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832.5-20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guī)范 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_第1頁
DB23-T 3832.5-20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guī)范 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_第2頁
DB23-T 3832.5-20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guī)范 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_第3頁
DB23-T 3832.5-20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guī)范 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_第4頁
DB23-T 3832.5-2024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guī)范 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220.20CCSR8223IDB23/T3832.5—2024前言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隔離防護設施 14.1通用要求 14.2防撞設施 14.2.1一般規(guī)定 24.2.2防撞護欄設置要求 24.2.3防撞桶設置要求 24.2.4防撞墊設置要求 34.3隔離欄桿 44.3.1一般規(guī)定 44.3.2中央分隔欄桿 44.3.3機非分隔欄桿 54.3.4人行分隔欄桿 54.3.5移動式隔離欄桿 64.3.6其他分隔欄桿 64.4道口標柱 64.5示警樁 74.6阻車樁 84.7水馬 84.8行人過街安全島 84.8.1一般規(guī)定 84.8.2設置安全要求 84.8.3設置規(guī)模及配套設施要求 84.9減速丘 4.9.1一般規(guī)定 4.9.2結構減速丘 4.9.3橡膠減速丘 4.9.4減速墊 4.10限高架 5其他設施 5.1通用要求 5.2彈性交通柱 5.2.1一般規(guī)定 5.2.2設置要求 DB23/T3832.5—20245.3突起路標(反光道釘) 5.3.1一般規(guī)定 5.3.2設置要求 5.4輪廓標 5.4.1一般規(guī)定 5.4.2設置要求 5.5警示燈 5.6交通錐 5.7標桿 參考文獻 DB23/T3832.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DB23/T383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guī)范》分為六個部分:——第1部分:總則——第2部分:交通標志——第3部分:交通標線——第4部分:交通信號燈——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第6部分:交通安全設施協(xié)調(diào)應用場景本文件為DB23/T3832的第5部分。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黑龍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黑龍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無錫市明大交通科技咨詢有限公司、黑龍江萬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馬晶晶、周正潑、朱俊煒、熊慧中、朱佳麗、李曉冬、盧貴忠、祖永昶、馬囡囡、李霖。本文件首次發(fā)布。