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_第1頁
《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_第2頁
《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_第3頁
《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_第4頁
《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7.020

X80

團體標準

T/ZGYSYJH002—2023

代替ZGYSYJH/T1—17—2015

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

TechnicalGuidelinesfortheFirstBatchofCommonlyUsed

Health-protectionFood

2023-11-20發(fā)布2023-12-01實施

中國藥膳研究會發(fā)布

T/ZGYSYJH002—2023

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

重要提示:本文件所提供的食養(yǎng)藥膳均不能代替藥物。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17道常用特色藥膳的配方(食藥物質(zhì)、主料、輔料、調(diào)料)、制作、食養(yǎng)作用、適

宜人群、不適宜人群等內(nèi)容。

本文件適用于本文所推薦常用特色藥膳的制作。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

于本文件。

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

GB/T16751.2—2021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第2部分:證候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衛(wèi)生部衛(wèi)法監(jiān)發(fā)〔2002〕51號附件: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

衛(wèi)生部2012年第17號公告關于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的公告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2019年第8號公告附件:當歸等6種新增按照傳統(tǒng)既是食品

又是中藥材的物質(zhì)目錄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2023年第9號公告附件:黨參等9種新增按照傳統(tǒng)既是食品

又是中藥材的物質(zhì)目錄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所涉中醫(yī)術語和定義,參見附錄A。

4一般要求

4.1本文件提供的藥膳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將常見食材與食藥物質(zhì)、新食品原料(新資源食品)

等食藥物質(zhì)類食材合理組方配伍以發(fā)揮食養(yǎng)功效,應注意因時、因地、因人辨證施膳,可根據(jù)使用對象

的具體情況加以適當調(diào)整應用。配方依據(jù)參見附錄B、附錄C。

4.2食藥物質(zhì)、新食品原料(新資源食品)的選用,必須符合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國務院食品安全

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規(guī)定。

4.3除另有注明外,本文件配方中各食材用量一般均為一人一餐量。多人多次食用可以按比例相應增

加各食材用量。

4.4藥膳原料應選用合規(guī)、衛(wèi)生、新鮮的食材和食藥物質(zhì)類飲片,輔料、調(diào)料應選用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

有合格證及保質(zhì)期、符合食品衛(wèi)生的產(chǎn)品。禁止使用過期、變質(zhì)、“三無”等原料。

4.5藥膳制作應以日常的烹飪技術和手段為基礎,參照本文件進行加工。

4.6本文件所提供的食養(yǎng)藥膳,均不能代替藥物。不適宜人群應當慎食。對有關食材過敏者、有嚴重

肝腎損害者禁食。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等特殊人群若有需要,應當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食用。

4.7食用藥膳時可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準則。

5藥膳制作

5.1蓮子荷葉蒸湖鴨

5.1.1食藥物質(zhì)

蓮子(去心)5g,荷葉(鮮)1張。

1

T/ZGYSYJH002—2023

5.1.2主料

湖鴨肉100g。

5.1.3輔料

干香菇8g。

5.1.4調(diào)料

淀粉、蠔油、料酒、胡椒粉、白糖、鹽、蔥、姜、香油各適量。

5.1.5制作

1)蓮子與干香菇用溫水泡發(fā);荷葉洗凈;鴨肉切小塊,加淀粉、蠔油、料酒、胡椒粉、白糖、鹽、

蔥、姜、香油腌制入味。

2)干香菇切小塊,與腌制好的鴨肉、蓮子拌勻,用荷葉包裹封嚴,入蒸箱蒸至鴨肉軟爛即可。

5.1.6食養(yǎng)作用

清熱解暑,補益氣陰。

5.1.7適宜人群

適用于暑傷津氣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8不適宜人群

素體虛寒、腹痛腹脹者慎食。

5.2天麻氽魚片

5.2.1食藥物質(zhì)

