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老莊思想與道家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常常被概括為儒釋道三家,其中的“道”指道家與道教。道家與道教不同,前者是一個哲學學派,后者是一種宗教。在先秦的百家爭鳴中,道家雖沒有像儒家和墨家那樣有眾多徒屬,成為顯學,但這個學派對宇宙、社會和人生有著獨特的領(lǐng)悟和解釋,因而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呈現(xiàn)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概述《老子》(文徵明)道家思想肇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名耳,戰(zhàn)國時人多稱他為老聃,是道家思想的奠基者。老子的一生,基本上可分為史官和隱者兩大段。史官負責天道、禮法、記錄歷史等,由此老子擁有關(guān)于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廣博知識。隱士的經(jīng)歷則使老子可以擺脫職業(yè)的束縛,以一種較自由的心態(tài)去反思現(xiàn)實社會。這樣,豐富的知識、自由的思考,再加上動蕩的社會,共同造就出體現(xiàn)于《老子》中的深刻的思想。“道”是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暗馈庇胸S富的含義。首先,“道”先天地而存在,是萬物的本原,天地萬物都從“道”中產(chǎn)生。其次,“道”是一個混成之物,它自身包括“無”和“有”兩個方面,是“無”和“有”的統(tǒng)一體。再次,“道”是運動變化的,它運動的形式是“有無相生”,即“有”和“無”的互相轉(zhuǎn)化。最后,“道”具有無為、柔弱等主要性質(zhì),這些性質(zhì)可以被人們效仿。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是老子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后人常常把他與老子并列,合稱老莊。莊子的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莊子》這部書中。莊子思想的中心是要追求人的精神自由。(《莊子·逍遙游》)這種超越自我的境界,莊子稱為“體道”的境界,或者說“游心于道”的境界。這是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先秦的百家爭鳴中,道家通過“道”開辟了中國哲學中形而上學的傳統(tǒng),并對其他各家及后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經(jīng)歷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局面之后,道家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復興。魏晉玄學以《老子》《莊子》和《周易》為主要經(jīng)典,通過對它們的重新解釋,圍繞“本末”“有無”“自然”“名教”等問題的爭辯和闡釋,建立起被后人稱為“新道家”的思想體系。在道家的影響下,還產(chǎn)生了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此外,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初期,人們往往通過道家思想來了解和解釋佛教的理論,同時,佛教在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又不斷地吸收道家思想,最明顯的是禪宗,它在很多方面都受到莊子的啟發(fā)。道家對中國美學、中國文學、中國藝術(shù)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美學中意象的理論、意境的理論、審美心胸的理論,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概念、范疇和命題,都發(fā)源于老子和莊子的思想。二、佛教的傳入及其中國化佛教最初產(chǎn)生于公元前6世紀印度的恒河流域,后來逐漸發(fā)展成一種世界性宗教。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體現(xiàn)為一方面改變了印度佛教原來的面貌,豐富了它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佛教也和中華民族文化融合,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中華民族文化有機組成部分。一般認為,佛教最初是由中亞傳入中國的,其確切年代已經(jīng)很難稽考了。據(jù)史料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國王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這是中國佛教初傳的標志。中國佛教有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非常重視把佛教經(jīng)典從梵文翻譯成漢文。佛教本身在印度曾有過非常復雜的演變和發(fā)展,但是對中國佛教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的主要是大乘佛教。中國人在接受印度佛教思想時,從整體上看,重視佛學與中國文化的調(diào)和、融合。所以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移植,它實際上也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一點充分表現(xiàn)在中國佛教宗派的發(fā)展過程中。中國最早興起的佛學派別,是在魏晉時期隨著玄學成長起來的般若學派。隋唐時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佛教界以其強大的寺院經(jīng)濟為基礎(chǔ),逐漸形成了三論、天臺、法相、華嚴、律、禪、凈土等幾個大的宗派,從而使中國佛教達到了鼎盛階段。其中天臺宗、華嚴宗、凈土宗和禪宗最具特色,可以說是中國化的佛教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代表。興起于唐五代時期的禪宗,與天臺、華嚴、法相等經(jīng)院化的宗派相比,有著許多突出的特點。其一,禪宗強調(diào)個體的內(nèi)心覺悟,強調(diào)個體精神的獨立、自由,所以它具有一種反教條、反權(quán)威的性質(zhì)。其二,禪宗強調(diào)個體的直接體驗,所以它要破除語言和邏輯的障礙。禪宗的“十六字要訣”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三,禪宗主張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吃飯、走路、擔水、砍柴,都可悟道??