DB23/T3832.5—2024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guī)范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本文件規(guī)定了黑龍江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中的隔離防護設施、其他設施。本文件適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置、驗收、管理與維護。其他道路可參照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GB/T21383新劃路面標線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數(shù)及測試方法GB/T36670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設計規(guī)范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647城市道路交叉口規(guī)劃規(guī)范GB50688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guī)范GB51038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GB5501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規(guī)范GA/T1215中小學與幼兒園校園周邊道路交通設施設置規(guī)范GA/T1567城市道路交通隔離欄設置指南CJJ152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guī)程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隔離防護設施4.1通用要求4.1.1本文件隔離防護設施包括防撞設施、隔離欄桿、剛性示警樁、阻車樁、水馬、行人過街安全島、減速丘、限高架;隔離柵、防落物網(wǎng)設置按照GB50688規(guī)定執(zhí)行。4.1.2隔離防護設施應與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等交通安全設施統(tǒng)籌考慮,所表達的內(nèi)容不應相互矛盾或產(chǎn)生歧義。4.1.3隔離防護設施設置應滿足凈空要求。4.1.4隔離防護設施設置在端部或斷口處不應影響車輛通行視距及行駛軌跡。4.1.5隔離防護設施形式應綜合考慮強度、性能、經(jīng)濟和美觀等因素。4.1.6隔離防護設施的樣式、材料、強度和性能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4.1.7同一道路的隔離防護設施樣式宜統(tǒng)一,且宜與道路、橋梁和周邊建筑設計風格協(xié)調(diào)。4.2防撞設施12DB23/T3832.5—20244.2.1一般規(guī)定防撞設施包括防撞護欄、防撞桶、防撞墊以及限界結構防撞設施。在綜合分析城市道路等級、道路環(huán)境、路側條件、道路線形、設計速度、運行速度、交通量和車輛構成等因素基礎上,按照GB50688規(guī)定設置相應防撞等級的隔離設施。各級道路特大橋、大橋、高架橋、高路堤段、臨水臨空段、車輛越出路外可能發(fā)生二次事故的路段,應在機動車道外側設置防撞隔離設施,后增設的防撞隔離設施不應影響對應結構安全。相鄰路段不同防護等級或不同結構形式防撞護欄之間應設置符合標準要求的過渡段。4.2.2防撞護欄設置要求防撞護欄根據(jù)形式不同可分為混凝土護欄(隔離墩)、波形梁護欄、金屬梁柱式護欄或組合式護欄。城市道路設置防撞護欄宜采用少阻雪的護欄形式。防撞護欄設置滿足以下要求:a)道路限制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城市道路,宜設置中央防撞護欄;b)無中央綠化帶的城市快速路及快速通道路中應設置防撞護欄或其他防撞隔離設施,且應配套設置防眩板;中央綠化帶寬度小于等于12m的城市快速路及快速通道,應連續(xù)設置防撞護欄;c)高落差道路、鄰水且水深大于等于2m的道路,路側應設置連續(xù)防撞護欄;d)其他按交通管理要求應設置防撞護欄的情形。