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C2.A3.A4.C5.C二、簡答題1.什么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主要是指以發(fā)展學前兒童社會性、促進其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為主要目標,以增進學前兒童的社會認知、激發(fā)其社會情感、培養(yǎng)其社會行為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教育。2.簡述學習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意義。(1)學習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可以促進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①促進學前兒童身體、心理的健康發(fā)展。②幫助學前兒童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控制自己。③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幫助學前兒童提高交往技能。④促進學前兒童獨立性、自主性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2)學習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可以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①培養(yǎng)社會合格公民,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②傳揚社會優(yōu)秀文化,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3.簡述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科的特點。(1)隨機性和滲透性。學前兒童的社會學習是在游戲中、生活中無意識地隨時、隨處進行的,帶有明顯的隨機性和無意性。學前兒童的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對學前兒童進行社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專門的社會教育活動中,應滲透在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2)實踐性和練習性。生活實踐是學前兒童社會學習的源泉,學前兒童的社會學習離不開在生活中的參與性的反復練習。社會學習要通過實踐才能內化。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給學前兒童實踐鍛煉和練習操作的機會,通過身體力行、反復練習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和習慣。(3)生活性和適宜性。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內容應當盡可能從學前兒童的生活出發(fā),選擇基于學前兒童生活經驗與生活實際,并能豐富其生活經驗的內容。幼兒園還應根據社會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學前兒童發(fā)展水平及社會文化發(fā)展需要,選擇有助于學前兒童發(fā)展且能為他們所理解的內容。(4)長期性和一貫性。學前兒童良好的個性、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長期過程,這就決定了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要促進學前兒童社會化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教育一定要自始至終保持統(tǒng)一,堅持一貫性。(5)反復性和強化性。學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心理發(fā)展水平還處于比較低下的發(fā)展階段,教育者對學前兒童言行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其言行,因此,要恰當地把握反復性和強化性的特點。4.如何有效地學習“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這門課程?(1)要深化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這一課程的認識。“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是學前教育專業(yè)中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是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之一。這門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的方法,練就扎實的從教技能,能夠承擔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工作任務。(2)要扎實學習課程內容,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皩W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這門課程介紹了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原則和方法等內容,闡述了大量的理論知識,要深入學習課程內容,增強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同時要注意這門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善于將之前學過的“學前兒童教育學”“學前兒童心理學”等課程內容與這門課程聯系起來考察,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3)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掌握本門課程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實用技能的培養(yǎng)。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應多參與教育實踐活動,如參加幼兒園見習、實習,觀摩和學習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典型教學案例和先進的教學模式,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4)走進實際教學環(huán)境,進行現場教學。在去幼兒園進行見習和觀摩幼兒園社會教育優(yōu)秀課程的錄像、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系列短片的基礎上,可以到幼兒園進行現場教學,走進真實的幼兒園課堂來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果。項目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C2.B3.B4.A5.C二、簡答題1.制定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的原則有哪些?(1)方向性原則與基礎性原則。方向性原則是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的制定要堅持一定的思想與價值取向。具體來說,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要與我國教育目的與方針、學前兒童教育法規(guī)保持一致?;A性原則是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應當是社會教育中最基礎的、啟蒙性的目標。(2)層次性原則與整體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是指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前兒童的不同發(fā)展水平與要求,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要有層次性,在制定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時要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學前兒童的層次差異,不能以同一標準對待所有年齡階段的學前兒童。整體性原則是指,制定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時,要確立一種層次結構的整合觀。(3)科學性原則與動態(tài)性原則??茖W性原則是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應當是符合學前兒童自身發(fā)展與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體系。一方面,它要反映和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適合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它應當符合教育的原理與規(guī)則,具有循序性、可操作性。動態(tài)性原則是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可調整性。2.選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內容的依據有哪些?(1)教育內容的目標達成性。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內容要依據目標而定,教育內容要有助于實現教育目標,即教育內容要有目標達成性。(2)教育內容的適宜性。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考慮學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使教育內容容易被學前兒童所學習和掌握,又要考慮所選內容貼近學前兒童生活和個體經驗,使他們樂于學習和掌握。(3)教育內容的現實性。學前兒童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個體,在參與現實生活過程中發(fā)展著他們的社會性認知、社會性情感和社會性行為。越是貼近學前兒童現實生活的教育內容,對學前兒童的觸動越大,對學前兒童越有意義。(4)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從學前兒童社會性的心理要素結構出發(fā),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內容應當全面涵蓋其社會性認知、社會性情感和社會性行為的培養(yǎng)。從學前兒童社會生活構成的角度出發(fā),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內容要全面包括自我意識教育、社會交往教育、社會環(huán)境教育、社會規(guī)范教育和社會文化教育的內容。(5)教育內容的發(fā)展性。教育內容的發(fā)展性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教育內容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隨著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其二,教育內容要符合學前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的發(fā)展變化,即要與學前兒童的需要、興趣、經驗、能力的發(fā)展變化相匹配。(6)教育內容的科學性。教育內容的科學性不僅應體現在教育內容的準確性上,還應體現在教育內容的合理性上。也就是說,所選擇的教育內容既要準確無誤,又要適合培養(yǎng)學前兒童社會性心理品質和社會性行為。3.為什么幼兒園教育內容要貼近學前兒童的生活?