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觀潮》閱讀理解(類文閱讀)_第1頁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觀潮》閱讀理解(類文閱讀)_第2頁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觀潮》閱讀理解(類文閱讀)_第3頁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觀潮》閱讀理解(類文閱讀)_第4頁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觀潮》閱讀理解(類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課《觀潮》類文閱讀

心,

梳I理

知識點: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一、課內(nèi)閱讀

(-)(2022秋?湖北十堰?四年級統(tǒng)考期中)課內(nèi)閱讀。

《觀潮》(節(jié)選)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yuǎn)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

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fēng)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

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歡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臥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

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jìn),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在文段括號里選出恰當(dāng)?shù)脑~語,抄寫在橫線上。

2.選文第一段話既寫了潮來時的聲音好像,又寫了潮來時的形狀像o

3.從第一段話中的""""兩個詞語可以看出觀潮人群的熱情之高。

4.選文第二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從文中的哪些短語可以看出?

5.品析句子。

(1)“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本渲械摹八畨Α笔侵?說

明O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jìn),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边@里把比

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O

【答案】

1.沸騰橫貫

2.悶雷滾動一條白線

3.人聲鼎沸沸騰

4.由遠(yuǎn)及近

再近些,越來越近等

5.浪潮浪潮很高,范圍很廣浪潮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氣勢非凡

【解析】

1.本題考查詞語搭配的能力。

沸騰:(動)①液體受熱到一定程度,從內(nèi)部產(chǎn)生氣泡而翻騰。②比喻情緒高漲或人聲喧鬧

歡騰:高興得手舞足蹈。

人群看到大潮高興,可以用“歡騰”。

橫臥:平躺。

橫貫:橫向貫穿;橫著通過。

大潮在江面上像一條白線,可以用“橫貫”。

2.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能力。

從“午后一點左右,從遠(yuǎn)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可以知道把潮來時的聲音比作悶雷,所以潮

來時的聲音好像悶雷滾動。

從“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可以知道把潮來時的景象比

作一條白線,所以潮來時的形狀像一條白線。

3.本題考查從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可以知道潮即將來了,人們非常的興奮、期待。

“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歡騰)起來?!笨梢灾莱背霈F(xiàn)的時候,

人們非常興奮、熱情。

人聲鼎沸:意思是比喻人聲嘈雜,就像鼎中的水沸騰了一樣。

歡騰:高興得手舞足蹈。

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觀潮人群的熱情之高。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段寫作順序的理解。

由文中“再近些”“越來越近”等詞語可知,第二自然段是按照由遠(yuǎn)及近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的理解。

(1)閱讀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可以知道句子中把白浪比作“兩丈多

高的水墻”,從而可以知道答案句中的“水墻”是指潮來時的浪,說明錢塘江大潮浪頭之高,范圍之寬。

(2)閱讀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jìn),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可知這個句子運用

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浪潮”比作“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浪潮逼近時的浩蕩氣勢。

(二)(2022秋?四年級課時練習(xí))閱讀課文片段,回答問題。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yuǎn)處傳來(),好像()?頓時()有人告訴

我們,潮來了!我們()往東望去,江面還是(),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

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的地方出現(xiàn)了(),人們又()

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

的水墻。澹潮越來越近,就如千互理白色找當(dāng)齊頭養(yǎng)進(jìn),港灣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道如同少崩地裂,好像

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6.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7.選擇在正確的讀音畫橫線。

踮(didndian)沸(ft1fei)騰顫(chdnzhan)動

8.潮水開始像,再近一些就成了,更近一些又像是,由此可以看出錢塘江大

潮、。

9.畫波浪線的句子寫得好嗎?為什么?

10.潮來了的時間是O

11.為了讓全世界人民都了解錢塘江大潮這一奇觀,請同學(xué)們寫一句廣告語。

12.“山崩地裂”在選段中是用來描寫的除此之外,我知道還有很多詞語是描寫聲音的,

如、等。(至少寫出兩個)

13.選段中用“猶如”來打比方,使潮來時那種壯觀的畫面更加真實可感。請試著用“猶如”寫一句話。

【答案】

6.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人聲鼎沸踮著腳風(fēng)平浪靜水天相接一條白線沸騰

7.dianfeichan

8.白線水墻戰(zhàn)馬雄偉壯觀

9.該句子寫得很好。這句話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將浪潮比作千萬匹奔騰的戰(zhàn)馬,形象地寫出了潮

