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江西卷)(全解全析)_第1頁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江西卷)(全解全析)_第2頁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江西卷)(全解全析)_第3頁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江西卷)(全解全析)_第4頁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江西卷)(全解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江西卷)

歷史

(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8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

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n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

置。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從正反兩個角度看問題,是學生思維層次躍升的表現。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

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各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孕育的積極因素是

A.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B.社會更加動蕩不安

C.戰(zhàn)爭中大量人員的傷亡D.促進了民族融合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各

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可知,春秋爭霸的過程中,各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促進了民族融合,D項正

確;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社會更加動蕩不安、戰(zhàn)爭中大量人員的傷亡均不是春秋爭霸的積極

因素,排除A、B、C項。故選D項。

2.秦開創(chuàng)的體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獨制”,地方集權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襲。材料中“體

制”的創(chuàng)立()

A.奠定了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

C.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到頂峰D.導致階級矛盾嚴重激化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朝開創(chuàng)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古代

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選A。清朝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fā)展到頂峰,故C錯誤。

B,D選項均不符合題意,故不選A。

3.《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寫道:”……隨之而來的是文帝和景帝之治,兩帝的性格和成就長期以來引起了中

國作者的景仰。他們由于井然有序地治國和治民而受到贊譽。”下列讓他們受到“贊譽”的做法是

A.統(tǒng)一度量衡制度B.延續(xù)休養(yǎng)生息政策

C.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D.采取重文輕武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漢高祖死后,繼任的文帝和景帝繼續(xù)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

以農為本,使?jié)h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B項正確;統(tǒng)一度量衡制度是秦始皇實行的措施,排除

A項;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是漢武帝的統(tǒng)治措施,排除C項;采取重文輕武政策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項。

故選B項。

4.歷史學家錢穆說:“安祿山的勢力,是唐室用中國財富豢養(yǎng)成的胡兵團。此種胡兵團只吮吸了唐室的膏

血,并沒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們一旦羽翼長成,自然要撲到唐室的內地來?!泵魈嬷煸罢f:“昔玄

宗內惑于聲色,外蔽于權奸,以養(yǎng)成安史之亂?!边@兩則材料旨在說明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原因是()

A.統(tǒng)治階級內部存在矛盾;設立藩鎮(zhèn),邊兵過重

B.民族矛盾;玄宗統(tǒng)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墮落

C.設立藩鎮(zhèn)邊兵過重;玄宗統(tǒng)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墮落

D.民族矛盾;統(tǒng)治階級和被統(tǒng)治階級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考查點:安史之亂。明太祖朱元璋說:當年唐玄宗在宮內受楊貴妃等的迷惑,在朝廷上被楊國

忠等權臣蒙蔽,政治的腐敗,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fā)。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錢穆的話主要強調的是唐朝與胡兵團之間固有的民族矛盾,“胡人”實力弱

小便不敢輕舉妄動,一旦羽翼豐滿,則會對唐室內地宣戰(zhàn);明太祖的話則強調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政治腐朽

的局面。綜合兩則材料內涵,得出安史之亂的原因是C。

5.人口增長是衡量古代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下面“漢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變化,

反映出我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趨勢是()

南方北方

朝代

人口(萬戶)占全國戶數比例(%)人口(萬戶)占全國戶數比例(%)

西漢(2年)26221.297478.8

唐朝(742年)40545.049555.0

南宋(1187年)123864.667935.4

A.江南經濟開發(fā)B.北方經濟崩潰C.經濟重心南移D.南北方經濟平衡

【答案】C

【解析】依據圖表內容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時南方人口戶數為262萬戶,到南宋時南方人口戶數為1138

萬戶,反映我國南方人口呈上升趨勢。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不斷下降。表中數據變化反映出我國古

代經濟發(fā)展的趨勢是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南移與南北方的戶數變化有密切的關系,表格能夠說明經

濟重心的南移。C符合題意,ABD與題干表格無關。故選:Co

6.景德鎮(zhèn)有一條江,叫昌江,它曾連接著溝通中外的通道(從昌江可進入鄱陽湖,再從鄱陽湖進長江,從

長江入大海)。

如果給這條通道命名的話,最合適的是()

