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初中地理復習速記清單:七年級上冊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教師版)_第1頁
2024湘教版初中地理復習速記清單:七年級上冊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教師版)_第2頁
2024湘教版初中地理復習速記清單:七年級上冊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教師版)_第3頁
2024湘教版初中地理復習速記清單:七年級上冊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教師版)_第4頁
2024湘教版初中地理復習速記清單:七年級上冊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速記清單教師版一一七年級

上冊第三章地球的面貌

目錄

一、核心知識脈絡

地球的面貌

二、單元知識梳理

知識點01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二)七大洲

(三)四大洋

知識點02世界的地形

(一)陸地地形

(二)海底地形

(三)學看地形圖

知識點03海陸變遷

(一)地表形態(tài)變化

(二)大陸漂移假說

(三)板塊構造學說

(四)火山與地震

知識點04探究與實踐——板塊運動與地震

任務一:標注地震發(fā)生地的位置

任務二:分析地震多發(fā)的原因

任務三:討論地震發(fā)生時的應急措施

任務四:分享地震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三、重難點解讀

重難點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重難點2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重難點3利用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解釋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

板塊運動的關系

重難點4人類如何防震抗災,提高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

四、常見題型解答

題型01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題型02判讀等高線地形圖

題型03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題型04自然災害與防御

核心知識脈絡

海洋面積占70.8%即七分海洋

廠全球的海陸比例

陸地面積占29.2%即三分陸地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瞅地區(qū)以海洋為主

海洋與陸地就南、北半球而言

陸地主要分布由伴球,南極地區(qū)以陸地為主

/一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就東、西半球而言一、、

'、一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無論如何劃分,修兩個面趺幃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獻于陸幅積

半島:陸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陸或更大的島

嶼相連的嚼狀態(tài),它的其余三面被水包圍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半島、島嶼、大陸和大洲概念區(qū)分

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

大洲:是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的合稱

七大洲的面積和形狀

七煬

J七大洲面積大4排序(由大到?。┑捻樋诹铮簛喎潜蹦厦溃荒蠘O旗大洋

世界的海陸分布

「赤鱷過的大洲:大洋洲、3M非洲、南新

廠全部位于;I胖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

「七大洲的位置+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K大部分位于東半躺劫:聊、歐洲、非洲、后洲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i膜洲、南美洲

、七煬的隕班

z-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一烏拉爾河一里秒大高加索山脈一黑海一土耳其海城

\r亞非分界線:蘇肚顏I

\/南北新分界線:巴拿馬痢

-大洲的分界線《

V'-歐洲與E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亞洲與北劇的分界線:白令海塊

'-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太平洋:跨南4伴球,為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島嶼也最多

:廠大西洋:跨南」匕半球,形狀略呈巧"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廠四大洋的名稱、僮嵇寺點-L印度洋:全部皎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班是世界第三大洋

\一北冰洋: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之間,被海冰廣泛覆蓋,是四大洋

中最小、蹴的將

L四脂

洋:(或稱海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

r米肚

,-海洋海峽的齡區(qū)分工_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與大洋相比,海的面積翻唱多。它們一般靠近大陸,多由

'\半島或島嶼與將隔離開來

-海陜: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挾窄水道,一般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概念:地表的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

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味以下,平坦廣闊

地形RM翅

高原:海城較高,T在50味以上,邊緣比較陡峭

類型\山地:海懶氤多在50瞇壯,起伏較尢溝谷較深

丘陵:海懶低,多在50㈱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味

陸地地形;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huán)繞,四周高,中部相對低平

海城: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海城(絕對海拔)

海一嫡度

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

\/-----孰平洋沿岸山麻

陸地上高竣的山脈有兩大山脈帶

二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

等高線含義: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毓線,就是等高線

等高距:在等高融圖上,每兩條相鄰的等高線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

同線等高(即同一條等線上的各點海拔相同)

同副等距(髓能圖一致)

,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

等高線的基本特性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若重疊則為陡崖

地形圖的判讀一等高線地形圖

根據(jù)等高線上的數(shù)值判讀額(等高線上的數(shù)值

及篇線的特點,判讀熟海哪高ffi.)

