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分析化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棗莊學院第一章單元測試
試液體積在1~10mL的分析稱為()
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痕量分析D:微量分析
答案:半微量分析化學計量點是指滴定過程中兩反應物的量正好符合化學反應式所表示的化學計量關系的那一點。()
A:錯B:對
答案:對滴定分析法根據反應不同分為酸堿滴定、沉淀滴定、絡合滴定、氧化還原滴定四大類。()
A:錯B:對
答案:對需要現場進行測定的水質指標有()
A:CODB:水溫C:溶解氧D:pH
答案:水溫;溶解氧;pH國家正式頒布的水質標準具有指令性和法律性。()
A:對B:錯
答案:對
第二章單元測試
下列數據中有效數字不是四位的是()
A:2.004B:0.0024C:0.2400D:20.40
答案:0.0024下列表述中,最能說明隨機誤差小的是()
A:標準差大B:與已知的質量分數的試樣多次分析結果的平均值一致C:仔細校正所用砝碼和容量儀器等D:高精密度
答案:高精密度以下標準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A:NaOHB:K2Cr2O7C:KMnO4D:FeSO4
答案:K2Cr2O7以下物質必須采用間接法配制標準溶液的是()
A:Na2S2O3B:ZnC:K2Cr2O7D:H2C2O4·2H2O
答案:Na2S2O3以下情況產生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的是()
A:稱量過程中天平零點稍有變動B:稱樣時砝碼數值記錯C:滴定管讀數最后一位估測不準D:指示劑變色點與化學計量點不一致
答案:指示劑變色點與化學計量點不一致下列有關隨機誤差的論述中不正確的是()
A:隨機誤差在分析中是無法避免的B:隨機誤差具有隨機性C:隨機誤差是由一些不確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D:隨機誤差具有單向性
答案:隨機誤差具有單向性分析測定中隨機誤差的特點是()
A:正負誤差出現的概率相同B:大小誤差出現的概率相同C:數值有一定范圍D:數值無規(guī)律可循
答案:正負誤差出現的概率相同以下計算式答案應為11.05+1.3153+1.225+25.0678=x()
A:38.64B:38.6581C:38.66D:38.67
答案:38.66用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NaOH溶液濃度時會造成系統(tǒng)誤差的是()
A:每份鄰苯二甲酸氫鉀質量不同B:每份加入的指示劑量不同C:NaOH溶液吸收了空氣中的CO2D: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答案:NaOH溶液吸收了空氣中的CO2以下有關系統(tǒng)誤差的論述錯誤的是()
A:系統(tǒng)誤差是由一定原因造成B:系統(tǒng)誤差有隨機性C:系統(tǒng)誤差有單向性D:系統(tǒng)誤差是可測誤差
答案:系統(tǒng)誤差有隨機性
第三章單元測試
HPO42-的共軛堿是()
A:OH-B:PO43-C:H2PO4-D:H3PO4
答案:PO43-已知H3PO4的pKa1=2.12,pKa2=7.20,pKa3=12.36。今有一磷酸鹽溶液的pH=4.66,則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A:H2PO4-B:H2PO4-+H3PO4C:HPO42-D:HPO42-+H2PO4
答案:H2PO4-pH=1.00的HCl溶液和pH=13.0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pH是()
A:6B:7C:14D:12
答案:7今欲用H3PO4與Na2HPO4來配制pH=7.2的緩沖溶液,則H3PO4與Na2HPO4物質的量之比n(H3PO4)∶n(Na2HPO4)應當是()(H3PO4的pKa1~pKa3分別是2.12,7.20,12.36)
A:3:1B:1:3C:1:2D:1:1
答案:1:3欲配制pH=5.1的緩沖溶液,最好選擇()
