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歷史熱考題型突破——沖刺高分第1講七類選擇題解題模板構建題型1結論類·選擇題(1)考查能力:考查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分析,對某一歷史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理論判斷的能力。(2)命題特點:①題干一般為教材中未出現(xiàn)的歷史結論,選項為所學史實,需判斷論證史實是否符合題干結論;②題干為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備選項是依據(jù)這些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需要分析判斷選項的結論是否符合題干反映的信息。[考題例證]1928年,蘇聯(lián)按照國家計劃在烏拉爾地區(qū)建設兩個鉀礦礦井,一個由蘇聯(lián)自主建設,另一個由德國公司負責。這反映出蘇聯(lián)在工業(yè)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術基礎B.突破了計劃經濟指令的制約C.依賴外資建設重工業(yè)D.采取新經濟政策的某些做法答題模板應用示例第一步:通過對題干歷史結論或史實的理解,理清歷史結論或史實的時代背景,聯(lián)系遷移所學知識。①背景:1928年,蘇聯(lián)、礦井②遷移知識:蘇聯(lián)新經濟政策第二步:從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中得出歷史結論。①關鍵信息:“另一個由德國公司負責”②得出結論:允許外國經營第三步:分析各備選項的內涵及其與題干的關系,排除干擾項。①干擾項:A、C夸大了材料中“另一個由德國公司負責”這句話的作用。也不符合新經濟政策中“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由國家經營”這一史實。B不符合史實。②正確項:D符合新經濟政策規(guī)定,即“中小企業(yè)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yè),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答案D(1)史實支撐法:利用所學知識(史實、現(xiàn)象或觀點),對題干分析、判斷來說明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具體歷史知識或者論證歷史結論的方法,即以史實證史實,以史實證觀點。(2)史論結合法:調動相關史實對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相互印證,如果互證合理則說明答案正確,如果互證不合理,則說明所選擇的答案是錯誤的。題型2“表明、說明”類·選擇題(1)考查能力:考查學生通過思維分析,在某一史實基礎上或者在某一歷史現(xiàn)象基礎上,能表明或說明某一歷史觀點,得出某一歷史結論的能力。(2)命題特點:①說明論證是選擇題的最高考查形式。與材料題中探討問題的能力難度相當;設問一般帶有“表明”“說明”“反映”等字眼。②題干往往是歷史現(xiàn)象,題肢是某一道理或觀點,要求考生通過“現(xiàn)象”說明“正確的觀點”。[考題例證]1930年蘇聯(lián)糧食產量為835.4億千克,1931年降至694.8億千克;1930年蘇聯(lián)糧食出口483億千克,1931年增至518億千克。這表明蘇聯(lián)()A.人民為國家工業(yè)化建設作出貢獻B.農業(yè)投入不足造成糧食供不應求C.糧食減產嚴重制約工業(yè)發(fā)展速度D.農業(yè)集體化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答題模板應用示例第一步:提取材料關鍵信息關鍵信息:1930年蘇聯(lián)糧食產量為835.4億千克,1931年降至694.8億千克;1930年蘇聯(lián)糧食出口483億千克,1931年增至518億千克。第二步:明確設問導向設問:這表明蘇聯(lián)第三步:由“現(xiàn)象”分析說明道理或結論推理:1930年到1931年間蘇聯(lián)的糧食產量在下降,但糧食出口量卻增加了。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并要求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為重工業(yè)發(fā)展提供資金。正是因為對農業(yè)投入不足,才導致農業(yè)生產下降,正是因為要求農業(yè)為工業(yè)化服務,為其積累資金,才出現(xiàn)了糧食產量下降出口量卻在增加的反?,F(xiàn)象??梢哉f,蘇聯(lián)是以犧牲農業(yè)的代價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或者說蘇聯(lián)農民為國家的工業(yè)化作出了巨大奉獻。故A符合題意。答案A(1)直接對應法:適用于題干與正確選項間有必然聯(lián)系,只通過題干信息經過推理就能得出正確答案,其他干擾項不是正確選項的變式,其他選項通過所學知識即可排除。(2)題肢對比法:適用于多個被選項都與題干有一定的關系,在諸多被選項中通過比較,得出一個最適合本題題干的正確選項。此種情況的答案之間有較強的迷惑性,要認真比對和甄別。題型3計量史學類·選擇題(1)考查能力:考查學生對數(shù)據(jù)、變量的分析。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使原來不確定的歷史問題得到可靠的數(shù)據(jù)證明,提示歷史發(fā)展的特征及趨勢。(2)命題特點:運用數(shù)學分析法,定量地研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過程的產物,廣泛運用于經濟史、社會史、人口史等眾多的史學研究領域,成為其研究的重要范式。