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初中_第1頁
文化常識初中_第2頁
文化常識初中_第3頁
文化常識初中_第4頁
文化常識初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語》十則

1、《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鬃樱?,字仲尼,春秋時魯國瞰邑人。我國古代傳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4、曾子:即曾參,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戰(zhàn)國間魯國南武城人。

5、由:指孔子的學(xué)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卞人。

《山市》

2、禪院:寺院。禪,佛教用語,表示與佛教有關(guān)的事物。

3、飛薨:飛檐。薨,屋檐。

4、高垣睥(pi)睨(ni):高高低低的城墻。高垣,高墻。睥睨,又寫“埋垸”,指女墻,即城墻上的呈凹凸

不形的矮墻。

5、坊若者:有的像街巷。坊,街巷、店鋪。6、市肆:集市。肆,店鋪。

3、月亮的美稱與雅號

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蛛、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

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傷仲永》(王安石)1、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guān)系。

《木蘭詩》

2、可汗大點兵:皇上大規(guī)模地征兵??珊梗覈糯恍┟褡遄罡呓y(tǒng)治者的稱號。

3、軍書十二卷:軍書,征兵的名冊。十二,表示多數(shù),不是確指。

4、胡騎:胡人的戰(zhàn)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zhuǎn),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zhuǎn),十二轉(zhuǎn)為最高的勛級。

7、木蘭不用尚書郎: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guān)。

8、帖花黃:帖,通“貼”?;S,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

9、火伴:同伍的士兵。當時規(guī)定若干士兵同一個灶吃飯,所以稱“火伴”。

《孫權(quán)勸學(xué)》(《資治通鑒》)

1、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5、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經(jīng),指《易》《詩》《書》《禮》《春秋》

等書。

6、博士:當時專掌經(jīng)學(xué)傳授的學(xué)官。7、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親昵的意味。

8、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9、孤豈欲卿治經(jīng):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社戲》

1、小生:戲曲中扮演年輕男子的角色。2、小丑:戲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3、老旦:戲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

一、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

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生”是除了大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tǒng)稱。里邊又分為老生(須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統(tǒng)稱,內(nèi)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

“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zhì)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fēng)

格粗獷?!皟簟庇址譃橐猿橹鞯拇蠡?,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

“丑%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戲曲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shù)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shù)方法來表現(xiàn)人物。另外,戲曲中的唱腔、龍

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臉譜、服飾以及演出場地所涉及的露臺、廟臺、舞臺等也都有

它們特殊的韻味。

二.京劇旦角流派

梅派:由梅蘭芳創(chuàng)立。程派:由程硯秋創(chuàng)立。

荀派:由荀慧生創(chuàng)立。尚派:由尚小云創(chuàng)立。

三.京居臉譜

紅臉一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一為中性,代表猛智;

藍臉和綠臉一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一含貶義,代表兇詐

金臉和銀臉一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于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

四.《夸父逐日》(《山海經(jīng)》)

1、夸父:古代神話人物。2、河、渭:黃河,渭水。

五.我國古代的車馬

1、古書上常見車馬并興。戰(zhàn)國以前,車馬是相連的。一般地說,沒有無車的馬,也沒有無馬的車。因此,

古人所謂御車也就是御馬,所謂乘馬也就是乘車。古代駕二馬為駢,駕三馬為修,駕四馬為駟。

2、到了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武靈王胡服騎射,才從匈奴人那里學(xué)會了騎馬之術(shù)。

3、一車四馬為一乘。天子是萬乘之國,諸侯是千乘之國。

六.我國歷史上或傳說中的名馬

1、的盧馬,是劉備的坐騎。

2、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當年南征北戰(zhàn)馳騁沙場統(tǒng)一全國的六匹戰(zhàn)馬。它們分別是:特勒騾、青雎、

什伐赤、颯露紫、拳毛和白蹄烏。

3、白龍馬,《西游記》中唐僧的坐騎。4、汗血馬,傳說中的良馬。

七.1.年號:所謂年號,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志。按慣例,新君即位

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年號蘊涵著帝王君臨天下、宣示正統(tǒng)的特殊意義,君臣朝野為之矚目,司