A.茶葉走向世界之路B.絲綢走向世界之路

C.瓷器走向世界之路D.中醫(yī)走向世界之路

【答案】C

【解析】景德鎮(zhèn)是我國的瓷都,盛產瓷器。故選C

7.明末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1637年初刊時不受士大夫

待見,乾隆時編《四庫全書》不予收錄。1687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后受到學術界

的贊頌,很快銷售一空。造成上述科技成果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的領域不同B.科技成果的價值不同

C.生活的時代不同D.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應星生活在明朝,中國封建制度逐漸衰落,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以自然

經濟占主導地位,統(tǒng)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以及文化專制政策,阻礙科技文化的發(fā)展,出現

“土大夫不屑一顧。后來乾隆帝時編《四庫全書》不予收錄,民間更不敢印行”;牛頓生活在17世紀的

英國,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正在進行資產階級革命,而且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們思想,促

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因此出現“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受到學術界的贊頌,很快銷售

一空”。由此看出造成科技成果命運不同的原因是二人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D項正確。

8.某歷史教師復習教學時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先后做了如下設計: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年)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八國聯(lián)軍侵華(1900—1901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年)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戊或變法(1898年)

戊戌變法(1898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1900—1901年)

此教學內容設計的調整旨在

A.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B.更突出歷史事件的時序性

C.更揭示列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D.更關注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設計調整前將民族危機和近代化探索分別歸類闡述,調整后突出了在每次民

族危機后,中國人都有新的近代化探索,這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A項正確;“更突出

歷史事件的時序性”是表象,不是其主旨,排除B項;調整后,并不會更有利于揭示列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的根本原因,排除C項;兩者都關注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并不能體現比較性,排除D項。故選A項。

9.觀察下圖,由此判斷“滬局”

A.引進了西方先進器物B.是最大的民用企業(yè)

C.達到了“自強”的目的D.是最大的軍事企業(yè)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政府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自強”

的口號和以“自強”、“求富”為目的開展了洋務運動,題干“赴美購買”“上海鐵廠”“蘇州洋炮”的信

息可判斷,“滬局”引進了西方先進器物以求“自強”,故A正確;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最大的民用工業(yè)是

輪船招商局,創(chuàng)辦的最大的軍事工業(yè)是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故B、D錯誤;洋務運動最后以失敗告終,

未達到了“自強”的目的,故C錯誤。綜上故選A。

10.“內遷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陜西、貴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僅重慶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

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A.北伐的勝利進軍B.侵華日軍的步步進逼

C.北平的和平解放D.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將重慶作為戰(zhàn)

時陪都,同時中國東部的一些工廠和許多高校紛紛內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侵華日軍的步步進逼

導致的,故選B;北伐戰(zhàn)爭是從廣州出發(fā),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與題意不符,排除A;北平的和

平解放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平津戰(zhàn)役,此時新中國即將建立,不會出現材料中情況,C錯誤;國民黨南京政

權覆亡,國民黨逃往臺灣,不符題意,D錯誤。

11.下圖描述了解放戰(zhàn)爭期間某一階段的戰(zhàn)略態(tài)勢,圖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C.遼沈戰(zhàn)役D.渡江戰(zhàn)役

【答案】B

【解析】1947年夏,劉鄧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在魯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

直接插入敵人兵力空虛的中原大別山地區(qū)。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

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zhèn)武漢。圖中的“尖刀”表示的是挺進大別山。A、C、D不

符合題意,故選B。

12.據統(tǒng)計,1901年上海、武漢兩地的華商紗廠紗綻占到全國的74.7%;1910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

仍占全國的51.5%o這說明當時中國的紡織業(yè)()

A.發(fā)展曲折B.分布不平衡C.技術落后D.規(guī)模比較小

【答案】B

【解析】題干沒有體現中國的紡織業(yè)發(fā)展曲折,排除A。根據材料“1901年上海、武漢兩地的華商紗

廠紗錠占到全國的74.7%”“1910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國的51.5%”可知,上海、武漢兩

地的華商紗廠紗錠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一半以上,說明當時中國的紡織業(yè)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較

大的城市,B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技術問題,排除C。題干沒有涉及紡織業(yè)的規(guī)模,排除D。故選B。

