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中華法系與儒家禮教英美、大陸法系與宗教倫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第三單元單元導讀法律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訂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zhí)行的行為規(guī)則的總稱。教化指政教風化,對社會和個人的約束力時相對軟性的,強調(diào)道德的感召與自律,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對法治的有效補充。硬著眼于防范與懲處具有強制約束力著眼于教育與引導強調(diào)道德感召與自律,是對法治的有效補充。軟兩者相輔相成《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三單元法律與教化中華法系是指以中國古代倫理法為基礎,以《唐律疏議》為代表的中國法律和仿照這種法律而制定的東亞、東南亞等封建國家法律的總稱。中華法系是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并列的五大法系之一。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分析傳統(tǒng)中國古代法律制度與教化方式,是國家統(tǒng)治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認識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時代因素對法律制度與教化方式的影響?!緯r空觀念】了解先秦、秦漢至隋唐和宋元明清時期官員法律和教化的發(fā)展進程,認識中國的法律和教化的特定時空環(huán)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臼妨蠈嵶C】理解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必然性,探究不同時期法律制度不同發(fā)展的表現(xiàn),認識社會教化的的歷史意義,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了解歷代王朝在法律和教化方面的主要舉措,“禮法結合”治理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培養(yǎng)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讓學生認識中華法系是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并列的五大法系之一。增強對當今中國法律制度與道德建設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培育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yǎng)。西周中國古代的法治中國古代的禮教春秋戰(zhàn)國秦朝漢朝魏晉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制孔子“為政以德“

子產(chǎn)“鑄刑書”,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德治法治孟子仁政韓非商鞅法治尊崇儒術,以經(jīng)注律法家治國《九章律》律令儒家化基層重視家訓《大唐開元禮》,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之大成《唐律疏議》,標志著中華法系確立《九刑》習慣法《呂氏鄉(xiāng)約》儒學士人教化鄉(xiāng)里的范本《宋刑統(tǒng)》《天圣令》“六諭”《大明律》開創(chuàng)侓例合編的體例《圣諭十六條》和《圣諭廣訓》鄉(xiāng)約與法律合流《大清律例》時空坐標一、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1.夏商西周—德治與法治的起源《尚書》里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誥,每篇都說到如何治民。其中說治民要“先知稼穡之艱難”,“懷保小民,惠(加惠于)鮮(窮人)鰥寡”,“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天子如果不能稱職,皇天上帝就會改選別人,要永命必須保民。

——范文瀾《中國通史》西周:以宗法制為核心的禮制,"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禮用來維護貴族特權,規(guī)范等級秩序,同時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自我約束。制作禮樂的周公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亂)世也。

——《左傳·昭公》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湯刑》《九刑》早期國家可能已經(jīng)有了法律君王及奴隸主貴族可以隨意殘害奴隸西周統(tǒng)治者建立了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制,同時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習慣法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禮之質(zhì)也?!抖Y記·曲禮上》德治思想的淵源:西周法治思想的淵源德治法治1.夏商西周—德治與法治的起源一、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特點:夏商重刑輕德,西周明德慎刑

由貴族掌控,有明顯的階級性

夏商周時期頒行的刑書上只有刑名、刑種的規(guī)定,而無確切的罪名,人民對罪與非罪的區(qū)別只能依據(jù)傳統(tǒng)的觀念及社會道德、風俗習慣去加以甄別。

——武樹臣:《中國成文法的起源》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chǎn)“鑄刑書”,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叔向叔向反對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罰適用于亂世,公布刑書會使老百姓更注重爭端,而不顧道德禮義.公元前536年3月(陰歷),鄭國執(zhí)政子產(chǎn)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征諸侯權位的金屬鼎上,向全社會公布,史稱“鑄刑書”。這是中國最早的成文法。早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限制奴隸主貴族,符合新興地主階級利益。從德治與法治之爭的視角而言,關于此法頒布的辯論本質(zhì)上是舊的奴隸制禮樂秩序與正在形成中新的政治秩序之間的碰撞,根源上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結果。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第一次德治法治之爭子產(chǎn)VS叔向德

治法

治子產(chǎn)德治與法治之爭儒家VS法家學派治國思想治國手段理論來源評價儒家法家孔子:①為政以德②不過度消耗民力孟子: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②民貴君輕主張德治,通過道德教化民眾,仁和禮的手段人性善韓非:①君主要以法、術、勢駕馭臣下。②君主賞罰分明,臣民必守法令?!耙苑榻獭薄耙岳魹閹煛狈ê托痰氖侄稳诵詯荷眺保罕Wo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頒行法令,獎勵耕戰(zhàn))并不適應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不被統(tǒng)治者接受。適應統(tǒng)治者需要,利于富國強兵和君主專制,推動秦統(tǒng)一。在思想界體現(xiàn)為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第二次德治法治之爭(1)秦以法家思想治國,頒布《秦律》,推動了律的編纂。(3)秦漢朝廷發(fā)布法律文告,稱“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云夢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秦律和漢律的認識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1.秦漢時期——律令并行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開始占據(jù)主流地位,出現(xiàn)“春秋決獄”“引經(jīng)注疏”的情況。(2)漢朝沿襲秦律,制成《九章律》。漢武帝時期:引經(jīng)注律。(1)董仲舒的解決辦法是什么?這場官司最終判決是什么?這則材料反映出哪些信息?董仲舒的解決辦法