混凝土護欄(隔離墩)滿足以下要求:a)同一路段混凝土隔離墩樣式宜保持一致,水泥隔離墩兩端應設置連接卡扣;b)混凝土隔離墩底部應預留排水口;c)混凝土隔離墩表面應粘貼立面反光標記,宜配合設置輪廓標;水泥隔離墩端頭及開口處應設置警示設施;d)混凝土隔離墩高度宜為80cm~110cm。防撞護欄的起、終點端部應做安全性處理。4.2.3防撞桶設置要求應設置防撞桶或其他端部防撞設施的情形:a)快速路出入口交通分流處的三角梭形區(qū)端部,見圖1a);b)隧道入口、橋墩(柱)的迎車面兩側,橋梁護欄迎車面右側端部;c)混凝土或綠化分隔帶、隔離欄桿、路側防撞護欄迎車面端部,見圖1b)、c);d)靠近車行道處有不能被移除又無有效保護的固定障礙物的迎車面端部(如跨線橋橋墩等)。圖1防撞桶設置場景及位置示例3DB23/T3832.5—2024圖1防撞桶設置場景及位置示例(續(xù))防撞桶高度不宜大于95cm,寬度不宜小于50cm,標準設置樣式宜為80cm×80cm。防撞桶呈單排布設時不宜超過3個,呈三角形布設時不宜超過5個。防撞桶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應為0.5m~2m。防撞桶宜與線形誘導標配合使用。一般結構的防撞桶內(nèi)部應設置橫隔板,裝填桶高2/3的水或沙子,橫隔板強度應能承受配載物自重。防撞桶在空桶狀態(tài)和加載配載物后均可成型正面放置。防撞桶表面應貼有紅、白格相間的反光膜,反光膜應為GB/T18833中Ⅵ類;反光膜表面不應出現(xiàn)皺紋、開裂、邊緣翹曲、變形等現(xiàn)象。4.2.4防撞墊設置要求防撞墊根據(jù)道路情況,設置要求如下:a)快速路主路及互通立交分流鼻端應設置;b)主干路中央分隔帶端部、匝道出口端部宜設置;c)快速路、主干路路側構造物前端宜設置。防撞墊安裝于三角區(qū),不應侵入車道內(nèi)。防撞墊宜與線形誘導標配合使用,并可與防撞桶或示警樁共同設置,見圖2。4DB23/T3832.5—2024圖2防撞墊與其他設施配合使用示例防撞墊端部應設置立面標記,并在迎車面粘貼GB/T18833中Ⅴ類反光膜。防撞墊應具有優(yōu)良吸能性能,發(fā)生碰撞事故時應能起到緩沖作用。4.3隔離欄桿4.3.1一般規(guī)定隔離欄桿的設置應符合道路交通組織的要求,不應與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等其他交通安全設施產(chǎn)生沖突。隔離欄桿在符合設置的路段應連續(xù)設置,不應留有斷口;當存在道路障礙物時,則隔離欄桿應與道路障礙物協(xié)同設置。隔離欄桿設置不應便于行人攀爬、穿越、跨越;不宜采用有蹬踏面的結構,且本身以及碰撞后的構件不應對道路使用者造成二次傷害。隔離欄桿(含基座)不應侵入車行道空間,并應滿足側向凈空要求。隔離欄桿安裝設置應牢固、耐久,便于維護。隔離欄桿顏色應清晰、醒目、均勻、無色差。同一路段的交通隔離欄桿結構樣式宜保持一致。隔離欄桿宜采用鋼質材料,并進行鍍鋅及噴塑處理,外觀應美觀大方、與周邊自然協(xié)調(diào),可結合花箱等綠化設施設置,實現(xiàn)功能與景觀的融合。隔離欄桿的樣式及設置不應影響道路通行視距,隔離欄桿的斷口處應滿足安全視距要求,隔離欄桿上不應安裝廣告,不宜安裝宣傳牌。0隔離欄桿端部(含斷口端部)應設置反光示警樁或其他端部防護設施,示警樁高度宜與隔離欄桿一致,示警樁的逆反射性能按照GB/T18833規(guī)定執(zhí)行。1隔離欄桿應在端部和中間段面向來車方向增設輪廓標,中間段加裝的輪廓標間距不應大于6m。中央隔離欄桿輪廓標為黃色,機非隔離欄桿輪廓標為白色。4.3.2中央分隔欄桿應設置中央分隔欄桿的情形:a)雙向六車道及以上無中央分隔帶且無中央防撞護欄的城市道路,應設置中央分隔欄桿;b)設置中央分隔帶,但行人、非機動車橫穿機動車道現(xiàn)象嚴重時,應在中央分隔帶同步設置中央分隔欄桿。5DB23/T3832.5—2024宜設置中央分隔欄桿的情形:a)雙向四車道及以上無中央分隔帶的城市道路,或道路中央設有高架道路、橋墩的路段,宜設置中央分隔欄桿;b)橋梁、高架橋、立交、隧道雙向通行的出入口與地面道路銜接段,宜設置中央分隔欄桿;c)其他城市主干道,宜設置中央分隔欄桿。中央分隔欄桿凈高度應不小于1.1m,端部及其他有橫穿情形的斷口處,應逐漸降低護欄高度,且不高于0.7m,漸變段(L1)及端部(L2)長度應按照GA/T1567及停車視距相關要求執(zhí)行。若斷口處下游分隔欄桿總長度小于等于L1與L2之和,則下游分隔欄桿高度可不設置漸變段。