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科學素質一般指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科學方面的素質,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世界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公民科學素質建設。20世紀90年代,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低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為此,2006年國務院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科學素質綱要》頒布以來,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對中小學階段科學課程課標進行修訂,開展科學教師培訓,開發(fā)科學課程,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快速發(fā)展,科普圖書、科普報刊、科普影視、科普網站等不斷出新,科技文化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動持續(xù)開展。10年來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高。上述工作有力推動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顯著提升。據2015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6.20/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茖W素質是決定公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關鍵,是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大推進力度。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有效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研究表明,2015年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fā)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現代公民科學素質服務體系,并實現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0%的目標。(摘編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材料二:自2006年《科學素質綱要》頒布實施以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長由2005-2010年的0.33百分點發(fā)展到2010-2015年的0.59百分點,再提升到2015-2018年的0.76百分點,逐步縮小了與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我國將青少年、農民、城鎮(zhèn)勞動者和領導干部與公務員作為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點人群。領導干部與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水平由2007年10.38%增長到2018年的20.840/0,在重點人群中住居首位,保持了領先并快速增長的勢頭;城鎮(zhèn)勞動者科學素質水平由2007年2.97%增長到2018年的10.14%;農民科學素質水平由2007年0.97%增長到2018年的2.62%。(摘編自《2018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報告》)材料三: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決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產生的基礎,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的比例明顯提升。2018年與2015年相比,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有所下降,在歷次調查中首次出現文化程度較高人群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下降的狀況。這一方面反映出隨著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加,如何保護具備科學素質的人數也能同比例增加的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養(yǎng)已進入高位增長和緩慢提升階段。4.下列對材料相關數據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了6.20/0,這是2005年的近四倍,也超過了30多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發(fā)達國家2015年公民科學素質比例的一半。B.2006年以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長百分點明顯提高,按這樣的增長速度,我國在2020年實現公民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0%的目標希望很大。C.2007-2018年,從農民、城鎮(zhèn)勞動者和領導干部與公務員等不同人群科學素質水平的比較來看:領導干部與公務員的增長率最低,城鎮(zhèn)勞動者增長率最高。D.從中國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科學素質2018年與2015年的調查結果比較來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都下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所增長。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2006年頒布實施的《科學素質綱要》,促進了我國中小學科學課程的修訂、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開展,支撐了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小康社會的建設。B.科學素質是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一種素養(yǎng),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一個重要指標,各國政府都很重視。C.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但我國不同職業(yè)、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程度間的公民科學素質差距卻越來越大。D.隨著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加和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養(yǎng)進入緩慢提升階段,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養(yǎng)增長比例會自然下降。6.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參考答案:4.A