(1)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幼兒園教育更加適應學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由于學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貼近生活的教育對學前兒童來說是較為熟悉的,能夠被學前兒童所理解和接受,也更能吸引學前兒童的注意,滿足學前兒童的興趣和需要。(2)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幼兒園教育可以拓展學前兒童的經驗范疇。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幼兒園教育可以促進學前兒童經驗的全面發(fā)展,用能被學前兒童理解的方式來提升其對自我、自然、社會和文化的認知,使他們的經驗體系不斷從孤立走向系統(tǒng),形成對事物的整體認知。(3)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幼兒園教育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綜合能力。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幼兒園教育通過各種活動、游戲,以及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學前兒童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來推動學習的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學前兒童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都能夠得到發(fā)展。(4)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幼兒園教育可以更好地豐富學前兒童的精神內涵。貼近學前兒童生活的幼兒園教育可以促使學前兒童將幼兒園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激發(fā)學前兒童的情感體驗,使其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深層意義,從而豐富他們的精神內涵。項目三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原則、方法和途徑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A2.A3.C4.B5.C6.B7.A8.A二、簡答題1.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原則有哪些?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從屬于教育,所以它也應當遵循教育活動的一般原則,如因材施教原則、直觀性原則、量力性原則等。同時,根據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和學前兒童社會學習特點,在開展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時還要遵循正面性教育原則、綜合性教育原則、滲透性教育原則、實踐性教育原則、一致性教育原則。2.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方法有哪些?(1)以發(fā)展認知為主的方法。以發(fā)展認知為主的方法是指通過促進學前兒童對社會生活中人、事、物的感知、記憶、想象、思考等,幫助其形成對自己和社會生活初步正確認知的方法,主要包括講述法、談話法、討論法、參觀法和演示法。(2)以培養(yǎng)行為為主的方法。以培養(yǎng)行為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教師指導學前兒童參與實踐活動,并及時恰當地給予反饋,或讓學前兒童觀察榜樣行為,來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性行為的方法,主要包括實踐活動法、行為練習法、榜樣示范法和行為強化法。(3)以陶冶情感為主的方法。以陶冶情感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通過環(huán)境熏陶和情感激發(fā)來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社會性情感,并影響其社會性行為的方法,主要包括陶冶法、移情訓練法和角色扮演法。3.簡述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途徑。(1)幼兒園社會領域專門的教育活動。幼兒園社會領域專門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園為實現一定的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目標,圍繞某個社會教育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方法而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幼兒園社會領域專門的教育活動多采用單元教學。單元教學可具體分為時間單元(課時)教學和內容單元(主題)教學兩種情況。主題教學活動即圍繞某一主題開展的一系列相關的課時教學活動,主題教學活動的設計包括確立活動主題、設計活動目標、選擇活動內容、確定活動方式四個基本步驟。課時教學活動即具體的一次教學活動,課時教學活動的設計一般包括活動名稱與適用班、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和活動延伸五個部分。幼兒園可以將社會領域教育活動延伸到區(qū)域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和勞動活動中,使學前兒童所學知識與技能得到運用和提高。(2)滲透性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滲透性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具體包括以下幾種:①游戲與區(qū)域活動中的滲透教育。②其他領域活動中的滲透教育。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活動相互滲透與交叉,社會教育可以滲透到其他領域。例如,在語言領域活動中,很多文學作品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對高尚人格的頌揚,這些都與社會教育密切相關。③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教育包括常規(guī)性的、可計劃性的滲透教育,隨機性的滲透教育,幼兒園生活環(huán)境中的滲透教育三種。④家庭、幼兒園和社區(qū)共育。4.簡述移情訓練法對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的影響。(1)移情是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產生的基礎。移情促使學前兒童產生情感反應,進而產生安慰、援助等親社會行為。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學前兒童擺脫自我中心,形成利他思想,從而產生親社會行為;二是移情引起兒童的移情共鳴,產生同情心和羞愧感。所以,移情是導致親社會行為根本的內在因素。(2)移情幫助學前兒童從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是發(fā)展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主要途徑。隨著學前兒童認知能力的提高,學前兒童在社會生活和交注中對于他們需要幫助的線索的識別能力越來越強,而且移情能力也逐漸增加,能夠開始換位思考和體驗別人的情緒、情感體察別人有需要幫助的需要,這些能力促使學前兒童在生活和交注中能夠更多地表現出助人、分享及其他親社會行為。三、材料分析題1.(1)本案例中主要反映了老師在處理學前兒童同伴交往過程中行為的引導。兩位教師的做法各有利弊。學前兒童的身心特征(生理因素、情感特征)一方面制約著同伴對他們的態(tài)度和接納程度另一方面也決定著他們在交往中的行為方式。教師在教學活動、生活活動中要留意學前兒童身心特征對學前兒童同伴交往的影響,采取有針對性的引導策略。(2)教師A的做法可取之處在于,他發(fā)現了學前兒童在同伴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介入,在介入過程中沒有強制讓學前兒童執(zhí)行自己的意愿,而是用一種講道理的方式告訴學前兒童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其不可取之處在于,他是以教師的身份介入到游戲當中的,和小莉的對話不是平等的交流,而是長者對的說教。對于小莉來說,她沒有獲得述說自己意愿的機會。對于諾諾來說,這一次通過老師的介入滿足了她內心的愿望,下次遇到此類問題她可能還是會第一時間去找老師來解決而不是去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長此以往會養(yǎng)成學前兒童膽小、懦弱、依賴成人的不良習慣。(3)教師B的做法可取之處在于,他注意到了學前兒童特點對同伴交往的影響,對交往過程中處于弱勢的諾諾進行了積極的引導,幫助她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抓住契機增強了學前兒童在交往過程中的主動性,鼓勵學前兒童進行自我表達,培養(yǎng)了學前兒童處理問題的能力,更為可取。其不可取之處在于,他對學前兒童處理問題的過程不夠關注,僅籠統(tǒng)地教授方法,對后期交往過程應有更多關注、引導、鼓勵。2.(1)活動目標。①初步了解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了解菊花在秋天綻放、楓葉在秋天變紅的自然規(guī)律。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觀察力,提高學前兒童動手、動口的能力。②讓學前兒童在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同時,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2)活動準備。①讓學前兒童帶上少許的零食、油畫棒、紙、風箏。②與學前兒童商量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③增強學前兒童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不亂丟垃圾。(3)活動過程。①到目的地以班級為單位集合。②交代活動中注意的安全事項、活動總要求及活動后的作業(yè)。③游覽活動目的地,老師講解菊花和楓葉的形態(tài)、分類、特征、習性等。④大家共同分享自己帶的零食和玩具,老師組織學前兒童玩游戲。(4)活動延伸。①學前兒童口述日記“今天我們秋游”,家長記錄。②布置親子欄,張貼學前兒童繪畫作品,公布部分學前兒童的日記、家長的隨感。3.(1)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誤區(qū),他們沒有認識到學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片面強調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游戲、區(qū)域活動等其他活動對學生的教育價值。①違背了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內容應充分考慮學前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學前兒童處于具體形象思維期,不適合抽象的思維和知識的學習。家長建議“增加識字、算術等教學內容”違背了學前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②拔苗助長,違背了學前兒童發(fā)展的成熟原則。格賽爾雙生子爬梯實驗表明,學前兒童生理成熟后更容易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提前教育灌輸,不僅事倍功半,而且沒有必要,拔苗助長。③忽略了其他活動的教育價值,沒有意識到游戲的意義。游戲是學前兒童最基本的活動,是學前兒童自發(fā)的學習活動。