來時發(fā)出的巨響和宏大的氣勢。

10.午后一點左右

11.觀錢塘江大潮,如臨萬馬奔騰之境。

12.聲音人聲鼎沸風(fēng)號浪吼

13.生活猶如一幅古畫,越看越覺得珍貴。

【解析】

6.本題考查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原文:午后一點左右,從遠(yuǎn)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

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fēng)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

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7.本題考查辨析字音。

踮——dian,抬起腳后跟用腳尖站著。

涉騰一一fei,比喻情緒高漲或人聲喧鬧。

顫動一一chan,短促而反復(fù)地振動。還讀“zhdn”,組詞:顫栗、打顫、心驚膽顫、寒顫、膽顫等。

8.本題考查理解片段內(nèi)容。

由文中“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p>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jìn)”可知,潮水開始像一條白線,再近一些就成了水墻,更近

一些又像是白色戰(zhàn)馬,由此可以看出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

9.本題考查賞析修辭手法。

畫波浪線的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jìn),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

法,把潮水比做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體現(xiàn)出潮來時的壯觀?!澳锹曇羧缤奖赖亓?,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

來?!边\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出潮來時發(fā)出的聲音巨大。

10.本題考查提取關(guān)鍵信息。

由文中“午后一點左右,從遠(yuǎn)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

可知,潮來了的時間是午后一點左右。

11.本題是開放性試題。

可以從錢塘江大潮奇特、雄偉、壯觀三方面來寫廣告語。

如:大潮一起三千里,天下第一看錢塘。

12.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

由文中“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笨芍吧奖赖亓选痹谶x段中是用來描寫的大

潮來時的聲音。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描寫聲音的詞語還有如:余音繞梁、聲如洪鐘、

震耳欲聾、鴉雀無聲等。

13.本題考查造句。

猶如:如同;好像。所以這里要寫一句比喻句。

如:天上的星星,猶如一顆顆美麗的寶石。

二、類文閱讀

(-)(2022秋?四年級課時練習(x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據(jù)了解,10月6日當(dāng)天前往海寧鹽官觀潮景區(qū)的游客達(dá)到11.5萬人次,游客車輛8500多

輛。只因為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

材料二: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和當(dāng)?shù)氐奶厥獾匦斡嘘P(guān)。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

漲潮時,潮水從灣口涌入,向西奔來,受漸狹江面的約束,潮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

材料三:因為太陽和月亮引力,潮汐的存在是普遍的,但錢塘江大潮最為壯觀,而且時間基本致農(nóng)歷八

月十八,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時間點,太陽、地球和月亮大致上處于同條線上,所以會帶來極大的潮汐

力,引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

材料四: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①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②既而漸近,

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③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14.材料一的主要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的主要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請根據(jù)材料二在圖表里標(biāo)注出“杭州灣”“錢塘江”的位置以及“東”“西”方位。

h.賽省

源“J-7上海市

海工/*

鹽宜鎮(zhèn)o0忖*

杭州市、?也

3誨

浙江省

16.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認(rèn)為錢塘江大潮之所以壯觀的原因有哪些?

17.材料三中“大致”一詞,用得非常準(zhǔn)確,因為這個詞語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材料二畫線句子主要使用了()的說明方法。

A.打比方B.列數(shù)字C.作比較

19.材料四描寫的是“錢塘江大潮”。將畫“的部分與《觀潮》中的句子對應(yīng)起來。

①---()②----()③——()

A.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B.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C.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20.我看到了這兩篇關(guān)于觀潮的材料,想起來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句:

【答案】

14.海寧鹽官觀潮景區(qū)潮勢最盛,吸引了大量游客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的原因

15.

