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試卷模板_第1頁
小初高試卷模板_第2頁
小初高試卷模板_第3頁
小初高試卷模板_第4頁
小初高試卷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南航蘇州附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一年級期中考試試卷物理一、單選題(每小題4分,共44分)1.2024年8月12日上午8:00,隨著國歌的響起,興寧一中2024級高一新生軍訓生活正式開始,軍訓內容包括站軍姿、練隊列、跑操和內務整理,16日下午3:00軍訓大會操表演在學校足球場隆重舉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上午8:00”、“下午3:00”均指時間間隔B.各班級方陣沿足球場跑操一圈,其位移為0C.裁判在會操表演打分中,可以將隊伍中某同學看作質點D.當某班級方陣“正步走”通過主席臺時,以某同學為參考系,其他同學是運動的【答案】B【解析】【詳解】A.“上午8:00”、“下午3:00”均指時刻。故A錯誤;B.各班級方陣沿足球場跑操一圈,其位移0。故B正確;C.裁判在會操表演打分中,同學的形狀和大小不能忽略,所以不可以把他看作質點。故C錯誤;D.當某班級方陣“正步走”通過主席臺時,以某同學為參考系,其他同學是靜止的。故D錯誤。故選B。2.物理學的巨大發(fā)展得益于科學家們創(chuàng)造和應用了許多物理學方法,如比值法、微元法、控制變量法﹑極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關于所用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定義加速度用的是比值定義法B.根據速度定義式,當足夠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這里用了理想化模型法C.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都不需要考慮時,用質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假設法D.在推導勻變速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變速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勻速運動的小段,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把速度變化的過程處理成許多速度不變的過程,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答案】A【解析】【詳解】A.定義加速度用的是比值定義法,故A正確;B.根據速度定義式,當足夠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這里用了極限法,故B錯誤;C.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都不需要考慮時,用質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理想化模型法,故C錯誤;D.在推導勻變速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變速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勻速運動的小段,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把速度變化的過程處理成許多速度不變的過程,這種方法叫微元法,故D錯誤。故選A。3.廣西學生軍訓開展多課目反恐演練。如圖所示為某同學沿豎直桿向上勻速爬升的情景,則該同學()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B.手握桿的力是由手的形變產生的C.手握桿的力越大,該同學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手握得越緊,桿子與手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就會越大【答案】B【解析】【詳解】A.由于同學相對于桿的運動趨勢向下,則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錯誤;B.由于手發(fā)生形變,產生對桿的力,故B正確;C.手握桿的力影響最大靜摩擦力,實際的靜摩擦力始終等于重力,故C錯誤;D.動摩擦因數與材料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彈力大小無關,故D錯誤。故選B。4.在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獲得的一段紙帶如圖所示,A、B、C、D為相鄰的四個計數點,已知AB=1.80cm,BC=2.00cm,CD=2.20cm,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是用秒表測出的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C.打點計時器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0.42m/sD.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0.2m/s2【答案】D【解析】【詳解】A.按打點先后順序每5個點取1個計數點,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并不是秒表測量出的,故A錯誤;B.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故B錯誤;C.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故C錯誤;D.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故D正確。故選D。5.如圖甲所示是一種墻面掛鉤,相鄰掛鉤間的距離d,圖乙的掛包寬度L=3d。在掛包質量一定、肩帶足夠長、掛包與掛鉤間的摩擦可忽略不計的條件下,為了使懸掛時肩帶一端受到掛包的拉力最小,則可將掛包肩帶跨掛在()A.一個鉤子上B.兩個鉤子上C.