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題匯編PAGEPAGE1專題07文言文閱讀(紀事本末類)無論新高考卷還是全國卷,2024年高考文言閱讀依然是雙文本,850字左右。文言文閱讀題型相對穩(wěn)定,力求通過-種平穩(wěn)平和的方式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但是,從選材的角度看,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的文言文閱讀選材又邁出了較大的一步,文言文閱讀試題材料分別從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雜史、別史、諸子等經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局限于史傳文和紀事本末體。新高考卷從《戰(zhàn)國策》《東觀漢記》,尤其是在文本內容上,直接對接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中的“責任與擔當”這一單元主題,正是落實教材任務群的顯現(xiàn),也是與教材的潛在關聯(lián)??忌鷤儗盍晖督敌倥皇虏⒉荒吧??!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背誦篇目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其中涉及司馬遷因為李陵游說而招致宮刑。世人在同情司馬遷的同時,也對李陵產生同情之心。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蘇武傳》有李陵勸說蘇武投降一段。文言文閱讀簡答題也從分析傳主的品質變?yōu)椤案攀觥蔽恼聝热?、評價觀點,這雖然有因文設題的因素,但這細微的變動正是"穩(wěn)中求變"精神的體現(xiàn)。一.命題特點:1.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德修身2024年新課標II卷文言文閱讀為組合文本,材料由三部分組成,分別選自《史記●魏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和《論衡●非韓》。材料一講述魏文侯禮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講述漢太子與“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則是漢代思想家王充對上述兩個歷史故事的評述。第14題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三王充議論的基礎上,歸納出材料-一中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與材料二中“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兩件事的相似之處。兩件事情表面上無關,但在“力少則修德"上是相通的,試題考查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將崇德重禮、尊賢敬長轉化為自覺行為。2.教考銜接進一步加強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顯性的如文言文第11題,分別與

教材中《老子》《孔雀東南飛》《愛蓮說》《項脊軒志》相聯(lián)系。隱性的如古代詩歌閱讀中,考查學生能否由試題給出的詩句聯(lián)想到《蘭亭集序》,聯(lián)想到《琵琶行》。這樣的試題設計能夠引導一線重視語文課文,打破刷題的怪圈,促使老師真正重視手頭的教材使用,而不是去猜題押題刷題。文言文詞語考查走向“綜合”“全面”,因此,在今后的復習中,文言文的詞語部分,就應該著眼于重要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至于復習篇目,公則要關注教材的每篇古詩文,甚至是初中的。

3.有強烈的語文的學科特色。首先是跨學科的素材比較多,但考點設計、學生答題運用的能力依然是語文學科的。試題在打破題型界限上做了很多的探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破除答案唯一性,破除思維固化,有極好的作用,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點。比如文言文第14題: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高中文言文是兩段式的,即會給出兩個文言文段。這兩個文言文段不是隨便給,而是有其背后的邏輯。第一篇是給一個史料,也即歷史的事件;第二篇是給一個史評,即對歷史的看法。文言文題本身很簡單,但我想就這兩段材料的選擇,說一些題外話:歷史事件是客觀的,但歷史評價是主觀的。我們學語文,絕對不是只記幾個孤立的事件,只記一些無關緊要的年代;我們學語文,學的其實不是文章本身,而是借助歷史的材料,來培養(yǎng)自己的人生觀,培養(yǎng)自己看待歷史的視角和方法,來更好地讓我們理性看待現(xiàn)如今的世界。此題作為一道簡答題,因考查的能力要求有所提升——不僅包括理解分析能力,還包括批判性思維能力,所以分值比去年有所增加。4.史事+史評多文本選材,注重批判性思維。之前文言文選材多是人物傳記,自新高考開始,選材上更加多元,議論說理類文本比重增加,而且引入多文本的形式,這就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有扎實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才能讀得懂;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多文本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考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二、閱讀技巧關注“三標志”與“一評價”紀事本末類文言文,閱讀時可以按事件分層,“時、地、人”是事件分層的“三標志”。一般來說,“時、地、人"有一點發(fā)生變化,事件就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因為“時、地、人”不同,事件一般也會不同。據此,可以把事件劃分層次。另外,這類文章,有的有評價性文字,這些文字往往是寫作意圖的體現(xiàn),也是主要的關注點。(1)時間注意年號及相關的具體時間,古代紀年主要用的是年號紀年法和干支紀年法。年號紀年的標志是:①年號+初,如:開元初。2年號+具體年份,如:武德九年。③年號+末,如:建安末。④皇帝十年號+干支,如: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干支紀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詞。(2)地點要特別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點明確介紹出來外,要注意"知、守、除、遷、貶、改"等詞語后面所帶的地點,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地方長官。(3)人物主要注意什么人,擔任什么官職,擁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體權力,具體管理哪方面的工作。要特別注意人物之間的關系。在這類文本中,因為人物多是朝廷官員,所以,他們涉及的關系主要有:①與皇帝及上級之間的關系。②與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間的關系。③與下屬之間的關系。④與黎民百姓之間的關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會涉及他(她)與直接相處之人及對其有間接影響之人的關系,很多與家庭背景有關系,比如受祖父、父親的影響等。(4)評價評價性的文字多在文章結尾,有時也穿插在全文中。特別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以及人物處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態(tài)度、觀點,處理后的反映與效果,得到的評價等。三、2025年備考建議1.建議對文言文單元任務再梳理,重視課內文言文閱讀的同時,拓展與之相關篇目,尤其重視史論類文本練習,學會思辨。

2.平時的練習中強化語境意識,一些固定詞組也要靈活掌握,不能僵化記憶。如“是以”,文言文中一般翻譯為“因此”,而有的文章語境中翻譯為“這用以”。

第10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其中“而已”一詞會對部分考生產生影響,“而已”在文言文中一般翻譯為“罷了”,經常出現(xiàn)在句末,而本題中,“而已”作為兩個單音節(jié)詞出現(xiàn),應該翻譯為“然而已經”斷句后出現(xiàn)在了句首,一部分語境意識差的考生容易失分。3.重視教材中的語基,句式雖然沒有直接考查,單元研習任務中提及,同時對于讀懂文本意義重大,虛詞再次出現(xiàn),句式不會太遠,全面復習,不存僥幸心理。

