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期末模擬卷【七上全冊】_第1頁
【蘇科】期末模擬卷【七上全冊】_第2頁
【蘇科】期末模擬卷【七上全冊】_第3頁
【蘇科】期末模擬卷【七上全冊】_第4頁
【蘇科】期末模擬卷【七上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七年級生物(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蘇科版七年級上冊全部內容。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A.地里鉆出的竹筍 B.恐龍蛋化石C.不斷長大的鐘乳石 D.珊瑚2.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 B.施萊登 C.施旺 D.屠呦呦3.用顯微鏡觀察“上”字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是()A. B. C. D.4.同一品種的小麥,在肥沃土壤中的植株生長健壯,在貧瘠土壤中的植株生長瘦弱,說明小麥生長需要()A.陽光 B.水分 C.空氣 D.無機鹽5.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那么這句詩描述的是哪一種非生物因素影響了鴨的生活(

)A.光 B.水 C.溫度 D.空氣6.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氣質量,美化了環(huán)境,又增加了降水量。這說明(

)A.環(huán)境影響生物 B.生物影響環(huán)境C.生物適應環(huán)境 D.生物相互影響7.下列可以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公園里的所有生物 B.汾河里的魚類和水C.一塊農(nóng)田里的所有非生物 D.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8.生物圈的范圍為(

)A.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B.大氣圈和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層C.大氣圈的下層、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D.大氣圈的下層、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層9.下圖是“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實驗過程,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①目的是耗盡葉片中原有淀粉B.②中葉片用黑紙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對照C.③中大燒杯內盛有酒精,作用是脫色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變藍的部分是未遮光部分10.植物的根毛細胞能夠從土壤中吸水,主要原因是()A.根毛細胞數(shù)量多 B.液泡大,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C.根毛細胞吸收面積大 D.液泡小,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11.如圖表示四類食品中四種不同含量的營養(yǎng)成分,若某同學長期以其中的一類食品為主食,則最容易患佝僂病的是()A.A B.B C.C D.D12.洗面口袋時,在口袋布上會留下一些淡黃色的小顆粒,不容易清洗,這些小顆粒是(

)A.蛋白質 B.淀粉 C.脂肪 D.無機鹽13.大山每天需要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下列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最豐富的是()A.漢堡包 B.白菜和番茄 C.瘦肉和魚 D.蘋果14.下列能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是()A.維生素 B.糖類 C.水 D.無機鹽15.每年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yǎng)日”。學生營養(yǎng)一直是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門話題,據(jù)央視報道,2016-2020年,全國近1/4的學生屬于超重、肥胖。下列對于飲食與健康的認識或做法,正確的是(

)A.食物多樣化,并注意合理搭配B.每天大魚、大肉就是營養(yǎng)豐富C.為了減肥不吃主食D.早餐馬虎,中餐對付,晚餐重視16.如圖為人體部分器官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③能分泌消化液,可將脂肪進一步消化 B.在②中開始消化蛋白質C.①分泌的膽汁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D.④是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17.醫(yī)生從某病人的消化道內取出一些內容物,經(jīng)化驗有:水、氨基酸、葡萄糖、麥芽糖、無機鹽、脂肪等。請分析這些物質最有可能是從哪里取出來的(

