人說“緣物寄情”,寫景就是寫情。詩畫有意境,就有了靈魂。(摘編自李可染《山水畫的意境》)材料二:可染先生最有影響的繪畫美學思想是他那早就為人所知的意境論,然而可染先生所說的意境其實并不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意境概念。傳統意境概念雖然也大談情景關系,但側重點卻是偏向情的,而且更重要的,在傳統意境論中最重要的因素還不是情,而是比情更高一籌的終極性本體——道。傳統的意境概念是一個以情景交融的意象為手段而獲得的一個意義空間,而這個意義空間必須要能引導欣賞者獲得一種對宇宙和人生的根源和根本意義的形而上體驗,實現天人合一。而這種終極性、超越性追求并沒有在李可染畫論中得到自覺的反映。可染先生所說的意境,其實質就是意象,或者用一個更西方化的術語就是典型形象。它可以被包容在意境概念內,但只是構成意境生成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為什么說可染先生所說的意境就是意象或典型形象。先生說“藝術從生活中來,但它不等同于生活,……藝術又要求對生活進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從而創(chuàng)造出比現實更美好、更富有詩意、更理想的藝術境界,創(chuàng)造出革命時代新的意境?!钡湫突仁菍ο缶A的揭示,也是畫家理想的體現,典型化必然導致形象的典型性。與典型性相關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真實性。中國古代的意境論也講真實,但那主要是講情感的真實,以情感邏輯作為真實性的標準。而從可染先生所說的“真實”來看,主要還是從認識的角度來理解的,他說:“形象要真實與美統一,真實使人信服,藝術叫人感動,要運用自己的全部修養(yǎng)把自然提高到更美的境界。”使人信服的真實不同于讓人感動的真實,它來源于形象與生活實際的符合,是局限于認識論框架之內的?!罢鎸嵅皇菍ψ匀坏挠拗摇薄斑^于逼真,反而顯得很小、很假。”可染先生追求一種更高的真實,也就是他多次提到的事物的“精粹”,而精粹本身就具有典型性。按照可染先生的理解,真實性必然又同時具有典型性,而既具真實性又具典型性的藝術形象就是典型形象??扇鞠壬f的意境的這兩個重要的規(guī)定性正暴露出這種意境的內涵就是典型形象??扇鞠壬囊饩痴撛谏剿嬛凶钔怀龅谋憩F,是他對自然美的發(fā)現以及對自然山水的真實而精粹的再現。先生總是在別人不注意的地方發(fā)現了美之所在。因此,在表現題材上,先生的作品才會如此豐富多彩,超越前人。善于發(fā)現自然山水美之精粹,并強調這些精粹,使這些自然景物轉化為藝術形象,并具有典型的意義,也就形成了可染先生所說的意境。畫家在作品中真實而典型地再現出自然山水,提醒觀眾自己生活周圍的平凡景物原來是如此美麗。真實于自然的山水畫,具有一種鮮活的生命力與生活氣息,讓觀眾產生由衷的親切感,這是李派山水畫的感人之處。李可染山水畫中的優(yōu)秀之作,客觀上契合了傳統意境的要求。雖然可染先生主觀理解的意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意境,但人們在體驗其山水畫中的意境之時,已經先入為主地按傳統意義上的意境概念來評價其作品,而忽視了可染先生自己的與傳統有別的意境論。(摘編自張黔《李可染對“意境”的誤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山水畫作中的景,不僅有自然地理準確性的要求,更要有作者的思想情感。B.材料一指出,山水畫有了意境,山水便有了靈氣,產生了情趣,這樣才能打動欣賞者。C.材料二認為,傳統意境對“道”的終極性、超越性追求沒有在李可染畫論中得到體現。D.材料二闡述了李可染意境論的內涵,并通過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印證了典型形象的特征。2.根據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幅山水畫作如果不能感動欣賞者,那就意味著創(chuàng)作者自己不曾感動。B.李可染山水畫意境既是自然山水真實的再現,也是藝術典型化的結果。C.李可染山水畫之所以熠熠生輝,是因為他對創(chuàng)作對象有著深刻的認識。D.李可染意境論與傳統意境說并無矛盾,只是論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開宗明義,點出論述中心,然后以設問引出對核心概念的闡釋,突出意境的重要性。B.材料一采用例證法論述觀點,選例典型,一古一今,一繁一簡,語言準確而富有變化。C.材料二多處直接引用李可染的話語,既是對對方觀點的尊重,也體現了學術探討的嚴謹。D.材料二用較大的篇幅分析李可染的山水畫作,旨在論證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他的畫論不相符。4.材料一闡述的是山水畫的意境,卻以詩詞為例,請簡要概括原因?!敬鸢浮?.C2.A3.D4.①詩歌中情景交融,與山水畫的意境相通。因此,作者在這里以這首著名的詩詞的意境為例,更好地詮釋了山水畫的意境。②作者以古詩詞“情寓于景”為例來說明意境對詩畫的重要性。③人們對古詩里的意境比較熟悉,借古詩的意境讓人們更容易了解山水畫的意境。【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傳統意境對‘道’的終極性、超越性追求沒有在李可染畫論中得到體現”錯,由材料二“而這種終極性、超越性追求并沒有在李可染畫論中得到自覺的反映”“李可染山水畫中的優(yōu)秀之作,客觀上契合了傳統意境的要求”可知,傳統意境對“道”的終極性、超越性追求在李可染畫論中也是有所體現的。