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文言文閱讀(考題猜想)一、(24-25高一上·安徽蕪湖·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小題。材料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摘編自《荀子·勸學》)材料二:夫明《六經(jīng)》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有客難主人曰,吾見強弩長載,誅罪安民,以取公候者有矣;文義習賣,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學備古今,才兼文武,身無祿位,妻子饑寒者,不可勝數(shù),安足貴學乎?”主人對曰:“夫命之窮達,猶金玉木石也;修以學藝,猶磨瑩雕刻也。金玉之磨瑩,自美其礦璞,木石之段塊,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勝金玉之礦璞哉?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于無學之富貴也。且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豈得同年而語矣。且又聞之: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所以學者,欲其多知明達耳。必有天才拔群出類為將則暗與孫武吳起同術執(zhí)政則懸得管仲子產(chǎn)之教。雖未讀書吾亦謂之學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臥耳。(摘編自《顏氏家訓·勉學》)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必有天才A拔群B出類C為將D則暗與孫武吳起E同術F執(zhí)政G則懸得管仲子產(chǎn)之教【答案】ACF【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說一定有天才的話,那就是出類拔萃的人,如果他們做將領便暗合了孫武、吳起的軍事謀略;如果執(zhí)政先天就憑空獲得管仲、子產(chǎn)那樣的政治素養(yǎng)?!氨赜刑觳拧笔莿淤e結構,“有”是謂語動詞,“天才”是賓語,故在A處斷開;“拔群出類”是后置定語,修飾“天才”,“拔群”“出類”并列詞語,中間不斷開,故在C處斷開;“為將則暗與孫武吳起同術”“執(zhí)政則懸得管仲子產(chǎn)之教”兩句句式相似,結構相同,“為將”“執(zhí)政”都是動賓結構,“則”承接前面的因引出結果,中間不斷開,“暗與孫武吳起同術”“懸得管仲子產(chǎn)之教”都是動賓結構,句式一致,中間不斷開,故在F處斷開。故選ACF。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與“是猶求飽而懶營饌”兩句中的“而”意思不同。B.“??使之然也”的“??”與“不如薄伎在身”的“伎”都是通假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和“有客難主人曰”的“難”都活用作動詞。D.“所以學者,欲其多知明達耳”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兩句中的“所以”意思相同?!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和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岸?,表并列/表轉(zhuǎn)折。句意: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這就好像想飽餐卻懶得做飯。B.正確?!??”,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彎曲。句意:這是由于火烤使它彎曲變成這樣。“伎”,通“技”,技術。句意:不如薄技在身。C.正確。“水”,名詞作動詞,游泳。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難”,形容詞作動詞,為難,質(zhì)問。句意:有客人質(zhì)問我說。D.不正確?!八浴保脑?用來……的。句意:人學習的原因是希望增加智慧,通達事理罷了。/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yè)、解除疑惑的人。故兩句中“所以”意思不同。故選D。3.下列對文中語句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江河,古代指長江黃河。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B.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晚期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與“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句式不同。D.“六經(jīng)”指六部先秦古籍,依次為《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樂經(jīng)》《春秋》?!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C.句式相同,都是定語后置句?!膀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中“利”是定語,修飾“爪牙”,“強”是定語,修飾“筋骨”,“之”,在此處是定語后置句的標志;“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中“易”是定語,修飾“伎”,“之”,在此處是定語后置句的標志。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牙齒,強健的筋骨。/容易學習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藝,莫過于讀書了。故選C。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在《勸學》中認為,客觀條件的好與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關鍵在人的主觀能動性。B.材料二中,面對學習無用的看法,主人認為不能將無學問的富貴之人與有學問的貧賤之人相比較。C.材料二中,主人認為如果有天才,不讀書就具備了孫武、管仲一樣的才能,那么他們也是有學問的人。D.兩則材料的主旨都是勸勉學習,論述的角度也高度一致,既有學習的意義,也有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也有學習的方法”錯誤。材料二沒有論述學習方法,主要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的真正意義。故選D。5.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今子即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臥耳?!敬鸢浮楷F(xiàn)在你如果不能做到這樣,又不去效法古人的所作所為,就像蒙著被子睡覺罷了?!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凹础?,如果;“然”,這樣;“師古”,效法古人,學習古人。6.學習具有哪些意義?請結合兩則材料作簡要概括?!敬鸢浮竣僭鲩L知識,彌補自身不足;②增長智慧,通達事理,使行為沒有過錯;③通過學習可以掌握謀生的技能?!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①根據(jù)材料一第三段可知,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說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學習可以使人增長知識,彌補自身不足;②根據(jù)材料一“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知,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學習可以讓人增長智慧,通達事理,使行為沒有過錯;③根據(jù)材料二“夫明《六經(jīng)》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可知,通曉《六經(jīng)》的旨意,涉獵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強道德修養(yǎng),砥礪世風習俗,仍算有一項才能,可借此自謀生計。強調(diào)學習可以讓人掌握謀生的技能。