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研究8100字(論文)_第1頁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研究8100字(論文)_第2頁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研究8100字(論文)_第3頁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研究8100字(論文)_第4頁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研究81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研究目錄TOC\o"1-3"\h\u11564一、引言 218148二、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成因 323106(一)頑固強硬的焦母 331820(二)劉家兄長的逼迫 518608(三)軟弱無能的丈夫 514129(四)古代思想荼毒 6284391.無子造成的悲劇 64722.反叛造成的悲劇 731133.門第觀念的悲劇 74007(五)自身性格 78009三、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內(nèi)涵 824001(一)人格尊嚴的捍衛(wèi) 826416(二)婚姻執(zhí)著的追求 95525(三)綱常倫理的反叛 107869四、總結 1110474參考文獻 12

摘要:東漢末年產(chǎn)生的救事長篇詩歌,《孔雀東南飛》開始見于陳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脈》,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宋朝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選》,題為《焦仲卿妻》,人多題為《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毅事詩?!犊兹笘|南飛》,說的是主人公焦仲卿與劉蘭芝之間的婚戀故事,書中并未用太多的篇幅來描寫他們的性格特征,而是詳細地描述了他們的曲折相愛過程,盡管他們的愛很深但在母親的迫使下最終還是離婚甚至自殺。他們的婚姻悲劇在封建社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試從我國古代文學人物形象描寫的發(fā)展情況,和《孔雀東南飛》中最主要的人物劉蘭芝的性格描寫這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關鍵詞:劉蘭芝,人物形象,孔雀東南飛,悲劇一、引言在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孔雀東南飛》是最具代表性的樂府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樂府詩。是歷史上現(xiàn)實主義詩歌發(fā)展的巔峰,與北朝《木蘭詞》并稱為“樂府雙壁”。它有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它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它是我這個古老國家最長的敘事詩和鮮明的反封建主題,而且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完美而光輝的人物——劉蘭珍,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座雄偉的里程碑。全詩主要敘述的是焦仲卿與劉蘭芝相互之間的戀愛經(jīng)歷,既體現(xiàn)了他們對戀愛堅貞不渝的美好品格,也謳歌了他們寧死不屈的抗戰(zhàn)精神。全詩以細致的筆調(diào)獲得成功地刻畫了劉蘭芝這一形象,把其無與倫比的外在美與剛?cè)岵膬?nèi)在美推向了極點,使她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形象鮮明的、富有時代性的、永恒的藝術經(jīng)典人物。她也是一個天生麗質(zhì)、聰明伶俐、多才多藝、知書達理、勤奮能干、心地善良、堅韌頑強、忠于愛人、勇于反抗,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為一體的典型婦女人物形象。二、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成因(一)頑固強硬的焦母焦母是《孔雀東南飛》中典型的封建社會大家長?!抖Y記·本命》中記錄∶“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眲⑻m芝觸犯的是第一個,隨即就觸碰到了焦母封建大家長的威嚴,于是,焦母更加看不慣了她,并把她逐出家門?!