)A.口腔 B.胃 C.小腸 D.大腸18.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A.狐→鷹→食蟲鳥→蚱蜢→草 B.草→蚱蜢→食蟲鳥→蛇→鷹C.蚱蜢→草→食草子的鳥→鷹 D.草←蚱蜢←食蟲鳥←鷹←蛇19.如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示意圖,⑤是細菌和真菌,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只有一條食物鏈B.②是生產(chǎn)者,③、④是消費者C.②→③→④→⑤構成一條食物鏈D.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部分20.一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農(nóng)作物→蝗蟲→蜘蛛→食蟲鳥”這條食物鏈。某生物興趣小組對這四種生物體內殺蟲劑殘留的相對含量進行了分析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丙對應的生物是A.農(nóng)作物 B.蝗蟲 C.蜘蛛 D.食蟲鳥21.某同學依據(jù)所學知識,繪制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各成分關系示意圖(如下圖)。下列分析正確的()A.乙和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 B.通過捕食,乙的能量全部進入丙體內C.圖中生物之間可以構成2條食物鏈D.甲、乙、丙、丁組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部分22.現(xiàn)將一密閉透明實驗裝置(圖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氣體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乙),該氣體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水蒸氣 D.氮氣23.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植物體的呼吸作用模擬了課本中的三組實驗,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Ⅰ組可以證明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二氧化碳B.Ⅱ組甲裝置產(chǎn)生的氣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Ⅲ組中乙的溫度比甲高D.每組甲乙兩瓶種子的數(shù)量可以不同24.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新疆地區(qū)瓜果特別甜,原因是()A.白天陽光充足,蒸騰作用旺盛B.晝夜溫差大,光合作用強,呼吸作用也強C.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呼吸作用弱D.晝夜溫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強,夜間呼吸作用弱25.下列各項措施中,能夠促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 B.給農(nóng)作物的土壤松土C.將糧食曬干后再貯存 D.溫室栽培植物時夜間適當降溫26.“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提醒人們不要踐踏小草,因為經(jīng)常在草坪上行走,不但會踩折小草,還會造成土壤板結,從而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無機鹽,影響生長 B.植物缺少水分,影響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氣,影響根的呼吸 D.氣孔關閉,影響蒸騰作用27.如圖為呼吸系統(tǒng)組成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呼吸道能清潔、溫暖、濕潤空氣 B.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是③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 D.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⑥28.吃飯時不宜談笑的原因是(

)A.食物會誤入氣管 B.影響消化 C.影響吸收 D.進食過量29.流感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引起肺部感染,該病毒在呼吸道內的“旅程”為()A.鼻→喉→咽→氣管→支氣管B.鼻→咽→喉→支氣管→氣管C.鼻→咽→喉→氣管→支氣管D.鼻→喉→咽→支氣管→氣管30.如圖是人體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氣體a、b分別代表氧氣和二氧化碳 B.外界的a進入血液至少穿過兩層細胞C.①處進行氣體交換的原理是呼吸運動D.②處進行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40分。31.(10分)如圖一表示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過程,圖二表示“光合作用的過程”示意圖,請如圖分析回答問題:(1)圖一中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是(填寫相應的字母)。把天竺葵提前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2)圖一的實驗變量是,圖一中步驟D滴加的染色試劑是;該實驗可證明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3)圖一過程中,酒精的作用是。(4)圖二中表示乙表示;丙表示。(5)請你寫出光合作用的公式。32.(12分)牛奶主要成分有水、脂肪、蛋白質、乳糖、無機鹽等,喝牛奶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圖甲是消化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圖乙表示牛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變化過程。請回答:(1)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種糖類,據(jù)圖推測,消化乳糖的主要器官是[

],請寫出該器官適合消化的結構特點(寫出兩點即可)。(2)牛奶中蛋白質在[

]開始消化,進入小腸后會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終分解成為物質d,參與蛋白質消化的消化液有(需寫全)。(3)小腸中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它是由[

]分泌的,其作用是促進脂肪的消化。牛奶中的脂肪最終被分解為。(4)小分子物質b、c、d、e、f等通過小腸絨毛進入血液的過程被稱為。33.(10分)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網(wǎng)簡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1)該食物網(wǎng)中食物鏈有條,其中最長的一條是。(2)該食物網(wǎng)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3)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最終來源于,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4)圖中蛇與鷹的關系是。(5)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重金屬鹽污染,那么體內積存重金屬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6)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圖中未表示的成分是和。34.(8分)“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人體氣管的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動作圖解如圖一。圖二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1)當異物經(jīng)過喉后堵住患者的氣管時,會引起呼吸困難。此時,救護者可按照圖一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肺內氣壓(選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氣壓,形成較大的氣流把異物沖出。此過程相當于正常人體呼吸運動中的(選填“吸氣”或“呼氣”)狀態(tài)。(2)呼吸道通暢后,空氣進入肺,重新進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圖二所示a和b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和。物質a從肺泡進入到血液內,至少需要穿越層細胞。(3)圖二中表示的氣體交換過程是通過實現(xiàn)的。(4)由圖三可知,每一次呼吸用時秒。在ab、bc、cd三段曲線中,表示吸氣的是。

