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機械運動-物理-基礎(chǔ)課-_第1頁
2019年機械運動-物理-基礎(chǔ)課-_第2頁
2019年機械運動-物理-基礎(chǔ)課-_第3頁
2019年機械運動-物理-基礎(chǔ)課-_第4頁
2019年機械運動-物理-基礎(chǔ)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9年機械運動,,::物理::基礎(chǔ)課::篇一:初中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知識點總結(jié)精華第一章:機械運動知識點一、測量1、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2、單位換算:3、、、、3、3nm;-1m、-2、-3m、-6m、-9m。3、長度測量的工具:刻度尺,4,決定測量的精確程度。作用:讀數(shù)時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分度值是0.1cm,讀數(shù)應(yīng)該有2位小數(shù)。56、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的方法:(1)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分度值和量程適合的刻度尺;(2)從零刻度線或清晰的刻度線起測量,有刻度的邊緊靠被測量物體且與被測邊平行,不能歪斜;(3)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刻度尺且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記錄結(jié)果時,結(jié)果包括數(shù)值和單位兩部分。7、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8、時間單位的換算:、、、9、時間測量的工具:秒表、停表。1011、誤差產(chǎn)生原因:(1(212、減小誤差的方法:(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2)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3)改進測量方法等。13、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1)誤差不能消除,只能盡可能減?。唬?)錯誤是可以消除的。二、機械運動:12、被選來作為參照物的物體都當作是靜止的。3、參照物選擇:除研究物體本身以外的一切物體,無論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4、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如果研究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距離)沒有變化則研究物體是靜止的,如果研究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距離)有變化則研究物體是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運動還是靜止要看參照物選什么。56、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1(2(3度相等;(4)在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5)實際生活勻速直線運動是沒有的。789、速度的基本單位:米/秒,符號m/s,;速度單位的換算:1m/s=3.6km/h10、速度公式:v=s/t,其中:s—路程,t—時間,v—速度。當s用米(m)作單位,t用秒(s)作單位時v的單位是當v米/秒(m/s);當s用千米(km)作單位,t用時(h)作單位時v的單位是當v千米/時(km/h)1115、平均速度公式16、s1718、測量平均速度的方法:(1車運動的時間t;(2計算出速度。t總st篇二:第一章機械運動基礎(chǔ)知識歸納第一章機械運動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一、長度的測量1.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關(guān)系國際單位:米,符號m;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換算:1Km=1000m;1dm=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測量工具:刻度尺3.正確使用刻度尺(1)觀察刻度尺(測量前的“三看”):①看零刻度線是否磨損;②看分度值(即相鄰兩刻線之間的距離)③量程(即刻度尺的測量范圍)。注:根據(jù)不同的測量對象,選擇精度和量程都合適的測量工具。(2)正確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要與被測物邊緣平行;②刻度尺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一端對齊;③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3)讀數(shù):①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不要斜視;②必須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讀數(shù)包括準確值和一位估計值);(4)記錄結(jié)果:數(shù)字+單位(或準確值+估計值+單位);無單位的數(shù)字是毫無意義的。4.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1)輔助工具法(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將待測物體卡住,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zhuǎn)移到刻度尺上,從而直接測出該長度)適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2)化曲為直——適于測較短的曲線,如地圖冊上的鐵路線長、硬幣的周長等;也稱棉線法。比較短的曲線,可以用一根彈性不大或沒有彈性的柔軟細棉線替代曲線來測量。方法是把棉線的起點放在曲線的一端點處,讓它順著曲線彎曲,標出曲線另一端點在棉線處的記號作為終點,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線起點至終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長度。曲線的長度是不易直接測出的,但可以將曲線化為直線,再用工具測出直線長。例如,測地圖上某兩城市鐵路線的長度,可用棉線使之與地圖上的鐵路線重合,再把棉線弄直,用刻度尺測出其長度,即是地圖上鐵路線的長度,結(jié)合地圖上的比例尺,利用公式“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便可算出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3)累積法:又叫測多算少法,通過積少成多的辦法進行測量,再通過求平均來求得,這種方法還可以減小誤差??捎糜跍y紙的厚度和細金屬線的直徑。如要測某一課本中每張紙的厚度,可取若干張紙(紙的張數(shù)要適量),壓緊后,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總厚度,然后將總厚度除以紙的張數(shù),所得的商即是每張紙的厚度。又如,要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我們只要找一支圓鉛筆(或粗細適當?shù)膱A柱體),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shù)娜?shù),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滾輪法(4)比較長的曲線,可用一輪子,先測出其直徑,后求出其周長,再將輪沿曲線滾動,記下滾動的圈數(shù),最后將輪的周長與輪滾動的圈數(shù)相乘,所得的積就是曲線的長度。二、時間的測量1.時間的單位及換算關(guān)系國際單位:秒,符號:s;常用單位:小時(h)、分(min)。換算關(guān)系:1min=60s,1h=60min;1h=3600s2.測量工具:停表、機械停表(實驗室常用3.認識機械停表:(如右圖)1.大表盤指針運動一周所表示的時間是30s,大表盤的分度值0.1s;.2.小表盤指針運動一周所表示的時間是15min,小表盤的分度值0.5min。.三、誤差1.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2.造成原因:選用的測量工具、采用的測量方法及測量者.3.減小辦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4.錯誤與誤差的區(qū)別:錯誤是由于操作時未遵守儀器使用規(guī)則或讀數(shù)時粗心造成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誤差只能減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1.2運動的描述一、機械運動1.概念: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2.運動的形式:社會變化、生命變化、化學變化、原子核的變化、位置變化3.最簡單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二、參照物1.概念:在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需要選擇另外的物體來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2.參照物(1)▲參照物的特點:假定靜止不動的物體;(2)▲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對象不能被選作參照物,通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3)▲在描述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其結(jié)果一般不同;例:乘坐電梯時,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則人是運動的;若以電梯為參照物,則人是靜止的;3.運動和靜止相對性(1)物體的靜止和運動是相對的;(2)沒有絕對的靜止。4.典型例題(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分析: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作參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為參照物。