三個鉤子上D.四個鉤子上【答案】D【解析】【詳解】當合力一定,兩個分力同向時分力最小,為了使懸掛時肩帶一端受到掛包的拉力最小,則只需當兩側肩帶保持豎直時每條肩帶受拉力最小,因掛包寬度為3d,等于四個掛鉤之間的距離,則此時可將掛包肩帶跨掛在四個鉤子上。故選D。6.如圖所示,小球從豎直磚墻某位置靜止釋放,用頻閃照相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圖示照片,圖中1、2、3、4、5所示的小球運動過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均為,每塊磚的厚度為,根據圖中的信息,則()A.位置1是釋放的初始位置B.經過位置2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C.從位置1到4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D.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是【答案】B【解析】【詳解】B.根據題意,由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得,小球經過位置2時的瞬時速度大小為故B正確;C.根據題意,由公式可得,從位置1到4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故C錯誤。D.根據題意,由逐差法可得解得故D錯誤;A.根據題意,由運動學公式可得解得故A錯誤。故選B。7.如圖所示,光滑輕質晾衣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根豎直桿的A、B兩點,衣服通過衣架的掛鉤懸掛在繩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此時衣服更靠近左側直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靜止時左側的繩子張力大于右側繩子張力B.保持兩豎直桿間距離不變,僅將B端移到位置,繩子張力不變C.保持兩豎直桿的距離不變,僅將B端移到位置,繩子張力變小D保持兩固定點不變,僅將右側直桿向左移至圖中虛線位置,繩子張力變大【答案】B【解析】【詳解】A.衣服通過衣架的掛鉤懸掛在繩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掛鉤屬于“活結”,左、右兩車繩子張力相等,故A錯誤;BCD.設繩子間的夾角為,繩子總長為L,兩桿間距離為d,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系有得當B端移到B1位置或B2位置時,d、L都不變,則也不變;由平衡條件可知解得可見,繩子張力F也不變;保持兩固定點不變,僅將右側直桿向左移至圖中虛線位置,則d減小,減小,F減小,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8.在地質、地震、勘探、氣象和地球物理等領域的研究中,需要重力加速度g的精確值。測g值的一種方法叫“對稱自由下落法”,它是將測g轉變?yōu)闇y量長度和時間,具體做法是:如圖所示,將真空長直管沿豎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點豎直上拋小球,測得小球從離開O點到落回O點所用的時間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經過比O點高H的P點,小球從離開P點到落回P點所用的時間為,則g等于()A. B. C. D.【答案】D【解析】【詳解】小球做豎直上拋運動,根據對稱性可知,上升時間等于下落時間,可知從最高點下落到O點所用時間為,從最高點下落到P點所用時間為,則有解得故選D。9.一本質量為m的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一張A4紙夾在書頁間,如圖所示。已知書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A4紙與書頁間的動摩擦因數為2μ,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4紙的質量忽略不計?,F有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A4紙上,若要使書與A4紙一起運動,則A4紙上面書頁的質量應至少大于()A. B. C. D.【答案】C【解析】【詳解】設A4紙上面的書頁的質量為m0,若要使書與A4紙一起運動,則且所以解得故選C。10.如圖為物體做直線運動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圖中,物體在0~t0這段時間內的位移小于v0t0B.乙圖中,物體的加速度為2m/s2C.丙圖中,陰影面積表示t1~t2時間內物體的加速度變化量D.丁圖中,t=3s時物體的速度為25m/s【答案】D【解析】【詳解】A.由v-t圖像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題圖甲中,物體在0~t0這段時間內的位移大于。故A錯誤;B.根據可知2a=1m/s2解得a=0.5m/s2故B錯誤;C.根據Δv=at可知,題圖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t1~t2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故C錯誤;D.由可得結合題圖丁可知即a=10m/s2由圖線與縱軸截距知v0=-5m/s故t=3s時物體的速度為v3=v0+at=25m/s故D正確。故選D。11.如圖所示,小球A、B大小相同,質量分別為2m和3m,豎直懸掛在絲線下方?,F整個裝置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定風力影響,則兩球達到平衡后的位置可能是()A. B.C. D.【答案】B【解析】【詳解】將兩球看成一個整體,根據受力平衡可得,上邊繩與豎直方向夾角滿足以B球為對象,根據受力平衡可得,下邊繩與豎直方向夾角滿足則有即故選B。二、實驗題(每空3分,共15分)12.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現有木板、白紙、圖釘、橡皮筋、細繩套和一個彈簧測力計。(1)為完成實驗,某同學另找來一根彈簧,先測量其勁度系數。