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第十一高中等三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1頁
吉林省長春市第十一高中等三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2頁
吉林省長春市第十一高中等三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3頁
吉林省長春市第十一高中等三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4頁
吉林省長春市第十一高中等三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三校聯(lián)考高二語文試題本試卷共23題,共150分,共8頁。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卡。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yè)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八月五日發(fā)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相當廣泛的社會聯(lián)系,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人的監(jiān)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tǒng)中的風云人物之一。在馬歇爾系統(tǒng)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tǒng)的政策在中國當大使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期,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fā)表為適宜。中國是亞洲的重心,是一個具有四億七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美國的了。可是,一則,美國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戰(zhàn)爭;二則,歐洲人民的覺悟,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的興起,特別是蘇聯(lián)這個空前強大的和平堡壘聳立在歐亞兩洲之間,頑強地抵抗著美國的侵略政策,使美國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則,這是主要的,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眾組織的力量已經空前地強大起來了。這樣,就迫使美帝國主義的當權集團不能采取大規(guī)模地、直接地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而采取了幫助蔣介石打內戰(zhàn)的政策。好辦法,美國出錢出槍,蔣介石出人,替美國打仗、殺中國人,變中國為美國的殖民地,實現(xiàn)“對華友好的傳統(tǒng)政策”。那些近視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不是嗎?你們能在白皮書和艾奇遜信件里找到一絲一毫的仁義道德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英國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開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么呢?他看見了一種現(xiàn)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號,講革命??傊菦]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摘自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材料二:《別了,司徒雷登》是毛澤東于1949年8月18日發(fā)表的一篇文章,抨擊艾奇遜發(fā)表的《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和美國扶持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的政策,向美帝國主義告別,表達了無限的豪邁和樂觀?!秳e了,“不列顛尼亞”》是新華社記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寫的一篇短新聞,向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告別,表達了民族強盛的自豪感。“別了”一詞被當代中國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與《別了,司徒雷登》這篇文章緊密相關。這篇文章寫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是中華民族向帝國主義列強欺凌史的告別宣言。不說“再見”,只道“永別”,“別了”一詞被賦予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皠e了,司徒雷登”,別了,帝國主義欺凌史。1945年2月,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與蘇聯(lián)達成分割遠東的秘密協(xié)定,意圖在太平洋戰(zhàn)爭結束后,美蘇以中國長城為界南北劃分勢力范圍。1945年4月,羅斯福逝世,落實雅爾塔秘密協(xié)定的任務轉到馬歇爾身上,他相中了司徒雷登,1946年的7月,司徒雷登被正式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5月,解放軍橫渡長江,為避免中國倒向蘇聯(lián),司徒雷登向美國國內提出承認中共新政權的建議,遭到拒絕,無奈回國。此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用種種策略,企圖扼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甚至不惜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中國人民歷經血與火的考驗,將帝國主義的欺凌史掃進了垃圾桶。別了,“不列顛尼亞”,別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史。別了,“不列顛尼亞”,既是向不列顛尼亞號郵輪告別,也是向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告別。英國、美國等國家在之后也始終沒有停止攪亂香港的圖謀,1997年掀起金融危機沖擊香港金融市場、2013年挑動“占領中環(huán)”非法集會、2019年煽動香港暴亂,均被祖國一一化解。