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含解析) (十六)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含解析) (十六)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含解析) (十六)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含解析) (十六)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含解析) (十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專題訓練?……于堅散文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云南冬天的樹林

于堅

在冬天,云南的樹一片蒼綠。無論是葉子闊大的樹,還是葉子尖細的樹,抑或葉子修

長的樹,都是綠的,只是由于氣溫不同,所以綠色有深有淺,有輕有重。從云南群山的某

一座山峰往下望去,只見一片蔥蘢,這時已是12月底,一點冷落的跡象也沒有,偶爾的有

些紅葉、黃葉從這里那里冒出來,使山林的調子顯得更為暖和。一直到3月份,這無邊無

際的綠色也不落去,它直接在樹上轉為了春天的嫩綠。

然而,樹葉同樣會在云南死去。

樹葉永遠,每一個月份都在死去。在最喧囂、最明亮、最生機勃勃的春天,你也會看

到一兩片葉子,幾百片葉子,從某棵樹上不祥地落下來,但你永遠看不到它們全體死去,

看不見它們作為集體,作為“樹葉”這個詞的死亡。常常是,它們在每一個季節(jié)都活著,

在云南所有樹木的樹冠的附近,保持著綠色,像永遠喪失了飛翔功能的鳥群。死,永遠只

是單個的,自覺自愿的選擇。時間并不強迫樹葉們在預定的時刻(冬天)一齊死去。每一

片葉子的死亡,僅僅是這片葉子的死亡,它可以在任何年代、任何季節(jié)、任何鐘點內,它

并不指望自己的離去同時也是一整個季節(jié)的結束。因此,死亡本身是一次選擇。連綿不斷

的死亡和連綿不斷的生命在云南的每一個季節(jié)共存,死去的像存在的一樣燦爛而令人印象

深刻。這就是為什么在云南冬天的山中,忽然看到一簇色彩斑斕的紅葉,人會感到觸U驚

心、熱淚盈眶。

一片葉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輝煌的事件。它忽然就離開了那綠色的屬性,離開了它的“本

質”,離開了樹干上那無邊無際的集體,選擇了它自己內在的、從未裸露過的深紅或者褐

黑。它落下來,從本該為世界所仰視的地方,落到會被某種踐踏所抹去的地方。它并不在

乎這種處境的變化,它只是在風來的時候,或者雨中,或者隨著一只鳥的沉浮,一匹獸的

動靜,在秋天或者夏天,在黎明或者正午,在它自己的忖間內,這片樹葉忽然就從那綠色

的大陸上騰飛而起,像一只金蝶。但它并不是金蝶,它只是一片離開了樹和綠色的葉子,

它并沒有向花朵炫耀自身、進而索取花粉的愿望。

它只是要往下去。不論那里是水還是泥土,是石頭還是空地。一片葉子自有它自己的

落下。這不是一塊石頭或一只蜂鳥的落下,不是另一片葉子的落下:它從它的角度,經(jīng)過

風的厚處和薄處,越過空間的某幾層,在陽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著,

它在沒有水的地方創(chuàng)造了漂浮這種動作。進入高處,又沉到低處,在進入大地之前,它有

一陣綿延,那不是來自某種心情、某種傷心或依戀,而是它對自身的把握。

冬天,當整個世界都被北方那巨大的整體的死亡所蘢罩,當人們沉浸在對烏鴉、富和

西風的體驗或回憶中,在云南,有幾片葉子在12月31日下午4點10分51秒落下。它們

所往不同,一片在山岡的斜坡上,一片在豹子洞穴的邊緣,有兩片在樹的根部,還有幾片,

踩著風梢過了紅色沼澤。

在云南冬天的樹林中,心情是一種歸家的心情。生命和死亡,一個在樹上,一個在樹

下,各有自己的位置。在樹上的并不暗示某種攀登、仰視的沖動;在樹下的并沒有被拋棄

的寂寞。在這美麗、伸手可觸的林子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躺下。躺下了,在好日子,進入