傊?禪宗是印度佛教和中國文化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包含中國古人的哲學的智慧和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同時,又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人和中國文化。老子(節(jié)選)/老子《老子》為道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其哲理深蘊,光照千古。這里選擇了其中的三章。第十一章,老子強調(diào)“有”“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般人們只注重實有的作用,而老子卻在本章中強調(diào)并彰顯了事物為一般人所不察的“無”的作用。老子以車輪、陶器及屋室三件事物為例,說明實物只有在它與“無”配合時才能產(chǎn)生用處。第三十七章,老子指出“道”作為宇宙本體來說是永恒不變的,是“無為”的;“道”作為生長萬物的總動力,又是“無不為”的。進而由天道推演到人道,指出統(tǒng)治者應“無為而治”,同時養(yǎng)成真樸的民風。第七十六章表達的是老子“貴柔處弱”的思想。老子以人體與草木舉例,說明成長的東西都是柔弱的狀態(tài),而死亡的東西都是堅硬的狀態(tài)。此章是柔弱勝剛強的光輝思想的體現(xiàn)。文選老子(節(jié)選)/老子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作者簡介老子(約前571—前471),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姓李名耳,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退隱,著《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知識鏈接
趙孟
小楷《道德經(jīng)》知識鏈接1.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說:蓋房子是為了滿足生產(chǎn)和生活的要求。為此,人們要求一些有掩蔽的適用的空間。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就懂得這個道理:“當其無,有室之用?!边@種內(nèi)部空間是滿足生產(chǎn)和生活要求的一種手段。(《梁思成文集》)2.至于老子著《道德經(jīng)》一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有相關(guān)記載: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胠篋(節(jié)選)/莊子《胠篋》一篇有意識地發(fā)揮了老子“絕圣棄知(智)”的主張,認為圣智禮法的創(chuàng)設,不足以防止社會禍亂的產(chǎn)生。圣智禮法的提出本用以防盜制賊,卻反為盜賊所竊,淪為盜賊護身的名器,張其恣肆之欲,而為害民眾。作者抨擊圣、智思想,向往自由、平等與淳樸的原始社會。從某些方面來看,此文雖然含有消極避世的思想,但主要還是表現(xiàn)了作者對虛偽仁義、黑暗社會以及“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等丑陋現(xiàn)實的深刻認識與極度憎惡。文章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是一篇兼具思想美與語言美的先秦諸子佳作。
胠篋(節(jié)選)/莊子將為胠篋探囊發(fā)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
之不固也。然則鄉(xiāng)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闔四竟之內(nèi),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xiāng)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并與其圣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世有齊國。則是不乃竊齊國,并與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至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逄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盜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掊擊圣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圣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圣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quán)衡以稱之,則并與權(quán)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并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圣知邪?故逐于大盜、揭諸侯、竊仁義并斗斛權(quán)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過也。故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氨耸ト苏?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zhí)煜轮シ?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者也,法之所無用也。作者簡介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后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zhàn)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知識鏈接魏晉時人注重玄談《老子》《莊子》《周易》,稱之“三玄”?!妒勒f新語·文學》載有魏晉名士聚會,談論《莊子》事:支道林、許、謝盛德共集王家,謝顧謂諸人:“今日可謂彥會,時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難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痹S便問主人:“有《莊子》不?”正得《漁父》一篇。謝看題,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敘致精麗,才藻奇拔,眾咸稱善。