天麻3g。

5.2.2主料

魚片100g。

5.2.3輔料

雞蛋1個,牛奶20g,豆苗5g。

5.2.4調(diào)料

淀粉、料酒、胡椒粉、鹽、蔥、姜各適量。

5.2.5制作

1)魚片用料酒、鹽、蔥、姜腌漬入味;雞蛋取蛋清加入淀粉調(diào)成糊,放入腌好的魚片抓勻;天麻

用清水發(fā)透。

2)鍋內(nèi)加水約400ml燒開后,加入天麻煮10分鐘,放入漿好的魚片,汆至魚肉變白后,加入牛

奶,以及鹽、胡椒粉調(diào)好口味,撒入豆苗即可。

5.2.6食養(yǎng)作用

平抑肝陽,息風定眩。

5.2.7適宜人群

適用于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2、A.3。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

養(yǎng)調(diào)理。

5.2.8不適宜人群

2

T/ZGYSYJH002—2023

體內(nèi)寒濕盛者慎食,天麻過敏體質(zhì)者及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不推薦食用。

5.3百山灌藕

5.3.1食藥物質(zhì)

百合6g,山藥10g,茯苓6g,大棗5g,蜂蜜10g。

5.3.2主料

鮮藕200g。

5.3.3輔料

牛奶適量。

5.3.4調(diào)料

無。

5.3.5制作

5.3.5.1烹制方法

1)將百合、山藥、去核紅棗研爛,與茯苓研末調(diào)勻,加蜂蜜再研磨極細,拌入牛奶令稀稠適中后

灌入藕孔中,令孔皆滿。

2)將藕頭堵住藕孔,再用竹簽固定結實,上屜蒸至藕軟糯即成。

5.3.5.2特殊炮制及注意事項

煮藕時忌用鐵器,以免引起食物發(fā)黑。

5.3.6食養(yǎng)作用

潤肺健脾,養(yǎng)心安神。

5.3.7適宜人群

適用于燥邪犯肺、心氣陰兩虛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4、A.5。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

食養(yǎng)調(diào)理。

5.3.8不適宜人群

風寒咳嗽、脾胃虛寒者慎食。

5.4板栗燒雞塊

5.4.1食藥物質(zhì)

肉豆蔻2g,枸杞子5g。

5.4.2主料

雞肉100g,板栗仁30g。

5.4.3輔料

無。

5.4.4調(diào)料

食用油、淀粉、料酒、醬油、胡椒粉、鹽、蔥、姜各適量。

5.4.5制作

1)將雞肉切成塊;板栗仁洗凈蒸軟;蔥切段、姜切片備用。

3

T/ZGYSYJH002—2023

2)食用油倒入鍋中燒六成熱時,下蔥、姜炒香,倒入雞塊炒干水氣,烹料酒,加清水、鹽、醬油,

燒至八成熟后,再放入板栗仁、枸杞子、肉豆蔻,煨至雞塊軟爛,調(diào)入胡椒粉炒勻,勾芡即可。

5.4.6食養(yǎng)作用

健脾補腎,益氣溫中。

5.4.7適宜人群

適用于脾腎兩虛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6。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4.8不適宜人群

食滯胃腸、陰虛火旺者慎食。

5.5葛粉羹

5.5.1食藥物質(zhì)

葛根(粉)15g,淡豆豉3g,菊花1g。

5.5.2主料

無。

5.5.3輔料

無。

5.5.4調(diào)料

無。

5.5.5制作

1)淡豆豉、菊花放入適量清水中,小火煮20分鐘后去渣取汁,大火燒沸。

2)將葛粉加水調(diào)成的芡汁加入其中,煮成羹狀即可。

5.5.6食養(yǎng)作用

疏風清熱,解肌生津。

5.5.7適宜人群

適用于風熱犯表、津傷化燥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7、A.8。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

養(yǎng)調(diào)理。

5.5.8不適宜人群

外感風寒、脾胃虛寒者慎食。

5.6山藥湯

5.6.1食藥物質(zhì)

山藥(鮮)30g,杏仁(甜)5g。

5.6.2主料

小米25g。

5.6.3輔料

牛奶50g。

5.6.4調(diào)料

4

T/ZGYSYJH002—2023

白糖適量。

5.6.5制作

1)山藥去皮,洗凈切片;小米洗凈,炒至干香;甜杏仁炒熟研碎。

2)將山藥、小米、甜杏仁加適量的清水煮沸至稍稠,加牛奶、白糖調(diào)勻即可食用。

5.6.6食養(yǎng)作用

健脾益氣,潤肺補虛。

5.6.7適宜人群

適用于脾氣虛或脾肺兩虛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9、A.10。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