13.下圖反映了

主要城市間鐵路提速前后列車運行時間

北京-哈爾濱北京-上海北京-洋陰

16小時22分17小時26分48小時48分

7小時6分4小時24分8小時45分

1997年提速訪V/〃A2010年高校運行后

A.人們出行方式的多樣化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C.我國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長

【答案】C

【解析】依據圖中信息,城市間鐵路提速前后列車運行時間的縮短,顯示了我國科技進步,經濟建設

的重大成就,故C正確;出行方式、居民文化生活、居民收入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A、B、D錯誤。

綜上故C正確。

14.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這說明()

A.中國已是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B.中國是“一帶一路”的發(fā)起國和領導者

C.世界各種重要會議都在中國召開D.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中國舉辦一系列重要的會議,并不能直接推出中國已是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排除A。題

干中“中國舉辦了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不能推出中國是“一帶一路”的發(fā)起國和

領導者,排除B。中國舉辦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會議,并不能等同于世界各種重要會議都在中國召開,

這說法太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

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

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D正確。故選D。

15.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共和國頒布了適用于羅馬公民的《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法律體系進

一步完善,以便實施于分散在帝國各處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見,羅馬法律不斷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

A.統(tǒng)治區(qū)域不斷擴大B.古希臘文化廣泛傳播

C.民主制度達到鼎盛D.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以便實施于分散在帝國各處的各族人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緩和平民和

貴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了《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隨著統(tǒng)治區(qū)域的

擴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土丁尼下令編撰的《羅馬民法大全》,

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由此可見,羅馬法律不斷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羅馬統(tǒng)治區(qū)域不斷擴大,A項

正確;古希臘文化廣泛傳播材料沒有涉及,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民主制度達到鼎盛,排除C項;

材料無法體現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排除D項;故選A項。

16.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指出:“如果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們認為美德即知識就將是對的?!痹?/p>

此,蘇格拉底強調了()

A.原子論B.美德即知識

C.邏輯學理論D.法學思想

【答案】B

【解析】“如果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們認為美德即知識就將是對的。"這是古希臘蘇格拉底的名

言。蘇格拉底是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卓越思想家。針對雅典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現象,他針硬

時弊,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

蘇格拉底還認為“如果只是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們認為美德即知識就將是對的。"故蘇格拉底強調

了美德即知識。故選:Bo

17.20世紀20年代,蘇俄新經濟政策的提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創(chuàng);20世紀30年代,美國“新政”

的實施;20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所有這些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互相借鑒B.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yōu)劣之分

C.這些歷史巨人善于化腐朽為神奇D.實事求是這一人類智慧的意義是世界性的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新經濟政策”“農村包圍城市”美國“新政”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

都是在原有政策、制度不適應當前實際情況的背景下提出的,這些事例共同反映了只有根據實際情況,

靈活的調整政策措施,改革制度,才能成功解決現實問題,實事求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處事智慧,D項

正確:A、B項都只是表象,而不是實質,排除A、B項;材料并不是強調歷史巨人的作用,排除C項。

故選D項。

18.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整個世界發(fā)生了深刻變化,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經濟在高科技

推動下迅速發(fā)展,社會矛盾有所緩和,資本主義出現了新變化。下列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世界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B.“自我調節(jié)機制”: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C.“高科技推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深刻影響

D.“社會矛盾有所緩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已解決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羅斯福采用國家干預手段調整資本主義制度,此后,新政措施受到諸多資本

主義國家采用,B項正確;二戰(zhàn)后形成了兩極格局,排除A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出

現了新的變化,排除C項;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已解決,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

19.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決定在頓巴斯地區(qū)進行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zhàn)。追溯

歷史,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的一部分。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根本原因是

A.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B(tài).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區(qū)沖突D.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的影響

【答案】B

【解析】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蘇聯(lián)長期以來實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

制-斯大林模式,導致了蘇聯(lián)的改革舉步維艱,嚴重制約了蘇聯(lián)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并最終導致了蘇聯(lián)解

體,B項正確;戈爾巴喬夫改革是蘇聯(lián)解體的直接原因,排除A項;C項不是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根本原

因,排除;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是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外部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20.東航MU5735飛行事故一周年后,小明對科技進行研究,如下圖對B段敘述正確的是()

