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中的思政教學應用與實踐_第1頁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中的思政教學應用與實踐_第2頁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中的思政教學應用與實踐_第3頁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中的思政教學應用與實踐_第4頁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中的思政教學應用與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作為必修課程的延伸,其內容更加貼近現代科學的發(fā)展,具有實踐性、科學性以及前沿性等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文章以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深入挖掘教學實踐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了課程思政的教學途徑,為思政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具有探索批判精神、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提供思路。關鍵詞:課程思政;高中化學選修課;高中教學一、課程思政的研究背景及現狀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次年,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報告中再次提出,要推進落實立德樹人工作,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隨之,課程思政成為各學校教育改革的新趨勢。“課程思政”更加強調發(fā)揮價值引領的功能,即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進行思政教育的載體,在知識傳授中進行思政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達到思政教育的全面覆蓋,以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一)課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學的必要性化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現象、規(guī)律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學生科學思維、邏輯分析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要在教學中著重體現化學學科本質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獨特的育人價值,為學生適應現代社會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罢n程思政”是以化學學科為出發(fā)點,在此基礎上通過“課程思政”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起到增強育人功能的作用。目前在高中化學選修課中進行課程思政的程度還不是很頻繁,且實施的方法較單一。在化學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化學實驗、實際應用以及前沿科普等方面涉及不足,目前簡單的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徑達不到足夠的育人效果,而且未能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應該深入挖掘在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中滲透思政元素的途徑,采用多種且有效的方式開展課程思政,以實現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效果。鑒于此,將思政元素融入化學課堂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二)課程思政融入高中化學的方法通過搜索與整理相關研究,現總結如下:尹慶豐認為可以通過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來挖掘思政元素,采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被動+主動”的全方位全時空多角度的混合式教學實現課程思政。李培宇認為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類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實現課程思政。在實驗教學方面可以分為教師為主體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為主體的設計實驗;在概念課和規(guī)律課中,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具有思政意蘊的情境;在借鑒物理學科課程思政的研究中,有以下思路: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最佳的方式體現在使習題思政化,在習題中實現文化的滲透。常漢森認為,通過課外活動來進行課程思政也是一種實現育人的途徑。如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思政教育研究中很少涉及選修課的課程思政。因此,本研究嘗試探索在“高中化學選修課中進行課程思政”的途徑,希望對在高中選修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二、高中化學選修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分析(一)高中化學選修課的育人目標高中化學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深化,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在考慮基礎性和均衡性教育的基礎上,其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和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涵蓋豐富的化學知識,蘊藏各類化學前沿,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舞臺,因此在選修課中有必要進行深入的教學,適當地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前沿的滲透,從而達到學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綜合發(fā)展的培養(yǎng),以期實現如下教學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運用可以培養(yǎng)高中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全面提高高中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未來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即能夠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學生不斷學習成長、成才;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塑造積極向上的健康品格;感受高中選修課學習及實踐過程的喜悅,從而體驗成長的快樂。(二)高中化學選修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1.探索精神。探索精神是科學發(fā)展的源泉與動力,化學上所揭示的大多數規(guī)律與現象都是在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中發(fā)現的,人類文明也正是因為不斷探索而發(fā)展。圍繞當今社會熱點問題和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可以討論其中的化學基本知識及化學所發(fā)揮的作用。例如在《高中生綜合實踐系列教材:化學與社會》課程中,空氣監(jiān)測和預警、能量的轉化等很多章節(jié)中,都可以看到探索精神在其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2.批判精神。批判精神對科學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現在所熟知的定律其實也是日新月異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的現象的不斷發(fā)現,都可能需要對原來的認知進行修改和調整,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學生發(fā)現這些問題。例如“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多元化教學模式以及關于“燃素說理論的提出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訪談等形式,在化學教學中融入化學史,并有效提升學生批判思維,剖析化學史教育內容,客觀呈現化學史實;合理運用科學爭議,提升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增加試題答案的多元化。