犊兹笘|南飛》中有二處都是描寫的焦仲卿與焦母之間的對話,這二個都說明了焦母是一位固執(zhí)、堅韌的大家長。第一次談話就出現(xiàn)在劉蘭芝自請遣歸之后,當時焦仲卿給劉蘭芝談情,字字句句的都是在保護自已,稱她賢淑才干,而且自身也沒有高官顯貴,但劉蘭芝也對她忠誠不二,而且平時言行也并無不當,她又何至于不同意呢?(原文∶“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這就使焦母更加生氣了。她覺得自已如今才結婚二三年,竟敢因為妻子而忤逆自已,這樣下到后來又如何維持一大家人的威信呢。她也堅決不同意劉蘭芝仍然待在焦家。于是,焦母便言辭尖銳地表示出了自已最堅決的看法∶“你的見解竟然這么淺薄!她不重禮義,任何小事都按著自已的想法去辦。我早已忍了很久了,滿肚子委屈,你不要自作主張留下她!”(原文∶“何乃太區(qū)區(qū)!對此婦毫不禮貌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當焦仲卿表明如果休掉劉蘭芝,自已就不再娶妻時,焦母怒罵道“你這小子怎么敢這樣幫她說話我對她早已沒有了絲毫情義了,肯定不會接受你的要求。”(原文為∶“小子心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等已失恩義,會不相互從許!”)第二對話則是當焦仲卿要與劉蘭芝雙雙殉情,去了陰曹地府去亡命鴛鴦,他去了廳堂拜見父親,以說明自身已經(jīng)感覺不到家庭的幸福了。焦母看后流下了淚水,如此勸慰著她的兒子“你作為世家子弟,卻在京城為官,千萬不要因為一位女子就尋死覓活。你與她的身分完全不同,就算是你將她休了也算不上是薄情的?!?原文∶“汝為一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高低貴賤情何薄!”)同最初的談話同樣,焦母也提到了鄰居家中的賢惠女子,并提出一定要自已去提親。雖然在二次談話中,女兒們都痛苦地哀求著自已,但焦母卻仍然無法接受劉蘭芝。這揭示出了焦母說一不二的為人處事方式,也同時給讀者們傳遞出了二個訊息∶一是由于焦母獨斷專行,總覺得自已的面子要大過孩子的一生幸福,所以如果孩子娶了一個漂亮賢惠的母親羅敷,就一定會忘了劉蘭芝,好好的生活一輩子;二是焦母并不重視自已的兒女幸福,全靠大家長的權威和自已的愛好給兒女擇偶,孩子們只管順從就好。焦仲卿越是替劉蘭芝說話,就越是使焦母覺得生氣和不悅。這實際上也就反應了焦家的父母威嚴和親子關系問題。在焦母的意識里,焦仲卿是自己的一件私人物品,要一定地孝敬和順從,不可忤逆長者,所以她極力維語封建禮教的家庭生活順序,并想方設法打破了焦劉二人的幸?;橐?。劉蘭芝是一個受到良好家庭教育、有知識、有主見、有本事的好女孩。在劉家長大成人的同時她也希望過上美滿的婚姻生活,期望夫婦雙方彼此尊敬,長輩仁愛,小輩孝敬的一家子人和和美美地生活。但焦母卻要求她的兒媳婦必須成為傳統(tǒng)的惟命是從的女人,毫無家庭觀念和主見,也不服從于老公和婆婆的使喚。在這個家庭中,劉蘭芝絕對不能象丈夫焦仲卿那樣對焦母親無條件的順從,即使她能夠盡孝道,卻又不能委屈求全。如果這樣,就必然會和焦母產(chǎn)生矛盾,永遠得不到焦母的認可。不同于焦母強烈的大家長作風,劉蘭芝的父親更十分重視自已的孩子。在劉蘭芝被派回來以后,劉母并未不分青紅皂白地數(shù)落她為家人而丟臉,只是不厭其煩地追問∶“你是犯了什么過錯?為何親自回鄉(xiāng)來了?”(原文∶“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當劉蘭芝答∶“兒實無罪之過。”劉母也便接納并信任了她。后來,當媒人要替縣老爺家的女兒們說親話時,劉母并不是獨斷專行,而只是用建議的語氣告知孩子應該要答應下來。劉蘭芝則告知父母,她和焦仲卿早已立下了永不分離的承諾。于是劉母便婉拒了媒人的提親∶“因為我們都是貧賤人家,現(xiàn)在女兒們剛回娘家。她尚且沒有成為府吏的丈夫,又如何能配得上縣老爺?shù)暮⒆幽亍?原文“貧賤者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孰合令郎君?”)后來,又有媒人來替太守家的妻子說親,劉母依然是抗拒的姿態(tài)∶“妻子先前已立下了誓約,老婦我怎敢說話讓她再嫁呢”(原文∶“婦人先有誓,老姥豈敢言!”)由此,人們就可以看見一個父親對兒女們的保護,也看見一個父親對孩子們的重視。(二)劉家兄長的逼迫劉家兄長們也不能一味的逼迫劉蘭芝。當他聽到太守家的求親也遭到了婉拒后,心里焦慮煩躁,可是他卻并不是用“長兄如父”的語氣去強逼妹妹,反而不厭其煩地開解和勸導“你哪里能不好好為自已計算呢上次嫁的是小官員,此次卻只能嫁給官家的貴公子,你不嫁那么,今后選擇如何辦呢”他從世俗與社會的立場替姐姐們思考了再嫁的事情,并試圖點醒她∶苦苦期待焦仲卿是不切實際的,應該更多為自已的后半生著想。(三)軟弱無能的丈夫焦仲卿并沒有很妥當?shù)亟鉀Q好自已和丈夫相互之間的感情問題,反而選擇了愚孝地躲避,最后走向了悲劇的道路。