5.B
6.①制訂計劃:頒布《科學素質綱要》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②加強教育:提升公民受教育程度,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如對中小學階段科學課程進行修訂等。③明確重點:我國將青少年、農民、城鎮(zhèn)勞動者和領導干部與公務員作為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點人群?!?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A項,“也超過了30多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發(fā)達國家2015年公民科學素質比例的一半”說法錯誤,原文中只是說“2015年進入創(chuàng)新型同家行列的30多個發(fā)達同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沒有可具體比較的數據。故選A?!?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qū)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A項,“支撐了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小康社會的建設”說法不恰當,夸大作用;原文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有效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主語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不是《科學素質綱要》。C項,“但我國不同職業(yè)、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程度間的公民科學素質差距卻越來越大”錯誤。結合材料二數據內容分析,文中可以看出不同職業(yè)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公民科學素質的差距拉大,但沒有提到不同地區(qū)的公民科學素質的差距拉大。D項,“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養(yǎng)增長比例會自然下降”錯誤。結合文本內容“2018年與2015年相比,高中、大學專科……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養(yǎng)已進入高位增長和緩慢提升階段”分析,“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養(yǎng)增長比例會自然下降”說法不當。故選B?!?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仔細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回答問題。結合文本內容“2006年國務院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科學素質綱要》頒布以來,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等分析可知,制訂計劃來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結合“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決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產生的基礎,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備科學素質公民的比例明顯提升”分析可知,加強教育來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結合“我國將青少年、農民、城鎮(zhèn)勞動者和領導干部與公務員作為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點人群”分析可知,明確重點來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军c睛】解答實用類文本閱讀可以從如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是閱讀,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征意識(如新聞、傳記);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其次是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qū)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審題時注意: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最后是答題:“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⑴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⑵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采點給分)。即: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就近找答案,盡量抄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衰年變法——齊白石是如何成為第一流大畫家的①有這樣一個人,活到高壽九十四歲,一生作畫四萬多幅,“為萬蟲寫照,代百鳥傳神,只有天上之龍,無從見得,吾不能畫也”。如今,稱他為百代宗師、偉大的藝術家,都已決然無疑,可他五十七歲時,國內還只有寥寥幾位別具慧眼的大師能評估出他的真實價值?!@大器晚成者是誰?他就是齊白石,一位實打實的山民老藝術家。②齊白石,原名齊純芝,人稱“芝木匠”,在湘潭四鄉(xiāng)攬些雕花的木工活兒做,因為心靈手巧,漸漸有了名聲。他也是個不安分的小伙子,看見別人畫像,不過瞟學了幾招,便去寫真,居然形似,還能神似。鼎鼎大名的本鄉(xiāng)紳士胡沁園,主動找上門來,問他你愿不愿意學習正宗的繪畫,芝木匠猶豫不定,來人說,你可以一面讀書學畫,一面靠賣畫養(yǎng)家。芝木匠一聽二話沒說,當即焚香,納頭便拜。③師傅給他改名齊璜,當時他已二十七歲,學習篆刻。有一天,他問好友鐵安:“我總刻不好,怎么辦?”鐵安說“南泉沖的礎石,挑一擔歸,隨刻隨磨去,盡三、四點心盒,都成石漿,就刻好了?!彼婢瓦@么下了一番苦功夫和笨功夫,直弄得滿屋子水,滿屋子泥,仿佛遭了災似的。④齊璜中年治印“白石山人”,以此名世,世稱齊白石。他一生作畫不輟,幾乎沒有節(jié)假日可言,惟有抗戰(zhàn)時滯留南京,聽說母親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老舍夫人曾深有感慨地說:作家能著作等身,至于白石老人,則要用“畫作等屋”甚至“等樓”方足以形容。⑤齊白石的性情也如他的畫,不拘一格,饒有變化。王森然先生是這樣描寫的:“先生性柔時如綿羊,暴躁時如猛虎,無論其如何暴躁,過時無事。其情常似閑云,其心極如烈火?!