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唐山博達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唐山博達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唐山博達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唐山博達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唐山博達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唐山博達學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

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

第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題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

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己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

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W

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

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

也;公子糾敗,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

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

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腹珜嵟偌?,南襲蔡,

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腹珜嵄闭魃饺?,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

政。于柯(柯:當時地名)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

故臼:“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p>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

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必M管仲之謂

乎?

(選自《史記?管晏列傳》,有刪改)

9.對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鮑叔終善遇之遇:對待

B.鮑叔遂進管仲進:保舉,推薦

C.嘗與鮑叔賈賈:作買賣

D.然孔子小之小:變小

10.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現(xiàn)鮑叔牙“能知人”的一組是(3分)

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②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

③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④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

⑤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⑥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zhuǎn).②

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鮑叔牙善于識別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

贊美鮑叔牙能知人。

B.在柯地會盟,桓公背棄了曹沫逼他訂立的盟約,而管仲勸他信守盟約,說明管仲能

慎重的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C.管仲執(zhí)政善于順應民情,懂得給予正是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這是治理國家的

法寶。

I).司馬遷認為管仲能夠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值得贊頌,這

一點與孔子見解不同。

12.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2

分)

(2)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4

分)

(3)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

也。(3分)

第3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梁冀字伯卓。為人鶯肩豺目,洞精黨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少為貴戚,逸游自

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職暴恣,多非法,父商所親客洛陽令呂放,頗與商言及冀

之短,商以讓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殺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請以放弟

禹為洛陽令,使捕之,盡滅其宗親、賓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順帝乃拜冀為大將軍,弟侍中不疑為河南尹。及帝崩,沖帝始在襁褓,

太后臨朝,詔冀與太傅趙峻、太尉李固參錄尚書事。沖帝又崩,冀立質(zhì)帝。帝少而聰

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日:“此跋扈將軍也?!奔铰劊類褐?,遂令左右進

鴆加煮餅,帝即日崩。復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nèi)嗟懼,語在《李固

傳》。

冀用壽①言,多斥奪諸梁在位者,外以謙讓,而實崇孫氏宗親。冒名而為侍中、卿、

校尉、郡守、長吏者十余人,皆貪叨兇淫,各遣私客籍屬縣富人,被以它罪,閉獄掠

拷,使出錢自贖,資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風人士孫奮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馬乘遺之,

從貸錢五千萬,奮以三千萬與之,冀大怒,乃告郡縣,認奮母為其守臧婢,云盜白珠

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奮兄弟,死于獄中,悉沒資財億七千余萬。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會公卿,共議其禮。于是有司奏冀入

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冀猶以所奏禮薄,意不悅。專擅威

柄,兇恣日積,機事大小,莫不咨決之。

不疑好經(jīng)書,善待士。冀陰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轉(zhuǎn)為光祿勛。又諷眾人共薦其子胤

為河南尹。不疑自恥兄弟有隙,遂讓位歸第,與弟蒙閉門自守。冀不欲令與賓客交

通,陰使人變服至門,記往來者。南郡太守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過謁不疑,

冀諷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陳授因小黃門徐璜,陳災異日食之變,咎在大將軍,冀聞之,諷洛

陽令收考授,死于獄。帝由此發(fā)怒。收冀財貨,合三十余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

稅租之半。散其苑囿,以業(yè)窮民。錄誅冀功者,封尚書令尹勛以下數(shù)十人。

(節(jié)選自《后漢書?梁統(tǒng)列傳》)

【注】①壽:人名。全名為孫壽,是梁冀的妻子。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裁能書計通“才”B.商以讓冀退讓

C.融自刺不殊死D.諷洛陽令收考授暗示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為大將軍卻極為跋扈的一組是()(3分)

①少為貴戚,逸游自恣。②呂放頗與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殺放。

③令左右進鴆加煮餅,帝即日崩。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nèi)嗟懼。

⑤機事大小,莫不咨決之。⑥冀聞之,諷洛陽令收考授,死于獄。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zhuǎn).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冀殺了呂放之后,又殺了呂放的弟弟洛陽令呂禹和他們家的宗親、賓客百余人。