養(yǎng)調(diào)理。

5.6.8不適宜人群

外感咳嗽、痰濁內(nèi)盛者及糖尿病患者慎食。

5.7白胡椒燉豬肚

5.7.1食藥物質(zhì)

胡椒(白)1g。

5.7.2主料

豬肚75g。

5.7.3輔料

無。

5.7.4調(diào)料

鹽適量。

5.7.5制作

1)豬肚切絲,焯水后撈出備用;白胡椒研碎成粉備用。

2)砂鍋中加入豬肚、白胡椒粉,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小火慢燉至肚絲軟爛,加鹽調(diào)味即可。

5.7.6食養(yǎng)作用

溫中暖胃,行氣止痛。

5.7.7適宜人群

適用于脾胃虛寒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1。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7.8不適宜人群

胃火熾盛者慎食。

5.8神仙鴨(本品主輔料為多人食量,人參用量可根據(jù)食用人數(shù)酌增)

5.8.1食藥物質(zhì)類

5.8.1.1食藥物質(zhì)

大棗(去核)49枚,蓮子(去心)49枚,白果(去殼,注意:生食有毒)49枚。

5.8.1.2新食品原料

人參(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3g/人/天。

5

T/ZGYSYJH002—2023

5.8.2主料

白條鴨1只(約1000g)。

5.8.3輔料

料酒10g,醬油10g。

5.8.4調(diào)料

無。

5.8.5制作

1)先在鴨皮上用竹簽戳些小孔,再將料酒和醬油調(diào)勻,涂在鴨皮和腹內(nèi)搓勻;將大棗、蓮子、白

果裝在碗內(nèi),撒入人參粉調(diào)勻備用。

2)將用人參粉調(diào)好的大棗、蓮子、白果填入鴨腹(量大時可用單層紗布包成藥包填入),上籠蒸

至鴨肉軟爛脫骨即成。

5.8.6食養(yǎng)作用

健脾益氣,和胃補虛。

5.8.7適宜人群

適用于脾胃氣虛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2。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8.8不適宜人群

食滯胃腸及外感者慎食,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周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

5.9健脾益氣粥

5.9.1食藥物質(zhì)

黃芪3g,黨參3g,茯苓3g,薏苡仁5g,大棗10g。

5.9.2主料

大米20g。

5.9.3輔料

無。

5.9.4調(diào)料

無。

5.9.5制作

1)黃芪、黨參、茯苓洗凈后裝入紗布包內(nèi),與洗凈的薏苡仁、大棗、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

水浸泡40分鐘。

2)大火煮開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粥快熟時取出紗布包即可食用。

5.9.6食養(yǎng)作用

健脾益氣,利濕和胃。

5.9.7適宜人群

適用于脾氣虛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9。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9.8不適宜人群

脾胃氣滯者及糖尿病患者慎食,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不推薦食用。

6

T/ZGYSYJH002—2023

5.10滋養(yǎng)胃陰粥

5.10.1食藥物質(zhì)

鐵皮石斛3g,玉竹3g,枸杞子3g。

5.10.2主料

大米25g。

5.10.3輔料

無。

5.10.4調(diào)料

冰糖適量。

5.10.5制作

1)鐵皮石斛、玉竹洗凈后裝入紗布包內(nèi),與洗凈的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浸泡40分鐘。

2)大火煮開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粥煮至七成熟時放入適量冰糖及洗凈的枸杞子熬至粥成,取出紗

布包即可食用。

5.10.6食養(yǎng)作用

滋養(yǎng)胃陰,清熱和胃。

5.10.7適宜人群

適用于胃陰虛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3。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0.8不適宜人群

濕濁內(nèi)盛者及糖尿病患者慎食,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不推薦食用。

5.11當歸生姜羊肉湯

5.11.1食藥物質(zhì)

當歸1.5g,生姜6g。

5.11.2主料

羊肉75g。

5.11.3輔料

料酒5ml,蔥3g。

5.11.4調(diào)料

鹽適量。

5.11.5制作

1)羊肉切塊,焯水備用;當歸清水洗凈,蔥姜切片備用。

2)把羊肉、當歸、蔥、料酒同放砂煲內(nèi),加開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時左右,放