16.①杭州灣外寬內(nèi)窄,地形特殊。

②因為在農(nóng)歷八月十八這個時間點,太陽、地球和月亮大致上處于同條線上,所以會帶來極大的潮汐力,引

起的潮汐自然是大的。

17.太陽、地球和月亮大約上處于同一條線上,并不是完全在同一條線上。

18.B

19.CAB

20.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解析】

14.本題考查概括材料內(nèi)容。

同學(xué)們根據(jù)材料里的關(guān)鍵信息來概括材料內(nèi)容,語言要簡潔明了。

材料一主要講了10月6日海寧鹽官觀潮景區(qū)的觀潮情況,海寧鹽官觀潮景區(qū)潮勢最盛,吸引了大量游客。

材料二主要講了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的原因,錢塘江的秋潮受當(dāng)?shù)氐奶厥獾匦蔚挠绊?,?/p>

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

15.本題考查圖標(biāo)標(biāo)注。

題目要求同學(xué)們根據(jù)材料二在圖表里做標(biāo)注。同學(xué)們可以根據(jù)材料二的內(nèi)容和自己了解到的地理常識來進(jìn)行

標(biāo)注。

材料二提到“杭州灣”的內(nèi)容:杭州灣外寬內(nèi)窄,呈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dá)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寧市鹽

官鎮(zhèn)附近,卻只有三千米。材料二提到“錢塘江”的內(nèi)容: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同學(xué)們在地圖標(biāo)注

“杭州灣”“錢塘江"時可以沿著地圖上的邊界畫。

同學(xué)們在圖表里標(biāo)注“東”“西”方位,可以先在地圖空白處畫一個雙向箭頭(左右方向)或十字雙向箭頭,

再標(biāo)注“東”“西”方位。向著“東海”的方向為“東二

16.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

材料二從地形這個方面解釋了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的原因;材料三從時間點解釋了錢塘江大潮最為壯觀的原

因。同學(xué)們可以引用材料內(nèi)容來分點回答錢塘江大潮壯觀的原因。

17.本題考查分析字詞句的含義。

大致:大概;大約。

句子里的“大致”一詞表明:太陽、地球和月亮大約上處于同一條線上,并不是完全在同一條線上。

18.本題考查說明方法。

A.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

性。

B.列數(shù)字:從數(shù)量上說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語句更準(zhǔn)確,更科學(xué),更具體,更具說服力。數(shù)字

要準(zhǔn)確無誤,估計數(shù)字要有可靠根據(jù)。

C.作比較: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xiàn)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征。

從句子中的“一百千米”和“三千米”可以確定句子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故選B。

19.本題考查句子搭配。

句子“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描寫了浪潮剛從海面升起,像一條白線;與《觀潮》中的“只見東邊水天

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相對應(yīng)。

句子“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描寫了浪潮接近岸邊,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與《觀

潮》中的“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相對應(yīng)。

句子“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描寫了潮水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氣勢極其雄偉豪壯;

與《觀潮》中的“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相對應(yīng)。

20.本題考查古詩識記。

從題目中提到的''觀潮”"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句”可以聯(lián)想到唐代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七)。同學(xué)們在

橫線上默寫古詩即可。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背鲎蕴拼鷦⒂礤a的《浪淘沙》

(其七),參考譯文:八月的濤聲如萬馬奔騰驚天吼地而來,數(shù)丈高的浪頭沖向岸邊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

之間便退向江海匯合之處回歸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陽光照耀下像潔白的雪堆。

(二)(2022秋?四年級課時練習(xí))閱讀《珍珠泉》,完成習(xí)題。

珍珠泉

吳然

我們村子前面的小山包,遠(yuǎn)遠(yuǎn)看去真像一個綠色的大絨團。山包上,樹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條石

板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地穿過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盡頭,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xidng)嵌(qiGn)著不大整齊的石頭,石頭上長著一層黑里透綠的

青苔。你要是踩上去,準(zhǔn)會滑倒。那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Ju8)草,那悄悄開放著的花朵,給珍珠泉

編了個樸素的花環(huán)。蕨草寬大的葉片,有的能拂到水面,花兒們卻只是靜靜地投下自己的影子。水是那樣綠,

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

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上]有魚,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吧?

最有趣的,當(dāng)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

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

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

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不用說我是多么喜歡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來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斷流的時候,在村里

的井水干涸(he)的時候,它還是不停地冒著水泡。難道是有許多快樂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兒

嗎?他們一定玩得很高興吧?每次,挑著阿爸給我做的水桶,來到珍珠泉邊,我都這么想。

挑著滿滿一擔(dān)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潑灑了多少珍珠?。 獮槿プ芬恢恍▲B,或者忙著扯路旁

的一朵小花。

(選自《和花朵說悄悄話》,有刪改)

21.文中石板小路的盡頭有什么?()

A.一堆石頭B.一座房子C.一眼清泉D.一座小山包

22.人們?yōu)槭裁唇o這眼清泉取名為“珍珠泉”?()