圖3中央分隔欄桿在開口處的高度變化要求示例經(jīng)交通工程論證路段需設置中央分隔欄桿斷口處,宜同步進行渠化設計。中央分隔欄桿(含底座)不應侵占雙黃實線(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并應滿足側向凈空要求。中央分隔欄桿的顏色應清晰、醒目,在照明條件受限或無照明的路段,中央分隔欄桿表面應反光或附著主動發(fā)光裝置。4.3.3機非分隔欄桿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共板設計的道路,存在以下情形時宜設置機非分隔欄桿:a)雙向四車道及以上道路或設計速度大于40km/h的道路,非機動車道寬度大于等于4m;b)信號控制且設置非機動車道的交叉口;c)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交通混行造成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的路段;d)非機動車流量達到飽和或機動車路邊隨意停車現(xiàn)象嚴重的路段;e)非機動車流量較大路段或需要重點保障非機動車通行的路段;f)非機動車允許雙向通行的機動車單行道上,機動車單行道與對向通行的非機動車道間宜設置機非分隔欄桿。機非分隔欄桿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冬季清雪工藝要求,有條件時可設置活動護欄。機非分隔欄桿應設置于機動車道車行道邊緣線外側,分隔欄桿底座不宜安裝于邊緣線上。路段設置機非分隔欄桿,應根據(jù)機動車交通組織需求在學校、醫(yī)院等單位機動車出入口、居住區(qū)出入口、公交站臺、人行橫道線等位置設置斷口,兼顧交通流分隔與交通出入的需求。機非分隔欄桿凈高不宜低于0.9m,端部及其他有進出功能的斷口處,應逐漸降低護欄高度,且不高于0.7m。4.3.4人行分隔欄桿人行道與一側路面存在高差且有行人跌落危險,應設置人行分隔欄桿;其他需要對行人進行隔離或保護的情形,可視條件設置人行分隔欄桿。人車分流的橋梁,人行道外側應設置人行分隔欄桿。車站、碼頭、商業(yè)中心和大型公共場所出入口、人行天橋、地道梯道口等人流匯聚區(qū)的車行道邊,應沿路緣石一側設置人行分隔欄桿。平面交叉口范圍內(nèi)人行道邊及其他需要防止行人穿越車行道的路段,宜在人行橫道兩側沿路緣石一側設置人行分隔欄桿,設置長度為30m~120m,設置條件按照GB50647規(guī)定執(zhí)行;在人行橫道6DB23/T3832.5—2024處應斷開,并做好端部處理。影響消防安全疏散,如賓館、飯店等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處,以及應急救援的路口不應設置人行分隔欄桿。在需要設置人行分隔欄桿的路段已種植具有分隔作用的灌木叢或設置其他起隔離作用的設施時,可不設置人行分隔欄桿。人行分隔欄安裝凈高不宜低于1.1m,不應低于0.9m,不應設置可蹬踏的結構。4.3.5移動式隔離欄桿移動式隔離欄桿包括人工移動式及自動移動式??焖俾返闹醒敕指魩ч_口處,應設置移動式隔離欄桿。潮汐車道宜設置移動式隔離欄桿。設置移動式隔離欄桿的潮汐車道標線間隔W應適當加寬,滿足側向凈空要求,見圖4。圖4設置移動式隔離欄桿的潮汐車道標線設置示例移動式隔離欄桿端部應做安全性處理。4.3.6其他分隔欄桿在城市道路禁止機動車匯集交織的路段或專用車道與普通車道分隔路段,可設置同向車道隔離欄。同向車道隔離欄桿安裝凈高不宜小于0.6m,但不應高于中央分隔欄桿。4.4道口標柱4.4.1道口標柱柱體高度為100cm,柱體直徑12cm,見圖5a);柱體表面應采用GB/T18833中IV類及以上反光膜。4.4.2道口標柱立面為紅白相間,各顏色帶寬為20cm,見圖5a)。4.4.3道口標柱2個一組,間隔2m;距離支路、地塊出入口緣石半徑起點2m;側向距離0.2m;見圖4.4.4道口標柱可采用彈性材料;當?shù)揽跇酥鶠閯傂詴r,其柱體頂部應設置蓋帽,且頂部蓋帽為半圓球形不銹鋼沖壓件。7DB23/T3832.5—2024圖5道口標柱設置示例4.5示警樁4.5.1本文件示警樁是指剛性示警樁。4.5.2示警樁設置要求如下:a)隔離帶端部、隔離欄端部、交通島端部及等候區(qū)、二次過街安全島端部應設置示警樁;b)等候區(qū)、路段隔離帶或隔離欄人行橫道線開口通行區(qū)等位置宜設置示警樁;c)其他根據(jù)交通管理需求應設置示警樁的情況。