北本┧噷5脑粰┙淌谂c白石老人時相過從,前者給后者畫過一張維妙維肖的頭像,齊白石的自嘲頗為風趣:“曾君一櫓,工于畫,此頭顱,能得衰老之神,見者必曰,此不合時宜之齊白石也。余曰:是矣!先生真能識人。白石記?!彼哉J為是個不合時宜的人。1903年,齊白石的好友夏壽田勸他去京城發(fā)展,詩人樊樊山也答應薦他去做宮廷畫師,給慈禧太后畫像,這無疑是平步青云的好機會。然而,對他們的好意,齊白石敬謝不敏。在他心目中,繪畫是寂寞之道,必須心境清逸,于繪事才能精益求精。他出身卑微,但從未因此自慚形穢,我們從其閑章便能看出齊白石的志趣,“木人”“木居士”“大匠之門”“芝木匠”“白石山人”“湘上老農”“有衣飯之苦人”“立腳不隨流俗轉”“我行我道”“自成家法”“三百石印富翁”,諸如此類閑章,透露了十分豐富的信息。⑥而讓人更佩服的,是他在五十七歲的年紀上,仍有衰年變法的勇氣。⑦白石老人衰年變法,起因于他對自己的工筆畫越來越不滿意。“余昨在黃鏡人處獲觀畫冊,始知余畫過于形似,無超凡之趣,決定從今大變。人欲罵之,余勿聽也;人欲譽之,余勿喜也?!雹帻R白石勇于衰年變法,強有力的贊成者和推動者是同時代的大畫家陳師曾。陳師曾在歐洲學習西洋油畫,但中國畫的造詣也頗高。他憑慧眼看出,齊白石有天縱之才,若打破定式,往大寫意方向發(fā)展,成就未可限量。幾經琢磨,白石老人霍然悟出“大筆墨之畫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難得傳神”,“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陳師曾是齊白石的益友和畏友。他對齊白石的繪畫也不是一味猛夸,他曾在齊白石的《借山圖》上題詩,勸這位山民老藝術家“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⑨贊成齊白石衰年變法的還有著名的大師徐悲鴻。在京城,他們曾多次合作,而且是大幅大幅地潑墨渲染,畫完了,相對莞爾一笑,“仿佛宇宙之大,惟使君與我耳”。有陳師曾和徐悲鴻這樣當世無幾的國手在一旁大力鼓動,白石老人衰年變法就底氣十足,信心十足了。⑩齊白石衰年變法終于大功告成,真正達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由之境。他從自發(fā)而迄于自覺地追求“自然的精神”,他追求到了,脫卻了一身匠氣,直抵造化之美神秘的殿堂。一個人要衰年變法,勇氣之大,并不比“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俠士小,因為沒有幾位兩鬢星星的老人肯拆掉自己多年營建而成的八寶樓臺,哪怕只是幾間破落的草庵茅廬,他們也要苦苦守成,又何嘗有什么再建華宇的膽氣和心勁?⑾如此,齊白石的偉大之處便愈加鮮明地凸顯出來。真正的天縱之才,其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只受風格的羈縻,而不受年齡的限制。齊白石暮年獲得的由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fā)的“國際和平獎”,也不過是飄落在珠穆朗瑪峰頂的一片雪花,根本不足以增添其高度。至于“文革”中革命小將仆毀其墓碑,則說明,藝術家在這個國度不僅生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死后也得不到必要的安寧。然而即便官方縱虐如此,仍無損其鳳凰一毛。
(選自王開林博客,有刪節(jié))(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A.齊白石作為一流的大畫家,特點鮮明,他心靈手巧,繪畫天賦高,勤奮多產,尤其在57歲的年紀上,勇于改變畫風。B.文中說“他一生作畫不輟,幾乎沒有節(jié)假日可言,惟有抗戰(zhàn)時滯留南京,聽說母親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是為了說明齊白石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C.對北京藝專的曾一櫓教授給自己畫的頭像,齊白石不乏自嘲,但內心還是頗為滿意。D.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他人的幫助,齊白石也不例外。在他的成功中,胡沁園、鐵安、夏壽田、樊樊山、徐悲鴻等都給予他很多幫助,尤其是陳師曾,敢于規(guī)勸,更加難能可貴。E.文章結尾一段寫齊白石暮年獲“國際和平獎”,寫他死后“‘文革’中革命小將仆毀其墓碑”的事情,是交代傳主的人生遭際和最后的結局,不無同情和惋惜之情。(2)傳記開頭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3)大畫家齊白石的“衰年變法”具體指什么?他變法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6分)(4)文中第五段說“諸如此類閑章,透露了十分豐富的信息”,請你就其中感受最深刻的一點,結合文本聯系實際,探究它對一個人成功的意義。(8分)參考答案:(1)A3分,C2分,D1分。(D夏壽田、樊樊山給予的幫助不大,表述不完全正確。選BE不給分,B中“為了說明齊白石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錯,視為了說他勤奮多產。E中,“不無同情和惋惜之情”概括不當.,無論“齊白石暮年獲獎”和“革命小將仆毀其墓碑”是把齊白石比做“珠穆朗瑪”“鳳凰”,譽和毀都無損他的偉大形象。)(2)文中第一段簡單介紹了傳主的基本情況(2分),高度評價了他的地位和價值(2分),并用設問的形式引發(fā)讀者注意,有先聲奪人之效,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傳記的生動性。(2分)。(答3點即可得6分)(3)指57歲上改變畫風(1分),往大寫意方向發(fā)展,追求自然精神。(1分)個人原因:不滿意自己的工筆畫,認為它過于形似。(2分)外在原因:陳師曾和徐悲鴻的大力鼓動讓他底氣十足。陳師曾認為齊白石若打破定式,往大寫意方面發(fā)展,成就不可限量;和徐悲鴻的多次合作讓他信心十足。(2分)(4)豐富信息:如:不自慚形穢,自信;淡泊名利。(2分)探究聯系文本:如1、正是因為他自信,所以在很多人都墨守成規(guī)時,他卻在57歲時有膽氣和心勁,改變畫風。如2、也正是因為淡泊名利,所以能甘受寂寞,在繪畫上精益求精,衰年變法。(3分)聯系實際,(3分)。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讀書須教有疑解璽璋讀書是要有一點懷疑精神的。孟子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泵献拥脑挘褪歉嬲]我們不要迷信書本,對于書中所言,不僅不要輕信,還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進行一番仔細的甄別和思考。戴震是清代的大學者,據說他10歲時,老師教他讀《大學章句》,讀到一個地方,他問老師,怎么知道這是孔子所說而曾子轉述的?又怎么知道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門人記錄下來的呢?老師說,前輩大師朱熹在注釋中就是這樣講的。戴震又問,朱熹是什么時候的人???老師說,南宋時的人。戴震再問,孔子、曾子是什么時候的人呢?老師說,東周時的人。戴震繼續(xù)問,東周距南宋有多久了?老師說,差不多兩千年了吧。戴震于是說,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師無言以對。中國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輕信;而歷朝歷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養(yǎng)成了我們輕信的習慣?,F在有些粉絲似的讀者不允許別人有挑剔的眼光。他們的邏輯,就是你說某某書有問題,你就該自己寫一本試試。