議曰:臣愚以父子至親也,聞其斗,莫不有怵悵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詬父也?!洞呵铩分x,許止父病,進藥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誅。甲非律所謂毆父也。詔:不當坐。

——(宋)李昉編纂,任明等校點:《太平御覽》第六卷解決辦法:從《春秋》中找到了理論依據(jù),論證為無罪最后判決:皇帝下詔裁決為無罪信息:①皇帝的詔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體現(xiàn)了濃厚的人治色彩

②儒家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③儒家知識分子引經(jīng)決獄【“春秋決獄”】又稱“經(jīng)義決獄”或“引經(jīng)決獄”,是指兩漢時代儒家學者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拋開國家法律,將儒家的“禮“引入法律之中作為審理案件的依據(jù)。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形成禮法并用、德主刑輔的法律指導思想?!局R拓展】“春秋決獄”和法律儒家化——律令儒家化律令儒家化:指的是將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1)概況:①漢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儒家知識分子以經(jīng)注律②魏明帝在朝廷設置律博士,用儒家思想解釋律令,

進一步推動了律令的儒家化引經(jīng)決獄材料:《晉律》首先確立“準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則,把“五服”制度與法律相結合,凡親屬之間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適用原則是:親屬相犯(如殺、傷等),以卑犯尊者,處罰重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重;若以尊犯卑,則處罰輕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輕。在民事方面,如財產(chǎn)轉讓時違反法律,則關系越親,處罰越輕。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量刑依據(jù):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目的: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特點:2.魏晉時期

以經(jīng)注律禮法合流德主刑輔

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3.唐朝——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禮法結合)(1)法律:①過程:刪繁就簡(唐初)編纂《唐律疏議》——禮法結合的典范《貞觀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③影響:《唐律疏議》繼承了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的經(jīng)驗,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是歷代王朝創(chuàng)制法律的藍本,也標志著律令儒家化的完成。(唐代法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推動民間禮俗的成文法化。)②特點:①法律體系完備,包含律、令、格、式四大類法律形式

材料: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兩者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五刑之中,十惡尤切,虧損名教,毀裂冠冕,特標篇首,以為明誡。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nèi)亂?!短坡墒枳h》

②禮法結合的典范,注重忠孝等儒家道德倫理觀念3.唐朝——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禮法結合)(2)教化:①唐朝提倡禮治:732年,唐朝政府頒行《大唐開元禮》?!洞筇崎_元禮》分吉、賓、軍、嘉、兇五禮,是一部體系龐大、體例嚴謹、內(nèi)容繁復的禮儀法典,也是秦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的集大成。禮制:教化在國家層面的體現(xiàn)。②強化基層教化:在社會層面,唐朝政府推廣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家訓的經(jīng)驗,強化基層教化。③唐朝社會治理的特點:禮法結合,提倡禮治,重視家訓經(jīng)驗,強化基層教化

蔡邕告誡女兒,面容的美麗固然很重,不要忘記了品德和學識的修養(yǎng)對女人來說更為要。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朝代法律教化成果統(tǒng)治手段禮法關系秦代秦律嚴刑峻法西漢《九章律》尊崇儒術、以經(jīng)注律魏晉南北朝———設律博士,推動律令儒家化唐代《唐律疏議》《大唐開元禮》以禮入律,法律儒家化任務:閱讀上述表格,結合教材內(nèi)容,思考秦漢至隋唐時期法律、禮教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怎樣的進程?【總結】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簡表禮法對立德主刑輔,霸王道雜之,禮法融合律令儒家化德禮為本,刑罰為用,禮法結合成型從對立到結合再到融合發(fā)展共同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材料1: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記·太史公自序》

材料2:儒家學說有多面性,如儒家也并不完全排斥法律與刑罰,儒家提倡的“禮”本身也有一定的約束力,孔子本人還做過魯國的最高司法長官司寇。像法家一樣,儒家思想也有中央集權統(tǒng)一思想的萌芽,只不過希望這種統(tǒng)一是由周天子或仁君來完成。正是這種多面性,可以說明儒家學說為什么總能發(fā)展出適合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層需求的統(tǒng)治學說。