A:一氯乙酸(pKa=2.86)B:氨水(pKb=4.74)C:甲酸(pKa=3.74)D:六次甲基四胺(pKb=8.85)
答案:六次甲基四胺(pKb=8.85)以下溶液稀釋10倍時pH改變最大的是()
A:0.1mol/LNaAc-0.1mol/LHAc溶液B:0.1mol/LNH4Ac溶液C:0.1mol/LNaAc溶液D:0.1mol/LNH4Ac-0.1mol/LHAc溶液
答案:0.1mol/LNaAc溶液用0.1mol/LHCl滴定0.1mol/LNH3水(pKb=4.7)的pH突躍范圍為6.3~4.3,若用0.1mol/LHCl滴定0.1mol/LpKb=2.7的某堿,pH突躍范圍為()
A:8.3~2.3B:6.3~2.3C:4.3~6.3D:8.3~4.3
答案:8.3~4.3用NaOH滴定某一元酸HA,在化學計量點時,[H+]的計算式是()
A:B:C:D:
答案:以甲基紅為指示劑,能用NaOH標準溶液準確滴定的酸是()
A:乙酸B:甲酸C:硫酸D:草酸
答案:硫酸某堿液25.00mL,以0.1000mol/LHCl標準溶液滴定至酚酞褪色,用去15.28mL,再加甲基橙繼續(xù)滴定,又消耗HCl6.50mL,此堿液的組成是()
A:NaOH+Na2CO3B:NaOH+NaHCO3C:Na2CO3D:NaHCO3
答案:NaOH+Na2CO3
第四章單元測試
指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結論()
A:絡合劑的酸效應使絡合物的穩(wěn)定性降低B:輔助絡合效應使絡合物的穩(wěn)定性降低C:金屬離子的水解效應使絡合物的穩(wěn)定性降低D:各種副反應均使絡合物的穩(wěn)定性降低
答案:各種副反應均使絡合物的穩(wěn)定性降低以下表達式中,正確的是()
A:B:C:D:
答案:當pH=10.0,以0.010mol/LEDTA溶液滴定0.010mol/LZn2+的溶液兩份,其中一份溶液中含有0.5mol/L游離NH3;另一份溶液中含有0.2mol/L游離NH3。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對pZn的敘述正確的是()
A:滴定至化學計量點時pZn相等B:加入EDTA開始滴定時pZn相等C:滴定至一半時pZn相等D:其他選項說法都不正確
答案:其他選項說法都不正確Fe3+,Al3+對鉻黑T有()
A:沉淀作用B:氧化作用C:僵化作用D:封閉作用
答案:封閉作用在絡合滴定中有時采用輔助絡合劑,其主要作用是()
A:將被測離子保持在溶液中B:掩蔽干擾離子C:作指示劑D:控制溶液的酸度
答案:將被測離子保持在溶液中鉻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與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顯紅色,pKa2=6.3,pKa3=11.6
H2In-HIn2-In3-
紫紅
藍
橙
使用該指示劑的酸度范圍是()
A:pH<6.3B:pH=6.3~11.6C:pH>11.6D:pH=6.3±1
答案:pH=6.3~11.6在pH=10氨性緩沖液中,以EDTA滴定Zn2+,已計算出lgαZn(NH3)=4.7,lgαZn(OH)=2.4,此時lgαZn值為()
A:7.1B:4.7C:2.4D:2.3
答案:4.7在一定酸度下,用EDTA滴定金屬離子M。當溶液中存在干擾離子N時,影響絡合劑總副反應系數大小的因素是()
A:酸效應系數αY(H)和共存離子副反應系數αY(N)B:酸效應系數αY(H)C:共存離子副反應系數αY(N)D:絡合物穩(wěn)定常數KMY和KNY之比值
答案:酸效應系數αY(H)和共存離子副反應系數αY(N)今有A.B濃度相同的Zn2+-EDTA溶液兩份:A為pH=10.0的NaOH溶液;B為pH=10.0的氨性緩沖溶液。則在A.B溶液中Zn2+-EDTA的K’ZnY值的大小是()
A:無法確定B:A溶液的K’ZnY和B溶液的K’ZnY相等C:A溶液的K’ZnY比B溶液的K’ZnY小D:A溶液的K’ZnY比B溶液的K’ZnY大
答案:A溶液的K’ZnY比B溶液的K’ZnY大絡合滴定中,若Et≤0.1%、pM=±0.2,被測離子M濃度為干擾離子N濃度的1/10,欲用控制酸度滴定M,則要求lgKMY-lgKNY大于()
A:8B:6C:7D:5
答案:7
第五章單元測試
用沉淀滴定法測定銀,下列方式中適宜的是()
A:莫爾法間接滴定B:佛爾哈德法直接滴定C:莫爾法直接滴定D:佛爾哈德法間接滴定