參考譯文:材料一: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jīng)斧鋸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我曾經(jīng)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jīng)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得洪亮,可是聽的人在遠處也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chǎn)生;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 (摘編自《荀子·勸學》)材料二:通曉《六經(jīng)》的旨意,涉獵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強道德修養(yǎng),砥礪世風習俗,仍算有一項才能,可借此自謀生計。父親兄長不能長期依賴,家鄉(xiāng)邦國不能常保無事,一旦流離失所,沒有人庇佑保護時,就得靠自己了。俗話說:“積蓄千萬財產(chǎn),不如薄技在身?!比菀讓W習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藝,莫過于讀書了。世人不管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認識的人多,見識的事廣,卻不肯讀書,這就好像想飽餐卻懶得做飯,想身暖卻懶得裁衣一樣。有客人質(zhì)問我說:“我看見手持強弓長戟,討伐罪人,安撫百姓,以此取得公侯爵位的人是有的;闡釋文章義理,研習吏道,匡正時代,使國家富強,以此博取卿相職位的人是有的;而學問貫通古今,才能兼?zhèn)湮奈?,卻沒有官祿爵位,妻子兒女挨餓受凍的人卻數(shù)不勝數(shù),又哪里值得推崇學習呢?”我回答他說:“人的命運坎坷還是顯達,就好像金玉木石;研習學問和技藝,就好像琢磨與雕刻的手藝。金玉經(jīng)過琢磨,比礦石、璞玉更美,一段一塊的木、石,比經(jīng)過雕刻的丑陋;怎么可以說經(jīng)過雕刻的木、石,就勝過未經(jīng)琢磨的礦石、璞玉呢?(所以)不能把有學問的貧賤之士和無學問的富貴之人相比。況且披起鎧甲當兵的人,口含筆管充任小吏的人,身死名滅的人多如牛毛,超群出眾的人少如靈芝;勤奮攻讀,歌詠高尚品德,含辛茹苦而沒有獲得好處的人像日食那樣少見,而閑適安樂、追名逐利的人卻像秋荼那么多,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論呢?況且我又聽說:生下來(不學)就知道的人是天才,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差了一等。人學習的原因是希望增加智慧,通達事理罷了。如果說一定有天才的話,那就是出類拔萃的人,(如果他們)做將領,便暗合了孫武、吳起的軍事謀略;(如果)執(zhí)政先天就憑空獲得了管仲、子產(chǎn)那樣的政治教養(yǎng),即使他們沒有讀過書,我也認為他們是有學問的人?,F(xiàn)在你如果不能做到這樣,又不去效法古人的所作所為,就像蒙著被子睡覺罷了(什么也不知道了)。 (摘編自《顏氏家訓·勉學》)二、(23-24高一上·山西陽泉·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7-小題。赤壁賦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笨拖捕?,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7.下列句子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縱一葦之所如”中的“如”是“到,往”的意思,與《勸學》中“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中的“如”意思不同。B.“固一世之雄也”與《登泰山記》中的“此東海也”一樣都是判斷句。C.“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里的“下”和《勸學》中的“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中的“下”意義和用法不同。D.“凌萬頃之茫然”與《師說》中“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相同,都是賓語前置句。【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A.正確。到,往;比得上。句意:任憑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我曾經(jīng)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B.正確。句意: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這是東海。C.正確。名詞作動詞,攻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句意: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向上能夠吃到塵土,向下能夠喝到泉水。D錯誤?!傲枞f頃之茫然”為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凌茫然之萬頃”;“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為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不知句讀,不解惑”。句意:越過浩瀚無垠的江面。/不懂得文句知識,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故選D。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壬戌之秋”中“壬戌”年指公元1082年,根據(jù)古代的干支紀年,可推知1083年是癸亥年。B.第二段作者用擬聲、通感、側面烘托的手法,把哀婉低回的簫聲生動地再現(xiàn)到讀者的眼前。C.第三段由景及人,追述曹操的功業(yè),是為了表達對英雄的追思與崇敬之情,這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的作用一致。D.全文運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使行文結構波瀾起伏,搖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層層展現(xiàn)、深層揭示?!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追述曹操的功業(yè),是為了表達對英雄的追思與崇敬之情”錯,第三段迫述曹操的功業(yè),是為了表達像曹操這樣的英雄人物也只是顯赫一時,更何況平庸的自己呢?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短暫和人在歷史長河中的渺小的悲嘆。故選C。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敬鸢浮亢螞r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以麋鹿為友。【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漁樵”,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10.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人際矛盾、考試失利、老師批評、家長責備、同學議論、升學壓力等等都會讓我們非常痛苦和焦慮,請結合文本談談蘇軾教會了你哪些應對這些問題的智慧。【答案】①蘇軾對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的闡釋告訴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困難和挫折,都是對自己的磨礪,壓力也是動力。②“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告訴我們要做好自己,肯定自己,不盲目與別人對比。③“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告訴我們不要去過分追求能力之外的東西。④“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备嬖V我們要活在當下,珍惜擁有,不要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焦慮?!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文章思想觀點的能力。