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課件_第1頁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課件_第2頁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課件_第3頁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課件_第4頁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動量守恒定律4.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1物理觀念:在了解系統(tǒng)、內力和外力的基礎上,探究動量守恒定律。感受動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的普遍適用性。2科學思維:在系統(tǒng)對象的分析下,理解掌握動量守恒定律滿足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能力。培養(yǎng)建構模型能力。能夠推理論證生產(chǎn)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并提出創(chuàng)新性實驗方案。3科學探究:經(jīng)歷對動量守恒的探究過程,嘗試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能在觀察和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合理猜想與假設;具有設計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jù)的能力。解釋并交流實驗成果和創(chuàng)新經(jīng)驗。4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證據(jù)和邏輯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核

養(yǎng)一、驅動問題向一邊拉扯小球,從靜止釋放小球和V形滑片車。觀察小車在小球的反復敲擊下能否持續(xù)向一側不斷前進呢。如果不能,能解釋為什么嗎?我們可以怎么去驗證碰撞過程動量的守恒量呢?怎樣操作,才會讓小車持續(xù)向一側運動下去呢?點擊視頻播放一、驅動問題一、驅動問題氣墊導軌往往和光電門配合使用,氣墊導軌是通過什么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近似無摩擦環(huán)境的?

光電門的測量的對象是什么,在使用的時候擋光片的寬度應該怎么選???二、驅動問題系統(tǒng)動量守恒的條件是什么?(1)系統(tǒng)不受外力;(理想條件)(2)系統(tǒng)受到外力,但外力的合力為零;(實際條件)(3)系統(tǒng)所受外力合力不為零,但系統(tǒng)內力遠大于外力,外力相對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而系統(tǒng)動量近似守恒;(近似條件)(4)系統(tǒng)總的來看雖不符合以上三條中的任何一條,但在某一方向上符合以上三條中的某一條,則系統(tǒng)在這一方向上動量守恒.(單向條件)三、實驗思路尋找一個碰撞過程:(1)

該碰撞過程需滿足動量守恒定律的條件。(或外力近似可忽略)(2)為了實驗簡單,選擇一維碰撞。ABAB碰前碰中碰后四、物理量的測量

在一維碰撞下,令兩個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別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v1'、v2',如果速度的方向與設定的坐標軸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反之則取負值。測出m1、m2,v1、v2,v1'、v2',測量質量和速度v1m1m2五、數(shù)據(jù)分析怎么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ABm1m2m1m2m1m2AB如果速度的方向與設定的坐標軸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反之則取負值。帶入m1、m2,v1、v2,v1'、v2',若m1v1+m2v2=m1v1'+m2v2',

那么碰撞中動量守恒。六、實驗方案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1.實驗器材:氣墊導軌、光電計時器、天平、滑塊(兩個)、彈簧片、細繩、彈性碰撞架、膠布、撞針、橡皮泥等。2.實驗設計:①氣墊導軌:滿足外力為零的條件,且為一維碰撞;②光電門:測速度,天平測質量(1)用天平測量兩滑塊的質量m1、m2,填入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2)安裝光電門,使兩個光電門之間的距離約為50cm。(3)導軌通氣后,調節(jié)氣墊導軌水平,使滑塊在氣墊導軌上保持不動或勻速直線運動。(4)使兩滑塊依次發(fā)生上圖三種碰撞情況,計算滑塊碰撞前后的速度。(5)改變滑塊質量,重復步驟(4)。(6)整理實驗儀器,數(shù)據(jù)處理,尋找守恒量。彈性碰撞架3.實驗步驟:六、實驗思路方式一:選取兩個質量滑塊,在兩個滑塊相互碰撞的端面裝上彈性碰撞架,滑塊碰撞后隨即分開。(彈性碰撞)m1m2v14.現(xiàn)場視頻:六、實驗方案方式二:在兩個滑塊的碰撞端分別貼雙面膠,或者在兩個滑塊的碰撞端分別裝上撞針和橡皮泥,碰撞時它們會連成一體。(非彈性碰撞)六、實驗方案5.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mA>mB,運動滑塊A撞擊靜止滑塊B。兩靜止滑塊被彈簧彈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彈性碰撞架mAv1=mA·v2+mBv3mAv=(mA+mB)v共0=mAvA-mBvB運動滑塊A撞擊靜止滑塊B,撞后兩者粘在一起。六、實驗方案5.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比較項前后質量m1m2m1m2