這種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異化、被遮蔽的結果。人性本善,這個善,并不單指善良,還有人的知性。而追根究底的懷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種表現。要想成就一個人和一番事業(yè),這點慧根是不能少的。陳寅恪在王國維沉湖之后為其撰寫的碑銘中,把它概括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是發(fā)揮到極致的一種說法。戴震則指出:“學者當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彼囊馑际钦f,讀書人頭腦要清醒,別讓人家忽悠你,也別自己蒙自己。這也恰如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所言:“蓋無論何人之言,決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他還說,戴震能成為一代宗師,皆因他在童年時期就表現出這樣一種本能。其實,梁啟超對于所讀之書也是不肯輕信的。他作《王安石(荊公)傳》,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窮究其原因,不僅反復研讀王臨川全集,還參閱了宋人文集筆記凡數十種,與《宋史》所記互相參證。他發(fā)現,《宋史》記載的王安石變法,有許多不實之詞,“重以入主出奴,謾辭溢惡,虛構事實,所在矛盾”。這是因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襲之,其中多為反對黨對王安石的詆毀和污蔑,“其為意氣偏激,固無待言”。梁啟超則“一一詳辯之”,所資之參考書竟不下百種??梢姡x書不盲從,不輕信,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初做學問,或容易被別人所蒙蔽,待稍微讀了幾本書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則懷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質疑的能力就更顯得重要。戴震總結為“學有三難”,哪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這就是說,即使你有懷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從和輕信,但如果你過不了“淹博”、“識斷”、“精審”這三關,還是免不了被蒙蔽。戴震這么說,自是他切身所體會的。而這些體會,“實從甘苦閱歷得來”,又不是憑空可以想象的。事實上,要將這“三難”變成三不難,殊非易事。歷史上許多大學者或大師,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這是因為,時至今日,書籍早已浩如煙海,其中真?zhèn)握`,則殊不知凡幾,梁啟超1921年在天津南開大學講授《中國歷史研究法》,其中講到如何鑒別偽書、偽事,前后就列舉了近20條。他還現身說法,講到“有事雖非偽而言之過當者”,就舉了自己所著《戊戌政變記》一書為例,他說:“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變記》,后之作清史者記戊戌事,誰不認為可貴之史料?然謂所記悉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則?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將真跡放大也?!绷菏显谶@本書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跡”,以致所記不敢承認為“信史”,他沒有說,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們再讀此書的時候,一定要帶著疑問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跡”還原為真相。但也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懷疑之結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啟超語),并非歷史虛無主義?;蛉缰祆渌f:“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边@正是讀書的辯證法。12-13題為選擇題(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A.作者認為讀書應該要有懷疑的精神,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人就不會被蒙蔽。B.現在的粉絲讀者不允許別人有挑剔的眼光,他們往往對自己喜歡的作者盲目崇拜,聽不得別人的意見。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懷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種表現,要想成就一個人或一番事業(yè),少不了這份知性。D.讀書要有點懷疑精神,做到不盲從,不輕信,但讀書要做到不盲從,不輕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E.讀書中懷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質疑的精神更重要,讀書要有懷疑精神,但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13.關于“讀書須教有疑”這句話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我們在讀書過程中,應該有點懷疑的精神,對書中所言不要輕信,要多問個為什么。B.人要在讀書中,做到不被別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單靠懷疑的精神還是不夠的。C.作者以梁啟超對他本人所著《戊戌政變記》一書現身說法的事為例,告訴我們讀此書的時候,要有懷疑的精神。D.讀書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讀書的辯證法。14.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話并寫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請簡要作答。(4分)
15.著名學者吳組緗的兒子吳葆剛告訴他父親,雜志上講竹筍雖然好吃,但主要是纖維,并沒什么營養(yǎng)。吳組緗立刻反駁道,熊貓只吃竹子,可是長得胖乎乎的,怎么能說這東西沒營養(yǎng)呢。這個事例體現了文中的什么觀點,請結合文意分析。(4分)