4.關聯(lián)教材,指導教學。近幾年高考文言文命題一直注重課內外關聯(lián),雖然文言文選文是課外的,但答案卻與課內所學緊密相關。同時引導考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不能拘于一隅之見,對相關事件、人物要從不同時間節(jié)點、思考角度進行評判,注重批判性思維品質的提升。?【【2024年】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摇<榷勚?,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ADF11.C12.C13.(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14.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追擊漢軍?!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盀閷⒍怠迸c“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為之”做“效死以戰(zhàn)”的狀語,“效死”是“戰(zhàn)”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D處斷開?!半m……,而……”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故選ADF。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tǒng)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我有一個親哥哥。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當”,主持,引申為率領;“?!?,專門,可意譯為“全力”;“鄉(xiāng)”,同“向”,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引申為對付。(2)“得當”,適當的機會;“愧”,感到慚愧;“文”,文飾,掩飾。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和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手法的能力。作答此題,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為漢軍將領,已經喪失了一個漢軍將領的節(jié)操,故稱“大節(jié)喪”。“余無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緇之素,不可復白”而來。已經染色的素絲不可能回復白色,因此李陵“大節(jié)喪”,投降之罪無可辯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結論句“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投降叛逆之罪無可辯白。試題即要求考生從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這一觀點的史實。與此相對應,考生可以從材料一中找到: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即“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單于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并立為右校王,李陵與降將衛(wèi)律一起受到單于重用,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萬余騎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日。說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單于已是事實。參考譯文:材料一:李廣有個孫子名叫李陵,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風范,讓他在酒泉、張掖一帶教士兵射箭,以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出擊匈奴時,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屯墾戍邊的人,都是荊楚地區(qū)勇敢的人和奇才劍客。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臣愿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被实圪澰S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李陵到達浚稽山,與單于軍隊相遇,匈奴約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軍隊。李陵搏戰(zhàn)攻擊,匈奴軍轉身退回上山,漢軍追擊,殺敵幾千人。單于大驚,召集八萬多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的軍隊在樹林間徒步與匈奴騎兵戰(zhàn)斗,又殺敵幾千人。李陵的部隊被困在山谷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殺死,無法前進。李陵說:“沒有臉面回去見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憤怒,群臣都責備李陵,皇帝拿這件事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極力辯護說:“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結交士人講信用,常常奮不顧身來為國家的危難而獻身,他歷來積鑄的品德,我認為有國士的風度。而且李陵率領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踐(深入)敵人的軍事要地,阻擋(抵擋)數萬敵軍。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然而他摧垮、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應該是想得到恰當的機會來報效朝廷?!睗h武帝認為司馬遷在誣陷欺騙,把司馬遷下獄(關進牢獄),施以宮刑。很久以后,漢武帝才對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于是對武帝說:“抓獲了匈奴俘虜,說李陵在教單于制造兵器,以防備漢軍?!庇谑菨h武帝下令誅殺了李陵全家。不久后聽說,教單于練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李緒,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將李緒刺殺。匈奴單于的母親大閼氏要殺李陵,單于將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閼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封其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一起都成為掌權的貴族。衛(wèi)律常常伴在單于身邊,李陵則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議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廣利率七萬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將與李陵率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zhàn)了九天。(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罪行顯著而不可掩蓋。如果說他孤軍奮戰(zhàn)而無援助,那么他率領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漢武帝命令他無法推辭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禍,他將災禍轉嫁給了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zhàn)九天,難道也要把罪責推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受單于的控制,不得不追擊轉戰(zhàn),那么匈奴難道沒有可信任的人嗎?如果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讓他深入敵境與漢將對峙呢?司馬遷為李陵文過飾非好像不夠,卻不斷地稱贊李廣,以此來獎掖其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yè)。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jié)已失,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二、(2024·新高考ⅠⅠ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彼娜藶閴垡旬?,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狈蚍ǘ戎φ?,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注]