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如果不能感動欣賞者,那就意味著創(chuàng)作者自己不曾感動”錯,原文的表述是“自己就不曾感動,當然更感動不了別人”,但這并不能說明作者感動了,讀者就一定能感動,所以“如果不能感動欣賞者,那就意味著創(chuàng)作者自己不曾感動”的推斷是錯誤的。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論證的分析的能力。D.“旨在論證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他的畫論不相符”錯,材料二用較大的篇幅分析李可染的山水畫作,旨在論證李可染所說的“意境”與一般所理解的傳統“意境”的區(qū)別。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和論據的能力。①本文列舉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句的例子,描繪了“帆已經遠了,消失了,送別的人還遙望著江水,好像心都隨著帆和流水去了”這樣的一幅畫面,表達了詩人與友人惜別的場景,但難得的是沒有出現“友情”“友誼”之類的字眼,而是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含蓄不露而余味無窮。詩歌中情景交融,與山水畫的意境相通。因此,作者在這里以這首著名的詩歌的意境為例,更好地詮釋了山水畫的意境。②本文論點為“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就是表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見景生情,景與情要結合。文中列舉李太白的例子論證了通過寫景,卻充分表現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觀點;列舉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寫景,每一個字都是說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達了人的思想感情,進一步說明“寫景就是寫情。詩畫有意境,就有了靈魂”的觀點。作者以古詩詞“情寓于景”為例來說明意境對詩畫的重要性。③從讀者的角度分析,人們對古詩里的意境比較熟悉,作者借古詩的意境能讓人們更容易了解山水畫的意境。(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行行重行行湯成難如果我和母親每天不把父親從地里拔上來,父親就要栽進地里了。他終日勞作,兩條腿深深插進水田,那把與他形影不離的鐵鍬像是從身體里長出的另一只手臂。那塊水田被父親侍弄得妥妥帖帖,像他的另一個乖順孩子。他來來回回走在那田埂上,用鐵鍬將多余的泥土鏟去,把凹陷的地方補平,敲敲,鏟鏟,拍拍,細瘦的田埂被他修得筆直而又平整。我們家在小官莊的最邊上,門前是一條河,河將我們與村莊阻隔開來。如果我們要去村里,只能從河堤上經過,那是唯一能夠到達外面的途徑。父親把對付田埂的力氣都用來對付門前的這條路。但這路比田埂難修多了,因為一側傍水,特別陡峭,一側是別人家的水田,無法拓寬。他走在那路上姿勢十分別扭,他不像是走路,倒像是馴服路。他時常全神貫注對著路發(fā)呆,甚至整個人都陷入一個我們無法進入的世界。這年初夏,父親突然毫無征兆地出了遠門,那時農忙剛剛結束。沒有一條通往外面的路,怎么行呢?父親對我們說。他扛著鐵鍬走了。不知道父親為什么帶著鐵鍬,好像來不及將其放下就要匆忙上路,又好像那把鐵鍬能給遠走的父親帶來足夠勇氣和力量。我們也不知道父親要去哪里,母親說父親去外地找活兒干了,因為要掙錢供我和哥哥繼續(xù)讀書。在我和哥哥都以為父親幾年之后或這年年底才會回來時,父親卻扛著鐵鍬出現了,好像他并沒有遠行,只是去了一趟地里而已。父親走了很遠,很遠。他說南方的山一重又一重,不知道翻了多少道。父親這一趟帶回了兩樣東西。他從衣服的內襯口袋掏出一個報紙卷。報紙泛黃且皺皺巴巴,他過于鄭重而抖索的手指將報紙一層層打開,如同剝掉殘敗的花瓣,露出中間的花蕊。是一支毛筆。那是父親沒有猶豫從一個制筆匠那兒買來的。他覺得他那小女兒一定會喜歡上它。父親帶回的另一樣東西,是一條山路。那是只有短短一小截的山路,父親將它作為通往外面的唯一途徑。那天傍晚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走上去,那路雖然比原來的高出幾分,卻令人感到太崎嶇了。父親并沒有因此罷休,他扛著鐵鍬一遍遍走在上面。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父親喃喃地說著。我們不知道父親說的不是這樣應該是哪樣,他原本要帶回來的又是怎樣一條路呢?我忘我地用父親送的那支毛筆畫畫,就像父親忘我地修路一樣,我感到有另外一股神奇力量操縱著這支毛筆。我想起父親手里的鐵鍬,是不是也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操縱著呢?在春分這天撒完肥,父親又走了。他去了城里,從他回來后向我們描述的內容可以得知。這一趟,父親走了很多街巷,城里的路又寬又直,泛著奇異的光亮。父親有時會被那樣的路迷惑,他對城里的路頗有好感,不管哪一條似乎都能引領人們快速走到終點。那時候我堅定地懷疑父親就是個偷路的人,他對水田四周的田埂和門前小路的不滿由來已久,哪怕是一條形跡可疑的路都能激起他的興趣。他扛著鐵鍬,滿懷心事地行走在不同的路上。父親在麥子秀時從城里又回到地里。這次他帶回一條屬于城里的路——他要把門前的路修成他見識過的最好的樣子。那是一截由磚塊、石子鋪成的路,它平整寬闊,的確是一條好路的樣子,可是,與我們這兒的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我們不愿走上去,堅硬的路面并不適合腳,而更適合車輪。