4.5.3示警樁露出地面高度應為80cm;除隔離欄桿端部設置的示警樁外,其他特殊條件下經(jīng)交通工程論證可適當降低高度,但不應低于60cm,且僅做分隔使用。4.5.4路段隔離帶或隔離欄開口人行橫道線處,示警樁安裝間隔宜為1.3m~1.5m,高度宜與隔離欄高度一致;慢行一體化路口人行橫道線處,示警樁設置間隔宜加密。剛性示警柱間隔剛性示警柱間隔1.3m~1.5m 平均間隔1.3m~1.5mL1L2L1L2L1L2L1L2圖6路段開口處剛性示警樁設置示例4.5.5示警樁柱體頂部蓋帽為半圓球形不銹鋼沖壓件,柱體表面應采用GB/T18833中IV類及以上反光膜。8DB23/T3832.5—20244.5.6示警樁立面為黃黑相間。位于車行道內(nèi)的分隔柱、交通柱立面顏色宜參照示警樁立面顏色。4.5.7示警樁表面應光滑平整,外形不應有尖角、毛刺等,不應存在任何安全隱患。4.5.8在光線較暗、事故多發(fā)路段或需要特別警示的路段,可采用太陽能自發(fā)光示警樁。4.6阻車樁4.6.1在交叉口轉角路緣石緩坡面寬度大于2m的人行道無障礙坡道、行人安全島駐足區(qū),廣場行人出入口、隔離欄開口等防止機動車進入的地域邊緣應設置阻車樁;路側帶設有機動車停車位的除外。4.6.2防止機動車輛經(jīng)路緣石進入人行道的路段應設置阻車樁。4.6.3非機動車道內(nèi)不宜設置阻車樁。4.6.4阻車樁成組設置時,樁間距應為1.2m~1.5m,可均勻設置,不應妨礙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4.6.5阻車樁與盲道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0.25m。4.6.6在設置阻車樁的地點,應滿足保證良好的照明條件,照明光線不應遮擋。如照明光線遮擋嚴重,宜采用LED主動發(fā)光阻車樁。4.6.7阻車樁應表面光滑平整,外形不應有尖角、毛刺等。4.6.8石質阻車樁可采用圓柱形、球形或根據(jù)道路景觀要求采用特殊設計的外觀形式。4.6.9阻車樁宜設置警示功能反光膜,反光膜顏色可根據(jù)阻車樁設置位置參照道口標柱、示警樁立面顏色。4.7水馬4.7.1水馬應設置在短時間臨時分隔車流、人流管控時或施工路段,且不需要對路基進行任何處理的情形。4.7.2水馬隔離墩應環(huán)保、安全、輕便、美觀,便于布設和拆除。4.7.3水馬隔離墩應采取中空形式,并具有緩沖功能;設置時,通過加沙增加自重。4.7.4水馬隔離墩應附著反光膜,反光膜應符合相關警示規(guī)定。4.7.5水馬隔離墩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單獨設置或連續(xù)設置。4.8行人過街安全島4.8.1一般規(guī)定本文件涉及行人過街安全島為帶狀安全島,包括中央帶狀安全島和路側帶狀安全島,其他安全島及標線島設計要求參照現(xiàn)行標準執(zhí)行。機動車雙向6車道及以上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及路段人行橫道線,應在其合適位置設置行人過街安全島;機動車雙向6車道以下干路交叉口及路段,宜在人行橫道合適位置設置行人過街安全島。設置分隔帶的道路,應結合分隔帶設置結構式安全島;無分隔帶,中央應設置一體式安裝安全島或結構式安全島。4.8.2設置安全要求行人過街安全島設置時,既要保證行人過街安全,同時還需要確保車輛通行安全性。安全島設置后應滿足相交道路車輛轉彎需求及通行視距。既有行人過街安全島對車輛行駛帶來安全隱患時,應通過調(diào)整安全島位置、增設地面車輛導流線等措施,保障車輛通行安全。對通過壓縮車道、偏移車道等方式設置的安全島,應施劃標線設置過渡區(qū),避免安全島正對車道,過渡段長度按照GB5768.3第6.2條規(guī)定執(zhí)行。行人過街安全島宜增加線形誘導設施,積雪路段可結合島頭防護增加豎向線形誘導標。4.8.3設置規(guī)模及配套設施要求行人過街安全島包括島頭A、通行區(qū)及等候區(qū)、過渡區(qū)或島頭B,各功能區(qū)應銜接平順,見圖9DB23/T3832.5—2024行人過街安全島的尺寸應根據(jù)行人、非機動車的駐足量和通行量進行確定,確保非機動車可上島等候。一般情況下寬度不小于2m,當條件困難情況時,不應小于1.5m。