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113-2024 楊毒蛾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4101-T 113-2024 楊毒蛾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4101-T 113-2024 楊毒蛾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4101-T 113-2024 楊毒蛾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4101-T 113-2024 楊毒蛾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4101IDB4101/T113—2024前言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蟲情調查 5防治措施 26防治效果調查 2附錄A(資料性)楊毒蛾形態(tài)特征、分布、為害狀及生物學特征 4附錄B(規(guī)范性)楊毒蛾標準地調查表 5DB4101/T113—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鄭州市林業(yè)局提出。本文件由鄭州市林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ZZTCO7)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登封市綠化工作服務中心、鄭州市林業(yè)工作總站、登封市市政和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登封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鄭州市森林資源事務中心、登封市少林辦事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趙曉剛、胡洪濤、王桂林、杜玉霞、常國偉、楊雪、楊銅輝、王超峰、景新濤、張俊濤、張亞萍、趙俊勇、楚佳衡、張運鋒、孫曉輝、謝文娟。1DB4101/T113—2024楊毒蛾防治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楊毒蛾的蟲情調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調查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楊毒蛾的防治。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LY/T1915誘蟲燈林間使用技術規(guī)程LY/T2024輕型直升機噴灑防治林業(yè)有害生物技術規(guī)程LY/T2518噴霧防治林業(yè)有害生物技術規(guī)程LY/T2648林用藥劑安全使用準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楊毒蛾Leucomacandida(Staudinger)昆蟲綱(Insecta),鱗翅目(Lepidoptera),目夜蛾科(Erebidac),主要危害楊樹、柳樹等。形態(tài)特征、分布、為害狀及生物學特性見附錄A。4蟲情調查4.1調查時間在4~5月楊毒蛾越冬代幼蟲和7~8月當年第一代幼蟲發(fā)生期進行調查。4.2踏查根據(jù)寄主植物種類、林齡、林分類型等確定路線,沿林道、河渠、林帶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線路進行踏查。查看植物葉片是否有窗斑、孔洞等被害狀。發(fā)現(xiàn)有為害狀,設立標準地進行詳細調查。4.3標準地、標準株設置4.3.1樹木集中連片的片林,以小班為單位,設立標準地詳查。標準地面積0.1hm2~0.2hm2,標準地內采用“Z”字形或對角線法隨機抽取30株寄主植物作為標準株進行調查。4.3.2林帶每隔5株選取1株寄主植物作為標準株,共選取30株標準株進行調查。2DB4101/T113—20244.4調查方法根據(jù)楊毒蛾幼蟲夜晚上樹取食,白天下樹隱藏的生活習性,采取樹下調查的方式。以標準株樹干基部為中心,劃取直徑1m的樣圓,檢查樹干基部翹皮縫及樣圓內枯枝落葉、土塊、石塊等林地淺表層下幼蟲、蛹的數(shù)量,統(tǒng)計蟲口密度、有蟲株率。調查表見附錄B。5防治措施5.1營林措施5.1.1營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樣性。5.1.2優(yōu)先選用適應性、抗逆性強的楊樹、柳樹等寄主植物優(yōu)良品種。5.1.3對現(xiàn)有林分及時撫育管理,清除林地內枯枝落葉、雜草,促進林木健康生長,提高林木抵抗力。5.2物理防治5.2.1人工捕殺6~7月,結合中耕除草,人工清除樹干基部直徑1m樣圓內的地表枯枝落葉、林地淺表層下的蛹,減少成蟲羽化。幼蟲危害期清除地表枯枝落葉,人工捕殺樹下隱藏幼蟲。5.2.2燈光誘殺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上旬成蟲羽化期,按片林20~30畝、林帶每隔200m設置1盞頻振式殺蟲燈。