答案:佛爾哈德法直接滴定以下銀量法測定需采用返滴定方式的是()
A:吸附指示劑法測Cl-B:莫爾法測Cl-C:佛爾哈德法測Cl-D:AgNO3滴定CN-生成Ag[Ag(CN)2]指示終點
答案:佛爾哈德法測Cl-用佛爾哈德法測定Cl-時,若不采用加硝基苯等方法,分析結果偏低()
A:錯B:對
答案:對法揚司法滴定Cl-時,用曙紅作指示劑,分析結果偏高()。
A:對B:錯
答案:錯用莫爾法測定Cl-的含量時,酸度過高,將使Ag2CrO4不易形成因此不能確定終點,堿性太強,將生成生成褐色Ag2O,不能進行測定。()
A:錯B:對
答案:對
第六章單元測試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何種溶液,Fe3+/Fe2+電對的電位將升高(不考慮離子強度的影響)()
A:HClB:NH4FC:稀H2SO4D:鄰二氮菲
答案:鄰二氮菲下列反應中滴定曲線在化學計量點前后對稱的是()
A:2Fe3++Sn2+=Sn4++2Fe2+B:MnO4-+5Fe2++8H+=Mn2++5Fe3++4H2OC:Ce4++Fe2+=Ce3++Fe3+D:I2+2S2O32-=2I-+S4O62-
答案:Ce4++Fe2+=Ce3++Fe3+已知在1mol/LHCl中,
Eθ(Fe3+/Fe2+)=0.68V,Eθ(Sn4+/Sn2+)=0.14V,計算以Fe3+滴定Sn2+至99.9%、100%、100.1%時的電位分別為多少?()
A:0.23V、0.41V、0.50V
B:0.23V、0.32V、0.50V
C:0.50V、0.41V、0.32V
D:0.17V、0.32V、0.56V
答案:0.23V、0.32V、0.50V
已知Eθ
(Ce4+/Ce3+)=1.44V,Eθ
(Fe3+/Fe2+)=0.68V,則反應Ce4++Fe2+=Ce3++Fe3+在化學計量點時溶液中c(Fe3+)/c(Fe2+)為()
A:2.8×106B:92.5C:36.2D:1.1×10-18
答案:2.8×106已知在1mol/LHCl溶液中Eθ(Fe3+/Fe2+)=0.68V,Eθ(Sn4+/Sn2+)=0.14V。若20mL0.10mol/LFe3+的HCl溶液與40mL0.050mol/LSnCl2溶液相混合,平衡時體系的電位是()
A:0.14VB:0.68VC:0.50VD:0.32V
答案:0.14V0.05mol/LSnCl2溶液10mL與0.10mol/LFeCl3溶液20mL相混合,平衡時體系的電位是()
[已知此條件時Eθ
(Fe3+/Fe2+)=0.68V,Eθ
(Sn4+/Sn2+)=0.14V]
A:0.32VB:0.68VC:0.14VD:0.50V
答案:0.68V用鈰量法測定鐵時,滴定至50%時的電位是()
[已知Eθ
(Ce4+/Ce3+)=1.44V,Eθ
(Fe3+/Fe2+)=0.68V]
A:1.44VB:0.68VC:0.86VD:1.06V
答案:0.68V在氧化還原滴定中,配制Fe2+標準溶液時,為防止Fe2+被氧化,應加入()
A:HFB:H3PO4C:金屬鐵D:HCl
答案:HCl用Ce4+滴定Fe2+,當體系電位為0.68V時,滴定分數為()
[Eθ
(Ce4+/Ce3+)=1.44V,Eθ
(Fe3+/Fe2+)=0.68V]
A:50%B:100%C:200%D:0
答案:50%用Fe3+滴定Sn2+在化學計量點的電位是()
[Eθ
(Fe3+/Fe2+)=0.68V,Eθ
(Sn4+/Sn2+)=0.14V]
A:0.41VB:0.32VC:0.75VD:0.68V
答案:0.32V
第七章單元測試
在電位分析法中,指示電極的電極電位與待測離子的濃度關系()。
A:符合擴散電流公式B:成正比C:與濃度的對數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方程
答案:符合能斯特方程用pH玻璃電極測定pH約為12的堿性試液,測得pH比實際值()
A:大B:難以確定C:兩者相等D:小
答案:小電位法測定時,溶液攪拌的目的()
A:加速離子的擴散,減小濃差極化B:破壞雙電層結構的建立C:縮短電極建立電位平衡的時間D:讓更多的離子到電極上進行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縮短電極建立電位平衡的時間碘化銀晶體膜電極在測定氰離子時,其電極電位()
A:隨試液中氰離子濃度的增高向負方向變化B:與試液中銀離子濃度無關C:隨試液中銀離子濃度的增高向負方向變化D:隨試液中碘離子濃度的增高向正方向變化