夜晚,父親獨自在空蕩的路上踱步。他光著腳,沒有泥土從腳丫縫里綿綿往上擠的松軟,這使他極度沮喪。他仿佛看見牛腳印草正從路的側縫艱難地往上鉆,聽見溫熱的泥土在石子下痛苦呻吟。父親感到難過、生氣和不安,幸好路并不長,父親花兩個晚上就將它敲得粉碎。這年秋天,父親就送我到先生家學畫了。今天畫了什么景子?父親總是這樣問我。我饒有興趣地回答他,山峰,溪水,松林,云霧,山路……這時,父親便打斷我:“山路?真的有一條路嗎?”他小聲地說?!笆怯幸粭l路的?!蔽艺f,每幅山水畫里隱隱約約都有一條路的。父親點點頭,半晌才回復一句:“真好?!边@年冬天,父親又出了一趟遠門。父親大概去了北方草原,因為他帶回了一條奇怪的路,枯草與泥土交織。哥哥說父親對路有一種魔怔,不過,那條路幾天后就被父親鏟去了。他又將路恢復到田埂的樣子。就是那時,父親的腿壞了,膝蓋向下的部分都變成紫色。母親說一定是常年光腳插在地里的緣故。沒有可以走路的腿,父親陷入巨大的悲痛和沮喪之中。那段時間,門前的路又回到田埂的模樣,但比從前結實板匝多了。一條路也會成長,也會逐漸懂事,我常常想,門前的這條路如果少了父親的打理和呵護,最終會長成什么樣兒呢?父親是在春天麥子快要收割時不見的。小官莊的人在通洋河邊發(fā)現父親的鞋,那雙他一輩子幾乎沒怎么穿過的套鞋,齊整整擺在河岸上。對于父親的消失不見,眾說紛紜,但我更愿意相信哥哥說的,父親是去找路了。哥哥大學畢業(yè)后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去了長江邊上參與水利工程的建設。有一年暑假我去看他,只見哥哥正扛著鐵鍬從大壩上下來,那一刻,我突然百感交集。我也如父親所愿,考取了一所美術學院,成了一個拿毛筆的人。有媒體評論我的山水畫里充滿故事,的確,我用毛筆講述故事。不久前,博物館舉辦書畫展,角落里有一幅畫吸引了我。畫面筆墨蒼潤,煙色迷離,畫中的清淺涓流旁蜿蜒著一條路。路向前方延伸,一直隱沒在遠處的山林中。路上畫有一行人,只見背影,正向前方走去。我怔怔地看著,發(fā)現那人卷著褲管,光著腳,膝蓋以下是淡淡的紫褐色。我抿著嘴,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我注視著那背影很久,很久,仿佛送別。(有刪改)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部分,父親勞作不僅僅傳達了對土地的深厚情感,也引出了下文父親修路和出走的情節(jié)。B.文章以小女兒的視角來敘述父親的故事,便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體現對父親平凡生活的獨特思考。C.妹妹見到哥哥扛著鐵鍬從大壩上下來而百感交集,委婉流露對哥哥選擇水利工作的遺憾之情。D.父親失蹤這一突發(fā)事件增添了悲劇色彩,與文末女兒觀看畫展時的感觸關聯,豐富了文章意蘊。6.文中畫線部分,寫出了小女兒對父親送毛筆給她的多重感受。請簡要概括。7.父親一次又一次的出走與修路,含有哪些意味?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答案】5.C6.①驚訝與好奇;②緊張與期待;③喜悅與幸福的父女之愛。7.①對生活的不懈追求與改善:父親不斷外出尋找新的路,實際上是對更好生活的追求。②對家庭的責任與犧牲:父親的每一次遠行都是為了家庭,無論是為了掙錢還是為了改變居住環(huán)境,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擔著作為一家之主的責任,即使這意味著個人的犧牲和孤獨。③內心的探索與自我實現:父親的修路行為象征著他內心的探索和對自我實現的渴望。他不滿足于現狀,試圖通過修路找到與外界連接的方式,同時也試圖尋找內心的道路。④對自然與傳統的尊重:父親對待土地的態(tài)度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和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堅持。他在修路的過程中嘗試與自然和諧相處,但當路違背了自然時,他選擇了拆除,這反映出他內心的價值觀。【解析】【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委婉流露對哥哥選擇水利工作的遺憾之情”錯誤,妹妹從哥哥身上看到了父親當年的影子,應該是欣喜、驕傲,而不是遺憾。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①原本預期父親會在外很久,他的突然歸來本身就帶來了驚喜。而毛筆作為禮物的出現,更是超出了小女兒的期待,激發(fā)了她的好奇心。②“他過于鄭重而抖索的手指將報紙一層層打開”,這里通過父親的動作描寫,體現了小女兒在等待禮物揭曉時內心的緊張和期待。她可能在猜測會是什么樣的禮物,同時對父親的重視程度感到好奇和激動。③“報紙泛黃且皺皺巴巴”,這不僅說明了禮物被精心包裹和攜帶的過程,也暗示了這件物品具有一定的歷史或情感價值。“如同剝掉殘敗的花瓣,露出中間的花蕊”,這個比喻展現了打開禮物時逐漸展現驚喜的過程。通過“花蕊”的比喻,表明小女兒能夠感知到這份禮物背后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物質本身,這是父親對女兒的愛?!?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深刻意蘊的能力。①對生活的不懈追求與改善:父親不滿意門前的道路,象征著他對于生活現狀的不滿,他不斷地探索和尋找更好的出路,這種追求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不滿足于現狀的生活態(tài)度,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的命運,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②對家庭的責任與犧牲:父親出走是為了尋找賺錢的機會,為了供子女讀書,每一次遠行,其背后的動機都是為了家庭。