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維生素D3可從牛奶、魚肝油等食物中獲取,也可在陽光下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而來。其化學本質屬于()A.油脂 B.磷脂 C.脂質 D.蛋白質2.污染防治是推動“綠色發(fā)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效路徑。下列行為中,可直接導致土壤污染的有()A.使用一次性筷子 B.亂扔廢電池C.焚燒秸稈 D.亂砍濫伐森林3.西蒙斯等人提出細胞膜外側有許多膽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結構區(qū)域,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樣,稱為“脂筏模型”。下列有關該模型敘述錯誤的是()A.該結構區(qū)域的組成元素有C,H,O,P等B.該結構區(qū)域的形成與內質網(wǎng)有關C.該區(qū)域與其它區(qū)域流動性一定不存在差異D.該區(qū)域膽固醇分子既有親脂性,也具有親水性4.峽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導致新物種形成,兩個物種的羚松鼠分別生活在大峽谷的兩側,峽谷之間存在著有限的通道。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兩種羚松鼠的全部基因構成了一個基因庫B.峽谷之間的通道能使兩種羚松鼠進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有利于羚松鼠進化出不同物種5.下圖表示人體部分組織細胞的形成過程。A細胞到單核細胞、血紅細胞的幾種途徑中部分屬于人為調控過程。PU、GATA為兩種蛋白質,是細胞調控因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ABCD四類細胞,分化能力最接近受精卵的是AB.過程①發(fā)生了mRNA種類和數(shù)量的改變C.過程②發(fā)生過中心體、染色體、核DNA的倍增D.單核細胞能與血紅細胞相互轉化,說明自然發(fā)育中細胞分化是可逆的6.放牧強度可影響人工草地的能量流動。下圖表示某亞熱帶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強度下牧草凈初級生產量的變化。其中G0為不放牧,G1~G3為放牧強度逐漸增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5~10月最適放牧強度為G2,可被初級消費者利用的總能量最多月份是6月B.據(jù)圖推測,8月份不放牧草地物質循環(huán)速率通??煊诜拍敛莸谻.8~10月不放牧草地凈初級生產量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缺少動物糞尿的施肥作用D.為保持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穩(wěn)定性,草地要合理利用,控制載畜量7.近年來浙江省廢棄礦山生態(tài)修復工作取得有效成果,助力生態(tài)環(huán)境“破繭重生”。從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修復治理建議中最不合理的是()A.修筑水泥混凝土護坡 B.引入耐重金屬速生植物C.取周邊地表土覆蓋 D.接種抗污染菌種8.無人機搭載攝像儀和不同傳感器能用于生態(tài)學中物種識別、野生動植物種群個體數(shù)量和分布、群落調查等方面研究。以下敘述錯誤的是()A.該技術可用于某自然保護區(qū)內物種豐富度的調查B.該技術可以解決人力不能到達、對野生動植物生活干擾等問題C.調查研究結果可用于評價自然保護區(qū)保護效果D.調查研究結果可用于某種大型喬木未來種群數(shù)量變化預測及性別比例的確定9.某種酶P由RNA和蛋白質組成,可催化底物轉化為相應的產物。為探究該酶不同組分催化反應所需的條件,某同學進行了下列5組實驗(表中“+”表示有,“-”表示無)。根據(jù)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實驗組①②③④⑤底物+++++RNA組分++-+-蛋白質組分+-+-+低溶度Mg2++++--高溶度Mg2+---++產物+--+-A.酶P必須在高濃度Mg2+條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B.蛋白質組分的催化活性隨Mg2+濃度升高而升高C.RNA是酶P具有催化活性必需的成分D.蛋白質與RNA組分在低濃度Mg2+條件下的催化作用表現(xiàn)為相互促進10.某研學小組進行了2,4—D對扦插鐵皮石斛種苗生根作用的探究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插條保留相同數(shù)目的芽以避免養(yǎng)分競爭B.插條的不同處理方法應避免使用較高濃度2,4—DC.本實驗不需要單獨設置空白對照組D.插條均應剪去多數(shù)葉片以避免蒸騰作用過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題中國制茶工藝源遠流長。紅茶制作包括凋萎、揉捻、發(fā)酵、高溫干燥等工序,茶葉細胞液中的茶(C22H18O11)被多酚氧化酶催化形成適量茶黃素是紅茶風味形成的關鍵。近年來被消費者追捧的黑其茶多酚在黑曲霉、根霉等發(fā)酵菌種分泌多種胞外酶的參與下,使茶葉成分發(fā)生復雜的變化衍生多具有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的物質,這些物質對黑茶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11.關于紅茶制作工序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揉捻能破壞細胞結構使多酚氧化酶與茶多酚接觸B.發(fā)酵時保持適宜的溫度以維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C.發(fā)酵時有機酸含量增加不會影響多酚氧化酶活性D.高溫滅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過度氧化影響茶品質12.關于黑茶發(fā)酵優(yōu)良菌種分離及培養(yǎng)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分離得到的菌種通常保存在低溫條件下B.可采用過濾和沉淀等方法分離黑茶發(fā)酵菌分泌的多酚氧化酶C.培養(yǎng)黑茶發(fā)酵菌的培養(yǎng)基中須加入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D.培養(yǎng)基的pH應控制為中性偏堿13.鹽堿脅迫下植物應激反應產生的H2O2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禾本科農作物AT1蛋白通過調節(jié)細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水平,影響H2O2的跨膜轉運(PIP2s蛋白質磷酸化可為物質轉運提供能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Gβ與AT1蛋白結合,能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B.細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是提高H2O2外排能力所必需的C.增強AT1基因表達可提高禾本科農作物的耐鹽堿能力D.從特殊物種中發(fā)掘逆境脅迫相關基因是改良農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徑14.病原體入侵引起機體免疫應答,釋放免疫活性物質。過度免疫應答造成機體炎癥損傷,機體可通過一系列反應來降低損傷,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機體降低過度免疫應答損傷依靠神經(jīng)—體液—免疫調節(jié)機制來實現(xiàn)B.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C.抑制過度炎癥反應可增加機體腫瘤發(fā)生風險D.圖中神經(jīng)遞質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有協(xié)同促進作用15.為研究紅光、紅外光對萵苣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研究小組進行黑暗條件下萵苣種子萌發(fā)實驗。萵苣種子發(fā)芽情況如下表所示。組別光照射處理方式發(fā)芽情況對照組無光照不發(fā)芽組1紅光發(fā)芽組2紅光→紅外光不發(fā)芽組3紅光→紅外光→紅光發(fā)芽組4紅光→紅外光→紅光→紅外光不發(fā)芽據(jù)表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紅光能促進種子萌發(fā),而紅外光抑制種子萌發(fā)B.