圖7行人過街安全島示例圖8行人過街安全島結構及設施布置示例島頭A設置要求如下:a)島頭A臨近路口方向;b)島頭A面積一般不應小于1.5㎡,寬度與通行及等候區(qū)保持一致;c)島頭A側面應設置立面標記,內(nèi)部應平整或種植草皮;d)島頭A應設置固體保護設施,應具備一定吸能、消能功能;采用示警樁作為保護設施時,應設置不少于3根示警樁,具體數(shù)量根據(jù)島頭大小及吸能、消能需求確定;DB23/T3832.5—2024e)島頭A應面向路口方向設置靠右行駛標志和線形誘導標志;對夜間照明條件不良的交叉口、路段,可采用主動發(fā)光靠右行駛標志或主動發(fā)光線形誘導標志,標志桿體立面應粘貼反光膜;f)島頭A凈高度宜為30cm~40cm。通行區(qū)及等候區(qū)設置要求如下:a)通行區(qū)寬度應大于等于人行橫道線寬度;b)等候區(qū)面積不應小于7㎡;c)在安全島面積不能滿足等候信號放行的行人停留需要、橋墩或其他構筑物遮擋駕駛人視線等情況下,人行橫道線可錯位設置,且設置時應使行人過街面向機動車來車方向,見圖9;圖9安全島面積受限或受構筑物遮擋時人行橫道線錯位設置示例d)等候區(qū)高度與路面齊平,無障礙通行要求按照GB55019規(guī)定執(zhí)行;e)當通行區(qū)較長時,島上宜設置阻車樁。島頭B或過渡區(qū)設置要求如下:a)島頭B或過渡區(qū)空間受限時,宜雙面同側安裝一組行人二次過街信號燈,分別面向兩側人行橫道;過渡區(qū)分隔帶較寬時行人二次過街信號燈可單獨設置對向安裝于安全島兩端;b)島頭B宜設置固體保護設施,保護設施設置原則同島頭A;c)當安全島寬度大于等于0.5倍車道寬度時,島頭B與上游中央標線間應設置過渡標線,與上游隔離欄桿間應沿過渡標線中央或兩側設置過渡隔離欄桿,見圖10;d)過渡標線及過渡隔離設施設置不應占用進出口道正常車道寬度。圖10島頭B與上游過渡標線及過渡隔離設施設置示例DB23/T3832.5—2024圖10島頭B與上游過渡標線及過渡隔離設施設置示例(續(xù))路段行人過街安全島宜結合人行橫道線設置成“Z”型,行人過街應面向機動車來車方向,見圖11中隔離路段行人過街安全島及“Z”型人行橫道線設置示例圖12無中隔離路段行人過街安全島及“Z”型人行橫道線設置示例行人二次過街安全島宜與行人二次過街信號燈及專用相位配合使用。DB23/T3832.5—20244.9減速丘4.9.1一般規(guī)定減速丘包括結構減速丘、橡膠減速丘和減速墊。減速丘的設置不應影響非機動車和行人的無障礙通行。道路沿線減速丘的設置間隔不宜小于30m。4.9.2結構減速丘支路與干路相交的非信號控制交叉口,支路入口處宜設置結構減速丘,且宜與人行橫道線組合設置。圖13支路入口處結構減速丘與人行橫道線組合設置示例結構減速丘應采用混凝土全斷面鋪設,并設置相應的減速丘標志、建議速度或限制速度標志,宜設置減速丘標線。圖14結構減速丘全斷面設置示例結構減速丘的設置應與現(xiàn)有道路排水系統(tǒng)相協(xié)調(diào),滿足道路排水要求。4.9.3橡膠減速丘不應設置橡膠減速丘情形:a)城市快速路主線、城市主干道、公交專用道和主要的應急路線;b)設置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口和路段。DB23/T3832.5—2024需設置橡膠減速丘情形:a)支路與干路相交且為讓行控制時,可根據(jù)需要設置橡膠減速丘;b)開設于主干路的單位、小區(qū)等出入口可根據(jù)需要設置橡膠減速丘;c)企事業(yè)單位、停車庫、施工工地等出入口需要減速的地點可根據(jù)需要設置橡膠減速丘;d)道路縱坡較大,在交叉口或開口位置需強制減速時,可根據(jù)需要設置橡膠減速丘;e)道路急轉彎段、橋頭、隧道入口上游可根據(jù)需要設置橡膠減速丘。在工礦企業(yè)、加油站、收費崗亭、港口碼頭、大型貨場、建筑工地、電子地磅站出入口等重型車輛較多的出入口,橡膠減速丘材質可采用鑄鐵替換。學校、住宅小區(qū)、公園等路段,為降低噪音影響,橡膠減速丘宜間斷布設,根據(jù)通行的機動車輪距,留出車輪能夠平穩(wěn)通過的空隙。圖15橡膠減速丘間斷設置示例4.9.4減速墊醫(yī)院、養(yǎng)老院、療養(yǎng)院等有救護車及應急車輛通行需求的場所,內(nèi)部車行通道宜設置減速墊,阻礙和減慢除救護車外的其他車輛行駛速度,救護車通行不受影響,減速墊樣式及設置要求參見DB23/T3832.6附錄D.3。