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5.11.6食養(yǎng)作用

溫中補虛,養(yǎng)血散寒。

5.11.7適宜人群

7

T/ZGYSYJH002—2023

適用于血虛、陽虛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4、A.15。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

理。

5.11.8不適宜人群

陰虛火旺、內(nèi)有實熱者及有出血傾向者慎食。

5.12加味甘麥大棗羹

5.12.1食藥物質(zhì)

甘草1g,大棗6g,百合10g。

5.12.2主料

小麥50g。

5.12.3輔料

雞蛋1個。

5.12.4調(diào)料

無。

5.12.5制作

1)小麥洗凈,提前浸泡;甘草洗凈,煎取汁液;大棗、百合洗凈切碎;雞蛋取蛋黃攪勻備用。

2)將小麥、大棗及百合加入甘草汁中共煮,待小麥軟爛后倒入蛋黃液攪勻成糊狀即成。

5.12.6食養(yǎng)作用

養(yǎng)心安神,益氣補血。

5.12.7適宜人群

適用于心神勞傷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6。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2.8不適宜人群

濕濁內(nèi)盛或有濕熱者慎食。

5.13清爽茶

5.13.1食藥物質(zhì)

荷葉3g,山楂5g。

5.13.2主料

普洱茶2g。

5.13.3輔料

無。

5.13.4調(diào)料

無。

5.13.5制作

1)荷葉、山楂洗凈切絲備用。將荷葉絲、山楂絲、普洱茶放入茶杯中,沖入少量沸水,輕晃數(shù)次

后迅速倒掉以洗茶。

2)將90℃以上熱水沖入茶杯,蓋上蓋子,浸泡10分鐘后即可飲用。

8

T/ZGYSYJH002—2023

5.13.6食養(yǎng)作用

清熱活血,降濁消脂。

5.13.7適宜人群

適用于血瘀濁脂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3.8不適宜人群

無瘀濁積滯者及孕婦慎飲。

5.14九月肉片

5.14.1食藥物質(zhì)

菊花1g。

5.14.2主料

瘦豬肉100g。

5.14.3輔料

雞蛋1個。

5.14.4調(diào)料

食用油、淀粉、料酒、雞湯、胡椒粉、白糖、鹽、蔥、姜、香油適量。

5.14.5制作

1)將瘦豬肉去筋膜切成薄片;菊花洗凈后煎取濃汁備用;姜、蔥洗凈后切片;雞蛋去黃留清備用。

肉片用蛋清、鹽、料酒、胡椒粉、淀粉調(diào)勻漿好。用鹽、白糖、雞湯、胡椒粉、淀粉、香油勾

兌成調(diào)料汁。

2)炒鍋置武火上燒熱,放入適量食用油燒熱,下姜蔥炒香后,放入肉片,烹料酒,倒入調(diào)料汁和

菊花濃汁炒勻即可。

5.14.6食養(yǎng)作用

平肝祛風,清熱明目。

5.14.7適宜人群

適用于肝經(jīng)風熱之視疲勞者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7。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4.8不適宜人群

外感風寒或素體虛寒者慎食。

5.15銀杞明目湯

5.15.1食藥物質(zhì)

枸杞子3g,菊花1g。

5.15.2主料

雞肝50g,銀耳2g。

5.15.3輔料

枸杞葉5g。

5.15.4調(diào)料

9

T/ZGYSYJH002—2023

料酒、姜、鹽、香油適量。

5.15.5制作

1)雞肝洗凈,片成薄片焯水備用;銀耳洗凈,撕成小片焯水備用;菊花煎取濃汁備用;枸杞子與

枸杞葉洗凈備用;姜去外皮切末備用。

2)鍋內(nèi)放入清水燒開,加入適量鹽及料酒、再下入姜末、銀耳、枸杞子燒沸后撇去浮沫,加入枸

杞葉和菊花濃汁稍煮,最后下入雞肝,點少許香油即可。

5.15.6食養(yǎng)作用

補肝益腎,滋陰明目。

5.15.7適宜人群

適用于肝腎不足、陰血虧虛之視疲勞者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8、A.19。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