若種子對紅光反應比紅外光敏感,兩種光交替處理后的萵苣種子置于自然光下,種子不能萌發(fā)C.紅光和紅外光處理可能改變了種子內赤霉素的表達水平D.實驗結果表明,種子是否萌發(fā)取決于最后一次曝光波長16.下列關于菊花組織培養(yǎng)的敘述,正確的是()A.用自然生長的莖段進行組培須用適宜濃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鈉的混合液消毒B.可取菊花芽尖進行培養(yǎng)獲得不帶病毒的抗病毒苗C.組培苗鍛煉時采用蛭石作為栽培基質的原因是蛭石帶菌量低且營養(yǎng)豐富D.不帶葉片的菊花幼莖切段可通過器官發(fā)生途徑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17.若某二倍體高等動物(2n=4),一個基因型為AaBbCc的精原細胞(DNA被32P全部標記)放在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形成如圖所示的1個細胞,圖中僅標明部分基因。不考慮圖示以外的其它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示細胞形成的精子類型有4種B.若形成圖示細胞只經(jīng)歷過一次有絲分裂,則該細胞中含32P的核DNA有4個C.圖示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2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D.形成圖示細胞的過程中一定發(fā)生了染色體畸變18.已知某生物體細胞經(jīng)人工射線處理導致基因突變,研究發(fā)現(xiàn)表達出的肽鏈M中第4個氨基酸由甘氨酸替換為另一種氨基酸,且其他氨基酸序列無異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變異通常難以恢復,具有不可逆性B.該變異未經(jīng)人工定向誘變,屬于自發(fā)突變C.該變異發(fā)生在體細胞中,屬于不可遺傳變異D.該變異可能是基因中堿基對替換導致19.科研人員將目的基因J與質粒構建重組表達載體,該質粒的部分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除圖中標出的結構外,質粒還需具備的結構有復制原點、標記基因、限制酶切位點等B.與圖中啟動子結合的酶是RNA聚合酶C.用PCR檢測J基因連接到質粒中且方向正確可選用的一對引物是F1和R2D.若J基因轉錄的鏈位于b鏈,可知引物F1與基因J的b鏈相應部分序列相同20.依據(jù)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可以在早期區(qū)分雌雄,提高養(yǎng)雞場的經(jīng)濟效益。已知雞的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下列分析及推斷錯誤的是()A.正交親本中雌雞為蘆花雞,雄雞為非蘆花雞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均為雜合體C.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所產雌雞均為蘆花雞D.僅根據(jù)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即可區(qū)分正交子代性別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1.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北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資源豐富。濕地內動物資源也極其豐富,不乏多種濕地水鳥。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水鳥以濕地內某些水草為主要的食物來源,這些水鳥還會在每年4月和11月進行春秋兩季的南北遷徙活動。能量流經(jīng)該種水鳥的示意圖如下?;卮鹣铝袉栴}:(1)①表示的能量,流經(jī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大于/小于/等于”)a。水鳥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即水鳥的量,其去路除圖示外還包括。(2)要研究濕地該水鳥的生態(tài)位,需研究的方向有(答出2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水鳥等各種生物占據(jù)著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位,其意義是。(3)水鳥在春秋兩季的南北遷徙活動是濕地時間結構的變化的顯著特征,也是它們環(huán)境的良好表現(xiàn)。(4)濕地被稱為“自然之腎”,在涵養(yǎng)水源、降解污染、調節(jié)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這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22.人工光植物工廠可控制光照、溫度、CO2濃度等環(huán)境因素。水芹是一種重要的水生蔬菜,因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鈣、磷等礦質元素,具有較高食用價值。研究不同光質配比(紅光:藍紫光)對水芹光合作用及品質指標數(shù)據(jù)如下表1、2(注:CK為白光對照組,T1—T4為不同光質配比,各組輸出功率相同)表1:不同光質配比對水芹光合參數(shù)的影響處理凈光合速率(CO2/μmol·m-2·s-1)氣孔導度(mol·m-2·s-1)胞間CO2濃度(μmol·mol-1)蒸騰速率(mmol·m-2·s-1)CK12.360.1411231.33T116.210.1210521.33T221.790.077470.81T319.880.045880.61T421.980.0712320.81表2:不同光質配比對水芹品質的影響處理可溶蛋白含量(mg·100g-1)維生素C含量(mg·100g-1)硝酸鹽含量(mg·kg-1)粗纖維含量(mg·100g-1)CK3.8840.6934800.90T15.7349.5927451.08T26.8852.1224371.04T33.8947.0127011.07T48.7749.9520070.94回答下列問題:(1)不同光質配比直接影響光合作用過程,該過程的產物是。(2)由表1數(shù)據(jù)可知,環(huán)境CO2濃度(是/否)為限制T4組凈光合速率的因素,理由是。(3)分析表1表2數(shù)據(jù),處理為最優(yōu)光質配比組,你的理由是。(4)若Mg2+含量增加,則會增加葉綠體中含量,使吸收光能增加。為進一步研究光質配比對光反應的影響,研究人員對類囊體膜上PSII光復合體開展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PSII光復合體含有光合色素,PSII光復合體上的蛋白質LHCII通過與PSII結合或分離來增強或減弱對光能的捕獲(如圖所示)。LHCII與PSII的分離依賴LHC蛋白激酶的催化。弱光下LHC蛋白激酶活性(增強/減弱),導致LHCII與PSII結合,有利于對光能的捕獲。依據(jù)該研究結果可推測,不同光質配比對光合速率的影響可能與有關。23.某DNA病毒對動物養(yǎng)殖業(yè)危害十分嚴重。研究人員擬以該病毒抗原蛋白A來制備單克隆抗體,以期快速檢測該病毒,其主要技術路線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獲取基因A:用于制備蛋白A的基因稱為,獲取該基因的常用方法是先建立,用一定方法“釣取”相應基因克隆片段后通過技術擴增,擴增的原料是。下列對引物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個引物之間不應有互補性B.引物自身不存在互補序列C.引物與模板鏈復制起始端堿基互補D.引物的堿基包含AGCU四種(2)工程菌轉化:將工程菌放于低溫、低濃度溶液中,造成細胞膜通透性改變,成為細胞,通過一定手段將外源DNA導入細胞完成轉化。(3)篩選獲得雜交瘤細胞:在雜交瘤細胞篩選中,常使用特殊選擇培養(yǎng)基如培養(yǎng)基,該培養(yǎng)基對和兩類細胞的存活和繁殖具有抑制作用。(4)特定雜交瘤細胞的培養(yǎng)和單克隆抗體的篩選:特定雜交瘤細胞培養(yǎng)常用攪拌式發(fā)酵罐,培養(yǎng)時需注意控制如等條件(寫出2點)。發(fā)酵罐中營養(yǎng)物質通常需加入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無機鹽和,以及誘導抗體分泌的化學物質,如丁酸鈉。發(fā)酵罐內細胞增殖形成(細胞株/細胞系),其分泌的抗體可利用技術篩選。罐內上清液中單克隆抗體含少量雜質,可采用方法純化。24.