B.扶風人士孫奮家境富裕卻很吝嗇,梁冀就贈送給他四匹馬,然后向他借錢五千萬。

C.桓帝因為梁冀對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別的禮遇來顯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

還覺得禮遇不夠優(yōu)厚,很不高興。

D.朝廷沒收梁冀的全部財產(chǎn),共獲三十多億,用來充實國家府庫,因此減免了天下百

姓一半的租稅。

7.把課內(nèi)文言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5分)

(2)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5分)

第4題:閱讀《阿房宮賦》選段,完成15?19題。

妃嬪媵婚,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

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

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綴立遠視,而望

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

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遮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15.下列句中“之”與“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中“之”意義和用法相同一項是()(3

分)

A.齊、楚之精英B.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

16.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面歸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六王畢,四海一②辭樓下殿,輦來于秦③驪山北構而西折

④復道行空,不霽何虹⑤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

17.下列與“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成卒叫,函谷舉B.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

18.對本段文字內(nèi)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整段文字寫宮女、珍寶眾多,表現(xiàn)了宮中統(tǒng)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對偶的四字句,寫眾多宮人的來源一一從六國掠來。其中“王

子”“皇孫”指的是六國諸侯的兒子、孫子。

C.“明星熒熒”至“煙斜霧橫,焚椒蘭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方法,從各方

面描寫宮女生活的奢侈豪華,從而反映秦王朝統(tǒng)治者的奢靡荒淫。

D.寫宮中珍寶之多,一方面表現(xiàn)出秦王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

他們劫掠搶奪的行徑。

19.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遮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5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7—8題。

甲文: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①,一

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

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牘。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為芷,其漸之滯(xil污

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游必就士,所以降邪

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

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動。端:微言;蠕,微動;意思是說極細微的言行。

②禽牘,小的禽獸。古人相見,常拿小禽獸作為禮物。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人之學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B小人之學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C小人之學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D小人之學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8、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1)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牘。

(2)故君子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第6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

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

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坦。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孽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

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五畝之宅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雞豚狗彘之畜

2.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面對文意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用比喻說理,用“刺人而殺之”歸罪于武器的荒唐,說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統(tǒng)治

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給人以吃用不盡的感覺,大大增強了說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和“涂有餓草而不知發(fā)”形成鮮明的對比,是孟子對梁惠

王的間接批評。

D.選文從實行王道談起,層層深入,有力地闡明了使民歸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譯: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題:文言文閱讀(21分)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

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

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

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6.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豈,難道。

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貽:贈送。

7.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而恥學于師不拘于時,學于余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故木受繩則直

8.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與“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句是()(2

分)

A.吾嘗終日而思矣。

B.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而恥學于師。

9.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的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2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C.吾從而師之。

D.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0.找出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句式相同的一項()(2分)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D.不拘于時,學于余。

11.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

A.本段古今對比,贊美“古之圣人”,批評“今之眾人”,指出他們在學習上的

態(tài)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論證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又論述了從師的原則,還指出學習不應用門戶

之見。

C.本段重點批判了當時恥于從師的惡劣風氣。

D.本段從論證方式上來看,立足于“破”,逐層批判了“今之眾人”“士大夫之

族”“君子”,從反面論證了觀點。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題:

第9題:

第10題:斷句

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部分斷句。(3分)

所貴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訴而無冤不謁

而得其所欲此堯舜之盛也其次不能無訴訴而必見察不能無

謁謁而必見省使遠方之賤吏不知朝廷之高一介之小民不識

官府之難而后天下治。

一一蘇軾《決壅蔽》

第11題:

第12題:文言文閱讀

始得西山宴游記

柳宗元

自余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

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

下。其高下之勢,屹然洼然,若建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

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西山之特立,不與培度為類。悠悠乎與源氣俱,而

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

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15、實詞的翻譯(2分)

窮回溪j始指星之:

16、句子的翻譯。(4分)

(1)然后知西山之特立,不與培博為類。

(2)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7、作者描寫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樣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題:閱讀《勸學》、《師說》中的兩段文字,完成6—9題(共12分,其中選擇題