答案:隨試液中氰離子濃度的增高向負方向變化溫度升高時,溶液的電導率()
A:升高B:變化不大C:不變D:降低
答案:升高氟化鑭單晶膜氟離子選擇電極的膜電位的產生是由于()
A:氟離子穿透晶體膜而使膜內外氟離子產生濃度差而形成雙電層結構B:氟離子進入晶體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雙電層結構C:氟離子在晶體膜表面氧化而傳遞電子D:氟離子在晶體膜表面進行離子交換和擴散而形成雙電層結構
答案:氟離子進入晶體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雙電層結構在極譜分析法中,用來進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極譜圖是()。
A:電流對電壓B:電壓對濃度C:電流對體積D:電流對濃度
答案:電流對電壓陽極溶出伏安法的靈敏度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A:預電解B:使用懸汞電極C:溶液的攪拌D:其他都正確
答案:預電解陽極溶出伏安法對痕量金屬離子的測定有獨特之處,其原因是()。
A:它還適合于不可逆電極的反應B:金屬離子在陽極分解前,被富集在微電極上,在分解時電流密度顯著增加C:金屬離子是在控制電位下被沉積的,故它是一種選擇性較好的方法D:它是用實驗測得的電流與濃度成正比的唯一痕量分析方法
答案:金屬離子在陽極分解前,被富集在微電極上,在分解時電流密度顯著增加氟離子選擇電極在使用前需用低濃度的氟溶液浸泡數小時,其目的()
A:清洗電極B:檢查離子計能否使用C:活化電極D:檢查電極的好壞
答案:活化電極玻璃電極的活化是為了()
A:清洗電極表面B:降低不對稱電位C:降低液接電位D:更好地形成水化層
答案:更好地形成水化層電位分析法需要測定電池電動勢或電極電位,其測定條件()
A:電池的內阻需很大B:電池的電動勢或電極電位要穩(wěn)定C:通過電池的電流為零D:電池的內阻要小,通過的電流很大
答案:通過電池的電流為零pH玻璃電極產生酸誤差的原因是()
A:H+度高,它占據了大量交換點位,pH值偏低B:在強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減小,使H+傳遞困難,pH增高C:玻璃電極在強酸溶液中被腐蝕D:H+與H2O形成H3O+,結果H+降低,pH增高
答案:在強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減小,使H+傳遞困難,pH增高在直接電位法中的指示電極,其電位與被測離子的活度的關系為()
A:成正比B:無關C:與其對數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公式
答案:符合能斯特公式用離子選擇電極標準加入法進行定量分析時,對加入標準溶液的要求為()
A:體積要大,其濃度要低B:體積要大,其濃度要高C:體積要小,其濃度要低D:體積要小,其濃度要高
答案:體積要小,其濃度要高在電導滴定中,通常使滴定液的濃度比被測液的濃度大10倍以上,這是為了()
A:防止稀釋效應B:使終點明顯C:防止溫度影響D:使突躍明顯
答案:防止稀釋效應使pH玻璃電極產生鈉差現象是由于()
A:大量的OH-占據了膜上的交換點位B:強堿溶液中OH-中和了玻璃膜上的H+C:強堿溶液中Na+濃度太高D:玻璃膜在強堿性溶液中被腐蝕
答案:強堿溶液中Na+濃度太高在實際測定溶液pH時,都用標準緩沖溶液來校正電極,目的是消除()
A:不對稱電位B:液接電位C:溫度影響D:不對稱電位和液接電位
答案:不對稱電位和液接電位
第八章單元測試
在分光光度法中,運用朗伯-比爾定律進行定量分析采用的入射光為()
A:紫外光B:可見光C:單色光D:白光
答案:單色光雙波長分光光度計和單波長分光光度計的主要區(qū)別是()
A:單色器和吸收池的個數B:吸收池的個數C:單色器的個數D:光源的個數
答案:單色器的個數物質的顏色是由于選擇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長所致,CuSO4溶液呈藍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A:黃色光B:藍色光C:紅色光D:綠色光
答案:黃色光符合朗伯-比爾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釋時,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長位置()