①“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對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的闡釋告訴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困難和挫折,都是對自己的磨礪,壓力也是動力。②“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告訴我們不要盲目羨慕別人,要做好自己,肯定自己,不盲目與別人對比。③“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告訴我們,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是一絲一毫也不要占有,不要去過分追求能力之外的東西。④“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告訴我們與其憂慮未來,擔憂人生,不如好好欣賞眼前的美,要活在當下,珍惜擁有,不要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焦慮。參考譯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月光下,白茫茫的霧氣籠罩江面,天光、水色連成一片。任憑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浩瀚無垠的江面。浩浩淼淼(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凌空飛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打著節(jié)拍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卻在天的另一方?!庇袝刀春嵉目腿?,配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xù)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上面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實現(xiàn),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蔽覇柕溃骸澳憧梢仓肋@水與月?江水總是不停的流逝,但它們并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梢姡瑥氖挛镆鬃兊囊幻婵磥?,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笨腿烁吲d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飲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三、(23-24高二下·浙江嘉興·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1-15小題。材料一:遼東朱孝純子穎知泰安府之二年,境內(nèi)既治無事,作樓于居室之東,曰:晴雪之樓。又一年,馀①自京師來游泰山,偕子潁登其上。思昔子潁西在巴、蜀,以軍興②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諾之巖,入小金川③之阻,冰雪所冱④,師旅所屯,往來常數(shù)千里。今年賊起泰安鄰郡,子穎最先造大府⑤暮,為出方略,親戰(zhàn)臨清城下,巨炮越頭上,手射斃賊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馀誠偉其氣,然方其出入險難之地,履鋒鏑之所交,忠謀勇氣,誼不顧己,固不知復有燕游之樂。及事定時夷,口不言功伐,蕭條登眺,澹若無為。此所挾持,蓋過人益遠矣。馀駑怯無狀,又方以疾退,浮覽山川景物,以消其沉憂。與子穎仰瞻巨岳,指古明堂之墟,秦、漢以來登封之故跡;東望汶源西流,放乎河濟之間、蒼莽之野;南對徂徠、新甫,思有隱君子處其中者之或來出??徽呔弥?,又相視而笑。馀之來也,大風雪數(shù)日。崖谷積滿,霽日照臨,光暉騰映。是樓之名若獨為馀今日道也然則樓之記非馀而孰宜為?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樓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姚鼐記。(選自姚鼐《晴雪樓記》)材料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節(jié)選自姚鼐《登泰山記》)[注]①馀,同“余”。②軍興,戰(zhàn)爭爆發(fā)。③小金川,河名,在四川省西部。④邁,凍結。⑤大府,指總督或巡撫。1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是樓之名A若獨B為馀C今日道也D然則樓E之記F非G馀H而孰宜為?【答案】ADF【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這晴雪樓的名字,好像只是為我今日的到來訴說。既然這樣,那么關于晴雪樓這篇文章,除了我還有誰適合寫呢?“是樓之名”偏正短語做主語,表強調(diào),其后A處可斷開;“若獨為馀今日道也”“也”是句尾助詞,“然則”是句首連接詞,應在D處斷開;“非……為”意思是“不是……呢”,固定結構,反問句,F(xiàn)處斷開。故選ADF。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手,名詞用作狀語,與《赤壁賦》“順流而東也”中的“東”用法不同。B.伐,功也,指功勛、功業(yè),與成語“伐功矜能”中的“伐”詞義不相同。C.封,指帝王筑壇祭天地及四方山岳之神,這里指泰山封禪,以報天之功。D.居,指停留、停息,與《小石潭記》“不可久居”中的“居”詞義不同?!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掌握能力。A.正確。名詞用作狀語,親手/名詞作動詞,東下。句意:他親手射殺一位賊人首領。/沿長江順流東下。B.正確。名詞,功勛、功業(yè)/動詞,夸耀。句意:卻不說自身功勞。/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C.正確。D.錯誤。兩者意思相同,都是“停留、停息”的意思。句意: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不可以很久停留。故選D。1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姚鼐同朱子穎同登泰山,來到朱子穎擔任泰安知府時興建的晴雪樓,恰逢風雪后放晴,覺得“晴雪”之名十分應景。B.姚鼐與朱子穎仰望巨岳,指點舊跡,遠眺河山,泰山風光令二人浮想聯(lián)翩,感慨不已,產(chǎn)生在泰山隱居的想法。C.姚鼐從京城冒著風雪,歷經(jīng)數(shù)縣,趕來泰安,登山時,云霧障目,冰雪溜滑:可見登山之不易以及內(nèi)心之堅定。D.姚鼐與朱子穎從南麓登泰山,沿著中谷,越過中嶺,又循著西谷,到達山巔,與古人沿東谷登山的路徑不一樣?!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產(chǎn)生在泰山隱居的想法”錯誤,原文是“思有隱君子處其中者之或來出”,想象著有隱士在其中或者從那里來,不是自己想在此隱居。故選B。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馀駑怯無狀,又方以疾退,浮覽山川景物,以消其沉憂。(2)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敬鸢浮竣傥荫w鈍(才能低下)膽小,沒有功績,又正好因為疾病退休(辭官、引退),暫時游覽山川景物,來消解自己的深沉憂愁。②逐漸看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擲具一樣的立著的東西,那是山峰?!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駑”,駑鈍,才能低下;“無狀”,無功績;“方”,正好;“浮”,暫時的。(2)“稍”,逐漸;“……者……也”,表判斷;“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數(shù)十立白若樗蒲者”。15.材料一中,姚鼐認為朱子穎遠超他人的事跡有哪些?【答案】①在巴蜀時,朱子穎出使云南永昌,越過美諾巖,進入小金川,出入險難之地。②朱子穎最先拜訪總督,出謀劃策,親手射斃賊首,率領士兵進城,平定泰安鄰郡賊患余黨。③平定混亂后,不夸耀功勞?!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昔子潁西在巴、蜀,以軍興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諾之巖,入小金川之阻,冰雪所冱,師旅所屯,往來常數(shù)千里”可知在巴蜀時,朱子穎出使云南永昌,越過美諾巖,進入小金川,出入險難之地。