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10、材料一畫紅色線(原題為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魏君賢A人B是禮C國人D稱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圖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原題為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14、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敬鸢浮?0.CEH11.A12.C13.(1)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呢?(2)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14.(1)敬賢禮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禮敬段干木,都是通過尊重賢士來贏得他們的支持。(2)化解危機:太子通過敬重四皓,化解了漢高祖廢太子的危機;魏文侯通過禮敬段干木,使得秦國不敢輕易進攻魏國。(3)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過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賢士,使得他們愿意為其效力,從而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窘馕觥?0.CEH【解析】句意: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謀取?!百t人是禮”:賓語前置句,“禮賢人”,做“魏君”的謂語和賓語,;“國人稱仁”:主謂賓結構;“上下和合”:主謂結構。11.A【解析】A項錯誤。同“宴”,宴飲/同“宴”,安樂,歡樂。句意:等到安閑的時候,設置酒宴。/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后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B項正確。怪,以…為怪,意動用法/恥,以…為恥,意動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怪。/不以互相學習為恥;C項正確。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句意: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劉邦獻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D項正確。同“軾”,車前橫木。此用為動詞,古人立而乘車,低頭扶軾以表敬意的禮節(jié)。句意: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12.C【解析】“留侯親自招來的”錯誤,“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說這四個人原本是留侯推薦,呂后“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最終招致而來的,不是“留侯親自招來的”。13.(1)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呢?(2)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解析】(1)“辟”,通“避”,逃避,躲避;“自”,自愿;“游”,交游。(2)“…者,…也”,…的原因是…,…是因為;“賢”,以…為賢;“高”,形容詞做動詞,推崇。14.(1)敬賢禮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禮敬段干木,都是通過尊重賢士來贏得他們的支持。(2)化解危機:太子通過敬重四皓,化解了漢高祖廢太子的危機;魏文侯通過禮敬段干木,使得秦國不敢輕易進攻魏國。(3)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過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賢士,使得他們愿意為其效力,從而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窘馕觥勘绢}考查篩選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較材料的能力。王充的觀點從行動、效果、策略上點明了二者的相似之處。從行動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四皓是當時著名隱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閭”,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子夏是“孔門十哲”之一。“太子”“文侯”都禮敬賢士。從效果上看,“以消高帝之議”,材料二指出“上欲廢太子……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竟不易太子”;“卻強秦之兵”,材料一指出“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材料三補充說明“秦兵為之不至”。二人都巧妙化解了危機。從策略上看,王充認為“強弱不敵,眾寡不同”“力少則修德”?!耙跃从酿┒穸Y之,太子遂安”“消高帝之議”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的策略,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參考譯文】材料一:文侯師從子夏學經書,以客禮對待段干木,經過他的鄉(xiāng)里,沒有一次不憑軾致敬的。秦國曾想進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對他有什么企圖?!蔽暮钜虼说玫街T侯的贊譽。(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皇上想廢掉太子,另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趙如意。呂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呂澤強制張良,堅持要求說:“給我出個計策?!睆埩颊f:“想一想皇上不能招致朝中的,當今天下有四個人,現(xiàn)在您果真能夠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遜,用車迎接,再讓能言善辯者去請,(他們)應當會來?;噬现肋@四個人有才能有德行,這對太子是一個幫助?!睗h十二年,劉邦在打敗黥布歸來后,病情更加嚴重,更加想更換太子。等到宴會時,就擺設酒席,太子侍奉在席上。四位老人跟隨太子,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頭發(fā)眉毛雪白,衣冠非凡。劉邦感到很驚奇,就問:“這些人是干什么的?”四人上前對答,各說自己的姓名。劉邦聽了大吃一驚,說:“我過去尋找你們好幾年,你們總是逃避我,現(xiàn)在你們?yōu)槭裁粗鲃痈业膬鹤咏挥文??”四人都說:“陛下輕視士人喜歡罵人,我們?yōu)榱x不愿受辱,所以才惶恐地逃避。我們私下聽說太子為人仁愛孝順,恭敬愛士,天下的人沒有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效死力的,所以我們就主動來了?!