無論是為了掙錢供子女上學,還是為了改善家庭的居住環(huán)境,都展現了一位家長對家庭的深厚責任感。他的每一次離開和歸來,都是對家庭責任的履行,即使這意味著他需要承受孤獨和艱辛,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這種犧牲精神是父親深沉愛意的體現,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愛的一種表現。③自我實現與夢想追求:父親修路的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層面的建設,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探索。父親修路的行為也反映了他內心深處對完美和理想的追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環(huán)境,試圖通過修路找到與外界連接的方式,同時也是在尋找自己內心的歸宿和道路。這種探索體現了人對意義的追求,對自我價值的實現。修路的過程象征著父親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對未知世界的向往,他想要突破現有的局限,尋找更廣闊的生活空間。④對自然與傳統的尊重:在文中,父親對待土地的態(tài)度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他精心照料自家的水田,將其視為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這反映了農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而在修路過程中,當他意識到某些做法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時,他會選擇拆除,重新回歸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tài)。這種對自然的尊重和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堅持,體現了父親內在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二、古代詩文閱讀(45分)(一)課內文言知識(本題共4小題,8分)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①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②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隱:哀憐③率賂秦耶率:大概④何辭為為:句末語氣詞,表反問⑤蓋亦反其本矣蓋,通“盍”,何不⑥宮中尚促織之戲尚:崇尚⑦河海不擇細流擇,挑選A.①③④⑤ B.②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⑦【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句意:(歷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②句意:大王您要是哀憐牲畜沒有過錯卻往死地里送。③率:大都、一概。句意:全都是(因為)賄賂秦國。④句意:什么要告辭呢?⑤句意: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⑥句意:皇室里崇尚斗蟋蟀的賭博。⑦擇:舍棄。句意:江河湖海不舍棄細流。排除③⑦。故選C。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是()①端章甫,愿為小相焉②意洞手書③且貳于楚也④卻賓客以業(yè)諸侯⑤后人哀之而不鑒之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⑥【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①“章甫”,名詞用作動詞,戴著禮帽。句意: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司儀。②“手”,名詞作狀語,親手、親自。句意:意洞親自寫的信。③“貳”,數詞用作動詞,從屬二主。句意:而且對楚國有二心。④“業(yè)”,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成就霸業(yè)。句意:驅逐賓客來使他們成就諸侯的霸業(yè)。⑤“鑒”,意動用法,以……為鑒。句意:后代人哀嘆它但不引以為鑒。⑥“義”,名詞用作動詞,堅持正義。句意:能守衛(wèi)自己的土地,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①⑥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故選A。10.下列句中加點詞都是古今異義的一項()①居則曰②雖董之以嚴刑③依乎天理④行李之往來⑤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⑤⑥【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①居:古義,平時;今義,居住。