由“今年賊起泰安鄰郡,子穎最先造大府暮,為出方略,親戰(zhàn)臨清城下,巨炮越頭上,手射斃賊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可知朱子穎最先拜訪總督,出謀劃策,親手射斃賊首,率領士兵進城,平定泰安鄰郡賊患余黨。由“及事定時夷,口不言功伐,蕭條登眺,澹若無為”可知平定混亂后,不夸耀功勞,蕭然灑脫登高遠姚,安然自若好像無所作為。參考譯文:材料一:遼東朱孝純?nèi)翁┌彩兄牡诙辏涮顑?nèi)已治理得井井有條,便在居室的東側建造樓閣,命名為晴雪樓。又過了一年,我從京城來游歷泰山,與子潁一起登泰山?;叵霃那白訚}在巴蜀之時,因為征集財物以供軍用去往云南永昌,后來又越過美諾(今指四川小金縣)之山,進入小金川的險要地帶,那里冰雪凍結,同時也是軍隊的駐扎之處,(從巴蜀到云南永昌)往來常常有幾千里之遠,今年賊寇在泰安的臨近州郡興起,子潁最先建造大府幕,(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而)制定方法和謀略,親自在臨清城下作戰(zhàn)。大炮從頭頂掠過,他親手射殺一位賊人首領,率領士兵進入城中,于是平定殘余的寇賊。我實在是佩服他豪氣沖天,然而當他出入于兇險艱難的地方,經(jīng)歷著戰(zhàn)爭的洗禮,忠心多謀勇武豪氣,堅守道義不顧及自己,固然不知還有閑游的快樂,等到諸事安定時局平定,卻不說自身功勞,蕭然灑脫登高遠姚,安然自若好像無所作為,憑借著這些,他大概超過常人很遠了。我愚懦笨拙,行止無狀,又剛因病辭官,游覽山川景物,來消解內(nèi)心深深的憂慮。與子潁仰望追慕大山,奔向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荒地,秦、漢以來帝王登泰山祭祀天地的舊跡,向東望汶水西流,放眼于黃河,濟水之間以及無邊無際的原野,向南面對著徂徠,新甫,想象著有隱士在其中或者從那里來,感慨良久,又相視而笑。我來的時候,有大風雪多日,山崖山谷都積雪滿滿,晴日照耀,光芒四下跳躍輝映,這晴雪樓的名字,好像只是為我今日的到來訴說。既然這樣,那么關于晴雪樓這篇文章,除了我還有誰適合寫呢?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晴雪樓剛建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人姚鼐記述。(選自姚鼐《晴雪樓記》)材料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過長城的城墻,到了泰安。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純字子潁的從南面的山腳上山。四十五里長的路上,都是石頭砌的臺階,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我起初沿著中間的山谷進山,走了一小半段,越過中嶺,又沿著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頂。古時候登泰山,是沿著東面的山谷進去,路上有個天門。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我沒有到過那里。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有山崖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人們都叫它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潁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峰。天邊的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的。太陽升上來了,紅的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是東海?;仡^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沒照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節(jié)選自姚鼐《登泰山記》)四、(24-25高一上·山西忻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16-20小題。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16.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煙濤微茫信難求
信:確實、實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淥:清澈B.失向來之煙霞
向來:原來
青冥浩蕩不見底
青冥:清澈的湖水C.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栗深林兮驚層巔
栗:使……戰(zhàn)栗D.世間行樂亦如此
行:享受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昏暗【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B.“向來”解釋正確。句意: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青冥:天空。句意: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C.句意: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D.句意: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如此。/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故選B。17.下列對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所繪形象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大部分描繪了夢幻中的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B.詩人運用想象、夸張的手法,描繪夢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種理想。C.詩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與現(xiàn)實的官場生活格格不入,體現(xiàn)自己志向高潔、清新脫俗的一面。D.詩人借助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長期在朝廷被權貴排擠、奴役的一種現(xiàn)實。【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長期在朝廷被權貴排擠、奴役的一種現(xiàn)實”錯誤。不符合李白的實際情況,李白在長安時間不長變被賜金還放,而且以李白傲岸的性格,曾讓貴妃研磨、力士脫靴,并沒有“長期在朝廷被權貴排擠、奴役”。故選D。1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歷二年”中的“大歷”是年號。習慣上,唐朝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漢武帝即位后才用年號來稱呼。B.“遷”在古代稱為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遷,如右遷。也指貶謫,放逐,如“左遷”。C.《夢游天姥吟留別》和《短歌行》都是古體詩,“歌”“行”“吟”都是古體詩的載體。D.古漢語中的“明年”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明年”,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錯誤。今義是“今年的下一年”,不是“第二年”,古今意思是不相同的。故選D。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2)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敬鸢浮浚?)我想要依據(jù)越人的話夢中游覽吳越,一夜之間飛過月光照耀下的鏡湖。(2)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間驚醒坐起身來長嘆不已?!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依據(jù);“之”,代詞,代指越人說的話;“度”,渡過。(2)“悸”,因驚懼而心跳;“恍”,恍然,猛然;“嗟”,嘆息。20.本文“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兩句運用了用典的手法。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三句運用了用典手法的詩句?!