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七年級生物(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蘇科版七年級上冊全部內容。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A.地里鉆出的竹筍 B.恐龍蛋化石C.不斷長大的鐘乳石 D.珊瑚【答案】A【解析】結合分析可知:“地里鉆出的竹筍”具有生長繁殖等基本特征,屬于生物;而“恐龍蛋化石”、“不斷長大的鐘乳石”、“珊瑚”都沒有生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屬于生物,故A正確,BCD錯誤。2.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 B.施萊登 C.施旺 D.屠呦呦【答案】A【解析】A.袁隆平,北京人,漢族,運用生物科學技術,培育出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chǎn)量,是著名的雜技水稻之父,A正確。BC.施旺、施萊登都是19世紀德國的動、植物學家,他們的性格、經(jīng)歷迥然不同,但共同的志趣和真誠的情感促成了他們的多年合作,共同創(chuàng)立了生物科學的基礎理論--細胞學說,BC錯誤。D.中國藥物學家屠呦呦因首次從黃花蒿中提取出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D錯誤。3.用顯微鏡觀察“上”字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做此類題有個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像了。所以,用顯微鏡觀察“上”字玻片標本,旋轉180度后,視野中看到的是B選項所示的圖像,故B正確,ACD錯誤。4.同一品種的小麥,在肥沃土壤中的植株生長健壯,在貧瘠土壤中的植株生長瘦弱,說明小麥生長需要()A.陽光 B.水分 C.空氣 D.無機鹽【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意,肥沃的土壤中無機鹽含量高于貧瘠的土壤中,因此,題干信息說明了小麥生長需要無機鹽,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5.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那么這句詩描述的是哪一種非生物因素影響了鴨的生活(

)A.光 B.水 C.溫度 D.空氣【答案】C【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huán)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爸裢馓一ㄈ齼芍?,春江水暖鴨先知?!斌w現(xiàn)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春天溫度升高,鴨子開始下水游泳,C符合題意。6.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氣質量,美化了環(huán)境,又增加了降水量。這說明(

)A.環(huán)境影響生物 B.生物影響環(huán)境C.生物適應環(huán)境 D.生物相互影響【答案】B【解析】植物的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也較涼爽,形成良性循環(huán);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氣質量,美化了環(huán)境,又增加了降水量,這說明生物(森林)能影響環(huán)境;故B正確,ACD錯誤。7.下列可以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公園里的所有生物 B.汾河里的魚類和水C.一塊農(nóng)田里的所有非生物 D.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答案】D【解析】A.公園里的所有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A錯誤。B.汾河里的魚類和水,缺少生產(chǎn)者、分解者,B錯誤。C.一塊農(nóng)田里的所有非生物,缺少生物部分,C錯誤。D.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態(tài)系統(tǒng),D正確。8.生物圈的范圍為(

)A.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B.大氣圈和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層C.大氣圈的下層、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D.大氣圈的下層、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層【答案】D【解析】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9.下圖是“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實驗過程,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①目的是耗盡葉片中原有淀粉B.②中葉片用黑紙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對照C.③中大燒杯內盛有酒精,作用是脫色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變藍的部分是未遮光部分【答案】C【解析】A.實驗前,把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阻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利用呼吸作用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A正確。B.②中葉片用黑紙片部分遮光,這樣做的目的是遮光做對照實驗,此實驗中的變量是光照,目的是看葉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確。C.③小燒杯內盛的是酒精,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使葉片變成黃白色,便于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顏色反應,C錯誤。D.葉片的見光(未遮蓋)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實際是淀粉遇碘液變藍,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chǎn)生了淀粉,進而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葉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沒有變藍,說明遮光的部分沒有產(chǎn)生淀粉,D正確。10.植物的根毛細胞能夠從土壤中吸水,主要原因是()A.根毛細胞數(shù)量多 B.液泡大,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C.根毛細胞吸收面積大 D.液泡小,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答案】B【解析】AC.根毛能否吸水不取決于根毛細胞的數(shù)量和根毛吸收的面積,而取決于植物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植物細胞液的濃度,AC不符合題意。B.根毛細胞與土壤溶液相接觸后根毛細胞能否吸水主要是看根毛細胞液的濃度是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液泡大,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B符合題意。D.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據(jù)植物細胞的滲透作用原理,根毛細胞失水,D不符合題意。11.如圖表示四類食品中四種不同含量的營養(yǎng)成分,若某同學長期以其中的一類食品為主食,則最容易患佝僂病的是()A.A B.B C.C D.D【答案】D【分析】這是一道識圖題,圖中用坐標的方式給出了四種食物所含有的部分營養(yǎng)成分。佝僂病是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鈣、磷代謝障礙和骨骼的病理變化所造成的。佝僂病多見于3歲以下的兒童?!窘馕觥库}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佝僂病是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鈣、磷代謝障礙和骨骼的病理變化所造成的。佝僂病多見于3歲以下的兒童,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佝僂病患者可能缺乏含鈣的無機鹽或維生素D。從圖中看出選項D中的鈣含量和維生素D含量少,不能長期作為幼兒主要食物。12.洗面口袋時,在口袋布上會留下一些淡黃色的小顆粒,不容易清洗,這些小顆粒是(