眲钫f:“有幸煩勞各位終于能來調教護衛(wèi)太子?!彼娜司淳谱8M戤叄涂觳诫x去。劉邦起身離開,撤酒。最終沒有更換太子,這是留侯張良招來這四個人的功勞。(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議論者中有人說:“魏文侯到里巷對段干木表示敬意,秦軍因此不去攻打魏國,并不是法制的功效。雖然在保全國家方面有好處,也不值得重視。”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養(yǎng)活三軍士兵,明確賞罰法令,嚴厲刑法,富國強兵,這就是法制。六國滅亡,都滅亡在秦國的軍隊。六國的軍隊并非不精銳,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強,然而戰(zhàn)不勝,甚至于被打敗滅亡,這是因為強弱不相當,多少不一樣,即使明確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用處呢?假使小孩違背了大力士孟賁的心意,孟賁發(fā)怒,小孩持刀跟孟賁對打,小孩肯定不能取勝,因為力量遠遠不如孟賁。要是孟賁發(fā)怒,而小孩講究禮節(jié)對他非常恭敬,孟賁才會不忍加害。秦國與魏國,就像孟賁與小孩一樣。力量弱小就該講究德行,軍隊強大就該發(fā)揚威力。秦國靠軍隊強大,威力無窮戰(zhàn)無不勝。卻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漢高皇帝議論想廢掉太子劉盈,呂后很擔憂,立即召見張子房來出謀劃策,張子房教太子用謙恭的態(tài)度去迎請四位受高皇帝敬重的白發(fā)隱士,并送給厚禮,這樣太子的地位安穩(wěn)了。太子敬重厚待四位白發(fā)隱士來消除了高皇帝廢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對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強大的秦軍一樣。【2023年】【2023年】一、(2023·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于曹,曹君袒裼而觀之,釐負羈與叔瞻侍于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曹君弗聽。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曰:“公從外來而有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曰:“吾聞之,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吾是以不樂?!逼淦拊唬骸拔嵊^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必摿b曰:“諾。”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公子見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辭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謀曰:“昔者晉獻公與寡人交,諸侯莫弗聞。獻公不幸離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將仿今其宗廟不被陰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則非與人交之道,吾欲輔重耳而入之晉,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車五百乘,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重耳入之于晉,立為晉君。重耳即位三年,舉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又令人告釐負羈曰:“軍旅薄城,吾知子不違也,其表子之間,寡人將以為令,令軍勿敢犯。”曹人聞之,率其親戚而保釐負羈之閭者七百余家,此禮之所用也。故曹,小國也,而迫于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蒞之,此所以絕世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恐為曾傷G君H不如殺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窮,指困窘、困厄,與《送東陽馬生序》中“窮冬烈風”的“窮”意思相同。B.出入,表示“大約”,與《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時宰殺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稱為血食。D.絕世,指斷絕了諸侯的世系傳承,與成語“絕世無雙”的“絕世”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無禮對待,叔瞻預見到這件事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后果,主張殺掉重耳以杜絕后患,曹君沒有聽從叔瞻的建議。B.釐負羈參與了接見重耳的活動,為曹君對重耳無禮感到憂心仲仲,他妻子問明原委后,積極幫他出主意。C.離開曹國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國、秦國,秦穆公念在過去晉獻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護送重耳返回晉國,立重耳為晉君。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討伐曹國,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但對釐負羈則給予了特別的關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2)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敬鸢浮?0.BFG11.A12.D13.(1)他如果返回祖國,必會聲討對他無禮的人,那曹就是第一個了。(2)就在壺里盛上黃金,用飯把它裝滿,用璧蓋上,晚上派人送給晉公子?!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您對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有機會回國成為君主而發(fā)兵,那就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遇之無禮”的主語是“君”,“禮”是“無”的賓語,賓語后斷開,且“彼”代指“晉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語,“彼”前斷開,所以B處斷;“彼”是主語,“有時”是狀語,修飾謂語“反國而起兵”,這中間不可斷開,且“若”和下一句“即”構成“如果……就會……”的假設句,“即”前斷開,所以F處斷;“傷”是名詞,意為“禍害”,做“為”的賓語,后面斷開,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語,所以G處斷。故斷句處為:BFG。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以及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意思相同”錯誤。“窮冬烈風”的“窮”意思是“深”,“窮冬”即“深冬”“隆冬”。句意:現(xiàn)在困窘逃亡,路過曹國。/隆冬時節(jié),刮著猛烈的寒風。B.“出入之迂也”的“出入”,出來進去。句意:大約十年。/出來進去都要繞道。C.正確。D.“絕世無雙”的“絕世”,冠絕當代。句意:這就是斷絕后代的原因。/姿才超眾,天下無與倫比。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D.“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錯誤,文中“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意思是“把叔瞻從城上吊下來,我將殺掉他陳尸示眾”,是讓曹君把叔瞻從城上吊下來,由重耳自己殺掉示眾,且并沒有說要“大開殺戒”。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如果;“返”通“返”,返回;“無禮”,無禮之人;“首”,第一個。(2)“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狀語后置句,應為“于壺盛黃金,以餐充之”,在壺里盛上黃金,用飯把它裝滿;“加璧其上”省略介詞“于”;“遺”,送給。參考譯文:過去晉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過曹國,曹君趁他脫去上衣時偷看他的駢肋。