3.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保證科學研究高效進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偉大的發(fā)現都離不開團結合作。我國科學家從1958年開始,經過6年多的曲折努力,終于在1965年9月成功地獲得了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的晶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它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從而成為我國自然科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這項重大的科研項目中,我國科學家所體現的敢做難題、勇攀高峰、顧全大局、團隊協作、艱苦奮斗、不計名利、嚴格認真、嚴謹求實的精神是值得發(fā)揚光大,代代相傳的。4.愛國主義精神。高中化學選修課程中孕育了很多育人素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選修課本中包含屠呦呦提取分離青蒿素、吳蘊初研制味精、我國科學家聯合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我國科學家在核酸研究中獲得矚目成就等極具現實意義的愛國主義的教育范例,因此應該在教學中有意滲透和宣揚這些中國智慧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再如對溫度的判斷,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考工記》中就曾提到過通過火色來判斷溫度,利用火焰的顏色與元素有關的性質,元素不同,發(fā)出的光也會存在差異,當爐溫達到1200度左右,銅的青色火焰占據主要地位,即所謂的“爐火純青”,類似的實例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和科技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三、高中化學選修課程融入思政的實踐途徑(一)通過講授化學史進行思政滲透化學史是人類探索和認識自然世界的真實過程記錄,揭示了化學現象、物質結構、化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歷程,其中蘊含著大量科學家不斷探索、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的偉大事跡,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講授化學史,一方面可以使課堂內容不再枯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真理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對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和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化學史中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入手:1.介紹科學家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經歷。比如,通過介紹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發(fā)現往往不是偶然的,通常是需要經歷漫長的探索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其中也可能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使學生意識到科學發(fā)現不是一蹴而就、輕而易舉就做到的,應該具有不怕失敗、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2.介紹科學家發(fā)現化學規(guī)律所用到的方法。比如假說法,即大量規(guī)律的發(fā)現都是從科學家的猜想和假設開始的。微觀世界中分子學說的提出,也是這一方法應用的典范。比較法,在元素周期律的建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還有優(yōu)化工藝實驗類的控制變量法、從認識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維的演繹法等,都有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和形成科學的思維和方法。3.介紹科學發(fā)現過程中的爭議。比如在對原子的結構模型進行研究時,首先是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一個實心小球,之后湯姆孫發(fā)現了電子,否定了道爾頓的“實心球模型”,提出了“棗糕模型”,再后來湯姆孫的學生盧瑟福完成了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使學生意識到科學的發(fā)展就是在不斷改進中進步,鼓勵學生勤于思考、不畏權威、敢于質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二)通過實驗教學進行思政滲透化學的學科特點即是以實驗為基礎,這決定了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在實驗中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入手:1.教師演示,學生觀察討論。演示實驗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在實驗演示中,可以將化學概念和化學規(guī)律在具體的化學現象中抽象出來,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化學圖像,形成感性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其進行科學探究的信心。比如,教師演示苯甲酸的重結晶實驗時,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晶體的結晶過程和現象,學生會被這種神奇的科學現象吸引,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對科學的熱愛之情。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開放式作業(yè),讓學生課下設計一個小實驗來展現結晶現象,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2.學生分組實驗。分組實驗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意識等。比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教師巡視、啟發(fā)點撥,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的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同時教師指導學生記錄好實驗數據,讓學生整理自己的實驗結果,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展示,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三)通過闡釋化學前沿進行思政引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滲透化學前沿,是跟上科技發(fā)展腳步的重要橋梁,是全面提升學生基本素養(yǎng)的關鍵步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前沿知識中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從下面這兩個途徑入手:1.介紹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在介紹化學前沿知識時,要注重與社會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比如在講解化學有機物時,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解生活中的綠色化學所蘊含的化學知識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即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yè)生產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通過化學技術最終實現有關化學生產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可以結合“環(huán)境無害化學”“環(huán)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等生產生活中的化學應用,使學生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或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所帶來的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以及運用科技服務社會的意識。2.介紹最新研究進展。向學生介紹某一領域的研究進展,有利于學生提前了解科技的發(fā)展方向,緊跟科技發(fā)展的步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