A:向長波方向移動B:不移動,但最大吸收峰強度降低C:不移動,但最大吸收峰強度增大D:向短波方向移動
答案:不移動,但最大吸收峰強度降低分子運動包括有電子相對原子核的運動(E電子)、核間相對位移的振動(E振動)和轉動(E轉動)這三種運動的能量大小順序為()
A:E電子>E轉動>E振動B:E振動>E轉動>E電子C:E電子>E振動>E轉動D:E轉動>E電子>E振動
答案:E電子>E振動>E轉動鄰二氮菲亞鐵配合物,其最大吸收為510nm,如用光電比色計測定應選用哪一種濾光片?()
A:綠色B:黃色C:紅色D:藍色
答案:綠色雙光束分光光度計與單光束分光光度計相比,其突出優(yōu)點是()
A: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帶來的誤差B:可以采用快速響應的檢測系統(tǒng)C:可以抵消因光源的變化而產生的誤差D:可以擴大波長的應用范圍
答案:可以抵消因光源的變化而產生的誤差許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線表明,它們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200─400nm之間,對這一光譜區(qū)應選用的光源為()
A:鎢燈B:能斯特燈C:空心陰極燈燈D:氘燈或氫燈
答案:氘燈或氫燈指出下列哪種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常用的光源?()
A:硅碳棒B:激光器C:空心陰極燈D:鹵鎢燈
答案:鹵鎢燈指出下列哪種不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使用的檢測器?()
A:光電管B:光電倍增管C:光電池D:熱電偶
答案:熱電偶指出下列哪種因素對朗伯-比爾定律不產生偏差?()
A:溶液的折射指數增加B:溶質的離解作用C:雜散光進入檢測器D:改變吸收光程長度
答案:改變吸收光程長度紫外-可見吸收光譜主要決定于()
A:分子的振動、轉動能級的躍遷B:原子的外層電子能級間躍遷C:原子的電子結構D:分子的電子結構
答案:分子的電子結構在分光光度計的檢測系統(tǒng)中,以光電管代替硒光電池,可以提高測量的()
A:重現性B:靈敏度C:準確度D:精確度
答案:靈敏度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中,強度大且光譜區(qū)域廣的光源是()
A:汞燈B:鎢燈C:氙燈D:氫燈
答案:氙燈物質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是由于()
A:分子的振動B:分子的轉動C:原子核內層電子的躍遷D:原子核外層電子的躍遷
答案:原子核外層電子的躍遷不需要選擇的吸光度測量條件為()。
A:參比溶液B:吸光度讀數范圍C:測定溫度D:入射光波長
答案:測定溫度顯色反應中,顯色劑的選擇原則是()。
A:顯色反應產物的摩爾吸收系數越大越好B:顯色劑的摩爾吸收系數越大越好C:顯色劑必須是無機物D:顯色劑必須無色
答案:顯色反應產物的摩爾吸收系數越大越好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中,標準曲線偏離朗伯-比爾定律的原因是()
A:濃度太小B:使用了復合光C:入射光太弱D:入射光太強
答案:使用了復合光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較適宜的吸光度范圍是()
A:0.05~0.6B:0.2~1.5C:0.2~0.8D:0.1~1.2
答案:0.2~0.8符合朗伯-比爾定律的一有色溶液,當有色物質的濃度增加時,最大吸收波長和吸光度分別是()
A:增加、不變B:不變、增加C:不變、減少D:減少、不變
答案:不變、增加透射比與吸光度的關系是()
A:B:lgT=AC:D:
答案:分光光度計檢測器直接測定的是()
A:散射光的強度B:入射光的強度C:透過光的強度D:吸收光的強度
答案:透過光的強度利用Cu(NH3)42+的藍色以吸光光度法測Cu2+,所用濾光片應為()
A:黃色B:藍色C:綠色D:紅色
答案:黃色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當透射比為0時吸光度值為∞B:選用透射比與濃度做工作曲線準確度高C:吸光度A與濃度呈直線關系D:透射比隨濃度的增大而減小