每小題3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

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ā稁熣f》)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彰:清楚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假:借助,憑借

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恥:以……為恥

D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族:家族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嘗踐而望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B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B.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C.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9.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A.《勸學》選段運用比喻論證說理,由于設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讀

起來不但感到親切,而且覺得可信。

B.《勸學》選段認為人變得聰明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是“善假于物”。闡明借助外部條

件和注重積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證明人通過學習,能彌補自身不足。

C.《師說》選段承接對師道的論述,用三組對比,寫不同的認識、不同的做法和不同

的結(jié)果,批判了當時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師說》選段最后對士大夫之族的評論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歟!”一句對

不肯從師而學的愚蠢作風表現(xiàn)出批判態(tài)度。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詹鼎傳

[明]方孝孺

詹鼎,字國器,臺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舍縣之大家。大家惟吳氏最

豪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獨喜游學館,聽人讀書,歸,

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

市人家,生.子而能業(yè),吾業(yè)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

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時吳氏

家延師儒,鼎就學,吳氏亦子育之,使學。未數(shù)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者。其師去,

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元末方國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國珍開府㈤慶元,求士為己用。國珍聞鼎

有才,以計擒之。鼎為所獲,無奈,因為之盡力,為其府都事,有廉名。國珍弟平章

事,有人犯法,屬鼎治,鼎論如法。平章之妻受賺,請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

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不許。妻怒,譜之,系

鼎獄,半載乃釋。

復起,為上虞制。上虞與偽吳王張士誠地相錯,軍吏貴臣甚眾,以鼎儒生,不習邊

事,屢違約。鼎會眾于庭,引一驛丞,責以不奉公,斬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請

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罷。后雖元帥、萬夫長有所陳說,皆長跪以言,不敢舉目視其

面。鼎臨事有才,簡牘滿前,須臾而決。

至正末,我兵臨慶元城下,國珍懼,乘樓船遁于海。上怒,欲舉兵誅之。莫為計,鼎

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上讀表,曰:“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蹦松?/p>

之,不問。更以國珍為右丞,鼎亦召至京師。

時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請命鼎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贝?/p>

半歲,除留守都衛(wèi)經(jīng)歷,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請除吏。丞相曰:“刑

部有詹鼎在,勝百輩?!逼湟姺Q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寬仁行法,威聲不起,而人皆

樂其不苛刻。會大都督府受賂,除軍吏。事發(fā),誣鼎有贓。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時

所養(yǎng)孤甥來省,恐有之,鼎誠不知。御史曰:“法貴殺有名?!弊湔D鼎,與百余人皆

死。

(選自《遜志齋集》,有刪改)

【注】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成立府署,選置僚屬。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舍縣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見其志不可奪奪:改變

C.時吳氏家延師儒延:迎接

D.屬鼎治,鼎論如法屬:交付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B.

C.D.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體現(xiàn)詹鼎才能出眾的一項是()

①輒能言諸生所誦②夜坐餅灶下,誦不休③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簡牘滿前,

須臾而決⑤鼎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⑥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2.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詹鼎出身微賤,從小酷愛學習,開始遭到父親的反對,但苦學不輟,使父親的態(tài)度

發(fā)生轉(zhuǎn)變,又得到與吳氏諸子一同從師的機會,后成為吳氏諸子的老師。B.詹鼎被方

國珍用計擒獲,不得已做了方國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賄替人求情,詹鼎堅持秉公執(zhí)

法,后遭平章妻誣陷,身陷牢獄,半年后才被釋放。

C.詹鼎在上虞時,軍吏貴臣認為他不熟悉邊防事務,多次違反紀律。為整肅紀律,詹

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殺了一名驛丞,使部屬人人畏懼,從而樹立了權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衛(wèi)經(jīng)歷、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職。他在

刑部任職時,適逢大都督府受賄案敗露,被人誣陷貪贓,后被處死。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yè),吾業(yè)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4分)

譯文:—

(2)上讀表,曰:“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問。(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3分)

譯文:一

第15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4—6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度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鴛馬十

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

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無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君子生非異也生:通