[考題例證]下表是英、美、法、德工業(yè)生產總和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的所占比例表。據(jù)此可以推知,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世界各地的工業(yè)化有所發(fā)展B.歐美發(fā)達國家已經開始盛極而衰C.世界各國工業(yè)發(fā)展差距明顯縮小D.世界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答題模板應用示例第一步:“審”,即審清設問規(guī)定,明確取舍要求,把握題目規(guī)定的答題方向。答題方向:對“英、美、法、德工業(yè)生產總和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比例”進行分析。第二步:“判”,即判斷數(shù)、線變化趨勢,以此確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變化趨勢: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四國所占世界經濟的比例反而下降。第三步:“提”,即提取圖表有效信息及核心內容,從現(xiàn)象的動態(tài)變化中探尋規(guī)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本質:四國進行了工業(yè)革命,其經濟實力逐漸強大,但占世界的份額反而減少,這說明四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經濟實力也在增長,即“世界各地的工業(yè)化有所發(fā)展”。答案A(1)“三看”識圖表①看圖表的頭和尾,快速對應教材相關知識,以便準確調動相關知識解題。②看縱橫軸或圖表說明文字,明確變量。③看單位時間段內數(shù)據(jù)變化趨勢,或某一歷史要素占總要素的比值變化趨勢。(2)“二聯(lián)”析圖表①聯(lián)系所學,分析相關歷史要素對圖表中數(shù)據(jù)變化的影響。②聯(lián)系題干與選項,排除選項本身錯誤或不符合題干要求的,得出正確答案。題型4比較類·選擇題(1)考查能力:考查學生的綜合、歸納、比較、推理、判斷甄別等能力,考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歷史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2)命題特點:主要特點是容量大,考查的信息范圍廣,可以是知識歸類,可以是評價分析,也可以是異同比較。(3)分類:從試題形式上分為類比和對比。類比是同一性質的事物或觀點進行比較,對比是不同性質的事件或觀點進行比較。[考題例證]有俄羅斯學者認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屬于新版的蘇俄新經濟政策。這一認識的依據(jù)是兩者都()A.處于相似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B.面臨著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C.鞏固了農村的集體所有制經濟D.促進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答題模板應用示例審題并找比較的角度角度:當今中國經濟建設與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比較。聯(lián)系所學知識聯(lián)系中國當今經濟建設中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國際國內環(huán)境、市場與計劃的關系探索。聯(lián)系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背景、生產關系的調整等。辨別備選項的正誤A本身不正確,因為兩者處的環(huán)境不同;C、D只屬于中國。新經濟政策部分恢復商品流通,中國改革開放,發(fā)展市場經濟,故B符合題意。答案B(1)明確比較對象。要明確比較的是哪幾項歷史事物,知道要比較的是相同點還是不同點。(2)找準比較點。這是解題的關鍵,對于顯性比較題,由于題目中有明確的比較點,因而容易形成答題方向。對于隱性比較題,需要自己確定比較項。具體來說,涉及背景的比較點有時期、原因、條件等;涉及過程的比較點有階段、人物、組織、綱領口號、措施、方式手段等;涉及結果的比較點有結局、性質、特點、功績、目的、局限性、作用、影響等。(3)組織答案。解答時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關聯(lián)所學知識來組織答案。題型5圖畫類·選擇題(1)考查能力:以歷史文物、人物、漫畫等圖片為載體,綜合考查判斷圖片,提取信息能力。(2)命題特點:圖片形式新穎、貼近生活、現(xiàn)實感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吸引力。(3)分類①圖片類:包括人物圖、文物圖、藝術圖、圖書刊物、生產工具、歷史照片、宣傳標語、票據(jù)、證據(jù)等。②漫畫類:主要是反映時代特征的漫畫或具有諷刺性寓意的漫畫。③地圖類:包括戰(zhàn)爭形勢圖、布局圖、疆域圖、交通路線圖、經濟分布圖等。[考題例證]圖一、二、三是有關美國邦聯(lián)政府、議會與州關系的一組漫畫。該組漫畫反映了()A.邦聯(lián)政府擁有征稅權與財政權B.邦聯(lián)議會須擴大法定權力C.邦聯(lián)政府各項活動須聽命于各州D.邦聯(lián)議會財政支出須各州批準答題模板應用示例一審圖片:審圖片包含的關鍵信息關鍵信息:“得有一部給邦聯(lián)議會撐腰的法律才行”二析隱含信息:準確理解圖片隱含的意義隱含意義:邦聯(lián)政府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各州聯(lián)合體,沒有一個主權國家應有的宣戰(zhàn)、媾和、簽約、發(fā)行貨幣、借債、征兵和征稅等權力。