游戲能夠促進學前兒童身體、智力、社會性、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等發(fā)展,對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充分價值,④走入了幼小銜接的誤區(qū)。幼小銜接工作的核心是適應性,應正確理解和看待這一特殊階段。材料中,家長建議“增加算術、識字等教學內容”是將小學的內容下移,過于強調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良好學習習慣、非智力品質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2)針對以上問題,解決方案如下:①幼兒園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家園合作,糾正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教師和幼兒園應多舉辦活動來促進家園之間的深入交流,如舉辦講座、進行家訪等,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工作并支持。②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和小學的管理。規(guī)范幼兒園和課外機構的幼小銜接課程,全面構建銜接機制,強化幼兒園和小學深度合作,堅決糾正超前學習等違反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行為。③教師應積極因材施教,主動解決家長困惑。學前兒童在發(fā)展中具有個體差異性特征,教師要能夠注意到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差異,針對學前兒童的個性化問題進行因材施教。同時教師要理解家長的焦慮情緒,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項目四學前兒童自我意識教育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D2.A3.A4.A5.D6.B7.B8.C9.C10.A二、簡答題1.什么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指自己作為主體,對于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尤其是人我關系的認知。自我意識至少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生理的我。生理的我能了解自己的外形特征、身體狀況和性別等。(2)心理的我。心理的我能認知并體驗到自己內心進行的心理活動,即認識到自己的意愿。(3)社會的我。社會的我能了解自己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地位,即別人眼中的自己。簡而言之,自我意識是人格的核心,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的認知與評價,具有幫助人認知自我、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作用。2.簡述小班兒童自我意識教育的階段目標與內容。(1)小班兒童自我意識教育的階段目標。①自我認知: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知道自己與家庭成員的關系。②自我體驗:了解自己的情緒,初步感知成人對自己的關愛;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具有初步的自信心。③自我調控:學會自己選擇活動內容,遇到困難、挫折不害怕,會尋求幫助;學會做自己能做的事;初步學會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2)小班兒童自我意識教育的內容。①自我認知:認識自己身體主要部位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能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和性別,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員與自己的關系,體會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②自我體驗: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懂得感恩;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話,既不害羞,又能表達清楚;感受自己獨立做事的快樂與滿足,體驗自尊和自信。③自我調控:明白自己有些事情暫時不會做,可以求助,但不提出無理要求,不隨便哭鬧,也不亂發(fā)脾氣。學習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方式和方法,自己遇到困難或麻煩時,會主動、有禮貌地請求別人的幫助;初步懂得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依賴別人,逐步學會自己吃飯、喝水、脫衣、睡覺、刷牙、洗臉、如廁等,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學會向教師或同伴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知道人人都會有高興、生氣、悲傷等情緒反應,這是正常現象,學會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3.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特征有哪些?(1)學前兒童自我認知的發(fā)展特征。學前兒童自我認知的發(fā)展主要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評價。其中,自我概念的特征包括:①具有漸成性。②呈現出具體性。③認知維度簡單。自我評價的特征包括:①從依從成人評價到獨立自主的評價。②從對局部、籠統(tǒng)的評價發(fā)展到對多方面、細致的評價。③從外部的具體行為評價漸漸過渡到內在品質的評價。④從帶有主觀情緒評價到相對客觀評價。(2)學前兒童自我體驗的發(fā)展特征。學前兒童的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對自我情感的意識從低級到高級發(fā)展。學前兒童的自我體驗發(fā)展較晚,大約到4歲才開始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如“我生氣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體驗到較為復雜的社會情感,如自尊與自信。此外,學前兒童自我意識中各個因素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不同步,自我體驗表現出易變性、暗示性。(3)學前兒童自我調控的發(fā)展特征。①開始從受他人的控制發(fā)展到自己的控制。②從不會自我控制發(fā)展到使用策略。③學前兒童自我控制的發(fā)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響。4.簡述學前兒童自我意識教育的意義。(1)自我意識教育的社會意義。進行自我意識教育的社會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促進社會道德的形成。②保障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2)自我意識教育的個體意義。進行自我意識教育的個體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促進學前兒童認識水平的提高。②豐富學前兒童的情感體驗。③保障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④促進學前兒童意志能力的發(fā)展。⑤幫助學前兒童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5.簡述幼兒期自我評價發(fā)展的趨勢,并舉例說明。(1)從依從性的評價發(fā)展到自己獨立評價。幼兒初期,學前兒童還沒有自我評價。而后隨著自我評價的發(fā)展,學前兒童開始能為自己的評價只是這種評價是依據于他人的評價而進行的,是一種依從性自我評價。例如,老師問學前兒童:你是助人為樂的好寶寶么?學前兒童就會說“我是,因為媽媽說我是”。當到了幼兒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fā)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學前兒童進行自我評價時,主要是從單一角度或個別方面評價自己,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老師的引導,進而能從多方面進行自我評價。例如,學前兒童在回答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原因時,有的學前兒童說:“我扶老奶奶過馬路?!庇械膶W前兒童說:“我聽媽媽的話?!彪S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兒童的自我評價發(fā)展到了多面的。當再問同一問題是學前兒童就會回答說:“我聽媽媽和老師的話,我?guī)椭∨笥眩覑圩o植物,所以我是好孩子?!保?)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學前兒童的自我評價基本上表現為對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還不能深入到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例如,學前兒童在回答他是好孩子的原因時說:“我不遲到,我畫畫好看,我?guī)椭蠋煷驋咝l(wèi)生。”從學前兒童的回答可以看出來,他都是從外部的行為來進行評價的,極少涉及到內心品質,不過也可以看出一點向內心品質過渡的趨勢。(4)從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評價發(fā)展到根據簡單的行為規(guī)則的理智評價。幼兒初期的學前兒童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fā),而從情緒出發(fā)進行自我評價。由于較好的評價會引起學前兒童的愉悅的情緒,因此,在幼兒初期學前兒童往往對自己的評價過高。到了幼兒晚期學前兒童才開始有相對客觀的評價。三、案例分析1.(1)陽陽的行為反映了以下特點:①學前兒童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學前兒童的情緒是非常不穩(wěn)定的,容易變化,表現為兩種對立情緒在短時間內互相轉換。陽陽看見奶奶離開時,會傷心地大哭,當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陽陽很快就會平靜下來,并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耍。②學前兒童情緒的外露性。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學前兒童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表現。③學前兒童情緒易沖動。如陽陽看到奶奶立刻哭起來體現了學前兒童情緒易沖動。(2)陽陽奶奶的擔心沒有必要。教師應告訴陽陽的奶奶學前兒童新入園哭鬧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學前兒童哭鬧是非常普遍的,是親子分離焦慮的表現。家長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幫助學前兒童度過這個難關。家長的依依不舍對學前兒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是沒有幫助的,反而會影響學前兒童的情緒及適應能力的發(fā)展。教師作為專業(yè)的教育人員應該合理對家長進行引導:①引導家長為學前兒童營造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緊張、焦慮的情緒環(huán)境不利于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不利于學前兒童良好情緒的培養(yǎng),教師要引導家長保持和諧的家庭氣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②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是學前兒童模仿與學習的對象。