)A.蛋白質 B.淀粉C.脂肪 D.無機鹽【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洗面口袋時,在口袋內壁上殘留的淡黃色的小顆粒是面筋,面筋是小麥粉中所特有的一種膠體混合蛋白質。13.大山每天需要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下列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最豐富的是()A.漢堡包 B.白菜和番茄 C.瘦肉和魚 D.蘋果【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發(fā)育中的兒童需要每天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他們應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是瘦肉和蛋、奶、魚等。14.下列能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是()A.維生素 B.糖類 C.水 D.無機鹽【答案】B【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yǎng)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窘馕觥吭诹箢悹I養(yǎng)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都不能提供能量。故B正確,ACD錯誤。15.每年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yǎng)日”。學生營養(yǎng)一直是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門話題,據(jù)央視報道,2016-2020年,全國近1/4的學生屬于超重、肥胖。下列對于飲食與健康的認識或做法,正確的是(

)A.食物多樣化,并注意合理搭配B.每天大魚、大肉就是營養(yǎng)豐富C.為了減肥不吃主食D.早餐馬虎,中餐對付,晚餐重視【答案】A【分析】合理膳食:每日均衡地吃膳食寶塔中的五類食物,一日三餐,按時進餐,每日早中晚能量比例為: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解析】由食物中攝取的各種營養(yǎng)素與身體對這些營養(yǎng)素的需要達到平衡,營養(yǎng)物質比例適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過多。根據(jù)平衡膳食寶塔,均衡的攝取五類食物。合理營養(yǎng)還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調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時進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攝入分別占30%、40%、30%。每天大魚、大肉;為了減肥不吃主食;早餐馬虎,中餐對付,晚餐重視,這些都不是健康飲食,因此BCD錯誤,A正確。16.如圖為人體部分器官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③能分泌消化液,可將脂肪進一步消化 B.在②中開始消化蛋白質C.①分泌的膽汁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D.④是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答案】C【分析】圖示為消化系統(tǒng)模式圖,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其中:①是肝臟,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腸?!窘馕觥緼.③是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A正確。B.②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夠分泌胃液,胃液能夠初步消化蛋白質,B正確。C.①是肝臟,能夠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C錯誤。D.小腸是糖類、蛋白質、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場所,能夠吸收大部分的水、無機鹽、維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④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D正確。17.醫(yī)生從某病人的消化道內取出一些內容物,經(jīng)化驗有:水、氨基酸、葡萄糖、麥芽糖、無機鹽、脂肪等。請分析這些物質最有可能是從哪里取出來的(