下圖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家系圖,其中一種遺傳病為伴性遺傳。已知兩病獨立遺傳且相關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體上。人群中乙病的發(fā)病率為1/256?;卮鹣铝袉栴}:(1)甲病屬于染色體上性遺傳病。(2)I2與I4就乙病看,基因型(可能/一定/不)相同,為確定基因型,對相關個體基因進行凝膠電泳,電泳結果如下圖,則可確定I2和I4的基因型分別為、(相關基因用B、b表示)。(3)Ⅲ1與某正常男性結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為。(4)研究發(fā)現(xiàn),乙病常見的原因是由于控制合成纖維蛋白原(Fib)的基因突變,使Fib的192位、238位氨基酸替換導致功能異常,最終引起凝血功能障礙,由此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特性。檢測Fib基因是否異常可采用方法,即可用正常Fib基因設計制作探針,若基因未發(fā)生改變,則探針與待測基因出現(xiàn)片段。為使結果便于觀察,探針中常帶有。25.阿爾茨海默?。ˋD)又稱老年癡呆。是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漸進性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語言障礙等。其病理特征表現(xiàn)之一是神經(jīng)元之間存在β淀粉樣蛋白斑塊。淀粉樣蛋白聚積后對神經(jīng)元具有很強的毒性作用,出現(xiàn)組織壞死,神經(jīng)元減少等情況。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一定頻率的光刺激能減少小鼠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數(shù)量,改善小鼠記憶能力和認知功能?;卮鹣铝袉栴}:(1)β淀粉樣蛋白是由相關前體物質在細胞內合成后經(jīng)等(細胞器)加工運輸后分泌至組織間,并經(jīng)水解酶作用轉化為多肽聚積。部分AD患者不能說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斷大腦皮層區(qū)受損,患者大腦皮層彌漫性萎縮,神經(jīng)元大量減少將直接引起下列哪幾項A.基本排尿反射喪失B.痛覺減弱C.心率減緩D.肢體僵硬(2)某研究團隊為探究光刺激頻率對AD小鼠大腦海馬組織中β淀粉樣蛋白數(shù)量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a.實驗動物分組:將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隨機均分為光刺激組(PS組)和組(NS組)。相同數(shù)量的野生型小鼠作為組。b.實驗動物處理:PS組小鼠每日接受40Hz(頻率)強度為300勒克斯(光強)LED閃爍光刺激,持續(xù)四周。NS組和野生型小鼠的處理為,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c.小鼠大腦海馬組織中β淀粉樣蛋白數(shù)量測定:4周光刺激后,隨機從各組中選取5只小鼠,麻醉后斷頭取腦,將海馬組織分離,提取,檢測β淀粉樣蛋白含量。d.實驗結果及結論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光刺激能逆轉AD小鼠海馬組織中β淀粉樣蛋白,減輕對實驗動物神經(jīng)的毒性作用,請用柱形圖表示該實驗結果(提示:正常小鼠海馬組織中也能表達少量β淀粉樣蛋白)。(3)神經(jīng)末梢內部有許多,其內含有的化學物質稱為神經(jīng)遞質。遞質通過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中,并擴散到突觸后膜處與后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后膜去極化,產生動作電位。已知腦內乙酰膽堿含量與記憶密切相關,老年癡呆病人腦內乙酰膽堿量減少,某團隊研發(fā)了某種改善老年癡呆癥狀藥物,你覺得可能的藥物機理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維生素D3屬于脂質中的固醇類,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脂質的種類及功能:(1)脂肪:儲能、保溫、緩沖和減壓。(2)磷脂:生物膜的組成成分。(3)固醇類:①膽固醇:參與血液中的脂質的運輸、動物細胞膜的成分。②維生素D:促進鈣磷的吸收。③性激素:促進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2.【答案】B【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筷子會導致樹木砍伐增多,造成森林資源的浪費,不會直接導致土壤污染,A錯誤;
B、廢電池里面含有多種有害化學物質:汞、銀、等,亂扔廢電池會導致電池中有害物質慢慢進入土壤,直接導致土壤污染,B正確;
C、焚燒秸稈是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最終破壞土壤結構,不會直接導致土壤污染,C錯誤;
D、亂砍濫伐森林不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會直接導致土壤污染,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1)全球氣候變化: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燃燒及水泥的生產等導致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溫室效應加劇。(2)水資源短缺:人口劇增及人類活動。(3)臭氧層破壞:氟氯烴、哈龍等物質的使用,使得臭氧層被破壞,到達地球的紫外線增強,對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4)土地荒漠化:人類活動。(5)生物多樣性喪失: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被破壞。(6)環(huán)境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3.【答案】C【解析】【解答】A、細胞膜外側有許多膽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結構區(qū)域,組成元素有C、H、O、N、P,A正確;
B、膽固醇和磷脂屬于脂質,內質網(wǎng)是脂質合成的場所,故該結構區(qū)域的形成與內質網(wǎng)有關,B正確;
C、膽固醇可調節(jié)細胞膜的流動性,該結構區(qū)域是許多膽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結構區(qū)域,與其它區(qū)域流動性存在差異,C錯誤;
D、膽固醇是一種親脂性物質,具有親脂性和親水性兩種基團,因此該區(qū)域膽固醇分子既有親脂性,也具有親水性,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1、膽固醇可調節(jié)磷脂雙分子層膜的流動性,在溫度較高、磷脂分子運動較強時,膽固醇可以降低膜的流動性;在溫度較低、磷脂分子運動較弱時,又可以提高膜的流動性,使膜在很大溫度范圍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半流動狀態(tài)。
2、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認為:磷脂雙分子層構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質分子覆蓋、鑲嵌或橫跨磷脂雙分子層中,磷脂分子具有流動性,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運動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結構特性。4.【答案】D【解析】【解答】A、一個種群的全部個體的全部基因構成了一個基因庫,A錯誤;
B、峽谷之間的通道是有限的通道,兩種羚松鼠之間不能進行充分的基因交流,B錯誤;
C、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有些物種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C錯誤;