漫畫試圖說明要擴大邦聯(lián)政府的權力三判選項:看選項與題干的關系,看選項之間的關系分析選項:A說“擁有”不正確;邦聯(lián)政府各項活動須得到各州的支持,不是聽命于各州,故C錯誤。邦聯(lián)議會是各州的一個協(xié)調機關,其財政支出須各州批準說法不正確,故D錯誤。答案B(1)抓住主題:即找到題干或圖畫中的標題,通過提煉,找出本題要考查的主題。(2)全面解讀:將圖畫中包含的所有信息進行解讀,通過解讀,建立起與“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3)回扣教材:圖畫信息是變相將教材知識圖示化了,因此一定要將圖畫涉及的信息與教材相應章節(jié)建立聯(lián)系,以教材知識為依托確定出正確選項。題型6組合類·選擇題(1)考查能力:考查對一個或多個歷史事件的甄別和判斷能力。(2)命題特點:考查角度有兩種:一是將同一歷史時期或同一歷史事件影響下的知識進行歸類組合;二是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同類知識進行歸類。[考題例證]歷史發(fā)展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通政司、復社、都察院、風力水車②政事堂、北門學士、內作使綾匠、高轉筒車③樞密院、土司、木活字、監(jiān)察御史④中書門下、三司使、《武經總要》、草市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答題模板應用示例一審,審題干,明確要求關鍵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二聯(lián),聯(lián)系教材知識教材知識:通政司,都察院、高轉筒車、三司使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三比,比較各選項,確定最有把握的一個,然后以此類推最有把握的選項:三司使是宋代分割相權的產物,故④為宋朝,應該出現(xiàn)于第二的位置答案B(1)運用排除法。根據(jù)題意找出錯誤選項,依次排除錯誤題肢,得出正確的結論。(2)首尾兩端確定法。先確定兩端的序號再確定中間的序號排列的篩選法。(3)逐一落實法。對每一個序號所示內容進行分析判斷,最終擯棄錯誤的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題型7因果關系類·選擇題(1)考查能力:學生對歷史事件及歷史現(xiàn)象之間因果關系的辨別與分析能力。(2)命題特點:歷史學科的特點是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性,一事件的果是另一事件的因。本題型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既能考查基礎知識,又能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考題例證]下表據(jù)《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相關內容編制。閱讀該表,造成蘇俄(聯(lián))農民年平均稅款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稅款(盧布)10.306.113.983.06A.余糧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糧食稅的實施C.實物配給制的廢除 D.農業(yè)集體化的實現(xiàn)答題模板應用示例一審,審題干,抓關鍵信息關鍵信息:造成蘇俄(聯(lián))農民年平均稅款變化的主要原因。二聯(lián),聯(lián)系教材知識教材知識:戰(zhàn)時共產主義時間是1918—1921年,新經濟政策時間是1921—1924年。三比,題干與選項建立聯(lián)系聯(lián)系:題干中數(shù)字下降的時間正處于新經濟政策時期,該時期有關農業(yè)的措施即是B,糧食稅制度下,農民相比較余糧收集制下,納稅的負擔有所減輕,出現(xiàn)了平均稅款數(shù)值下降的現(xiàn)象。答案B(1)排錯法:在課本知識基礎上,閱讀題肢,與課本知識不一致或者相沖突的內容立刻排除。(2)去倒法:觀察試題屬于哪種類型的因果選擇題,通過設問明確試題指向,是問“因”還是“果”。然后排除選項中與題干要求不相符的:一是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的,二是與題干要求“倒因為果”和“倒果為因”的選項。(3)去異法:某些題肢雖然表述正確,但和材料反映內容沒有實際的關系,自然不能與材料構成因果關系,所以也應加以排除。第2講七類非選擇題解題模板構建設問1背景、原因類1.限定性設問(1)根本原因:生產關系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生產力入手,上層建筑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經濟基礎入手,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原因從社會存在入手,一切歷史事件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從內因入手,相同屬性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從歷史規(guī)律入手。(2)主觀原因(人為原因):一般從領導某事件的階級、階層的主觀目的、動機、決策、方針以及統(tǒng)治者的作為等方面進行思考。(3)客觀原因:一般從自然或社會環(huán)境(形勢)、經濟狀況、政治現(xiàn)狀等方面進行思考。2.寬泛性設問在沒有限定詞的情況下,歷史背景、條件、因素、依據(jù)、原因等可從(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考題例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歷史上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自春秋到清末,黃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變遷。