A.因為泉底有許多美麗的珍珠。B.因為潭底冒出的水泡似珍珠。

C.因為泉水清澈得可以看見珍珠。D.因為泉水像珍珠一樣寶貴。

23.第2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要提到青褐色的石頭、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

A.為了說明珍珠泉水很涼。B.為了說明珍珠泉水很臟。

C.為了說明珍珠泉水很深。D.為了說明珍珠泉水很清。

24.請找出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25.閱讀選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象,把你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答案】

21.C22.B23.D

24.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句中“撲哧一笑”形象地寫出了水泡們消失前的形態(tài),讓人真切地感受到

水泡的調(diào)皮可愛,充滿了畫面感。

25.我挑著滿滿一擔(dān)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這時路邊的小花吸引了我。我晃晃悠悠地低下身子想摘一朵

帶回去,卻又看見一只可愛的小鳥。我急著想去追它,身子一晃,桶里的水像珍珠一樣潑灑出來,灑落在石

板小路上……就這樣,我一路驚呼、一路潑灑,將清涼的泉水挑回了家。

【解析】

21.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石板小路的盡頭,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可知,石板小路盡頭是一眼清泉,故選C。

22.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第③段“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笨芍?,

潭底冒出的水泡好像珍珠,這是“珍珠泉”的由來。故選B。

23.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第②段“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

的樹葉”可知,是因為珍珠泉水很清,才能清晰地看到青褐色的石頭、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這清

澈的水將顏色和事物看得一清二楚,故選D。

24.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賞析。

畫橫線的句子中“撲哧一笑”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水泡人格化,賦予了人的表情和動作,形象生動地寫出了

水泡消失的狀態(tài)和作者高興的心情。

25.本題考查語言表達(dá)能力。

展開想象,結(jié)合最后一段的“為去追一只小鳥,或者忙著扯路旁的一朵小花”將情景展開,適當(dāng)結(jié)合動作、

神態(tài)等描寫。如:一個小孩挑著滿滿的一桶水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突然,一只小鳥在他頭頂上方鳴叫回旋,

他忍不住追著它奔跑,途中又看到一朵可愛潔白的小花,想采摘回去,桶里的水隨著他的晃動?xùn)|撒西搖,像

一顆顆可愛的珍珠。

(三)(2022秋?四年級課時練習(xí))閱讀《古人盛贊錢塘潮》,完成習(xí)題。

古人盛贊錢塘潮

一年一度的錢塘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寧,去看那千軍萬馬般的波濤撲向岸邊,去聽那

金鼓雷霆似的潮聲震撼天地,這實在是人生一樂。

然而,真正能欣賞到這種壯觀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為錢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開

迷人的胸懷;也不像美麗的西湖,無論陰晴雷雨都不乏動人之姿;再說偷閑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

最令人驚嘆的漲潮偉觀。所以,無緣見到漲潮偉觀的游客,不妨領(lǐng)略一下古人筆下的觀潮、聽潮的興味。

錢塘潮歷來為人所神往。如宋之問就為之留下“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的名句,蘇東坡對之也有“八

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贊嘆。詩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名山勝水見得雖多,但哪一處潮可與錢塘潮媲

美呢?于是,他們就通過自己的生花妙筆來描摹這天下奇觀,從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

錢塘潮的動人之處,在于它的驚天動地、氣魄雄偉。唐詩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p>

清詩有云:“驚濤直上海門西,欲卷青冥失會稽(jT)?!鼻逶娙耸╅c章在《錢塘觀潮》中形容得更妙:“聲

驅(qū)千騎疾,氣卷萬山來?!笨梢婂X塘潮有如春雷齊鳴,萬浪攢動,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著浪頭,漫天鋪地,

洶涌澎湃,橫掃一切,大有氣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勢。

26.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寧?()

A.一年一度的錢塘潮B.金鼓雷霆似的潮聲

C.一年四季都明媚的漓江D.不乏動人之姿的美麗西湖

27.錢塘潮的動人之處在哪里?()

A.驚天動地、氣魄雄偉B.春雷齊鳴、萬浪攢動

C.明媚迷人、柔情蜜意D.動人柔美、氣象萬千

28.為什么真正能欣賞到錢塘潮的壯觀景象的人不多?()