對于有救護車及應急車輛通行需求,但內(nèi)部車行空間寬度不足5m的通道宜采用減速平臺。減速平臺功能與減速墊一致,可整幅路面或間隔式敷設。整幅路面敷設的平頂減速平臺高度宜為5cm~10cm,頂面橫向寬度不應小于250cm,在接近路緣石的端部應設置15cm~30cm的漸變段,逐步降低高度至與路面水平;間隔式減速平臺高度宜為5cm,斜面坡度宜為1:4,平臺縱向長度宜為50cm~150cm,橫向寬度一般為90cm。4.10限高架4.10.1應設置限高架的情形:a)城市高架快速路或上跨橋路段,禁止載貨汽車或超高、超重車輛通行或設置低于4.5m限高標志的起點位置;b)具有最低凈高要求的城市快速路下穿隧道的上游入口;c)城市外圍道路與城市快速路銜接路段,具有最低凈高要求的出入口;d)橋梁、通道易發(fā)生車輛刮擦且影響結構安全的位置;e)上跨道路的管道上游合適位置;f)電氣化鐵路道口處;g)其他應交通管理要求需設置限高架的情形。4.10.2限高架應與限高標志配合使用,限高架下緣距離路面高度不應小于限高標志限定的高度值。4.10.3限高點上游應設置提前引導超高車輛駛離限高區(qū)的出口及繞行路徑告示標志,有條件時宜配合設置誘導顯示屏,并在出口上游30m~80m的位置設置限高預告標志。4.10.4限制通行車輛的高度時,可設置柔性警示或防撞限高架。柔性限高架利用懸掛的可活動豎向示警樁或吊裝橫桿限制車輛通行高度,特殊情況下超出限制高度的車輛仍然可以通過,見圖16;防撞限高架應具備足夠的強度,降低車輛撞擊道路結構物的影響。DB23/T3832.5—2024圖16柔性警示限高架結構示例4.10.5城市高架、上跨橋或鐵路與城市道路立交處、城市隧道入口處等重要結構物,及上跨城市道路的重要管道上游宜先設置柔性警示限高架,再設置防撞限高架。4.10.6防撞限高架與上跨橋梁或隧道的最小設置距離應滿足車輛碰撞后運行速度的制動距離需求,制動距離滿足JTGD81相關要求。4.10.7根據(jù)交通管控需求,需靈活調(diào)整限高管控路段,如具有分時段可變限高管理需求的路段或因擁堵等需要經(jīng)常管控分流的路段,可設置為高度可調(diào)節(jié)結構的升降限高架;可升降限高架的下端傳感器桿宜設置紅白反光膜,上端升降桿宜設置黃黑反光膜,見圖17。限高路段上游路口應配套設置可變限高標志。鋼絲繩鋼絲繩滑輪滑輪滑槽滑槽警示燈警示燈升降桿升降桿限高標志傳感器桿限高標志傳動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圖17可升降限高架結構示例4.10.8橫跨道路的管道應同步設置限高架及限高標志,見圖18;其上游路口應設置限高預告標志、繞行路徑告示標志。DB23/T3832.5—2024管道管道凈高凈高H圖18橫跨道路管道處限高架設置示例5其他設施5.1通用要求5.1.1本文件其他設施設置原則、設置要求除滿足本章節(jié)相關內(nèi)容外,其他性能均應滿足各類設施相關技術要求。5.1.2對于其他設施設置場景,除本章相關規(guī)定外,可視情況需要進行補充設置。5.1.3對于積雪較厚及存在其他特殊需求路段,設施設置高度經(jīng)論證后可適當提高,以滿足設施設置高度不低于常年積雪位線的要求。5.2彈性交通柱5.2.1一般規(guī)定快速路主線和集散車道間,若未設置分隔帶,則應連續(xù)設置彈性交通柱。在臨時分隔道路、危險區(qū)、收費崗亭、作業(yè)區(qū)等其他需要設置臨時分隔的區(qū)域,宜連續(xù)設置彈性交通柱。在快速路及互通立交匝道的分流、合流端部,可連續(xù)設置彈性交通柱。在高架路分流端、橋墩的迎車面、隔離設施的起始端部等處,可設置彈性交通柱。5.2.2設置要求彈性交通柱的設置高度宜控制在60cm~100cm,推薦高度為70cm。彈性交通柱的設置間隔宜為2m~4m,在危險的路段上可適當加密設置。彈性交通柱用于分隔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時應連續(xù)設置,長度不宜小于30m。彈性交通柱應由底座、柱體、反射器或反光膜組成;底座應采用內(nèi)膨脹錨固技術或高強度黏膠技術固定于路面或隔離帶上,臨時分隔道路可采用吸附式;柱體應采用高彈性、耐候性、能承受車輛沖撞的工程塑料。彈性交通柱柱體顏色及反射器或反光膜顏色可根據(jù)設置位置參照道口標柱、示警樁顏色。位于車行道內(nèi)宜采用黃黑相間顏色。彈性交通柱表面光滑平整,外形不應有尖角、毛刺等,不應對交通參與者造成安全隱患。