第一次發(fā)生于周定王五年,黃河在宿胥口決水①……經河北省鹽山縣入海。第二次發(fā)生于王莽始建國三年,此時距周定王五年已有672年。當時黃河主流遷徙至魏郡②,經清河、平原、濟南到千乘。第三次發(fā)生于宋仁宗慶歷八年,由于商胡決河③……河水潰決造成新的河床,從而分成東、北兩支……有時北流開而東流閉,有時則東流開而北流閉。第四次是陽武故堤潰決,時為金章宗明昌五年……此時黃河大半之水經由泗水而進入淮河,此時北流仍通。第五次是距上次95年之后的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此時會通河成,河水往南,北流已微④,到明代宏治中,筑斷黃陵岡支渠,至是黃河之水全由淮河所承受,北流遂絕。明人防黃河北流,如防大盜,強制黃河向東南流,遂使黃河水患無法消弭。第六次在清咸豐三年時……黃河在近河南省蘭封縣西北地區(qū)的銅瓦廂潰決,黃河再改道北徙,從濟水入?!撕蠹礋o大水災發(fā)生,證明黃河應向北流才對?!X穆《中國經濟史》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黃河水道變遷的主客觀原因。首先,審設問。該問不僅提供了“黃河水道變遷”的主體內容限定,還在求答項“原因”前設定了限定性詞語“主客觀”,屬于限定性設問。其次,解讀材料。依據(jù)限定性設問的模型解法:此類設問中的主觀原因(人為原因),一般從領導某歷史事件的階級、階層的主觀目的、動機、方針、決策或政策等方面分析,依此角度對應地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客觀原因,一般從自然或社會環(huán)境、經濟狀況、政治現(xiàn)狀等方面思考。由①②中的材料可知,隨著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故通過亂砍濫伐開墾荒地,致使黃河失去植被保護;由③可推出“政治中心東移”;由④可推出,由于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元統(tǒng)治者為獲得江南糧食開通會通河,河水往南。再次,遷移知識。此設問還涉及我國封建統(tǒng)治的腐敗、軍事需要人為決堤和古代科技知識。依據(jù)限定性設問模型解法中所說的“統(tǒng)治者的作為”,即可得出“統(tǒng)治者的腐敗無能”“軍事需要人為決堤”,再依據(jù)材料“強制黃河向東南流,遂使黃河水患無法消弭”,并結合所學即可得出“受科技水平制約防洪標準低”。最后,組織答案。行文做到層次化、術語化。主客觀因素:為解決人多地少矛盾亂砍濫伐;政治中心東移;經濟重心南移;軍事需要人為決堤;統(tǒng)治者的腐敗無能;受科技水平制約,防洪標準低。設問2內容、措施類1.具體史實型此類型設問考查的是某一具體歷史事物的內容,如某一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某一政策的內容是什么,等等。答題時具體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如果依據(jù)所學知識就能答出題目中歷史事件的內容,或者題目要求依據(jù)材料回答,那么直接概括或按材料層次歸納即可。(2)題目要求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的,要先按材料層次歸納,歸納不完整時需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補充。(3)如果依據(jù)課本和材料仍不能確定該歷史事物的內容時,需先依據(jù)材料或題干時間確定該歷史事物所處的社會背景;再由背景推理出其所涉及的內容、措施;在題干沒有限定條件的情況下需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以及對內、對外政策等角度分析。2.縱向專題型此類型設問考查某一階段歷史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或者該階段具體歷史事物的呈現(xiàn)形式。具體來說分以下幾步解答:首先,依據(jù)材料和設問判定命題意圖;其次,依據(jù)題干時間限定和所學知識劃分階段;最后,結合設問限定條件提煉各階段的中心詞組織答案(開始、發(fā)展、結局/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等)。[考題例證](節(jié)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構建了大帝國的框架,組裝了硬件①,漢武帝確定了大帝國的中樞運作機制,加上了軟件②?!鹂四尽讹L流漢武兩千年》材料二皇權為了維系自身權力的專制性,就必須創(chuàng)建出能夠突破甚至凌駕于這類束縛和侵蝕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這種反制衡除了表現(xiàn)為一些非常規(guī)性的舉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現(xiàn)為一種根本性的制度建設,這就是:不斷在常規(guī)的國家行政官職體系之外,設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權的外朝官制體系而執(zhí)掌國家核心機密和極高權力,使皇帝能夠通過親自掌握這一秘書機構并賦予它巨大的權力③,從而對外朝常規(guī)官制體系施以強大的反制衡?!跻恪吨袊蕶嘀贫妊芯俊?1)據(jù)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說明秦始皇給中華帝國組裝了哪些“硬件”。漢武帝添加的“軟件”又是什么?明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對外朝常規(guī)官制體系施以強大的反制衡的?首先,審設問。