林子深處,在松樹葉或者老枝樹葉的大床上躺下,內心充滿的不是孤獨、反抗或期待(期

待另一個季節(jié)),不是忍受,而是寧靜、自在、沉思或假聽。

躺在那兒,仰望散漫在樹干和葉子之間的光束和霧片;仰望在樹葉間露出的斑斑苴寶

石天空,像處于一簇水草底下的蝦,周國、上下全是樹葉,生的和死的同樣豐滿、同樣擁

擠、同樣輝煌。松開四肢、松開肺、松開心臟和血管,松開耳孔、鼻孔、毛孔,讓樹皮的

氣味,汁液和草漿的氣味,馬鹿和熊的氣味,松鼠和蛇的氣味灌進去,在沒有聲音的地方,

傾聽無以命名的聲音。有什么在落葉上“沙沙沙”地走,沒有腳踵地走,那“沙沙沙”也

不是聲音,不能模仿,不能復述,只能傾聽。你最后連傾聽也放棄了,你進入到那聲音中,

和那聲音在一個內部,你像你身子下面那黑暗中的土層一樣,和根,和根周圍的土、水、

昆蟲在一起。你們并沒意識到“在”,只是在著,在那兒,冬天,山中的某處。

躺在那兒,看光??垂庠鯓訚u次向事物的西部移去,直到它們全被磨禿,最后只剩下

一些藍色的絨毛,布滿樹干和天空。星子在云南樹林之上的冬天里,地開始潮濕,不能躺

了,站起來,順明月底下的山林漫步,到處是童話般的小光。這包括螢火蟲和不同物體對

月光的回應,一切事物的形都喪失了,只有光在不同的亮處、明處、峰處、畸處,不同的

方位,把原來已被命名的事物打散,組合成一些圓的、方的,看上去像是一些新事物的輪

廓。

那時候才21點,你離去,回頭望望,那一片聳起在星夜中的黑暗的東西,是你無以言

說的東西。但它在著,不需要言說。它在那兒,云南12月份的天空下。那時,世界的思想

里充滿了寒冷和雪。而它在那兒,在世界的念頭之外,在明朗的高處,結實、茂盛,充滿

汁液。在那兒,陰暗的低處,干燥、單薄、燦爛而易碎。在那兒,云南的冬天,那山岡上

的樹林上。

(有刪減)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描述了云南樹木的溫暖和蔥郁,而后卻關注樹葉的死亡,呈現(xiàn)了對自然忠實的

表達和思考。

B.文中對落葉時間和落點的精確記錄,正是對以往籠統(tǒng)的落葉觀感的顛覆,表明作者尊重

每一片葉子的行動過程,提倡認真投入地去體認一片樹葉的落下。

C.“躺下”不是一個真實的動作,一種觀察的視角,而是一種姿態(tài),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自

大去欣賞自然、尊重自然。

D.作者以他獨特的方式說出了自然的神奇,同時文末的“無以言說”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

人類語言在表達自然時的粗糙與蒼白,進而表達了人類對自然應有的敬畏和謙卑。

2.對于樹葉的死亡,作者做了詳盡的觀察和描繪。請概括樹葉死亡的特征。

3.文章力求客觀描繪事物的真實狀態(tài),避免主觀的想象與夸張。請結合作品進行賞析。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隴上行

于堅

大年初二,我們一干人去隴上,四下漫游。

這是一個失傳的時代?!皾h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北热珉]上,如今還

有幾個人知道這不是一道田境,而是泛指?我一直向往著“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我以為,“車褲輯,馬蕭蕭”“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些場面肯定是不會有的了。

西安古跡眾多,游人如織,令我麻木。景點就像古董商店,都是些模特一般的死東西,看

不出什么感覺。有一座寺廟,土頭土臉的,在哪里已經(jīng)忘了,藏在幾棵老樹間,青磚灰瓦,

傳出的誦經(jīng)聲像蟬鳴。在唐朝,大約蟬也是這樣鳴的吧,沒有絲毫的表演性。進去時,一

行青衣僧人正排者隊從經(jīng)堂里出來,去繞著桃樹走,都是生機勃勃的小伙子。大雄寶殿里

有張桌子,桌面擺著一本外語書,旁邊有個本子,上面歪歪斜斜寫著簡化潦草的漢字和拼

音一正在練習翻譯嘛。心頭一亮,玄奘譯經(jīng)處,落葉滿長安。唐朝活著吶,它只是在我

們以為它不該在的那里。那么偉大輝煌的唐,怎么能在這種簡陋之處呢?

朋友曾帶我去找渭水,最后看見一處流著膿的水溝,“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呵!

我念叨了一下午,我還以為李白杜甫寫過的東西都是圣跡,被供著呢!