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5.8不適宜人群

外感風寒或素體虛寒者及高脂血癥者慎食。

5.16黃芪羊脖粥

5.16.1食藥物質(zhì)

黃芪5g,陳皮2g,草果2g,小茴香1g。

5.16.2主料

羊脖120g,大米10g,大麥20g。

5.16.3輔料

無。

5.16.4調(diào)料

鹽、蔥、姜、蒜適量。

5.16.5制作

1)將黃芪、大麥清水泡透備用;羊脖洗凈焯水;將黃芪、陳皮、草果、小茴香、蔥、姜、蒜放入

紗布包。

2)羊脖、紗布包加清水熬至羊脖肉軟爛后,將羊脖肉和紗布包取出。

3)湯中放入大麥熬30分鐘后,再放入大米熬煮成粥,最后放入羊脖肉煮5分鐘,調(diào)適量鹽即可。

5.16.6食養(yǎng)作用

益氣養(yǎng)血,健脾溫腎。

5.16.7適宜人群

適用于氣血虧虛、脾腎兩虛證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6、A.20。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

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6.8不適宜人群

外感風熱及內(nèi)有實熱者慎食,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不推薦食用。

5.17牛肉燉海帶

5.17.1食藥物質(zhì)

10

T/ZGYSYJH002—2023

昆布(海帶)8g,陳皮0.5g,草果0.5g,小茴香0.5g,花椒0.5g,肉豆蔻0.5g,肉桂0.5g,丁

香0.5g。

5.17.2主料

牛肉100g。

5.17.3輔料

無。

5.17.4調(diào)料

鹽、蔥、姜、蒜適量。

5.17.5制作

1)將牛肉切塊焯水撈出;海帶泡發(fā)好后切絲。

2)將陳皮、草果、小茴香、花椒、肉豆蔻、肉桂、丁香放入紗布包中,與牛肉、海帶絲一起放入

鍋中,加適量水及蔥、姜、蒜同燉,待牛肉軟爛后將紗布包取出,加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5.17.6食養(yǎng)作用

補中益氣,暖胃消滯。

5.17.7適宜人群

適用于脾胃虛寒人群的食養(yǎng)調(diào)理,參見附錄A.11。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可用作日常食養(yǎng)調(diào)理。

5.17.8不適宜人群

陰虛火旺者及不宜高碘食物者慎食。

11

T/ZGYSYJH002—2023

附錄A

(規(guī)范性)

中醫(yī)術語和定義

A.1暑傷津氣證syndrome/patternofsummer-heatdamagingfluidandqi

因暑熱時邪或暑溫邪毒郁蒸,傷津耗氣所致。臨床以身熱,氣短,心煩,口渴,自汗,神疲,肢倦,

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而干,脈細弱,可伴見干咳、少痰,脘腹悶脹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4.4.3.3.3]

A.2肝陽上亢證syndrome/patternofliveryanghyperactivity

因肝陰不足,陽亢上擾所致。臨床以頭目脹痛,眩暈、耳鳴,顏面潮紅,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煩勞郁怒則加重,甚則不寐,項強、足軟,容易仆倒,舌質(zhì)紅,脈弦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2.1.4.2.1]

A.3肝風內(nèi)動證syndrome/patternofliverwindstirringinside

泛指因肝陽化風,或熱極動風,或肝陽風痰上擾等所引起的一類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2.1.4.3]

A.4燥邪犯肺證syndrome/patternofpathogenicdrynessinvadingthelung

因外感燥邪,或感受風熱,化燥傷陰,肺失清肅所致。臨床以干咳、少痰或無痰,痰黏不易咳出,

唇鼻咽喉干燥,聲音嘶啞,口渴,咳甚則胸痛,或痰中血絲,舌尖紅,舌苔薄黃、少津,脈細或數(shù),初

起或伴見發(fā)熱、惡寒,頭痛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4.6.3.3]

A.5心氣陰兩虛證syndrome/patternofdualdeficiencyofheartqiandyin

因氣陰兩虛,心與心神失養(yǎng)所致。臨床以頭暈、心悸,神疲、氣短,多夢、易驚,顴紅、口干,五

心煩熱,自汗、盜汗,舌質(zhì)偏紅,舌苔少,脈細弱或數(shù)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1.1.3.1.4]