中國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帝國主義的殖民史、欺壓史都將一“別”不復返。(摘編自王洪濤《從〈別了,司徒雷登〉到〈別了,“不列顛尼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司徒雷登“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的行為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其實質是借“愛”中國之名,行侵略中國之實。B.《別了,司徒雷登》在分析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時,并未局限于中美兩國,而是展現(xiàn)出對世界整體局勢的宏觀把握。C.《別了,司徒雷登》用聞一多、朱自清等人的行為,呼吁有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放棄幻想,準備戰(zhàn)斗。D.“別了”一詞在兩則材料中都有告別之意,都有深刻內涵,都展示出中國人強烈的民族豪情,也激勵中國人接續(xù)奮斗。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美國不能采取大規(guī)模、直接武裝進攻中國的政策,這是由當時戰(zhàn)爭的客觀形勢決定的。B.美國的白皮書本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結果卻成了證明其沒有仁義道德的依據(jù)。C.材料二論述告別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壓史、殖民史后,得出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的結論。D.材料二主要通過對兩篇文章內容的分析,來表達對中華民族強大興盛的自豪感。3.根據(jù)材料一的內容,下列不能支撐材料二中“《別了,司徒雷登》表達了無限的豪邁和樂觀”的觀點的一項是()(3分)A.中國是亞洲的重心,奪取了中國,整個亞洲都是美國的了。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和民眾組織力量已經空前地強大起來了。C.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D.司徒雷登大使老爺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中畫橫線句子的論證效果。(4分)5.俗話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請根據(jù)材料談談《別了,司徒雷登》對我們從全局“看問題、想問題”有什么啟示。(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詩人(英)毛姆①我對名人并沒有那么大的興趣,有太多人都為一種強烈的沖動所擾,就是想要親近這個星球上的偉大人物,這每每讓我不以為然。當別人提議,我可以見一見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輩,這樣的機會我總會尋覓得體的借口避開。所以當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將我引見給卡利斯托·德·圣阿納時,我婉拒了。但難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誠的:圣阿納不但是個了不起的詩人,還是個被人們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種歷險已經是傳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這個人,會很有意思;但他年歲已經太大,這時候接見一個陌生人、外國人,對他來說只能是種煩擾。②記得我第一次讀他的詩是二十三歲,當時迷戀得手不釋卷;他詩句中有種激情,有種英雄的孤傲和斑斕的生命力,一下讓我神魂顛倒。因為那些擲地有聲的詩句和繞梁不止的韻律已經和我美好的青春記憶交纏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讀起它們來依然會心跳加速。我一向認為卡利斯托先生在讀者中的聲望是他應得的。當年每個年輕人都能脫口而出他的詩句,而我的朋友會無休無止地跟我討論他瘋狂的舉動、狂熱的演說(詩人之外他也是個政治家)。但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隱居在他的家鄉(xiāng)埃西哈,不屑和這個再沒有什么能讓他感興趣的世界為伍。③“他現(xiàn)在看上去怎么樣?”我問?!吧癫刹环?,”“你有他的照片嗎?”“有就好了。他三十五歲之后就拒絕面對鏡頭。他說他只想讓后世見到他年輕時的樣子?!雹芪抑浪贻p時極為俊美,當他意識到青春一去不返時創(chuàng)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詩,從中你可以清楚讀到曾經被如此愛慕的容顏終于逝去,所領受的那陣刺痛是多么苦澀,多么冷酷。⑤但我還是拒絕了朋友的好意。再讀一遍那些耳熟能詳?shù)脑娋洌揖鸵呀浐軡M足了,而我也更喜歡在埃西哈那些陽光掃過的安靜街巷自顧自漫行。所以,當我到達埃西哈的當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給我的字條時,我是大為驚異的。他說,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一點登門一見,會讓他非常高興。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時間登門造訪,我好像也沒有其他選擇了。⑥埃西哈是教堂之鎮(zhèn),隨便走幾步便能看到斷壁殘垣,或者是有鸛鳥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過輝煌,很多這些白色的房子,石頭大門上都有氣勢雄偉的紋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這樣一棟房子里,拉了門鈴之后我站在欄桿外,雖然我聽見鈴聲穿透了屋子,但無人應答,我搖了第二次,第三次,終于一個老婦來到了門口。⑦“你要干嗎?”她問。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緒不佳,我猜她是在這里照顧老詩人的。我把名片遞給她。“我跟你們主人有約。”⑧她把大門打開,讓我進去。告訴我在那里等著之后,她便丟下我上樓去了。這個建筑的各種比例都很大氣,但油漆已經黯淡,地上的瓷磚多有碎裂,還可見到多處灰泥大塊大塊地剝落。這里每樣東西都散發(fā)著貧寒的氣息,卻見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窮。對他來說,有不少時候錢其實來得很容易,只是他從來不覺得這是件要緊的東西,總花錢如流水?,F(xiàn)在你也很容易看出來他對自己生活的拮據(jù)根本不屑一顧。院子中間有張桌子,兩側各放一張搖椅,桌上的報紙已經是半個月之前的了。