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一單元政治體制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課程標準學習重點核心素養(yǎng)了解中國古代政治體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變更;通過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層級管理的變更,相識自秦起君主專制中心集權政治體制的演化線索(1)概述夏商周時期政治制度的變更(2)分析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說明(3)駕馭秦朝中心集權制度的內容(4)歸納秦朝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的特點和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說明(5)概括兩漢至明清中心集權制度演化發(fā)展的歷程(6)歸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化的趨勢時空觀念、歷史說明一先秦時期的政治體制1.夏朝的政治體制:約公元前2070年,禹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禪讓政治傳統(tǒng),建立了世襲制王朝的國家夏,禹就是夏朝的君主。2.商朝的政治體制(1)商朝建立后,實行內外服體制,商王干脆限制內服王畿地區(qū),王畿四周是外服。(2)商朝已經有較系統(tǒng)的國家機構和分掌內外服各類事務的官吏。3.西周的政治體制(1)貴族等級分封制政體①內容:周天子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限制著鎬京和東都洛邑旁邊的王畿地區(qū),其他地方則分封給與周天子有血緣關系的同姓貴族、異姓功臣或舊貴族,在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在國內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貴族等級分封序列。周天子與各級貴族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②作用:分封制是較內外服制更進一步的政治體制,諸侯雖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統(tǒng)治權,但也要聽從周天子的政令,擔當對周王室的義務。特殊提示】商代的附屬國與西周的諸侯國的不同1商代的附屬國是被折服或主動臣服于商王的,附屬國的首領由商王冊封,但與商王基本上沒有血緣宗親關系;商王對附屬國的限制力是有限的,附屬國基本保持獨立的社會結構,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常常與商發(fā)生斗爭。2西周的諸侯國則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諸侯或是周王的宗親,或者通過姻親與周王形成宗法關系,諸侯與周王既是家族等級關系,又是政治隸屬關系;周王的勢力滲透到諸侯國,周王派代表監(jiān)督諸侯,對諸侯國的限制力加強了,諸侯國的自主權有所削減,對周王的義務更加明確了;周初有的諸侯國打破商朝附屬國的血緣界限,成為人口構成困難的更有活力的新興封國。(2)基本特征: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禮樂制相協(xié)作,政治權力安排與血緣關系相結合,是西周政體的基本特征。4.商周政體的特點:商周政體中,君主的權力不是肯定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遺存,對君主的權力有制約作用。這些原始民主遺存,在春秋各國政治中仍舊有肯定影響。二秦朝君主專制中心集權的建立1.背景(1)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宗法血緣關系的瓦解,西周貴族等級分封制起先解體。(2)為適應社會變更的須要,各國在政治上都進行了重大改革,君主專制加強,郡縣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體制起先產生?!咎厥馓崾尽繉V浦髁x與中心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即皇帝限制著政治、經濟和軍事大權;而中心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即中心限制地方。2.措施(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體制的核心,丞相和諸大臣聽命于皇帝,一切政治、軍事、法律事務的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①職責: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長,行政中樞所在,秉承皇帝,統(tǒng)領百官;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圖籍、文書,監(jiān)察百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各類政務的機構,泛稱“九卿”。②作用:三公九卿共同組成中心政府。國家重大事情由公卿進行廷議,最終由皇帝裁斷?!咎厥馓崾尽壳爻行墓僦频奶卣?1)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心行政體制。中心主要官職分工嚴密,各司其職,但都圍圍著皇權這一中心來設置和運轉。中心主要官職相互牽制,任何人都無法獨攬大權,最終軍政大權完全操縱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證專制君權不致旁落。(2)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職都是為皇帝專設的,是為皇帝私人服務的。國與家同治,這是封建時代的統(tǒng)治特點。(3)郡縣制①緣由:在總結西周以來因分封導致“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歷史閱歷的基礎上,秦始皇斷然否定了分封諸子為王的建議,在全國范圍推行郡縣制。②內容:秦朝地方行政機構分為郡、縣兩級??な堑胤阶罡咝姓C構,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設監(jiān)御史掌監(jiān)察??は略O縣或道,依據戶數的多少,置縣令(長)、丞、尉。郡縣主要官吏都由中心干脆任命。(4)重視文書:在秦朝統(tǒng)一的中心集權國家治理中,文書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各級官僚機構以文書行政。秦朝還建立了以郵驛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以保障皇帝和中心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三兩漢至明清時期行政體制的演化1.中心行政體制的演化(1)漢朝①漢承秦制,中心行政體制仍為三公九卿制,但是,中心行政中樞的權力漸漸由丞相府轉移到皇帝親信手中。②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設立中朝(或稱“內朝”),從而使外朝丞相的權力大大減弱。③西漢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書的權力漸漸增大。④至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三公權力受到減弱。(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地位:三省六部制確立,標記著中心行政體制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②內容:三省指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是由皇帝干脆掌控的中樞。