D、生存環(huán)境不同,即自然選擇不同,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1)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3)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4)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變異是不定向的,通過自然選擇,不利變異被淘汰,有利變異逐漸積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因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5)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6)生物多樣性是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5.【答案】D【解析】【解答】A、受精卵分化能力很強,A細胞能分化形成B細胞和C細胞,C細胞分化成D細胞,D細胞進一步分化成成纖維細胞,B細胞分化成單核細胞和血紅細胞,因此在圖中A、B、C、D四類細胞里,分化能力最接近受精卵的是A,A正確;
B、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過程①D細胞分化形成成纖維細胞,會發(fā)生了mRNA種類和數(shù)量的改變,B正確;
C、過程②為細胞分裂過程,故該過程發(fā)生過中心體、染色體、核DNA的倍增,C正確;
D、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是不可逆的,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1、細胞分化: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上會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該過程遺傳物質不發(fā)生變化。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分化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tài)直至死亡。細胞分化是細胞個體發(fā)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項生理功能的效率。
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分裂前期:染色質螺旋化形成染色體,核仁解體,核膜消失,中心體移向兩極,并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分裂中期: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便于觀察。分裂后期:著絲粒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兩條染色體,由星射線牽引移向細胞兩極。分裂末期:染色體解螺旋形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現(xiàn),細胞膜由中間向內凹陷,細胞縊裂。6.【答案】B【解析】【解答】A、從圖中可以看出,5~10月份都是放牧量為G2時草地凈光合產量最大,因此G2是最適放牧強度,6月G2牧草凈光合產量最高,可被初級消費者利用的總能量最多,A正確;
B、據(jù)圖推測,8月份不放牧草地凈初級生產量、物質循環(huán)速率通常慢于放牧草地,B錯誤;
C、8~10月份不放牧草地凈初級生產量較低的原因有過多枝葉對下層植物有遮光作用、植株衰老組織較多、缺少動物糞尿的施肥作用,C正確;
D、由圖可知適度放牧有利于草地的凈初級生產量的積累,保持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穩(wěn)定,所以草地要進行合理利用,控制載畜量,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1、初級生產量:在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內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質或所固定的能量??偝跫壣a量=呼吸消耗量+凈初級生產量。
2、次級生產量:在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內異養(yǎng)生物利用現(xiàn)成有機物而生產出來的有機物質。
3、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凈初級生產量會隨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熟而減少。7.【答案】A【解析】【解答】A、修筑混凝土護坡不利于植被生長,不利于盡快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A符合題意;
B、引入耐重金屬速生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有利于生態(tài)修復,B不符合題意;
C、礦區(qū)生態(tài)修復首先是要復綠,而復綠的關鍵是土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動物和植物根系共同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邊地表土壤圈蓋,有利于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C不符合題意;
D、接種抗污染菌種,可以減少土壤中的污染物,有利于生態(tài)修復,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群落演替的結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組成向著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規(guī)律、隨時間而變化的有序過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預見的或可測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這一最高階段。(2)能量:總生產量增加,群落的有機物總量增加。(3)結構: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群落的結構越來越復雜。(4)穩(wěn)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環(huán)境反復相互作用,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來越高。8.【答案】D【解析】【解答】A、無人機搭載攝像儀和不同傳感器是一種新型調查手段,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可用于某自然保護區(qū)內物種豐富度的調查,A正確;
B、調查研究結果可用于評價自然保護區(qū)保護效果可以解決人力不能到達、對野生動植物的生活干擾相對較小,B正確;
C、該技術調查研究結果可用于評價自然保護區(qū)保護效果,C正確;
D、調查研究結果可用于某種大型喬木未來種群數(shù)量變化預測,但不能確定性別比例,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1、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1)意義: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標:豐富度,即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
2、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2)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3)年齡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能預測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年齡結構是通過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為增長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為衰退型,出生率約等于死亡率為穩(wěn)定型。(4)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的。9.【答案】C【解析】【解答】A、由第①組可知,酶P在低濃度Mg2+條件,有產物生成,說明酶P在該條件下具有活性,A錯誤;
B、第③組和第⑤組對照,無關變量是底物和蛋白質組分,自變量是Mg2+濃度,無論是高濃度Mg2+條件下還是低濃度Mg2+條件下,兩組均沒有產物生成,說明酶P的蛋白質組分無催化活性,B錯誤;