我?guī)е晃话拇罄麃喌呐笥讶コ匝蛉馀蒺x,進店坐下,幾個白生生的饃就端上來,說

時遲那時快,朋友已經(jīng)挺住一饃,咬將下去,我趕緊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一只

好停下來。無論在路上如何緊趕慢趕,從高速公路來,坐噴氣式飛機來,進了羊肉泡饃店,

你就必須按照古老的時間,慢下來,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饃才吃得越到位。

我一直把從長安傳到西安的羊肉泡饃看成日常生活中一個“慢的儀式”,此類儀式組

成了昔日中國社會日常生活的基礎。在中國,生活的意義就是現(xiàn)在、此時此地;在西方,

生活的方向是前面、遠方.麥當勞的吃法,是為了讓你趕路,麥當勞怎么吃也是快的意思。

饃的意思卻是慢,這就是生活的味道。為什么中國把“吃”吃出了獨特的“道”,因為中

國人對存在的理解不同。今日西方那些最前衛(wèi)的智慧倒是已經(jīng)有些要慢下來的意思。前幾

日看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慢》,他寫道:“跑步的人與摩托車手相反,身上總有自己存在。

總是不得不想到水泡和喘氣;當他跑步時,他感到自己的體重、年紀,就比任何時候都意

識到自身與歲月?!痹趺床徽f散步呢?他的說法頗有魏晉風度,嵇康、阮箝之流騎在馬上

還嫌快,要坐在牛車上看風景。在當下追求快節(jié)奏的中國,這可不是什么前衛(wèi),而是“需

要拋棄的傳統(tǒng)思想”。

我?guī)状芜M西安都是坐火車,直到2002年夏天才是坐飛機去的。從機場進城要從平原上

穿過,就是“樂游原上望昭陵”的那個原,差不多吧。汽車跑起來,一馬平川,長安——

而不是西安——在我的視野里出現(xiàn)了,在當代這種文化語境里面,長安是很難看見的,大

多數(shù)人一輩子也看不見長安了。時代的列車總是向前,向前,再向前。只有少數(shù)人僥幸停

下來。忽然發(fā)現(xiàn)在西安市水泥群的外面,黃土蒙蒙的郊原上蹲著一座座金字塔式的山包,

但并沒有金字塔那種逼人仰視的氣勢,那種凌厲、精確。山包其貌不揚、敦實、素樸、輪

廓模糊、荒蕪。

“是什么?”

“皇陵?!?/p>

哦,我的天,每一座上包下面,都埋著一位皇帝。

古原,灰蒙蒙的天空,外表樸素已重返混沌的黃陵……使西安的郊外有弟本世紀最偉

大的景象,那感覺并不亞于尼羅河邊的吉薩金字塔群。尤其是在日落時,西安郊區(qū)依然有

著李商隱詩歌里面寫到的那種感覺,驅車古原,夕陽無限,已近黃昏。偉大的文明已近黃

昏,但永遠不會墜入黑夜。它總是在世界的后面,它是一種黃昏式的存在,當我們回首歷

史時??偸潜荒怯篮阏吒袆?、激發(fā)。我感覺中國文明的偉大傳統(tǒng),是一個永遠的黃昏決態(tài)

——金色的黃昏。秦是銅鑄的,漢朝是金聲玉振的,唐朝是揮金如土的,宋朝是金枝玉葉

的,就連文明沒落的清朝也是飛彩鎏金的。黃是大地之光,文明之色也是一派金黃。黃來

自天地玄黃,來自黃帝內經(jīng),來自黃袍馬褂,來自佩紫懷黃,來自金樽美酒,來自金絲楠

木,來自金戈鐵馬……最后升華成偉大的黃昏狀態(tài)。黃,永遠徘徊在中國世界的后面,容

納著,守護著,那光芒有死亡的陰影,也有人間的氣息,高貴、莊嚴、大氣、燦爛,后于

朦朧混沌,但永不黑暗,它等待著、化育著。在中國世界的局部,我常常感隱地擔憂,現(xiàn)

代主義凱歌高奏,那滿載著水泥、玻璃、塑料膜、流行音樂……的時代列車正在一秒鐘一

秒鐘地把中國大地填理起來,但那偉大的黃昏在一切的后面,一旦在世界的某個縫隙瞥見

它,我又感到釋然。

那一日,我在西安郊區(qū)的古原上,看見偉大的黃昏中,沉重如鼎的皇陵在玄黃中一座

座升起來,擔憂即刻灰飛煙滅。

(有刪改)

4.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對“士頭土臉”的寺廟中“牛機勃勃的小伙子”以及練習翻譯的“潦草的漢字和

