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控制燃燒單元測試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新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控制燃燒單元測試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新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控制燃燒單元測試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新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控制燃燒單元測試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新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控制燃燒單元測試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控制燃燒單元測試題(滿分100分,限時45分鐘)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下列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氣B.太陽能C.石油D.煤2.下列圖標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3.下列關于燃料綜合利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石油分餾制得汽油、柴油等產(chǎn)品B.煤隔絕空氣加強熱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等產(chǎn)品C.石油的分餾和煤的氣化均屬于物理變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點不同的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藥物和染料等4.2022年3月28日是第27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離不開化學。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在加油站接打電話B.樓房起火時乘坐電梯逃生C.廚房燃氣泄漏立即開燈檢查D.家用消毒酒精遠離火源存放5.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疤贾泻汀笔侵付趸嫉呐欧排c吸收達到平衡,實現(xiàn)二氧化碳相對“零排放”。下列為實現(xiàn)該目標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提倡植樹造林B.開發(fā)氫能源汽車C.露天焚燒秸稈作肥料D.使用新技術捕集、利用二氧化碳6.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森林失火時,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B.煤爐生火時,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為了降低煤炭的著火點C.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若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應立刻用濕抹布撲滅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進燃燒,是因為增大了木柴與氧氣的接觸面積7.用下圖裝置進行燃燒條件的探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電爐升溫至60℃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僅①處的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B.升溫后可燃物在銅板上燃燒,說明銅具有導熱性C.①②實驗可證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氧氣D.該實驗設計不能充分證明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條件8.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以氣態(tài)存在,是無色、無味的B.固態(tài)二氧化碳被稱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臺效果等C.二氧化碳有毒,所以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之前,應檢驗二氧化碳的含量D.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可用于精密儀器和珍貴書籍等的滅火9.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選擇合適的藥品和如圖所示裝置,既可制取氣體,又可驗證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實驗室里,裝置Ⅰ可用作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B.當打開K1、關閉K2時,裝置Ⅱ可用于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O2C.當打開K2、關閉K1時,裝置Ⅲ可用于檢驗生成的氣體是否為CO2D.當打開K1、關閉K2時,在裝置Ⅱ中裝滿水,可用于收集氧氣10.右圖表示五種物質(zhì)間的關系。圖中“→”表示一種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成另一種物質(zhì),部分反應的條件、反應物及生成物已經(jīng)略去,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物質(zhì)X一定為H2CO3B.反應①元素化合價一定發(fā)生改變C.反應②一定吸收熱量D.若反應③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該反應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二、填空題(共38分)11.(8分)燃料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石油古稱“洧水”,《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石油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將煤液化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該變化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將煤塊加工成蜂窩狀的目的是

。(3)液化石油氣是比較清潔的能源,其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請寫出丁烷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已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分子個數(shù)比。如果將液化石油氣接入原用天然氣(主要成分是CH4)的爐灶中,為了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

空氣進入量(填“調(diào)大”或“調(diào)小”)。(4)天然氣、沼氣、坑氣(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在煤礦中,為了避免礦井瓦斯爆炸,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是

、。12.(8分)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請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信息:白磷和紅磷的著火點分別是40℃、240℃。(1)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1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是因為

。(3)圖1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是因為

。(4)如果要讓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燒,應采取的措施是

。(5)通過以上實驗事實證明,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①物質(zhì)具有可燃性;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

。(6)用火柴點一張紙和同樣紙的紙團,紙比紙團易燃,原因是。(7)如圖2所示,某實驗小組在探究物質(zhì)的燃燒條件時,在一個氣密性良好的集氣瓶內(nèi)點燃小蠟燭,一會兒后蠟燭熄滅了。蠟燭熄滅的原因可能是。13.(12分)“水循環(huán)”“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環(huán)。回答下面有關問題。(1)從物質(zhì)變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環(huán)中

與另外兩種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這種循環(huán)主要是由

的運動引起的。(2)如圖所示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huán)簡圖。①圖1中,轉(zhuǎn)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該反應屬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應;②圖2中,轉(zhuǎn)化3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huán)的重要反應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6H2O+6CO2Y+6O2,據(jù)此推斷Y的化學式為

,轉(zhuǎn)化1與轉(zhuǎn)化3發(fā)生的兩個反應的反應物相同,但得到的產(chǎn)物卻完全不

同,原因是

;③下列關于自然界中“碳循環(huán)”和“氧循環(huán)”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逐年升高B.動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C.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在各種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D.碳、氧循環(huán)是自然界中物質(zhì)和能量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14.(10分)二氧化碳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請回答下列問題。(1)驗證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zhì)①實驗一中,向保持平衡的兩個紙袋的一個紙袋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能觀察到倒入二氧化碳的紙袋向下沉,由此得到的結論是

。②實驗二中,向放置有高低不同燃燒蠟燭的燒杯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夠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③實驗三中,向裝有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緊瓶蓋后充分振蕩,可以觀察到

。(2)二氧化碳的用途①二氧化碳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多,下列用途中既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也涉及化學性質(zhì)的是(填字母)。A.人工降雨B.制汽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D.滅火②“溫控保鮮”通過降低溫度,達到食品保鮮的目的。干冰可用于“溫控保鮮”,是利用干冰

的性質(zhì)。三、實驗探究題(共24分)15.(12分)根據(jù)如圖所示裝置回答問題。(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2)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應選用的裝置是

(填字母)。(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發(fā)生裝置可選用A或C,裝置C的優(yōu)點是

;若用裝置G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通入。16.(學科素養(yǎng)·科學探究與實踐)(2024四川內(nèi)江期末)(12分)請

參與某興趣小組對“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的探

究,并回答下列問題?!咎骄繂栴}】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探究思路】(1)判斷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jù)是

。(2)氣體溶于水無明顯現(xiàn)象,(填“能”或“不能”)用觀察的方法判斷是否發(fā)生反應。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zhì)間是否發(fā)生反應的實驗設計依據(jù)是生成物和反應物的性質(zhì)差異。【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與水反應。【實驗設計】(3)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設計如下實驗:實驗設計③”的具體內(nèi)容是

。寫出“實驗設計④”的化學方程式:

?!具M行實驗】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緦嶒灲Y論】(4)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

?!痉此冀涣鳌?5)有同學提出碳酸是不穩(wěn)定的,為了驗證碳酸是否穩(wěn)定,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還應進行的實驗是

(填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四、計算題(共8分)17.(8分)我市覃塘區(qū)石灰石資源豐富,某石灰廠為了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Ca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往盛有300g稀鹽酸的燒杯中依次加入粉碎后的石灰石樣品(雜質(zhì)不與鹽酸反應),充分反應后,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請回答:(1)CaCO3中鈣、碳、氧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寫最簡比);(2)表中m=

;(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

;(4)求該石灰石樣品中Ca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B2.D3.C4.D5.C6.B7.D8.C9.B10.A11.(1)不可再生(2)化學

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3)調(diào)大(4)避免明火

、加強通風。12.(1)略(2)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3)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或空氣)沒有接觸(4)用導管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或空氣)。(5)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6)一張紙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比同樣紙的紙團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大。(7)氧氣濃度過低(合理即可)。13.(1)水循環(huán)

水分子

(2)①化學

②C6H12O6

反應條件不同

;③CD

14.(1)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②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③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礦泉水瓶變癟(2)①BD(填字母)。②易升華,升華時吸收熱量

的性質(zhì)。15.(1)分液漏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