)A.口腔 B.胃 C.小腸 D.大腸【答案】C【解析】三大有機營養(yǎng)指的是淀粉、蛋白質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內被消化,它的消化開始于口腔,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麥芽糖,再在小腸中被徹底分解成葡萄糖;其次是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腸中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腸內進行,先是膽汁莖脂肪顆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再被徹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提取的液體內有氨基酸,說明一定不是在口腔和胃內,因為口腔內不會消化蛋白質,胃內雖然能消化蛋白質,但也是對其進行初步消化,不會將其徹底分解成氨基酸。只要有氨基酸出現(xiàn)就說明已經(jīng)在小腸中了,所以水,氨基酸,葡萄糖、麥芽糖,無機鹽,脂肪等。這種液體最可能是從病人的小腸中取出的,因此ABD錯誤,C正確。18.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A.狐→鷹→食蟲鳥→蚱蜢→草 B.草→蚱蜢→食蟲鳥→蛇→鷹C.蚱蜢→草→食草子的鳥→鷹 D.草←蚱蜢←食蟲鳥←鷹←蛇【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由食物鏈的定義可以知道: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chǎn)者,終點是消費者,中間用箭頭來表示,箭頭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們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邏輯關系,A、C不是綠色植物開始的,D的箭頭指向錯誤,選B。19.如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示意圖,⑤是細菌和真菌,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只有一條食物鏈B.②是生產(chǎn)者,③、④是消費者C.②→③→④→⑤構成一條食物鏈D.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部分【答案】C【解析】AC.食物鏈反映的是消費者與生產(chǎn)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xiàn)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可見,圖中可構成一條食物鏈,即②植物→③蟲→④鳥,⑤細菌、真菌不能參與食物鏈的構成,A正確、C錯誤。B.圖中②植物是生產(chǎn)者,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③蟲、④鳥都是消費者,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B正確。D.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D正確。20.一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農(nóng)作物→蝗蟲→蜘蛛→食蟲鳥”這條食物鏈。某生物興趣小組對這四種生物體內殺蟲劑殘留的相對含量進行了分析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丙對應的生物是A.農(nóng)作物 B.蝗蟲 C.蜘蛛 D.食蟲鳥【答案】D【分析】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yǎng)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xiàn)象叫生物富集?!窘馕觥坑卸疚镔|會沿食物鏈流動并逐級積累,營養(yǎng)級越低有毒物質積累越少,營養(yǎng)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越多。圖可知,甲體內蓄毒最少,營養(yǎng)級最低,屬于生產(chǎn)者,丙體內蓄毒最多,營養(yǎng)級最高,屬于消費者,可知形成的食物鏈是甲→乙→丁→丙,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農(nóng)作物→蝗蟲→蜘蛛→食蟲鳥這條食物鏈。某生物興趣小組對這四種生物體內殺蟲劑殘留的相對含量進行了分析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丙對應的生物是食蟲鳥。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21.某同學依據(jù)所學知識,繪制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各成分關系示意圖(如下圖)。下列分析正確的()A.乙和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B.通過捕食,乙的能量全部進入丙體內C.圖中生物之間可以構成2條食物鏈D.甲、乙、丙、丁組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部分【答案】D【解析】A.分析圖示,生物部分乙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雙向箭頭,結合生物的生理作用,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故乙表示生產(chǎn)者。再結合分析,消費者(主要是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生產(chǎn)者為食,因此,丙、丁屬于消費者,A錯誤。B.乙中的能量有三個去向:①該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③流入分解者。因此,B錯誤。C.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chǎn)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chǎn)者。因此,題圖中只有一條食物鏈:乙→丙→丁,C錯誤。D.題圖中的甲可將生物遺體和排泄物轉變?yōu)槎趸嫉?,故甲表示分解者,再結合選項A的詳解,可知甲、乙、丙、丁組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部分,D正確。22.現(xiàn)將一密閉透明實驗裝置(圖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氣體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乙),該氣體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水蒸氣 D.氮氣【答案】A【解析】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24小時后測定氣體分析。0點深夜沒有光,所以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隨著早晨太陽出來以后,光照逐漸增強,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植物不斷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0~6時,氧氣含量減少。但當6點以后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降低,氧氣的含量逐漸升高。到了約18時,氧氣含量最高。隨著太陽西沉,光照減弱,呼吸作用又超過光合作用,植物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因此根據(jù)曲線的趨勢得知該氣體是氧氣。故A正確,BCD錯誤。23.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植物體的呼吸作用模擬了課本中的三組實驗,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Ⅰ組可以證明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二氧化碳B.Ⅱ組甲裝置產(chǎn)生的氣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Ⅲ組中乙的溫度比甲高D.每組甲乙兩瓶種子的數(shù)量可以不同【答案】B【分析】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其實質就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解析】A.Ⅰ組中甲瓶是萌發(fā)的種子、乙瓶是煮熟的種子,將燃燒的蠟燭各放入甲、乙瓶中,發(fā)現(xiàn)甲熄滅,乙繼續(xù)燃燒,氧氣有助燃作用,可以證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A錯誤。B.Ⅱ組中甲裝置是萌發(fā)的種子、乙裝置是煮熟的種子,甲裝置中的種子可以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Ⅱ組中甲裝置產(chǎn)生的氣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正確。C.Ⅲ中甲裝置是萌發(fā)的種子、乙裝置是煮熟的種子,甲裝置中的種子可以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因此甲的溫度比乙高,C錯誤。D.根據(jù)對照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每組甲乙兩瓶種子的數(shù)量要相同,D錯誤。24.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新疆地區(qū)瓜果特別甜,原因是()A.白天陽光充足,蒸騰作用旺盛B.晝夜溫差大,光合作用強,呼吸作用也強C.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呼吸作用弱D.晝夜溫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強,夜間呼吸作用弱【答案】D【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3)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窘馕觥啃陆貐^(qū)瓜果特別甜,是因為新疆地區(qū)的光照強度大、日照時間長,能促進光合作用,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類等有機物。同時,新疆地區(qū)的夜間溫度低,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減少有機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機物得以剩余,提高了瓜果的甜度。所以,新疆蜜瓜特別甜的主要原因是:晝夜溫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強,夜間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故D正確,ABC錯誤。25.下列各項措施中,能夠促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B.給農(nóng)作物的土壤松土C.將糧食曬干后再貯存D.溫室栽培植物時夜間適當降溫【答案】B【分析】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其實質就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溫度、水分、氧氣、二氧化碳等的影響?!窘馕觥緼.結合分析,植物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在一定范圍內,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會抑制呼吸作用,A不符合題意。B.給農(nóng)作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促進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B符合題意。C.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而種子內的物質必須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種子利用,因此種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呼吸作用較弱。曬干的種子,水分減少,抑制了種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長了種子的儲存時間,C不符合題意。D.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根據(jù)溫度對呼吸強度的影響原理,在生產(chǎn)實踐上夜間降低大棚室溫,使蔬菜的呼吸作用減弱,以減少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提高產(chǎn)量,D不符合題意。26.“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提醒人們不要踐踏小草,因為經(jīng)常在草坪上行走,不但會踩折小草,還會造成土壤板結,從而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無機鹽,影響生長 B.植物缺少水分,影響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氣,影響根的呼吸 D.氣孔關閉,影響蒸騰作用【答案】C【分析】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溫度、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影響?!窘馕觥啃〔莸暮粑饔梦盏氖强諝庵械难鯕猓?jīng)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使土壤縫隙減少,土壤中的氧氣減少,小草的根無法呼吸,從而影響小草的生長。所以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護小草,因此ABD錯誤,C正確。27.如圖為呼吸系統(tǒng)組成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呼吸道能清潔、溫暖、濕潤空氣B.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是③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D.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⑥【答案】B【分析】圖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氣管、⑤是支氣管,⑥是肺?!窘馕觥緼.人體的①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擋空氣中的灰塵,具有清潔作用;①鼻腔的內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細胞能夠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氣清潔并變得濕潤;黏膜中還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進入的空氣有溫暖作用,A正確。B.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②咽是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B錯誤。C.④氣管和⑤支氣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細胞和纖毛,腺細胞分泌黏液,使氣管內濕潤,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纖毛的擺動可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形成痰,C正確。D.呼吸系統(tǒng)由呼吸道和肺組成,⑥肺由許多肺泡組成,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28.吃飯時不宜談笑的原因是(