成人要給學前兒童以愉快、穩(wěn)定的情緒示范和感染,應避免喜怒無常,不過分溺愛也不吝惜愛。當學前兒童犯錯誤或鬧情緒時,首先應克制自己的情緒,理智冷靜地對待學前兒童的情緒與態(tài)度。③引導家長采取積極的教育態(tài)度。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要以鼓勵為主,耐心傾聽學前兒童說話,正確運用暗示和強化。④引導家長幫助學前兒童控制情緒。學前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差,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師可以引導家長采用轉移法、冷卻法、消退法等方法幫助學前兒童控制自己的情緒,采用正確的方式宜泄消極情緒。2.(1)中班兒童由于道德感的迅速發(fā)展、希望引起教師的關注、語言發(fā)展還不完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等原因,經常出現“告狀”行為。①道德感是學前兒童評價自己或其他兒童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行為標準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中班兒童“告狀”行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班兒童道德感的快速發(fā)展。中班兒童已經能夠掌握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他們會因為自己在活動中遵守老師的要求而產生快樂。此階段兒童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同時也開始關注其他兒童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并由此產生相應的情感。當兒童認為同伴的行為不符合道德標準時,即會出現案例中所述的“告狀”行為。②中班兒童喜歡告狀也有可能是為了引起教師的關注,吸引教師的注意力;在幼兒園里,告狀是學前兒童向教師傳達信息的一條重要渠道,學前兒童想通過告狀來引起教師的注意,表達他們的想法。③中班兒童的年齡大多在4~5歲左右,此時他們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化的特點,在考慮問題時總是先考慮自己的感受,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能理解別人的心情。并且這一時期學前兒童的語言發(fā)展尚不完善,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往往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法獨立解決自己和別人產生的矛盾,于是便通過告狀的方式請教師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2)大班兒童告狀行為減少,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大班兒童的道德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和復雜化。他們對好與壞、好人與壞人,有著鮮明的不同感情。這一時期的學前兒童的愛小朋友、愛集體等情感已經有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所以相比小班和中班的兒童,大班兒童的告狀行為明顯有所減少。②大班兒童的羞愧感或內疚感也開始發(fā)展起來,特別是愧疚感從幼兒中期開始明顯發(fā)展,兒童對自己出現的錯誤行為會感到羞愧,致使“告狀”的行為有所減少;③大班兒童的獨立性有所發(fā)展,不再單純地依賴老師去解決問題,而是能夠和同伴相互協商,共同解決問題。項目五學前兒童社會交往教育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A2.D3.B4.B5.C6.B7.C8.C9.A10.C11.B12.C13.A14.A二、簡答題1.什么是學前兒童社會交往教育?學前兒童社會交往教育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和條件,激發(fā)學前兒童社會交往的意愿,引導學前兒童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培養(yǎng)學前兒童良好的社會交往行為的活動。其目的在于通過為學前兒童提供交往的機會,構建人際交往的平臺,使學前兒童形成關心、理解、尊重和贊賞他人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學習與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逐漸學會與人友好相處。2.學前兒童社會交往教育對學前兒童的發(fā)展有什么意義?(1)社會交往有益于學前兒童的社會化。嬰兒作為自然人來到世界上,要成為社會成員,必須經過社會化過程。離開社會群體,沒有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學前兒童的社會化過程是無法完成的。學前兒童通過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逐步熟練掌握正確的交往技能和技巧,有助于其學會在社會上生存,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2)社會交往有助于學前兒童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形成。父母是學前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學前兒童出生后,最初接觸到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家庭,最初的社會交往就是親子交往。親子交往在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幼兒期只有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學前兒童,才能在其心理深層形成一塊“磐石”,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有這塊“磐石”,他的心里就是踏實的,即學前兒童具有充足的安全感。(3)社會交往有利于學前兒童自我意識和人格的發(fā)展。父母和學前兒童之間的親子交往直接影響學前兒童的自我意識發(fā)展。由于學前兒童沒有能力直接評價自己,最初只能通過從父母那里獲得的反饋信息或評價來認識自己,父母是他們認識自我的鏡子,這種從父母那里獲得的評估對學前兒童的影響甚至會持續(xù)到他們成年。學前兒童與同伴的交往經驗有利于學前兒童自我概念的建立和人格的形成。正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前兒童才能夠根據交往經驗,逐步形成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tài)度等方面的認識,產生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從而促進學前兒童人格的健康發(fā)展。(4)社會交往能夠促進學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學前兒童的社會交往是影響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學前兒童語言和思維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直接促進了學前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而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學前兒童也需要運用語言交流信息。3.如何進行學前兒童社會交往滲透教育?(1)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教育。①游戲活動中的滲透教育。教師應為學前兒童提供開展各種游戲活動的條件和機會,讓學前兒童在愉快的游戲過程中發(fā)展社會交往能力,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前兒童將所學到的語句遷移到游戲中。②相關領域活動中的滲透教育。幼兒園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是相互滲透與交叉的。教師應該善于在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挖掘社會教育的資源,滲透學前兒童的社會交往教育。③日常生活活動中的滲透教育。教師應提高隨機教育的意識,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教育契機,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將學前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學前兒童的日常生活中。(2)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的合作共育。①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共育。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進行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具體包括以下措施:首先,端正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樹立社會交往教育意識。其次,調動家長的教育積極性,提高家長教育水平。最后,針對個別學前兒童實施矯正教育。②幼兒園與社區(qū)的合作共育。教師可以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進行社會交往教育活動的延伸。例如,當學前兒童玩“娃娃家”游戲時,隨著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產生“帶寶寶到醫(yī)院應該怎樣看病”的疑問,教師可以適時地組織學前兒童參觀社區(qū)醫(yī)院,了解看病的過程,從而使游戲能夠深入開展。4.影響幼兒園內學前兒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1)早期親子交往的經驗。學前兒童在與父母的交往過程中可以獲得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這會影響在園學前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方式和效果。(2)學前兒童自身的特征。學前兒童的性別、長相、年齡等生理因素,以及氣質、情感、能力、性格等個性、情感特征,影響著他們對同伴的態(tài)度和交往中的行為特征,由此影響同伴對他們的反應和其在同伴中的關系類型。(3)活動材料和活動性質等?;顒硬牧?,特別是玩具,是學前兒童同伴交往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學前兒童之間的交往大多圍繞玩具發(fā)生?;顒有再|對同伴交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自由游戲的情境下,不同社交類型的學前兒童表現出交往行為上的巨大差異。(4)教師的因素。教師對一個兒童特征和價值的認可程度會通過一種復雜的方式影響著其他兒童對這個兒童的接納性。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同伴群體中的評價標準出現之前,教師是影響兒童最有力的人物。因此,作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兒童的影響。5.簡述學前兒童社會學習的指導要點。(1)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學前兒童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學前兒童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避免單一代辦的言語說教。