5.3凸起路標(反光道釘)5.3.1一般規(guī)定DB23/T3832.5—2024應在車行道邊緣線的外側設置突起路標(反光道釘)的情形:a)長隧道內(nèi);b)互通式立體交叉匝道出入口路段;c)其他應設置反光道釘?shù)那樾巍R嗽O置突起路標(反光道釘)的情形:a)隧道內(nèi)車行道分界線上;b)路段路緣石高度超過30cm的車行道邊緣線外側;c)易積水路段;d)在夜間照明不足的機非混行區(qū)域??稍O置突起路標(反光道釘)的情形:a)減速標線上;b)渠化標線及小半徑平曲線,以及道路寬度漸變段、存在路面障礙物等危險路段。突起路標(反光道釘)表面應具有一定的抗滑性能。事故高發(fā)、視距不良、照明不足的區(qū)域,可采用太陽能同頻發(fā)光道釘。5.3.2設置要求突起路標(反光道釘)與標線配合使用時,應選用主動發(fā)光型或定向反光型,其顏色與標線顏色一致,布設間隔為6m~15m,一般設置在標線的間隔中,也可依據(jù)實際情況適當加密;與邊緣線和單實線配合使用時,突起路標(反光道釘)應設置在標線的一側,其間隔應與在車行道分界線設置的間隔相同,見圖19a)。突起路標(反光道釘)與人行橫道標線配合使用時,應設置于進口道人行橫道前停止線中央,宜3顆連續(xù)設置,布設間隔宜為10cm~15cm,見圖19b)。突起路標(反光道釘)與進出口匝道標線、導流標線、路面寬度漸變段標線、路面障礙物標線等配合使用時,應根據(jù)實際線形進行布設,以保證夜間輪廓分明、清晰可見,見圖19c)。黃色反光道釘黃色反光道釘白色反光道釘1010cm~15cm10cm~15cm圖19反光道釘設置場景示例DB23/T3832.5—20243m~3m~6m白色反光道釘圖19反光道釘設置場景示意圖(續(xù))除特殊要求外,突起路標(反光道釘)高度應為10mm~25mm。突起路標(反光道釘)的形狀可采用圓形或帶圓角的梯形,不應采用銳角的方形或矩形。突起路標(反光道釘)的安裝應牢固可靠,根據(jù)情況可采用嵌入式、鉚釘式或粘貼式。除雪頻繁的道路上設置突起路標(反光道釘)時,可采用帶有裝甲的防除雪突起路標(反光道釘)。5.4輪廓標5.4.1一般規(guī)定城市快速路主線、隧道和互通式匝道,應連續(xù)設置輪廓標。在城市主次干路的視距不良路段、車道數(shù)或車道寬度有變化的路段、連續(xù)急彎陡坡路段、迂回多彎等路段應設置輪廓標。中央及路側分隔欄桿處均應設置輪廓標。5.4.2設置要求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主線直線段,輪廓標設置間隔一般為40m。其他城市道路的主線直線段,輪廓標設置間隔一般為30m。圓曲線段輪廓標設置間隔可按表1規(guī)定設置,也可適當加密。表1曲線段輪廓標設置間隔參考表mm8輪廓標宜在道路左右兩側對稱布置;設置中央分隔帶的道路,在行車方向左側安裝黃色反射體的輪廓標,右側安裝白色反射體的輪廓標;無中央分隔帶的道路,兩側安裝白色反射體的輪廓標。輪廓標的設置高度(反射體的中心距路面的高度)應為60cm~80cm,輪廓標設置高度在一定路段內(nèi)宜保持一致。DB23/T3832.5—2024輪廓標反光器可由反光片或反光膜制成,反光等級應按照GB/T18833中IV類或V類要求執(zhí)5.5警示燈5.5.1警示燈應安裝在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道路臨時封閉施工路段、道路交通事件現(xiàn)場等場所,發(fā)出黃色或紅藍組合光色,工作狀態(tài)閃爍。5.5.2警示燈的發(fā)光單元應面向來車方向。5.5.3黃色警示燈宜設置于交通事故多發(fā)點段、無道路交通信號燈路口、急彎、隧道、涵洞等處;或設置于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夜間執(zhí)勤執(zhí)法區(qū)域、臨時交通管制等區(qū)域,用于勾勒出作業(yè)區(qū)或道路線形的輪廓。黃色警示燈宜與道路隔離護欄、交通錐等設施配合使用。5.5.4紅藍警示燈宜設置于道路危險路段、事故多發(fā)點段,不應附著于現(xiàn)有交通標志桿件。5.5.5紅藍警示燈不宜連續(xù)使用,不應作為示廓功能使用。5.6交通錐5.6.1交通錐宜采用塑料或橡膠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