“性”,資質(zhì)、稟賦

B.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沒有用來……

的(辦法)

C.鍥而舍

之鍥:雕刻

D.圣心備

焉備:完

5、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A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譯: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并沒有變快,但是聽的人卻聽得特別清楚。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譯: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會游泳,但是能橫渡長江黃河

C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譯: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譯:螃蟹有六只腳,兩只蟹鉗,可是沒有蛇和鰭魚洞就沒有地方可以寄托身體以生

存,這是因為心思不專一的緣故。

6.下面對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啟發(fā)我們,說理并不排除生動性,方法之一就是運用比喻論證。

B.從所選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講的“學”,不僅指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還包括加

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

C、從所選文段還可以看出,荀子認為,對“學”來講,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素,同

樣需要后天的努力。

D、選文段說理的突出特點是以喻代議,寓議于喻。

第16題:閱讀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11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

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

談,問之客日:“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

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目:“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麥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

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庭。

8.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忌修八尺有余。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愛。

C.王之蔽甚矣。蔽:毛病。

D.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誠:確實,的確

9.與“皆以美于徐公”,串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佚之狐言于鄭伯日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C.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0.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忌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因此他才敢與齊國美男子比美。妻、妾、客人也都認為

他比徐公漂亮。

B.鄒忌由自己的切身體會想到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于是進見威王,以事設喻啟

發(fā)誘導,使威王決心納諫。

C.齊威王接受鄒忌勸告,懸賞納諫,廣開言路。后來終于使齊國政治清明,國勢強

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D.鄒忌在一片贊美聲中昏昏然,甚至沽沾自喜,直到親眼見到徐公才逐漸清醒過來。

11.翻譯

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

有求于王。

譯:

②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

進者。

譯:

第17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譯畫線的句子。(9分)

晉侯使呂絕秦①,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②,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

禍晉國③,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④,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

晉,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撮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秦⑤,則亦既

報舊德矣。鄭人怒⑥君之疆場⑦,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

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王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大有造于西

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嵯地⑧,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

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

是以有增之師。猶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

以不克逞志于我。……”

(選自《左傳?成公十三年》)

①晉侯:晉歷公。呂相:晉大夫魏鑄的兒子。②逮:自從。

③天禍晉國:指驪姬之亂。④無祿:不幸⑤胤:后代⑥怒:

侵犯

⑦疆場:國界⑧迭:侵犯

(1)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3分)

譯:

(2)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3分)

譯:

(3)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靖之師。(3分)

譯:

第18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梁以樟,字公狄,清范人。以樟負異才,八歲讀書家塾中,值璧裂,作《璧裂歌》