他通過實驗得到如圖甲所示的彈力大小F與彈簧形變量x的關系圖像,由此圖像求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________N/m(保留兩位有效數字)。(2)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其讀數為________N;(3)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請將答案填圖在答題卡上)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 D.理想模型法(4)將彈簧也換成彈簧測力計,下列項操作有必要的是。A.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必須相等B.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必須取90°C.橡皮條應和兩繩套夾角角平分線在一條直線上D.同一次實驗中,結點O的位置不變(5)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做法是。A.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B.用兩彈簧測力計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測力計示數之差應盡可能大C.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近一些【答案】(1)55(2)1.90(3)B(4)D(5)A【解析】【小問1詳解】由胡克定律可得由圖甲可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小問2詳解】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其讀數為。【小問3詳解】“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選B?!拘?詳解】A.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適當大些,但不一定要相等,故A錯誤;B.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應適當大些,不一定取90°,故B錯誤;C.橡皮條對結點的拉力與兩細繩套的拉力的合力平衡,而兩細繩套的拉力不一定相等,所以橡皮條與兩繩套夾角的角平分線不一定在一條直線上,故C錯誤;D.同一次實驗中,為了保證兩分力的作用效果不變,結點O的位置不變,故D正確。故選D?!拘?詳解】A.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故A正確;B.用兩彈簧測力計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測力計示數應適當大一些,但不是兩彈簧測力計示數之差要大一些,故B錯誤;C.為了更加準確記錄力的方向,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一些,故C錯誤。故選A。三、解答題(13題:6分,14題:8分,15題:12分,16題:15分,共41分)13.以18m/s的速度行駛的汽車,緊急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其加速度大小為2m/s2。求:(1)汽車在剎車后10s內通過的距離;(2)汽車在第8s內通過的距離。【答案】(1)81m(2)3m【解析】【小問1詳解】剎車時間為則汽車只能運動9s,所以汽車在剎車后10s內通過的距離為9s內通過的位移,根據代入數據解得【小問2詳解】根據可得汽車運動7s末的速度為汽車在停止前第2s內的路程,即汽車在7s末到8s末這段時間的路程,則有14.如圖,重力為10N的木塊,恰好能沿傾角為30°的斜面勻速下滑;將此木塊置于水平面上,用與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拉力F拉著,木塊恰好作勻速直線運動。已知木塊與斜面間和木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相等。求:(1)木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拉力F的大小?!敬鸢浮浚?);(2)【解析】【詳解】(1)木塊沿斜面勻速下滑,則有解得(2)物塊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有解得15.如圖所示,帶滑輪的斜面體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角。輕質細線跨過頂端的光滑定滑輪。細線一端拴接物塊A,另一端與另外兩根細線結于O點,形成死結。結點O下方細線懸掛質量為的B物塊,左端細線用一水平力F拉住。靜止時,滑輪左邊細線與豎直方向成角,此時物體A與斜面體C間恰好無摩擦力。(1)求物塊A的質量。(2)現保持O點的位置不變,沿順時針方向緩慢調整力F的方向直至豎直,期間所有物體均保持靜止,問在此過程中F力的變化情況?并求出此過程中F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為了實現(2)中的條件,斜面體C與物塊A間的動摩擦因數至少要多大?(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答案】(1)4kg(2)F先減小后增加,F的最小值為,最大值為(3)【解析】【小問1詳解】對O點受力分析可知,細繩的拉力為對A分析可知解得mA=4kg【小問2詳解】對O點受力分析如圖,保持O點的位置不變,沿順時針方向緩慢調整力F的方向直至豎直,可知F先減小后增加,F的最小值為最大值為【小問3詳解】當F豎直向上時細繩拉力最小為零,可知此時A受摩擦力最大,根據解得動摩擦因數至少16.如圖所示,一滑塊從固定斜面頂端A由靜止下滑,最終停在C點。已知AD的高度h=3m,BD的長度L1=4m,AD⊥BD,斜面與水平面在B點平滑連接,BC的長度L2=10m,小滑塊從A點運動至C點的總時間為5s,假定小滑塊在AB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BC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求:(1)小滑塊滑至B點時速度大小vB;(2)小滑塊從A運動到C點的平均速度的大?。捎?/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