(2)學前兒童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學前兒童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3)教師和家長是學前兒童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模仿是學前兒童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前兒童,構成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學前兒童提供良好的榜樣。(4)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學前兒童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6.學前兒童調節(jié)負面情緒的主要策略有哪些?(1)營造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教師和家長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并能夠給予學前兒童一定的發(fā)泄空間,讓學前兒童能夠合理的宣泄一些負面情緒。(2)成人的情緒自控示范。學前兒童的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的影響,所以成年人的榜樣作用對學前兒童來說至關重要,班杜拉的學前兒童的觀察學習理論也指導家長與教師,應該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3)積極鼓勵和引導。①耐心傾聽學前兒童說話。②正面肯定和鼓勵。③正確運用方法:暗示法、強化法、轉移法、冷卻法、消退法等,不斥責,不使用暴力。三、案例分析題1.(1)可能造成齊齊性格膽小的原因如下。①遺傳的作用。人的神經系統(tǒng)類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氣質影響著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現。研究還表明,神經系統(tǒng)的某些遺傳特性可能影響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緩某些行為方式的產生和發(fā)展。②家庭的影響。家庭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對兒童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研究證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氛圍和父母的性格對兒童的性格形成有明顯的影響。此外,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文化素養(yǎng)及為人處世方式、學前兒童出生的順序等因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性格特征的形成與發(fā)展。③幼兒園教育的作用。幼兒園的教育和教學對學前兒童性格的形成起著主導作用。④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2)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幫助齊齊克服膽怯。①需多鼓勵學前兒童。老師要多給那些膽怯的學前兒童必要的關懷,對他們的進步給予熱情和真誠的鼓勵。學前兒童具有向師性,他們最相信老師的評價,所以老師的鼓勵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老師要經常關注學前兒童在幼兒園的表現,幫學前兒童重建自信,主動讓其回答問題,還要用贊賞、默認的眼光看著他,這樣,學前兒童在老師的不斷表揚和反復鼓勵下,產生被認可、被接受的感覺,增強了大聲講話的信心,有助于消除講話時的緊張感,從而克服膽怯。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前兒童。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來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歡快的氛圍,鼓勵學前兒童積極進行同伴交往并大膽表達自己,讓學前兒童的個性可以盡情展露。教師還可以利用角色游戲,能讓學前兒童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勢利導,避免用枯燥乏味的說教。2.(1)這位教師的做法是不對的,她的做法其實就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教育——“以暴制暴”?!鞍职志筒粊斫幽恪边@樣的嚴懲、恐嚇和威脅性質的語言,不但會扼殺學前兒童的自尊心,還會使學前兒童喪失心理安全感。面對學前兒童的負面情緒,不正確的做法有:打罵、恐嚇、哄騙;情緒“綁架”;取消權利;講大道理;給學前兒童定性,貼上膽小或壞脾氣等的標簽。正確的做法應為:采取積極的教育態(tài)度,找到學前兒童情緒激動的真正原因,尋找情緒背后的需求和想法;及時安慰;引導學前兒童宣泄負面情緒,給學前兒童“心理玩具”,提供緩解情緒的物品等。(2)幫助學前兒童控制情緒的具體有效方法有:①轉移法:把注意力從產生消極否定情緒的活動或事物轉移到能產生積極肯定情緒的活動或事物上來。例如:材料中的老師可以對學前兒童說:“讓我們一起搭積木吧,搭完積木爸爸就來接你了。”②冷卻法:當學前兒童情緒強烈對立時,成人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平靜學前兒童的情緒上,使學前兒童盡快恢復理智,而不要“針尖對麥芒”,可以采取暫時不理睬的辦法,待學前兒童冷靜下來后,讓他想一想,自己剛才的情緒表現是否合適,要求是否合理等。例如:材料中的學前兒童一直在哭,老師可以采取暫時不理會的方式,等待學前兒童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③消退法:對待學前兒童的消極情緒可以采用條件反射消退法。例如,材料中的老師可以對學前兒童說:“你不要哭了,你的爸爸一定會來接你的。”3.(1)該材料主要體現中班學前兒童石頭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其同伴交往類型主要是被拒絕型。材料中石頭有主動交往意愿,但是缺乏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影響其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如下幾方面:①學前兒童自身的特征。首先,性別、長相、年齡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響著學前兒童被同伴選擇和接納的程度。其次,學前兒童的氣質、情感、能力、性格等個性、情感特征影響著他們對同伴的態(tài)度和交往中的行為特征;材料中石頭其年齡特征為活潑好動、易沖動、喜歡交往,四歲的石頭正處于中班,喜歡從事結伙和合作的游戲與活動,但是其交往的技能技巧欠缺,影響了學前兒童之間的同伴關系;材料中石頭其氣質類型傾向于膽汁質,精力旺盛,好沖動,做事情不善于先進行一定的思考;不同性別的兒童交往方式也是不同的,石頭是男孩子,而材料中的林琳有可能是女孩子,其交往的手段、方法都有一定的差異,石頭的行為更加的直接、豪放,林琳相對來說比較文靜、內斂,對于這樣的交往方式難易接受;②活動材料和活動性質?;顒拥牟牧现饕峭婢?,學前兒童總喜歡圍繞玩具而進行交流?;顒有再|對同伴交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不同社交類型的學前兒童在自由活動下的表現不同。材料中的林琳在獨自玩游戲,說明林琳處于獨自游戲階段,而石頭交往中并沒有掌握社會性交往的技巧,直接“抱住”林琳,這樣的舉止會使得林琳出現反感、不舒服的現象,因此推開了石頭;這表明不同的活動類型會影響同伴交往。(2)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幫助石頭建立良好同伴關系:①教會學前兒童合作,増強學前兒童的自信感。對于那些因為有攻擊性行為而遭到同伴拒絕的兒童,教師需要教他們如何用積極的方式解決沖突;而對于那些害羞和孤僻的學前兒童,可以引導他們與更小的學前兒童提前活動,從而増強他們交往的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②教會學前兒童游戲,提高學前兒童的參與度。一些不會游戲或對參與游戲缺乏方法的學前兒童,在游戲中學到被同伴群體接受的必要的社交技能,并能在游戲中改善與其他學前兒童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提高交往的技能。③教會學前兒童接納,融洽學前兒童的同伴關系。幫助被忽略型兒童和被拒絕型兒童積極和適當地對待同伴的參與,接納他人的加入。④教會學前兒童表達,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積極情感。教師在學前兒童的一日生活中應當注意引導學前兒童,例如說話禮貌,對同伴表示同意和贊賞,微笑、擁抱、輪流做事(玩)共享一些東西,以及互相幫助等。項目六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A2.A3.B4.D5.D二、簡答題1.什么是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和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1)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學前兒童社會壞境指的是學前兒童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一切人、事、物的總和,既包括能夠直接影響學前兒童的實實在在的環(huán)境,如家庭環(huán)境,幼兒園環(huán)境和社區(qū)環(huán)境等,也包括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狹義的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指的是學前兒童在家庭、幼兒園和社區(qū)中感受到的環(huán)境,它涵蓋的是學前兒童生活中感知到的如家庭中的人員組成、自己與成員之間的關系,自己與幼兒園中的老師、同伴、環(huán)境的關系,自己與社區(qū)各個場所的關系,以及自己與這些場所的人的作用關系等。(2)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是指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以及學前兒童與周圍社會環(huán)境中不同人和物的接觸,使學前兒童獲得對社會環(huán)境的基本認識,體驗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進而能夠與社會環(huán)境進行良好互動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學前兒童理解自己與環(huán)境的關系,學會愛護和適應社會環(huán)境。2.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的意義是什么?(1)有利于學前兒童社會化的發(fā)展。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能夠使學前兒童在社會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所需的知識,提高其人際交往和社會生存技能,使學前兒童掌握社會行為規(guī)范,樹立社會角色意識并學會履行社會角色責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進而由自然人轉變?yōu)樯鐣?。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性開展的,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員都在引導學前兒童形成積極的親社會行為,使其學會同情、關心、幫助、謙讓、撫慰、分享與合作等。(2)有利于學前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能夠讓兒童在社會環(huán)境中正確認知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原則,樹立道德意識,正確地規(guī)范其社會行為。