)A.食物會誤入氣管 B.影響消化 C.影響吸收 D.進食過量【答案】A【分析】呼吸系統(tǒng)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咽是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解答即可?!窘馕觥吭谕萄蕰r,會厭軟骨蓋住氣管,呼吸暫停。吞咽完畢,會厭軟骨迅速恢復原位,呼吸照常。當吃飯時說笑,若吞咽時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會使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劇烈咳嗽,故A正確,BCD錯誤。29.流感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引起肺部感染,該病毒在呼吸道內的“旅程”為()A.鼻→喉→咽→氣管→支氣管B.鼻→咽→喉→支氣管→氣管C.鼻→咽→喉→氣管→支氣管D.鼻→喉→咽→支氣管→氣管【答案】C【分析】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窘馕觥亢粑到y(tǒng)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引起肺部感染,該病毒在呼吸道內的“旅程”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因此ABD錯誤,C正確。30.如圖是人體內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氣體a、b分別代表氧氣和二氧化碳B.外界的a進入血液至少穿過兩層細胞C.①處進行氣體交換的原理是呼吸運動D.②處進行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答案】C【分析】人體呼吸的全過程包括: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間氣體交換;結合圖示中箭頭的指向,不難判斷圖示b表示體內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a表示從外界吸入的氧氣,圖示①表示的是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和②表示的是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據(jù)此解答。【解析】A.由圖示可以判斷過程中的箭頭可以看出,外界的氣體a氧氣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氣體b二氧化碳進入體外,說明a、b氣體分別代表氧氣和二氧化碳,A正確。B.外界的a氧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內,該過程不穿過細胞,肺泡中的氧氣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因此外界的a氧氣進入血液至少穿過兩層細胞,B正確。CD.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①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以及②血液和組織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散作用完成的,氣體從分壓高的一側向低的一側擴散,吸入的空氣中氧分壓比血液中氧分壓高,所以氧從肺泡進入血液,再進入組織,而組織中的二氧化碳分壓高于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壓,故二氧化碳由組織排入血液,再排入肺泡,C錯誤,D正確。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40分。31.(10分)如圖一表示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過程,圖二表示“光合作用的過程”示意圖,請如圖分析回答問題:(1)圖一中實驗步驟正確的順序是(填寫相應的字母)。把天竺葵提前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2)圖一的實驗變量是,圖一中步驟D滴加的染色試劑是;該實驗可證明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3)圖一過程中,酒精的作用是。(4)圖二中表示乙表示;丙表示。(5)請你寫出光合作用的公式?!敬鸢浮?1)BGCFEDA將葉片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2)光照稀碘液光淀粉(3)溶解葉綠素(4)水分氧氣(5)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解析】(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圖二中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BGCFEDA。為了排除葉片內原有淀粉對實驗現(xiàn)象的影響,實驗前要將植物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2)G用黑紙片把天竺葵葉片遮蓋一部分、放在光下照射,可見該實驗的變量是光照。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圖二中步驟D滴加的染色試劑是碘液,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淀粉,該實驗中:遮光部分,滴加碘液不變藍色,沒有淀粉生成,說明葉片沒有進行光合作用;不遮光部分,滴加碘液變藍色,有淀粉生成,說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可得,光是合作用的必要條件。(3)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揮發(fā)的物質,直接加熱容易引起燃燒發(fā)生危險。使用隔水對酒精進行加熱的方式,既能起到控溫作用,又能避免酒精燃燒發(fā)生危險。(4)由分析可知,圖二中表示乙表示水;丙表示氧氣。(5)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32.(12分)牛奶主要成分有水、脂肪、蛋白質、乳糖、無機鹽等,喝牛奶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圖甲是消化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圖乙表示牛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變化過程。請回答:(1)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種糖類,據(jù)圖推測,消化乳糖的主要器官是[