參考答案: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題。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聰敏。武帝為贛縣時,與裴后不諧,遣人船送后還都,已登路,子良時年小,在庭前不悅。帝謂曰:“汝何不讀書?”子良曰:“娘今何處?何用讀書?”帝異之,即召后還縣。子良敦義愛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賜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蘇??らw下有虞翻舊床,罷任還,乃致以歸。后于西邸起古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為護軍將軍,兼司徒。四年,進號車騎將軍。子良少有清向,禮才好士,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游集焉。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貴辭翰,皆發(fā)教撰錄。武帝不豫,詔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醫(yī)藥。子良日夜在殿內,太孫間日入參。居幾月,武帝暴漸,內外皇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武帝俄頃而蘇,問太孫所在,因召東宮器甲皆入,遺詔使子良輔政,蕭鸞知尚書事。子良素仁厚,不樂時務,乃推蕭鸞。詔云:“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弊恿妓疽?。太孫少養(yǎng)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愛,既懼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子良又與文惠太子同好釋氏,甚相友悌,其勸人為善,未嘗厭倦,以此終致盛名。進位太傅,增班劍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遣人視,見淮中魚無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門。尋薨,年三十五。(《南史·蕭子良傳》,有刪改)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B.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C.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D.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有異/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刑”,指墨、劓、刖、臏、大辟。斛,舊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斗。B.“東宮”,是中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即“太子”。C.“不豫”,“豫”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諱稱。D.“跽”,古人席地而坐,以兩膝著地,兩股貼在腳跟上。直身,兩股不貼在腳跟為“跪”,跪而挺腰聳身為“跽”。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子良孝順有加。母親裴后因與武帝不和睦被送還,年幼的蕭子良心中不悅,廢書不讀,這觸動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B.蕭子良重義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極高的德行,他死后,蕭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蕭子良還在西邸建了一座古齋,收集了許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邊。C.蕭子良禮遇賢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為他們擺出瓜果和飲料,宣揚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貴的作品,子良也讓人撰錄。D.蕭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傳位于子良,在遺詔中讓子良輔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對政治事務不感興趣。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子良敦義愛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賜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蘇。(2)子良素仁厚,不樂時務,乃推蕭鸞。詔云:“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弊恿妓疽?。參考答案:7.C
8.A
9.D
10.(1)蕭子良重道義、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極高的德行,先死了,蕭子良便賜給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個人的賦稅,供給她柴草。(2)蕭子良一向仁厚,對政治事務不感興趣,便推薦蕭鸞,詔書說:“事情不論大小,都要跟蕭鸞商量?!边@正是蕭子良的愿望。【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本題畫線句子中,“隆昌元年”是年號紀年法,表時間,在句中做狀語;“加殊禮”,是動詞短語,是說朝廷加給子良特殊的禮制,其后應斷開,排除AD兩項,再比較BC兩項,“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都是“殊禮”的具體內容,皆應單獨斷開,排除B項,答案為C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根據平時的積累,并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對比選項,確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較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A項,“指墨、劓、刖、臏、大辟”不正確。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tǒng)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漢漢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隋唐之后,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故此題答案為A項?!?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文章要點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對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fā)現問題。D項,“武帝生前有意傳位于子良”分析不正確。根據原文“武帝俄頃而蘇,問太孫所在,因召東宮器甲皆入,遺詔使子良輔政,蕭鸞知尚書事”,武帝生前只是讓子良輔政,無意傳位于子良。故此題答案為D項?!?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敦義”,重道義;“愛古”,好古雅;“至行”,極高的德行;“卒”,死;“其”,代詞,他的,指朱百年;“蠲”,免去;“蠲一人”,免去一個人的賦稅;“給”,供給;第二個“其”,代詞,她,指朱百年的妻子;“薪蘇,”柴草;“賜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蘇”省略主語“蕭子良”,翻譯時當補出。(2)“素”,一向;“樂”,意動用法,以……為樂,可譯為“對……感興趣”;“時務”,政治事務;“乃”,于是、就;“推”,推薦;“無”,不論;“悉”,都;“參懷”,商量;“所”,助詞,加動詞構成“所字結構”,“所志”,可譯為“愿望”;“子良所志也”,判斷句,這正是蕭子良的愿望?!