雖然劉蘭芝對夫妻生活抱有良好的向往,并期望夫婦二人琴瑟和睦、朝夕相應,但實際是“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需要日夜勞作,忍受婆婆的百般為難,所以她說出了“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時刻相遣歸”這樣的話。但自已的意思卻決不是想脫離焦仲卿,而只是想以退為進,要焦仲卿大膽地站起來調(diào)和自已與焦母相互之間的感情問題。而焦仲卿卻選擇了以上堂跪告的形式,細數(shù)了夫婦二人期間相愛、和睦的人生細節(jié)。如此做非但沒有留住劉蘭芝,反倒激化了母子間的沖突,使焦母下了驅(qū)遣劉蘭芝回娘家的決定。見交流無效,焦仲卿又叫劉蘭芝先回娘家避了避,之后再去劉家迎接劉蘭芝,并囑咐她暫且承受這些委屈。由此可見,焦仲卿遇事時并沒有正面應對,反而采取了躲避。他不僅要躲避,還叫劉蘭芝回家避了避?,F(xiàn)在尚且不能處理好這種情況,以后他還會想到什么方法呢為此,劉蘭芝深感無助、悲傷與失落,同時又預感著從此一別二人將再難相逢。于是,對她說了“勿復重紛紜”(也不必再多言了),“于今無會因”(從今往后再也不會相見了)。焦仲卿完全沒料到劉蘭芝被派回來后將遭遇怎樣的情況,更不會想到有什么的處理方法,只是單純的讓她等。劉蘭芝直接言明她將如蒲葦那樣堅強,但恐將受到她親哥哥的迫害。盡管如此,焦仲卿卻并未做出回應,只是留戀不舍的和自己告別。而后來,得到了劉蘭芝再婚的消息后,卻依然不是設所處地替劉蘭芝考慮,而只是出言譏諷她“賀卿得高遷?!睆倪@其中可以發(fā)現(xiàn),焦仲卿作為男人,并沒有責任意識,而只是從自身的情感需要考慮,從而認定劉蘭芝已經(jīng)違反了對二人的承諾。相比于焦家,劉家的家庭環(huán)境要寬松很多。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成長的劉蘭芝總認為家里需要溫暖和睦。但是,由于焦家規(guī)矩嚴格,而且婆媳之間強勢霸道,一天雞叫時媳婦們都得拉起來織布勞動,晚上也不能休息。三日內(nèi)便織出了五匹綢子,焦母還會嫌她織的慢?!半u鳴入機織,夜夜不能息。三日斷五匹,父母故嫌遲”道出了劉蘭芝內(nèi)心的委屈。一首“君家婦難為”則直白傾訴了劉蘭芝內(nèi)心的。失望與憋悶,卻注定讓這個家庭最終的悲劇結束。(四)古代思想荼毒1.無子造成的悲劇“無子”這種說法源于這首詩的信息,即焦仲卿和劉蘭芝結婚后多年沒有孩子。古代封建社會不生育是“七宗罪”之一,在當時是不可容忍的。由此得出結論,不孕不育是與焦母親發(fā)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最終導致焦婚姻的悲劇。文章說“‘共事二三年’,卻始終沒為婆母大人生養(yǎng)焦家傳人”。這應該就是永遠也無法討好焦的母親的原因,而這才造成了災難,最終導致了悲劇。焦的母親建議再娶,這是因為要撫養(yǎng)焦家的后代?!耙虿辉卸卜怠?,在古代社會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這種思想也是我國古代非常典型的糟粕思想,就算是在現(xiàn)代社會這種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因這種緣由離婚,家庭糾紛更數(shù)不勝數(shù)。2.反叛造成的悲劇“反叛”一詞誕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焦母不喜歡的原因是的叛逆性格無法滿足他的支配欲。這部作品的作者用焦母來強調(diào)封建專制和殘酷的父權制以及被壓迫者的反抗是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除了封建宗法制度外,焦、劉自身對封建禮教的反叛精神也是導致最終悲劇的重要原因。與焦母親的沖突是與封建禮教的沖突;蘭芝和他兄弟之間的沖突是對父權制的沖突,有著堅定的反抗精神,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悲劇。這種觀點在詩歌中得到了體現(xiàn)。3.門第觀念的悲劇“門第觀念”這一說法起始于黃節(jié),蕭滌非在《漢魏六代樂府文藝史》注解中引黃節(jié)(晦聞)語"‘貴’謂大家子,宦臺閣‘賤’即家婦也。貴賤相懸,遣婦不為薄情人"。余冠英在《樂府詩選》中沿襲此看法,指出焦母謂仲卿"汝是大家子",蘭芝自謂"生小出野里",在詩詞中也有所印證,但似乎與焦劉二家門楣略有差別,焦母對蘭芝除厭惡之感外,又存在著輕視的意味,這或許也是釀成最終悲劇的原因之一。焦劉二家的婚姻問題就是"門不當,戶不對"。造成了二人家庭,截然不同的社會封建等級也造成了二人截然不同的個性與價值觀,這也造成了他們最后的悲慘。(五)自身性格劉蘭芝是理性和感性的矛盾體。原因是她看事情的時候比較清醒,感性是她經(jīng)常無法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夠理性。劉蘭芝是積極和消極的結合。有時候她很堅決,不愿意承諾自己去討好別人,但有時候又太消極。