A.因為錢塘江位置偏遠(yuǎn),游人不一定能夠前往欣賞。

B.因為錢塘江氣候特殊,游人由于天氣不佳無法前往。

C.因為普通游客欣賞錢塘潮后無法領(lǐng)略它的獨特魅力。

D.因為錢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時間才有這樣壯觀的景象。

29.古人為什么會留下那么多詠嘆錢塘潮的名句?()

A.古人覺得只有將錢塘潮描繪好了,才能吸引游客前來。

B.古人覺得錢塘潮與名山勝水一樣美麗,值得用詩贊美。

C.古人雖見過頗多名山勝水,但覺得錢塘潮比其他的潮更加震撼人心。

D.古人被錢塘潮的美景震撼得無法用話語來形容,只好寫詩,用文字來形容。

30.文章以“古人盛贊錢塘潮”為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1.“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出自宋之間的《靈隱寺》,描寫的是靈隱寺的門對著錢塘潮的畫面。有人

認(rèn)為這兩句詩并沒有描繪出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氣勢,用在此處不合適。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么?

【答案】

26.A27.A28.D29.C

30.以“古人盛贊錢塘潮”為題,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點明了文章中心,表達(dá)作者對錢塘潮的贊

美之情。

31.不同意。因為這兩句詩描繪的是在靈隱寺可以看到滄海日出和錢塘潮的景象,將壯觀的滄海日出與錢塘

潮并列,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錢塘潮的雄偉壯觀,所以用在此處合適。

【解析】

26.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一年一度的錢塘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寧”可知答案,故選A。

27.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第④段“錢塘潮的動人之處,在于它的驚天動地、氣魄雄偉”可知答案,故選A。

28.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第②段“因為錢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開迷人的胸懷”“再說偷閑前去,也未必恰巧

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驚嘆的漲潮偉觀”可知,錢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時間才有這樣壯觀的景象,故選D。

29.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由第③段“詩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名山勝水見得雖多,但哪一處潮可與錢塘潮媲美呢?”可知,古人即

使見識過名山大川,仍然認(rèn)為錢塘潮具有獨特的魅力,需要描摹下來,故選C。

30.本題考查標(biāo)題的作用。

標(biāo)題的主要作用有點明文章主旨,交代寫作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背景,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等。“古

人盛贊錢塘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可知是圍繞“錢塘潮”為對象而寫,而且得到了許多古人的稱贊,

因此作者也是認(rèn)同的,表達(dá)了對錢塘潮的喜愛、贊美之情。

31.本題考查句子的作用。

宋之問的《靈隱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意思是:登上閣樓遠(yuǎn)望茫茫滄海,萬丈朝陽。寺門清幽,

正對著那滾滾而來的錢塘江潮。這兩句將大海日出時的壯景與錢塘江洶涌的潮水相提并論,氣韻生動,境界

幽遠(yuǎn),表現(xiàn)出錢塘潮的雄偉壯觀,這就是錢塘潮的特點,因此用在此處十分合適。

(四)(2023秋?四年級課時練習(xí))課外類文閱讀。

錢江看潮記(節(jié)選)

豐子愷

三點鐘快到,樓上已無立錐之地。后來者無座位,不吃茶,亦不出錢。我們的背后擠了許多人。回頭一

看,只見觀者如堵。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被抱著的孩子。有的坐在桌上,有的立在凳上,有的竟立在桌上。他們所看

的,是照舊的一條錢塘江。久之,久之,眼睛看得酸了,腿站得痛了,潮水還是不來。大家倦起來,有的垂

頭,有的坐下。忽然人群中一個尖銳的呼聲:“來了!來了!”大家立刻把脖子伸長,但錢塘江還是照舊。原

來是一個母親因為孩子擠得哭了,在那里哄他。

江水真是太無情了。大家越是引頸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這仿佛有的火車站里的賣票人,又仿佛有

的郵政局收掛號信的,窗欄外許多人等候他,他只管悠然地吸煙。

三點二十分光景,潮水真?zhèn)€來了!樓內(nèi)的人萬頭攢動,像運動會中決勝點旁的觀者。我也除去墨鏡,向

江口注視。但見一條同桌上的香煙一樣粗細(xì)的白線,從江口慢慢向這方面延長來。延了好久,到達(dá)西興方面,

白線就模糊了。再過了好久,樓前的江水漸漸地漲起來,浸沒了碼頭的腳。樓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時