該問考查封建統(tǒng)一時代皇帝采取的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在此階段呈現(xiàn)的變化特征,屬于縱向專題型設問。其次,解讀材料。依據(jù)縱向專題型設問的模型解法可知:要先依據(jù)材料和設問主體斷定命題意圖,再依據(jù)題干時間限定和所學知識劃分階段。據(jù)此,結合設問對材料進行分析。由材料①得出秦始皇構建大帝國的硬件框架;由材料②得出漢武帝給中樞運作機制安裝了軟件設施;由材料③得出明朝和清朝對外朝常規(guī)官制體系的反制衡措施。再次,遷移知識。該問涉及“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加強”等知識。把所學秦、漢、明、清加強專制制度的措施遷移到所提煉的材料關鍵信息中即可得出:秦始皇構建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等硬件框架;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制度”等軟件設施;明朝和清朝分別確立了“內閣制”“軍機處”等反制衡措施。最后,組織答案。本問包含了不止一個小問,所以答題時要分項列出。(1)秦始皇:實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漢武帝:讓宮廷內侍機構參與軍國大事(建立內外朝制度或中朝制度)。明朝:廢除丞相制度,選拔官位較低的官員當值文淵閣以幫助皇帝處理國政,內閣制形成。清朝: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均由皇帝欽定,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手中。設問3異同、比較類1.歷史事件類的比較,一般可分為背景、過程、結果三大塊兒。涉及背景的比較項有時代、原因、條件、目的等;涉及過程的比較項有階級、人物、組織、綱領、措施、方式等;涉及結果的比較項有結局、性質、功績、局限性、影響等。2.歷史現(xiàn)象類的比較,可以從背景、性質、方式、特點、積極作用、歷史局限性等方面思考。3.歷史人物類的比較,可以從人物所處的時代、所屬階級或階層、主要功績、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思考。4.政治、經濟制度類的比較,可從時代背景、目的、性質、內容、結果、影響及地位等角度思考。[考題例證]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完成本題。材料古代雅典公職一般都規(guī)定任期,實行徹底的輪換制①,并限制連任次數(shù)②。中國早在漢代就出現(xiàn)了任官親族回避的做法。東漢時規(guī)定了“三互法”:在選任官吏時,凡婚姻之家和兩州人不得交互為官③,并把其作為澄清吏治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推行④。唐宋時期,回避制度既繼承漢代的做法又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親屬⑤;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監(jiān)、諫官職;親戚避同屬聯(lián)事,即有親戚關系的人不能在同一個部門任職⑥。后來,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發(fā)展,規(guī)定:執(zhí)政大臣子弟親屬回避要職;也不得擔任諫官、監(jiān)察官。明清時,對本籍和鄰籍的回避更為具體嚴格,回避制趨于完善。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分析說明中國古代官員回避制度與雅典的任期制的不同作用。首先,審設問。該題屬于求異型比較題,比較對象為“中國古代官員回避制度與雅典的任期制”,比較角度為“作用”。其次,解讀材料。此題要求比較兩種政治制度的不同作用,依據(jù)政治制度類的解題思路,可從實施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思考。依據(jù)材料的敘述角度,從材料中分層次提煉兩種政治制度的作用信息。由材料①②中得出雅典任期制的“避免終身制、防止專權”和“增加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機會”等作用;由材料③④⑤⑥中得出中國古代官員回避制度的“限制官員利用親屬關系拉幫結派”“保證政治清明、中央決策順利實施”“維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和“擺脫各種宗法關系、裙帶關系的羈絆”等作用。然后,遷移知識。聯(lián)系所學雅典民主制的形式及原則,整理出其在“直接民主制”和“主權在民”兩個方面的作用。古代雅典任期制度的作用:防止專權的發(fā)生;保證雅典直接民主制的順利運行;有利于公民參與國家管理;是“主權在民”原則能夠落實的保證。中國古代回避制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員利用親屬關系拉幫結派,擺脫各種宗法關系、裙帶關系的羈絆;有助于保證政治清明、中央決策的順利實施,以維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設問4影響、意義類1.限定性設問(1)政治影響:主要分析是否使社會性質發(fā)生變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穩(wěn)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是否影響了政治勢力的消長等。如果考查的是某個戰(zhàn)爭對社會的影響,則要全面考慮戰(zhàn)爭的破壞性和建設性影響。