拼音”等的描寫,表明了唐朝還活著。

B.西安景點像古董商店,渭水“流著膿”,眼前所見的曾經(jīng)的“圣跡”的沒落,是因為時代列

車總是向前,淹沒了它們的活力。

C.作者把羊肉泡饃看作一種“慢的儀式*認為這種“慢”是昔日中國日常生活的基礎,但在

追求快節(jié)奏的當下,要拋棄這些傳統(tǒng)思想。

D.黃土郊原上皇陵所蘊含的意義只有少數(shù)停下來的人能感悟,當作者領悟到表象掩蓋下的

文明的偉大以及生生不息后,頓感釋然。

5.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文章開頭多次引用詩句,既表現(xiàn)了古都長安厚重的文化,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氣息,

也借此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淡淡的失落情緒。

B.從“我一直向往著”“我一直把……,慢的儀式,”來看,作者是以一個游客的身份和旁觀者

的視角來鋪敘所見所感,情感隨所見所感起伏變化。

C.作者在描寫古原上的皇陵時,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與氣勢逼人、凌厲的金字塔的對

比,突出皇陵的其貌不揚、素樸和敦實。

I).文章最顯著的文字特點是語言平實,抒情性強烈,通過大量羅列描寫自己感受的詞語,

透露出作者豐富而深邃的內心思想。

6.為什么說中國文明是“黃昏文明”?請簡要分析。

7.于堅的散文選材廣泛,在現(xiàn)實和歷史之間來回巡游,表達了自己的體驗和經(jīng)驗。結合本

文,請簡要分析。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在苦難中微笑

于堅

①美國國家檔案館里面有一批照片,自1946年洗印完畢后就再沒有人動過。照片大部分是

當時美國軍隊中的攝影兵拍攝的,大約2.3萬張,拍的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印戰(zhàn)場。的實

況。這批照片由于它的資料性而被遺忘。如果不是有幾個人還在記掛著它們,它們很難有

重見天日的機會。

②山東漢子章東磐組織了一個小組,遠涉大洋,從這2.3萬張照片中刨出500張,編

輯了一本書——《國家記憶》。這絕不是幾個人的記憶,而是一個國家的記憶。正像歷史不

是抽象的,它總是由時間中的無數(shù)細節(jié)和血肉所組成,國家記憶,其記憶者也是有血有肉

的個人.

③從2.3萬張照片里挑出500張來呈現(xiàn)一段歷史,有點勉為其難。胡適說,歷史是任

人打扮的小姑娘。他的意思或許是,如何選擇歷史細節(jié)在于歷史學家的立場。如果說在1937

年以前,中國各種力量都無法超越狹隘的利益,那么日本的侵略則啟示了超越性時刻的到

來——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團結抵抗,這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意識。章東磐小組的歷史眼光

非同幾響,他們繼承的是那段歷史的超越性,他們的記憶乃是胸懷廣闊的記憶。

④對于抗戰(zhàn)歷史,人們通常的進入角度是受難——尸體啦、暴行啦、轟炸啦...而在

《國家記憶》中,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人們在苦難中微笑。微笑彌漫在許多畫面中。那是什么年

代?轟炸機像雨季的烏云一樣不散,到處是炮火硝煙,餐桌旁邊隨時有人死去,但人們在

微笑。

⑤封面是一位暗含笑容的士兵,他剛剛笑過或者就要微笑。在嚴峻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怎

么可以笑呢?我以為大約只是強調一下戰(zhàn)士在面對死亡時的樂觀主義精神。我試圖把這本

書中“面帶微笑”的圖片找出來,結果發(fā)現(xiàn)我錯了——我應當把沒有笑容的圖片找出來,

因為它們太少。

⑥編者在第136頁忍不住用了“面帶微笑”一詞。第6頁,全體在笑。第17頁,18個

孩子在笑。第15頁,全體在笑。第137頁,全體在笑。第324頁,全體在笑。第330頁,

7個人一齊笑。第338頁,5個人在笑。第339頁,繼續(xù)笑。第343頁,10位女士在笑。第

396頁,笑得非常燦爛。第397頁,笑得滿幅都是牙齒。第579頁,一位傷兵在微笑……似

乎人們在嘲笑那個沒有笑容的戰(zhàn)爭魔鬼,這是一種微笑的反諷?