其事者索遍枯腸,絞盡腦汁。

2.廟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于商朝,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舉,開國君主一般是

祖、^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

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白妗敝簽E,始于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后趙、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

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gòu)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xí)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

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并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yè),世祖、太宗發(fā)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

主的美號,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

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yè)不足,德宗、寧宗過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

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2、謚號,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

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

帝王的謚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jīng)繼位的帝王認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謚號則由朝廷賜予。

謚法初起時,只有“美謚”、“平謚”,沒有“惡謚”。善、惡“謚號”則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另外還有“私謚”。謚號的選定根據(jù)謚

法,謚法規(guī)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謚號時選擇。這些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上謚,即表揚類的謚號,如:“文”,表示具有“經(jīng)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xué)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

表示“布綱治紀”。

下謚,即批評類的謚號,如:“煬”表示“好內(nèi)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nèi)從亂”、“幽”

表示“壅遏不通”、“靈”表示“亂而不損”等。

“下謚”之“惡謚”:周厲王是一個貪婪的君,“國人”發(fā)動暴動,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東北)并死在那里,“厲”便是對他予以斥

責(zé)的“惡謚”。

中謚,多為同情類的謚號,如:“愍”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

私謚,這是有名望的學(xué)者、士大夫死后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謚號;“私謚”始于周末,到漢代才盛行起來。

先秦時的謚號以用一個字為常,也有用兩三個字的。用一個字的如:秦穆公、晉文公;用兩三個字的如魏安厘王、趙孝成王、衛(wèi)

睿圣武公等。

3、所謂尊號,乃為尊崇帝后為之所上之稱號。始于秦代。據(jù)《史記?秦始皇紀》有“臣(王第、李斯)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

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之語?!稘h書?高帝紀下》有云: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上

皇帝尊號?!庇?,嗣位皇帝尊前皇帝為太上皇,尊前皇后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稱上尊號。

《陋室銘》(劉禹錫)

1、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鴻儒:博學(xué)的人。儒,舊指讀書人。3、素琴:不加裝飾的琴。4、閱金經(jīng):金經(jīng),指佛經(jīng)。

《愛蓮說》(周敦頤)

2、自李唐來: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核舟記》(魏學(xué)海)

2、蓋大蘇泛赤壁云:大蘇,就是蘇軾,后人習(xí)慣于用“大蘇”和叼、蘇”來稱呼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

3、虞山王毅叔遠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4、峨冠:高高的帽子。5、卷端:指畫幅的右端。卷末:指畫幅的左端。

7、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

《大道之行》(《禮記》)

1、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禮運,《禮記》篇名,

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xué)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矜(guan)、寡、孤、獨、廢疾: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

廢疾:殘疾人。

3、女子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女子出嫁。

《望岳》(杜甫)

2、岱宗:對泰山的尊稱。3、齊魯青未了:齊,泰山以北地區(qū),春秋時屬齊。魯,指泰山以南地區(qū),春秋時屬魯。

4、陰陽割昏曉:意思是山的南北兩面。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

《石壕吏》

2、乳下孫:還在吃奶的孫子。

《三峽》(酈道元)

1、選自《水經(jīng)注疏》。酈道元,北魏地理學(xué)家。好學(xué)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xiàn)象,撰《水經(jīng)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

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

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值。

2、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3、睛初:天剛睛。4、霜旦:下霜的早晨。

《答謝中書書》

2、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五色。

3、欲界之仙者:欲界,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

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4、自康樂以來: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觀潮》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2、京尹,京都臨安府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

《湖心亭看雪》張岱

1余強飲三大白: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指酒杯。3、更有癡似相公者: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

《使至塞上》(王維)

1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察御史,官名,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設(shè),改檢校御史為監(jiān)察御史。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jiān)察御史屬察院,品

秩不高而權(quán)限廣。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廢御史臺設(shè)都察院,通常彈劾與建言,設(shè)都御史、副都御史、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察御史分道負

責(zé),因而分別冠以某某道地名。

2、屬國:典屬國的簡稱。漢代稱負責(zé)外交事務(wù)的官員為典屬國,這里詩人用來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3、候騎:騎馬的偵察兵。4、都護:唐代邊疆設(shè)有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這里指前敵統(tǒng)帥。