(2)經濟影響:可以從是否促進經濟發(fā)展、是否開創(chuàng)了新的經濟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是否改變了經濟格局或經濟體制、是否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如果單純考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影響,則可以利用相關的經濟學原理,結合具體的史實進行回答。(3)思想文化影響:主要看該思想是否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會進步、是否會推動國家的統(tǒng)一或民族的團結、是否與社會客觀需要相適應。2.概括性設問概括性設問的答語可繁可簡,關鍵看此設問在整道試題中所處的位置、所占的分值,如果分值較低,可以采取高度概括法進行綜合性回答;如果分值較高、處于試題的核心設問點,則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項進行分析解答。這一類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分析:(1)采用辯證分析的方法將影響分為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部分。在答題時需要權衡兩類影響中哪一種影響占據(jù)主要地位,如羅斯福新政對于美國克服經濟危機的影響應是積極影響,居于主導地位,通過答語的詳略來表達其主次地位。(2)采用宏觀分析的方法將其分為全局和局部、東方和西方、國內和國際、客觀和主觀兩個層面。例如,從主客觀方面分析,主觀影響可以從主觀動機(目的、主旨)、方針、政策、經驗等方面思考;客觀影響可以從自然或者社會形勢、經濟狀況、政治狀況、科技等方面思考。(3)采用時空變換的方法可以將其分為現(xiàn)實影響、深遠影響,進行層次性分析?,F(xiàn)實影響是指對當時社會產生的直接影響,表現(xiàn)為目的的指向性或動機實現(xiàn)的影響;深遠影響是指對以后社會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影響的時代性、歷史趨勢等。[考題例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從1888年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國原棉的出口大于進口。這完全扭轉了1870年至1887年這段時期(1874年除外)的入超。乍看起來,原棉出口的增長可能有力地說明棉花作物總產量在清朝最后二十年中似乎大量增加了。但事實上并不那么簡單。與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現(xiàn)的情況是原棉價格的穩(wěn)步上漲,同時又從印度和日本運進了價格較低的機制紗。把這三種趨向結合起來就可以看出:棉花產量沒有增加或增加到足以滿足國內和出口兩者需要的程度;由此引起的國內棉和紗的較高價格促使紡織業(yè)者去購買較便宜的進口貨;國內需要的減少隨之又反過來抑制了增加原棉生產的興趣?!猍美]費正清、劉廣京編《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國“原棉出口”產生的趨向有哪些。并說明其影響。此題直接給出了限定條件,即“原棉出口”趨向的影響,也就是經濟影響。具體答題步驟可分為三步:第一步,結合材料“出口大于進口”“棉花作物總產量……似乎大量增加了”“又從印度和日本運進了價格較低的機制紗”概括出“原棉的進出口趨向”。第二步,結合分析出的趨向,從材料中找出相關的影響。結合經濟影響的解題思路可知,影響類語言帶有一定的標志性,如“影響了”“導致了”“抑制了”等,據(jù)此從材料中找出并整理,如“扭轉了……入超”“原棉價格的穩(wěn)步上漲”“抑制了增加原棉生產的興趣”。第三步,結合上述分析,歸納、整理出答案。注意要對材料進行一定的加工,最好不要照抄原材料。趨向影響中國“原棉出口”中國原棉出口大于進口扭轉了長期外貿入超的局面,同時原棉價格穩(wěn)步上漲出現(xiàn)棉花作物總產量大量增加的錯覺導致中國紡織業(yè)者所需原棉供應不足中國從印度和日本購買價格較低的機制紗抑制了國內增加原棉生產的興趣設問5特點、特征類1.限定性設問(1)政治文明:內部的可以從政治制度、政策、政權更迭、君臣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歸納;外部的可以從對外政策、外交關系、國際格局等方面分析。(2)經濟文明:可以從經濟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經濟政策、生產方式、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生產關系的狀況、經濟繁榮(或蕭條)狀況、交通設施、城鄉(xiāng)的發(fā)展情況、人民生活水平等角度分析。(3)思想文化:可以從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入手分析,同時需要考慮這些思想的內涵、進步性、歷史地位(作用)以及對人們思想的變化所起到的推動或者阻礙作用。(4)階段性特征:首先按照時間來劃分階段,然后根據(jù)具體要求,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2.綜合性設問回答該類設問,關鍵是挖掘其內涵和外延的相應區(qū)域,找到答題的理論支撐點。這里的特點可以從歷史事物的本質(屬性)、各方面狀況(目的、指導思想、內容、手段、途徑、規(guī)模、速度)、新的突破(發(fā)展或變化)、歷史地位(第一個、最早、率先等)、歷史作用等方面思考。[考題例證]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西至埃及亞歷山大。陸上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為東西兩段,東段主要在今中國境內,其正式開通源自張騫通西域。