學前早期的兒童道德認知比較籠統(tǒng),有明顯的表面性和片面性,道德判斷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暗示性,道德動機受眼前事物的制約,多是嚴格遵守成人的道德要求。但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和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交互,學前兒童的道德認知在廣度和深度方面大大提高,開始能夠從社會意義上來判斷道德行為的好壞,自覺調節(jié)自己的道德行為。(3)有利于學前兒童社會情感的發(fā)展。學前兒童社會環(huán)境教育能夠讓他們在家庭、幼兒園、社區(qū)環(huán)境中學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他人;能夠讓其在社會環(huán)境中感受愛、學會愛、給予愛、分享愛,發(fā)現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夠讓其在社會環(huán)境中學會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能夠讓其在未來生活中創(chuàng)意性地解決問題和做負責任的決定;能夠讓其有效地面對成長過程中的挑戰(zhàn),促進其身心的全面協調發(fā)展。同時,對學前兒童國家環(huán)境的教育,能夠培養(yǎng)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民族的認同感、對國家文化的傳承意識、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等。3.作為學前教師,如何在保教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1)營造溫暖、放松的心理環(huán)境,讓學前兒童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學前兒童,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學前兒童。注意發(fā)現學前兒童的優(yōu)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簡單與其他學前兒童做橫向比較;保護學前兒童自尊心,學前兒童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厲聲斥責,更不能打罵。(2)幫助學前兒童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教師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為學前兒童做出榜樣。如生氣時不亂發(fā)脾氣,不遷怒于人;教師和學前兒童一起談論自己高興或生氣的事,鼓勵學前兒童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允許學前兒童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如學前兒童發(fā)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其平靜后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可以接受的;發(fā)現學前兒童不高興時,主動詢問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3)尊重學前兒童,讓學前兒童主動發(fā)展,尊重學前兒童的人格、需要、興趣。教師遇事要和學前兒童商量,把學前兒童當作活動的主人,允許學前兒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4)建立團結友愛的班集體,充分利用學前兒童集體的教育力量。(5)加強教師自身修養(yǎng),以身示范。4.什么是幼兒園環(huán)境?為什么幼兒園教育中要強調創(chuàng)設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請聯系實際進行說明。(1)幼兒園環(huán)境教育的含義。幼兒園環(huán)境從廣義上說,幼兒園環(huán)境包括幼兒園共同實施教育作用的家庭.社區(qū)等大環(huán)境,狹義上思維幼兒園環(huán)境,則是指幼兒園內部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如室內外的物質環(huán)境,教師與幼兒思維人際關系等。(2)幼兒園教育中,強調創(chuàng)設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是因為:①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能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成長。②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能促進幼兒的認知發(fā)展。③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能促進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例如,在“玩沙玩水”活動的物質環(huán)境設計中,教師可以投放一些廢舊物品,如可樂瓶、果凍殼、小勺子等作為游戲、操作的材料,并且保證每個學前兒童有一件材料。這樣,在學前兒童進行挖沙、運沙、堆沙的過程中,學前兒童必須相互協商、合作才能完成活動。既消除了學前兒童因為無活動材料而產生的侵犯性、破壞性行為,又給學前兒童創(chuàng)造了積極交往和交流的機會,良好的社會性行為和情感也隨之產生和發(fā)展。④良好的幼兒園環(huán)境能提高學前兒童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5.簡述社區(qū)在幼兒園社會環(huán)境教育中的作用。(1)社區(qū)環(huán)境對學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社區(qū)環(huán)境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前兒童,一個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社區(qū)會讓學前兒童產生美好的情感,和諧積極的社區(qū)人文環(huán)境會給學前兒童一種良好的情緒體驗。社區(qū)中的鄰里關系、同伴關系、風土人情以及社區(qū)的建筑、活動設施、人文景觀等都會對學前兒童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2)社區(qū)資源為幼兒園社會環(huán)境教育提供了現實支持。社區(qū)作為一個兼?zhèn)渖a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的社會小區(qū),能為幼兒園社會環(huán)境教育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教育場所等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幼兒園舉行“認識不同的職業(yè)”主題活動時,可以邀請從事不同職業(yè)的社區(qū)成員(如記者、律師、醫(yī)生、工人、設計師等)來分享自己的工作內容。從而使學前兒童懂得除了父母的工作類型和教師職業(yè),社會上還有其他眾多職業(yè)種類,自己與這些職業(yè)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認識和尊重他們的勞動。(3)社區(qū)文化是一種現存的教育資源。優(yōu)秀的社區(qū)文化是幼兒園社會環(huán)境教育的寶貴資源。例如,有的幼兒園在課程中將社區(qū)的歷史、風俗、革命傳統(tǒng)等作為鄉(xiāng)土教材來利用,加深了學前兒童對社區(qū)文化的了解和認識,豐富了學前兒童的情感,促進了學前兒童的社會發(fā)展。項目七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項目考核1.D2.C3.B4.D5.D二、簡答題1.什么是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包括哪幾個方面?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是促進學前兒童認識社會規(guī)范內容、體驗社會規(guī)范價值,并形成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能力與習慣的教育,主要包括生活規(guī)范教育、活動規(guī)范教育、謹慎規(guī)范教育、道德規(guī)范教育等。其中,生活規(guī)范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規(guī)范的教育(衛(wèi)生規(guī)則、作息規(guī)則的教育)和社會生活規(guī)范的教育(公共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顒右?guī)范教育主要包括學習、游戲和其他集體活動中的規(guī)則教育。謹慎規(guī)范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規(guī)范、用電用火安全規(guī)范、交往安全規(guī)范、遠離危險地及危險品等方面的教育。道德規(guī)范教育主要包括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勤儉節(jié)約,以及初步的責任感、愛憎感、是非觀等方面的教育。2.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有哪些意義?(1)社會規(guī)范教育有利于學前兒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例如,學前兒童知道不可以觸摸電源、不能玩明火,到公共場所不得追逐打鬧,不吃不干凈的食物,這些都利于學前兒童不受到傷害。(2)社會規(guī)范教育有利于提升學前兒童的人格品質,發(fā)展積極的社會交往行為。例如,尊敬師長、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等社會規(guī)范的學習,不僅能使學前兒童受到家長和教師的接納與肯定,也能使學前兒童更易于被同伴接納。(3)社會規(guī)范教育有利于學前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勞動習慣,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例如,學前兒童遵守并內化認真、勤勞等規(guī)范,能為其掌握知識、發(fā)展技能、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4)有利于學前兒童發(fā)展成為社會合格公民,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3.簡述大班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的階段目標與內容。(1)大班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的階段目標。①生活規(guī)范:愛護物品和公共環(huán)境,用別人的東西時知道愛護;注意節(jié)約資源;遵守公共秩序。②活動規(guī)范:與同伴協商制定游戲規(guī)則和活動規(guī)則;學習自律;遵守規(guī)則,形成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認真做事,有始有終。③謹慎規(guī)范: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知識與技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危險應對能力和生存能力;學會正確、積極的求救和自救方法。④道德規(guī)范:具備初步的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感;主動幫助家長和教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錯事應敢于承認,不說謊;認真負責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心胸豁達,學會接納和原諒別人。(2)大班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的內容。