根據(jù)等高線疏密程度判讀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

集,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山峰:D而線⑷令,以仇從W?:兩MOh峰之

根據(jù)等高線判斷山體部位

學看地形圖

含義: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各種顏色表示高度范圍,可

(以幅易地判讀出各格柱的瞬4m雅伏。

綠色一一平原(綠色越深,海拔越低)

黃色一一高原、山地、丘陵

設色原則

褐色一高山白色——山地雪線以上部分

藍色--海洋(藍蜩,勰蹶)

含義:以等高線地形圖為飄轉繪而成。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

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麒的藤。

地形圖的判讀一地形剖面圖

判斷地形剖面圖的關鍵點:看起始點海城是否準確;看極值點

(最高點和最低點);WWF維娛否一致。

,自然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

海陸蛇的原因、人端因:媵活初(次要原因),如填海造暗

r噓繡雌「在喜馬拉雅山以財海洋生物的懷

海帆的證據(jù)4—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歌財古河道幅

'由于圍海造陸,荷蘭的國士面蝦斷擴大

Z-創(chuàng)立者:20世紀初由德國監(jiān)翹格納提出的

/內(nèi)容: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大船它的周圍是一片海灣后來,原始大陸才分

大陸漂移假說

\飄駿大陸,魏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鈉㈤H、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I證據(jù):大西洋兩岸的毛洲大陸與南美洲大陸輪廓吻合,古老地層一致,古老生物相似

主要內(nèi)容: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

r劃分為六大板娜許多幃塊

//一箭頭相對:兩個板塊作碰撞擠壓運就形成山脈和島嶼

皿出旺必由A<~板塊運動方向\

板塊構1H子說1J箭頭相離:兩個板塊作張裂拉伸運就形成裂谷和海洋

\「地中海在不斷縮小因為亞頗塊與非洲板塊麒魄

I證據(jù)4—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因為聊板塊與印六塊不斷地拉伸

?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

地中海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世界兩秋山、地麟

環(huán)太平洋燦、地麟

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飄顛西亞

任第一標注地震發(fā)生地的位置

任務二分析地震多發(fā)的原因

探究與實踐板塊運動與地震

任務三討論地震發(fā)生時的應急措施

任務四分享地震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一??單元知識梳理??

知識點01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知識點一:全球的海陸比例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陸地被廣闊的海洋所包圍。海洋面積占70.8%,陸地面積占29.2%,即七分海洋,

三分陸地。由于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得多,航天員從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藍色的,因此科學

家又把地球稱為“水的行星”。

知識點二: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1)就南、北半球而言,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極地區(qū)以邂

注為主,南極地區(qū)以陸地為主。

(2)就東、西半球而言,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座半球。

南極南極

(3)無論如何劃分,任意兩個面積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二)七大洲

知識點一:半島、島嶼、大陸和大洲概念區(qū)分

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立個大塊和眾多小塊,以大陸和島嶼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1)生島:陸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陸或更大的島嶼相連的地貌狀態(tài),它的其

余三面被水包圍。

(2)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3)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

(4)大洲:是大陸和它附近的圈嶼的合稱。

知識點二:七大洲的面積和形狀

單位:萬千米2

按面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亞洲、韭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七大洲面積大小排序(由大到?。┑捻樋诹铮簛喎潜蹦厦?南極歐大洋。

【點撥】陸地的世界之最

(1)世界上跨經(jīng)度最多、緯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2)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

(3)歐洲和亞洲的大陸部分是一個整體,稱作亞歐大陸。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塊大陸,占陸地總面積的

1/3以上。

【拓展】認識大陸、半島、島嶼、群島

世界最大大陸

南極大陸

世界六大大陸:

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世界最大的半島一一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島嶼一一格陵蘭島;

世界最大的群島一一馬來群島

知識點三:七大洲的位置特征

(一)七大洲的位置

極洲

西半球J極,東半球

(1)赤道穿過了哪些大洲?(跨南北半球的大洲)

大洋洲、亞洲、非洲、南美洲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哪個?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呢?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曲極一

W極也

南極

(3)大部分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呢?

大部分位于東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點撥】大洲的位置

(1)緯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2)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3)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

(二)大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一一大高加索山脈——黑海一一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拓展】大洲的分界線

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三)四大洋

知識點一: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和特點

地球上,廣闊的海洋彼此相通,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海洋劃分為四大部分,分別命名為太平

注、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7492

單位:萬千米2

(1)太平洋:跨南北半球,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島

嶼也最多。

(2)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狀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印度洋:全部在東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4)北冰洋: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I、歐洲和北美洲之間,被海冰廣泛覆蓋,是四

大洋中最小、最淺的大洋。

知識點二:海、洋、海峽的概念區(qū)分

海峽溝通兩個海域狹窄的zl

海洋的邊緣部分,靠近陸地

印度洋

海洋的主體部分,面積廣闊

(1)洋:(或稱海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米

以上。

(2)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與大洋相比,海的面積要小得多。它們一般靠近大陸,多由

半島或島嶼與大洋隔離開來。

(3)海峽: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一般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探究】學會繪制海陸輪廓略圖有利于更好的記住大洲和大洋的名稱和相對位置。

南極圈

知識點02世界的地形

(一)陸地地形

知識點一:地形及其類型

(1)概念:地表的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

(2)類型:人們通常把陸地上的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①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廣闊。

