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六安市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六安市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六安市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六安市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安徽省六安市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32分。1.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決賽結(jié)束,武大靖領(lǐng)銜的中國隊以2分37秒348的成績奪得金牌!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上奪得的首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2分37秒348”指的是時刻

B.運動員在橢圓形比賽場地滑行一圈的過程中,路程為零

C.運動員在滑行過程中,裁判在觀察其動作時,可以將運動員視為質(zhì)點

D.武大靖沖過終點線時的速度為瞬時速度2.下表是四種交通工具的速度改變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初始速度(末速度(經(jīng)過時間(①2114②033③0520④020100A.①的速度變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②的速度變化最小,加速度最小

C.③的速度變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3.固定光滑斜面足夠長,一滑塊以v0=9?m/s的初速度從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已知滑塊在第1?A.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3?m/s2 B.滑塊在第1?s內(nèi)的位移為6?m4.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速度一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已知t2時刻兩車相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時刻甲車在乙車后面

B.t1時刻兩車的加速度相等

C.0~t1時間內(nèi)乙車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5.將一輕質(zhì)彈簧豎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上端放一重為G的砝碼,平衡時長度為l1;現(xiàn)將該彈簧上端固定,下面掛一重為G的砝碼,平衡時長度為l2。彈簧的拉伸或壓縮均在彈性限度內(nèi),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A.2Gl2?l1 B.26.在中學秋季田徑運動會上,小明同學奮力拼搏,勇奪男子100?m冠軍.如圖所示為該同學奔跑途中的兩個瞬間,用f1、f2分別表示該同學在圖甲、乙兩瞬間所受到的摩擦力,則關(guān)于f1、f2A.f1向后,f2向后 B.f1向前,f2向前 C.f1向前,f2向后7.汽車在0時刻以某一初速度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第3s內(nèi)的位移為5.5m,第6s末到第8s末之間的位移為A.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5m/s2 B.汽車的初速度大小為3m/s

C.汽車前5s8.如圖所示,木塊A、B質(zhì)量分別為4kg和6kg,它們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4,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初始狀態(tài)A、B間的輕彈簧被壓縮了5cm,作用在A上的水平推力為8N,木塊A、B靜止不動。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400N/A.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為16N,方向向右

B.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為24N,方向向左

C.撤去推力F瞬間,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N,方向向右

D.撤去推力F瞬間,木塊B二、多選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0分。9.如圖是“中國天眼”500m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維護時的照片.為不損傷望遠鏡球面,質(zhì)量為m的工作人員被懸在空中的氦氣球拉著,當他在望遠鏡球面上緩慢移動時(未在底部),氦氣球?qū)ζ溆写笮?6mg、方向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使其有“人類在月球上行走”的感覺,若將人視為質(zhì)點,對工作人員分析正確的是(

)A.受到的重力大小為mg B.受到的合力大小為16mg

C.對球面的壓力大小為110.如圖,一粗糙斜面體始終保持靜止在地面上,斜面體頂端裝有一光滑定滑輪。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緩慢拉動N,直至懸掛N的細繩與豎直方向成。已知M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此過程中

A.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始終向右

B.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先減小后增加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6分。11.某興趣小組使用如圖(a)(1A.秒表

B.天平及砝碼

C.8?V(2A.安裝器材時應將打點計時器安裝在豎直面內(nèi),并使兩個限位孔處于同一豎直線上B.釋放紙帶前用手捏住紙帶上端把紙帶拉成豎直,并使重物遠離打點計時器C.為保證打下第一個點時紙帶的速度為零,實驗中要確保在釋放紙帶的同時接通電源(3)小伊同學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b)所示,A、B、C、D、E是打點計時器連續(xù)打出的五個點。已知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則打下點D點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m/s12.如圖,完成“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1)如圖甲所示,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條一端固定在(2)如圖乙所示,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繩與橡皮條的結(jié)點伸長到某位置并記為O點,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和F2(3)如圖丙所示,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

并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4)如圖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的圖示,請用作圖法作出F1和(5)F′與F大小相等,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僅由F1引起,則原因可能是F1的大小比真實值偏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2分。13.跳傘運動員做低空跳傘表演,當飛機離地面224m懸停時,運動員離開飛機先作自由落體運動,運動一段時間后,立即打開降落傘,展傘后運動員以12.5m/s2的加速度勻減速下降.為了運動員的安全,要求運動員落地速度為5m/s,g=10m/14.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0.8kg的木塊用繩子系著懸掛在輕繩AP和輕繩BP的結(jié)點P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AP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BP沿水平方向。質(zhì)量為M=20kg的鐵塊與BP相連,靜止于傾角為37°的固定斜面上(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5.貨車A正在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因疲勞駕駛,司機注意力不集中,當司機發(fā)現(xiàn)正前方有一輛靜止的轎車B時,兩車距離僅有(1)若此時B車立即以2m/s2的加速度啟動,通過計算判斷:如果A車司機沒有剎車,是否會撞上B車;若不相撞,求兩車相距最近時的距離;若相撞,求出從(2)若A車司機發(fā)現(xiàn)B車,立即剎車(不計反應時間)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m/s2(兩車均視為質(zhì)點),為避免碰撞,在A車剎車的同時,B車立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不計反應時間)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AD10.【答案】AB11.【答案】(1)?C;

(2)A;

12.【答案】(2)兩根細繩的方向;(3)把繩與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O點;3.00

(4)如圖所示13.【答案】解:(1)設(shè)展傘高度為h,速度為v0,落地速度v=5m/s,h0=224m,a=?12.5m/s2

有:v022g+v2?v022a=224m,

14.【答案】解:(1)根據(jù)受力情況,畫出結(jié)點P和鐵塊M的受力分析圖如圖所示:

如圖甲所示分析P點受力,由平衡條件可得:

FA

cos37°=mg

FAsin37°=T

可解得輕繩PB拉力T=6

N;

(2)再分析M的受力情況如圖乙所示,由物體的平衡條件可得:

f=Mgsin37°+FB′cos37°

FN+FB′sin37°=Mg

cos37°

其中FB′=T

15.【答案】解:(1)當兩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