時間t1t2t1't2'

之和

實驗結論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碰撞前后兩個小車的動量守恒。六、實驗方案6.思考:以上各種情況中,碰撞前后物體的動能之和有什么變化?設法檢驗你的猜想。測量2個滑塊的質量,碰撞前的速度和碰撞后的速度,通過計算,可比較出碰撞前后物體的動能之和的變化。實驗的第一種情況:動能之和不變;實驗的第二種情況:動能之和減小實驗的第三種情況:動能之和增大六、實驗方案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1.實驗器材:斜槽軌道、半徑相等的鋼球和玻璃球、天平(附砝碼)、毫米刻度尺、復寫紙、白紙、圓規(guī)、小鉛錘。注意:m1

>m2,以免碰撞后小球反彈。六、實驗方案2.實驗原理:

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兩小球A、B發(fā)生正碰,碰撞前A的速度是v1,球B靜止,碰撞后速度分別是v1′和v2′,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應有:m1v1=m1v1′+m2v2′。

如圖,讓球A從同一位置C釋放,測出不發(fā)生碰撞時球A飛出的水平距離lOP,再測出碰撞后球A、B分別飛出的水平距離lOM、lON,只要驗證:m1lOP=m1lOM+m2lON,即可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六、實驗方案3.實驗步驟:1).用天平測出兩個小球的質量。2).將斜槽固定在桌邊并使其末端水平。在地板上鋪白紙和復寫紙,通過小鉛錘將斜槽末端在紙上的投影記為點O。3).首先讓球A從斜槽點C由靜止釋放,落在復寫紙上,如此重復多次。4).再將球B放在槽口末端,讓球A從點C由靜止釋放,撞擊球B,兩球落到復寫紙上,如此重復多次。六、實驗方案圓心即為小球平均落點5).取下白紙,用圓規(guī)找出落點的平均位置點P、點M和點N,用刻度尺測出lOP、lOM和lON。6).改變點C位置,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六、實驗方案4.現(xiàn)場視頻:點擊視頻播放六、實驗方案5.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用刻度尺測出線段OM、OP、ON的長度,把兩小球的質量和相應的水平位移數(shù)值代入m1OP=m1OM+m2ON,看等式是否成立。PMNOm1m2實驗結論結論:碰撞前兩小球的動量之和等于碰撞后兩小球的動量之和。m1OP=m1OM+m2ON六、實驗方案6.注意事項:1.做實驗時必須調整斜槽末端的切線沿水平方向(判斷斜槽末端水平的方法:將小球放到斜槽末端任一位置,均不滾動)。2.同一次實驗中,必須保證球A每次都從斜槽上同一點由靜止釋放。3.實驗時,必須保證球A的質量大于球B的質量。(避免A球被彈回)4.要保證對心碰撞,兩球必須大小相等;5.找P、M、N各點的平均位置時,用圓規(guī)畫最小的圓將所有落點包含在內,則圓心的位置即為各點的平均位置。六、實驗方案方案三:單擺測速驗證動量守恒1、實驗器材2、設計思路(1)該實驗動量守恒的條件是什么?(2)實驗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說明系統(tǒng)動量守恒?六、實驗方案(1)先用天平稱量出兩個小球的質量m1、m2。(2)安裝好實驗裝置,注意使兩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3)現(xiàn)將A球拉開讓細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然后將細繩由靜止釋放,然后讓其與B球相撞,然后記下AB組合達到最高點時細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β。(4)記錄對應的θ和β。3、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六、實驗方案3、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比較項前后質量m1m2m1m2

時間θ1β1θ2β2

4、實驗結論結論:碰撞前兩小球的動量之和等于碰撞后兩小球的動量之和。六、實驗方案方案四:用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恒1、實驗器材2、設計思路(1)如何調節(jié)使該實驗裝置動量守恒?(2)實驗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說明系統(tǒng)動量守恒?六、實驗方案3、實驗步驟(1)先用天平稱量出兩個小車的質量m1、m2。(2)安裝好實驗裝置,注意使兩小車重心在同一水平線上。(3)將固定帶有打點計時器的一端墊高,將小車放在軌道上,輕輕推動小車,讓小車在軌道上做勻速直線運動。(4)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固定在小車A的一端,讓小車B靜止的放置在木板上;(5)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接著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xù)運動;(6)關閉電源,取下紙帶,換上新紙帶,重復步驟(4)(5)(6),選出較理想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六、實驗方案比較項前后質量m1m2

