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遼宋夏金元對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鞏固與發(fā)展的作用壹貳叁綱要上·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

課程標準: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fā)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目錄壹貳叁大中國之疆域篇

——政權并立到統(tǒng)一大中國之治理篇——制度借鑒與創(chuàng)新大中國之交融篇——民族多元到一體

政權遼西夏金元

時間

民族建立者

都城滅亡于契丹族916-1125耶律阿保機上京金1038-12271115-1234黨項族元昊興慶府蒙古女真族完顏阿骨打上京/中都蒙古明軍1271-1368忽必烈(元)蒙古族大都一.大中國之疆域篇——政權并立到統(tǒng)一任務一:閱讀教材p58-61,梳理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

公元10--13世紀,北方民族先后建立了強大的遼、夏、金、蒙元政權,與宋朝形成對峙,都維持了較長時間統(tǒng)治的穩(wěn)定。請閱讀教材和圖示,完成任務。觀察以上三幅地圖,思考:這一時期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什么?從多民族政權并立到元朝國家統(tǒng)一疆域之變“地圖里的中國”任務二:遼夏金元政權的制度建設及其歷史影響。政權民族制度建設共同特征遼契丹族西夏黨項族金女真族元蒙古族二.大中國之治理篇——制度借鑒與創(chuàng)新閱讀教材,歸納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并分析共同點。農耕游牧游牧北面官南面官1、遼:南北面官制內容:北面官,契丹貴族擔任,是遼政權的重心;南面官,由漢人擔任,權力較小,無實權。特點:原因:南北社會發(fā)展水平不同(根本)民族習俗社會生活差異(直接)影響:①緩和民族矛盾,穩(wěn)定社會統(tǒng)治。②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③加速契丹封建化,促進民族交融。④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締栴}探究】根據教材“學思之窗”概括遼朝“南北面官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積極影響。因俗而治,蕃漢分治“四時捺缽制”(保持民族特色)

遼:“四時(季)捺缽制”材料:兩元政治即是四季捺缽與五京并存的制度?!兑奈嵯壬匪臅r捺缽主要地點時間活動內容春捺缽長春州魚兒濼正月上旬捕鵝鉤魚夏捺缽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至七月中旬避暑議政放鷹秋捺缽慶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缽永州廣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議政獵虎保持民族特色,籠絡各族酋長。行營:流動的國家政治中心(1)含義:皇帝和宮廷依然保持草原習俗,每年隨季節(jié)轉換定期遷徙。遷徙中的行營成為國家政治中心(2)特點:因地制宜、民族特色(3)作用:進行軍事訓練,籠絡歸屬民族酋長。2、西夏的制度建設

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以三百戶為謀克,謀克十為猛安……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及遣使詣諸猛安、謀克征兵。——《金史·兵志》(1)制度基本模仿北宋(2)一制二稱:漢式官稱、本民族官稱。3、金的制度建設(2)保留女真族管理系統(tǒng):“猛安謀克”①內容:平時耕作,戰(zhàn)時選拔壯丁作戰(zhàn)

②特點:兵農合一③性質:軍事組織?地方行政組織④作用:節(jié)約財政開支;利于保證較強的戰(zhàn)斗力;加強了女真族封建化進程。(1)基本沿襲唐宋制度

自中書令、宰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漢人為之?!端问贰は膰鴤鳌窛h號皇帝太后大王樞密蕃號烏珠烏尼寧令領烏“小堯舜”金世宗(1123—1189)【大定之治】

政權制度建設共同特征

遼夏

金南北面官制四時捺缽制沿襲唐宋制度猛安謀克制一制二稱因俗而治

蕃漢分治

傳承創(chuàng)新學習漢族政治制度保留本民族特色基本模仿北宋1、特點:①學習漢制又保留本民族特色;多元制度并存

②蕃漢分治、因俗而治、傳承創(chuàng)新2、影響:實際上是對先進封建文明的肯定;

緩和民族矛盾,有利于民族交融;

推動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促進經濟發(fā)展;

有利于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歸納總結:遼、西夏、金制度上的共同點及影響?元朝

京畿(腹里)中書省直轄大都附近(山東、山西和河北)面對廣闊疆域,元朝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臺灣:設置澎湖巡檢司行省制度(10個)吐蕃:直屬中央宣政院管轄西域:北庭都元帥府

宣慰司邊疆管理——呈現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驛道、驛站、急遞鋪四等人制1.中央:2.地方:3.邊疆:4.交通:5.民族:

重點探究:行省制度的特點及影響特點材料一:

行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中書?。楸砝?,…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

——《元史·百官志七》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報中書?。卉娬獎談t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fā)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材料三:行省制劃分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為依據的行政區(qū)劃,以犬牙交錯為主導,使各省無山川險阻可依,目的是從根本上消除行省賴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險、區(qū)域經濟之利、一方民眾之心,便于中央進行政治控權和軍事鎮(zhèn)壓。這在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史上具有轉折意義。

轄區(qū)廣闊,軍政大權集中權力大而不專,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結合政區(qū)劃分原則:“犬牙交錯”,以北制南影響①行省轄區(qū)廣闊,軍政大權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③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

④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影響深遠。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等級名稱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兒、回回等第三等漢人北方漢族,包括已經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統(tǒng)治區(qū)的居民(處于不平等地位)(1)目的:鞏固統(tǒng)治,保障蒙古貴族統(tǒng)治利益(2)特點:濃厚民族差別對待、民族融合和分化并舉。(3)影響:民族矛盾更加尖銳,但民族交融進一步發(fā)展;加速的元朝的滅亡。(元朝滅亡之后,留居內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漸與漢族相融合)宣化張恭誘墓壁畫《備茶圖》民族認同經濟交流契丹、漢人久為一家

—脫脫《金史》天下一家。然后可以為正統(tǒng)

—脫脫《金史》材料三:材料一:遼朝貨幣社會風俗波斯人阿拉伯人

漢人畏兀兒蒙古人材料二:民族融合回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哪些歷史信息?民族交融華夷一體三.大中國之交融篇——民族多元到一體材料四:

崖山海戰(zhàn)是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guī)模海戰(zhàn),此役標志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tǒng)一中國。部分日本學者認為:崖山海戰(zhàn),南宋滅亡,標志著古典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提出“崖山之后無中國”小組探究:你認同“崖山之后無中國”的說法嗎?

如不認同,你會如何修改,說明理由。崖山之后無中國?崖山之后()!陸秀夫崖山負幼帝投海寧死不降

崖山之后無中國?元朝實現了全中國的統(tǒng)一,“中國”一詞的地域意義突破九州而演變?yōu)槭恍惺?,人民意義突破漢人而演變?yōu)闈h、蒙、色目等眾多民族,其文化意義演變?yōu)檗r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變化,乃是“中國”主權行使,可以是漢族政權,也可以是少數民族和漢人的聯合政權。元朝同時承認了遼、宋、金“各與正統(tǒng)”的地位。——摘編自何志虎《“中國觀”在元代的轉換》等崖山之后大中國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

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

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

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