誘蟲燈的設置、安裝使用按照LY/T1915規(guī)定執(zhí)行。5.2.3草把誘殺6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幼蟲老熟化蛹期,用麥草在樹干基部捆扎20cm寬的草把誘殺,化蛹結束后及時集中銷毀。5.3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灰喜鵲、斑鳩等鳥類天敵,可有效降低蟲口密度。5.4化學防治5.4.1藥物阻殺幼蟲危害期,在樹干胸徑處纏繞防蟲膠帶、涂樹膠、涂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與廢機油(1:10)配制藥物。纏繞或涂抹時確保不留空隙。5.4.2藥劑噴霧低齡幼蟲期噴施2.5%阿維˙氟鈴脲乳油800~1000倍液;25%阿維˙滅幼脲懸浮劑500~1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800倍液;1%苦參堿可溶液劑500倍稀液??筛鶕?jù)蟲情進行2~3次防治,間隔期10d~15d。以上藥物輪換使用,效果更佳。藥劑的使用按照GB/T8321(所有部分)、LY/T2648規(guī)定執(zhí)行。噴霧防治按照LY/T2518規(guī)定執(zhí)行,飛機防治按照LY/T2024規(guī)定執(zhí)行。6防治效果調查3DB4101/T113—20246.1調查時間在施用藥物后5d~7d開展防治效果調查。6.2效果調查在防治區(qū)、未進行防治的發(fā)生區(qū)選擇與防治區(qū)相似林分設立對照區(qū),參照4.4的調查方法,開展蟲情調查,計算防治區(qū)蟲口減退率、校正蟲口減退率。對于防治區(qū)蟲口減退率或校正蟲口減退率未達到85%的區(qū)域及時開展補防。防治區(qū)蟲口減退率按公式(1)計算。校正蟲口減退率按公式(2)計算。J=×100%...................................(1)式中:J——防治區(qū)蟲口減退率(%);m——防治前蟲口密度,(頭/株);M——防治后蟲口密度,(頭/株)?!?00%..................................(2)式中:X——校正蟲口減退率(%);J——防治區(qū)蟲口減退率(%j——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4DB4101/T113—2024(資料性)楊毒蛾形態(tài)特征、分布、為害狀及生物學特征A.1形態(tài)特征A.1.1成蟲雌成蟲體長19mm~23mm,翅展48mm~52mm,觸角櫛齒狀;雄成蟲體長14mm~18mm,翅展35mm~42mm,觸角羽毛狀,觸角主干黑色,有白色或灰白色環(huán)紋。體翅白色,有光澤,翅上鱗片較厚,不透明。足黑色,脛節(jié)和跗節(jié)具白色環(huán)紋。A.1.2卵饅頭形,灰褐色至黑褐色,卵塊上被灰色泡沫狀物。A.1.3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0mm~50mm。頭棕色,有2個黑斑,剛毛棕色。體黑褐色,亞背線橙棕色,其上密布黑點。第1、2、6、7腹節(jié)上有黑色橫帶,將亞背線隔斷,氣門上線和下線黃棕色有黑斑;腹面暗棕色;瘤藍黑色有棕色剛毛;足均為棕色;翻縮腺淺紅棕色。A.1.4蛹長20mm~25mm,棕黑色有棕黃色剛毛,表面粗糙。A.2分布鄭州市轄縣、市、區(qū)均有分布。寄主植物:楊、柳、白蠟、槭樹等。A.3為害狀初孵幼蟲群集于樹葉背面取食,啃食下表皮葉肉形成不規(guī)則缺刻,上表皮呈透明狀;低齡幼蟲有群集性,能借助風力飄移,2齡后白天潛伏于落葉及枯枝下,黃昏出來取食;1~2齡幼蟲取食少,僅占總取食量的10%左右,危害時間短,危害輕,蟲害不易查覺;3~5齡食葉量急劇增加,5齡幼蟲取食量占幼蟲總取食量的55%左右,不僅取食葉片,還可取食葉柄,嚴重全株樹木葉片被食光。A.4生物學特性鄭州市1年發(fā)生2代,以中、低齡幼蟲在枯枝落葉層、樹皮縫等處越冬。幼蟲4月上、中旬開始上樹活動,5月為越冬代幼蟲危害盛期,6月上、中旬老熟化蛹。6月下旬、7月上旬出現(xiàn)越冬代成蟲,相繼交尾、產卵;7月下旬~8月為第一代幼蟲危害盛期,8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化蛹;9月初第二代幼蟲孵化,以中、低齡幼蟲越冬。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以雌蟲尤為明顯,夜間活動,成塊產卵于樹皮或葉片上,每塊最多達1100粒,上覆銀灰色泡沫狀物。初孵幼蟲多隱蔽陰暗處,一段時間后上樹取食,受驚能吐絲下垂并可隨風擴散;大齡幼蟲分散取食,有明顯的群集性,喜陰濕,白天避光,常數(shù)十頭至上百頭(或更多)潛伏于樹皮縫、枯枝落葉物、石塊下。5DB4101/T113—2024(規(guī)范性)楊毒蛾標準地調查表楊毒蛾標準地調查表見表B.1。表B.1楊毒蛾踏查記錄表地點:市市(縣)鄉(xiāng)鎮(zhèn)(林場、苗圃)村名:林班號:小班號:小地名:地理坐標(度)經(jīng)度:緯度:小班面積(hm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