速度v1v共

動量之和

4、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5、實驗結論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碰撞前后兩個小車的動量守恒。六、實驗方案方案三:其它方案課堂小結實驗

驗證動量守恒動量定律2、物理量的測量4、條件1、實驗思路④方案四:用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恒。3、數(shù)據(jù)分析①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②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③方案三:單擺測速驗證動量守恒課堂反饋例題1.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時先讓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靜止釋放,P點為A球落點的平均位置;再把半徑相同的B球放在水平軌道末端,將A球仍從原位置由靜止釋放,M、N分別為A、B兩球碰撞后落點的平均位置。O點是水平軌道末端在記錄紙上的豎直投影點,O、M、P、N位于同一水平面上。(1)除了圖中器材外,完成本實驗還必須使用的器材有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A.天平 B.刻度尺 C.秒表 D.圓規(guī)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例題1.【答案】(1)ABD(2)ABC(3)m1OP=m1OM+m2ON

m1:m2=19:5【解析】(1)除了圖中器材外,完成本實驗還必須使用的器材是天平、刻度尺、圓規(guī)。故選ABD。(2)實驗利用平拋運動規(guī)律測得小球速度,必要操作是安裝軌道時,軌道末端必須水平、每次必須從同一個高度靜止釋放小球、為使小球碰后不反彈,則實驗中兩個小球的質量應滿足m?>m?,軌道光滑與否對實驗無影響。故選ABC。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請回答下列問題:(1)為完成該實驗,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

;(2)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不理想,你認為下列哪些同學的說法有道理

;A.小劉認為:把水平軌道左側略微墊高一點,使得滑塊在水平軌道上做勻速直線運動B.小李認為:測量位移時,A、B滑塊都應該讀右側面所對的位置坐標C.小王認為:讀A、B滑塊左側面所對的位置坐標D.小張認為:讀滑塊A右側面的位置坐標,讀滑塊B左側面的位置坐標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例題3.氣墊導軌上有A、B兩個滑塊,開始時兩個滑塊靜止,它們之間有一根被壓縮的輕質彈簧,滑塊間用繩子連接(如圖甲所示),繩子燒斷后,兩個滑塊向相反方向運動,圖乙為它們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頻閃的頻率為10Hz,由圖可知:(1)A、B離開彈簧后,應該做

運動,已知滑塊A、B的質量分別為200g、300g,根據(jù)照片記錄的信息,從圖中可以看出閃光照片有明顯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地方是

。課堂反饋(2)若不計此失誤,分開后,A的動量大小為

kg·m/s,B的動量的大小為

kg·m/s,本實驗中得出“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兩滑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這一結論的依據(jù)是

。課堂反饋例題3.【答案】(1)勻速直線A、B兩滑塊的第一個間隔(2)0.0180.018A、B兩滑塊作用前后總動量相等,均為0【解析】(1)[1]A、B離開彈簧后,不受彈力,氣墊導軌沒有摩擦,則兩滑塊均做勻速直線運動;[2]燒斷細線后,在彈簧恢復原長的過程中,應先做加速運動,當彈簧恢復原長后,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中閃光照片可知,滑塊直接做勻速直線運動,沒有加速過程,實際上A、B兩滑塊的第一個間隔都應該比后面勻速時相鄰間隔的長度小,故A、B兩滑塊的第一個間隔與事實不符。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例題4.在用圖示的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時,實驗步驟如下:①先不放靶球B,將入射球A從斜槽上某點由靜止釋放,落到白紙上某點,重復該動作10次,把10次落點用一個最小的圓圈起來,圓心標為P點;②在斜槽末端放上球B,將A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與球B碰后落到白紙上某兩點,重復該動作10次,把A、B兩球10次落點分別用一個最小的圓圈起來,圓心分別標為M、N點;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

課堂反饋例題5.如圖所示,用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1)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過僅測量

(填選項前的字母)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射程課堂反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