句意:平日在家的時候常說。②嚴刑:古今義都是嚴厲的刑罰。句意: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③天理:古義,牛的天然生理結構;今義,天然的道理。句意:依照牛的天然的生理結構。④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句意:使者來來往往。⑤謝:古義,道歉;今義,感謝。句意:明天不能不早點來向項王道歉。⑥秋毫:古今義都是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句意: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的末端。②⑥不是古今異義詞。故選C。1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洎牧以讒誅②村中少年好事者③秦人不暇自哀④是寡人之過也⑤茍以天下之大⑥為國以禮⑦夫子之謂也A.①/②③⑤/④⑥/⑦ B.①④/②⑥/③⑦/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③⑦/④/⑥【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語意被動句,“誅”,被殺。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②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村中好事少年”。句意:村子里有一位游手好閑的少年。③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秦人不暇哀自”。句意:秦人來不及哀悼自己。④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這是我的過錯。⑤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茍以大之天下”。句意:如果憑借偌大的天下。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禮為國”。句意:用禮治理國家。⑦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謂夫子也”。句意:說的就是夫子啊。綜上可知,①為被動句,②⑤為定語后置句,③⑦為賓語前置句,④為判斷句,⑥為狀語后置句。故選D。(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蕭乾,字思惕,蘭陵人也。年九歲,召補國子《周易》生,梁司空袁昂時為祭酒,深敬重之。十五,舉明經。侯景平,高祖鎮(zhèn)南徐州,引乾為貞威將軍、司空從事中郎。永定元年,除給事黃門侍郎。是時熊曇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建、晉,共相連結,閩中豪帥,往往立寨以自保,高祖甚患之,乃令乾往使,諭以逆順,并觀虛實。將發(fā),高祖謂乾曰:“建、晉恃險,好為奸宄,方今天下初定,難便出兵。昔陸賈南征,趙佗歸順①,隨何奉使,黥布來臣②,追想清風,仿佛在目。況卿坐鎮(zhèn)雅俗才高昔賢宜勉建功名不煩更勞師旅?!鼻戎?,曉以逆順,所在渠帥并率部眾開壁款附。天嘉二年,留異反,陳寶應將兵助之,又資周迪兵糧,出寇臨川,因逼建安。乾單使臨郡,素無士卒,力不能守,乃棄郡以避寶應。時閩中守宰,并為寶應迫脅,受其署置,乾獨不為屈,徙居郊野,屏絕人事。及寶應平,乃出詣都督章昭達,昭達以狀表聞,世祖甚嘉之,超授五兵尚書。光大元年卒,謚曰靜子。(節(jié)選自《陳書·蕭乾傳》)【注】①陸賈,漢朝人,南越王趙佗起兵作亂,陸賈受命去談判,在其勸說下,趙佗向漢朝稱臣。②漢王三年,隨何受命,以道義說服黥布歸附劉邦,并及時挫敗項羽使臣。材料二:劉懷珍,字道玉,平原人,漢膠東康王后也。懷珍幼隨奉伯至壽陽,豫州刺史趙伯符出獵,百姓聚觀,懷珍獨避不視,奉伯異之,曰:“此兒方興吾宗?!苯耐趿x恭出鎮(zhèn)盱眙,道遇懷珍,以應對見重,取為驃騎長兼墨曹行參軍。大明二年,虜圍泗口城,青州刺史顏師伯請援。孝武遣懷珍將步騎數千赴之,于麋溝湖與虜戰(zhàn),破七城。明年,懷珍啟求還,孝武答曰:“邊維須才,未宜陳請?!本沽晖跽Q反,郡豪民王弼勸懷珍應之,懷珍斬弼以聞。青州刺史沈文秀拒命,明帝遣其弟文炳宣喻,敕懷珍步從盱眙自淮陰濟淮救永等,而官軍為虜所逐,相繼奔歸,懷珍乃還。攸之圍郢城,懷珍遣建寧太守張謨、游擊將軍裴仲穆統蠻漢軍萬人出西陽,破賊前鋒公孫方平軍數千人,收其器甲。四年,疾篤,上表解職,上優(yōu)詔答許,別量所授。其夏,卒,年六十三。遺言薄葬,謚曰敬侯。(節(jié)選自《南齊書·劉懷珍傳》)12.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況卿坐鎮(zhèn)A雅俗B才高C昔賢D宜勉建E功名F不煩G更勞H師旅13.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舉,指被推薦,與《諫逐客書》中“舉地千里,至今治強”的“舉”意思不同。B.患,指擔憂、憂慮,與《六國論》中“則諸侯之所大患”的“患”意思相同。C.異,指感到奇異,與《促織》中“成述其異,宰不信”中的“異”用法不同。D.敕,指命令,與《賣炭翁》中“手把文書口稱敕”中的“敕”用法相同。1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熊曇朗、周迪、留異、陳寶應等人相互勾結,反叛朝廷,而閩中其他有勢力的軍事首領大都只求自保,不敢與他們對抗,蕭乾可謂是臨危受命。B.臨行前,高祖勸勉蕭乾,現在天下初定,不宜出兵,所以希望他向先賢陸賈等人學習,能以個人魅力來說服那些地方軍事首領歸順。