云:“璧猛裂,龍驚出?!币娬叽笃嬷?。崇禎己卯舉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命試騎

射,進士皆書生,夙不習,以樟獨躍馬彎弓,矢三發(fā),的皆應弦破,觀者嘆異。

中原賊起十余年,所在茶毒,督撫英能辦,率倡撫議,茍且幸無事,盜且服且叛。而

河南比年大旱蝗,人相食,民益蜂起為盜。人為以樟危,僉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世

略,獨勸之行。抵任,探知境內(nèi)賊凡三十六窟。于是練鄉(xiāng)勇,修城堡,嚴保甲;募死

士,入賊巢,伺賊出入。嘗夜半馳雪中,帥健兒密搗賊壘,賊驚俠,擒其渠,毀巢而

歸。居半載,境內(nèi)賊悉平。

調(diào)商丘,時李自成犯開封,不能破,乃東攻歸德①。以樟嬰城血戰(zhàn)三日夜,城陷。以

樟被重創(chuàng),仆亂尸中,死復蘇,商民救之出,奔淮上,被逮漱請室②。賊入潼關,復

渡河東犯,京師震動。以樟乃從獄中上疏:“請皇太子撫軍南京,輔以重臣,便宜從

事,系人心。倡召豪杰義旅,大起勤王兵。”疏上,執(zhí)政尼之。

迨出獄,而都城陷。福王立,以樟自德州、臨清南下,與各郡邑丈武史及諸豪士故獻

血盟,人皆感憤流涕,受約未待命。渡淮見可法,因建議:“山東、河北為江南藩

蔽,若無山東、河北,是無中原、江北,無中原、江北,區(qū)區(qū)江南。也能自守耶?今宜

于河南北、山東,設三大鎮(zhèn),仿唐節(jié)度使、宋經(jīng)制招討使之制,以大臣文武兼資者為

之。”又言:“北方人心向順,宜及時撫為我用。否則忠者不能支,黠者反戈相向

矣。”前后奏記百數(shù)十。而馬士英專政,貨鬻官爵,用逆黨阮大鉞為兵部尚書,競立

門戶,斤忠說之士,君臣日夜酣樂。左良玉、劉澤清等各擁兵跋扈,莫能制。以樟知

事不可為,憤郁成疾,辭去??煞ㄈ耘e以樟為兵都職方司主事。

未幾,揚州破,可法死,南都相絕清。以樟遂遁跡寶應之葭湖,買田數(shù)十畝,躬耕自

給。清初,召用勝國諸巨,以樟年才三十七,朝貴致書勸駕,不應。自筑忍冬軒,四

方之士,若閻爾梅、王定、僧松隱暨其鄉(xiāng)人王世德父于,時時過以樟劇飲,慷慨激

昂,繼以涕泣。康熙四年七月十五日,端坐作論學數(shù)百言,擲筆而卒。年五十八。

【注】①歸德:商丘別稱。②請室:清洗罪過之室。即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獄。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矢三發(fā),的皆應弦破的:確實

B.人為以樟危危:危險。

C.而馬士英專政,貨鬻官爵貨:出賣

D.時時過以樟劇飲過:指責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僉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經(jīng)世略②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B.①擒其渠,毀巢而歸②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①以樟乃從獄中上疏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立及時撫為我用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以樟文武雙全。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才華,引起關注;中進士后,更以其

漂亮的騎射功夫令人嘆服。

B.在商丘做官時,梁以樟與李自成所部血戰(zhàn)三天三夜,最后城池陷落。他也身負重

傷,雖死里逃生,卻被定罪下獄。

C.梁以樟出獄后,向權臣馬士英提了很多建議。而當時阮大鉞排斥忠良,左良玉等大

將擁兵自重,梁以樟憂憤成疾,辭官而去。

D.明亡后,梁以樟隱居于寶應的葭湖,親自耕種以自給。清朝初年,朝廷下詔征用明

朝遺臣,梁以樟沒有應詔。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請皇太子撫軍南京,輔以重臣,假便宜從事,系人心。(3分)

(2)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

游記》)(3分)

(3)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4分)

第19題:文言文閱讀理解(12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題(每題2分,共6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潮離擊筑,荊軻

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

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

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

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謹斬樊於期頭,及

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p>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

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接之。未至

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

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日:

“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

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荊軻刺秦王》節(jié)選)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持千金之資幣物幣:禮品

B.愿舉國為內(nèi)臣舉:全、整個

C.乃朝服,設九賓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同“捧”

5.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荊軻勇敢的一組是()

①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②秦舞陽色變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

④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日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6.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水送別,慷慨悲歌,荊軻做好了以身赴死的準備。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贊賞荊軻,所以巧言討好秦王,引見荊軻。

C.秦武陽隨荊軻刺殺秦王,卻被秦王的威風嚇倒,差點暴露此行動機。

D.荊軻刺殺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稱想要挾持秦王,定下條約,報答燕太子丹。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題3分,共6分)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第20題:閱讀《過秦論》部分段落,完成7~10題。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

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

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嵯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

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乏君也;鋤穆棘矜,非錯于鉤戟長錢也;謫戍之

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

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靖

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照,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

也。

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贏糧而景從贏:擔負

B.鋤穆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鉆:鋒利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8.下列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鋤穆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于是余有嘆焉

B.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她/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吾屬皆且為所虜

D.非及向時之士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9.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勸說當代及后世統(tǒng)治者

施行仁義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論證,非常鮮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鋪敘基礎上的集中議論,大量的史實使作者的論點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收束全篇,點

明主旨。

10.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分)(《過秦論》)