A.6脾腎兩虛證syndrome/patternofdual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

因脾腎兩臟虧虛所致。臨床以食少,腹脹,便溏,腰酸,腰痛,耳鳴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6.3.5.1]

A.7風熱犯表證syndrome/patternofwindandheatinvadingthesurface

因風熱時邪客于肌表,腠理不固所致。臨床以發(fā)熱、微惡風寒,汗出、口渴,鼻塞、涕濁,頭痛,

肢體酸楚,咽喉腫痛,舌尖紅,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指紋浮紫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4.2.5.1.4.1]

A.8津傷化燥證syndrome/patternoffluiddamagetransformingintodryness

因燥熱內(nèi)蘊,或內(nèi)熱化燥,傷津耗液所致。臨床以口干、舌燥,頻飲而不解其渴,食多、善饑,夜

尿頻多,逐漸消瘦,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或少,脈弦細或滑數(shù),伴見皮膚干燥,四肢乏力,大便干結等為

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5.6.3.1]

A.9脾氣虛證syndrome/patternofspleenqideficiency

因脾氣不足,脾失健運所致。臨床以食少、腹脹,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

色萎黃,舌質(zhì)淡,舌苔白,脈緩弱,可伴見浮腫,消瘦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3.1.3.1]

A.10脾肺兩虛證syndrome/patternofdualdeficiencyofspleenandlung

因脾虛及肺,土不生金,或久病脾肺兩臟虛損所致。臨床以久瀉,或食后作瀉,雷鳴腹痛,大便鶩

溏,或夾有黏凍,食少、納呆,形體消瘦,鼻塞、噴嚏,動輒汗出,容易疲勞,經(jīng)常感冒,舌質(zhì)胖嫩,

邊有齒痕,舌苔白,脈沉緩或弱,或伴見咳嗽,哮喘,皮膚硬如皮革,毛發(fā)稀疏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6.3.2.1]

A.11脾胃虛寒證syndrome/patternofyangdeficiencyinspleenandstomach

因脾胃陽氣虛衰,失于溫運所致。臨床以腹脹、食少,下利稀薄,完谷不化,或脘腹冷痛,喜溫、

12

T/ZGYSYJH002—2023

喜按,畏冷,肢涼,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舌苔白潤,脈沉遲無力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6.3.1.3.4]

A.12脾胃氣虛證syndrome/patternofspleenandstomachqideficiency

因脾胃氣虛,中焦失運所致。臨床以食欲不振,脘腹痞脹,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泄瀉,神疲、倦

怠,舌質(zhì)淡,脈緩弱,伴見面色萎黃,頭暈、乏力,消瘦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6.3.1.3.1]

A.13胃陰虛證syndrome/patternofstomachyindeficiency

因陰液虧虛,胃失濡潤、和降所致。臨床以胃脘痞脹或隱痛,善饑、嘈雜,不欲多食,口燥、咽干,

呃逆嘔噦,氣短聲微,大便干結,舌質(zhì)紅而干裂,舌苔少或無,脈細數(shù),伴見煩熱、懊憹,手足心熱,

形體消瘦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3.2.3.2]

A.14血虛證syndrome/patternofblooddeficiency

泛指因各種原因?qū)е卵撌юB(yǎng),或陰血不足,外邪侵襲,或兼夾風、寒、濕、熱、痰、瘀等內(nèi)生邪

實等所引起的一類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5.2.3]

A.15陽虛證syndrome/patternofyangdeficiency

泛指因各種原因致使陽氣虧損,臟腑機能衰退,或陽不制陰,甚或亡陽等引起的一類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5.4.2]

A.16心神勞傷證syndrome/patternofoverstrainedheart-spirit

因思慮過度,勞傷心神所致。臨床以神思恍惚,心緒不定,注意力難以集中,神態(tài)疲倦,稍勞犯困,

遇事善忘,時或驚悸、怔忡,少寐、多夢,舌質(zhì)淡,舌苔白,脈細,可伴見面色無華,氣短、乏力等為

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1.1.4.4]

A.17肝經(jīng)風熱證syndrome/patternofwindandheatinlivermeridian

因風熱邪氣侵襲肝經(jīng),上擾頭目所致,臨床以發(fā)熱,微惡風寒,巔頂頭痛,或目赤腫痛,舌苔薄黃,

脈浮數(shù)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2.1.5.4]