②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邊緣比較陡峭。

③山地:海拔較高,多在500米以上,起伏較大,溝谷較深。

④丘陵:海拔較低,多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⑤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huán)繞,四周高,史部相對低平。

知識點二:海拔與相對高度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海拔(絕對海拔)。

(2)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

TT

相對高度:500米

海拔:

1000米t

海拔:

500米

▼海平面

知識點三:陸地上高峻的山脈有兩大山脈帶

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脈帶,如太平洋東岸自北向南縱貫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

洲的落基山脈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組成。

二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韭洲西北部的山脈帶,大體呈東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馬拉雅山

脈、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

【拓展】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位于韭洲;

②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位于南美洲;

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亞洲;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匝西高原,位于南美

洲。

④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

8848.86米。

【拓展】新型地圖:包括遙感圖像、電子地圖等。

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地圖制作和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形式與種類越來越豐富,其中我們最常用的

是電子地圖。

(二)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大洋中脊五部分。

【拓展】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位于太平洋。

(三)學看地形圖

知識點一:地形圖的判讀一一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含義: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2)等高距:在等高線地圖上,每兩條相鄰的等高線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

(3)等高線的基本特性:

①同線等高(即同一條等線上的各點灌拔相同)

②同副等距(等高距全圖一致)

③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

④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若重疊則為陡崖。

⑤根據(jù)等高線上的數(shù)值判讀海拔(等高線上的數(shù)值及等高線的特點,判讀某地海拔的高

低。)

⑥根據(jù)等高線疏密程度判讀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4)根據(jù)等高線判斷山體部位

山峰: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從鞍部:兩座山峰之

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間相對比較平緩

①山峰: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中間高,四周低)

【點撥】山峰的高度:臨近的等高線數(shù)值Wh〈臨近等高線+等高距(例:山峰A;500-

600)

②山脊:凸低為登一一分水嶺

③山谷:凸高為杳一一山谷形成河流

④鞍部:相鄰山峰間的低地(兩組等高線中間空白位置)

⑤陡崖:等高線重疊

【點睛】區(qū)別山脊和山谷

【點睛】利用拳頭作地形模型,認識山體各部位名稱

【點撥】河流流向的判斷:①山谷形成河流;②凸高為企,河流由高向低流,河流流向與

等高線彎曲的方向相反。

(5)根據(jù)地形圖判讀地形類型一一判斷依據(jù):海拔大小

L1邛盆

丘陵

原地原地

海>><無200

拔500m500m200m固定m-500m

等等

高線邊緣密高線邊緣密等高

等等等

集,內(nèi)部稀集,內(nèi)部稀線較為密集,略有

高線特征高線密集曲折高線平直稀疏

疏,中間高,疏,四周高,彎曲

四周低中間低

知識點二:地形圖的判讀一一分層設色地形圖

含義: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各種顏色表示高度范圍,可以比較容易地判讀出各種各樣的地形以

及地勢起伏。

設色原則:

綠色——W(綠色越深,海拔越低)

黃色----高原、山地、丘陵

褐色——高山

自色一山地雪線以上部分

藍色——灌注(藍色越深,深度越深)

【點撥】顏色越單一,表示海拔變化小,即地表平緩

知識點三:地形圖的判讀一一地形剖面圖

1.含義: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而成。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

度的陡緩。

【點撥】地形剖面圖能直觀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起伏和坡度陡緩,不能觀察整體地

勢起伏狀況。

2.判斷地形剖面圖的關鍵點:看起始點海拔是否準確;看極值點(最高點和最低點);看地

形起伏是否一致。

知識點03海陸變遷

(一)地表形態(tài)變化

知識點一:海陸變遷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

(2)人文原因:人類活動(次要原因),如填海造陸等

知識點二:海陸變遷的證據(jù)

①在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fā)現(xiàn)了古河道的遺跡;

③由于圍海造陸,荷蘭的國土面積不斷擴大。

(二)大陸漂移假說

(1)創(chuàng)立者:20世紀初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2)內(nèi)容: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二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海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

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I、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3)證據(jù):大西洋兩岸的韭洲大陸與南差洲大陸輪廓吻合,古老地層一致,古老生物相

似。

(三)板塊構造學說

(1)主要內(nèi)容: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

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許多小板塊。

A亞歐板塊、B美洲板塊、C非洲板塊、D印度洋板塊、E太平洋板塊、F南極洲板塊。

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

較活躍,容易發(fā)生火山和地震。

【易錯點辨析】阿拉伯半島和印度半島位于亞歐板塊。(x)

解析:印度洋板塊的陸地部分主要包括亞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島和印度半島,以及大洋洲的澳

大利亞大陸

只有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他板塊既包括陸地也包括海洋。(V)

(2)板塊運動方向:

箭頭相對:兩個板塊作碰撞擠壓運動,形成山脈和島嶼。

箭頭相離:兩個板塊作張裂拉伸運動,形成裂谷和海洋。

板塊碰撞擠壓

(3)證據(jù):

a地中海在不斷縮小因為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繼續(xù)碰撞。

b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因為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不斷地拉伸。

c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

(四)火山和地震

(1)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①地中海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②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2)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知識點04探究與實踐

廠任務一標注地震發(fā)生地的位置

A-任務二分析地震多發(fā)的原因

探究與實踐板塊運動與地震《

V-任務三討論地震發(fā)生時的應急措施

J任務四分享地震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點撥】地震發(fā)生時的逃生方法

★戶外怎樣避震: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

方;保護頭部;不要隨便返回室內(nèi)。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如樓房、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

等。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

★室內(nèi)怎樣避震:充分利用建筑物內(nèi)避震的有利部位,如堅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廚

房、廁所、小房間、墻角,萬萬不能在窗戶、陽臺、樓梯、電梯及附近停留。

重難點解讀

重難點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北美洲

[?南極洲)

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就南、北半球而言,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地球上,廣闊的海洋彼此相通,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海洋劃分為四大部分,按面積從大到小排

列依次命名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就東、西半球而言,大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大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重難點2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庫址應建在有利于積水的盆地;壩址應

水庫修建集的河流峽谷處;盡量少淹沒良田,少

遷居民,避開斷層等。(原因:盆地或

峽谷處集水面積大,庫容量大)

引水渠遵循水自流原則,由地勢高處向地勢地處流

道路建設鐵路公路選線應盡量選在坡度較緩的地方,避開陡崖、陡坡。同往

山頂獲高原頂部的公路,要盤山而建。

重難點3利用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解釋世

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組成。全球大致分為六大

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

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①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于太平洋板塊與

周圍板塊交界地帶;②地中海一一喜馬拉雅地震帶: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之間。

板塊發(fā)生碰撞擠壓運動時,海洋縮小或形成山脈;板塊發(fā)生張裂運動時,形成裂谷或海洋。

重難點4人類如何防震抗災,提高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

戶外怎樣避震: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保護頭部;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nèi)。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如樓房、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避開危險物、

高聳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

室內(nèi)怎樣避震:充分利用建筑物內(nèi)避震的有利部位,如堅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廚房、廁所、小房

間、墻角,萬萬不能在窗戶、陽臺、樓梯、電梯及附近停留。

公共場所怎樣避震:聽從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指揮,有組織地撤離。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被擠

到墻壁或柵欄處。如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保護頭部。

如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nèi)墻角等處

就地蹲下,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避開高大不穩(wěn)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如在行駛的電(汽)

車內(nèi),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野外怎樣避震: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等;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

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

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常見題型解答

考點一: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1.關于世界的海陸分布,敘述正確的是(

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C.陸地面積東半球大于西半球D.海洋面積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答案】C

【詳解】無論怎樣劃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AB錯誤;地球上七分是海

洋,三分是陸地。陸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故陸地面積東

半球大于西半球、海洋面積北半球小于南半球,C正確,D錯誤。故選C。

2.七大洲按面積從小到大的順序是()

A.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B.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C.非洲|、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D.大洋洲I、歐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亞洲

【答案】D

【詳解】七大洲按面積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

洲I、大洋洲I,四大洋按面積排列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此,七大洲按面積從小到大

的順序是大洋洲I、歐洲、南極洲、南美洲I、北美洲I、非洲、亞洲,D正確,ABC錯誤。故選D。

3.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跨緯度最廣的大洲,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下圖表示

【答案】A

【詳解】讀圖可知,A是亞洲、B是歐洲|、C是北美洲|、D是非洲|,亞洲是世界上面積

最大、人口最多、跨緯度最廣的大洲,A正確,BCD錯誤。故選A。

②大洲與④大洲的地理分界線是()

A.蘇伊士運河B.巴拿馬運河C.白令海峽D.土耳其海峽

【答案】A

【詳解】據(jù)圖可知,②是非洲,④是亞洲I,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A正

確;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B錯誤;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C錯誤;土耳其

海峽是亞歐的分界線,D錯誤。故選A。

考點二:判讀等高線地形圖

5.某中學組織學生山區(qū)徒步活動,計劃沿圖中路線行進。如圖示意該地等高線地形,完成

下面小題。

徒步過程主要穿行在()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

【答案】C

【詳解】讀圖分析,徒步過程穿越的等高線向高處凸出,中間低,兩側高,是山谷,C

正確;山峰,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A錯誤;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中間

高,兩側低,B錯誤;兩座山峰之間的低地是鞍部,D錯誤。故選C。

6.下列四幅等高線地形圖中,能正確表示山谷的是(

【詳解】圖中四種地形類型中,選項A和D都是等高線向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