敬鸢浮竣偾嗲嘧玉?,悠悠我心②呦呦鹿鳴,食野之蘋③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澳_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運用用典手法,巧妙地融入了謝靈運登山屐的典故?!扒嗲嘧玉疲朴莆倚摹保捍司涑鲎浴对娊?jīng)·鄭風·子衿》,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這句詩,表達對賢才的渴望。詩人以女子思念情人的心態(tài)來比喻自己對賢才的渴慕,通過典故巧妙地傳達出求賢若渴的心情?!斑线下锅Q,食野之蘋”:同樣出自《詩經(jīng)》,曹操借此典故表達自己渴望像古代君王一樣,以禮待賢,宴請賢才,希望賢才們能歸附自己,為自己所用?!爸芄虏?,天下歸心”:周公在輔佐成王時,禮賢下士,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曹操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會像周公一樣,殷勤地接待賢才,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參考譯文: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時可以看見。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升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五、(24-25高一上·河北張家口·開學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1-25小題。材料一: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節(jié)選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材料二:從南明入臺,山如剝筍根,又如旋螺頂,漸深遂漸上。過桃墅,溪鳴樹舞,白云綠坳,略有人間。飯斑竹嶺,酒家胡當壚①艷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過會墅,入太平庵看竹,俱汲桶②大,碧骨雨寒,而毛葉離屣③,不啻云鳳之尾。使吾家林得百十本④,逃幘去祥⑤其下,自不來俗物敗人意也。行十里,望見天姥峰大丹⑥郁起,至則野佛無家,化為廢地,荒煙迷草,斷碣難捫。農(nóng)僧見人輒縮,不識李太白為何物,安可在癡人前說夢乎?所謂“半壁見?!薄翱罩新勲u”,疑意其顛,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⑦,俱在明昧之際。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天臺如天姥者,僅當兒孫內(nèi)一魁父⑧,焉能“勢拔五岳掩赤城”耶?山靈有力夤緣⑨入供奉之夢一夢而吟一吟而天姥與天臺遂爭伯仲席。嗟呼!山哉!天哉?。ㄟx自明?王思任《天姥》,有刪改)[注]①酒家胡:酒家婦。當壚:賣酒。②汲桶:水桶。③離屣:此處形容竹葉紛披之狀。④本:棵,株。⑤幘:包頭巾。祥(kūn):有檔的褲子。⑥丹:指代寺廟。⑦葛洪:晉代煉丹家。丹丘:傳說中葛洪煉丹的遺址。⑧魁父:小土丘。⑨夤緣:攀附。2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山靈有力A夤緣B入供C奉之夢D一夢而吟E一吟F而天姥與天臺G遂爭H伯仲席【答案】.ADE、【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山靈有神力,借機進入李白的夢境,李白夢此境吟此詩,吟此詩才使天姥山和天臺山一爭高下?!吧届`有力”語意完整,主謂賓齊全,故A處斷開;“夤緣入供奉之夢”中“供奉之夢”做“入”的賓語,故D處斷開;“一夢而吟”省略主語李白,“夢”“吟”同作謂語,且“一夢而吟”與“一吟而天姥與天臺遂爭伯仲席”句式一致,故E處斷開。故選ADE。2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謝公屐”是詩人謝靈運發(fā)明的登山時穿的一種活齒木屐。鞋底安有兩個木齒,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便于走山路。B.“使吾家林得百十本”中的“使”與“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中的“使”含義相同。C.“俱在明昧之際”中的“昧”與成語“拾金不昧”中的“昧”含義不同。D.“不知供奉何以神往”中的“供奉”指的是李白,因為李白曾擔任翰林供奉?!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及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B.“含義相同”錯。連詞,假使/動詞,派。句意:如果我家林中能種此百十竿竹。/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C.正確。昏暗/隱藏。句意:都在隱隱約約中。/拾到東西并不隱瞞下來據(jù)為己有,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會風尚。D.正確。句意:不知道李太白憑什么會神往此地?故選B。2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直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寫的都是夢境,這也是全詩的主體部分。B.《夢游天姥吟留別》節(jié)選部分描寫夢中一路登山所見之景和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寫得有聲有色。C.王思任行至天姥山,本欲領略李白詩中所寫的氣派之景,而當實地見到李白所言所夢之景時,他深感失望。D.王思任登山后發(fā)現(xiàn)李白所謂“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且放白鹿青崖間”,“俱在明昧之際”,意在諷刺李白夸大其詞,所言不實?!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意在諷刺”錯誤。王思任并無諷刺之意,而是客觀指出李白所寫并非現(xiàn)實。故選D。2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2)農(nóng)僧見人輒縮,不識李太白為何物,安可在癡人前說夢乎?【答案】(1)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2)農(nóng)人僧人看見生人就退縮,不知李太白是什么,(只能感慨)怎么能在癡人面前說夢呢?【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惟”,只有;“覺時”,醒來時;“向來”,剛才。(2)“輒”,就;“縮”,退縮;“安可”,怎么能。25.王思任親歷天姥山,見到了哪些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截然不同的情景?請簡要概括?!敬鸢浮竣偕骄盎臄。簭U寺,斷碑,荒煙迷草。②天姥不高:“半壁見海”“空中聞雞”是癡人說夢。③山頂明昧:不是李白寫的“青冥浩蕩”的模樣?!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①山景荒?。河伞耙胺馃o家,化為廢地,荒煙迷草,斷碣難捫”可知,佛像隨意放置,寺廟廢棄,荒草迷離,斷碑難撫。②天姥不高:由“山是桐柏門戶,所謂‘半壁見?!?,‘空中聞雞’,疑意其顛”可知,詩中所說的“半壁見?!薄翱罩新勲u”,料想是山巔的景致,而不是半山中所見,“半壁見?!薄翱罩新勲u”簡直是癡人說夢。③山頂明昧:由“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俱在明昧之際,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可知,青崖白鹿,葛洪丹丘,都在隱隱約約中,不是李白寫的“青冥浩蕩”的模樣。參考譯文:材料一:我想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啼鳴之聲。無數(shù)山巖重疊,山道曲折,盤旋變化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深林戰(zhàn)栗,使高聳而重疊的山峰震驚。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薄薄的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拉著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我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材料二:從南明進入天臺山,山形像剝開的筍根,又像圓螺的頂部,(山色)漸漸深邃(我們)慢慢上山,過了桃墅,溪水潺潺,樹影婆娑,白云悠悠,山坳青青,幾處人家。