C、第④組和第⑤組對照,自變量是組分類型,第④組有RNA組分,有產物,說明在高濃度Mg2+條件下RNA組分具有催化活性;故RNA是酶P具有催化活性的必需成分,C正確;
D、①②③組比較,②③組分別加入RNA和蛋白質都沒有產物,同時加入有產物,說明低濃度Mg2+條件下,RNA和蛋白質同時存在才能催化,但二者都不具有獨立的催化作用,不能說明催化作用表現(xiàn)為相互促進,D錯誤。
【分析】酶的特性:①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用更顯著,催化效率更高。②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③作用條件溫和: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時,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間結構穩(wěn)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10.【答案】D【解析】【解答】A、為提高扦插枝條的成活率,插條一般保留3-4個芽,因為芽能產生生長素,有利于插條生根,避免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A錯誤;
B、較高濃度的2,4-D可以選用沾蘸法,低濃度2,4-D可以選用浸泡法,B錯誤;
C、本實驗需要單獨設置空白對照組,C錯誤;
D、當插條上葉片較多時,蒸騰作用過于旺盛,導致插條失水過多死亡,因此應剪去多數(shù)葉片以降低蒸騰作用,D正確。
【分析】2,4-D:促進插條生根、培育無子番茄、用作農業(yè)除草劑等。【答案】11.C12.A【解析】【分析】酶的特性:①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用更顯著,催化效率更高。②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③作用條件溫和: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時,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間結構穩(wěn)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11.A、揉捻能破壞細胞結構,使多酚氧化酶釋放后與茶多酚充分接觸,形成適量茶黃素,A正確;
B、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故發(fā)酵時需保持適宜的溫度以維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B正確;
C、PH影響酶的活性,發(fā)酵時有機酸含量增加導致PH下降,進而影響多酚氧化酶活性,C錯誤;
D、高溫處理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多酚氧化酶失活,防止過度氧化影響茶品質,D正確。
故答案為:C。12.A、短時間保存菌種需要將菌種接種到固體斜面培養(yǎng)基上,待生長到一定階段后在4℃條件下保存,A正確;
B、多酚氧化酶是蛋白質類物質,分離方法可采用凝膠色譜法等,而過濾和沉淀方法可分離微生物菌體,B錯誤;
C、黑茶發(fā)酵菌種(黑曲霉、根霉等)是異養(yǎng)微生物,培養(yǎng)基中需要有水,無機鹽,碳源和氮源及維生素等,培養(yǎng)基中須加入蛋白胨,無需酵母提取物,C錯誤;
D、培養(yǎng)細菌的培養(yǎng)基通常是中性偏堿,黑茶發(fā)酵菌是真菌,培養(yǎng)基需要偏酸性,D錯誤。
故答案為:A。13.【答案】C【解析】【解答】A、Gβ與AT1蛋白結合,能抑制PIP2s蛋白的磷酸化,從而抑制細胞內的H2O2排到細胞外,A正確;
B、由題圖右側的信息可知,AT1蛋白缺陷,可以促進PIP2s蛋白的磷酸化,進而促進H2O2排出膜外,B正確;
C、敲除AT1基因或降低其表達,可提高禾本科農作物抗氧化脅迫的能力,進而提高其成活率,C錯誤;
D、從特殊物種中發(fā)掘逆境脅迫相關基因,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改良農作物抗逆性,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1、“基因的表達”是指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翻譯是指在核糖體上,以mRNA為模板、以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還需要tRNA來運轉氨基酸。
2、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剑海?)自由擴散:順濃度梯度運輸,不需要能量和轉運蛋白。如脂溶性物質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及氧氣、二氧化碳等。(2)協(xié)助擴散:順濃度梯度運輸,不需要能量,需要轉運蛋白。如葡萄糖進入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機鹽離子通過離子通道進出細胞,水分子通過水通道蛋白的運輸。(3)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運輸,需要能量和轉運蛋白。如無機鹽離子、氨基酸逆濃度梯度進出細胞,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14.【答案】D【解析】【解答】A、圖中免疫活性物質由免疫細胞釋放后,可促進有關神經(jīng)遞質的作用,說明免疫活性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調節(jié)神經(jīng)一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同時也能說明上述機體調節(jié)是通過神經(jīng)、體液和免疫調節(jié)共同完成的,A正確;
B、圖中顯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過度炎癥反應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B正確;
C、過度炎癥反應會通過神經(jīng)調節(jié)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進而引起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會使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監(jiān)視作用減弱,從而增加機體腫瘤發(fā)生風險,C正確;
D、圖中神經(jīng)遞質對下丘腦分泌CRH具有促進作用,而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有抑制作用,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分析題圖:病原體入侵引起體免疫應答,釋放免疫活性物質,刺激機體釋放神經(jīng)遞質,作用于下丘腦分泌CRH,促進體分泌ACTH,促進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反饋性的抑制下丘腦、垂體的活動,同時抑制機體免疫細胞、免疫反應來降低損傷。15.【答案】B【解析】【解答】A、由圖表可知,紅光照射下萵苣種子發(fā)芽,紅外光照射下不發(fā)芽,紅外光照射后再提供紅光照射會發(fā)芽,故可得出結論紅光促進萵苣種子發(fā)芽,紅外光抑制萵苣種子發(fā)芽,A正確;
B、若種子對紅光反應比紅外光敏感,兩種光交替處理后的萵苣種子置于自然光下,種子能不能萌發(fā)取決于最后一次曝光波長,B錯誤;
C、紅光照射下萵苣種子發(fā)芽,紅外光照射下不發(fā)芽,而赤霉素能促進種子萌發(fā),據(jù)此可推測紅光和紅外光處理可能改變了種子內赤霉素基因的表達水平進而影響種子的的萌發(fā),C正確;
D、組3和組4實驗結果比較表明,種子是否萌發(fā)取決于最后一次曝光波長,即最后一次照射的是紅光,則表現(xiàn)為發(fā)芽,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1、分析表格可知,1組和組均發(fā)芽,2組和4組不發(fā)芽,可推測黃種子發(fā)芽與否,與最后一次照射的是紅光還是紅外光密切相關,最后一次是紅光則會發(fā)芽,最后一次是紅外光,則不發(fā)芽。
2、激素調節(jié)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調節(jié)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光照、溫度等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jié)。16.【答案】D【解析】【解答】A、自然生長莖段的消毒屬于外植體消毒,先用70%酒精,再用無菌水清洗,再用5%次氯酸鈉消毒處理,最后再用無菌水清洗,A錯誤;