釐負羈和叔瞻在前侍奉。叔瞻對曹君說;“我看晉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對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有機會回國成為君主而發(fā)兵,那就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辈芫宦牎a嵷摿b回家,臉上不高興,他的妻子問他說:“您從外面回來,帶著不高興的神色,為什么?”負羈說:“我聽說,有福輪不到,禍來牽連我。今天國君召見晉公子,待他沒有禮貌。我夾在里面,因此不高興。”他的妻子說:“我看晉公子像大國的君主,他的隨從人員像大國的相國?,F(xiàn)在困窘逃亡,路過曹國,曹國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果返回祖國,必會聲討對他無禮的人,那曹就是第一個了。您為什么不先把自己和曹君區(qū)別開呢?”負羈說:“好吧?!本驮趬乩锸⑸宵S金,用飯把它裝滿,用璧蓋上,晚上派人送給晉公子。公子見了使者,拜了兩拜,留飯而謝絕收璧。晉公子從曹到楚,從楚到秦。到了秦國三年,秦穆公召集群臣商量說:“過去晉獻公和我結交,諸侯沒有不聽說的。獻公不幸死去,已十年上下了。繼位的兒子不好,我怕他會讓晉國的宗廟得不到打掃而社稷得不到祭祀了。長此下去不變樣,就不符合與人交往的原則了。我想幫助重耳讓他回國,怎么樣?”群臣都說:“好。”穆公因而發(fā)兵,革車五百輛,同一規(guī)格的馬二千匹,步兵五萬,幫助重耳回到晉國,立為晉君。重耳登基三年,就發(fā)兵攻打曹國了。于是派人告訴曹君說:“把叔瞻從城上吊下來,我將殺掉他陳尸示眾?!庇峙扇烁嬖V釐負羈說:“大軍迫城,我知道您不會反抗我。請在您住的巷門上做好標記,我將據此下達命令,使軍隊不敢去侵犯?!辈車寺牭胶?,率領他們的親戚去依附釐負羈住地的有七百多家。這就是禮的作用。所以,曹是小國,夾在晉、楚之間,君主的危險就像疊起來的蛋,卻用無禮來待人,這就是斷絕后代的原因?!尽?022年】一、(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睆垉x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背醮笳f,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榖不須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背醪宦?,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背跏谷私^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10.下對文中劃線都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B.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C.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D.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含義相同。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又擔心楚國作梗,因為齊國曾經幫過楚國,齊楚關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張儀考慮如何應對,張儀答應嘗試出使楚國。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C.楚國群臣祝賀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陳軫不以為然,認為秦看重楚是因為楚有齊為后援,若先絕齊后索地,一定受騙,齊秦兩國都將攻打楚國。D.張儀返回,秦王隨即派人與齊聯(lián)合,拒不給楚國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齊合力大敗楚兵。楚國失敗是因為沒有聽從陳軫而誤信張儀。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楚王不聽,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保?)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從某至某,廣從六里?!薄敬鸢浮?0.B11.A12.B13.(1)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保?)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薄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安粺┮槐焙汀安粋蝗恕弊謹迪嗤?,結構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連詞,所以“而”之前應斷開,由此排除A、D?!白印笔堑诙朔Q,指“你”,是“不賀”的主語,因此“子”前應斷開,由此排除C。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備”之意,“與諸將約”的“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義不同。說法錯誤。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的宣傳號召,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的意思;《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說法正確。D.“陰合”的“陰”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指陰晦的氣象,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說法錯誤。原文“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因對秦國施有恩惠)從而得到秦國的感激”,而不是“得到秦國的恩惠”。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形容詞,好;“其”,副詞,表命令語氣,還是;“弭口”,住口。(2)“絕”,動詞,斷絕;“乃”,副詞,才;“廣從”,縱橫。參考譯文:齊國幫助楚國進攻秦國,攻下了(秦地)曲沃。后來秦想要進攻齊國,由于齊、楚友好,秦惠王為此憂慮,對張儀說:“我想要發(fā)兵攻齊,無奈齊、楚兩國關系正密切,請你為我考慮一下,怎么辦呢?”張儀說:“請大王為我準備車馬和金錢,讓我試試看?!庇谑菑垉x去南方楚國見到楚懷王,說:“現(xiàn)在對秦王來說齊王的罪惡是最嚴重的,秦國準備征討齊國,然而楚國跟齊國交好。如果大王能關起國門跟齊斷絕交邦,讓我勸說秦王獻上商于的土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楚國就在北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又在西面對秦國施有恩惠,且獲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這就是一舉三得的上策?!背淹醴浅8吲d,在朝堂上宣布說:“我已經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甭犚娺@話的群臣都向懷王道賀,陳軫最后晉見,唯獨不向懷王道賀。懷王說:“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軫回答說:“我認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會招來禍患?!睉淹鯁枺骸盀槭裁矗俊标愝F回答說:“秦王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如今還沒有得到秦國的割地卻先和齊國斷絕邦交,是讓楚國陷于孤立狀態(tài)啊,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楚國如果先跟齊國斷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張儀欺騙。結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后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一定會進攻楚國?!背醪宦爮?,說:“我的計劃已經妥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睉淹跖墒拐吒R國斷絕邦交。張儀回到秦國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秦齊的盟約暗中締結成功。