業(yè)

發(fā)

①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促進了社會生產變化

②電話、有線電報等發(fā)明運用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

③內燃機的發(fā)明促進了石油開采、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

④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世界變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由圖中所示B處于1870年至1945年之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處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

間。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最顯著的成就。相繼出現了電話、有線

電報等發(fā)明成果,這些成果的運用,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同時,內燃機的發(fā)明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中應用技術領域的另一重大成就,內燃機的發(fā)明促進了石油開采、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所以①②③符

合題意,A項正確;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屬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排除含有④的選項,排除

BCD選項。故選A項。

第n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40分)

21.(10分)生產工具的革新是中古代農業(yè)發(fā)民的重要內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①曲轅犁②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耙③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鐵農具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商代的青銅農具

(1)史產有實物史料、文獻史料、圖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類型。據此,指出上圖材料屬史料類型。(2

分)將上述圖片反映的生產工具按出現的時間順序進行排序(只寫序號)。(2分)

(2)將上述圖片序號按要求填入下表,并概括相應的歷史結論。(6分)

社會形態(tài)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封建社會

生產工具

歷史結論

【答案】(1)史料類型:實物史料圖像史料(2分)排序:④②⑤③①(2分)

(2)

社會形態(tài)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封建社會

生產工具②④(1分)⑤(1分)③(1分)①(1分)

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標志;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歷史結論

生產力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答出一點即可得2分)

22.(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

材料中國近現代史部分大事年表

時間重大事件

1842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南京條約》簽訂

1862年創(chuàng)辦京師同文館(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98年戊戌變法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9年五四運動

1921年①____的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1927年毛澤東創(chuàng)建②______革命根據地

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

1949年新中國成立

1953年“一五”計劃開始、三大改造開始、③_____戰(zhàn)爭勝利

1978年④_____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982年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2012年提出中國夢

(1)閱讀以上材料,根據所學知識,請把表格中空白處補充完整。(2分)

(2)根據以上大事年表,提煉一個觀點或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說明。(6分)

【答案】(1)①中國共產黨②井岡山③抗美援朝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

(2)觀點: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發(fā)展中國。(2分)

論述:1840年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代中國人前赴后繼地走上了救亡圖存的

探索道路。農民階級發(fā)動的太平天國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的

變法救國,都以失敗告終。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實行改革開放,帶領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

時期。21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綜上所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新中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中華民族走向

復興的重要保障。(4分)【解析】(1)內容:①:根據表格,①對應的時間是1921年,結合所學

知識,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所以①是中國

共產。②:根據表格,②對應的是1927年,結合所學知識,1927年,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

地,所以②是井岡山。③:根據表格,③對應的是1953年,結合所學知識,1953年,中國抗美援朝

取得勝利,所以③是抗美援朝。④:根據表格,④對應的是1978年,結合所學知識,1978年中共十一

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所

以④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說明:根據表格,這其中體現出中國近現代史上一系列大事,包

括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

爭勝利、建立新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選擇史料進行掃描即可,注意史論結合,例如

:觀點: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發(fā)展中國。論述:1840年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代中國人前赴后繼地走上了

救亡圖存的探索道路。農民階級發(fā)動的太平天國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

良派進行的變法救國,都以失敗告終。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建

立了新中國;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實行改革開放,帶領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1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綜上所述,沒有

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

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保障。

23.(12分)隨著世界各國聯(lián)系不斷加強,不同文明國家之間既有交往,亦有沖突,影響著世界發(fā)展進程。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圖所示

材料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比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更為迅猛,也更為廣泛。它在多個國家和幾乎所有

的工業(yè)領域同時展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出現的許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大大加強了世界各

地的聯(lián)系。資本主義列強在全世界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

材料三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兩極化走向以及在這一進程中出現的動蕩、重組和權力真空,為大國實現其

戰(zhàn)略目標提供了機遇和活動空間。戰(zhàn)后美蘇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決定了它們在推行外交政策

和建立兩級體制中必然會發(fā)生沖突。

——劉金質《關于冷戰(zhàn)的幾點思考》

材料四交流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拿鹘涣骰ヨb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

多向的……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汲取其他文明的

養(yǎng)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請分別給上面兩幅航海路線圖取一個主題名字。(2分)從世界進程看,圖一有何歷