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與出令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zhí)行機構。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他們共同議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工處理各項詳細政務。③作用:三省六部制體系完整,職責分明,相互制約,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國家的不同職能。(3)宋朝:三省雖置,但職能廢弛癱瘓,另設中書門下省“佐天子,執(zhí)大政”,其長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職權。(4)元朝:實行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的一省制中樞體制?!咎厥馓崾尽吭闹袝∨c唐朝的中書省不同。唐朝的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政令;元朝的中書省是行政機構,它與唐朝尚書省的職能類似。(5)明朝①廢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廢除中書省和丞相,親理政務,綿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終結,標記著封建君主專制發(fā)展到更高階段。②設內閣:廢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內閣制。內閣高校士幫助皇帝處理大量政務,成為事實上中心行政的中樞首腦?!咎厥馓崾尽棵鞒郧?,宰相被給予決策大權,地位非常重要。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而是皇帝的侍從詢問機構,無決策權,閣臣的升降由皇帝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6)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干脆秉承皇帝,漸漸成為掌管處理全國軍政事務的中樞。2.地方行政體制的演化(1)漢朝①地方行政體制沿襲秦朝的郡、縣兩級制??ぴO太守為一郡最高長官,其下設郡尉、郡丞分別協(xié)掌軍事、行政。郡下設縣,縣設令或長,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屬吏。②漢初地方行政體制中還包括王國和侯國。景帝、武帝后,諸侯國的權力被不斷減弱,諸侯國不再對中心構成威逼。③到東漢晚期,原來的監(jiān)察區(qū)“州”變?yōu)橐患壭姓C構。(2)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體制主要是州、郡、縣三級制,州刺史不僅有行政權,還有領兵權,形成內輕外重、干弱枝強的局面。(3)隋唐①隋朝廢郡,以州統(tǒng)縣,實行州、縣二級制,唐朝繼承。②唐朝依據山川形勢把全國劃分為10道(后增至15道),作為中心派出的監(jiān)察機構。安史之亂后,道變成州、縣以上的一級行政實體。唐中期后,在一些戰(zhàn)略重地設節(jié)度使統(tǒng)兵征戰(zhàn),后發(fā)展到兼并役使州縣,擁兵自重,形成藩鎮(zhèn)割據勢力。(4)宋朝改道為路,又將隋唐時期作為軍事管理機構的府變?yōu)橐患壭姓^(qū)劃,從而形成路、府、縣三級制。(5)元朝——行省制①內容: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在地方的派出機構,掌管一省政務,簡稱“行省”。后來,行省演化為地方常設的最高一級行政機構。②地位:行省制的確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體制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更,形成了省、路、府、州、縣的多級行政體制。(6)明清①明初廢行中書省,但省的格局并未變更,原行中書省的權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分割。后來,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撫、巡按,漸漸總攬一省之權。②清承明制,巡撫成了一省長官,又設總督掌管數省軍政大權。③明清時期,省之下設府(直隸州),府下設縣(州),相對較為穩(wěn)定,形成省、府、縣三級行政體制。1.簡述商朝政治制度的內容。提示:商朝建立后,實行內外服體制,商王干脆限制內服王畿地區(qū),王畿四周是外服。商朝已經有較系統(tǒng)的國家機構和分掌內外服各類事務的官吏。2.簡述貴族等級分封制的內容。提示:周天子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限制著鎬京和東都洛邑旁邊的王畿地區(qū),其他地方則分封給與周天子有血緣關系的同姓貴族、異姓功臣或舊貴族,在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在國內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貴族等級分封序列。周天子與各級貴族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3.簡述秦朝建立的君主專制中心集權制度的內容。提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度。4.簡述兩漢時期中心行政體制的演化歷程。提示:漢承秦制,中心行政體制仍為三公九卿制;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設立中朝(或稱“內朝”),從而使外朝丞相的權力大大減弱;西漢晚期以后,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尚書的權力漸漸增大;至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三公權力受到減弱。5.簡述三省六部制的內容和作用。提示:(1)內容:三省指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是由皇帝干脆掌控的中樞。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與出令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zhí)行機構。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他們共同議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工處理各項詳細政務。(2)作用:三省六部制體系完整,職責分明,相互制約,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國家的不同職能。6.簡述明清時期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措施。提示:明朝:廢丞相,逐步建立起內閣制;清朝:密折制度、雍正帝設立軍機處。7.簡述漢朝到明清時期地方行政體制演化的歷程。提示:(1)漢朝:地方行政體制沿襲秦朝的郡、縣兩級制。漢初地方行政體制中還包括王國和侯國。到東漢晚期,原來的監(jiān)察區(qū)“州”變?yōu)橐患壭姓C構。(2)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體制主要是州、郡、縣三級制。(3)隋唐:隋朝,實行州、縣二級制,唐朝繼承。安史之亂后,道變成州、縣以上的一級行政實體。(4)宋朝:形成路、府、縣三級制。(5)元朝:實行行省制。(6)明清:形成省、府、縣三級行政體制。