(2)兩輛汽車同向行駛,坐在甲車里的乘客看到乙車在向后退,作為參照物。這兩輛汽車相比較,甲車開得快。(3)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騎車勻速向東行駛。甲感覺順風,乙感覺無風,丙感覺逆風,則當時刮的是甲、乙、丙三個騎車速度最大的是丙,最小的是甲。分析:甲感到順風,說明其速度小于風速,且行駛方向與風向相同,即刮的是西風;乙感到無風,說明其速度的等于風速;并感到逆風說明其速度大于風速。1.3運動的快慢一、速度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式:(1)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的時間;(2)相同的時間內(nèi)比較通過的路程。2.速度定義: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3.速度公式:s——路程,t——時間,v——速度4.速度單位及換算:米每秒(m/s);千米每小時(km/h)1m/s=3.6km/h5.速度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二、勻速直線運動: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2.特點:物體在任意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4.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計算公式:s——總路程,t——總時間,v——平均速度1.4測量平均速度[實驗?zāi)康腯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小車(斜面、金屬片、秒表、刻度尺)[探究步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設(shè)計實驗、進行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評估交流。[實驗注意事項]A.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頭到頭,尾到尾”。B.斜面的坡度不宜過大,小車運動過快,時間太短不易測量;也不宜過小,否則變速運動不明顯。C.時間的測量:應(yīng)該讓小車做直線運動,小車運動時間較短,測量誤差較大,可以聽小車碰撞金屬片的聲音來計時。例1:小剛從家中出發(fā)到新世紀廣場,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全程的路程與時間圖象如圖所示。求:(1)小剛騎車的速度。(2)小剛從家到新世紀廣場全程的平均速度。(3)小剛步行20s通過的路程。解:(1)騎車的速度vs1==3600m-1800mt1(30-25)×60s=6m/s(2)全程的平均速度v=st=3600m30×60s=2m/s(3)步行的速度vs2=1800mt==1.2m/s步行20s通過的路程s225×60s3vt=1.2m/s×20s=24m23例2.某汽車以3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1h后通過全程的一半,要想在40min內(nèi)到達目的地,它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解:前一半路程為:后一半路程為:S2=S1=36km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后半程的速度為:=篇三:機械運動基礎(chǔ)知識復習導學設(shè)計流程:一、教學目標:1、認識機械運動的現(xiàn)象.2、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jù)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3、會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生活問題編號:015第一章機械運動基礎(chǔ)知識復習主備:呂占國時間:20XX-11-3課時:1目標導航(1分鐘)1、認識機械運動的現(xiàn)象.2、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jù)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3、會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生活問題知識回顧(10分鐘)1、長度單位國際單位為______,,1微米________,其它的單位有_____________。2、正確使用刻度尺方法:(1)選:觀察刻度尺的和,根據(jù)測量的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的程度是由______決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時,刻度尺要與被測長度_______,且尺的______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3)讀: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要估讀到分度值的。(4)記:測量值分為_______、_______兩部分,如測得結(jié)果為23.32cm,則此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______。3、減小誤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所選擇的______而言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有對于參照物的變化,就說它是靜止的。5、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2)。6、速度:(1)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定義:物體在(2)計算公式:速度=,用符號表示;(3)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1km/h=m/s.7、勻速直線運動:快慢______、經(jīng)過的路線是______的運動。8、平均速度: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與的比值??键c點擊(34分鐘)考點1:時間和長度的估計與單位1.下列各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臟跳動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個哈欠2.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1)教室每層樓高約32____;(2)課桌高度大約70________;(3)一張紙厚度約75_________;⑷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約為0.015_________。3.某物體直徑為125nm,該物體可能是()A一個籃球B一個乒乓球C一根頭發(fā)D一種病毒考點2:刻度尺的使用4.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如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1);(2);(3)。5.在學?!斑\用物理技術(shù)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jù)“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A.1.65mB.1.75mC.1.85mD.1.95m考點3:誤差與減小誤差6.下列關(guān)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A.誤差是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產(chǎn)生的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誤差C.誤差就是實驗中產(chǎn)生的錯誤D.只要選用精密測量儀器,認真測量,可避免誤差7.一位同學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測量一物體長度,各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是5.43cm、5.45cm、5.46cm、5.44cm,則此物長應(yīng)是()A、5.44cmB、5.45cmC、5.46cmD、5.445cm考點4:長度的特殊測量8.要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使測量結(jié)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項是()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分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分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分硬度9.如圖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測量圓柱體直徑,則圖中圓柱體的直徑應(yīng)為。一根細銅絲如圖纏繞在鉛筆上,該銅絲直徑為mm.考點5:靜止與運動的判斷10、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A.迎面走來的行人B.路旁的樹木C.小紅騎的自行車D.從身邊超越的汽車11.坐在長途汽車上的乘客,看見前面的卡車與他的距離保持不變,后面的自行車離他越來越遠.若以卡車為參照物,自行車是_______的,長途汽車是_________的.12.在《刻舟求劍》的故事中,行船時,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劍落水時的位置;當船??康桨哆吅?,在所刻記號下方的水中尋找劍,卻找不到,這說明??键c6: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運動13.由勻速直線運動公式V=s/t可知,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A.與路程成正比B.與時間成正比C.隨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D.與路程和時間無關(guān)14.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