史影響?(2分)

(2)結合材料二,指出兩次工業(yè)革命分別出現哪些“新型交通工具”?(2分)二十世紀初,西方列

強之間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形成了哪兩大軍事集團?(2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美蘇兩國“發(fā)生沖突”的主要原因。(1分)“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兩極化走向”在軍事

上的表現是什么?(1分)

(4)綜上所述,你從不同文明國家的交往與沖突中能夠獲得哪些啟示?(2分)

【答案】(1)主題:圖一:新航路開辟;圖二:三角貿易。(2分)

影響:打破人類隔絕狀態(tài),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2分)

(2)交通工具:輪船(火車)、飛機(汽車);(2分)

兩大集團:三國同盟、三國協(xié)約。(2分)

(3)沖突原因: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1分)軍事表現:北約和華約的成立。(1分)

(4)①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尊重不同國家的文明;②借鑒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正確處理文明沖突;③

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據圖一四個航海家的航行路線及所學知識可知,圖一可擬主題為新航路開辟;依據圖

二所行路線為出程、中程、歸程以及路線在地圖上呈三角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二可擬主題為

三角貿易。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人類隔絕狀態(tài),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美國富爾頓利用蒸汽機做動力發(fā)明了輪船;英國人斯蒂

芬森利用蒸汽機做動力發(fā)明了火車。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美國萊特兄弟利用內燃機做動力發(fā)明了飛機;

德國本茨利用內燃機做動力發(fā)明了汽車;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歐洲主要國

家的經濟迅速發(fā)展,它們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瓜分世界,為了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和投資場所,歐

洲列強展開激烈爭奪,1882年,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20世紀初,英

國分別與法國、俄國締約,建立起三國協(xié)約,這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擴軍備戰(zhàn),沖突不斷。因此兩

大軍事集團分別是三國同盟、三國協(xié)約。

(3)依據材料“戰(zhàn)后美蘇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決定了它們在推行外交政策和建立兩級體制中

必然會發(fā)生沖突”可知,美蘇兩國“發(fā)生沖突”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依據所學知識

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成立,簡稱“北約”,北大西洋公約規(guī)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受到武裝攻擊,締約國將做出集體反映;

各締約國決心維護共同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tǒng)。1955年,蘇聯(lián)同七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

條約》,“華沙條約組織”成立,簡稱“華約”,華沙條約規(guī)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受到武裝攻擊,其他

締約國將以一切方式進行援助。因此,“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兩極化走向”在軍事上的表現是北約和華約的成

立。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結合材料中各種文明在歷史發(fā)展的交流與沖突,我們應該認識到:加強文明

交流互鑒,尊重不同國家的文明;借鑒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正確處理文明沖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

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等。

24.(10分)中、俄、美三國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大國的危機】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俄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6年來,我們在經濟方面保持經濟的大幅增長……

我們一直想重振俄羅斯的雄風,讓俄羅斯在世界的舞臺上能夠得到超級大國這樣一個地位。

——2012年5月7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就職演講

(1)材料一中“一百多年前俄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重大歷史事件。(1分)20世紀60年

代后,蘇維埃俄國為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又進行了一次什么探索?(1分)

【大國的理念】

材料二我們知道,我們已然陳舊的程序不足以滿足時代的需要。我們必須應用新理念和新技術重塑

我們的政府……這意味著變革。

——2013年1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就職演講

(2)歷史上羅斯??偨y(tǒng)“應用新理念”幫助美國度過經濟危機,其中心措施和特點分別是什么?(2

分)

【大國的成就】

材料三從1978—2021年底,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78億元增長至1143670億元2021年,中

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

大以來,我國在工農業(yè)發(fā)展、國防建設、科學技術進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巨

大成就。

——摘編自唐亞林等《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視野下中國式現代化的范式建構與路徑選擇》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2分)

【大國的統(tǒng)一】

材料四2022年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長南希?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qū),2023年3月29號臺灣

地區(qū)領導人慕英文“過境”美國紐約,中方對此強烈反對,全球多國發(fā)表聲明,表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臺灣與大陸血肉相連,同根同源...1997年香港和1999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為臺灣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