在斑竹嶺吃飯,有酒家女艷麗無比,又有桃花流水,胡麻花開正香,經(jīng)過會墅,進太平庵看竹,竹子大如汲水桶,顏色如碧玉,讓雨水生寒意,竹葉紛批,不亞于飛鳳的尾巴。如果我家林中能種此百十竿竹,在竹林中拋開頭巾脫去衣褲,自然不會讓粗俗之人來敗壞游玩的興致。又行十里,遠遠望見天姥峰上一片紅色(寺廟墻)高高佇立,到近處發(fā)現(xiàn)佛像隨意放置,寺廟廢棄,荒草迷離,斷碑難撫。農(nóng)人僧人看見生人就退縮,不知李太白是什么東西,(只能感慨)怎么能在癡人面前說夢呢?天姥山是桐柏宮的大門,詩中所說的“半壁見?!薄翱罩新勲u”,料想是山巔的景致。向上到達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都在隱隱約約中,不知道李太白憑什么會神往此地?天臺山比得上天姥山,而(天姥山)也只是(名山)兒孫輩中一魁偉的男子罷了,怎么有“勢拔五岳掩赤城”的氣勢呢?山靈有神力,借機進入李白的夢境,李白夢此境吟此詩,吟此詩才使天姥山和天臺山一爭高下。唉,是山之故啊,還是人之故???六、(20-21高一上·廣東江門·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6-29小題。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于穆/曹二善才/B.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于穆/曹二善才/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于穆/曹二善才/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于穆/曹二善才/【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聽到鄰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彈奏琵琶,細審那聲音,鏗鏗鏘鏘頗有點京城的風味。我詢問她的來歷,原來是長安的樂伎,曾經(jīng)跟穆、曹這兩位琵琶名家學習技藝?!懊髂昵铩笔瞧陶Z作時間狀語,“明年”修飾“秋”,中間不可斷開,排除BC?!奥犉湟簟笔莿淤e結構,“其音”是賓語,結構完整,后面斷開,排除A。故選D。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遷,是貶官、降職的委婉說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貶官的詞語還有“出官”指外出做官,“遷謫”指官吏因罪降職并流放。B.教坊,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百戲的教習、排練、演出等事務。C.五陵,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長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這一帶。D.青衫,青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是青色。后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凄切的情感。【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出官’指外出做官”錯誤,“出官”指京官貶黜往地方任職,而非外出做官。故選A。2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琵琶行》這首詩的序言介紹了長詩所敘述故事的時間、地點以及琵琶女其人、作者寫作此詩的緣起,實際上它已經(jīng)簡單地概括了后面長詩的基本內(nèi)容。B.詩中寫了三次琵琶聲:先是詩人送客聽到第一次琵琶聲,第二次請出琵琶女為自己彈奏一曲,彈奏結束后琵琶女又訴說了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詩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動,感慨自身經(jīng)歷,第三次再請琵琶女彈奏,為她翻作《琵琶行》。C.為突出琵琶聲之絕妙,琵琶女琴技之高超,詩人運用了疊詞和夸張手法,還用視覺形象加以描摹,側面描寫加以烘托,使得琵琶女彈奏的樂聲非常具體形象。D.因為詩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從她的琵琶聲中聽出了其中哀怨凄涼的感情,進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傷身世,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嘆自己的不幸?!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夸張手法”錯,應該是運用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琵琶聲如“急雨”“私語”,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故選C。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2)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敬鸢浮浚?)因此寫了這首七言古詩,作歌贈送給她,總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為《琵琶行》。(2)如今漂泊淪落,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zhuǎn)流浪?!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為”,因此寫;“歌”,作歌;“凡”,總共;“言”,字;“命”,命名。(2)“漂淪”,漂泊淪落;“轉(zhuǎn)徙于江湖間”,狀語后置句,在江湖之間輾轉(zhuǎn)流浪。參考譯文: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聽到鄰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彈奏琵琶,細審那聲音,鏗鏗鏘鏘頗有點京城的風味。我詢問她的來歷,原來是長安的樂伎,曾經(jīng)跟穆、曹這兩位琵琶名家學習技藝,后來年長色衰,嫁給一位商人為妻。于是我吩咐擺酒,請她盡情地彈幾支曲子。她演奏完畢,神態(tài)憂傷,敘說自己年青時歡樂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淪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間飄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將兩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話卻使我有所觸動,這一晚竟然有被貶逐的感受。于是撰寫了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來贈送給她,一共有六百一十二字,命題為《琵琶行》。在一個夜晚我到潯陽江邊送客,秋風吹動楓葉和荻花響聲瑟瑟。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馬走上了船,端杯要飲酒卻沒有助興的管弦。悶悶地喝醉酒便待凄傷地分別,臨別只見茫茫江水浸映著明月。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主人忘卻歸去客人也不想出發(fā)。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聲停想要答話又有點遲疑。開船移到近旁邀請她過船相見,剔亮燈光增添酒菜再擺開酒宴。經(jīng)過千呼萬喚她才緩緩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遮著半邊臉面。轉(zhuǎn)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兩三聲,尚未成曲調(diào)那形態(tài)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著頭隨手連續(xù)地彈個不停,用琴聲說盡了心中無限的情事。輕輕撫攏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嚦嚦的鶯聲從花底下悠然滑去,幽咽的泉水在冰下流得很艱難。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停歇。