C.劉懷珍年少時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得到宗族長輩的贊賞,被寄予厚望;為官后屢次建功,重病后也受優(yōu)待,死后被謚為“敬侯”。D.劉懷珍善于應答,擅長領兵打仗,忠于朝廷,可謂能臣、忠臣,與竟陵王誕、郡豪民王弼、青州刺史沈文秀等人形成鮮明對比。15.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乾單使臨郡,素無士卒,力不能守,乃棄郡以避寶應。(2)而官軍為虜所逐,相繼奔歸,懷珍乃還。16.請概括蕭乾、劉懷珍生前都得到皇帝信任與重用的原因?!敬鸢浮?2.BDF13.B14.B15.(1)蕭乾作為朝廷使臣一個人來到郡中,郡中平時沒有軍隊,竭力抵擋不能防守,于是放棄郡城以躲避寶應。(2) 但是官軍被敵人追趕,陸續(xù)逃回了,懷珍才回來。16.①兩人從小與眾不同,富有才華。②二人都勇敢有智謀。③二人都對朝廷忠誠。【解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何況你安坐而能鎮(zhèn)定雅士俗人,才能高于從前的賢人,應該勉力建樹功名,不至于煩勞軍隊?!白?zhèn)雅俗”是動賓結構,B處斷開;“才高昔賢”是省略句,“才高(于)昔賢”,意思完整,D處斷開;“建功名”是動賓結構,F處斷開。故選BDF?!?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被舉薦;攻取。句意:因通曉經術被推薦。/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B.錯誤。擔憂、憂慮;擔心的事。句意:高祖非常擔憂這種情況。/六國諸侯最擔心的事情。C.正確。感到奇異;奇特本領。句意:奉伯感到奇異。/成名講述了這只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信。D.正確。句意:皇上命懷珍領兵從盱眙經淮陰渡淮水救援張永等。/太監(jiān)手里拿著文書,嘴里說是皇帝的命令。故選B。【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能以個人魅力來說服那些地方軍事首領歸順”錯,原文“況卿坐鎮(zhèn)雅俗,才高昔賢,宜勉建功名,不煩更勞師旅”,只是期望蕭乾能夠像陸賈和隨何一樣能夠勸說成功,免于軍隊征伐?!白?zhèn)雅俗,才高昔賢”是肯定他的能力,并非讓他以個人魅力說服對方,選項曲解文意。故選B?!?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臨”,到;“素”,平時,一向;“力”,竭力抵抗。(2)“為……所”,被動句;“相繼”,接連,陸續(xù);“奔歸”,逃回。【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一“年九歲,召補國子《周易》生,梁司空袁昂時為祭酒,深敬重之。十五,舉明經”,材料二“豫州刺史趙伯符出獵,百姓聚觀,懷珍獨避不視,奉伯異之,曰:‘此兒方興吾宗?!笨芍瑑扇藦男∨c眾不同,富有才華。蕭乾在熊曇朗、周迪、留異、陳寶應等人相互勾結,反叛朝廷的危急時刻奉命出使,“曉以逆順,所在渠帥并率部眾開壁款附”,化解了危機;劉懷珍在北虜圍攻泗口城時“于麋溝湖與虜戰(zhàn),破七城”,攸之包圍郢城時派建寧太守張謨、游擊將軍裴仲穆出戰(zhàn),“破賊前鋒公孫方平軍數千人,收其器甲”??梢姸硕加赂矣兄侵\。蕭乾在閩中宰守都被陳寶應脅迫之時“獨不為屈,徙居郊野,屏絕人事”;陳懷珍在竟陵王誕反叛,王弼勸他投降時“斬弼以聞”,可見二人都對朝廷忠誠。參考譯文:材料一:蕭乾,字思惕,蘭陵人。年紀九歲時,受召補為國子學學習《周易》的學生,梁朝的司空袁昂當時任國子學祭酒,非常敬重他。十五歲時,因通曉經術被推薦。侯景被平定后,高祖鎮(zhèn)守南徐州,引進蕭乾任用為貞威將軍、司空從事中郎。永定元年,任命為給事黃門侍郎。這時熊曇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束陽,陳寶應在建、晉,一起互相勾結,閩中有勢力的軍事首領,往往設立柵欄營壘以保全自己,高祖非常擔憂這種情況,于是命令蕭乾作為使者前去,告知叛逆和歸順的道理,并觀察情況的虛實。將要出發(fā)時,高祖對蕭乾說:“建、晉一帶的人依恃險要,常為非作歹,現在國家剛安定,難于立刻出兵。從前陸賈往南遠行,使得趙佗歸順,隨何奉命出使,說服黥布前來稱臣,追想古人俊逸的風采,好像就在眼前。何況你安坐而能鎮(zhèn)定雅士俗人,才能高于從前的賢人,應該勉力建樹功名,不至于煩勞軍隊?!笔捛竭_后,說明叛逆歸順的道理,那些地方的軍事首領都率部眾打開營壘誠心歸附。天嘉二年,留異反叛,陳寶應派兵去援助他,又接濟周迪兵糧,派兵出征侵犯臨川,于是逼近建安。蕭乾作為朝廷使臣一個人來到郡中,郡中平時沒有軍隊,竭力抵擋不能防守,于是放棄郡城以躲避寶應。當時福建的地方官,都被陳寶應威脅逼迫,受他任用處置,惟獨蕭乾不被屈服,遷居郊野之處,隱居斷絕人事交往。到陳寶應被平定后,便出來拜訪都督章昭達,章昭達把他的情況上書讓朝廷知道,世祖非常贊賞他,越級提拔任命為五兵尚書。光大元年去世,謐號叫做靜子。材料二:劉懷珍字道玉,平原人,漢膠東康王的后人。劉懷珍小時候跟隨奉伯到壽陽,豫州刺史趙伯符去打獵,百姓都去看,獨有懷珍躲避不去看,奉伯感到奇異,說:“這個孩子將要使我們家族興盛?!苯耐趿x恭出京鎮(zhèn)守盱眙,在路上遇到懷珍,因為應答得體被看重,調他做驃騎長兼墨曹行參軍。大明二年,北虜圍攻泗口城,青州刺史顏師伯請求援軍。孝武帝派懷珍領幾千步兵騎兵赴援,在麋溝湖和北虜作戰(zhàn),攻下了七座城。第二年,懷珍上表請求回京,孝武帝回覆:“邊疆正需要人才,不宜請求遣事?!本沽晖鮿⒄Q反叛,郡里的豪強王弼蠱惑懷珍響應,懷珍斬了王弼并報告了朝廷。