楚國派遣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土地。張儀在證實楚齊確實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從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里土地?!背构?jié)回國報告楚懷王,懷王大怒,準備發(fā)兵去攻打秦國。陳軫說:“攻打秦國,不是一個好辦法。大王不如趁此機會將一個大都市送給秦國,跟秦連兵伐齊,這樣可以把損失在秦國手里的再從齊國補償回來。楚懷王沒有采納,于是發(fā)兵北去攻打秦國。秦、齊兩國合兵,楚軍在杜陵慘敗??梢?,楚國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軟弱,之所以會幾乎亡國,是懷王沒有采納陳軫的忠告,而過于聽信張儀的緣故。二、(2022·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重為之約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泵蠂L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蓖踉唬骸翱傻寐労??”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蓖踉唬骸按笞兛傻寐労??”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鞍俪恕薄扒С恕背S米鞅Φ拇Q。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牛畹亟o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C11.C12.A13.(1)我國已經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2)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14.(1)對趙國,孟嘗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處打動對方。(2)對燕國,孟嘗君則是曉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視?!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歃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魏歃盟于秦”是狀語后置句,“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D;“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斷句,“此……也”是判斷句的標志,中間不可斷開,“之所以”是固定結構,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C。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與……‘王之蔽’的‘蔽’相同”錯誤,“王之蔽”的“蔽”是“蒙蔽”,這里指受蒙蔽,與“趙蔽”的“蔽”不同。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孟嘗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錯誤,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諸侯。故選A。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歲”,年;“熟”,有收成,豐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辦。(2)“折節(jié)”,屈服于別人;“以”,把;“與”,送給;“去”,離開。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嘗君游說趙王和燕王的語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如孟嘗君游說趙王時先說“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趙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說我向您借兵是對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國存在對于趙國的價值,魏趙兩國的軍隊勢力沒有太大懸殊,而現(xiàn)在魏國的處境卻不如趙國,是因為魏國是趙國西邊的屏障,擋住了來自秦國的威脅,一旦魏國滅掉,趙國就“與強秦為界”,由此可見魏國存在的價值,這是用存魏的好處來打動對方。如孟嘗君游說燕王的時候說“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孟嘗君用魏國滅亡之后給趙國帶來的威脅引起燕王的重視,一旦魏國“折節(jié)割地”,之后會集合四國之力來攻打燕國,這是用亡魏的壞處“恫嚇”燕王。參考譯文: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蔽和跽f:“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鄭重地為孟嘗君準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隊去救魏國。”趙王說:“寡人不能借?!泵蠂L君說:“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壁w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孟嘗君說:“趙國的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強,魏國的軍隊也并非比趙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弱。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魏國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為什么?因為魏國在西面做了趙國的屏障?,F(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歃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壁w王答應了,為魏國發(fā)兵十萬,戰(zhàn)車三百輛。孟嘗君又北上拜見了燕王,說:“現(xiàn)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希望大王救魏國?!毖嗤跽f:“我國已經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孟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家?guī)砗锰帯,F(xiàn)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他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孟嘗君說:“臣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怕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燕王說:“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嘗君說:“秦國攻打魏國,然而燕國卻不去援救魏國,魏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后,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又西借秦國的軍隊,再依靠趙國的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國,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會自己跋涉幾千里去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么對于四國軍隊來說道路與鄉(xiāng)里很近,補給給養(yǎng)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么好處呢?”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您的了?!