《登岳陽樓》(陳與義)

1簾旌不動夕陽遲:簾旌,酒店或茶館的招子。

八年級下冊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1、短褐穿結(jié):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結(jié),指衣服上下有洞和補丁。

2、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3、贊日:贊,傳記結(jié)尾的評論性文字。

4、得,輩、同類。5、親舊知其如此: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

6、環(huán)堵蕭然:環(huán)堵,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7、銜觴賦詩:觴,酒杯。

《馬說》(韓愈)

2、伯樂:本名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馬。

3、駢死于槽楊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

4、策之:鞭打馬。策,馬鞭子,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2、生,長輩對晚輩的稱呼。3、序:文體名,這是一篇贈序。

4、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

二十。

5、負篋曳屣: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6、帶朱纓寶飾之帽:纓,帽帶。

7、媵人持湯沃灌:媵人:這里指服侍的人。湯,熱水。8、同舍生:舍,這里指學(xué)舍,書館。

9、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10、容臭(xiu):香袋。臭,氣味,這里指香氣。11、以衾擁覆:衾,被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1、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2、二喬,指江東喬公的兩個女兒,都是東吳美女,大喬是孫策(孫權(quán)兄)之妻,小喬是周瑜之妻。

《過零丁洋》(文天祥)

1、丹心照汗青:丹心,紅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fā)如汗,故稱書

簡為汗青。這里特指史冊。

《水調(diào)歌頭》蘇軾

2、千里共嬋娟: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嬋娟,指月亮。

《岳陽樓記》范仲淹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diào)。

2、居廟堂之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

《醉翁亭記》歐陽修

2、射者中:射,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向壺里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

《滿井游記》袁宏道

2、花朝節(jié):舊時以陰歷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jié),說這一天是百花生日。

3、泉而茗者,罄而歌者,紅裝而蹇:茗,茶。*,酒杯。蹇,這里指驢。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1、判官:官名,是節(jié)度使、觀察使一類官吏的僚屬。2、胡天:塞北的天空。胡,我國古代對北方民族的通稱。

3、中軍:主帥的營帳。

4、轅門:軍營大門。古時行軍扎營,以車環(huán)衛(wèi),在出入處用兩車的車轅相向豎立,作為營門,故稱轅門。

對聯(lián)常識:

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對;結(jié)構(gòu)相應(yīng);節(jié)奏相合;平仄相協(xié);意義相關(guān)

對聯(lián)通常用毛筆豎寫,貼掛時,上聯(lián)居右,下聯(lián)居左。

《贈從弟》從弟:堂弟。

九年級上冊

《楊修之死》(羅貫中)

2、《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xiàn)了統(tǒng)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

《范進中舉》(吳敬梓)

2、《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3、進學(xué):進了縣學(xué)。在科舉時代,經(jīng)過縣一級考試取得秀才資格后即成為縣學(xué)生員。

4、帶挈你中了個相公:相公,對秀才的稱呼。5、同案:一同考取秀才叫做同案。

6、鄉(xiāng)試年:科舉制度,每三年舉行一次全省的考試,叫“鄉(xiāng)試”,由秀才去應(yīng)試,輪到鄉(xiāng)試這一年叫“鄉(xiāng)試年”。

7、文會:舊時讀書人為了準備應(yīng)考,在一起寫文章、互相觀摩的集會。

補充:

1、秀才別稱茂才,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為學(xué)校生員的專稱。漢武帝改革選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舉人才,

即為察舉。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秀才一名,意為優(yōu)秀人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名諱,遂改稱茂才。三國曹

魏時沿襲察舉,復(fù)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隋代始行科舉制,設(shè)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稱秀才。后

廢秀才科,秀才遂作為一般讀書人的泛稱。宋代為士子和應(yīng)舉者的統(tǒng)稱。明代曾一度采用薦舉之法,亦有舉秀才。明清時期,秀

才亦專用以稱府、州、縣學(xué)生員。

8、宗師:對一省總管教育的學(xué)官的總稱。9、出榜:又叫“發(fā)榜”,即公布錄取名單。

10、草標:在集市出賣東西,把一根草插在出賣的物品上或拿在手里,作為標志,這草就稱為“草標”。

11、高鄰:對鄰居的尊稱。

12、諱:原有“避”的意思。舊時為了對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諱”。諱某,意思是某字本應(yīng)避去的。