青州刺史沈文秀抗拒朝廷命令,明帝派他弟弟文炳去宣示命令,皇上命懷珍領兵從盱眙經淮陰渡淮水救援張永等,但是官軍被敵人追趕,陸續(xù)逃回了,懷珍才回來。攸之圍攻郢城,懷珍派建寧太守張謨、游擊將軍裴仲穆帶領蠻軍和漢軍一萬人從西陽出兵,擊敗賊軍的前鋒公孫方平的幾千人,收繳他們的武器鎧甲。四年,病重,上表請求辭職,皇上優(yōu)撫批準,另外根據情況授職。那年夏天,去世。終年六十三歲。遺囑簡單殮葬,謐號敬侯。(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登岳陽樓蕭德藻不作蒼茫①去,真成浪蕩游。三年夜郎②客,一柁③洞庭秋。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注】①蒼茫:曠遠無邊的樣子。②夜郎:唐置縣,今湖南阮陵西。③柁:同“舵”,這里指代船。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抒寫作者不能在海闊天空處盡情遨游,只得在一地游來蕩去。B.頷聯承上,先敘寫自己多年的經歷,再寫今秋又泛舟于洞庭湖上。C.頸聯筆鋒一轉,由遠及近,狀寫了洞庭白鷺、遠山等秋日美景。D.詩句對仗工整巧妙,卻無雕琢之痕;感慨頗深,卻無消沉之感。18.本詩尾聯與杜甫《登岳陽樓》首聯均寫到“上岳陽樓”,而兩人的心境并不相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敬鸢浮?7.C18.①蕭德藻“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寫詩人登樓攬勝,還未盡興,因此“更上岳陽樓”,寫出了詩人對洞庭勝景的喜愛之情。②杜甫《登岳陽樓》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寫自己心懷壯志,卻飽經滄桑,漂泊天涯,在暮年登上岳陽樓,寫出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窘馕觥俊?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由遠及近”錯?!苞橈w處”是近景,“天盡頭”是遠景,頸聯寫景是“由近及遠”。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蕭德藻《登岳陽樓》尾聯“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詩人認為眼前之景還不夠“奇絕”,于是“更上岳陽樓”,欲窮千里目,寫詩人登樓攬勝,還未盡興,因此“更上岳陽樓”,寫出了詩人對洞庭勝景的喜愛之情,抒發(fā)的是一種凌云壯志。②杜甫《登岳陽樓》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今天終于得以登樓觀覽。詩人寫自己心懷壯志,卻飽經滄桑,漂泊天涯,在暮年登上岳陽樓?!拔簟迸c“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寫出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四)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馬諫議書》中“______,______”兩句,王安石借盤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三思而后行,一旦確認正確就無怨無悔。(2)杜牧《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兩句,寫阿房宮占地極廣且極為高大,以表現其雄偉壯觀之美。(3)《詩經》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兩句表述了相似的觀點。(4)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______,______”兩句描寫詞人的心境與眼前的湖光月色相合,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妙?!敬鸢浮竣?度義而后動②.是而不見可悔故也③.覆壓三百余里④.隔離天日⑤.有善始者實繁⑥.能克終者蓋寡⑦.悠然心會⑧.妙處難與君說【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度”“覆”“隔”“悠”等。三、整本書閱讀(3分)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聽寶玉說道: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薛寶釵羞籠紅麝串》)宴會上,眾人圍繞“女兒”作詩,以上是寶玉所作。請你根據這首詩概括寶玉對女性的態(tài)度,并結合寶玉的性格和生活環(huán)境分析形成此態(tài)度的原因?!敬鸢浮抠Z寶玉對女性體現了尊重、欣賞與同情,這種態(tài)度從他的性格和生活環(huán)境中可以找到原因:賈寶玉的性格中有著對封建禮教的反叛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他不認同封建社會中男尊女卑的觀念,認為女性與男性在本質上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意識使他能夠超越時代局限,展現出對女性的尊重與欣賞。賈寶玉身處賈府這樣一個大家族中,親眼目睹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和束縛。他看到了許多女性,包括自己的姐妹和丫鬟,如何被封建社會的規(guī)則所壓抑,失去了追求個人幸福和自由的機會。