A.18肝腎不足證syndrome/patternofliverandkidneyinsufficiency

因肝腎兩虛所致。臨床以頭暈、眼花,耳鳴,兩脅不舒,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肝腎虧虛證輕者為

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6.6.2.5.3.1]

A.19陰血虧虛證syndrome/patternofyinblooddeficiency

因各種外感或內(nèi)傷等原因?qū)е玛幰壕摀p,形體臟腑失養(yǎng)所致。臨床以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眩

暈,心悸,失眠、多夢,舌質(zhì)淡白或紅,舌苔少,脈細或結代,伴見低熱,肢體瘙癢或麻木、顫動等為

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5.2.3.3.3]

A.20氣血虧虛證syndrome/patternofqiandblooddepletion

因氣血不足,形神失養(yǎng)所致。臨床以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

悸,失眠,健忘,唇甲色淡,舌質(zhì)淡,脈弱或細等為特征的證候。

[來源:GB/T16751.2—2021,定義5.1.4.1]

13

T/ZGYSYJH002—2023

附錄B

(規(guī)范性)

食藥物質(zhì)類中藥《中國藥典》(2020年版)有關記載

B.1丁香辛,溫。歸脾、胃、肺、腎經(jīng)。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

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B.2人參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jīng)。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

安神益智。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

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

B.3大棗甘,溫。歸脾、胃、心經(jīng)。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B.4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

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B.5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用于肉食積滯,胃

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

B.6小茴香辛,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

經(jīng),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

B.7天麻甘,平。歸肝經(jīng)。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用于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頭痛眩暈,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風濕痹痛。

B.8玉竹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

內(nèi)熱消渴。

B.9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

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

性。

B.10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用于風寒感

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

B.11白果甘、苦、澀,平。歸肺、腎經(jīng)。斂肺定喘,止帶縮尿。用于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

尿頻。生食有毒。

B.12百合甘,寒。歸心、肺經(jīng)。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

眠多夢,精神恍惚。

B.13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jīng)。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

心悸,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B.14肉豆蔻辛,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

脹痛,食少嘔吐。

B.15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用

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

B.16花椒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

痛。

B.17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

多。

B.18甜杏仁甘,平。歸肺、大腸經(jīng)。潤肺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用于肺虛咳喘,腸燥便秘。

B.19昆布咸,寒。歸肝、胃、腎經(jīng)。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

飲水腫。

B.20草果辛,溫。歸脾、胃經(jīng)。燥濕溫中,截瘧除痰。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

疾寒熱,瘟疫發(fā)熱。

B.21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

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B.22胡椒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

14

T/ZGYSYJH002—2023

振,癲癇痰多。

B.23枸杞子甘,平。歸肝、腎經(jīng)。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

陽痿遺精,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B.24蓮子甘、澀,平。歸脾、腎、心經(jīng)。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yǎng)心安神。用于脾虛泄

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

B.25荷葉苦,平。歸肝、脾、胃經(jīng)。清暑化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

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

B.26黨參甘,平。歸脾、肺經(jīng)。健脾益肺,養(yǎng)血生津。用于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

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

B.27鐵皮石斛甘,微寒。歸胃、腎經(jīng)。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熱病津傷,口干煩渴,胃陰不

足,食少干嘔,病后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B.28黃芪甘,微溫。歸肺、脾經(jīng)。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毒

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

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B.29菊花甘、苦,微寒。歸肺、肝經(jīng)。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

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

B.30淡豆豉苦、辛,涼。歸肺、胃經(jīng)。解表,除煩,宣發(fā)郁熱。用于感冒,寒熱頭痛,煩躁胸

悶,虛煩不眠。

B.31葛根甘、辛,涼。歸脾、胃、肺經(jīng)。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jīng)活絡,解

酒毒。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

痹心痛,酒毒傷中。

B.32蜂蜜甘,平。歸肺、脾、大腸經(jīng)。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虛痛,肺燥干咳,腸

燥便秘,解烏頭類藥毒。

B.33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用

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15

T/ZGYSYJH002—2023

附錄C

(資料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