①生活規(guī)范:能遵守作息時間和幼兒園的規(guī)則,有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了解和掌握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動與客人聊天;知道并遵守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周圍公共場所的秩序,如銀行、飯店、賓館、浴池等地的公共秩序。②活動規(guī)范:能根據需要自己制定區(qū)域游戲的規(guī)則,并制作相應的提醒標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秩序感;掌握輪流技能,會用輪流、合作、交換、等待等方法與同伴游戲,不干擾他人游戲;能獨立完成任務。③謹慎規(guī)范:理解和遵守與學前兒童關系密切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熟悉交通、環(huán)保的標記,愿意按標記的提示行動;聽從成人和同伴的勸告,不做危險的事;認識與人們生活、安全相關的常用標志及其含義;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更多地了解災難的應急措施,知道各種急救措施,知道各種急救電話號碼,如火警電話、公安局電話等;當發(fā)生諸如校園暴力、交通事故、社會恐怖犯罪活動等意外事故時,能采取一定的應急方法保護自己,把風險和傷害降到最低。④道德規(guī)范:初步學會關心和幫助父母,在父母生病時能進行簡單的照料,具有初步的家庭責任感;能主動幫助教師和同伴,為集體做好事;能以集體一員的身份積極參加幼兒園、社區(qū)組織的各種公益活動,具有初步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具有同情心、誠實和勇敢的品質;有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熱愛勞動,有責任心,對自己負責的事能有始有終地完成;有初步的社會公德意識,遵守和維護社會公德,具有初步的社會責任感。4.如何進行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滲透教育?(1)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教育。①游戲與區(qū)域活動中的滲透教育。游戲具有規(guī)則性,可以借助游戲進行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多樣的區(qū)域活動也可以進行學前兒童社會規(guī)范教育,如,閱讀區(qū)可以培養(yǎng)學前兒童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的情感與行為習慣。②相關領域活動中的滲透教育。首先,可以利用相關領域教育活動中的常規(guī)要求訓練和培養(yǎng)學前兒童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其次,可以利用其他領域教學中的相關內容滲透社會規(guī)范教育。最后,可以利用相關領域教育活動中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社會規(guī)范意識與技能。③日常生活活動中的滲透教育。教師可以在學前兒童入園和離園時滲透禮貌用語教育,還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隨機事件,隨時進行互相謙讓、合作互助、尊重和寬容他人及注意安全等方面的規(guī)范教育。(2)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的合作共育。①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共育。幼兒園應當借助一切交流機會和手段,向家長提供指導與幫助,幫助家長正確地進行家庭教育。首先,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為學前兒童提供模仿學習的好榜樣。其次,家長可以利用家庭生活及帶領學前兒童走親訪友、出去游玩或購物等時機,向子女進行社會規(guī)范教育。最后,家長要注意教育方式的靈活性與恰當性,避免簡單粗暴的教育。②幼兒園與社區(qū)的合作共育。幼兒園可以與社區(qū)中的一些機構取得聯系,邀請他們到幼兒園為學前兒童講述有關的社會規(guī)范知識,也可以帶領學前兒童直接到這些機構中參觀學習。項目八學前兒童社會文化教育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B2.A3.B二、簡答題1.社會文化有哪些類型?(1)民族文化。①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指由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和發(fā)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優(yōu)良文化,主要包括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傳統(tǒng)藝術(如民間工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戲劇、建筑藝術、中華武術、傳統(tǒng)音樂等)和民間風俗(如飲食文化、民風民俗、神話傳說、民間游戲等)。②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是指我國除漢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包括少數民族的名稱、節(jié)日活動、服飾、飲食特色和風俗習慣等。③當代文化。當代文化是相對于傳統(tǒng)文化來說的,主要體現了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包括當代的節(jié)日活動,如國慶節(jié);當代的建筑,如東方明珠塔、鳥巢運動場、水立方游泳館等;當代發(fā)生的大事和文化活動等。(2)異域文化。異域文化主要是指除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地區(qū)、民族的文化,包括外國的典型節(jié)日、服飾、飲食、禮節(jié)、風景名勝等。2.什么是學前兒童社會文化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文化教育是指通過開展各類文化教育活動,促使學前兒童認識我國的風土人情、民間藝術、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歷史,能夠逐漸把握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歸屬感,維護民族文化尊嚴;同時學會以客觀、公正、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外來文化,形成初步的文化認知與判斷力。3.社會文化教育的意義有哪些?(1)社會文化教育能夠使學前兒童對本民族文化形成認同感和歸屬感。社會文化教育可以使學前兒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只有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才能認同該文化背景,并且為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感到驕傲和自豪,從而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社會文化教育是學前兒童文化性與社會性生成的根基。①社會文化教育是學前兒童文化性生成的根基。學前兒童社會化的進程就是對本民族社會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認同的過程。在學前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首要的就是對他所屬社群傳統(tǒng)的模式和準則的適應,作為生活于特定文化中的學前兒童而言,從其出生之始,他的身體、心理的發(fā)展都要受到其所屬族群自身文化的影響,如中國的物質文化(如漢字、文房四寶、琵琶與二胡等)、精神文化(如儒家、道家思想等),學前兒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會逐漸認同其文化特質。②社會文化教育能促使學前兒童成為社會人,是學前兒童社會性生成的根基。社會文化教育是社會文化與學前兒童相互作用的過程,是社會的教化和學前兒童自身的內化相結合的過程。人有高級神經系統(tǒng),進而形成了語言和意識,這是人的社會化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人進行學習與交往,進而獲得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規(guī)范。學前兒童因其自身的主體能動性不同,會對社會文化有其獨特的解讀視角,這樣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體。(3)社會文化教育有助于幫助學前兒童形成粗淺的多元文化意識。學前兒童社會文化教育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前兒童從精心選擇的多元文化體系中受到文化熏陶和洗禮,感受各民族、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體驗中西文化的差異,增強民族認同感。在此基礎上,學前兒童能夠逐步形成粗淺的多元文化意識,并初步形成對各種文化的尊重和寬容的態(tài)度。4.如何進行學前兒童社會文化滲透教育?(1)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教育。①區(qū)域活動中的滲透教育。教師需要結合學前兒童的經驗、能力和興趣,選擇適當的材料,將社會文化巧妙地滲透到區(qū)域活動中,讓學前兒童在動手、動腦的同時,學到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②相關領域活動中的滲透教育。教師應具有敏銳的社會文化教育意識,善于在其他領域教育活動中滲透社會文化教育。例如,在健康領域中,教師可以將民間傳統(tǒng)游戲融入體育活動;在藝術領域中,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藝術融入教學;在科學領域中,教師可以將我國歷史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融入教學。③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教育。學前兒童的日常生活處處都蘊藏著社會文化教育的契機,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契機隨時進行社會文化教育。④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的滲透教育。在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要充分體現家鄉(xiāng)和民族文化特色,也要適當滲透異域文化,使學前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文化的熏陶。(2)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的合作共育。①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共育。教師在開展社會文化教育活動時,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第一,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資源。第二,教師要指導家長在家庭中對學前兒童進行社會文化教育。②幼兒園與社區(qū)的合作共育。幼兒園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qū)教育資源,與社區(qū)合作,共同開展社會文化教育活動。首先,在社區(qū)生活中有許多潛在的學前兒童社會文化教育資源,教師應該挖掘和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其次,社區(qū)內的文化設施、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風俗習慣和道德風尚等社區(qū)文化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后,幼兒園可以將社區(qū)的歷史、風俗、革命傳統(tǒng)等作為鄉(xiāng)土教材來利用,發(fā)揮社區(qū)文化對幼兒園教育的作用。