(2)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2分)(《寡人之于國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2分)(《勸學》)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2分)(《師說》)

第21題:閱讀文化經(jīng)典《孟子》,按要求答題。(6分)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

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蓖踉唬骸拔岷我宰R其不才而舍之?”日:

“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

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

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

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

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p>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1)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2分)

②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2分)

(2)孟子在文中提出怎樣的政治主張?(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第22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12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少孤,事母孝。舉進士,不忍去左右,自負母入京

師。既擢第,母亡,廬墓側(cè),食不鹽酪,藉無茵席。服除,以簍(貧寒)困調(diào)南和尉,

有惠政。

德秀不及親在而娶,不肯婚。人以為不可絕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

為?”初,兄子襁褓喪親,無資得乳媼,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長,將為娶,家

苦貧,乃求為魯山令。前此墮車足傷,不能趨拜,太守待以客禮。有盜系獄,會虎為

暴,盜請格虎自贖,許之。吏白:“彼詭計,且亡去,無乃為累乎?”德秀曰:“許

之矣,不可負約。即有累,吾當坐,不及余人?!泵魅?,盜尸虎還,舉縣嗟嘆。

玄宗在東都,M(聚會飲酒)五鳳樓下,命三百里縣令、刺史各以聲樂集。是

時頗言帝且第勝負,加賞黜。河內(nèi)太守輦優(yōu)仗數(shù)百,被錦繡,或作犀象,瑰瑞光麗。

德秀惟樂工數(shù)十人,聯(lián)袂歌《于篇于》?!队谄凇氛撸滦闼鶠楦枰?。帝聞,異之,

嘆曰:“賢人之言哉!”謂宰相曰:“河內(nèi)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祿,悉衣食人之孤遺者。歲滿,笥余一綠,駕柴車去。不為墻垣扃鑰,

家無仆妾。歲饑,日或不爨(燒火做飯)。嗜酒,陶然彈琴以自娛。德秀善文辭,作《蹇

士賦》以自況。房落每見德秀,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碧K源明

常語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恥者,識元紫芝也?!?/p>

天寶十三載卒,家惟枕履簞瓢而已。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①不忍去左右②沛公軍在霸上,相

去四十里

B、①許之矣,不可負約②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

C、①明日,盜尸虎還,舉縣嗟嘆②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D、①所不恥者,識元紫芝也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恥

11、下列各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德秀不及親在而娶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即有累,吾當坐,不及余人

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C、河內(nèi)人其涂炭乎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D、嗜酒,陶然彈琴以自娛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12、以下6句話,編為四組,依次分別表現(xiàn)元德秀“克盡孝道”和“體恤百姓”的一組

是()

①廬墓側(cè),食不鹽酪,藉無茵席②無資得乳媼,德秀自乳之③德秀惟樂工

數(shù)十人④所得奉祿,悉衣食人之孤遺者⑤德秀不及親在而娶,不肯婚⑥嗜

酒,陶然彈琴以自娛

A、⑤②B、①③C、③④D、②⑥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德秀具有尊老愛幼的高尚品德。母親在世時,竭盡了做兒子的責任,母親去世

后,嚴格按照習俗守孝;自己不愿結(jié)婚,但勇敢地擔當起了養(yǎng)育晚輩的重任。

B、元德秀通過科舉走上仕途,不僅為官具有受人稱道的良好素質(zhì),而且在文學、音樂

等方面很有才華,能夠彈奏樂曲,創(chuàng)作歌曲,撰寫辭賦。

C、選文中重點記敘了“盜尸虎還,舉縣嗟嘆”這個故事,記敘“舉縣嗟嘆”這個故事

的目的是贊揚元德秀具有有令必行,說話算數(shù)的高尚品格。

D、選文除了對元德秀進行了多角度的正面描寫外,還通過他人的稱頌和贊揚對元德秀

進行了側(cè)面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彼詭計,且亡去,無乃為累乎(3分)

文:

(2)所得奉祿,悉衣食人之孤遺者(3分)

文:

(3)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3分)

譯文:

(4)德秀不及親在而娶,不肯婚。(3分)

譯文:

第23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題

(一)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