漢與西域的交往主要通過河西走廊;南北朝時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據(jù)政權占據(jù),南朝與西域的交往主要通過今青海境內的青海道;唐朝統(tǒng)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復了在絲綢之路中的主導地位;11世紀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斷,北宋只能向北渡過黃河,再由河套地區(qū)向西進入西域。從元朝起,河西走廊成為中西方交往的穩(wěn)定通道。閱讀地圖和上述材料,從中概括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特點。此題屬于通過圖文等多種信息進行考查的特點類試題,屬于綜合性設問。因此在解答時需要結合地圖和材料提供的信息,深入挖掘絲綢之路的內涵和外延。結合模型解法,從政治因素的影響、交通路線的變化、絲綢之路的重要性等角度分析。從具體的答題步驟分析,首先觀察圖中線路及圖例,可以歸納出古代絲綢之路是由多條交通道路構成的網絡;然后根據(jù)文字材料描述不同時期絲綢之路的道路不同,可歸納出線路在不同時期受政治環(huán)境等影響;從“河西走廊又恢復了在絲綢之路中的主導地位”等可歸納出其在東段路線中的主導地位。古代的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單一的交通線,而是由多條交通道路構成的交通網絡。受政治形勢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中原王朝溝通西方的線路有不同選擇??傮w上看,自漢朝之后,絲綢之路未曾完全中斷,河西走廊在絲綢之路東段居于主導地位。設問6評價、評述類1.評價類設問:在對具體的歷史人物、重大事件、經濟現(xiàn)象等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側重展現(xiàn)評價的結論,需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邏輯性。一般來說,包括以下要素:歷史評價=基本史實+馬克思主義原理(客觀與主觀、物質與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評價(觀點、立場、性質、特點、進步性、社會意義、結論等)。2.評述類設問:必須顧及敘述與評價兩個方面的因素,組織答案時可以先述后評、也可以邊述邊評,這類設問的敘述與評價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回答時要體現(xiàn)二者之間存在的對應性或者連帶關系。通常需要運用相應的理論將剝離出來的史實、結論連接起來,使二者和諧統(tǒng)一。一般來講敘述表明史料“是什么”、評價它“怎么樣”,而理論則是為什么這樣評價的理論支撐點,是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的連接部分,一般要從因果關系、辯證關系等方面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質。[考題例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一統(tǒng)”理念影響下的中國對外關系,一切政治關系皆為內政,沒有“國家間”外交,沒有與中國平行的、多元的國家觀念,“四海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只有君臨天下的一元等級世界秩序:中國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邊的萬邦屬國。華夷之辨理論指導下的中國對外關系……確立了華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優(yōu)越感,進而形成了對外關系格局里中國居高臨下、傲視萬國的情勢。懷柔遠人指導下的對外關系,是一種對外國單方面施恩、關懷的體現(xiàn)。文:朝貢、貿易、通過使節(jié)團傳播先進文化、教授接納留學人員。武:軍事打擊,實質是以文化感召為導向的軍事基礎型外交活動。體制:天下體系——君臣關系,強時為君,弱時為臣。中國處于儒家文化共同體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軍力保護諸國,同時在外敵入侵時由鄰國充當擋箭牌,為中國爭取緩沖時間,實際上也是一種精密的國際安全體系。材料二19世紀初,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東來,清朝原有的由禮部和理藩院處理對外事務的機制,根本無法滿足西方國家想要與中國進行經濟、政治、外交等多方面交往的強烈要求……傳統(tǒng)的只有理藩而無外交的體制被打破……1861年,總理衙門正式成立??偫硌瞄T的管轄范圍,不但包括辦理對外交涉、通商等事,凡與洋務有關者,比如修建鐵路,開礦辦廠,購買機器、船炮、槍械,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管理關稅等,皆歸其管理……首先,總理衙門的設立,標志著清王朝的對外態(tài)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其次,總理衙門的設立,改變了中國過去只有理藩而無外交的局面,使中國有可能步入國際外交軌道;再次,總理衙門的設立,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沒有專門外交機構的政治體制格局;最后,總理衙門還結合當時世界各國的通例和自己的國情,確定了中國的國旗、國歌,使中國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國家的面目出現(xiàn)在國際舞臺?!R彥麗《從晚清外交機構的演變看中國外交近代化》(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古代外交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近代中國外交的主要變化并做簡要評價。本題考查古代和近代的中國外交政策與表現(xiàn)。