當焦的母親譴責她要回家時,她丈夫安慰她說“卿但暫還家,不久當歸還”,劉蘭芝明白焦媽媽態(tài)度堅決,自己和焦媽媽的矛盾已經(jīng)很深了,所以她這次回國以后是不可能有機會回來的,于是對丈夫說"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來還”。但感性體現(xiàn)在丈夫的離別上,明知道是奢望,但心里還是有希望的,“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她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焦仲卿的愛情不可能有任何結果,所以即使嫁入太守之家,婆媳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她毅然選擇在婚禮當天死去,以明確自己的野心。但是,她同意了這門婚事,卻是一時沖動之舉。當媒人來求婚時,劉蘭芝含淚要求母親拒絕媒人,后來慢慢討論此事。劉的母親沒有強迫劉蘭芝,而是用一大段話向媒人解釋說,劉家的家風不是專制的,她仍然尊重孩子們的想法。在劉老師和她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劉老師在想,希望能出口氣,過上好日子,而且還問了她的打算,“其往欲何云”。且從劉蘭芝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劉先生只是“性情暴如雷”,但并不是完全無視劉蘭芝的感受。如果劉蘭芝能夠冷靜下來處理劉先生,我相信劉先生會理解的。然而,在憤怒中,劉蘭芝回應說,她可以立即結婚,“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劉蘭芝又一次在沖動之下把自己推入火坑,把太守一家置于尷尬的境地。多年來,人們贊美劉蘭芝與焦仲卿驚天動地的愛情,以及劉蘭芝淡泊名利對太守家迎娶的青雀百花船、四角龍船、金玉車、青亭馬、金樓鞍等珍貴嫁妝的不聞不問。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太守一家也是劉蘭芝沖動的犧牲品。從太守家籌備婚事的盛大場面來看,他們對這樁婚事非常重視,并沒有因為劉蘭芝的第二次結婚而有所疏忽。而且這個婚姻是光明正大的,你我都是自愿的,太守家沒有過錯。然而,當劉蘭芝死的時候,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太守家人的感受。喜事變成喪事,太守受辱。劉蘭芝的舉動確實不值得肯定,但也可以猜測,劉蘭芝可能一開始并沒有想到自殺這一步,而是在焦仲卿的挑釁下做出的決定。劉蘭芝感性的一面把自己和焦仲卿一步步推向悲劇。三、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人物形象的悲劇內(nèi)涵(一)人格尊嚴的捍衛(wèi)在遣歸成為事實時,劉蘭芝沒有蓬頭垢面,悲悲切切,而是像新嫁娘一樣精心打扮自己∶“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作者在此濃墨重彩,從頭至足鋪排劉蘭芝的美貌,加重了這一藝術形象的悲劇意義。魯迅先生在論及悲劇社會性沖突時指出∶“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讓如此美麗無辜的生命承受如此不幸的命運,這就是悲劇的魅力。(二)婚姻執(zhí)著的追求劉蘭芝和焦仲卿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在婚前沒有彼此的了解和感情,但他們的婚姻是幸運的,他們婚后情深意厚,奉瑟相諧。他們曾經(jīng)有約∶“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彼詣⑻m芝婚后竭誠盡力,委曲求全,希望感化鐵石心腸的婆婆,換的與丈夫焦仲卿長相廝守的結局。即便是被遣已成事實,劉蘭芝還是珍視與焦仲卿的這份感情,把自己陪嫁中的珍愛之物留給焦仲卿做紀念,希望對方“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當夫妻灑淚大道分別時,面對焦仲卿的一片摯愛之情,她雖然明白世事難料,前途茫茫,還是與仲卿相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盼望著有一天能實現(xiàn)破鏡重圓的夢想。從劉蘭芝的誓言中,表現(xiàn)了她對生活充清了憧憬,特別。劉蘭芝兩度拒嬌更表現(xiàn)了她對愛情的堅貞。蘭芝回到娘家之后,先是“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縣令公子遣人求婚,后是“嬌逸未有婚”的郡守五郎派縣丞前來說媒,面對富貴榮華的誘惑,面對太守家迎親的排場,劉蘭芝絲毫不為所動,她所珍愛的,只是與丈夫彼此之間的愛情。為了這份真情,劉蘭芝進行了抗爭,但殘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她的夢想,劉蘭芝被迫允婚,面對丈夫的誤解和冷嘲熱諷,她沒有反唇相譏,表現(xiàn)了對丈夫的理解、寬容和誠摯的情懷。