主題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化歷程史料一有學者認為:“西周的封建社會,從縱剖面看,是一個寶塔式結構,王室之下,有幾級的封建;從橫切面看,統(tǒng)治階級中,也存在著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族組織。”史料二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則安靜之術也。置諸侯不便?!笔蓟试唬骸疤煜鹿部鄳?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史料三(唐太宗)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議、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政要·論政體》史料四自秦以下……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黃佐《南雍志》[思索](1)(史料實證)依據史料一,如何理解西周社會的政治特點。提示:縱向上看,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寶塔式”的等級制度;橫向上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構成了諸侯國同宗共祖,形成了家國同構、家國一體的特點。(2)(歷史說明)結合史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李斯確定推行郡縣制度的歷史依據。與分封制相比,該制度具有怎樣的特點?提示:歷史依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混戰(zhàn)不休。特點:郡縣制地方官員的任免權悉歸中心政府;地方政府無自主權,必需聽從中心的政令。(3)(歷史說明)結合史料三,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提示:分工明確;提高了行政效率;削減皇帝獨斷造成的決策失誤;相權被分割,避開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4)(史料實證)依據史料四,說明明朝廢除丞相的緣由。后來明朝實行了什么措施?有何影響?提示:緣由:明太祖認為宰相權勢過重,威逼皇權。措施:裁撤中書省和丞相,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影響:君主專制空前加強。1.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王權和神權親密結合,帶有深厚的迷信色調,形成了一套從中心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了國家政治結構,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3)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相結合,政權帶有深厚的部族色調。(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對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2.秦朝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的特點和影響(1)特點①皇權的至高無上和不行分割:以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為主要特征,這是秦朝中心集權制度的核心。②權力高度集中:中心聽從皇帝,地方聽從中心。中心官員和地方官員均由皇帝任免,對皇帝負責。③人治色調深厚。(2)影響①促進了中國封建文化的發(fā)展,對鞏固祖國疆域、國家統(tǒng)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②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維護了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③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強化使百姓境況日趨惡劣,階級沖突不斷激化,給社會發(fā)展造成了極大破壞。3.中國古代中心政治制度演化的趨勢(1)始終存在著皇權與相權的沖突,它貫穿了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終,但皇權不斷加強,直至明朝廢除丞相。(2)分權是加強中心集權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顯。4.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演化趨勢及其緣由(1)演化趨勢①漸漸由二級區(qū)劃演化為三級區(qū)劃。②地方行政區(qū)劃面積漸漸變小,數目漸漸增多;南方行政區(qū)劃數目漸漸增多。③最高行政區(qū)劃(行省)的邊界設置,山川形勢和犬牙交織原則并行。④最高行政區(qū)劃往往由吏治監(jiān)察區(qū)和軍務督理區(qū)轉變而來,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往往由中心官轉變而來。⑤地方權力越來越小,中心集權漸漸加強。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設置不同于漢族的行政制度進行管轄。(2)緣由:經濟社會發(fā)展,地區(qū)(南方)開發(fā),人口增多;疆域的擴展;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強化的須要。5.比較分封制、郡縣制和行省制的異同1.商朝分封方國首領為侯、伯,方國照舊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國,特殊設計了統(tǒng)治集團限制軍事要地和經濟富庶地區(qū)。這種“分封”的變更(D)A.形成了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秩序B.確立了血緣情感統(tǒng)治的主要方式C.實現了中心對土地的干脆限制D.破壞了原有的社會血緣組織結構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君主專制形成于秦朝,故A項錯誤;西周分封制是血緣關系與政治等級相結合的統(tǒng)治方式,故B項錯誤;西周分封制并未實現中心對土地的干脆限制,故C項錯誤;“特殊設計了統(tǒng)治集團限制軍事要地和經濟富庶地區(qū)”說明打破了原有方國之下的血緣組織關系,故D項正確。2.《禮記》記載:“殷人稱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敝苋藙t提出“天命靡(無)常,惟德是輔”;周公曾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焙鸵笊虝r期相比,西周統(tǒng)治者的治國理念是(A)A.突出人的作用B.強化神權色調C.注意道德治理D.依靠血緣紐帶解析:據材料“天命靡(無)常,惟德是輔”“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反映了惟德惟民的治國思想,突出了人的作用,故A正確;材料無法體現西周統(tǒng)治者強化神權色調,故B錯誤;注意道德治理,說法過于片面,故C錯誤;材料未涉及依靠血緣紐帶的理念,故D錯誤。故選A。3.秦王嬴政統(tǒng)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chuàng)“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tǒng)治者的正式稱號。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A.突出了君主專制的政治追求B.對西周政治觀念的徹底舍棄C.皇帝家族壟斷國家政治權力D.強調了“君權神授”的合理性解析:“皇帝”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