第(1)問,據(jù)材料信息“一切政治關系皆為內政,沒有‘國家間’外交”“懷柔遠人指導下的對外關系,是一種對外國單方面施恩、關懷的體現(xiàn)”“文……武……體制……”“實際上也是一種精密的國際安全體系”等概括指出我國古代外交的特點。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傳統(tǒng)……體制被打破”“總理衙門正式成立”“清王朝的對外態(tài)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等概括出中國外交的主要變化。第二小問屬于評價類設問,依據(jù)該類型設問的模型解法,先確定評價的主體是晚清王朝外交的變化,然后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具體分析,如這些變化反映了什么、是否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等,最后為這些變化定性,即這些變化是進步還是倒退。結合具體材料分析可知,“過去只有理藩而無外交”反映了外交的變化使中國有可能步入國際外交軌道,“總理衙門的設立”反映了外交制度上的近代化。(1)特點:以儒家思想為外交的基本原則(沒有正式的外交觀念);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貢體制,確立君臣關系;缺乏正式的外交機構;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2)變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觀念,改變了外交態(tài)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機構,形成近代外交體制;擴大了對外交往的范圍。評價:打破了“華夷觀念”,開始接受西方思想,增進了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國走向近代化的表現(xiàn)之一,是中國的進步;中國逐漸融入世界。設問7啟示、認識類此類題目一般是綜合材料和已回答的問題,從經驗、教訓兩個方面思考,從要怎么樣、不要怎么樣或者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樣的角度回答。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1.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改革和革命、政黨組織派別和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從國情、領導階級及其實施的方針策略、群眾支持或擁護的程度等方面思考。2.經濟方面:主要包括經濟制度、經濟發(fā)展模式、經濟措施、工業(yè)化道路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可從符合國情、經濟規(guī)律(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與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適時調整經濟政策等方面思考。3.思想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文化制度(政策)、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繼承與發(fā)展、主流與支流、本土與外來等方面的內容。一般從以下三點思考:(1)如何對待,從在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音響系統(tǒng)與家裝室內裝修合同9篇
- 二零二五版大理石瓷磚研發(fā)與銷售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民營企業(yè)股權激勵合同書3篇
- 教育局教師幼兒園專項2025年度勞動合同規(guī)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銷售代理合同:汽車銷售代理及區(qū)域獨家合作協(xié)議2篇
- 2025年科技孵化器場地租賃保證金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39上公司兜底協(xié)議:綠色環(huán)保項目投資風險控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鋼箱梁橋工程施工廢棄物處理與回收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綠色建筑項目基礎勞務分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隧道防雷安全防護合同3篇
- Android移動開發(fā)基礎案例教程(第2版)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醫(yī)保DRGDIP付費基礎知識醫(yī)院內培訓課件
- 專題12 工藝流程綜合題- 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全國版)
- DB32T-經成人中心靜脈通路裝置采血技術規(guī)范
- 【高空拋物侵權責任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7100字(論文)】
- TDALN 033-2024 學生飲用奶安全規(guī)范入校管理標準
- 物流無人機垂直起降場選址與建設規(guī)范
- 冷庫存儲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AQ/T 4131-2023 煙花爆竹重大危險源辨識(正式版)
- 武術體育運動文案范文
- 設計服務合同范本百度網盤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