我開始猜想在溫暖的夏夜,坐在這里抽煙時,是怎樣的夢幻充斥著他的思緒。柱廊之下,墻上掛著一些西班牙的繪畫,顏色暗沉,畫藝也拙劣。這個場景,再加上我朦朧勾勒的種種聯(lián)想,和這位浪漫詩人的形象太過相稱,我?guī)缀跻贿@個地方的氣魄所壓倒。我之前對于這次會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為何略覺得無聊,但現(xiàn)在開始有些局促起來,點了一支煙。我是照著時間來的,不知老先生是給什么耽擱了。這種寂靜讓人有些不安。⑨我聽見有聲響,心跳快了起來。我現(xiàn)在有些激動了,等到看見他走下樓梯時,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這是位個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頭發(fā)依然很茂密,而濃密的眉毛依然是烏黑的,這讓他的黑眼珠里閃過的火焰更添了一分嚴峻的氣勢。在他的年紀,眼神依然保有那樣的光芒讓人贊嘆。他不帶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靜地審視著我。他的衣服從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著一只寬邊帽。在他的儀態(tài)中有種自在和高貴。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樣子,他身上沒有一寸不像個詩人。⑩他緩緩向我走來。他的眼睛也絕對像是鷹的眼睛。這對我來說,似乎是個重大的時刻,因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詩,輕柔而動人。我很不好意思。還好我之前準備了該如何跟他打招呼?!按髱?,我這樣一個外國人能和您結識真是萬分榮幸?!?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搖曳了一下,嚴厲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彎成弧線?!拔也皇窃娙?,先生,我是賣豬鬃刷子的。你弄錯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我找錯了一幢房子。文本二: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英國著名現(xiàn)代小說家和劇作家,因其短篇小說成就最高,被稱為“英國莫泊桑”和“短篇小說大師”。毛姆的短篇小說,故事性強,極具可讀性。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他要精心地編織故事情節(jié),繼而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巧妙設計。在長期的寫作中毛姆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又被人稱為“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人”?!睹范唐≌f的藝術特色》(有改動)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愿給年歲已高的詩人帶來生活煩擾,這是“我”拒絕朋友將我引見給偉大詩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B.小說補敘了“我”第一次閱讀詩人作品時的情境,“手不釋卷”“心跳加速”,表現(xiàn)了“我”對詩作的高度認可與熱愛。C.老婦人在“我”第三次搖門鈴后才終于出現(xiàn),故意拖延開門的時間;讓我進去之后,她便丟下我上樓去了,可見他們經常被來訪者打擾而“情緒不佳”。D.在“我”的想象中,詩人的樣子最好是穿著黑色的衣服,手中拿著寬邊帽,具有自在和高貴的儀態(tài)。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運用渲染的手法塑造人物,通過朋友與“我”無休無止的討論,表現(xiàn)了詩人才華橫溢、神采不凡的特點。B.第⑧段寫詩人的住所環(huán)境和屋內陳設,營造黯淡、破舊環(huán)境,襯托出我心中詩人清貧、浪漫的形象。C.“不帶笑意的眼神”“冷峻的審視”“犀利的眼神”等細節(jié)描寫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寫出了我想象中的詩人那種桀驁冷峻的氣質。D.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有限視角來敘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故事情節(jié)曲折,語言幽默風趣,引人入勝。8.小說以“詩人”為題,“詩人”沒有出現(xiàn),而“我”卻貫串全文。請分析“我”在小說中的作用。(4分)9.毛姆被譽為“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人”,請結合文本談談毛姆小說是如何體現(xiàn)“最會講故事”的。(6分)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此謂治國在齊其家。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有刪改)材料二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比划斀裰畷r,天下之害孰為大?曰:“若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下之害也。又與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北卦唬骸皬膼喝速\人生?!笔枪蕜e①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②以易別?!比患醇嬷梢砸讋e之故何也?曰:“藉為人之國,若為其國,夫誰獨舉其國以攻人之國者哉?為人之都,若為其都,夫誰獨舉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為人之家,若為其家,夫誰獨舉其家以亂人之家者哉?為彼猶為己也。然即國、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即必曰天下之利也?!苯裎釋⒄笈c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為正③。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yǎng)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者,其故何也?故君子若欲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當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萬民之大利也。(節(jié)選自《墨子·兼愛下》,有刪改)【注】①別:指將別人與自己區(qū)分開,分別對待(指相惡)。②兼:指視人如己(指相愛)。③正:同“政”。