⑦在第329頁,一位中國空軍士兵正微笑著給自己的情人寫信,旁邊就掛著那位美女

的照片。在別的時代、別的地方,我們很難看到這樣的,瑕片,例如在奧斯威辛。

⑧戰(zhàn)爭固然殘酷,但當日寇的飛機俯沖向中國大地的時候,人們的生命意識被激發(fā)起

來,人們比平時更意識到生活的意義,因此他們在受難時微笑。

⑨這些照片大部分是攝影兵拍下的,拍“面帶微笑”的照片并非他們的任務。人們在

戰(zhàn)爭中微笑,也許不符合讀者對戰(zhàn)爭場景的觀念和想象,不符合讀者從歷史教科書中得到

的那些概念。但作為客觀事實,攝影兵無法不把這一“面帶微笑的抵抗”記錄下來,并且

沒有刻意選擇記錄微笑。我注意到本書中也有卡帕拍的幾張照片,攝影師卡帕的照片無疑

有著人道主義的立場,他總是選擇那些英勇悲壯的瞬間。但攝影兵不同,他們只是在執(zhí)行

將軍們要求記錄這場戰(zhàn)爭的命令,他們不需要人道主義、愛國主義、民族解放戰(zhàn)爭之夷的

政治立場,他們的照片只是資料,不會出現(xiàn)在《時代》或《生活》雜志的封面。

⑩戰(zhàn)爭當然是悲壯的、慘烈的、苦難的,但是人們對待苦難的心態(tài)并不苦難。苦難是

外部的,人們的壓力來自戰(zhàn)爭,而不是內心,那是歷史的苦難而不是心靈的苦難。這是一

個時代的表情,在苦難中微笑。

?戰(zhàn)爭是被迫的,但人們的心靈是自由的,反抗是自覺自愿的。心靈沒有被限制,心

靈的抵抗不是苦難而是喜悅,這種抵抗沒有絲毫的壓抑,是自覺自愿、心甘情愿的,是心

靈之自由所致。

?與奧斯威辛的苦難不同,那里的人們不僅行動上失去了自由,內心也失去了自由“

哀其大于心死,所以在那里,人們連強作歡顏也不能??梢韵铝钭屗麄兾⑿?,但無法命令

那笑容不僵硬。只有當心靈是自由的、快樂的、喜悅的時候,人們才會在苦難中微笑。

?一張照片就是一處時間的遺址,歷史照片固然反映人們在歷史中曾經(jīng)做過什么,也

自然地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心境。其實心境是照片最難于掩飾的,因為它從不聽命于表

面。越是不刻意捕捉心境,心境越是袒露無遺。這就是《國家記憶》令我驚訝的原因,它

遠遠超出了我對歷史的想象和觀念。

?還原歷史記憶的過程也像歷史的細節(jié)一樣生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血

有肉的個人。遺撼的是此書沒有留下一張章東磐小組的集體合影,我相信那是一群微笑的

人。

(有刪改)

【注】①中印戰(zhàn)場:二戰(zhàn)期間,中國、美國、印度等國在緬甸對日作戰(zhàn)的戰(zhàn)場。

8.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介紹了《國家記憶》中照片的來歷,從書中頻頻出現(xiàn)的笑容切入,表達了作者對歷

史、戰(zhàn)爭、生命的思考。

B.文章引用“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意在強調《國家記憶》體現(xiàn)了章東磐小組的立場,

贊揚了其歷史的超越性。

C.文章將攝即兵和攝影師卡帕所拍的照片進行對比,突出攝影兵的照片客觀記錄了事實,

是不帶特定立場的資料。

D.文章有較強的思辨色彩,例如文中既指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悲壯,也闡述了戰(zhàn)爭對生命意識

的激發(fā),觀點引人深思。

9.歷史照片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心境”,在苦難中微笑的照片展現(xiàn)出那個時代人們怎

樣的“心境”?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10.第④?⑦段運用了點面結合和鋪陳手法來表現(xiàn)《國家記憶》一書中人們的微笑。請對

此簡要分析。

答案

1、c“不是一個真實的動作,一種觀察的視角”錯誤,從文中來看,“躺下”是一個真實的動

作,是一種觀察的視角,同時也是一種姿態(tài)。

2.①死亡沒有固定的時間,死和生連綿共存。

②樹葉不會集體性死亡,樹葉的死亡是單一自愿的選擇,是對自身的把握。

③樹葉的死亡是輝煌的,單純而不功利的。

3.①多用動詞,動態(tài)描繪樹葉的狀態(tài)。寫一片樹葉落下的全過程時用“離開”“落下”“騰飛”

描寫準確細膩。

②調動多種感官體驗,細致入微地描寫自然。從視覺、嗅覺、聽覺和知覺四個角度寫入躺

在那兒享受著林中的形、色、光、味、音。

③注重細節(ji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