于是四坐各言懷畢,謝問曰:“卿等盡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敝x后粗難,因自敘其意,作萬余語,才峰秀逸,既自難干,加意氣擬托,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支謂謝曰:“君一往奔詣,故復自佳耳。”百喻經(jīng)(節(jié)選)/僧伽斯那《百喻經(jīng)》,全稱《百句譬喻經(jīng)》,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蕭齊天竺三藏法師求那毗地譯?!栋儆鹘?jīng)》稱“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經(jīng)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98篇。《百喻經(jīng)》全文兩萬余字,結(jié)構(gòu)形式單一,該書每篇都由“喻”和“法”兩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包含的教誡。第47篇《貧人能作鴛鴦鳴喻》是一則佛教故事,講的是一個學鴛鴦叫的窮人因為一時口誤而被抓。窮人學鴛鴦叫,去國王池塘偷花來給妻子,本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為生活所迫鋌而走險是值得同情的事,但是他被俘獲后還一路學鴛鴦叫是無用的。這告訴人們,雖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是有的時候時機錯過就無法挽回了。作品以此勸導世人應及早修行向善、累積功德,不要等事情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再去后悔。生活中有些人做事總愛一意孤行,不聽他人勸告,造成損害,等到想要補救時,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無法可施了。每個人都會犯各種小錯誤,若能在犯錯之后認識到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吸取教訓并及時更正,今后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就不算無所獲。貧人能作鴛鴦鳴喻昔外國節(jié)法慶之日。一切婦女盡持優(yōu)缽羅花,以為發(fā)飾。有一貧人,其婦語言:“爾若能得優(yōu)缽羅花,來用與我,為爾作妻;若不能得,我舍爾去?!逼浞蛳葋沓I谱鼬x鴦之鳴,即入王池,作鴛鴦鳴,偷優(yōu)缽羅花。時守池者而作是問:“池中者誰?”而此貧人失口,答言:“我是鴛鴦?!笔卣咦降?將詣王所,而于中道復更和聲作鴛鴦鳴。守池者言:“爾先不作,今作何益!”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終身殘害,作眾惡業(yè),不習心行,使令調(diào)善。臨命終時,方言:“今我欲得修善?!豹z卒將去付閻羅王。雖欲修善,亦無所及已。如彼愚人欲到王所作鴛鴦鳴。作者簡介僧伽斯那,公元5世紀印度的大乘法師,早年出家學道,一生研究佛學。知識鏈接《百喻經(jīng)》的由來:據(jù)說佛說法時,有500個不信佛教的人向佛提出種種問難,佛便舉了98個譬喻予以解答,后來這些回答便成了《百喻經(jīng)》。其實這些故事可能原來流傳于民間,作者只是加以收集,借題發(fā)揮,用以譬解宗教道理而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略稱《般若心經(jīng)》或《心經(jīng)》。全經(jīng)只有一卷,260個字,屬于《大品般若經(jīng)》600卷中的一節(jié),被認為是般若經(jīng)類的提要,說盡了《大品般若經(jīng)》600卷的義理,成為表現(xiàn)“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jīng)典。該經(jīng)曾有過7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后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jīng)》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心經(jīng)》的本文雖只有260個字,但此中包含很多重要的佛教教理與修行方法。例如五蘊歸空就是一種悟入本心的方法。又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三者分別與佛教的假、空及中觀有關(guān)。又此中所說的十二因緣及四圣諦都是佛教的重要教理。其中講到的“空”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更是佛教的名言。此外,《心經(jīng)》中還論及六塵、六根、十二處及十八界等佛學中常見的名詞。因此,260字的《心經(jīng)》,所含的義理非常深奧,影響極其深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共事業(yè)銷售人員工作總結(jié)
-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期末化學模擬試卷
- 禮品行業(yè)前臺工作總結(jié)
- 煙酒店居民樓小區(qū)保安工作要點
- IT行業(yè)程序員工作總結(jié)
- 科技研發(fā)合同三篇
- 2022年河南省鶴壁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西省贛州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1卷含答案
- 2021年浙江省金華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4風力發(fā)電機組 整機一階調(diào)諧質(zhì)量阻尼器
- GB/T 43686-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后評價導則
- 小學英語語法復習課件1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guī)程
- 中國旅游集團2024年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導管室進修匯報課件
- T-CEPPC 13-2023 電網(wǎng)區(qū)域電碳因子和電力碳排放量核算規(guī)范
- 《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大單元整體設計
- 監(jiān)控系統(tǒng)調(diào)試檢驗批質(zhì)量驗收記錄(新表)
- 24.教育規(guī)劃綱要(2024-2024)
-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