項目九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項目考核一、單項選擇題1.C2.C3.B4.C5.A二、簡答題1.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有什么意義?(1)社會教育評價是調控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質量的手段。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的整體質量、學前兒童的發(fā)展情況、教育目標是否實現等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科學的鑒別;了解制定的社會教育目標、選擇的內容是否符合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的知識水平,評估幼兒園教師實施的教育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等。同時,可以通過評價結果知道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質量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使下一階段的教育活動有的放矢,并加以改進,尋找科學的教育方法,選擇最佳的社會教育方案和模式,從而提高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質量。(2)社會教育評價是了解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的需要和個別教育的依據。通過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前兒童在活動中的表現狀況、社會性發(fā)展程度和水平,從而判斷和分析社會教育過程中不同影響因素的作用,從而對學前兒童的興趣、需要、能力、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進行科學鑒別,了解學前兒童在活動中掌握了哪些知識、發(fā)展了哪些能力、存在哪些長處和弱點等。同時,通過評價,可以指導教師根據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了解學前兒童,如哪些學前兒童掌握得比較好,哪些學前兒童掌握得不夠好,從而為教師的個別輔導和有針對性的教育提供依據。(3)社會教育評價是提高教師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反思自身教育的效果,及時從中得到反饋信息,如哪些社會教育活動比較好,哪些社會教育活動不夠好,為什么不夠好,從而找到自己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做好補救工作,避免下次再出現。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學前發(fā)展理論、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yè)知識審視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其自身專業(yè)化水平也會不斷提高。同時,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狀況,為其制訂下一步教育活動計劃提供依據。另外,評價的結果也為教師和家長更好地溝通做好了準備,有利于實現家園共育的一致性,保證家園共育取得良好效果。2.什么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教育評價就是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做出判斷。教育評價也是廣大教師、學校管理者和學生經常進行的活動。其中,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是評價者根據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目標,采用科學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及社會教育活動做出客觀、科學的價值判斷。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原則有哪些?(1)目的性原則。目的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時要有明確的目的。思想指導行動,評價者的教育目的不同,使用的評價體系、采用的評價方法、解釋和處理的評價結果就會不同,這將最終決定評價工作的實際效果。(2)客觀性原則??陀^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時應采取公正、科學的態(tài)度,依據客觀標準評價學前兒童,不能憑主觀意愿或個人好惡,隨心所欲地對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及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做出評價。(3)全面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時,評價的內容要全面,不能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在評價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時,要注意學前兒童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技能的協調統(tǒng)一。(4)發(fā)展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時,既要評價學前兒童已達到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進行橫向比較,評價學前兒童在某一階段是否達到了該年齡學前兒童發(fā)展的一般要求,也要評價學前兒童的發(fā)展變化狀態(tài),進行縱向比較,評價學前兒童當前的發(fā)展較之過去的進步情況及今后的發(fā)展趨勢。(5)可行性原則??尚行栽瓌t是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方案必須是現實可行的,能順利實施推廣和應用。(6)教育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時需要注重教育性,其目的在于促進學前兒童的自我完善和積極上進,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4.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評價的方法有哪些?(1)自然觀察法。自然觀察法是指評價人員在自然狀態(tài)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前兒童社會性行為進行直接觀察,從中獲得評價資料的方法。自然觀察法適用于學前兒童發(fā)展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評價中。(2)談話法。談話法是指評價者通過與學前兒童面對面的交談而收集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資料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向學前兒童提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要求學前兒童回答,從而收集資料,分析結果,得出結論。(3)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是指評價者根據評價的目的,向學前兒童家長、教師等人發(fā)放問卷調查表,讓其依據問卷內容對學前兒童在家庭、幼兒園的表現做出客觀評估。一般而言,由于學前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水平的限制,難以完成問卷,但如果問卷經過特殊設計,那么也可以用于測試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4)社會測量法。社會測量法是指依據被評價對象的主觀判斷,確定特定團體內人際關系及該團體內人際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種評價方法,主要用來評價學前兒童的同伴關系。在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評價中,這種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了解某一團體(通常是一個班級)內人際交往狀況和結構、各成員的人際交往狀況及其在該團體中的地位,用這種方法獲得的信息可以有效預測學前兒童以后的社會情感適應。社會測量法的常用方法包括同伴提名法、配對比較法、行為評定表等。(5)情境測驗法。情境測驗法是指根據研究目的來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將學前兒童置于與現實生活場景類似的情境中,由教師觀察在該特定情境中學前兒童的社會性行為的方法。這種方法除了設置自然場景,也可以采用語言或圖片等形式向學前兒童提供問題情境,來測評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5.試述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評價的內容。(1)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方面的評價內容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jié)、自我價值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模特選美賽事模特個人資料保密及合同約束協議2篇
- 2025年個人借款合同信用評級與授信條件4篇
- 二零二五版門窗行業(yè)環(huán)保認證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門面房租賃市場推廣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號系統(tǒng)建設與維護合同4篇
-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動畫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自媒體設計與制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交通運輸職業(yè)學院《材料科學基礎(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工商學院《營銷渠道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湖北武漢工程大學招聘6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數 學】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期末能力提升卷
- GB/T 26846-2024電動自行車用電動機和控制器的引出線及接插件
-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4年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妊娠咳嗽的臨床特征
- 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試題及解答參考(2024年)
- 《阻燃材料與技術》課件 第6講 阻燃纖維及織物
- 2024年金融理財-擔保公司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泰山產業(yè)領軍人才申報書
- 高中語文古代文學課件:先秦文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