答案:選用透射比與濃度做工作曲線準確度高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紫外區(qū)應選擇的光源是氫燈B:朗伯-比爾定律只適于單色光C:摩爾吸光系數值愈大,說明反應愈靈敏D:Fe2+-鄰二氮菲溶液是紅色,應選擇紅色濾光片
答案:Fe2+-鄰二氮菲溶液是紅色,應選擇紅色濾光片目視比色法中,常用的標準系列法是比較()
A:溶液吸收光的強度B:一定厚度溶液的顏色深淺C:透過溶液的光強度D:溶液對白色的吸收程度
答案:一定厚度溶液的顏色深淺若顯色劑無色,而被測溶液中存在其它有色離子,在比色分析中,應采用的參比溶液是()
A:蒸餾水B:顯色劑C:不加顯色劑的被測溶液D:加入顯色劑的被測溶液
答案:不加顯色劑的被測溶液
第九章單元測試
色譜分析中,()對兩種物質的分離度沒有影響。
A:增加柱長B:柱溫變化C:改用更靈敏的檢測器D:進樣速度慢
答案:改用更靈敏的檢測器氣相色譜中,可用來進行定性的色譜參數是()。
A:半峰寬B:峰面積C:保留值D:峰高
答案:保留值常用于評價色譜分離條件選擇是否適宜的參數是()。
A:塔板高度B:死時間C:分離度D:理論塔板數
答案:分離度某試樣中含有不揮發(fā)組分,不能采用下列定量方法()。
A:內標法B:歸一化法C:內標標準曲線法D:外標法
答案:歸一化法與分離度直接相關的兩個參數是()。
A:色譜峰寬與保留值差B:相對保留值與載氣流速C:保留時間與色彩譜峰面積D:調整保留時間與載氣流速
答案:色譜峰寬與保留值差衡量色譜柱選擇性的指標是()。
A:相對保留值B:容量因子C:理論塔板數D:分配系數
答案:相對保留值當樣品中所有組分都能產生可測量的色譜峰時,采用()進行定量最簡單。
A:外標法B:歸一化法C:單點校正法D:內標法
答案:歸一化法在氣相色譜法中,實驗室間能通用的定性參數是()。
A:保留體積B:保留時間C:調整保留時間D:相對保留值
答案:相對保留值衡量色譜柱柱效的指標是()。
A:分配系數B:容量因子C:理論塔板數D:相對保留值
答案:理論塔板數以下各項()不屬于描述色譜峰寬的術語。
A:峰寬B:容量因子C:標準差D:半峰寬
答案:容量因子不影響兩組分相對保留值的因素是()。
A:柱溫B:檢測器類型C:載氣流速D:固定液性質
答案:檢測器類型內標法定量的優(yōu)點是()。
A:適合微量組分的定量B:對進樣量要求不嚴C:不需用校正因子D:樣品配制簡單
答案:對進樣量要求不嚴色譜柱溫升高的結果是()。
A:組分的保留體積減小B:兩組分的分離度增加C: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增大D:兩組分的相對保留值不變
答案:組分的保留體積減小對同一樣品,程序升溫色譜與恒溫色譜比較,正確說法是()。
A:程序升溫色譜圖中的色譜峰數與恒溫色譜圖中的色譜峰數相同B:程序升溫色譜圖中的色譜峰數大于恒溫色譜圖中的色譜峰數C:使樣品中的各組分在適宜的柱溫下分離,有利于改善分離D:改變升溫程序,各色譜峰保留時間改變但峰數不變
答案:使樣品中的各組分在適宜的柱溫下分離,有利于改善分離水在下述色譜中,洗脫能力最弱(作為底劑)的是()。
A:吸附色譜法B:正相色譜法C:空間排斥色譜法D:反相色譜法
答案:反相色譜法液相色譜定量分析中,要求混合物中所有組分都必須出峰的方法是()。
A:外標法B:內標法C:歸一化法D:標準加入法
答案:歸一化法在液相色譜中通用型的檢測器是()。
A:熱導檢測器B:熒光檢測器C:紫外吸收檢測器D:示差折光檢測器
答案:示差折光檢測器下列方法中最適合分離結構異構體的方法是()。
A:離子交換法B:離子色譜法C:吸附色譜法D:凝膠色譜法
答案:吸附色譜法分離結構異構體,在下述四種方法中最適當的選擇是()。
A:反離子對色譜B:親和色譜C:空間排阻色譜D:吸附色譜
答案:吸附色譜高壓、高效、高速是現代液相色譜的特點,采用高壓主要是由于()。
A:采用了細粒度固定相所致B:采用了填充毛細管柱C:高壓可使分離效率顯著提高D:可加快流速,縮短分析時間
答案:采用了細粒度固定相所致樣品中各組分的出柱順序與流動相的性質無關的色譜是()。
A:環(huán)糊精色譜B:親和色譜C:離子交換色譜D:凝膠色譜
答案:凝膠色譜高效液相色譜法最適宜的分析對象是()。
A:高沸點、難溶解的無機化合物B:所有的有機化合物C:低沸點小分子有機化合物D:高沸點、不穩(wěn)定的大分子有機化合物
答案:高沸點、不穩(wěn)定的大分子有機化合物液相色譜適宜的分析對象是()。