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是以A老而無妻子者B有所侍養(yǎng)以終C其壽D幼弱E孤童F之無父母者G有所放依H以長其身。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家讓”與“無辭讓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兩句中的“讓”字含義相同。B.“兼以易別”與“其未兆易謀”(《〈老子〉四章》)兩句中的“易”字含義不同。C.“人家不相亂賊”與“賊愛其身”(《墨子·兼愛上》)兩句中的“賊”字含義不同。D.“皆聞兼而非者”與“人而不仁”(《論語·八佾》)兩句中的“而”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禮記》認為,治國先要治理好家,孝順是用來侍奉君主的原則,尊兄是用來侍奉長官的原則,仁慈是用來使役民眾的原則。B.《禮記》認為,厭惡上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下級;厭惡下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上級。C.墨子認為,仁德的人應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畢生事業(yè),因此他提出了兼愛的觀點,主張要對他人有利。D.墨子認為,如果對待別人的國家、城邑和家族,就像對待自己的國家、城邑、家族一樣,就不會動用自己的力量去攻伐別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兩則材料對“治天下”的看法有何異同?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15-16題。讀書陸游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①蠅頭二萬言。讀書辛棄疾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較量。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咀ⅰ竣僬n:閱讀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陸詩思路清晰,前兩句概括寫讀書的目的,后兩句描寫了燈下讀書的情景。B.辛詩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難明,這與作者在現(xiàn)實中理想屢屢碰壁有關。C.辛詩三、四句寫讀到書中古人寫的有趣的情節(jié)時,詩人會為之捶胸頓足,捧腹大笑。D.兩首詩語言都淺顯平易,描寫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細節(jié),但淺中有深意。16.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獲取哪些讀書方面的啟示?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7.補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憑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聲類聲,以形寫聲。突出樂聲的起伏多變、優(yōu)美動聽。(2)初唐時期,在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奔赴邊塞為國建功也一度成為一種社會風氣。高適的《燕歌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這一句就是很好的證明。此外,對于敢于為國效力的人,最高統(tǒng)治者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這就直接推動了這種風氣的形成。(3)鏡與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詩詞中屢見不鮮,古人常攬鏡自照以表達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一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茫茫一片雪白,空空如也,連一個褶皺也找不到。在別地趕路,總要在每一段為自己找一個目標,盯著一棵樹,趕過去,然后再盯著一塊石頭,趕過去。在這里,睜疼了眼也看不見一個目標,哪怕是一片枯葉、一個黑點。于是,只好抬起頭來看天。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一點兒沒有被吞食、被遮蔽,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扎扎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天邊漸漸飄出幾縷煙跡,并不動,卻在加深。疑惑半晌,才發(fā)現(xiàn),那是剛剛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來越多,終于構成了一種令人驚駭?shù)匿侁?。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來仔細觀看,最后得出結論:那全是遠年的古戰(zhàn)場留下的墳堆。我在望不到邊際的墳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xiàn)出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隨之,更多的圖像在我腦海里接踵而來:中原慈母的白發(fā),江南春國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xiāng)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咆哮時的怒目,丟盔棄甲后的軍旗……這一切,隨著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而去。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看似既重復又矛盾,而極具藝術表現(xiàn)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4分)19.文中“煙跡”與“煙塵”都用到了“煙”字,意蘊卻全然不同,請結合文段加以賞析。(4分)(二)語言文字語用Ⅱ(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讀范遷的長篇小說《錦瑟》,我總會不由自主想起司湯達的《紅與黑》,其主人公都是那樣栩栩如生。這當然歸功于作者對人生的深入思考,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對小說藝術的A的追求。卓越的敘事技巧,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