军c睛】第2題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選文是人物傳記,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人才選拔、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古代重要地名、官場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職、禮儀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解答這類題目,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要將相關知識記牢,這樣就能輕松的將正確項與錯誤項區(qū)分開來。若有些知識出現遺忘或疏漏,那就要運用排除法,以確定最終選項。參考譯文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字云英,是齊武帝的第二個兒子。自幼聰敏。武帝在贛縣任職的時候,與裴后關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經上路了,蕭子良當時年紀幼小,在廳堂前很不高興。武帝對他說:“你怎么不讀書?”蕭子良說:“我娘在哪里?為什么還要讀書!”武帝感到很奇異,便召裴后回到了縣里。蕭子良重道義、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極高的德行,先死了,蕭子良便賜給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個人的賦稅,供給她柴草??らw下有虞翻的舊床,蕭子良罷任回家,便把床帶回來了。后來蕭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齋,收集了許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邊。武帝即位,封他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擔任護軍將軍,兼司徒。四年,晉升為車騎將軍。蕭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禮遇賢才,喜愛文士,而全心全意對待賓客,天下有才學的人都聚集到了他這里。他喜歡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為他們擺出瓜果和飲料,讓他們撰寫文化教育的論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貴的作品,蕭子良也讓人撰錄。武帝生了病,詔令蕭子良帶著侍衛(wèi)到延壽殿侍奉服藥。蕭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內,太孫每隔一天進去參見一次。過了幾個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內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經穿上了喪服,人們議論懷疑要立蕭子良。武帝不一會又蘇醒過來,問太孫在哪里,于是召東宮的衛(wèi)士都隨著進宮,遺詔讓蕭子良輔政,蕭鸞知尚書事。蕭子良一向仁厚,對政治事務不感興趣,便推薦蕭鸞,詔書說:“事情不論大小,都要跟蕭鸞商量?!边@正是蕭子良的愿望。太孫從小就養(yǎng)在蕭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對他很慈愛,此前他曾經很害怕不能被立為繼承人,從此深深地忌恨蕭子良。蕭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歡佛教,非常友愛,他勸人做善事,從不厭倦,由此最終招致了很大的名聲。蕭子良被晉升職位為太傅,增加儀仗為三十人,本官依舊,解除侍中職務。隆昌元年(494),加給他特殊的禮制,可以帶劍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趨步,贊拜不用報名,升任都督南徐州。這年他病情很重,對身邊的人說:“門外應該有異常情況?!迸扇巳タ?,見淮河中的游魚無數,都浮出水面涌向著城門。不久去世,年齡三十五歲。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幕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毙倥咳?,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zhàn)。出戰(zhàn),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余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于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于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拒韓、魏。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王讓李牧
讓:責備B.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
起:起來C.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
委:丟棄D.趙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10.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臣如前,乃敢奉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耶C.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D.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
君王能與共分天下11.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李牧軍事才能的一組是(
)①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
②匈奴每來,出戰(zhàn)③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
④匈奴不敢近趙邊城⑤匈奴小入,佯北不勝
⑥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牧駐守雁門,犒勞士兵,操練射箭、騎馬,并不急于出戰(zhàn),致使匈奴及趙國邊防兵認為他膽小怕事。B.李牧不肯迎戰(zhàn)匈奴,趙王不滿,讓別的將領取代他,匈奴來犯,傷亡損失很多。趙王再請李牧出山,李牧覺得這個決定太急促,閉門不出。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來的規(guī)章辦事。當匈奴始終認為李牧膽怯、守邊將士都希望與匈奴一戰(zhàn)時,李牧巧妙部署,打敗匈奴。D.趙王遷七年,趙王派李牧、司馬尚抵抗秦軍。秦國施行反間計,趙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殺害了他。秦國乘勢攻打趙國并滅之。參考答案:9.B(起用)
10.C(都是轉折連詞。A.才,副詞/竟然,副詞B.把,介詞/因為,連詞
D.給,動詞/跟,介詞)
11.D