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名弱女子,地位卑下而又孤立無援,在一次次掙扎中,劉蘭芝對自己的命運和前途有了清醒的認識,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她義無返顧地舉身赴清池,走得干凈、果決,對那個黑暗的社會沒有一絲的留戀。劉蘭芝用自己的生命,維護了愛情的尊嚴,(三)綱常倫理的反叛從人類固有的心理因素分析,焦母的行為抑或是出于人類早期的“戀子情結”,多年守寡的她無法容忍蘭芝搶走自己最親近的兒子,也同樣無法容忍平素對自己敬愛有加的兒子的“移情別戀”。因此,夫妻越是恩愛,就越發(fā)引起她的失落與嫉妒;蘭芝越是賢良,就越發(fā)引得她的不滿。焦母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權利,是因為在焦母的背后有強大的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做后盾。漢代是講究孝道的,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孝道更是立國之本?!抖Y記·內(nèi)則》篇∶“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沒世不衰。"正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的重壓下,劉蘭芝逐漸產(chǎn)生了朦朧的反抗意識,她不甘心作一個會說話的奴隸,不愿意任人擺布。面對焦母的“不悅”,敢于自請遣歸,在遣還時的嚴妝,無疑就是一種示威,她不是悲悲艾艾、灰溜溜地離開。而是光艷照人、坦蕩出門。同樣,當劉蘭芝回到娘家后,劉兄又用了家長制賦予他的權力,動用了封建社會對廣大婦女的約束機制,"長兄為父”,所以盡管劉蘭芝非常希望能與焦仲卿破鏡重圓,但面對勢位富貴的誘惑,兄長責備她"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言外之意已經(jīng)在下逐客令了,劉蘭芝的態(tài)度是“仰頭答”言外之意已經(jīng)在下逐客令了,劉蘭芝的態(tài)度是“仰頭答”,對劉兄的仰頭和對焦母的嚴妝,在思想上如出一轍。劉蘭芝雖然表示“處分適兄意”,但表面允婚,內(nèi)懷死志,和焦仲卿相約“黃泉下相見”,雙雙以死殉情。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權威,拆散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美滿婚姻,毀滅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團圓的夢想。劉蘭芝拼卻一死維護自己的神圣愛情,對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做出了最勇敢最激烈的抗爭。四、總結劉蘭芝是一個具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女子,身上匯集了古代以來我國勞動女性的所有優(yōu)勢與品德,她自尊、頑強、堅韌,永遠忠誠于愛人,敢于同命運做出最堅強地斗爭,尤其是她的美麗智慧、心地善良,誓死也要保護住自己的愛人,從不屈服于封建禮教制對她的壓迫,表現(xiàn)出了她所具有無與倫比的外在美和無與倫比的內(nèi)心之美,可是這所有的優(yōu)秀品質(zhì)卻不僅沒為她帶來好運,反倒加劇了她的愛情悲劇和凄慘命運。因此,她的結婚日常生活過的非常不輕松。焦母對她百般挑剔,劉蘭芝也滿腹委屈,而焦仲卿卻夾在其中上下困難,這樣折磨的結婚生活命定不能持久。再加上劉蘭芝個性剛強,而焦仲卿個性柔弱,導致雙方解決的方法根本不同。從不同的視角剖析,人們也不難得出結論∶在封建禮教、家庭氣氛、性格特點等的共同影響下,焦劉二人的婚事也必然走上了悲劇。

參考文獻[1]李艷.漢代班昭的婚姻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兼論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人物家庭成員關系的處理[J].濟寧學院學報,2022,43(01):17-23.[2]魏心怡.中西愛情悲劇意識比較——以《孔雀東南飛》和《陰謀與愛情》為例[J].名家名作,2022,(02):85-87.[3]張倩倩.《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源頭再探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04):12-13.[4]李愛菊.品味詩歌之悲歡,比較鑒賞更深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