B、莖尖所含的病毒少或無病毒,獲得的脫毒苗不會或極少感染病毒,故可取菊花芽尖進行培養(yǎng)獲得不帶病毒的脫毒苗而非抗毒苗,B錯誤;
C、組培苗鍛煉時采用蛭石作為栽培基質的原因是蛭石比較松軟,持水性也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葉片的生長,C錯誤;
D、不帶葉片的菊花莖的切段可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分化出芽和根這種器官發(fā)生的途徑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1、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外植體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然后經(jīng)過再分化形成胚狀體或叢芽,細胞繼續(xù)分裂和分化形成試管苗。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是脫分化與再分化,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要避光培養(yǎng),否則容易形成維管組織,再分化形成胚狀體或叢芽可以照光培養(yǎng),利于葉綠體的形成。
2、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選擇的外植體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能力越強,培養(yǎng)越容易成功,因此在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選擇形成層的細胞,形成層的細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強,易脫分化。獲取脫毒的幼苗一般選擇莖尖為外植體,因為莖尖所含的病毒少或無病毒,獲得的脫毒苗不會或極少感染病毒。17.【答案】B【解析】【解答】A、圖中細胞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A與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與C在另一條同源染色體上,其基因型為AAaaBBbbCCcc,由圖可知,基因a所在的染色單體與b所在的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換,則產生的2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AAabcc和abBBCC,故圖示細胞形成的精子類型有4種,分別為Abc、Aac、aBC、BbC,A正確;
B、該圖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并已經(jīng)在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經(jīng)歷過一次有絲分裂,因此形成該細胞的過程中復制了2次,正常情況應該是有4個核DNA含32P,但因為發(fā)生了易位,因此可能有4或5個核DNA含32P,B錯誤;
C、圖示細胞中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完成DNA的復制,1條染色體上2個DNA分子,該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2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C正確;
D、結合題干可知,精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Cc,由圖可知,基因a所在的染色單體與b所在的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換,二者為非同源染色體,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染色體片段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的結構變異中的易位,D正確。
【分析】1、減數(shù)分裂過程: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體發(fā)生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2)中期:每對同源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兩側。(3)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4)末期:細胞質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體散亂的分布在細胞中。(2)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4)末期:細胞質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
2、染色體易位與交叉互換的區(qū)別:染色體易位交叉互換位置可發(fā)生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原理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觀察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18.【答案】D【解析】【解答】A、基因突變具有可逆性,A錯誤;
B、該變異是經(jīng)人工射線處理導致,不屬于自發(fā)變異,B錯誤;
C、該變異是遺傳物質發(fā)生的改變,屬于可遺傳變異,C錯誤;
D、該變異導致了一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其他氨基酸序列不變,可能是基因中堿基對發(fā)生替換,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基因突變:(1)概念: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從而引起基因堿基序列(基因結構)改變。(2)特點:普遍性、隨機性、低頻性、不定向性、利害相對性。(3)意義:新基因的產生途徑、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生物進化的原材料。19.【答案】D【解析】【解答】A、圖中質粒有啟動子和終止子等結構,還需具備的結構有限制酶的切割位點、標記基因、復制原點等,A正確;
B、啟動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能驅動轉錄過程,B正確;
C、引物F2與R1或F1與R2結合部位包含J基因的堿基序列,因此推測為了確定J基因連接到質粒中且插入方向正確,進行PCR檢測時,若僅用一對引物,應選擇圖甲中的引物F2和R1或F1和R2,C正確;
D、b是模板鏈,有圖中啟動子和終止子的位置可知轉錄方向是從左向右,對應的模板鏈方向應該是3’→5’,非模板鏈即a鏈是5’→3’;考慮到DNA復制的方向是子鏈的5’→3’,引物基礎上延伸的方向肯定是5’→3’,所以引物結合的單鏈其方向是3’→5’;圖中F1是前引物,在左側,所以其配對的單鏈是3’→5’的b鏈,故其序列應該與a鏈相應部分的序列相同,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1)目的基因的篩選與獲?。豪肞CR獲取和擴增目的基因:①變性:當溫度上升到90℃以上時。雙鏈DNA解聚為單鏈。②復性:當溫度下降到50℃左右時。兩種引物通過堿基互補配對與兩條單鏈DNA結合。③延伸:72℃左右時,耐高溫的DNA聚合酶活性高??墒笵NA新鏈由5'端向3'端延伸。(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有目的基因、復制原點、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農桿菌轉化法:適用于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和少數(shù)單子葉植物的細胞。①將植物組織與農桿菌混合培養(yǎng);②將花序直接浸沒在含有農桿菌的的溶液中一段時間;③培養(yǎng)植株并獲得種子,再進行篩選、鑒定等。(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①分子水平: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受體細胞染色體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也可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乖贵w雜交法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出蛋白質。②個體生物學水平鑒定。20.【答案】C【解析】【解答】A、由題意可知,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則蘆花為顯性性狀,非蘆花為隱性性狀,正反交結果不相同,說明該對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雞的性別決定方式屬于ZW型,雌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W,雄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Z,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即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雞),子代為ZAZA、ZaW,蘆花鳥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為ZAZA×ZaW,子代為ZAZA、ZAW,且全為蘆花雞,A正確;