12.B(堅持說自己有病,閉門不出)附參考譯文:李牧是趙國(鎮(zhèn)守)北部邊境的優(yōu)秀將領。常年駐扎在代地雁門郡,防御匈奴。(他有權)根據實際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費用。(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操練射箭、騎馬,謹慎地把守烽火臺,多派偵察人員,優(yōu)待戰(zhàn)士。(他)制定規(guī)章說:“匈奴如果侵入邊境來搶掠,(應)立即進入營壘堅守,有膽敢(擅自)捕捉俘虜的處斬刑?!毙倥看稳肭?,烽火臺就嚴謹地舉烽火報警,(戰(zhàn)士們)隨即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zhàn)。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和損失??墒切倥J為李牧是膽小怕事,就連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我們將軍膽小怕事”。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樣。趙王發(fā)怒,調他回京,派別人替代他邊將的職務。(這樣過了)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將領都)出戰(zhàn)。多次失利,傷亡損失很多,邊境上(軍隊百姓)不能耕種、放牧。又請李牧出山,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就又強迫起用他去統(tǒng)率軍隊。李牧說:“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讓)我像以前那樣做,我才敢接受命令?!壁w王答應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來的規(guī)章(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但)始終認為李牧膽怯。守邊將士每日得到獎賞卻不被任用,都希望與匈奴一戰(zhàn)。這時(李牧)就準備了經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zhàn)馬一萬三千匹,(曾經獲得)百金(獎賞)的勇干五萬人,弓弩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進行軍事演習。大張旗鼓地允許放牧,(讓)人民布滿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裝敗逃,把幾千人丟給匈奴。匈奴單于聽到這個消息,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戰(zhàn)陣,拉開左右戰(zhàn)線包抄反擊匈奴,大敗匈奴十幾萬人馬。消滅襜襤,打敗東胡,迫使林胡投降,單于逃跑。這以后十幾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邑。趙悼襄王十年,廉頗逃亡到魏國去后,趙王派李牧攻打燕國,奪取了武遂、方城。過了七年,秦國在武遂打敗并殺死趙將扈輒,殺了十萬(趙國兵士)。趙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將軍,在宜安攻打秦軍,大敗秦軍,趕跑了秦將桓齮。(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過了三年,秦國攻打番吾,李牧打敗秦軍,向南拒敵韓、魏。趙王遷七年,秦國派遣王翦攻打趙國,趙王派李牧、司馬尚抵抗秦軍。秦國給趙王的寵臣郭開大筆金錢,施行反間計,說李牧、司馬尚想要謀反。趙王便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殺了他,撤銷了司馬尚的職務。這以后三個月,王翦乘勢急速攻打趙國,大敗并殺死趙蔥,俘虜了趙王遷和齊將顏聚,最終滅亡了趙國。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題。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tǒng)七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聲容宏偉,善敷奏。擢通政參議。成化元年,延綏總兵官房能奏追襲河套部眾,有旨獎勞。復以七百里趨戰(zhàn)非宜,且恐以僥幸啟釁,請敕戒諭,帝是之。進尚書。錦衣千戶陳玨者,本畫工。及卒,從子錫請襲百戶。復言:“襲雖先帝命,然非軍功,宜勿許。”遂止。其經略寧夏,則言:“中路靈州以南,本無亭燧。東西二路,營堡遼絕,聲聞不屬,致敵每深入。亦請建置墩臺如延綏,計為臺五十有八。”其經略甘肅,則言:“洪武間建東勝衛(wèi),其西路直達寧夏,皆列烽堠。自永樂初北寇遠遁因移軍延綏棄河不守誠使兵強糧足仍準祖制據守黃河萬全計也。今河套未靖,豈能遽復?然亦宜因時損益。延綏將校視他鎮(zhèn)為少,調遣不足,請增置參將二人,統(tǒng)軍九千,使駐要地,互相援接,實今日急務。”奏上,皆從之。復在邊建置,多合機宜。及還朝,言者謂治兵非復所長。特命白圭代之,改復工部。謹守法度,聲名逾兵部。時中官請修皇城西北回廊,復議緩其役。給事中高斐亦言災沴頻仍,不宜役萬人作無益。帝皆不許。中官領騰驤四衛(wèi)軍者,請給胖襖鞋褲。復執(zhí)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給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無勞縫紉。京軍則歲給冬衣布棉,此成憲也,奈何渝之?”大應法王札實巴死,中官請造寺建塔。復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嘗造寺。今不宜創(chuàng)此制。”乃止命建塔。復好古嗜學,守廉約,與人無城府,當官識大體。居工部十二年,會災異,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許。居二月,汪直諷言官更劾復,乃傳旨,并令致仕歸。久之,卒。(選自《明史·列傳第六十五》,有刪節(jié))4.對下列句子中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擢通政參議
擢:被提升
B.從子錫請襲百戶
襲:繼承
C.東西二路,營堡遼絕,聲聞不屬
屬:聚集
D.復好古嗜學,守廉約
守:遵守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自永樂初/北寇遠遁/因移軍延綏/棄河不守/誠使兵強糧足/仍準祖制/據守黃河/萬全計也。
B.自永樂初/北寇遠遁/因移軍/延綏棄河不守/誠使兵強糧足/仍準祖制/據守黃河/萬全計也。
C.自永樂初/北寇遠遁/因移軍/延綏棄河不守/誠使兵強糧足/仍準祖制據守/黃河萬全計也。
D.自永樂初北寇遠遁/因移軍延綏/棄河不守/誠使兵強糧足/仍準祖制/據守黃河/萬全計也。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延綏總兵官房能請求追襲河套地區(qū),王復認為長途奔襲于己不利,且容易滋生事端,皇帝肯定并采納了王復的意見。
B.王復主持甘肅軍務時,認為遵從祖制軍隊移駐黃河確實是萬全之計,但不能操之過急,還應先加強延綏建置和駐軍
C.王復由科舉步入仕選,歷任刑部、工部等官職,在不同的部門都作出了業(yè)績,任職工部十二年,聲名甚至超過了兵部。