打動了一塊石頭,有時淹沒了一條沙堤。以后浪就平靜起來,水也就漸漸退卻。

32.第1自然段中“無立錐之地”“觀者如堵”等詞語,形象地寫出了

33.第4自然段寫了潮水從到的過程。

34.作者把剛來的潮水比作形象地寫出了o

35.“三點二十分光景,潮水真?zhèn)€來了!”這句話要讀出、的語氣。

3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能想象到什么畫面?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

32.觀潮的人多

33.漲潮退潮

34.香煙一樣粗細(xì)的白線潮水的形態(tài)、顏色的特點

35.興奮激動

36.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我能想象到人們在等待潮來時,人頭攢動翹首以盼的畫面。從中可感受到江水

漲潮的過程十分緩慢和人們無比期待的心情。

【解析】

32.本題考查詞語的理解。

“無立錐之地”指沒有立錐子的地方。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觀者如堵”指觀看的人象一堵墻一樣。

形容觀看人數(shù)眾多。這兩個詞語形象地寫出了觀潮的人多。

33.本題考查段落的理解。

文中“但見一條同桌上的香煙一樣粗細(xì)的白線,從江口慢慢向這方面延長來。延了好久,到達(dá)西興方面,白

線就模糊了。再過了好久,樓前的江水漸漸地漲起來?!睂懥顺眮淼慕?jīng)過?!耙院罄司推届o起來,水也就漸漸

退卻。”寫潮水退去。第4自然段寫了潮水從漲潮到退潮的過程。

34.本題考查文章的理解。

結(jié)合文中“但見一條同桌上的香煙一樣粗細(xì)的白線,從江口慢慢向這方面延長來?!笨芍?,作者把“潮水”

比作“香煙一樣粗細(xì)的白線”,形象地寫出了潮水的形態(tài)、顏色的特點。

35.本題考查朗讀語氣。

閱讀文章可知,人們?yōu)榱丝闯彼却撕芫?,“真?zhèn)€來了”應(yīng)讀出興奮、激動的語氣。

36.本題考查句子的理解。

“江水真是太無情了。大家越是引頸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敝小盁o情”、“架子越是十足”賦予“江水”

人的特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耙i等候”指長了脖子期盼,形容非常期待。由此可以想象到人們在

等待潮來時,人頭攢動翹首以盼的畫面。從中可感受到江水漲潮的過程十分緩慢和人們無比期待的心情。

(五)(2021秋?四年級單元測試)主題閱讀訓(xùn)練。

廬山云霧

廬山云霧,天下聞名。初次上廬山,便在霧中行。車在山間盤旋,路沿山勢蜿蜒。城市的炎熱、喧囂,

統(tǒng)統(tǒng)被甩在車后。迎接我們的是:滿山的綠,涼爽的風(fēng),還有守在半山、頻頻招手的白云。我閉上眼睛,任

由身體隨著車子搖晃、顛簸,嗅著混雜一點汽油味的山野氣息,進(jìn)入半夢半醒狀態(tài)。猛一睜眼,發(fā)現(xiàn)四周已

被云霧包圍,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

原來,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彌漫的霧。到底哪兒是云,哪兒是霧,誰也分不清了。就這么穿云破

霧行到了住處。住處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邊潺潺流過。傍著小溪,一條石階小徑通到山下。周圍蒼翠的松

林,籠著輕柔的白紗。里面隱隱地隆隆作響,似有仙人在作法,遠(yuǎn)遠(yuǎn)聽來,像是有大雨傾盆一般。我好奇地

走入松林,霧氣罩在身上,濕濕的。偶爾有幾滴水珠從樹上落下,卻分明沒有下雨。以前聽過“松濤”這個

詞,在此親身體驗,原來不僅是“形似”,也是“聲似”。如果說,溪流的“嘩嘩”聲有如“①那么,

這霧罩松濤的“隆隆”聲真是“立”了。

廬山霧有聲,古時就有記載,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種說法是認(rèn)為“風(fēng)作鬼”,使霧中水汽在樹葉間激

蕩出聲,可我感受了霧的撫摸,卻并沒有覺得有風(fēng)的吹拂。這耐人尋味的自然之謎更為廬山云霧增添了神秘

的色彩。

廬山霧四時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幾日,已為廬山霧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