13、亞元:鄉(xiāng)試中舉,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

補充:

1、鄉(xiāng)試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只有童生才能參加,通常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fā)

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通常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荚囉啥Y部

主持,全國各地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yīng)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2、明清的科舉制度,凡是習(xí)舉業(yè)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但需要注明的是,

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學(xué)子。根據(jù)明朝史書記載,只有通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學(xué)子才能被稱作童生,成為童生

方有資格參加院試,成績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秀才是往往都能高中狀元,而狀元往往都是為朝廷效力。

3、貢生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優(yōu)秀或資格老的,送入國子監(jiān)繼續(xù)學(xué)習(xí)的學(xué)生。

14、京報連登黃甲:科舉時代寫在喜報上表示祝賀的恭維話,意思是以后還會有會試、殿試連續(xù)的捷報。殿試錄取進士分別為三

等,叫“三甲”,榜用黃紙寫,所以稱“黃甲”。

15、在下:對自己的謙稱。16、我小老:舊時老年人對自己的謙稱。

17、大紅全帖:用大紅紙折疊成折子的帖子,共有十面,橫闊十倍于單帖,稱為“全帖”。拜客時用全帖表示恭敬和鄭重。

18、世先生:對有世交的人的敬稱。世,表示世交,指兩家之間世代有交往。這種稱呼是舊時人們拉關(guān)系的套語。

19、晚生:舊時后進的你在前輩人面前對自己的謙稱。鄉(xiāng)試和會試分房閱卷,由各房考官推薦卷子給主考官,考中的人稱推薦卷

子的房考官為“房師”。

補充:

一、院試----考秀才

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主考官是學(xué)政,由皇帝任命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員到各省任職,任期三年,任期內(nèi)要依

次到所轄各府、州去主持院試。

院試又分歲試和科試兩種。所謂歲試,即俗話所說的童生考秀才,通過歲試,童生就算是“進學(xué)”了,成為了國家的學(xué)生,稱為生

員,亦即秀才。歲試成績優(yōu)良的生員,方可繼續(xù)參加科試,科試通過了,才準許參加更高一級的鄉(xiāng)試,叫做“錄科”。

二、鄉(xiāng)試——考舉人

在京城及各省省城舉行。三年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舉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稱“秋闈”。主考官一般由進士出

身的在京翰林或部院官擔任。鄉(xiāng)試有正規(guī)的考場,叫做貢院,一般建在城內(nèi)的東南隅。鄉(xiāng)試共考三場,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

場。發(fā)榜在九月,正值桂花開放,所以又稱為“桂榜”,也稱“乙榜”。鄉(xiāng)試取中的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三、會試和殿試——考進士

會試和殿試是最高一級的考試,其中會試是帶有決定性的考試,而殿試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問題。

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一般在鄉(xiāng)試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又稱“春闈”。

主考官多由內(nèi)閣大學(xué)士或六部尚書擔任。發(fā)榜在四月,正值杏花開放,所以又稱為“杏榜”。會試取中的稱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會試之后還要舉行殿試,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殿試所發(fā)之榜稱“甲榜”,分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

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出身,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稱進士,中了進士,

功名也就到了頭。在揭榜時,要在殿前舉行唱名典禮,稱傳臚。

凡是通過乙榜中舉人,再通過甲榜中進士而做官的人,叫做“兩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會元、狀元的,叫做“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稱謂科舉知識簡介科舉制度在不同時期規(guī)定不盡相同。舉明、清兩代為例:讀書人先須參加“童試”,參加者無論年齡大

小皆稱“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xué)”后稱為“生員”,又名“序生”,俗稱“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公家按月

發(fā)給糧食.