D.言官認為王復年老體衰,應該致仕回家,皇上沒有批準。后來,汪直再率言官彈劾王復,皇上才下令王復辭官歸鄉(xiāng)。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河套未靖,豈能遽復?然亦宜因時損益。(2)京軍則歲給冬衣布棉,此成憲也,奈何渝之?參考答案:4.C5.A6.D7.(1)現在河套地區(qū)還未安定,難道能倉促恢復?但也應該依據時間的變化而有所增減。(2)京軍則每年供給做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4.C“東西二路,營堡遼絕,聲聞不屬”大意理解是“東西二路,則營堡之間距離非常遙遠,互相情報不通”??梢姟皩佟钡暮x是“相連,相通”。5.文言斷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從永樂初年以后,北方的蒙古強盜遠遠地逃走,于是邊防軍轉而駐扎在延綏,放棄了黃河沿線不予守衛(wèi)。假如能使這一地區(qū)兵強糧足,并且仍然按照祖先的規(guī)定,據守黃河,那將是萬全之策”。6.D王復自己要求致仕,汪直沒有率領言官彈劾,而是指使言官彈劾。正確理解“汪直諷言官更劾復”的意思。7.文言翻譯要先明確句子考點,之后串聯成句,要注意翻譯的句子句意通順,補充省略成分,調整語序。本題涉及的考點有(1)“靖”安定;“遽復”立刻恢復;“損益”增減。(2)“給”供給;“冬衣布棉”做冬衣的布和棉花;“憲”制度;“奈何”如何;“渝”改變。譯文: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tǒng)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于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里奔赴作戰(zhàn)不恰當,并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zhàn)功,應不許可?!庇谑峭V?。對于經營守御寧夏,則上書說:“中路從靈州向南的地區(qū),本來就沒有烽火亭。東西二路,則營堡之間距離非常遙遠,互相情報不通,導致敵人每次入侵都得以深入內地。也請皇帝在寧夏像延綏一樣建置墩臺,總計五十八座?!睂τ诮洜I防御甘肅,上書說:“洪武年間建立東勝衛(wèi),它的西面直達寧夏,一路上都設置了烽火臺。從永樂初年以后,北方的蒙古強盜遠遠地逃走,于是邊防軍轉而駐扎在延綏,放棄了黃河沿線不予不守。假如能使這一地區(qū)兵強糧足,并且仍然按照祖先的規(guī)定,據守黃河,那將是萬全之策??墒乾F在連河套地區(qū)沒有平定,怎么可能馬上完全恢復到洪武年間的局面呢?但也應該依據當前的局面,部分恢復洪武年間的舊制度。延綏鎮(zhèn)的軍官和士兵比別的邊鎮(zhèn)少,不夠征調差遣,請皇帝在延綏增加設置兩名參將和九千名士兵,使他們駐扎在重要地區(qū),互相援助接應。這是當前亟需解決的事務。”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王復在邊境建立的新堡壘,設置的新機構,大多都順應實際情況。等到他返回北京,言官們卻上書皇帝說管理軍隊不是王復的強項?;实塾谑菍iT命令白圭代替王復,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实鄱疾辉S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wèi)軍的,請求發(fā)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fā),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F在不應該創(chuàng)立這個制度?!庇谑侵皇敲罱ㄋ?。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实塾谑莻髦?,命令他辭官歸鄉(xiāng)。很久以后,去世。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根據下面的一段文字,指出3D打印所面臨的問題。(不超過20字)(5分)以3D打印為代表的數字化制造技術,被認為是引發(fā)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關鍵因素。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可以直接進行樣品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縮短了從圖紙到實物的時間。但目前的3D打印機只能處理諸如塑料和蠟這樣的軟材料,而要打印混凝土結構的大型模具,它完成的速度太慢了。隨之而來的是倫理爭議,例如國外有人就希望通過3D打印自制槍械。另外,只要有圖紙和一臺打印機,設計師們就很難保護他們的勞動成果。
▲
參考答案:材料限制
倫理爭議
法律糾紛(“倫理爭議”1分,“材料限制”和“法律糾紛”各2分)
略8.根基堅固,才有繁枝茂葉,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便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它的聳立云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它孕育萬物的地位。人生在世,我們常常產生想解釋點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釋起來,卻發(fā)現任何解釋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這段文字告訴我們的道理是:A.開水不響,響水不開B.欲成事者必須嚴以律已C.解釋的多余和尷尬D.低調做人,是一種智慧參考答案:D9.簡答題。(任選一題,100字左右)(5分)(1)請簡述“五丈原諸葛禳星”的情節(jié)。(《三國演義》)(2)歐也妮23歲生日那天,查理到來之前,在葛朗臺家的客廳里發(fā)生了什么事?葛朗臺又是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化用品租賃業(yè)務數字化轉型的挑戰(zhàn)與機遇考核試卷
- 2025年水勝涂料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日用化學產品的消費者洞察與行為分析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按摩椅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生態(tài)農業(yè)商業(yè)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2024-2030年中國專業(yè)運輸汽車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服裝批發(fā)商客戶關系維護與價值挖掘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C型臂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建筑聲學處理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皮帶手控行星卷揚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物理學科中的跨學科應用
- 專題07 二次函數與幾何圖形綜合問題(復習講義)(原卷版)-二輪要點歸納與典例解析
-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部編版)必修下冊第六單元 大單元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 初三化學學情分析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及答案(共五套)
- TB10092-2017 鐵路橋涵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 化工原理-第三章-過濾課件
- 2023年通遼市中考數學試卷及答案
- 腸內營養(yǎng)考評標準終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認證備考題庫(含答案)
- 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活動設計word表格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