A:所有化合物B:所有有機化合物C:低沸點小分子有機化合物D:高沸點大分子有機化合物
答案:高沸點大分子有機化合物液相色譜分析中能夠最有效提高色譜柱效的途徑是()。
A:增大流動相流速B:適當提高柱前壓力C:減少填料顆粒直徑,提高裝填的均勻性D:適當升高柱溫
答案:減少填料顆粒直徑,提高裝填的均勻性在液相色譜中,固體吸附劑適用于分離()。
A:沸點相差大的試樣B:沸點相近,官能團相同的顆粒C:異構體D:極性變換范圍
答案:異構體HPLC與GC的比較,可忽略縱向擴散項,這主要是因為()。
A:柱前壓力高B:柱溫低C:流速比GC的快D:流動相黏度較小
答案:流動相黏度較小在分配色譜法與化學鍵合相色譜法中,選擇不同類別的溶劑(分子間作用力不同),以改善分離度,主要是()。
A:保留時間增長B:提高分配系數比C:色譜柱柱效提高D:容量因子增大
答案:提高分配系數比在液相色譜中,梯度洗脫適用于分離()。
A:異構體B:極性變化范圍寬的試樣C:沸點相近,官能團相同的化合物D:沸點相差大的試樣
答案:極性變化范圍寬的試樣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種色譜方法中起主要作用()。
A:鍵合相色譜法B:液-液色譜法C:離子交換法D:液-固色譜法
答案:液-固色譜法在液相色譜中,提高色譜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徑()
A:降低流動相的流速B:減小填料粒度C:適當升高柱溫D:增大流動相的流速
答案:減小填料粒度
第十章單元測試
原子吸收分析對光源進行調制,主要是為了消除()
A:光源透射光的干擾B:背景干擾C: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擾D:物理干擾
答案: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擾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采用標準加入法可以消除()
A:電離效應B:光譜背景的影響C:基體效應的影響D:其它譜線的干擾
答案:基體效應的影響下述情況下最好選用原子吸收法而不選用原子發(fā)射光譜法測定的是()
A:高純氧化釔中的稀土元素B:血清中的鈉C:礦石中的微量鈮D:合金鋼中的釩
答案:血清中的鈉空心陰極燈內充的氣體是()
A:大量的空氣B:少量的氖或氬等惰性氣體C:少量的空氣D:大量的氖或氬等惰性氣體
答案:少量的氖或氬等惰性氣體在石墨爐原子化器中,應采用下列哪種氣體作為保護氣?()
A:氬B:氧化亞氮C:乙炔D:氫
答案:氬在原子吸收光譜法中,火焰原子化器與石墨爐原子化器相比較,應該是()
A:靈敏度要高,檢出限卻低B:靈敏度要低,檢出限也低C:靈敏度要高,檢出限也低D:靈敏度要低,檢出限卻
答案:靈敏度要低,檢出限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中常用的檢測器是()
A:光電管B:感光板C:光電倍增管D:光電池
答案:光電倍增管在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若組分較復雜且被測組分含量較低時,為了簡便準確地進行分析,最好選擇何種方法進行分析()
A:工作曲線法B:標準加入法C:內標法D:間接測定法
答案:標準加入法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將試樣中待測元素轉化為激發(fā)態(tài)原子B:將試樣中待測元素轉化為中性分子C:將試樣中待測元素轉化為基態(tài)原子D:將試樣中待測元素轉化為離子
答案:將試樣中待測元素轉化為基態(tài)原子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A:火焰B:氙燈C:交流電弧D:空心陰極燈
答案:空心陰極燈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被測定元素的靈敏度、準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A:原子化系統(tǒng)B:火焰C:空心陰極燈D:分光系統(tǒng)
答案:原子化系統(tǒng)若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為標準加入法時,消除了下列哪種干擾?()