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

三是“附生”,即才入學(xué)的附學(xué)生員。取得秀才資格的人,才可參加正式科舉。

正式科舉分“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xiāng)試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稱“大比”。取中者稱“舉人”,其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

會試則在鄉(xiāng)試后的第二年春天禮部舉行,取中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則由皇帝親自主持,只有貢士才有資格參加,分“三甲”錄取,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

三名稱“探花”,會稱“三狀甲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解元"、“會元"、"狀元",即所謂“三元”。

狀元的產(chǎn)生我國的科舉制始于隋朝,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各代,是歷代封建知識分子躍身仕途的重要途徑,從童生到狀元,

一般須經(jīng)五個階段。童生凡應(yīng)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儒童,習(xí)慣上稱為童生。院試由省學(xué)政主持,童生參加考

中的稱秀才,也叫生員,一般可稱相公。此二者只是預(yù)選形式,鄉(xiāng)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鄉(xiāng)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秀才可以參加,考中的叫舉人,可稱老爺。舉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亞元。

會試鄉(xiāng)試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舉人參加,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會試合格后即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或欽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試。合格的統(tǒng)稱進士,但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

稱為探花。

香菱學(xué)詩(曹雪芹)

3、起承轉(zhuǎn)合:舊體詩文常用的行文順序。起,開端。承,承接上文進一步加以申述。轉(zhuǎn),轉(zhuǎn)折,從另一方面論述主題。合,結(jié)束

語。

4、王摩詰:即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唐肅宗時官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

5、老杜:指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為了區(qū)別于稍后的晚唐詩人杜牧,故世稱杜甫為“老杜”,杜牧“小杜”。

6、李青蓮:即李白,幼時曾隨父遷居四川綿州彰明青蓮鄉(xiāng),自號青蓮居士。

7、應(yīng)場、謝、阮、庾、鮑:應(yīng)場,字德璉,東漢末年詩人,“建安七子”之一。謝,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阮,指三國時魏詩人阮

籍,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

《陳涉世家》(司馬遷)

3、世家,《史記》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候之事。陳勝者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燕雀,小鳥,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5、發(fā)閭左;?戍漁陽:征發(fā)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

閭,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閭械就用來指代貧苦人民。

6、皆次當行: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次,編次。當行,當在征發(fā)之列。

7、上使外將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上,臣下對皇帝的敬稱,這里指秦始皇。

8、足下:指對方,古人對于別人的警稱。

9、之次所旁叢祠中: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次,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次所,這里指軍隊駐扎的地方。

10、公等:你們諸位。公,對對方的敬稱。11、都尉:次于將軍的軍官。

12、守令皆不在:郡守、縣令都不在。秦時,陳縣屬于揚郡,上郡府、縣府的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13、守丞:守城的當?shù)匦姓砉佟?4、三老:封建社會里掌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15、社稷:國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豐年后來就把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

16、宮門令:守衛(wèi)宮門的官員。17、伙頤:伙,秦漢時楚地方言,表示眾多的意思。

18、伙涉:指被人嘆過“伙頤”的陳涉,“伙”字冠在名字面前,成為他的外號。

《唐睢不辱使命》(《戰(zhàn)國策》)

13、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公,相當于“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呼。

4、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5、編素:白色的絲織品,這里指穿喪服。

《隆中對》(陳壽)

4、孤:古代王侯的自稱。這里是劉備自稱。

5、天府之士:指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

6、胄:后代。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所以稱他“帝室這胄”。

7、戎:古時對我國西部各族的稱呼。

8、簞食壺漿:老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漿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出師表》(諸葛亮)

1、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2、崩,古時指皇帝死亡。

3、有司: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

4、弩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鴛,劣馬,走不快的馬。鈍,刀刃不鋒利。

《漁家傲?秋思》

1、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2、邊聲:邊塞所特有的聲音,如大風(fēng)、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江城子?密州出獵》千騎,上千個騎馬的人,形容隨從之多,騎,一人一馬稱騎。

《武陵春》(李清照)

1、節(jié),符節(jié)。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憑證。

2、馮唐,人名,漢文帝時的一位郎官。據(jù)《史記?張擇之馮唐列傳》載:漢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卻因為報戰(zhàn)果時多報了殺

敵六人而獲罪削職。馮唐向文帝進諫,文帝命馮唐持符節(jié)云中郡赦免魏尚,復(fù)為云中守。這里作者以魏尚自比。

3、天狼:星名。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1、吹角:軍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