庇谑菫槊蠂L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前往魏國)。魏王大喜,說:“您借燕國、趙國的軍隊多而且快?!鼻赝鹾芎ε?,割讓土地同魏國講和。魏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并且封賞了孟嘗君?!尽?021年】一、(2021·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帝以問寇準,準曰:“不知誰為陛下畫此二策?”帝曰:“卿姑斷其可否,勿問其人也?!睖试唬骸俺加毛I策之人,斬以釁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將臣協(xié)和,若大駕親征,敵當自遁;不然,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廟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潰,敵乘勝深入,天下可復保耶?”帝意乃決,因問準曰:“今虜騎馳突,而天雄軍實為重鎮(zhèn),萬一陷沒,則河朔皆虜境也。軌為可守?”準以王欽若薦,且曰:“宜速召面諭,授敕俾行?!睔J若至,未及有言,準遽曰:“主上親征,非臣子辭難之日,參政為國柄臣,當體此意?!睔J若驚懼不敢辭。閏月乙亥,以參知政事王欽若判天雄軍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緒同其母蕭氏遣其統(tǒng)軍順國王蕭撻覽攻威虜、順安軍,三路都部署擊敗之,斬偏將,獲其輜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復為州砦兵所敗。撻覽與契丹主及其母合眾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擊其游騎。契丹遂駐兵陽城淀,號二十萬,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帝曰:“朕豈欲窮兵,惟思息戰(zhàn)。如許通和,即當遣使?!倍?,遣曹利用詣契丹軍。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韓杞持書與曹利用俱來,請盟。利用言契丹欲得關南地。帝曰:“所言歸地事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zhàn)!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逼醯おq覬關南,遣其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姚東之持書復議,帝不許而去。利用竟以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成約而還。(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釁鼓,指古代戰(zhàn)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鼓上以舉行祭祀儀式。B.廟社,廟指宗廟,社指社稷,廟社在古代常用來借指國家朝廷。C.閏月,農歷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D.輜重,文中指行軍時隨軍運載的軍械、糧草、被服等軍用物資。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契丹軍隊南侵宋朝,面對強致,寇準堅決反對退避內地,提出應當嚴懲主張避戰(zhàn)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駕親征。B.寇準舉薦主張避戰(zhàn)的王欽若鎮(zhèn)守天雄軍,并告誡欽若:皇上決定親征,臣子不可辜負圣意。欽若驚懼不敢推辭。C.契丹軍隊屢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虜、順安軍,又攻北平礱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軍迎頭痛擊。D.在戰(zhàn)局有利的情況下,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軍中談判,最終與契丹達成盟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2)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敬鸢浮?0.C11.C12.D13.(1)常??v使游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撤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2)如果想要貨物錢財,漢朝曾賜給匈奴單于玉帛,有先例,應當答應他們?!?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本句意為:九月,契丹大舉入侵,當時因為契丹敵寇深入中原,朝廷內外都震驚駭怕,召集群臣詢問應對策略。王欽若是臨江人,請求皇帝駕臨金陵暫避。陳堯叟是閬中人,請求皇帝駕臨成都暫避?!叭肟堋笔侨肭种?,“時”作后句的時間狀語,應在“時”前斷開,排除AD?!巴鯕J若/臨江人”“陳堯叟/閬州人”是兩個判斷句,“臨江人”和“閬州人”均為賓語,在其后斷開,排除B。故選C?!?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錯誤,閏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閏某月”。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原文內容的能力。D.“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錯誤。原文“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可見,并非宋朝皇帝主動議和,而是契丹主動議和。故選D。【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關鍵詞:(1)每:常常??v:縱容,縱使。剽掠:搶劫掠奪。?。荷晕?。輒:總是,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游蕩。(2)貨財:貨物錢財。故事:先例,舊例。宜:應該。許:答應。參考譯文:九月,契丹大舉入侵,當時因為契丹敵寇深入中原,朝廷內外都震驚駭怕,召集群臣詢問應對策略。王欽若是臨江人,請求皇帝駕臨金陵暫避。陳堯叟是閬中人,請求皇帝駕臨成都暫避?;实塾眠@件事去詢問寇準,寇準說:“不知道是誰替陛下籌劃這兩種策略?”皇帝說:“你姑且判斷這兩個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詢問是誰出的計策?!笨軠收f:“我想要找到這個獻策之人,斬殺他們,用他們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罷了!陛下英明神武,將軍大臣團結協(xié)作,如果陛下御駕親征,敵人應當自己逃跑;不這樣的話,用奇計來阻撓他們的陰謀,堅守城池來使他們軍隊疲敝,彼勞我逸,我方自然得到勝算。為什么要拋棄宗廟社稷,想要駕臨楚地、蜀地?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潰,敵人乘勝深入腹地,天下還可以再保住嗎?”皇帝的心意就此決定,于是問寇準說:“如今敵人騎兵奔馳突襲,而天雄軍是我朝重鎮(zhèn),萬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會成為敵人的地盤。誰能夠來守衛(wèi)天雄軍呢?”寇準就把王欽若推薦給皇帝,并且說:“應該趕快召見他當面曉喻,授予他敕令,讓他立即行動?!蓖鯕J若到了宮中,還沒來得及說話,寇準就突然說:“主上親征,不是臣子以困難而推辭之時,您是國家的重臣,應該能體會這個道理?!蓖鯕J若又驚又怕不敢推辭。閏月乙亥日,憑借參知政事的身份,王欽若做天雄軍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國主隆緒和他的母親蕭氏派遣他們統(tǒng)領軍隊的順國王蕭撻覽攻打威虜、順安軍,三路都部署都打敗了他們,斬殺了偏將,獲取了他們的糧草輜重。又進攻北平砦和保州,再次被州砦兵打敗。蕭撻覽與契丹國主以及他的母親聯(lián)合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打他們的游騎兵。契丹于是在陽城淀駐軍,號稱二十萬,常常放縱游騎剽掠搶奪,稍有不利就退去,徘徊猶疑沒有斗志。這時,以前的將領王繼忠向契丹說與宋朝和好的好處,契丹認為他說的對,派遣李興議和?;实壅f:“我哪里想要窮兵黷武呢,只想要停止戰(zhàn)爭。如果你們答應通和,立即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訪契丹軍。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韓杞拿著議和文書和曹利用一起前來,請求合盟。