],請寫出該器官適合消化的結構特點(寫出兩點即可)。(2)牛奶中蛋白質在[

]開始消化,進入小腸后會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終分解成為物質d,參與蛋白質消化的消化液有(需寫全)。(3)小腸中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它是由[

]分泌的,其作用是促進脂肪的消化。牛奶中的脂肪最終被分解為。(4)小分子物質b、c、d、e、f等通過小腸絨毛進入血液的過程被稱為?!敬鸢浮?1)⑦小腸小腸很長、皺襞絨毛多、有多種消化液(寫出兩點即可)(2)④胃氨基酸胃液、胰液、腸液(3)膽汁③肝臟甘油和脂肪酸(4)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分析】圖甲中,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肝臟,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大腸,⑦是小腸,⑧是肛門。圖乙中,a是蛋白質初步分解生成的多肽,b、c是乳糖分解產(chǎn)生的葡萄糖和半乳糖,d是蛋白質的最終分解產(chǎn)物氨基酸,e和f是脂肪最終分解的產(chǎn)物甘油和脂肪酸?!窘馕觥浚?)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種糖類,消化乳糖的主要場所是⑦小腸,理由是小腸內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多種酶,小腸很長,小腸里有環(huán)形皺襞,增大了消化的表面積。(2)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牛奶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參與蛋白質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腸液。(3)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小腸內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同時,③肝臟分泌的膽汁也進入小腸,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4)食物在消化道內經(jīng)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各種營養(yǎng)物質在小腸等處被吸收后,隨著內壁血管中的血液運往全身。所以小分子物質b、c、d、e、f等通過小腸絨毛進入血液的過程被稱為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33.(10分)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網(wǎng)簡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1)該食物網(wǎng)中食物鏈有條,其中最長的一條是。(2)該食物網(wǎng)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3)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最終來源于,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4)圖中蛇與鷹的關系是。(5)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重金屬鹽污染,那么體內積存重金屬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6)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圖中未表示的成分是和?!敬鸢浮?1)5/五草→鼠→蛇→鷹(2)草鷹(3)光能/太陽能草(4)捕食和競爭(5)鷹(6)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分解者【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chǎn)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方面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