——《教師教學用書》選必1第113頁

材料3: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zhèn)鳌啡鍖W和法家各有側重,具有互補性儒學的多面性,適應統(tǒng)治階級需要儒學被確定為主流,向法治滲透思考1:為什么法律與儒學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三、宋元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朝代法律實踐活動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體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為藍本(《宋刑統(tǒng)》《天圣令》)(敕:指皇帝對特定的人或事所作的命令。效力往往高于律,成為斷案依據(jù)。編敕是宋代一項重要和頻繁的立法活動)對唐宋法律整體棄用,但在司法實踐中廣泛援引唐律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實踐中又特別重視“例”,曾數(shù)次重修《問刑條例》,開創(chuàng)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沿襲《大明律》,同時重視例,制定《大清律例》宋以后的法律制定的什么特點?多以《唐律》為藍本;開創(chuàng)了律例合編新體例1.法律①背景:宋朝儒學向基層滲透,發(fā)展出理學。南宋后期程朱理學逐步建立統(tǒng)治地位。②傳播方式:控制教育與科舉,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guī)、家訓之中。③表現(xiàn):朱熹的《家禮》和《小學》也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guī)范。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凡子受母之命,必籍記而佩之,時省而速行之。事畢,則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則和色柔聲,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許,而后改之。凡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朱熹《家禮》《家禮》書影2、教化(1)理學三、宋元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①創(chuàng)立:宋朝以后,儒學士人投身基層教化,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北宋呂大鈞撰寫的《呂氏鄉(xiāng)約》,是儒學士人教化鄉(xiāng)里的范本。

德謂見善必行,聞過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僮仆,能肅政教,......能決是非,能興利除害,能居官舉職。業(yè)謂......讀書治田,營家濟物,畏法令,謹租賦,如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類,皆可為之。非此之類,皆為無益。

——《呂氏鄉(xiāng)約》

《呂氏鄉(xiāng)約》書影《呂氏鄉(xiāng)約》是我國最早的成文鄉(xiāng)約,對明清的鄉(xiāng)村治理模式影響很大。(2)鄉(xiāng)約——鄉(xiāng)里中訂立的共同遵守的規(guī)約三、宋元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2、教化鄉(xiāng)約的職能:(1)教化職能:通過獎善懲惡的手段,用封建宗法思想和儒家的倫理綱常對鄉(xiāng)民進行教化。(2)救助職能:強調(diào)鄉(xiāng)約與社倉、保甲、社學等結合。(3)法律職能:鄉(xiāng)約逐漸官方化后凸顯法律職能,在調(diào)解民間糾紛和調(diào)查取證等方面發(fā)揮作用。②發(fā)展:明朝后期,鄉(xiāng)約改為宣講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使鄉(xiāng)約逐漸帶有強制力。不守鄉(xiāng)約的百姓要受到懲罰,甚至送到官府認罪。明太祖朱元璋③延續(xù):清朝鄉(xiāng)約基本延續(xù)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講內(nèi)容變成了康熙帝"圣諭十六條"和雍正帝《圣諭廣訓》,宣講時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清康熙帝玄燁(2)鄉(xiāng)約——鄉(xiāng)里中訂立的共同遵守的規(guī)約④影響:鄉(xiāng)約經(jīng)政府利用和推廣而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約律融合約為律用三、宋元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2、教化

(1)自成體系:中國古代法律自成體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國家主義:法律以君主意志為轉移。君主始終掌握國家最高立法權,皇帝

不受任何法律的約束,皇權凌駕于法律之上,法律是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

(3)法外特權:司法從屬于行政,法治為人治服務,封建帝王享有法外特權。

(4)德主刑輔:法律以禮教為指導原則,禮法結合,“德主刑輔,以禮入刑”(5)諸法合一: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民刑不分,法律以刑為主,重刑輕民?!局袊糯傻奶攸c】實質(zhì):法律出于皇權,是維護皇權的工具,人治色彩濃厚。思考2:我國古代為何形成以儒家思想構建的“禮法結合”的法律體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官僚制度的等級結構是禮法結合的基礎;秦二世而亡的教訓;大批儒家知識分子進居官吏行列,主導法律修纂“天人合一”觀是禮法結合的思想條件;儒學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政治思想小農(nóng)經(jīng)濟是封建社會的根基,構建了以家庭為單位的體系,親親尊尊為核心的禮適合社會需要;經(jīng)濟課堂小結:中國古代的法治、教化及二者關系的演化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那是否還需要“德治”呢?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nèi)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guī)范社會行為、調(diào)節(jié)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xié)同發(fā)力?!?/p>

—習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1.(2024·深圳)《周禮》記載,如果因為偷盜犯罪,要被懲罰當奴隸。但其又規(guī)定:“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齔者,皆不為奴?!彼^“未齔者”是指7歲以下男孩和8歲以下女孩。由此推知,西周時期()A.援禮入法原則已經(jīng)確立B.奴隸制度遭到破壞C.法律思想蘊含人性光輝D.司法體制較為完善對點訓練C[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如果犯偷盜罪的對象是70歲以上的老人和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在刑罰方面實行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