曹利用說契丹想要得到關南的土地。皇帝說:“他們所說的歸還土地的事極其沒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應當與他們決戰(zhàn)!如果想要獲得錢財,漢朝也曾拿玉帛賜給單于,有此舊例,應該答應他們。”契丹依然覬覦關南土地,派遣他們的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姚東之拿著議和書再次來商議?;实鄄辉试S而離開。曹利用最終以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結成盟約而回。二、(2021·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鄙显唬骸扒淠軋?zhí)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鄃令裴仁軌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鄙蠍?,免仁軌死,以乾祐為侍御史。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五人嘗為盜,余皆平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之?!鄙显唬骸按素M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犯顏,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諫的執(zhí)著態(tài)度。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戴胄認為法律是國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條例,若皇上敕令與法沖突,應以法為準繩,唐太宗聽從了戴胄的意見,并高度評價他的看法。B.裴仁軌因私事使喚門夫,唐太宗要處死他,李乾祐說法律為皇帝與天下共有,不可輕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軌死罪,以乾祐為侍御史。C.唐太宗認為死刑關乎人命,如果機械執(zhí)行法條難免會出現(xiàn)冤案,于是加強死刑覆奏,讓判決更為審慎,這一舉措使許多人得以活命。D.魏征說,隋煬帝濫殺無辜,張元濟不敢諫諍;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因此告誡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訓。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敬鸢浮?0.C11.B12.D13.(1)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再依法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2)(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復核查驗,有依據法令應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憐憫的人,記下情況上報朝廷?!?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其中“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以”作謂語,“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主謂短語作賓語,之間不能斷開,可排除AD項?!拔磶子性p冒事覺者”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說“詐冒事覺”這一類人,共同作“有”的賓語,之間不可斷開,而下一句“上欲殺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語,引領一個新的句子,要單獨成句,可排除B。這句話的意思是: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惫蔬xC?!?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B.“抵極刑”,極刑即死刑,“抵”意為達到,意即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尸體示眾之意。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錯誤。根據原文“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可知,隋朝滅亡是因為皇帝無道和大臣不盡忠兩個原因造成的,而不僅僅是大臣的原因。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關鍵詞句:“既”,已經;“斷”,處理;“復斷之以法”,狀語后置句;“忿”,憤怒;“信”,信用。(2)關鍵詞句:第一句省略主語;“覆視”,查看;“當”,判處;“矜”,憐憫,憐惜;“狀”,情況;“可”,值得;“聞”,使……知道。參考譯文: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噬弦驗楹蜻x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被噬蠎嵟卣f:“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人只是因為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憤怒候選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說:“你能夠執(zhí)行法律,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戴胄經常就像這次一樣寧肯使李世民發(fā)怒也要秉公執(zhí)法,說出來的話語像不斷涌出的泉水一樣,而唐太宗全部都聽從了他的建議,天下再也沒有冤枉的案情了。鄃令裴仁軌私下使喚看門的人,皇上很憤怒,想要斬殺他。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勸諫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獨有的。如今仁軌犯了輕罪卻遭受極刑,臣擔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亂,不知如何是好?!被噬下犃撕荛_心,免了仁軌的死罪,讓乾祐擔任侍御史一職?;噬蠈檀蟪颊f:“我認為死刑極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慮的緣故??墒秦撠煹墓倮粼谄讨g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處決犯人,君主為此撤掉音樂演奏,減少膳食。我的宮庭里沒有常設的音樂,然后常常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斷案,只依據法律條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違法,這當中怎能完全沒有冤枉的呢?”(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二天之內要五次回奏,在外地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督察,依據法律應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還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討論訴訟案件,魏征說:“隋煬帝時曾發(fā)生盜竊案,隋煬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竊賊,稍微牽連是非難斷的,全都拷打審訊迫使服罪,總共二千多人,隋煬帝下令全部處斬。大理寺丞張元濟奇怪竊賊如此之多,試著查究他們的罪狀,(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盜賊,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張元濟)最終沒敢堅持(公道)奏報(真相),把所有人都殺掉了?!被噬险f:“這豈只是隋煬帝無道,那些大臣也沒有盡忠。君臣全都這樣,怎么能夠不滅亡!你們應該以此為鑒戒!”三、(2021·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显唬骸叭弧k逓樘熳?,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