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一曲終了她對準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絹帛。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她沉吟著收起撥子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她說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后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shù)。鈿頭銀篦打節(jié)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后悔。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jīng)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我聽到悲泣的琵琶聲已經(jīng)嘆息,又聽到她的這番訴說更為悲戚。我們倆都是流落天涯的失意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jīng)相識!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住在湓江這個低洼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么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diào)嘶啞粗澀實在難聽。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請你不要推辭再坐下彈奏一曲,我要為你按曲譜創(chuàng)作一首《琵琶行》。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重新入座轉(zhuǎn)緊琴弦把音高調(diào)急。凄凄切切不再像剛才那種聲音,滿座的人重聽之后都掩面而泣。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江州司馬的青色官袍已經(jīng)沾濕。七、24-25高一上·陜西咸陽·開學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30-32小題。材料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jié)選自《勸學》)材料二: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節(jié)選自《師說》)30.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學不可以已停止
木直中繩
符合B.鍥而不舍
舍棄
而絕江河
橫渡C.則恥師焉
羞恥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從師的風尚D.而聞者彰
清楚
君子不齒
不與同列,意思是看不起【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已”,解釋正確。句意: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中”,解釋正確。句意: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B.“舍”,解釋正確。句意:雕刻不停(不舍棄)的話?!敖^”,解釋正確。句意:卻可以橫渡大江大河。C.恥:意動用法,以……為恥。句意: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皫煹馈?,解釋正確。句意: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D.“彰”,解釋正確。句意: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安积X”,解釋正確。句意:君子們不屑一提。給選C。31.下列對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先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來說明任何人通過發(fā)奮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這是舉例論證。B.《師說》中,作者運用三組對比,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態(tài)度。尤其是第三組對比,揭示了尊卑貴賤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現(xiàn)象,發(fā)人深思。C.荀子發(fā)展了儒家的“勸學”傳統(tǒng),認為禮義道德和系統(tǒng)知識,只有靠后天學習才能獲得,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D.韓愈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祥,語言質(zhì)樸,氣勢雄壯。宋代文學家蘇軾曾譽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為百世師”。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這是舉例論證”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不是舉例論證,而是比喻論證。故選A。32.請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答案】(1)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2)不了解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應是“利爪牙,強筋骨”,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一”,專一。(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句讀,不解惑”,不了解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或”,有的;“師”,向老師學習;“不”,同“否”,不向老師學習;“小學”,小的方面學習。參考譯文材料一: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是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但是(用火萃?。┦顾鼜澢绍囕啠敲矗┠静牡膹澏龋ň停┖虾酰▓A到)如圓規(guī)畫的一般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我曾經(jīng)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jīng)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著風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大江大河。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積土成為山,風雨就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自然達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無法到達千里;不匯聚細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棄它,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不停的話,金石也能雕刻。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往上吃泥土,往下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思想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只腳,兩只蟹鉗,可是蛇和鱔魚的洞就沒有地方可以寄托身體,這是用心浮躁的緣故。