這使得他對女性的遭遇充滿了同情,他能夠理解女性在封建社會中的無奈和痛苦?!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對名著人物形象、思想內涵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首先明確寶玉對女性的態(tài)度,然后分別從性格和生活環(huán)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紅樓夢》中,賈寶玉通過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表達了對女性的欣賞與同情。他贊美女性的美麗和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女性在婚姻和生活中可能面臨的無奈和痛苦的理解。例如,在“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中,他同情女子青春被虛度;在“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中,他欣賞女性的美麗;在“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中,他看到女性的快樂;而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中,他理解女性在婚姻中的無奈。在性格方面,強調他與生俱來的善良純真和平等意識,這是他能夠尊重女性的內在基礎;生活環(huán)境中,著重指出賈府中女性的不幸遭遇,這是他產生同情的外在因素。四、語言文字運用(16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因為風的緣故,鄉(xiāng)村里許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種詩意。你瞧,那晚風中的炊煙,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懸腕揮就的狂草,云煙亂舞,該虛的地方虛,該實的地方實,那是我們在絹和紙上無法做到的,可謂真正的“天書”了。蓮蕩也是。一陣風吹過去,一陣風又吹過來,滿蕩田田的蓮葉便亂了。鄉(xiāng)村里的許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樹,一座山,都與風息息相關。春風歸來遍地綠,它們不得不綠;秋風君臨千葉黃,它們不得不黃。在這回黃轉綠的變幻之中,永遠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風。一撥又一撥的風,吹了幾千年,幾萬年,它吹走了許多東西,又吹來了許多東西。莊稼在風中拔節(jié),鳥雀在風中飛翔,蟋蟀在風中淺唱低吟……21.從下列選項中找出與上文波浪線處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對治療失憶有效的石杉堿甲,也是從中草藥“千層塔”中提取的。B.鯉魚和我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從不進入對方的世界,我們之間被水面這一薄薄的“柵欄”分隔開來。C.在這里,我打算提出一個各民族的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問題。D.無名氏古詩里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2.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敬鸢浮?1.B22.①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春風和秋風賦予了人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春風使萬物復蘇、秋風使萬物凋零的景象。②反復使用“不得不”這一表示雙重否定的詞組,突出了春風、秋風對自然界色彩變化的決定性作用,強調了自然規(guī)律的不可抗拒性。③分號前后兩個句子,句式整齊,對比突出,節(jié)奏鮮明,富有韻律感。【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辨析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天書”,加引號表示特殊含義。A.標示專業(yè)術語,表特殊稱謂。B.表示特殊含義。C.標示專業(yè)術語,表特殊稱謂。D.表示引用。故選B。【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語句(語段)表達效果的能力。①“春風歸來”和“秋風君臨”,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其中的“歸來”“君臨”,賦予了春風和秋風人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春風使萬物“變綠”,秋風使事物“變黃”的自然景象。②兩個分句都使用“不得不”這一表示雙重否定的詞組,通過反復強調,突出了春風、秋風使得萬物“不得不綠”“不得不黃”這一決定性影響,使讀者能夠更加生動地體驗到自然季節(jié)變換的規(guī)律。③句式上,“春風歸來遍地綠,它們不得不綠”“秋風君臨千葉黃,它們不得不黃”對稱整齊,節(jié)奏鮮明,富有韻律感,“遍地綠”“千葉黃”,“不得不綠”“不得不黃”更是對比明顯,富有畫面感。(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