A:分子吸收B:基體效應C:光散射D:背景吸收
答案:基體效應原子吸收光譜儀與原子發(fā)射光譜儀在結構上的不同之處是()
A:透鏡B:光電倍增管C:單色器D:原子化器
答案:原子化器與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無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重要優(yōu)點為()
A:譜線干擾小B:重現性好C:試樣用量少D:背景干擾小
答案:試樣用量少原子吸收光譜是()
A:分子的振動、轉動能級躍遷時對光的選擇吸收產生的B:基態(tài)原子吸收了特征輻射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后又回到基態(tài)時所產生的C:分子的電子吸收特征輻射后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所產生的D:基態(tài)原子吸收特征輻射后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所產生的
答案:基態(tài)原子吸收特征輻射后躍遷到激發(fā)態(tài)所產生的與火焰原子化吸收法相比,石墨爐原子化吸收法有以下特點()。
A:樣品量大但檢出限低B:原子化效率高,因而絕對檢出限低C:基體效應大但重現性好D:靈敏度高且重現性好
答案:原子化效率高,因而絕對檢出限低通常空心陰極燈是()。
A:用鎢棒作陽極,待測元素作陰極,燈內抽真空B:用鎢棒作陰極,待測元素作陽極,燈內充惰性氣體C:用鎢棒作陽極,待測元素作陰極,燈內充低壓惰性氣體D:用碳棒作陽極,待測元素作陰極,燈內充低壓惰性氣體
答案:用鎢棒作陽極,待測元素作陰極,燈內充低壓惰性氣體原子發(fā)射光譜儀中光源的作用是()
A:將試樣中的雜質除去,消除干擾B:提供足夠能量使試樣蒸發(fā)、原子化/離子化、激發(fā)C:提供足夠能量使試樣灰化D:得到特定波長和強度的銳線光譜
答案:提供足夠能量使試樣蒸發(fā)、原子化/離子化、激發(fā)當不考慮光源的影響時,下列元素中發(fā)射光譜譜線最為復雜的是()
A: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線電纜在數據中心和高頻通信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貴金屬壓延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考核試卷
- 車載設備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性能測試考核試卷
- 運輸設備綠色制造與資源循環(huán)利用考核試卷
- 自行車與城市美容護膚考核試卷
- 蔬菜種植區(qū)氣候適應性分析考核試卷
- 漁業(yè)資源調查方法與技巧考核試卷
- 船舶貨物運輸市場與供應供應鏈研究及企業(yè)實踐案例考核試卷
- 學校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指南
- 混凝土外加劑產品檢測與市場推廣合作協(xié)議
- 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MOOC】灰色系統(tǒng)理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年全國統(tǒng)一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
- GB/T 26659-2011鑄造用再生硅砂
- JIS C9335-1-2014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安全性.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石鐘山記》教案3
- 報聯商——有效溝通PPT課件
- 二年級口算題大全(可直接打印)
- 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體系版圖文
- 低壓電工模擬考試題-急救
- 高速公路企業(yè)如何實現有效的精細化管理藝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