材料二: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于這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切┖⒆觽兊睦蠋?,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yōu)槭裁醋I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卑Γ」糯欠N跟從老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ト藳]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jīng)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不如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币虼藢W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聽聞道理有先有后,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這樣罷了。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八、(24-25高二上·河北衡水·開學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33-37小題。(甲)勸學荀子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乙)勸學秦觀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①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②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嗟夫!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比讀《齊史》,見孫搴答邢詞曰:“我精騎三千,足敵君贏卒數(shù)萬?!毙纳破湔f,因取“經(jīng)”“傳”“子”“史”之可為文用者,得若干條,勒為若干卷,題曰《精騎集》云。噫!少而不勤,無知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33.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B.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C.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D.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數(shù)年之后,我開始發(fā)奮讀書用來懲戒自己,對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聰明卻已經(jīng)衰竭許多了,幾乎不如過去時候的十分之一二?!皝怼保瑫r間詞的詞綴,與“數(shù)年”不能分開,排除AB;“殆”,根據(jù)語境解釋為“表推測,相當于‘大概’‘幾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約數(shù)“十一二”,二者中間不能斷開,且“聰明衰耗”是主謂結構,后面斷開,排除C。故選D。34.下列對文中相關詞語和句子的理解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指人出生、生下來的時候。B.文段(甲)中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屬于特殊句式中的賓語前置句。C.文段(乙)中①處畫線句子理解為:“所以即使我有較強的記憶力,學業(yè)也會因為我的不勤奮給荒廢。”D.文段(乙)中②處畫線句子理解為:“現(xiàn)在每閱覽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復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書卷便感到茫然而無所適從,這樣反復讀都記不住?!薄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A.錯誤。生:通“性”,資質(zhì)、秉性。句意: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B.錯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是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蚓無利爪牙,強筋骨”。句意: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C.錯誤。雖:雖然。句意:所以雖然我有較強的記憶力,但是學業(yè)卻因為我的不勤奮給荒廢了。D.正確。故選D。3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B.黃泉,文中黃泉指的是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陰曹地府。C.《齊史》,“二十四史”之一?!岸氖贰笔侵肝覈糯亩牟考o傳體史書。D.傳,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書。對《春秋》的系統(tǒng)注釋,流傳下來的有《春秋左氏傳》等。【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文中黃泉指的是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陰曹地府”錯誤,原文和“飲”搭配,指地下的泉水。故選B。36.下列對選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的《勸學》,善用比喻來闡述道理。像選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diào)觀點。B.荀子在《勸學》選文中的第二段,運用了比喻、對比等多種論證方法,論證了學習應該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C.秦觀在《勸學》中講述了自己幼時讀書不勤奮,成人后開始發(fā)憤讀書,可是聰明卻遠不如從前。這和顏真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感受相同。D.秦觀在《勸學》中說到不勤奮和善忘讓他荒怠了學業(yè),但看到孫搴答邢詞中的句子,深表贊同,于是摘取了“經(jīng)”“傳”“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編為《精騎集》?!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有文采的句子”錯誤。原文說“可為文用者”,意思是“在寫文章時可以用到的語句”。故選D。37.翻譯荀子《勸學》中的畫線句子。(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敬鸢浮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2)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假”,借;“致”,到達;“水”,名詞作動詞,游泳;“絕”,橫渡。(2)“……者……也”,判斷句;“寄托”,古今異義,托身;“者……也”,表原因判斷。參考譯文:(甲)我曾經(jīng)整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排遷合同范本
- 海域出租合同范本
- 購買led合同范本
- 車站建設可行性報告
- 女裝行業(yè)的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
- 供熱管網(wǎng)及供熱設施提升改造進度控制與考核
- 中國越野自行車行業(yè)市場全景監(jiān)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揚場機投資項目立項報告
- 企業(yè)需求調(diào)研報告5
- 農(nóng)產(chǎn)品電商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25.小改變大效率教學課件
- CT設備維保服務售后服務方案
- 大班安全《尖利的東西會傷人》課件
- 幼兒園一崗雙責制度及實施方案(5篇)
- 教學常規(guī)檢查記錄表
- 清真食品相關項目投資計劃書范文
- 《紐約國際介紹》課件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專項復習-標點符號 試卷(含答案)
- 更年期綜合癥研究白皮書
- 《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讀書分享
- 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微紀錄片情感化敘事研究-以《早餐中國》為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