B、雞的性別決定方式屬于ZW型,雌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W,雄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Z,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則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雞),子代為ZAZa、ZaW,蘆花鳥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為ZAZA×ZaW,子代為ZAZa、ZAW,且全為蘆花雞,則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均為雜合體ZAZa,B正確;
C、雞的性別決定方式屬于ZW型,雌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W,雄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Z,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則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雞),子代為ZAZa、ZaW,蘆花鳥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為ZAZA×ZaW,子代為ZAZa、ZAW,且全為蘆花雞,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即ZAW(蘆花雞)×ZAZa(蘆花雞),所產雌雞為(蘆花雞)和ZaW(非蘆花雄雞),C錯誤;
D、由題意可知,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雞),子代為ZAZa、ZaW,子代中雌性全為非蘆花,雄性全為蘆花,僅根據(jù)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即可區(qū)分性別,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雞的性別決定方式屬于ZW型,雌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W,雄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Z。雞的蘆花與非蘆花性狀的基因分別是B和b,位于Z染色體上,所以母雞基因型為:ZBW(蘆花)、ZbW(非蘆花);公雞基因型為:ZBZB(蘆花)、ZBZb(蘆花)、ZbZb(非蘆花)。若想盡快確定小雞的性別,則應將小雞的花色和性別聯(lián)系,則應選擇蘆花母雞與非蘆花公雞交配,子代小雞蘆花的均為公雞,非蘆花的均為母雞。21.【答案】(1)水鳥的同化/同化(答出同化即給分);大于;凈次級生產量;未利用/未被利用(2)食物、棲息環(huán)境(場所)、天敵、與其它生物的關系;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3)季節(jié);適應(4)間接使用【解析】【解答】(1)營養(yǎng)級攝入能量的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故①表示水鳥的同化量;流經(jī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故流經(jīng)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大于a水草同化的太陽能,水鳥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即水鳥的凈次級生產量,其去路除圖示外還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
(2)生態(tài)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水鳥屬于動物,研究其生態(tài)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它物種的關系等,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jù)著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間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
(3)水鳥在春秋兩季的南北遷徙活動是濕地時間結構的季節(jié)變化的顯著特征,也是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良好表現(xiàn)。
(4)濕地被稱為“自然之腎”,在涵養(yǎng)水源、降解污染、調節(jié)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這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
【分析】1、營養(yǎng)級攝入能量的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生態(tài)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jù)著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間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
3、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食用、藥用、科研、農業(yè)生產原料、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2)間接價值:體現(xiàn)在調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等方面。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固氮、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濕地可以蓄洪防旱、凈化水質、調節(jié)氣候。(3)潛在價值:目前尚不清楚的價值。22.【答案】(1)光反應;ATP、O2、NADPH([H])(2)否;氣孔導度小,但胞間CO2濃度較高(3)T4;T4組凈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蛋白高且硝酸鹽含量低(4)葉綠素;減弱;影響LHCII與PSII結合與分離/影響LHC蛋白激酶活性【解析】【解答】(1)光反應階段需要光照,暗反應階段不需要光照,故不同光質配比直接影響光合作用光反應過程;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發(fā)生水的光解產生[H]與氧氣,以及ATP的形成,故光反應過程的產物是ATP、O2和NADPH([H])。
(2)分析表1,T4組氣孔導度小,但胞間CO2濃度較高,由此可知,環(huán)境CO2濃度不是限制T4組凈光合速率的因素。
(3)分析表1和表2,T4組凈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蛋白高且硝酸鹽含量低,由此可知,T4處理為最優(yōu)光質配比組。
(4)Mg是構成葉綠素的元素,若Mg2+含量增加,則會增加葉綠體中葉綠素的含量,使吸收光能增加。弱光下葉肉細胞內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LHCII與PSII分離減少,PSII光復合體對光能的捕獲增強。依據(jù)該研究結果可推測,不同光質配比對光合速率的影響可能與影響LHCII與PSII結合與分離或影響LHC蛋白激酶活性有關。
【分析】光合作用過程:(1)光反應:類囊體膜上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將水分解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釋放出去,H+與氧化型輔酶I(NADP+)結合,形成還原型輔酶Ⅱ(NADPH)。NADPH作為活潑的還原劑,參與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同時也儲存部分能量供暗反應階段利用;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光能提供能量促使ADP和Pi反應形成ATP。這樣,光能就轉化為儲存ATP中的化學能。這些ATP將參與第二個階段合成有機物的化學反應。(2)暗反應:在葉綠體基質中,從外界吸收的CO2,在Rubisco的作用下與C5結合形成兩個C3分子,在相關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釋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還原。隨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還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經(jīng)過一系列的反應轉化成糖類。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還原的C3,經(jīng)過一系列的變化,又形成C5。23.【答案】(1)目的基因/外源基因;基因文庫;PCR;dNTP(四種脫氧核苷三磷酸);D(2)CaCl2/Ca2+;感受態(tài)/能吸收周圍環(huán)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狀態(tài)(3)HAT;未融合細胞;同種核融合細胞(4)pH、溫度、溶解氧;動物血清;細胞系;抗原—抗體雜交;過濾/層析/離心/離子交換/萃取【解析】【解答】(1)目的基因可從基因文庫中獲取,蛋白A的基因為目的基因,故獲取的常用方法是先建立基因文庫。常用PCR技術對目的基因進行擴增,dNTP(四種脫氧核苷三磷酸)既能為DNA復制提供能量,又能為PCR技術提供原料。
A、兩種引物之間不能有互補性,否則引物之間會配對形成雙鏈DNA,影響目的基因的擴增效率,A正確;
B、每種引物自身不應存在互補性,B正確;
C、DNA分子合成時子鏈從5'→3'端延伸,則擴增時,引物與模板鏈的3'端堿基互補配對,C正確;
D、PCR中所利用的引物是一小段能與DNA母鏈的一段堿基序列互補配對的短單鏈DNA,引物的堿基包含AGCT四種,D錯誤。
故答案為:D。
(2)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將工程菌放在低溫、低濃度的CaCl2溶液中,使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成為感受態(tài)細胞,該狀態(tài)為容易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外源DNA的狀態(tài),進而可提高轉化效率。
(3)在雜交瘤細胞篩選過程中,常使用特定的選擇培養(yǎng)基(如HAT培養(yǎng)基),該培養(yǎng)基對未融合細胞和同種核融合細胞兩類細胞的存活和繁殖具有抑制作用,只有雜交瘤細胞可以正常增殖,因此該選擇培養(yǎng)基只允許雜交瘤細胞正常生長,從而篩選出雜交瘤細胞。
(4)在發(fā)酵過程中,要及時添加必需的營養(yǎng)組分,要嚴格控制溫度、pH和溶解氧等發(fā)酵條件。因此,特定雜交瘤細胞培養(yǎng)常用攪拌式發(fā)酵罐,培養(yǎng)時需注意控制如pH、溫度、溶解氧等條件。在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過程中,通常需加入動物血清、血漿等天然物質??乖c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發(fā)酵罐內細胞增殖形成細胞系,其分泌的抗體可利用抗原一抗體雜交篩選。罐內上清液中單克隆抗體含少量雜質,可采用過濾/層析/離心/離子交換/萃取方法純化。
【分析】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1)目的基因的篩選與獲?。豪肞CR獲取和擴增目的基因:①變性:當溫度上升到90℃以上時。雙鏈DNA解聚為單鏈。②復性:當溫度下降到50℃左右時。兩種引物通過堿基互補配對與兩條單鏈DNA結合。③延伸:72℃左右時,耐高溫的DNA聚合酶活性高??墒笵NA新鏈由5'端向3'端延伸。(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有目的基因、復制原點、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感受態(tài)細胞法:適用于微生物。Ca2+處理細胞→感受態(tài)細胞→重組表達載體與感受態(tài)細胞混合→感受態(tài)細胞吸收DNA分子。(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①分子水平: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受體細胞染色體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也可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抗原抗體雜交法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出蛋白質。②個體生物學水平鑒定?;蛱结槪河梅派湫酝凰鼗驘晒庾隽藰擞浀囊阎蛄蠨NA,與目的基因堿基互補配對。
2、動物細胞培養(yǎng)條件:(1)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中應含有細胞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2)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3)溫度、pH和滲透壓。(4)氣體環(huán)境:氧氣是細胞代謝所必需的,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動物細胞培養(yǎng)需要將培養(yǎng)瓶置于含95%空氣和5%CO2的混合氣體的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24.【答案】(1)X;顯(2)可能;Bb;Bb(3)25/51(4)有害性/多數(shù)有害性;核酸分子雜交;堿基互補配對/雜交雙鏈;熒光標記/放射性標記【解析】【解答】(1)根據(jù)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女兒Ⅲ3患乙病,可知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生物培養(yǎng)基的配制試題及答案
- 項目溝通管理的信息流動性試題及答案
- 高分攻略的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決策模型試題及答案
- 逐步提高2025年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財務深度分析案例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多元化投資策略試題及答案
- 專家論證施工方案的流程
- 2025年審計核心技能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實驗室的統(tǒng)計應用試題及答案
- 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詞頻表CorpusWordlist
- 寧德時代社招測評試題
- 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施工組織方案
- 2024年江西南昌印鈔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腦卒中的早期康復》課件
- 學校德育活動安排表
- GB/T 43359-2023印染廢水膜法集成裝備
- ISO90012015版職能分配表
- 初中化學必背知識點總結(按單元順序)
- 泥石流災害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個體工商戶公司章程(標準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